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花鸟画教案教材分析:中国古代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并列为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
中国画家不以摹仿景物的外在形象为目的,而是借花鸟形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己内心的诗意情怀。
西方画家则善于通过色彩、光影、质感、空间的表现手法对景物做深入的写实描绘,把客观之真与理想之美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和多种体裁、表现手法。
中国花鸟画的精神内涵2、能力目标: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3、情感目标:理解花鸟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认识花鸟画的欣赏价值不在于形似,而在于得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发人们爱美、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注重寓意,但画家的艺术表现、情感的表达是更为主要的。
教学难点:教学生评论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画知识,自主分析评论。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明宝莲 2009年7月19日 16:41浏览数:45 | 评论数:1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授课人——明宝莲一、教材分析中国古代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并列为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
中国画家不以摹仿景物的外在形象为目的,而是借花鸟形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己内心的诗意情怀。
西方画家则善于通过色彩、光影、质感、空间的表现手法对景物做深入的写实描绘,把客观之真与理想之美结合起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中国花鸟画如何追求“写物之生意”。
教学中的难点是理解“墨色”。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不同的构图方式和鉴赏要点,能够鉴别、欣赏中国花鸟画的分类,笔墨及寓意性,西方静物画的构图光色与质感。
2、通过“动脑想”、“动眼看”认识中国笔墨与西方油彩的不同表现方式,并能够鉴赏由此带来的中西不同的绘画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花鸟画的笔墨与静物画的光色,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艺术的不同追求。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知识面广,学生大部分活泼外向,不喜欢掩饰自己;他们对生活充满幻想,对很多事务有自己的看法。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花鸟画的种类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类别,通常以花卉、鸟类、昆虫、鱼类等为题材,以笔墨、色彩、构图等表现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力。
根据画法和风格,中国花鸟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工笔花鸟画:以细腻、精细、写实为特点,注重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层次感,多用淡彩线描和植物静物作为背景。
2. 零散花鸟画:以装饰性和表现力为主要特点,不拘泥于传统的构图和色彩,多用线条和色彩的重叠和交错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动态。
3. 点染花鸟画:以点、线、面的交织为特点,通过点、线、面的嵌套和叠加来表现花鸟的细节和层次感,常用于绘制鱼类和昆虫等小型动物。
4. 拟写花鸟画: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注重构图和色彩的协调和对比,同时加入了一些想象和艺术处理,使画面更有生命力和艺术感。
5. 简笔花鸟画:以简单、轻快、生动为特点,多用笔墨和线条勾勒出花鸟的形态和特征,不注重细节和层次感,更注重表现动态和情感。
以上是中国花鸟画的主要种类,每种画法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风格进行选择和运用。
- 1 -。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流派,其以花鸟为题材,以精细、细腻、深刻
的描绘技巧为主要特点,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细入微
工笔花鸟画的刻画、构图、形象表现都要求精细入微,追求忠实描绘,画面中的花鸟
形象经常是笔触简单而不失精简的,在千丝万缕的线条表现中给人以强烈印象。
二、色彩优美
工笔花鸟画的色彩选用非常繁琐,而且要求色调柔和,细腻明净。
画家们在着笔的时候,一笔一划都精心斟酌,让花鸟的每一个部位都达到色彩上的良好效果。
三、构思奇巧
工笔花鸟画的构思要求奇巧,多采用特别的构图手法,以展现出花鸟的形象和神韵。
画家们通常以花鸟自然生长的姿态为构图基础,构思奇巧,富有创意。
四、寓意丰富
工笔花鸟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展现出花鸟的本来面貌,还可以通过寓意
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丰富的文化意蕴。
画家们经常通过花鸟的形象来表现出吉祥、吉庆、
幸福、富贵等文化内涵。
五、技法独特
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和技法比传统的花鸟画更为独特。
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密不透风的
颜料,让色彩浓郁,同时应用线条和笔触来表现出画面的丰富感受,让花鸟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花鸟画以其精细入微、色彩优美、构思奇巧、寓意丰富、技法独
特的艺术特点,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珍品之一。
通过工笔花鸟画的绘制制作,中国艺术家
们表达出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让艺术更加富有创意与生命力。
今天,工笔花
鸟画已成为传统花鸟画的一种独特风格,受到国内外众多人们的喜爱和认可。
中国花鸟画
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分工,而是体现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
人物画表现的是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花鸟画表现与人相处的动植物。
三方面合起来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工笔:中国传统画法之一,相对“写意”而言,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澈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应物象形滴描绘物象。
写意:中国传统画法之一,相对“工笔”而言,写意用豪放、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
《芙蓉锦鸡图》宋朝皇帝画家赵佶画的芙蓉锦鸡,有着借物寓意,抒写情怀的用意。
《写生珍禽图》是五代黄筌的代表作之一,上有黄筌的署名和题记,题记上注明此画是为其子黄居宝所作。
《写生珍禽图》中禽鸟翎毛的结构和质感,天牛的触须,蜜蜂振翅的动感等等,描绘的简练概括,精妙入微,让我们在逼真之外,感受到精湛的绘画技艺。
《双喜图》宋代,崔白。
树、草、竹叶都朝一个方向翻飞,连同荒坡等警务都被画家用充满力度的笔墨勾写出来,呈现出秋风中的一派萧瑟景象。
兔子和小鸟都是敏感而容易受惊的动物,它们太秋风中一惊一乍的神情让秋的荒凉萧瑟更为强烈。
中国的花鸟画到了明代又发展出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派,更强调借物抒情,她们的花鸟画因此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这种画法称之为“没骨法”。
墨分五彩:宋代的文人画家认为墨色里有很多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够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情景。
《墨竹图》宋代,文同。
《墨葡萄图》明代,徐渭。
《游鱼》清代,朱耷。
《花卉册》清代,恽寿平。
《松龄鹤寿图》陈之佛。
《蟹娄图》齐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