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始。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利润、亏损以及盈利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太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利润、亏损以及盈利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2.突破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进行适量练习。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4.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漏补缺。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实例、练习题及拓展问题的PPT。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与销售盈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示例和拓展延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某商店进行优惠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现价为80元,问商店是否盈利?”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实例:“一家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成本为x元,售价为y元。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销售中的盈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本章是继第一章《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之后属于新课标的数与代数领域,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
既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而本课时是在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它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比前几节复杂些,情境与实际情况更近,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为了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才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对中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对中学的教师教法都还不是很适应,又特别是数学学科,这就要求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上课准备要更加充分,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进一步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3整体把握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4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先大体估算,再准确计算检验自己的判断,从而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经过引导、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设未知数的含义,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把握好三个重要环节。
(3)情感与态度针对一系列生活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销售中的盈亏)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对方程的学习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
前面已经学习了“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逐渐实现了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跨越,将为以后其他方程(如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取材于生活中的打折销售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理解进价、标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探索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2)数学思考: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化归能力。
(3)问题解决: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销售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情感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把握盈亏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销售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生活经验不足,对商品销售问题了解较少,思维比较依赖于具体直观的事物。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中体现出趣味性和贴近生活的原则,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方法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活动1】情境引入播放生活中与销售相关的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①商家在销售过程中采用了哪些经营方法?②在这些促销活动中,商家真的就亏了么?【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其明确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常采用的促销手段有打折、降价、返券、赠品、捆绑销售、有奖销售(抽奖、多买多奖)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销售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盈亏问题的实质,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盈亏问题的实质,能够找出关键的等量关系。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盈亏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盈亏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盈亏问题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盈亏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盈亏问题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的销售盈亏问题,如商品打折、农产品销售等,引导学生关注盈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盈亏问题案例,如某商品原价为100元,打八折后售价为80元,问商家是否盈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的等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这个盈亏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组不同的盈亏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
本节内容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或者在列方程时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加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销售中的盈亏问题,并能够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销售盈亏问题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将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在列方程时,如何正确地找到等量关系,并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销售盈亏问题的模型和列方程的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销售盈亏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列方程并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销售盈亏问题的案例和列方程的过程。
2.练习题:提供一些销售盈亏问题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销售盈亏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为100元,商家进行了8折优惠,求顾客实际支付的价格。
2.呈现(10分钟)讲解销售盈亏问题的模型,如何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以原价、折扣和实际支付价格为例,展示等量关系,并引导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的销售盈亏问题,并尝试自己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是依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教材。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销售过程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盈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基本的解决盈亏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盈亏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盈亏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灵活解决盈亏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解决盈亏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案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出盈亏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商店进购了一批商品,售价为100元,商家希望每件商品能赚取20%的利润,问商家每件商品至少要卖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案例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提出解决盈亏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组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一、背景分析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本学期的难点,学生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大部分同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本课学习的是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销售盈亏”问题,这是在学生学习了一般性应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个重点探究,在这一问题中要让学生理解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进价/成本”、“售价”、“盈利”、“亏损”、“利润”、“利润率”、“折扣”等概念,并使学生体会方程模型在综合性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盈亏问题”中的相关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解决“盈亏问题”的过程,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难点
弄清商品销售中的“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及“折扣”等概念,并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准确熟练地列出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