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 格式:ppt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44
高一政治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一】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兼顾满足人们某种能够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发行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会分离出来极细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酒类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产品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虚无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以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大众传媒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通货。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须要产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币值的流通次数成反比②公式: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物价,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或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完成的收付行为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行为转账来全面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