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15.94 MB
- 文档页数:43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完整版•引言•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常见工笔花鸟画题材及风格•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与欣赏•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推广•现代工笔花鸟画发展趋势与挑战01引言它注重细节描绘和色彩搭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之美。
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花卉、鸟禽等自然景物为主。
工笔花鸟画简介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承方面,工笔花鸟画技艺通过师徒相传、家族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至今。
同时,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笔花鸟画历史与传承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细节描绘工笔花鸟画艺术特点01020304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注重平衡和谐,追求“经营位置”之妙。
工笔花鸟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韵律感。
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追求鲜艳明快,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搭配。
工笔花鸟画在细节描绘上精益求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景物的质感和生命力。
02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用细线表现物象,如铁丝般刚劲有力,适合勾勒花瓣、叶片等轮廓。
铁线描游丝描兰叶描线条纤细、流畅,如游丝般自由飘动,常用于勾勒鸟类的羽毛和细部。
线条粗细变化丰富,形如兰叶,适合表现山石、树干等质感。
030201线条勾勒技法用两支笔分别蘸取不同的颜色,在画面上交替渲染,形成渐变效果。
分染在大面积的区域内用同一种颜色进行渲染,使画面色调统一。
统染在分染和统染的基础上,用透明色或浅色进行整体覆盖,增加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
罩染色彩渲染技法构图布局原则确定画面主体和陪衬物,使画面有主次之分。
合理安排物象的疏密关系,形成节奏感。
通过留白、淡化等方式表现虚实关系,增加画面空间感。
使画面中的物象相互呼应、联系,形成和谐的整体。
宾主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呼应顾盼醒目点质感表现刻画细节修饰整理细节处理技巧在画面关键位置设置醒目点,吸引观者注意力。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目录CATALOGUE•引言•中国工笔花鸟画概述•工笔花鸟画技法基础•常见花卉与鸟类的描绘方法•创作实践与案例分析•工笔花鸟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课程总结与展望01 CATALOGUE引言目的和背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提高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其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将中国工笔花鸟画置于国际艺术交流的背景中,本课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尊重。
课件内容概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历史发展介绍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起源、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演变脉络。
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与特点详细解析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渲染等,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如精细入微的笔触、生动逼真的形象等。
经典作品欣赏与解析通过展示和解析多幅经典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和内涵。
实践与创作指导提供具体的绘画实践指导和创作建议,帮助学生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并鼓励其发挥个人创意进行创作。
02CATALOGUE中国工笔花鸟画概述定义精细入微色彩鲜艳寓意深刻定义与特点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以精细的笔触描绘花卉、鸟类、虫鱼等自然生物。
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对象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注重细节描绘,笔触细腻,追求形似和神似。
通过描绘自然生物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和审美追求。
历史与发展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当时多作为宫廷装饰画。
徐熙、黄筌等画家将工笔花鸟画推向高峰。
徽宗赵佶等皇帝热爱绘画,推动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
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涌现出众多优秀画家和作品。
起源五代时期宋代元明清时期五代画家黄筌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各种珍禽异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柳鸦芦雁图卷杜甫诗意图卷八高僧故事图卷富春山居图卷松泉图轴渔庄秋霁图轴青卞隐居图轴华山图册竹石集禽图轴春山积翠图轴西山纪游图卷落霞孤骛图轴真赏斋图卷雅集图卷双雉图轴木叶丹黄图轴重山烟树图轴荷花鹭鸶图轴东园图卷江乡春晓图轴为问亭作山水册重江叠嶂图卷静深秋晓图轴翠羽和鸣图轴紫藤竹石图轴风雪梅花图轴玉壶春色图轴竹石图轴墨竹通景屏轴渔翁渔妇图轴海上三山图轴桃实图轴苦笋帖卷宁州帖页楞严经旨要卷祭黄几道文卷钱唐杂诗卷台仙阁记卷隶书离骚篆书千字文卷种竹诗卷行书杜甫诗轴五体书卷宋刻本古灵先生文集宋刻本武经龟鉴宋刻本东观余论宋刻本艺文类聚女芙馆十咏卷【柳鸦芦雁图卷】北宋赵佶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1082-1135),北宋皇帝,工书画,善花鸟。
此图纵34厘米,横223.2厘米。
纸本,设色。
共2段。
前段写柳鸦,后段写芦雁。
柳鸦施墨彩浓酣,用笔粗壮;芦雁以浅赭色设色,体现秋日萧疏景色。
图后款及右上角“紫宸殿御书宝”、“御书”葫芦印,皆为后人勾填描画。
图后还有南宋荣传辰、邓谏从等题跋和清乾隆皇帝题诗,且铃有收藏印多枚。
全图以墨为主,融粗笔写意与细微写生于一图,风格独具,反映了花鸟画由重色向墨笔的转变。
【杜甫诗意图卷】南宋赵葵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赵葵(11861266),字南仲,号信庵,潭州衡山(湖南衡山县)人。
曾任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府。
能诗文,善绘画。
此图纵74.7厘米,横212.2厘米。
绢本,墨笔。
写唐诗人杜甫《陪诸贵公子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中“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诗句意。
绘翠竹掩映,荷塘环抱,水阁中一人倚栏观赏夏日景色。
卷后有元、明时期多人题跋,还有清乾隆皇帝题诗及跋。
图中翠竹远近层次分明,竹竿千姿百态,用笔秀劲清逸,颇富诗意。
【八高僧故事图卷】宋代梁楷绘画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
梁楷(生卒不详),祖籍山东东平,流寓杭州,为南宋宁宗嘉泰画院待诏,善白描人物。
此卷共有图八段,各纵26.6厘米,横64厘米,绢本,设色。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欣赏《桃枝松鼠图》元钱选纸本设色纵26.3厘米44.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结着两只鲜桃的桃枝的松鼠正欲前去偷食的情景。
一只松鼠蹑手蹑脚,小目圆睁,直视鲜桃,长尾翘起,正欲前行。
画面构景极简,布局平正中寓奇俏。
其笔法精致细密,造型具体严谨。
桃树枝叶的翻转变化一一描画而出,尤其那只松鼠,动态传神可爱,其身上的细毛根根精描细勾,显出毛茸茸的感觉,憨态可掬。
画中着色浓丽,但却精致典雅,有宋画遗韵,而且富于清淡雅逸的士大夫气息。
此画无款,中有清乾隆皇帝的御题诗:“绥山果熟踔枝尝,五技何妨用所长。
自是托身远穹窒,不须老吏畏张汤。
”《八花图》元钱选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333.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钱选早期的花鸟画工丽细致,受宋院体画风影响。
晚年在院体画基础上吸收扬无咎一派水墨花卉的技法,转向清淡,形成工中富拙,秀中见雅的艺术格调,与北宋以来文人画风格颇为接近,创造了新的体格。
《八花图》是钱选的早年作品,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等8种花卉,工整秀雅,受宋院体画风影响。
元刘秉谦绢本设色纵147.7厘米横78.7厘米旅顺博物馆藏刘秉谦的作品元气淋漓,天真烂漫。
《竹石图》画竹石的风雨变化,追求天趣。
竹干以中锋运送,略呈飞白笔法,由根至梢,粗细得体,笔意相属,竹叶顺枝而出,浓淡相叠,以现向背,用笔挺劲洒脱,而俱在法度之中。
元赵孟頫纸本设色纵25.4厘米横3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 号松雪, 又号水晶道人,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宋太祖十一世孙, 秦王赵德芳之后。
早年以父荫补官, 任真州司参军。
延佑(1314—1320)年间, 迁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卒赠魏国公, 谥文敏。
此画设色典雅清淡,用笔工整,多用勾勒,画风严谨细腻,是赵孟頫花鸟画的精妙之作。
《浴马图》元赵孟頫绢本重设色纵28.5厘米横1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绘画理论上, 赵孟頫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入画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名品赏析】齐⽩⽯花鸟画欣赏(三)齐⽩⽯花鸟画欣赏(三)仙鹤图⽴轴设⾊纸本 1929年作款识: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泉。
沙鸥浦雁应惊讶,⼀举扶摇直上天。
借禇载诗,⽩⽯。
申伯先⽣清正,⼰巳夏五⽉中,齐璜。
铃印:⽊居⼠、⽼⽩齐⽩⽯的绘画寓意深刻包含逸致,他的艺术创作和主张继承和发扬了民族艺术的好的传统,同时他主张神形兼备,即把现实和理想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正是艺术最⾼的表现⽅法。
这幅画作正应证了齐⽩⽯艺术追求的奥妙所在。
画中绘⼀仙鹤屹⽴于⼀松枝之上,仙鹤⾃古以来被认为是⼀种祥瑞,有“仙鸟”、“⼀品鸟”之称,仙鹤⽩⽻丹顶,形态美丽,卓然傲⽴,性情⾼雅,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画中⽼⼈牢牢的抓住仙鹤的特征,并且有意夸张其颈与腿,将仙鹤的修长⾝姿更好的表达出来。
仙鹤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且爱情专⼀。
⽩⽯⽼⼈通过对于仙鹤的描绘以及落款褚载的诗句来表达对于那些品格⾼尚纯洁,⽴壁千仞,⽆欲则刚的谦谦君⼦们的赞美。
仙鹤⾜下之松树亦是有所深意,松树四季常青,在严寒中依然挺拔苍翠,亦被⼈们⽐喻为有德的君⼦,⽽松树与仙鹤同时出现在画⾯中,更是对绘画主题的进⼀步加深和强调,可见齐⽩⽯对于这张画的构思和⽴意的确卓尔不凡。
松风图⽴轴 1930年作 (280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款识:不破仓壁亦不害苗,⼀岭松风独⾃居⾼。
⽩⽯⼭翁并题。
伊藤仁弟清属。
庚午,齐璜。
铃印:⽊⼈、⽩⽯翁布满松鳞的粗壮树⼲,从画⾯底部⼏乎垂直地向上伸展,在接近顶部时才向右伸出画⾯。
树⼲顶端,⼀只松⿏正俯⾝向下。
全作松⼲、松枝⽤淡墨,浓墨与重墨画出的松⿏,登时凸显出来。
醒⽬的松⿏,尾巴向画⾯右侧弯曲,与画⾯右端的⾏书题款、下⽅细如毫发⼜挺拔多姿的马尾松针,在动势与墨⾊上遥相呼应,令画⾯的⽅圆、虚实、疏密、上下诸关系,奇崛⽽⼜⾃然,见出画家独运的匠⼼。
葡萄松⿏画⾯中所绘粗壮的松树下,葡萄藤缠蔓绕,果实累累,墨笔画出的⼏⽚巨⼤葡萄叶,蓬勃的葡萄叶间,龙蛇般穿插的是蜿蜒曲折的葡萄藤,或浓或淡,藤叶以书法⼊画,如⾏草般纵横挥写,墨渖淋漓,⼀⼤串成熟饱满的紫⾊葡萄,以没⾻法圈出,从叶⼦后直直垂下,笔致写意却⼜晶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