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维生素C含量的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820.50 KB
- 文档页数:1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常见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1 序言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维生素是必须得从食物中获取并且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的一种物质[1]。
这类物质在生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特别少,不足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虽然生物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所需量必须经常从食物中获得,所以我们研究维生素具有重要的意义[2]。
维生素C是维生素的一种,维生素C在医学上被称作抗坏血酸,具有防治坏血病的功效,它是显示抗坏血酸生物活性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3]。
维生素C广泛的存在于我们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中,所以我们能够准确地测定出水果中地维生素C的含量,对我们的日常饮食和健康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维生素C含量的研究史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病毒发病率较高,我国在对抗病毒的战争中起到一个关键作用。
SARS病毒首先出现在我们中国,死于SARS 病毒的90%是我们中国人。
国内对于维生素C的生产水平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可以彻底解决病毒的问题,只是生产的维生素C大部分都外销,我们中国人服用维生素C的平均剂量,远远低于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
目前,围绕着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和任务,因为它对人们日常饮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成为了现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在主要有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碘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1.2.1碘量法武文等[4]利用I₂的氧化性,用淀粉作指示剂,采用I₂作标准溶液进行直接滴定,这叫做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的滴定原理:维生素C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可被I₂氧化成二酮基,当维生素C分子中的二烯醇基被I₂完全氧化后,过量的I₂与淀粉指示剂发生显色作用,使溶液变蓝,所以当滴定到溶液中有蓝色出现时,即为滴定终点。
直接碘量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时,要求所测的果蔬溶液为无色和浅色的是样溶液或者提取液,该方法测维生素C不需要特殊的测定仪器,操作非常简便、准确。
中考科学冲刺练习填空探究专题549.利用放射线辐射农产品能起到抑制发芽、杀虫杀菌、防止霉变等作用。
但是,农产品经辐射后,营养成分是否受到影响呢?小亮与同学们以柑橘为研究对象,以维生素C 含量为指标,开展了探究。
他们将实验所用的柑橘分为四组,辐射不同剂量的放射线后, 将它们置于不同温度下贮藏10天,测量结果如下表。
请问:(1)在辐射剂量不同的四组中,作为实验对照组的是第 ▲ 组;(2)综合考虑上述信息,你认为如何处理柑橘,既能防止霉变,又能较好地保持营养成分? ; (3)除了辐射剂量和贮藏温度,请你再说出一种影响柑橘维生素C 含量的因素: 。
50、某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湿手接触开关易造成触电事故。
这激发了他对物质导电性的研究。
即化合物在什么情况下能导电呢?于是他以食盐、硝酸钾、蔗糖、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为材料,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注:用“√”表示能导电,有“×”表示不能导电。
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化合物根据导电性不同,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
其中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而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1)据此实验可知,上述实验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硝酸钾B 、蔗糖C 、氢氧化钠D 、硫酸铜(2)电解质能导电是由于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结果。
如氯化钾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是产生了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果。
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KCl=K ++Cl —。
若上述实验时烧杯中所盛的是食盐的溶液,则闭合开关后,烧杯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由b 向a 方向移动的是 (用离子符号来表示)。
试选择实验时的一种电解质,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 。
51. 小明的父亲是一个潜水员,有一天小明发现了他父亲的一次潜入水库时,在水面下各深度处的压强记录,如下表所示: (1)小明发现了一个规律: ;小明的父亲能潜入玛利亚纳海沟(深度为11034m )吗? (填“能”或“不能”) (2)小明很快发现两组数据存在差异,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原因: 5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活动中,设计了如下方案。
探究酸度、温度、放置时间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宋崇富;杜功名;田志美;唐俊;张宏;盛良全【摘要】Direct iodimetry is used to detect the change of the vitamin C in different PH, temperatures and standing ti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vitamin C is relatively stable in pH 2 ~ 5; on the other hand, whether in strong acid or alkaline conditions, vi-tamin C cont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with the extension of standing time. The content of vitamin C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in water solution, the vitamin C content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extension of stand-ing time, such as at 30 ℃ , with a half-life of 52. 9 h. The resear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people's daily life in reasonable storing and taking vitamin C.%用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在不同PH 值,不同温度以及不同放置时间下维生素 C 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在pH 值为2~5时,维生素 C 比较稳定;反之,无论是强酸性还是强碱性条件下,维生素 C 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减少。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一)维生素C有关概念介绍①基本定义②功效③营养价值④适宜人群与正常需求⑤VC与癌症(二)研究活动原理与准备①实验原理②试剂和原料③实验步骤(三)研究活动过程与总结①西瓜的取样及其VC含量测定②柑橘的取样及其VC含量测定③葡萄的取样及其VC含量测定④香蕉的取样及其VC含量测定⑤草莓的取样及其VC含量测定⑥分析实验误差与心得体会一.维生素C有关概念介绍1.基本定义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2.功效1、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所以VC 缺乏,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
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靠细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
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2、治疗坏血病:血管壁的强度和VC有很大关系。
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细小的,管壁可能只有一个细胞的厚度,其强度、弹性是由负责连接细胞具有胶泥作用的胶原蛋白所决定。
当体内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织。
这种情况在皮肤表面发生,则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
严重情况在胃、肠道、鼻、肾脏及骨膜下面均可有出血现象,乃至死亡。
3、预防牙龈萎缩、出血:健康的牙床紧紧包住每一颗牙齿。
牙龈是软组织,当缺乏蛋白质、钙、VC时易产生牙龈萎缩、出血。
维生素C 略带酸性,作为微量营养素被摄入体内,经体内溶解、消化,其酸碱性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不必过份在意它的酸碱性。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北京卷)化学(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满分:7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Mn-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陶瓷B.塑料保鲜膜C.铝合金D.玻璃钢2.2023年第19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有下列情景,其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国旗升起B.国歌响起C.灯光闪烁D.焰火绽放3.下列生活事例用化学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4A.有害垃圾B.可回收垃圾C.厨余垃圾D.其他垃圾5.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A.钙B.铁C.锌D.碘6.下列做法及对应的化学原理均正确的是()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8.翡翠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化学式为NaAl(Si2O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翡翠是一种化合物B.硬玉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硬玉含有10原子D.翡翠由钠、铝、硅、氧四种原子构成9.2024年1月19日晚,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英才学校一宿舍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3人遇难,4人受伤。
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安全逃生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低身子前进B.用打火机来检查液化石油罐泄漏C.图书、档案失火要用水浇灭火D.室内起火,马上打开所有门窗10.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作保护气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11.某同学对一些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根据N2,可判断氮气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B.2S2﹣可表示2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C.Mg2+可表示1个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D.根据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元素的个数比为1:312.下列除杂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13A.活性炭吸附冰箱里的异味B.氮气作保护气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铁锅作炊具1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稀释浓硫酸C.铁丝燃烧D.收集氢气15.要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A.O2和N2——燃着的木条B.MgO和P2O5——观察颜色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D.H2和CO2——澄清石灰水1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7.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除铁锈的是()A.氢氧化钠B.稀盐酸C.食盐水D.蒸馏水18.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特色之一是“智能”,智能电子产品的触摸屏制作离不开铟,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顺义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练习(二)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富硒大米中的“硒”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2.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FeB.AlC.MgD.Cu 3.将密封良好的饼干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质量增大 B.间隔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多4.一些物质的pH 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酱油(4~5)B.西瓜汁(5~6)C.胡萝卜(6~7)D.牙膏(8~9)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 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6.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23H CO B.NaCl C.NaOHD.3CH COOH7.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蔗糖C.泥沙D.植物油8.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全球战塑”。
废弃塑料瓶属于()A.可回收物B.其他垃圾C.厨余垃圾D.有害垃圾9.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废旧金属回收利用B.复印纸单面使用C.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D.使用一次性餐具10.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提倡“一水多用”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铁是人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
回答11~15题。
11.下列符号表示两个铁离子的是()A.2FeB.3+2FeC.2+FeD.3Fe 12.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铁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6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30D.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13.下列属于铁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固体B.有金属光泽C.硬度小D.能与氧气反应14.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铁的性质是()A.延展性B.导热性C.导电性D.抗腐蚀性15.下列物质能除铁锈的是()A.NaOH溶液B.植物油C.食盐水D.盐酸16.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烧杯B.玻璃棒C.酒精灯D.量筒1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滴加液体C.点燃酒精灯D.加热液体18.下列方法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伸入带火星的木条B.闻气味C.倒入紫色石蕊溶液D.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空气。
自然界中的维生素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自然界中,维生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等生物体内,对生物体生长发育、代谢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化合物。
与之相对应的是,维生素也有不同的分类和来源途径,其中包括由自身生物合成或是摄入食物等外源性来源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探究自然界中的维生素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
一、自然界中的维生素种类维生素是一类化合物,主要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B1、B2、B3、B5、B6、B7、B9、B12)和维生素C,它们在人类的身体内不能被储存,需要通过日常饮食来获得。
而脂溶性维生素则包括维生素A、D、E和K等4种,它们存在于植物、动物的脂肪中,被脂肪所包裹,因此在摄取相应维生素的时候,需要注意与脂肪的摄入比例。
二、自然界中的维生素生物合成1.维生素B族生物合成维生素B族生物合成主要发生于细菌中,而人类等高等生物则无法自己合成。
细菌在进行维生素B生物合成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可以被大多数植物、动物所利用。
例如,维生素B12生物合成过程涉及的大约30种酶,分别位于不同的酶合成途径中。
这些酶事件上位于需要维生素B12作为辅助因子时所参与的活性部位,从而保证了酶催化过程的正常进行。
2.维生素C生物合成维生素C是人类体内不能自主合成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在植物中合成。
它的生物合成过程涉及多个酶和途径,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植物中,影响维生素C合成的因素包括光照、水分、温度等。
因此,正确的种植和储存方式对植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维生素A生物合成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植物中的脂肪里。
它具有视黄醛、视黄酸等多种形式,是人体内视网膜形成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
维生素A的生物合成涉及到β-胡萝卜素的裂解和脱羧反应,最终形成视黄醛等物质。
4.维生素D生物合成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鱼、蛋黄、乳制品等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