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草虫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齐白石《可惜无声-花草工虫册》欣赏齐白石《可惜无声-花草工虫册》创作于1942年,是齐白石艺术成熟期的巅峰之作。
册页中的工笔草虫情趣盎然,笔墨清雅,工整细致而有天真之态,白石老人对此册钟爱有加,亲笔为其题名为《可惜无声》,意指画中草虫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其形态逼真无以复加,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只可惜无声。
以表白石心中对此册的珍惜之情。
齐白石自题可惜无声花草工虫册龙美术馆藏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一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二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三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四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五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六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八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九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十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十一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十三开之十二《可惜无声》共13页,首页为齐白石题款--“可惜无声壬午春花鸟工虫册",上有两方印章:"悔乌堂"和"白石题跋"。
作品均以植物花卉和昆虫搭配,荷花、稻穗、牵牛花、水仙等花卉恣意描绘,螳螂、蜻蜓、蝉、蜂等动物则穿插其中,或栖息树叶之上,或追逐于花阴之下,或振翅欲飞,栩栩如生、跃跃欲动,充分体现了齐白石"为万虫写照"的高超技艺。
作品表现技法多样,工笔、写意、兼工带写,因景而用;构图或斜倚、或垂直、或对角,整本册页动静结合、疏密搭配、工写穿插,齐白石以率真老练的笔法和鲜艳亮丽的色彩,表现了大自然的一派生机。
此册采用工笔、写意及工写结合的手法,构图均疏密有致。
如向雁来红飞去的蝴蝶和蜻蜓,在疏与密、工与写、动与静之间表现出一个轻快的,令人神往的乡间小景;在另一个图中,齐白石通过奇崛的构图描绘出姿态稚拙可爱的荷花与荷叶,似乎能够听见在荷叶下盘旋的两只蜻蜓扇动翅膀的声音;还有牵牛花图,画面以对角线式构图区分出空间层次,蝴蝶与草蜢在牵牛花的两侧,一个飞舞,一个觅食,都被盛开的花吸引。
花鸟画的教案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经了千年的发展,它的兴衰繁盛与其材料、技法的发展衍变密不可分。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花鸟画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花鸟画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二、教学重点: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三、教学难点: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五、教学过程:1、引入:(1)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 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 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1) 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2) 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侧锋画麻雀头点、抹中锋画翅、尾短线4、分析: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花鸟画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针对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及得到的效果进行探索与交流。
情意:对比自然中的花鸟,欣赏研究一幅花鸟画,了解画家用笔用墨的方法。
能力: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居廉资料补遗以小见大话虫草——桂林博物馆藏居廉花鸟画赏析【中文摘要】岭南画派创始人居廉在花鸟画中创造性地运用“撞水法”和“撞粉法”,其花鸟草虫画更多地以表现局部为主,取其最具神采的部分,采用类似现代摄影的近镜头特写的方法,表现小景小生物,使其更为生动传神,以小博大,引人入胜,独步天下。
【关键词】居廉“撞水法”“撞粉法”花鸟草虫以小见大Abstract:Ju Lian, founder of the Lingnan Painting School, creatively uses the methods of striking water and powder in his paintings of flowers and birds which often feature parts, especially the most impressive parts of the objects. Like the close-up in photography, his paintings prefer small vivid parts than the whole, which are unique and attractive.Key words:Ju Lian the method of striking water the method of striking powder flower birds grasses and insects to see the whole from a part明清两季的中国花鸟画艺术,流派纷呈,名手尤伙。
然而,这一时期以文人花鸟画为主流,院体、工丽派日趋式微,唯有清初恽南田标新立异,一洗时习。
他重视物性,提倡写生,以元人幽淡之笔,作两宋工整妍丽之画,一改院体画的刻板拘谨,以形神兼备、清新淡雅的“没骨”花鸟画独步天下,时人从之者众,而真正得其神韵者,当推岭南居廉。
一、咏物言志诗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惜花韩偓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皱白”“腻红”均指代花朵,“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
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
B.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寓情于景。
眼睛追随着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在枝上的花朵还在遭受风雨摧残。
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C.颈联设想落花的两种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
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
D.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春去花落的过程。
诗人借花寄慨,将咏物、抒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全诗围绕“惜”字,唱出一曲春去花落的挽歌。
请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汉宫春·梅晁冲之①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
②东君:司春之神。
③玉堂:指华贵的宫殿。
④故人:此指林逋。
这首词的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二、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或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三一文库()〔荔枝蜜原文〕*篇一:杨朔《荔枝蜜》全文杨朔《荔枝蜜》全文导读:小时候,我有一回上树采花,不料让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我有一回上树采花,不料让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大人告诉我:蜜蜂不轻易蜇人,准是以为你要伤害它;它一蜇你,自己也就活不久了。
我听了,觉得那蜜蜂也很可怜,便原谅它了。
可是从此以后,每当看见蜜蜂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些忌惮。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
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湖水,简直是一幅山水画。
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
花开时节,满山遍野嗡嗡嗡的,那些蜜蜂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呢。
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色泽美,养分高。
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
朋友送了我两瓶。
我一开瓶盖,就闻到一股甜香。
我舀了两茶匙放在杯里,加了水,搅拌好,一喝,很有点鲜荔枝味儿。
我一向嘴馋,接着又喝了一大杯,不觉动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就是养蜂场。
当时春色正浓,花开得正欢。
我一走进养蜂场,就见到成群结队的蜜蜂进进出出,飞来飞去,一片沸沸扬扬的情景。
养蜂员老梁小心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体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赞叹地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问他: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收多少蜜?老梁说:能收几十公斤。
蜜蜂最爱劳动。
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
它酿的蜜多,自己吃得可有限。
每回收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就行了。
它们从来不争,也从来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一只蜜蜂能活多久?老梁回答: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只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
你不是常常要到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吗?老梁摇一摇头说:蜜蜂是很懂事的,到时候,自己就悄悄地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清徐扬绘画作品汇集(2)徐扬,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约18世纪)。
清代画家。
字云亭。
工绘事,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
画梅既苍劲又秀雅。
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南巡至苏州,进画,得以供奉内廷。
受艾启蒙、贺清泰影响,写实功力益深。
他于乾隆二十四年画出了《盛世滋生图》卷。
而后又画出了著名巨作《乾隆南巡图》(共十二卷)等历史画卷。
他的绘画继承了《清明上河图》等艺术形式,以散点透视法来描绘山水城池,把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其意义更大。
传世作品《乾隆南巡图》、《盛世滋生图》外,还有《京师生春诗意图》、《王羲之写经换鹅图》等。
清代画家徐扬《仙野清话图》清代画家徐扬《让梨图》清代画家徐扬《花鸟》清徐扬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纸本48.9×1342.6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出自清朝西画大师郎世宁弟子徐扬之手。
整幅画高48.9公分,长1342.6公分。
主要描绘清隆26年繁荣情景;同时记载清代的科学技术,颇具有历史价值。
它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2米,虽然布局类似清明图,但却画出清代的科学突破。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它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而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描绘乾隆二十六年农历正月初一,乾隆盛世皇都市井繁华的富庶景象。
《南巡纪道图》右半卷《南巡纪道图》左半卷[清朝] 清代画家徐扬《南巡纪道图》《南巡纪道图》上有楷书题签:“南巡纪道图,臣徐扬恭绘”,表明了作品名及作者。
长卷自西向东,由京城入江南,以“乾隆南巡”经历的村镇城池为表现重点,描绘了千里江山的繁华景色。
整个画卷气势恢宏,构图精妙严谨,笔触细致,胜似宋代宫廷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在《南巡纪道图》中标注的地名,也是乾隆游历时经过的地方,画家徐扬将熟悉的山川景色和“乾隆南巡”途径的地点融入画卷之中,以视觉图像的方式,记录下南巡这一历史行程经历的地点。
徐扬选取“南巡”作为表现点,致力于表现京城至苏州的繁荣盛况,实则是歌颂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
“短语结构”专题练习及参考答案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领略美景()培植草皮()提高几倍()形式优美()缓慢移动()覆盖地面()利用水源()自然敌人()开卷有益()固定下来()万事俱备()缩微技术()进军沙漠()从家乡(来)()蠢笨的企鹅()热情地接待()热泪盈眶()源远流长()幅员辽阔()规模宏大()目无法纪()寻求真理()冥思遐想()海誓山盟()事半功倍()文化教育()调查研究()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四面八方()千秋万代()扬帆起航()团结互助()团结和谐()齐心协力()非常出色()经济的振兴()满腹的怨恨()智力的开发()很可能()条件的束缚()大范围推广()没命地乱窜()看清楚()彻底领悟()坐火车走()坚决支持()去一趟()小声议论()愤怒地说()热烈欢迎()拿起来()低空飞行()仔细检查()公开道歉()跑得快()精心设计()玩的开心()文化灿烂()吃得饱()恢复状态()态度欠佳()重视教育()热爱祖国()喜欢读书()收容难民()尊敬老师()机灵得很()密得不透风()中国复兴()个子矮小()身材魁梧()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温暖()心情舒畅()身心愉悦()我们学习()斗志昂扬()意志坚定()斗争艰苦()漂亮极了()心潮澎湃()月亮升高()孩子欢笑()夜晚寂寞()路上阴森森()叶子出水很高()颜色淡红()和风吹送()小煤屑路()荷塘四周()红木家具()大理石面()一潭春水()热心肠的同志()一股甜香()养蜂大厦()幽僻的路()精致的花纹()黑黝黝的小山()新发的嫩叶()可爱的小生灵()奇怪的梦()望不到边际的高原()未开垦的荒地()语言的精华()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紧紧靠拢()树中的伟丈夫()哼着眠歌()我爱热闹()爱宁静()爱群居()爱独处()掐海棠花()耗尽生命()吃鲜荔枝蜜()滋养精神()开瓶子塞()赞美白杨树()保持挺立()缺乏温和()花鸟草虫()无边无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不折不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跌下来()吃得好()赢得漂亮()走进去()跑出来()消灭干净()读一遍()喜欢得跳起来()风俗习惯()变化规律()历史悠久()整修一新()交头接耳()思维敏捷()废寝忘食()前程远大()全神贯注()襟怀坦白()挥手之间()愚公移山()竞选州长()销售计划()色彩缤纷()交通规则()风和日丽()激动不已()禁止吸烟()辛勤耕耘()巍峨挺立()不断发生()继往开来()二、指出下列各组短语中不同的短语并指出属于什么类型短语。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
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
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
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
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
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
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
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
不及在从化温泉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
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
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
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
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
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想
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
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
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
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
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
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
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
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
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
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