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长大副面试知识点1

船长大副面试知识点1

船长大副面试知识点1
船长大副面试知识点1

船长大副面试知识点1

1、低硫油港口China ECA(Domestic Emission Control Area船舶排放控制区)

自2017年1月1日起,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内的核心港口区域靠岸停泊期间(靠港后的一小时和离港前的一小时除外,下同)应使用硫含量≤0.5% m/m的燃油。The sulphur content of any fuel oil used on board vessels berthing at the core ports in the DECAs (excluding the first hour after arrival and the last hour before departure) shall not exceed 0.5% m/m on and after 1 January 2017.上述规定意味着,除了已实施规定的上海、宁波-舟山、苏州、南通、深圳港,从1月1日起,船舶在广州、珠海、天津、秦皇岛、唐山、黄骅港也要烧低硫(硫含量少于0.5%)。

2、船舶航行中发生火灾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船舶发生火灾或爆炸后,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发出消防警报,通报全船并立即进入应急消防部署。 2)迅速了解火源的地点、火势及其来源。 3)根据火源地点,按风的相对方向适当地操纵船舶,使火源处于下风,即火在船尾,迎风行驶;火在船首,顺风行驶;火在船中附近,旁风行驶,如有可能,则应尽量降低船速和减小船舶的摇摆,避免急剧转向,以免加剧火势;4)采取下列的灭火措施: (1)立即切断通往火灾现场的油路、电源等。 (2)将发生火灾舱室中的所有门窗、通风口、通道等全部关闭,阻止空气流通,避免火势扩大。 (3)根据火灾的性质,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设备。利用注水或灌水灭火时,应注意船舶的浮力、稳性和横倾情况,及时排水。 (4)防止灾情的扩大。受火势威胁的舱室,应将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货物移开,并使隔舱壁降温。 (5)灭火后不要急于开舱,防止复燃。 (6)确认灭火措施无效且船舶毁灭已经不可避免时,可以弃船。近岸航行时也可以抢滩,但应尽快做好人命救助和其他应急措施。 (7)及时将火灾事故的全部情况通报船东和有关方面,必要时请求救助。

3、船舶在航行中发现人落水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1)人员刚落水时的紧急处置 (1)发现者应投下就近的救生圈、自发烟雾信号:夜间应抛下自亮灯浮救生圈。 (2)停车并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摆开船尾,以免船尾和螺旋桨打到落水者。 (3)发出人员落水警报,进入人员落水应急部署。 (4)派专人携带望远镜登高了望,不断报告落水者的方向。 (5)向船长报告的同时,通知机舱备车,运用适合当时情况的操纵方法操纵船舶驶近落水者,并准备放艇救助。

(6)放艇救助。如海面平静,应尽早放下救生艇,不要等待船完全停住。按照有关的规定,国际航行的船舶的救生艇降落装置应能在船舶有5 kn余速时将救生艇降落至水面。如海面有风浪时,应将船舶驶至落水者的上风侧,从下风舷放下救生艇,救生艇下水后,尽快从落水者的下风靠拢落水者。放艇时注意艇的纵倾角应低于5°,艇的升降索摘钩应同时进行或先摘后钩,并系好系船索。

2)驶近落水者的操船方法人员落水后,应根据当时的情况操纵船舶驶近落水者,以便放艇救助。驶近落水者的操船方法有:

(1)单旋回(single turn) ①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②距落水者方位尚剩20°舷角时操正舵并紧急停船;③如落水者难于视认,则应在改向250°时回正舵,一边停船一边努力寻找落水者。本法是救助刚刚落水者而紧急操船的最有效方法,救出人员的速度最快,救活的成功率也最高。

(2)双半旋回(double turn) ①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旋回180°并保持该航向航行;②当落水者方位达

正横后30°处再一次操满舵旋回180°;③向落水者的上风处定向驶近,适时降速,接近落水者。

(3)Williamson旋回(Williamsonturn) ①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②当转向角达到60°时操相反一舷满舵;

③船首距原初始航向的相反航向差20°时回舵;④把定在初始航向的相反航向上向前搜索,发现落水者适时进行停船操纵以接近落水者。该法能够准确地把船舶带到落水者的位置,在夜间或能见度不良时是有效的接近落水者的操船方法,但该法的所需时间较长。

(4)Scharnow旋回(Scharnow turn)①向任一舷操满舵;②当船舶改向达240°时操另一舷满舵;③船首距原初始航向的相反航向差20°时回舵;④把定在初始航向的相反航向上向前搜索,发现落水者适时进行停船操纵以接近落水者。该法返回原航向不够准确,不适合于人员落水后立即行动的场合。但该法在人员失踪时采用,其旋回距离短,可节约时间。Scharnow旋回与Willlamson旋回相比,可以节省1~2 n mile

的航程

根据人员落水后经过时间的长短,可分为:1、立即行动;2、延迟行动(经过一定时间延迟后才行动);3、人员失踪等三种情况。在不同的情况下应选择前述最适用的接近落水者的操船方法。发现落水者较早并可视认时,可采用单旋回或双半旋回;发现落水者尚及时但采取行动较晚、落水者难于视认时,应采取Williamson旋回;而Scharnow旋回则适用于人员失踪。

海上搜救与救助可供使用的搜寻模式有:1)扩展正方形搜寻(expanding square search) 2)扇形搜寻(sector search) 这也是用于单船搜寻的一种模式。3)平行搜寻(parallel search) 有两艘或两艘以上的船舶参与搜寻时,可采用平行搜寻模式。

4、船舶触礁后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搁浅船舶出浅的方法有哪几种?

一、搁浅或触礁的紧急措施

应设法采取减轻搁浅程度防止船体损伤扩大的措施: 1.及时倒车或抛锚减小船的冲力。 2.尽量避开礁石。 3.宁使船首受损也要保护好舵和推进器。 4.当船已搁住时应立即停车迅速查明情况,然后决定是自力脱浅还是请求外援,切忌盲目用车,否则容易造成扩大船体损伤,损坏舵、推进器和主机等,造成损伤的进一步扩大,甚至造成船舶的迅速沉没。

二、搁浅后的措施

1. 查明搁浅情况搁浅后应立即查明下列情况: 1) 船位 2) 船舶吃水测出搁浅时的船舶六面吃水 3) 周围水深及底质测量船边水深可自船首向两舷每隔10 m测一个点,如图7—4所示。测量船体周围的水深应从船边开始以辐射方向进行,如图所示,并记录下时间、潮高及高低潮时间,借以判断搁浅的部位,决定脱浅的方向。4) 搁浅损伤情况:油水测量;检查并关闭水密装置 5) 潮汐和潮流 6) 气象情况 7) 舵和推进器的情况。以上情况以及准备采取的措施,应以最快的通信方式报告公司及代理人,以便取得他们的指导并协助办理有关事宜,将其详细地记录在航海日志中。搁浅后的船舶若在短时间内不能安全脱浅,应采取措施使得固定船体,其方法主要有用锚固定法和灌水坐浅法两种。

4.脱浅方法

1)自力脱浅

(1) 候潮脱浅不在高潮时搁浅,船体只有轻微的损坏,尾部又有足够的水深,则可等待下一个高潮时争取起浮脱浅;必要时利用车、舵、锚配合协助脱浅。一般做法是在高潮前1 h动车,用本船主机倒车脱浅,当快倒车无效时,可改用半进车配合左右满舵来扭动船体,然后再快倒车脱浅,在需要时应在用倒车的同

时配合绞锚,利用强大的锚抓力协助脱浅。如底质是泥沙,倒车时应注意泥沙可能在船体周围堆积妨碍脱浅。

(2) 移载脱浅如船舶一端或一舷搁浅,而另一端或另一舷有足够的水深,则可移动压载水、淡水、燃油或货物进行脱浅。脱浅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以免脱浅后产生过度的纵倾或横倾,使船舶发生危险。在一舷搁浅而海底又陡峭时,则不宜用此法。

(3) 卸载脱浅如估算调整纵横倾后,仍不能自力用车、舵、锚来脱浅,则也可以进行卸载进行脱浅。卸载应考虑迅速、方便和损失最小的原则。首先应考虑打出压载水,卸去多余的淡水,其次考虑卸去能漂浮海面而又不易受损的货物。卸载的数量应是主机拉力、拖船拖力、绞锚拉力和移载等不足的数量。卸载前,应进行严格的浮力、稳性、纵倾和横倾的计算。

2)外援脱浅

船舶搁浅后,如果车叶、主机损坏或船体损坏严重已经失去漂浮能力或经过计算所需的脱浅拉力太大无法自力脱浅时,应毫不犹豫地请求外援,以求尽快脱浅。申请外援时,应预先计算脱浅所需的拖力、拖船的数量和功率。

救助船可协助固定船体、堵漏排水、移载、过驳、用大型打捞浮筒增加搁浅船的浮力、冲挖船底成渠,并可提供强大的拖力以协助脱浅等。

5、船舶在航行中主机突然发生故障,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主机突然故障,在大风浪中有倾覆的危险,在狭水道、礁区有搁浅和触礁的危险,在水上交通密集区有撞船危险。首先要显示失控信号白天两个垂直显示的失控黑球夜间两个垂直显示的失控黑灯。同时用VHF16或其他通用频道通告本船主机失灵或向交管中心报告,并配以闪光五短,并用手提摩斯灯照射提醒。如夜间主机故障停车不久,船还有余速,此时除显示失控灯,还应显示舷灯和尾灯,当惯性消失不再对水移动,只显示失控灯即可。在附近来船驶近5海里时用VHF警告,如无效则近至3海里用闪光灯警告,仍无效近到1海里用摩斯灯照射船舷以显示船身长度,再无效则用汽笛警告或同时点燃红火焰以引起对方注意。若在雾中主机故障停车,除雾号外,应开亮所有甲板照明灯。

如在沿岸航行时主机突然停车,应趁停车余速立即转向,使航向垂直、背离岸线而远之。狭水道宽窄相距甚大,宽的2-4nmile,窄的100米以下,在宽处可利用余速立即转向宽敞处,在窄处利用余速操船立即抢占上风上流方向,以延长压向浅滩、岸边的时间,其次是利用余速淌至较为有利处下锚稳住船位。如可以立即将主机自动化改为手动,并向机舱讲明外界情况的险、急程度,要求机舱开最低的维持车速,开由驾驶台决定,停由机舱决定但必须告诉驾驶台,开开停停至有利开阔处抛锚。若顺流抛锚会引起掉头而船尾扫经较大范围,为此要留出一定空挡。在水上交通密集区主机突然停车,如果前方情况危急,对安全有威胁时,应立即抛下双锚制动,防止海损事故发生。如附近有适宜之处应利用余船速的舵效有意进行搁浅并适时抛锚以减轻搁滩的冲势,使1/4船船身搁于泥滩上,主机修复后乘高潮绞锚下滩。避免一连串的碰撞码头或船舶事故,引起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必要时口头答允现金奖励招请就近拖轮协助,但避免签订无效果无报酬合同。在大风浪偏顶风或横风航行时主机故障,应利用余速转向顶风,以稍微延长一些顶风时间并排除故障。当船首不能顶风,横摇剧烈可能将严重威胁船舶安全,如水深条件许可,可下锚使船首顶风减少横摇防止货物移动和减缓船舶漂移防止搁浅。

6、船舶在航行中舵机失灵,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一般应急措施:①航行中发现舵机失灵,驾驶台应先转换为辅助操舵系统,并通知船长和机舱值班人员。

②机舱值班人员立即起动辅助或应急操舵装置,同时通知轮机长。③轮机长迅速到舵机房,组织机舱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和抢修。④船长到驾驶台,按照舵机的损坏情况指挥船舶的应急操纵。

舵机的控制系统故障,是指驾驶台不能有效地通过主、辅操舵装置操纵舵机的紧急状态,此时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①在舵机应急操纵过程中,值班轮机员不能远离操纵台,按车令操纵主机,执行船长和轮机长的命令。②船长应安排一名驾驶员和水手到舵机房,负责接听驾驶台的舵令,配合轮机员操纵舵机。

③轮机员应指导值班水手的操舵,尽快使其能独立操作应急操舵装置。④机舱人员应加强轮机值班,尽全力抢修驾驶室主、辅操舵装置,使其尽快恢复功能。⑤向公司汇报驾驶室主、辅操舵装置失灵的经过,并请求驶向最近海岸有能力修复主、辅操舵装置的有关港口进行修复。⑥轮机长作详细的事故报告:发生故障的时间、海况、地点、原因、抢修经过和采取的措施及可能需要的支援。

当舵机因电源故障而失灵时采取的应急措施:◎船长应上驾驶台亲自指挥,并召集甲板部人员采取应急措施。①若船舶在海上航行,则:A. 值班驾驶员应按《国际信号规则》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定显示号灯、号型。B. 加强缭望,并用VHF发布通告。C. 可利用主机操纵船舶,安全离开航线,若水深合适,应随时准备抛锚。D. 应换用任何备用转舵装置。②若船舶正在进出港或狭水道航行,则应:A. 立即减速或停车,如果舵机失灵时有一定的舵角且正在偏转,待转至缓流水域抛锚,抛锚时防止勾挂水底电缆及其他设施,若在VTS水域,应向VTS报告申请。如顺流而转向一侧有利则可就势掉头抛锚,如转向一侧不利则应及早倒车以抑制船势。 B. 按《国际信号规则》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显示失控号灯、号型(白天垂直两个球,晚上垂直两盏红灯和舷灯尾灯)。遇雾能见度变差,按规定鸣放雾笛。C. 加强缭望并用VHF发布通告,提醒来往船只注意安全。D. 必要时要求港方派拖船协助拖航。

如果轮机部自行抢修困难或无效时,轮机长应立即报告船长,说明舵机失灵的原因,已经进行的抢修措施,需提供的支援和准备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7、锚泊中判断走锚的方法及发现走锚应采取的措施?

判断走锚的方法:1)利用GPS定位仪的走锚报警;2)利用附近陆标经常测定锚位;雷达测定本船锚位及观测周围船舶的方位、距离(如发现周围船舶的距离与本船接近时,应迅速查明是本船在走锚或他船走锚;3)注意偏荡:如强风中偏荡停止,而变为仅以抛锚舷受风时,判定为本船在走锚;5)锚链从一直受力变为出现间隙性抖动,则可能在走锚。采取的措施1)不失时机抛下另一只锚,放至3-4节时刹牢,并使之受力,船首会逐渐迎风,此措施弊端可能导致锚链交缠,一般不轻易采用2)谨慎松长锚链。如考虑到下风侧离岸较近,旋回水域有限,可以进车顶风浪,缓解锚链受力,等待风暴过境3)通知机舱备车,通知有关人员4)悬挂国际信号旗Y ,更改AIS动态为失控5)用VHF报告VTS或警告周围船舶,防止发生事故。6)起锚进车另择锚地重新抛锚,是多数船长采取的应变措施。但应注意起锚前先进车至锚链不甚吃力再绞锚,防止锚链吃力过大,松开刹车后丢锚弃链。起锚前应综合考虑当时环境和情况,防止起锚后强风作用下船舶快速向下风侧漂移而失控、搁浅致船舶受损。

8、大船航线设计时的主要原则

答:主要原则为:合理、安全、快速和经济。拟定航线时须考虑的因素 1)本船情况:船型、尺度、吃水、操纵性能、设备状况和船员素质等; 2)气象:信风带、季风、热带气旋、雾;3)海况:洋流、海浪、冰山、流冰和冰区; 4)航道:狭水道、受限水域、通航分道,强制引水区域和报告点等; 5)安全距离:避险距离和海岸距离。如有足够的水域,设计的航线应考虑在30米等深线外且能远离交通密集区; 6)避让条件,尽可能远离渔船群,不要穿越,宜绕航; 7)本船状况和航行设备的局限性。如设计航线转向角不宜太大。因船速快、重心高、GM值小,在转向、避让操纵中应避免使用大舵角,会造成严重横倾,危及安全,增大主机负荷, 8)尽可能宿短航程。

画航线应注意:1)所选用的海图必须是修订至最新的; 2)对于江河港口,则港图和江河航行图要尽可能选择所在国的出版图; 3)要注意查看海图是米制的还是英制的; 4)应考虑尽量靠右原则; 5)应根据天气、海况考虑最小可航水深,认真查核航线附近的情况,如航线附近有浅点、沉船等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等障碍物应用红笔给以标识; 6)应考虑航线与浅点、岸线、孤岛及沉船等障碍物的距离; 7)沿岸或岛屿间航行尽量考虑转向点正横处有明显的定位物标; 8)在转向点处标明与定位物标的距离(若有)、到目的港引水站的距离(DISTANCE TO GO),并在标识航线的平行方向线上标注航向与本航段的距离; 9)沿岸航行还要注意遵守分道通航制,对须向交管中心或港口当局报告的,要在附近注明标识报告点、联系方式、向谁报告和报告内容; 10)对于存在交叉通航密度较大处(如新加坡锚地附近水域、多佛尔海峡渡轮穿梭水域)要有文字标识,以提醒值班驾驶员; 11)注意用铅笔修改涉及临时航海通告的海图; 12)注意上

下相邻海图的航线衔接(一般采用截点法画航线,即从较小比例海图所绘的航线上截取两点并量得其经纬度移至有关的海图上)。

9、SOLAS(最新版2014版)

SOLAS74公约是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safety of life at sea 的缩写,即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主要内容是规定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SOLAS74公约规定了与船舶海上安全管理相关的船舶构造、设备及操作方面的最低标准,要求船舶须持有公约规定的证书以作为该船舶已达到公约标准的证明,并由船旗国负责确保悬挂其国旗的船舶达到这一要求。该公约由13个条款和1个附则组成。各缔约国承担义务实施该公约及其附则的各项规定,附则是公约的组成部分。凡引用该公约时,同时也就是引用其附则。附则是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则共12个章节涵盖了与船舶和海运有关的各个方面,第I 章总则;第II-1 章构造─结构、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第II-2 章构造─防火、探火和灭火;第III 章救生设备与装置;第IV章无线电通信设备;第V章航行安全;第VI 章货物装运;第VII 章危险货物的载运;第VIII 章核能船舶;第IX 章船舶安全营运管理;第X 章高速船安全措施;第XI-1 章加强海上安全的特别措施;第XI-2 章加强海上保安的特别措施;第XII 章散货船安全附加措施。SOLAS74公约于1980年5月25日生效。

SOLAS公约只是最低标准还有许多地区的、国家的、港口的法规与条例必须遵守这些规定比SOLAS公约要更加严格广泛。作为缔约国船舶有义务在本国履行某一已生效的公约;作为非缔约国船舶在进入参加某公约的缔约国时也应履行该公约。除地方性法规外,港口国检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IMO的公约。美国的海岸警卫队检查自成体系,在与海运有关的联邦法典(CFR)第33、46、49册中,对此有详尽的规定。比如对航海出版物的规定SOLAS只在第四章第27条中有两行泛泛谈及,而CFR33.164.33对此却有洋洋半页:对于出版物应配备航经海域的US Coast pilot,Coast Guard Light List,以及NOS提供数据出版的潮汐表和潮

流表如果要用外国出版物来替代,应该包含与美国政府的出版物相近的信息。

10、STCW(最新版2011版)

STCW,即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该公约于1984年4月生效,STCW 78/95附则共有八章。第I章总则共有15个规则;第II章船长与甲板部4个规则;第III章轮机部4个规则;第IV章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人员2个规则;第V章特定类型船舶的船员特殊培训要求2个规则;第VI章应急、职业安全、医护和救生职能4个规则;第VII章可供选择的发证3个规则;第VIII章值班2个规则。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海事组织将“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 Safer Shipping,Cleaner Oceans)”确定为其

追求的目标。但是,现在该目标己改变为“清洁海洋上安全、保安和高效的航运( Safe,Secure and Efficient

Shipping on Clean Oceans)”。

2010年6月21日一25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外交大会,会上通过了对STCW公约的一系列修正,这次修正被缔约国称为"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以下简称《马尼拉修正案》)。该修正案将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11、ISM

①ISM规则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CODE是指由IMO

大会通过的,并可由该组织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英文全称是“th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d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Ships and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安全管理体系”系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体系。目标是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对财产造成损失。主要内容:由两个部分16节组成。A部分为“实施”,共12节;B部分为“发证与审核”共4节。1.总则2.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3.公司的责任和权力4.指定人员5.船长的责任和权力6.资源和人员7.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8.应急准备9.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10。船舶和设备的维护11.文件12.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13.发证和定期审核14.临时证书15.审核16.证书格式。ISM规则自1998年7月1日起已开始实施,至2002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②ISM规则生效后船上多了哪些证书? DOC与SMC全称是什么? 船公司安全管理符合证明(副本)DOCUMENT OF COMPLIANCE(COPY)该证书又称为“DOC”证书,签发的依椐是SOLAS 1974的1994年5月24日修正案附则中新增的第九章,即.IMO. A. 741(18)号决议通过的《国际安全管理规则》。该证书的签发机关是船旗国政府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机构,或接受主管机关的请求的另一缔约国政府。发证机关对船公司进行审核、认证,认为该公司已经按《国际安全管理规则》进行了管理,并符合规则的要求,然后向船公司签发证书。该证书正本一份,由船公司主管部门保存,并负责进行每年的年度审核和签证,年度签证可提前或推后三个月。证书有效期为五年。船舶必须持有最新的DOC副本,只有在持有有效的DOC副本情况下,船舶的《安全管理证书》才有效。

船舶安全管理证书SAFETY MANAGEMENT CERTIFICATE 简称SMC证书,该证书与公司的DOC 证书相辅相成,签发的依椐完全相同。只有在船公司取得DOC证书的情况下,发证机关对船舶经过审核、认证,认为符合《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后向船舶签发。是船舶按《国际全管理规则》要求,运行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证明文件。证书有效期为五年。在取得该证书后2—3年时间,由发证机关进行期间审核,称为“外审”,并对证书进行签证。“外审”虽然不需每年进行,但是必须每年由公司进行内部审核。

③船上发现不符合情况或需要岸基支持时,船长应向谁报告? 指定人员

④DPA是什么意思?全称是什么?指定人员的责任和权力the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of the designated person(s)

12、MARPOL(最新版2011版)

①MARPOL公约有几个附则?生效的附则有哪些? MARPOL 73/78公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海事环境公约

之一。该公约旨在将向海洋倾倒污染物、排放油类以及向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等污染降至最低的水平。它的设定目标是:通过彻底消除向海洋中排放油类和其他有害物质而造成的污染来保持海洋的环境,并将意外排放此类物质所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最初于1973年2月17日签订,但并未生效,现行的公约包括了1973年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的内容,于1983年10月2日生效。MARPOL公约有六个附则,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船舶污染做出了相关规定,这六个附则所针对的内容分别是:附则I 防止油类污染规则83年生效;附则II 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87年生效;附则III 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92年生效;附则IV 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03年生效;附则V 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88年生效;附则VI 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05年生效。

②现行有效的防污染规则是什么?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73/78)

③什么是IOPP证书?有效期是多少? 国际船舶防止油污证书INTERNATIONAL 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CERTIFICATE简称IOPP证书,国际船舶防止油污证书,由船舶入级的检验机构---船级社检验签发,签发的依据是〈〈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即MARPOL 73/78及相关修正案。该证书表明,某一具体船舶已经按公约要求,配备并安装了符合公约要求的防止油污染的相关设备并达到了公约要求的技术指标。作为该证书的支持文件是该证书的附件FORM-A。在FORM-A中,列出了某一具体船舶配备的防止油污染的防污设备的名称、数量和技术性能,其中包括油水分离器、15PPM报警设备、焚烧炉、污油舱、污水舱等。该证书有效期为五年,每年进行年度检验并对证书进行年度检验签证。

④何谓15 ppm?15ppm=15mg/kg=15mg/L=15×10-6 常用来表示气体浓度,或者溶液浓度。ppm是英文parts per million的缩写,译意是每百万分中的一部分,即表示百万分之几,或称百万分率。如15ppm即一百万千克的溶液中含有15千克溶质。ppm与百分率(%)所表示的内容一样,只是它的比例数比百分率大而已。

机舱有哪些防污染设备?油水分离器、粪便柜、焚烧炉、污油水舱、残油舱、集油槽等,另外,船上还要按规定要求配备其他防污应急设备,如便携式水泵、塑料铲、扫把、吸油毡、油桶、化油剂、木屑等等。

机舱污水怎样排放?在航行途中通过油水分离或过滤设备排放,且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

油渣怎样处理? 储存在残油舱,到岸回收。

⑤什么是SOPEP?Shipboard Oil Pollution Emergency Plan 船舶油污应急计划。

⑥怎样制定垃圾管理计划?怎样处理塑料垃圾?垃圾管理计划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73/78》附则V第10条的要求编写。《垃圾管理计划》实施总负责人是船长,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垃圾管理计划在船上的全面贯彻实施;(2).负责组织全体船员的培训、教育工作;(3).船舶发生垃圾污染事故时,组织船员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报告主管机关。塑料垃圾储存在船舶垃圾站,到岸靠泊后回收处理。

13、IMSBC(最新版2013版)

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International Maritime Solid Bulk Cargoes Code,2011年1月1日,《IMSBC规则》强制生效。《IMSBC规则》包括13节和4个附录:第1节一般规定;第2节装载、载运和卸载的一般性预防规定;第3节人员与船舶安全;第4节评定货物的安全适运性;第5节平舱程序;第6节静止角的确定方法;第7节易流态化货物;第8节易流态化货物的测定程序;第9节具有化学危险性的货物;第10节散装固体废弃物运输;第11节保安规定;第12节积载因数换算表;第13节参考相关信息和建议;附录1 各固体散装货物明细表;附录2 试验室测试程序、使用的仪器和标准;

附录3 固体散装货物的特性;附录4 索引。

IMSBC 中的固体货物分三大类:

Group A :易流态化物质,包括那些运输时的水分含量超过适运水分极限可能流态化的货物。Group A consists of cargoes which may liquefy if shipped at a moisture content in excess of their transportable moisture limit.

Group B : 具有化学危险性的物质,包括那些运输时会使船舶产生危险局面的具有化学危险的货物,包括已在《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列明并分类的物质,和未列明和分类的仅在散装运输时具有危险性的物质。Group B consists of cargoes which possess a chemical hazard which could give rise to a dangerous situation on a ship.

Group C : 包括即不易流态化(Group A), 也不具有化学危险(Group B)的货物。Group C consists of cargoes which are neither liable to liquefy (Group A) nor to possess chemical hazards (Group B).

未列入附录1的固体散装货物,须提请主管机关对安全运输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当评估显示为A组或B组的,须与卸货港和船旗国主管机关进行三方评估。当评估显示不是A组或B组的,通报卸货港和船旗国主管机关。评估结果须由主管机关签发证书,并在1年内通知国际海事组织。

具有化学危险性货物,IMDG分为9大类:1类:爆炸品 Explosives;2类:气体 Gases;3类:易燃液体Flammable liquids;4.1类: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退敏爆炸品Flammable solids, self-reactive substances and solid desensitized explosives;4.2类:易自燃物质substances liable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4.3类: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substances which, in contact with water, emit flammable gases (liquids);5.1类:氧化物质Oxidising substances (agents);5.2类:有机过氧化物Organic peroxides;6.1类:有毒发物质Toxic substances;6.2类:感染性物质;7类:放射性材料Radioactive materials;8类:腐蚀性物质Corrosives;9类:杂类危险物质和物品,已有的经验表明或可能表明:按其危险性质必须应用本部分规定的任何其他物质。Miscellaneous dangerous substances and articles;其他类:仅在散装时有危险的物质MHB Material Hazardous only in Bulk,如煤炭、直接还原铁和生石灰等,常见危害:1、能减少舱内含氧量;2、易自热自燃;3、潮湿时会产生危险。IMSBC也就是固体散货一般常见的危险品类是4.1,4.2,5.1和9这四类。

14、作为船舶保安员如何履行ISPS履约工作中的要求?

1)充分熟悉ISPS CODE 的各项条款及其含义、要求; 2)充分熟悉和掌握本轮的船舶保安计划; 3)根据本轮的实际情况,如航区、货载、人员素质等等,安排本轮船员进行船舶保安警觉性和技能性的培训,其中应注意培训内容是否涵盖公约要求,培训不得超过规定的期限等; 4)随时检查和监控本轮的船舶保安执行情况,经常巡视各限制区域,确保船舶保安计划在本轮得到有效的实施; 5)按时对本轮的保安设备进行测试、校核,确保各设备工作正常。 6)及时联系目的港代理以获取该港的保安信息,包括保安等级、港口保安员的详细资料、本港的特殊保安要求等; 7)填写抵港前/或抵港后需要提供的船舶保安资料;8)按照船舶保安计划进行各项演练和演习(DRILL / EXERCISE); 9)按要求及时填写各种保安报表,记

录,对本轮的船舶保安活动进行定期评估和内审。

15、ISPS(最新版2012版)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nternational Ship and Port Facility Security Code,简称:ISPS Code或ISPS规则) 于2002年12月在伦敦召开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生效。这项规则是对于《1978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针对船舶、港口及港口国政府机构对于最低安全(Security)一项的修正案。它规定港口国政府、船东、船上人员以及港口/设施人员察觉安全威胁并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责任,以防止安全事件影响从事国际贸易的船舶或港口设施。ISPS Code包括A、B两个部分,其中A部分是强制性的要求,B部分是对A部分要求的实施提供指导,内容相互对应。ISPS Code 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对缔约国政府的要求、对公司和船舶的要求和对港口设施的要求。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关键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测量复习提要 考试形式:半开卷;开卷范围:手写A4纸一张。 第一章:掌握以下内容(不是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测量工作的程序、及遵循的原则、测量的任务、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二章:高程测量的种类、水准原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点的表示方法、水准路线的种类、水准测量方法{记录(2种)、计算、检核}、水准测量测站的检核方法、闭合、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及精度要求、转点的作用。 第三章:水平角、竖直角测角原理、经纬仪的操作、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竖直角仰、俯角代表的意义、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第四章:测量工作所指距离的内容、直线定线定义及操作、钢尺量距方法、精度要求及计算方法。 第五章:直线定向内容、直线的基本方向、方位角的内容及取值范围、正反方位角的关系、方位角与象限角关系。方位角的计算。 第六章:误差产生原因、分类,评定精度的方法、算术平均数与真值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控制、控制测量、控制网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布设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内容,闭合、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及各自的精度要求,坐标正算、坐标反算。跨河流水准测量内容、三角高程测量的适应范围。 第八章:地形图涵盖内容、比例尺、纸上与地面距离的互换计算、地物的表示方法(4种)、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会看典型的地貌、理解等高线的特征。测图前要做哪几项准备工作、视距测量公式、碎步测量测站上要做的工作、地形测量的记录、计算以及测量的原理。地形图的运用(掌握第项) 第九章:拨角法放线其转向角的计算及正负角的意义,纵、横断面图涵盖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圆曲线及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主点测设及里程计算,用偏角法测设2种曲线如何进行碎步测量(内、外业)。 第十一章: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角、高程、点位、坡度)先内业如何计算,后外业如何观测。 桥墩、桥台中心点(直线)测设的内业 抓住教材、作业及回忆实习整个过程(内、外业)去复习。 析 1.水准面: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2.大地体:由地球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3.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旋转椭球体相应的规则曲面。4.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5.相对高程: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的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6.高差: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

高中数学考试必备的知识点

高中数学考试必备的知识点整理 温馨提示:在复习的同时,也要结合课本上的例题去复习,重点是课本,而不是题目应该怎样去做,所以在考前的一天必须回归课本复习,心中无公式,是解不出任何题目来的,只要心中有公式,中等的题目都可以解决。 必修一: 一、集合的运算: 交集:定义: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I 并集:定义: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U 补集:定义: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 二、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a m ? a n = a m + n , (2)n m n m a a a -=÷, (3)( a m ) n = a m n (4)( ab ) n = a n ? b n (5) n n n b a b a =?? ? ?? (6)a 0 = 1 ( a ≠0) (7)n n a a 1=- (8)m n m n a a = (9) n m a - = 2、根式的性质

(1)n a =.(2)当n a =; 当n ,0 ||,0a a a a a ≥?==? -≠>. 6、对数的运算法则: (1)a b = N <=> b = log a N (2)log a 1 = 0 (3)log a a = 1 (4)log a a b = b (5)a log a N = N (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 N M ) = log a M -log a N (8)lo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 a N b b log log (10)推论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11)log a N = a N log 1 (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 必修4: 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建管理重点知识点

1.进度目标是指: 项目动用的时间目标,也及项目交付使用的时间目标。 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即(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保修期) 3.施工总承包方管理任务:①负责组织和管理分包施工单位的施工 ②负责施工资源的供应组织 4.施工总承包管理方的主要特征:①不承担施工任务②不与分包方和供货方直接签施工合同 ③承担对分包方的组织和管理并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④与施工总承包方承担相同的管理任务和责任⑤与业主、设计、监理联系和协调 5.施工总承包管理特点:①可以提前开工,缩短工期②降低工程造价有利③质量控制有利④ 合同管理量大⑤组织协调工作量小 6.施工总承包特点:①开工日期较迟,对总进度控制不利②有利于总造价的早期控制③质量好坏取决于总承包单位的选择④只签一个施工合同,合同管理量小⑤组织管理工作量减小 7.平行发包特点:①开工日期提前,缩短建设周期②降低工程造价有利但投资早期控制不利 ③对业主质量控制有利④用于招标时间过多招标工作量大⑤可决定所有工程的承包商,管理工作量大 8.项目结构图:表达工作任务,由矩形框和直线绘制; 组织结构图:表达组织、指令关系,由矩形框和单箭线绘制; 合同结构图:表达合同关系,由矩形框和双箭线绘制 9.职能组织结构图:每个部门会有多个矛盾的指令源 10.线性组织结构图:每个部门只有唯一一个指令源 11.矩形组织结构图:每个部门有两个指令源(9.10.11 都属于项目结构图) 12.管理职能分工表:用表的形式反映各工作部门对各项工作任务的项目管理职能分工。每一个方框用拉丁字母表示管理职能。 13.工作流程图: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矩形框表示工作,箭线表示逻辑关系,菱形框表示判别条件。 14.施工平面图: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它把投入的各种资源、 材料、构件、水电、各种场地、设施合理的布置在施工现场,使现场能有最的进行文明施工。 15.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与施工进度控制措施类似):①组织措施(关于人、分工、流程)②管理措施(施工管理、合同管理、信息技术)③经济措施(关于钱)④技术措施(设计方案、施工方案) 16.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项目上的代表人。遇紧急情况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但应在 48 小时内向发包人代表和总监理工程师提交书面报告 17.项目经理职责:①贯彻执行各项法规和管理制度②严格财务制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 和个人利益关系③积极推广新技术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④主持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并对项目目标进行系统管理⑤对资源进行动态管理⑥建立各种专业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⑦进 行授权范围内的利益分配⑧收集工程资料,准备结算资料,参与工程竣工验收⑨接受审计, 处理项目经理部解体的善后工作⑩协助组织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审申报工作 18.项目经理的权限:①参与项目招投标和合同签订②参与组建项目经理部③参与选择物资 供应单位④参与选择并使用分包人,施工作业队伍⑤主持项目部工作,指挥生产经营,调配人、财、物⑥决定授权范围内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⑦制定内部计酬办法,进行合理经济分 配⑧在授权范围内协调与项目有关的内、外部关系 19.施工风险的类型:组织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工程环境风险、技术风险 20.风险管理的四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风险控制;其中风险响应包括规避,减轻,自留,转移(转移的措施有分包,保险)

最新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一、教师任务: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a.依法执教,严谨治教;b.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a.相互支持、相互配合;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c.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a.高度自觉,自我监控;b.身教重于言教);(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机关系;4.健康的人格。 三、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四、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学生是责权主体)。 五、师生关系类型:1.专制型师生关系;2.放任型师生关系;3.民主型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六、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七、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一)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二)学生应作的努力:1.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2.正确认识老师,积极与老师沟通;(三)最后还应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学风教育等方面努力。 八、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热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九、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 十.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4.实践活动法;(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课10.7 软件测试概述 一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它是否满 足规定的需求,或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照开发阶段划分 a)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检查每个程序单元嫩否正确实现详细设计说明中的 模块功能等。 b)集成测试:组装测试,将所有的程序模块进行有序、递增的测试,检验 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 c)系统测试:检查完整的程序系统能否和系统(包括硬件、外设和网络、系统 软件、支持平台等)正确配置、连接,并满足用户需求。 d)确认测试:证实软件是否满足特定于其用途的需求,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 明书的规定。 e)验收测试:按项目任务或合同,供需双方签订的验收依据文档进行的对整 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决定是否接受或拒收系统。 2.按照测试技术划分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逻辑都是正确的,检查软件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 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错误,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测试,只是检查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

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3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开发方测用户测试第三方测试 4 是否使备测软件运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课后作业:1. 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1)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调试是为证明软件开发的正确性。(2)测试以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一般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测试是有计划的,需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是不受时间约束的。 (4)测试经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过程。(5)测试的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要求开发人员进行必要推理以至知觉的"飞跃" 。 (6)测试经常是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成的;调试必须由了解详细设计的开发人员完成。 (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以由工具支持;调式时,开发人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2.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软件测试就是说要去根据客户的要求完善它. 即要把这个软件还没有符合的或者是和客户要求不一样的,或者是客户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部分找出来。

项目管理考试知识点

1.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和调整。 2.进度目标分析和论证的目的是论证进度目标是否合理,进度目标有否可能实现。 3.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 4.施工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 1Z203020 进度计划的 1.工程网络计划分为:双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网络计划、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2.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 3.单代号搭接网络图的几种逻辑关系:STS、FTF、STF、FTS. 4.国际上,工程网络计划有许多名称,如:CPM,PERT,CPA,MPM 等 5.工程网络计划按持续时间的特点划分为:肯定型问题的网络计划,非肯定型问题的网络计划,随机网络计划

6.按工作和事件在网络图中的表示法划分为:事件网络和工作网络 7.按计划平面的个数划分为,单平面网络图,多平面网络图。 8.美国多使用双代号网络计划,欧州则较多使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9.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 10.当考虑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①缩短时间不能影响质量和安全工作②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③缩短时间所需增加费用相对较少的工作④考虑工作的可村缩性 11.总时差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12.自由时差是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13.本工作的紧后工作为关键工作时,该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 1Z203030 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1.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涉及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方法,手段,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资料整理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是 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 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四部 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②《论 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 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 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 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

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P153、 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 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 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10.特拉普(德,教育家)——最早的教育学教授。1779年,哈勒大学。P22 11.裴斯泰洛奇(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林哈德与葛笃德》 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P22 ②要素教育论是他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DOC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测量的定义 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 (1)测量的量具 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2)测量的单位 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 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但教育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指定的相对零点。 3.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 教育测量的定义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

管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 一、管理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1、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啥?2、什么是测试计划?都包括啥?什么是测试方案,什么是测试策略?测试方案包含哪些内容?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测试用例内容有哪些?3、测试用例为什么需要分级,如何分级别?测试用例需要哪些人来评审?评审的目的是什么?好的测试用例关键点是什么?不能发现BUG的测试用例不是好的测试用例吗?4、测试分为哪几个阶段?5、软件测试类型都有哪些?你进行过哪些测试,擅长什么?6、软件缺陷等级划分7、缺陷生命周期8、测试生命周期9、为什么要进行交叉测试?10、α、β测试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11、什么是驱动模块、桩模块12、什么是白盒测试,有几种方法13、测试结束标准14、测试报告包含哪些内容?15、项目中的需求,测试可以和客户沟通吗?不确定的需求怎么解决?16、你认为测试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开发犯低级错误怎么办?开发说不是bug怎么办?你为什么能够做测试这一行?你的职业规划?17、如何测试纸杯二、接口测试1、什么是API?什么是API测试?2、常见的API 测试点有哪些?API测试中使用的一些常用协议?用于API测试的工具?最常用的API文档模板?3、API和Web服务之间的区别?4、什么是Soap?什么是Rest API?SOAP和REST的区别?5、API常见测试有哪些?API测试有哪些优势?API测试中验证哪些内容?6、API测试、单元测试和UI测试之间的区别?7、API测试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8、执行API测试时我们一般会发现哪些BUG类型呢?9、接口测试用例的编写要点有哪些?10、列举一些最常用的HTTP方法?常见的响应状态码及意义11、可以使用GET请求而不是POST请求来创建资源吗?POST和GET有什么区别?12、PUT和POST方法有什么区别?13、接口产生的垃圾数据如何清理?测试的数据你放在哪?14、你们怎么做的参数化?15、接口测试的步骤有哪些?API测试设计的原理是?16、异步接口怎么测试?17、请详细阐述接口测试和UI测试在测试活动中是如何协同测试的?18、怎么设计接口测试用例?19、下个接口请求参数依赖上个接口的返回数据?依赖于登录的接口如何处理?依赖于第三方数据的接口如何进行测试?20、不可逆的操作,如何处理,比如删除一个订单这种接口如何测试21、json和字典dict的区别?三、性能测试1、性能测试包含了哪些软件测试(至少举出3种)?2、请问什么是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3、在给定的测试环境下进行,考虑被测系统的业务压力量和典型场景?4、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执行性能测试?5、简述性能测试的步骤。6、你如何识别性能瓶颈?7、性能测试时,是不是必须进行参数化?为什么要创建参数?LoadRunner中如何创建参数?8、你如何设计负载?标准是什么?9、解释5个常用的性能指标的名称与具体含义。10、描述不同的角色(用户、产品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各自关注的软件性能要点。11、请分别针对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2、请问您是如何得到性能测试需求?怎样针对需求设计、分析是否达到需求?13、描述你的性能测试流程四、安全测试1、HTTP接口测试和Web Service接口测试区别是什么?2、HTTPS的优点和缺点?HTTPS的工作原理?HTTPS和HTTP的区别?什么是http代理服务器,有什么用?HTTPS在哪一层, 会话层在第几层?3、简述TCP/I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为什么TCP建立连接协议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握手呢?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4、TCP和UDP有

人工智能考试必备知识点

第三章约束推理 约束的定义:一个约束通常是指一个包含若干变量的关系表达式,用以表示这些变量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贪心算法:贪心法把构造可行解的工作分阶段来完成。在各个阶段,选择那些在某些意义下是局部最优的方案,期望各阶段的局部最优的选择带来整体最优。 回溯算法:有些问题需要彻底的搜索才能解决问题,然而,彻底的搜索要以大量的运算时间为代价,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回溯法来去掉一 些分支,从而大大减少搜索的次数 第四章定性推理 定性推理的定义是从物理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描述出发,导出行为描述, 以便预测系统的行为并给出原因解释。定性推理采用系统部件间的局部结构规则来解释系统行为, 即部件状态的变化行为只与直接相邻的部件有关 第六章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网络的定义: 贝叶斯网络是表示变量间概率依赖关系的有向无环图,这里每个节点表示领域变量,每条边表示变量间的概率依赖关系,同时对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个条件概率分布表(CPT) ,指明了该变量与父节点之间概率依赖的数量关系。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我们把事件B已经出现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做为P(A|B)。并称之为在B出现的条件下A出现的条件概率,而称P(A)为无条件概率。 贝叶斯概率:先验概率、后验概率、联合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先验概率: 先验概率是指根据历史的资料或主观判断所确定的各事件发生的概率,该类概率没能经过实验证实,属于检验前的概率,所以称之为先验概率 后验概率: 后验概率一般是指利用贝叶斯公式,结合调查等方式获取了新的附加信息,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后得到的更符合实际的概率 联合概率: 联合概率也叫乘法公式,是指两个任意事件的乘积的概率,或称之为交事件的概率。 贝叶斯问题的求解步骤 定义随机变量、确定先验分布密度、利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后验分布密度、利用计算得到的厚颜分布密度对所求问题作出推断 贝叶斯网络的构建 为了建立贝叶斯网络,第一步,必须确定为建立模型有关的变量及其解释。为此,需要:(1)确定模型的目标,即确定问题相关的解释;(2)确定与问题有关的许多可能的观测值,并确定其中值得建立模型的子集;(3)将这些观测值组织成互不相容的而且穷尽所有状态的变量。这样做的结果不是唯一的。第二步,建立一个表示条件独立断言的有向无环图第三步指派局部概率分布 p(xi|Pai)。在离散的情形,需要为每一个变量 Xi 的各个父节 点的状态指派一个分布。 第七章归纳学习 归纳学习是符号学习中研究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给定关于某个概念的一系列已知的 正例和反例,其任务是从中归纳出一个一般的概念描述。 归纳学习能够获得新的概念,创立新的规则,发现新的理论。它的一般的操作是泛化和特化泛化用来扩展一假设的语义信息,以使其能够包含更多的正例,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招教考试案例知识点总结

第一板块:新课改 (一)新的教育观----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大类,10小条)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十全十美、陵节而施,一刀切、说学生没有出息(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其他方面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一套方法培养全部学生、学生是学习机器、你已经是大人了,怎么能犯错呢!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完整性格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教师不允许学生发问质疑、不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就是被管理者、我让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变化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核心特征) (①教师是学生学 习能力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②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变化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1.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智力发展,发育缓慢,成绩不良有过错,被孤立的,有严 重缺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辱骂,训斥嘲笑羞辱,随意当众批评,冷落学生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13页 - 副本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管理学的内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管理及其性质 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BPR、标杆超越法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 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霍桑试验的结论: 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第二章计划 ●计划工作的具体含义(5W1H): 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Why要做,确定何时When做、何地Where做、何人Who做,以及如何How做.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

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P27 答: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容和手段。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容。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①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②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③学校文化。Ⅰ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Ⅱ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Ⅲ学校制度文化(规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 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P89 答:①顺序性,遵循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③不平衡性,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④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⑤个别差异性,要注意对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素质教育的基本涵: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社会政治制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3、人口发展状况。4、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5、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纲要及工作方针: 教师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素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