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4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简介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测定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
实验材料
- 水果样品(例如橙子、柠檬、苹果等)
- 维生素C标准溶液
- 蒸馏水
- 盐酸
- 碘液
- 淀粉溶液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的水果样品,用蒸馏水彻底清洗干净,并剥去果皮和
果核。
2. 将水果样品切碎,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制成水果汁。
3. 取一定量的水果汁,加入适量的盐酸,使pH值降低到2以下。
这可以帮助使维生素C转化为抗坏血酸形式,以便后续的测定。
4. 在另一个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并按照相同的
方式处理。
5. 将处理后的水果汁和标准溶液分别滴入碘液中。
观察滴入碘
液后颜色的变化,直到颜色不再深化为止。
此时,碘液被还原,并
发生了彩色反应。
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对应着不同的颜色。
6. 将淀粉溶液滴入含有还原的碘液的水果汁和标准溶液中。
观
察是否会出现蓝色或紫色沉淀,这是淀粉和碘反应的结果。
7. 记录最后一滴淀粉溶液滴入碘液之前的滴数。
根据滴数和维
生素C标准溶液的结果,可计算出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我们可以相对简单地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评估不同水果样品中维生素C的丰富
程度,并为人们选择高维生素C含量的水果提供参考。
请注意,在
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到实验条件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一、实验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些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二、实验仪器新鲜浓缩果汁、电子分析天平、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三、实验试剂1、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
2、1%草酸溶液:草酸1g,溶于100ml蒸馏水。
3、标准维生素C液:准确称取10.0mg维生素C,溶于1%草酸溶液,并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时配制。
此溶液浓度0.1mg/ml.4、0.1%2,6-二氯酚靛酚溶液:称取500mg2,6-二氯靛酚溶于300ml含有104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冷却,加蒸馏水并稀释至500ml,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中,冷藏。
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液标定。
四、实验步骤(一)样品中抗坏血酸的提取:1、称取5.0ml样品,倒入50ml容量瓶中,用2%草酸溶液稀释并定容,混匀。
(二)滴定:1、标准液的滴定: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0ml于100ml锥形瓶中,加9ml1%草酸溶液,用2,6-二氯靛酚滴定至淡红色。
滴定终点要保持15秒钟。
用所用2,6-二氯靛酚的体积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毫克抗坏血酸。
2、样品液的滴定:准确吸取滤液两份,每份10ml,分别放入两个100ml锥形瓶中,滴定方法同上。
五、实验结果1、按下式计算100样品中含抗血酸的毫克数m=V*T/W*1003、T=每毫升染料氧化抗血酸质量4、W=10ml样液相当于含样品的质量数。
研究性学习成果关于果汁中VC的含量浙江澄潭中学高一(x)班指导教师: xxx组长: xxx小组成员: xxx xxx xxx xxxxxx xxx xxx xxx课题研究的时间:2008年12月到2009年4月关于果汁中Vc含量的研究新昌澄潭中学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营养摄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果中富含Vc。
但也有一些同学影响着水果中Vc的含量。
比如,一些水果为了防虫害日晒。
在生长过程中常用纸袋包裹起来,结果造成维生素C含量减少;夏季水果丰收,储藏于冷库,冬天出售时,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也会减少;现代家庭一般都有冰箱,许多人喜欢买大量水果放入。
但水果存放的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失就越多。
关键词:Vc含量果汁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些同学养成了天天吃水果的习惯,但同学们对于哪些水果营养丰富,Vc含量较多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我们想测出各种水果及果汁饮料中Vc含量,知道较好的水果品种和果汁饮料品牌。
二:研究过程从2008年12月起,到2009年4为止,历时5个月,我们利用研究性学习时间和其他课余时间对果汁中Vc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
除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以外,我们还进行了实验法。
实验1:实验目的:测量果汁中Vc的含量。
实验器材:碘滴定液(0.05mol/L),淀粉指试液。
实验原理:将样品加冷水与稀醋酸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在30秒内不褪色,读出碘滴定液使用量,计算Vc的含量。
实验步骤:取样品20g精密称量,加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其溶解,加淀粉指试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在30秒内不褪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记录消耗的碘滴定液的体积数(ml),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1.标准样品待测液制备:
精密称取0.050g维生素C标准品,用偏磷酸-乙酸溶液A溶解并定容至50mL,再准确吸取10.0mL该溶液用偏磷酸-乙酸溶液A稀释并定容至100mL,配制成100μg/mL的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经过处理的VC标准溶液(10μg/mL)0.5mL、1.0mL、1.5mL、2.0mL分别置于10mL 试管中,补水至2.0mL,配制成VC标准样品工作液。
再分别加入5mL邻苯二胺(OPDA)溶液,摇匀避光静置60min,即配制成VC标准样品待测液。
2.具体步骤如图
3.数据处理
式中:
X——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百克(mg/100g);
V——试样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由标准曲线查得的试样测定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f——试样稀释倍数。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解维生素C的性质和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一种易氧化的物质,可以被2,6-二氨基苯酚(DPIP)还原成无色的化合物。
当果汁中含有维生素C时,它会与DPIP发生反应,使DPIP的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通过测定果汁中DPIP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果汁样品加入试管中;2. 加入适量的DPIP试剂,混合均匀;3. 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4.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出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XXmg/100ml。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测定果汁、蔬菜等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同时,我们也发现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汁的种类、保存方式等。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分光光度法成功测定了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维生素C的认识。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探索更多关于维生素C的知识,不断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试剂的飞溅和溅洒;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3.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维生素C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营养物质,还具有抗氧化、美白肌肤等功效。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维生素C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更加珍惜并正确利用维生素C的重要性。
一、实验题目: 果汁中Vc的测定二、目前有关该元素常量测定方法的概述1、直接碘量法I2是弱氧化剂, E I2/I=0.535,电位比E I2/I小的还原性物质,可直接用I2标准溶液滴定,这种方法叫做直接碘量法,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强还原剂,如S2O32-、As(Ⅲ)、Sn(Ⅱ)、维生素C等。
2、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Vc的含量目前提出了一种测定Vc的新方法,它是基于Folin B试剂与抗坏血酸在pH3的三氯乙酸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脱氢抗坏血酸,反应产物在9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光度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mL,相关系数r=-0.99955,回收率为89.4%~102.1%.3、2,6 -二氯靛酚滴定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果品、蔬菜及其加工制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 不含二价铁、二价锡、一价铜、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 不适用于深色样品。
2)测定原理靛酚的颜色反应表现两种特性, 一是取决于其氧化还原状态, 氧化态为深蓝色, 还原态变为无色; 二是受其介质的酸度影响, 在碱性溶液中呈深蓝色,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色。
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溶液, 对含维生素C 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 染料被还原为无色, 当到达滴定终点时, 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色, 由染料用量计算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4、电位滴定法测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电位滴定法是根据维生素C与2, 6-DCIP具有不同的电位,通过记录仪的电位变化曲线确定滴定终点,无需观察滴定液的颜色变化,从而显著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紫外分光光度快速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快速测定法是根据维生素C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于波长243nm处测定样品溶液与碱处理样品两者吸光度之差,通过查校准曲线,即可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此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结果令人满意。
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人类不能自己合成。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日常饮食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
果汁是一种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品,其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其中常用的有滴定法、光度法和荧光法等。
其中光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
通过光度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需要用到一种叫做2,6-dichlorophenolindophenol(简称DCPIP)的化学试剂,它的化学性质是蓝色的。
试剂的颜色会因为与果汁中的维生素C反应而改变,其反应程度和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试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当进行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 选择合适的果汁: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果汁种类有关,柑橘类水果和草莓等含有更多的维生素C。
因此,在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 的含量时,最好选择这些含量更高的果汁。
2. 仔细测量:在添加试剂之前,需要先量取一定量的果汁,并将其注入试剂槽里。
在加入试剂之前,需要确认所加入的果汁量是否准确。
3. 记录实验结果:在测量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后,需要记录测
量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上述方法对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不仅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的了解果汁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可以指导我们日常饮食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维护身体健康。
微分脉冲极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微分脉冲极法是一种用于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使用电化学技术,通过对果汁样品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分脉冲极法的原理和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步骤。
1. 原理微分脉冲极法是通过测量氧化还原电流的变化来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维生素C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它可以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在测定中,维生素C被氧化成还原剂,并在电极表面形成一个电化学反应。
通过测量生成的电流,可以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由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 测定步骤2.1 准备样品:首先,需要准备果汁样品。
可以选择市售的果汁产品或自己鲜榨的果汁作为测定样品。
确保样品中没有其他干扰物质。
2.2 样品预处理:将所选的果汁样品过滤以去除固体颗粒,并用透明的聚丙烯膜进行过滤以去除悬浮物。
2.3 氧化反应:将过滤后的果汁样品加入电化学池中。
在电化学池中加入适量的电解液和缓冲溶液,以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然后,将阳极和阴极插入电化学池中并连接到电流计。
2.4 电流测量:在电化学池中施加一定的电位差,以引发维生素C的氧化反应。
通过电流计测量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
电流的变化与维生素C的浓度成正比。
2.5 构建标准曲线:为了确定果汁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需要先构建一个标准曲线。
为此,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并进行相同的测量步骤。
绘制维生素C浓度与电流之间的标准曲线,并确定其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
2.6 维生素C含量的计算:根据所测得的电流值以及标准曲线,可以计算果汁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通过比较样品的电流值与标准曲线上的对应点,可以确定维生素C的浓度。
3. 注意事项在进行微分脉冲极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样品处理:样品应该经过适当的处理,以去除可能干扰测定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汁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2. 掌握果汁中维生素C、总酸度、糖分等营养指标的检测方法。
3. 分析不同品牌、不同类型果汁的营养差异。
二、实验原理果汁的营养检测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维生素C检测:采用碘液滴定法,根据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碘液反应的滴定度,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2. 总酸度检测:采用碱滴定法,以酚酞为指示剂,根据果汁中酸的含量与标准碱液反应的滴定度,计算出总酸度。
3. 糖分检测:采用苯酚法,根据果汁中糖分与苯酚反应的颜色变化,计算出糖分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果汁若干(如苹果汁、橙汁、葡萄汁等)- 淀粉、碘液、苯酚、酚酞指示剂、NaOH标准溶液等- 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锥形瓶、碱式滴定管等2. 实验仪器:- 碘量计- 酸度计- 电子天平-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维生素C检测:- 取一定量的果汁样品,加入淀粉溶液,振荡均匀。
- 用碘液滴定,直至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 记录碘液的消耗量,根据滴定度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2. 总酸度检测:- 取一定量的果汁样品,加入酚酞指示剂。
-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溶液颜色变为淡红色。
- 记录NaOH溶液的消耗量,根据滴定度计算出总酸度。
3. 糖分检测:- 取一定量的果汁样品,加入苯酚溶液。
-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吸光度。
- 根据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照,计算出糖分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维生素C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橙汁、葡萄汁等果汁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
2. 总酸度: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果汁中总酸度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苹果汁、柠檬汁等果汁的总酸度较高。
3. 糖分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果汁中糖分含量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果汁饮料的糖分含量较高。
六、实验结论1. 果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总酸度、糖分等。
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HPLC法)1.原理:果汁中的VC在ODS柱上可以得到分离,并且在206NM波长下,VC 有吸收,本方法对于测定果汁中添加VC的样品有较好的结果。
2.试剂2.1 溶剂:水,过滤后的二次蒸馏水2.2 流动相:0.01M HCI溶液2.3 维生素C 标准品:纯度95%2.4 维生素C标准溶液:称取VC标准品0.25g,精确至0.0001g,用流动相溶解,转移,并定容标准品于50ml容量瓶中,混匀,作为贮备液。
2.5 VC标准工作液:准确吸取5.0ml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定容,即可得到10倍的稀释液,其浓度为0.5mg/ml。
2.6 VC标准液的保存期不应超过半个月。
3. 仪器3.1 高效液相色谱仪:单元泵,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数据分析系统。
3.2 色谱柱:150mm*4.6mm ,5ul颗粒的键合ODS柱。
3.3 进样器:25ul微量进样针3.4 色谱条件:流动相:0.01M HCI溶液流量: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06nm保留时间:3.2min以上操作条件是典型条件,可根据仪器情况和分离情况加以适当的调整,以期获得最佳定量效果。
4. 测定步骤4.1 样品的制备:称取浓缩汁样品4.0g(清汁10ml或浓缩浊汁6ml左右),精确至0.01g,用流动相溶解于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摇匀,用带有0.45um水系滤膜的过滤器过滤样品至样品瓶中,作为试样溶液。
4.2 在上述操作条件下,等待仪器运行稳定后,按照标准溶液、试样溶液的顺序交叉进样进行测定。
4.3 定量计算以现配置的VC标准工作液做标准曲线,同时注射5针,从而确定响应系数,对于样品的面积积分结果采用外标法即可得到样品中VC的量。
4.4 Vc(mg/100g)按下式计算:AiXCsXVX100Vc(mg/100g)=----------------AsXm式中,Ai、As-----分别为样品与标样中Vc的峰面积;Cs-----标样中Vc和浓度,mg/ml;V------标样定容体积,ml;m------称取的试样量,g。
分析化学实验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以及比较化学学院2008级化学二班方基永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以及比较前言:1.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2.Vc在中国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维生素C生产的领导地位,应该可以彻底解决病毒的问题,只是出产的维生素C大部份都外销,中国人服用维生素C的平均剂量,远逊于欧美和日本。
如果我们普遍认识维他命C对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病症的原理而大量服用,就可以遏止各种病毒的流行。
流行感冒只是一小事,维他命C的真正效用,会显示在治疗禽流感,SARS和AIDS等更严重的病毒传染病上。
3.正常需求1)、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2)、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d。
注意:每个人对于VC的需求量个体化差异是很大的。
有的人补充少量既可满足,有的人可以达到每天10克甚至更高。
在人类对维生素C的研究史上,卡斯卡特医生(Robert F.Cathcart)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发现并建立了一套使用维生素C的标准。
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0.5~200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轻微的腹泻。
卡斯卡特将略低于此的量叫做“维生素C的肠道耐受量”,也就是一个人能承受的不引起轻微腹泻的量。
因为无酸性的VC,使大量口服维生素C成为可能,那么,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身体况的不同去服用。
只要在自己的肠道耐受量之内,效果就会很好。
有趣的是,人体对于VC的肠道耐受量是变化的。
在人体有病的时候,肠道耐受量会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平时1克的耐受量,在急性感染或者患有肿瘤、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甚至是感冒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耐受量提升。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如抗氧化、促进铁的吸收以及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
因此,对维生素C含量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滴定法测定某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材料与方法:材料:某果汁样品、维生素C规定物质、2,6-二氨基苯酚指示剂、0.1mol/L碘标准溶液、浓硫酸。
方法:1.取适量的果汁样品,加入维生素C规定物质制成的标准溶液,使维生素C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2.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不同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加入2,6-二氨基苯酚指示剂几滴;3.取一定体积的0.1mol/L碘标准溶液,滴加到试管中,每滴加一次,轻轻摇晃试管,直至试管中含有维生素C的溶液变浅蓝色,并且颜色不会反复消退为止;4.记录滴加的碘溶液的体积;5.将以上步骤重复进行,直至测定满足一定的统计学要求。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某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果汁样品中维生素C的浓度为X mg/mL。
然而,实验中也存在一些误差,其中可能包括实验操作技巧不精细、试剂的存储条件不符合要求以及实验仪器的精度等。
为了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实验操作技巧的准确性。
通过加强实验培训,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减少误差来源。
2.优化试剂的存储条件。
保持试剂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存放,避免试剂的降解和变质,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3.使用更精确的实验仪器。
尽量选用高精度的滴定管和容量瓶等实验仪器,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更多的重复实验,以减小测定结果的误差。
统计学的重复性分析可以用于评估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今后的实验中,应该进一步优化测定方法,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度。
结论:本实验通过滴定法测定某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得出其浓度为X mg/mL。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实验中存在一些误差,并提出了改进测定方法的建议。
维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维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维C,也被称为维生素C或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氧化、免疫增强和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等。
因此,准确测定食物或药物中的维C含量对于保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滴定法测定某种果汁中维C的含量。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维C含量的方法,它基于维C与氧化剂间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碘液作为氧化剂,它能与维C发生反应并转变为无色的碘化物。
首先,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器材包括滴定管、容量瓶、磁力搅拌器和准确的量筒。
试剂包括某种果汁样品、稀硫酸和0.01mol/L的碘液。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清洗和消毒,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用准确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果汁样品,并将其转移到容量瓶中。
然后,我们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将果汁样品酸化。
酸化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果汁中的其他干扰物质,以保证滴定的准确性。
完成酸化后,我们将容量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以确保溶液充分混合。
接着,我们使用滴定管将碘液缓慢地滴入容量瓶中,同时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搅拌溶液。
滴定过程中,我们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初始时,溶液呈现淡黄色,随着碘液的滴加,颜色逐渐变为淡红色。
当溶液颜色变为浅粉红色时,我们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定所需的碘液体积。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多次滴定,并计算了平均滴定值。
通过浓度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滴定所需的碘液体积计算出果汁样品中维C的含量。
最后,我们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绘制出相应的图表。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某种果汁样品中维C的含量为X mg/mL。
这个结果可以作为参考,帮助人们了解该果汁对维C的补充效果。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这个实验方法应用于其他食物或药物中维C含量的测定,以评估它们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总结而言,本次实验通过滴定法测定了某种果汁样品中维C的含量。
实验结果为X mg/mL,为人们提供了有关该果汁的营养信息。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某种水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维生素C(化学名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通过滴定法进行测定。
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关系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1. 某种水果汁样品
2. 0.1% 的碘化钾溶液
3. 10% 的硫酸溶液
4. 去离子水
5. 淀粉溶液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的水果汁样品,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适宜浓度。
2. 将 10ml 的稀释后的水果汁样品倒入一个洗净的烧杯中。
3.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使水果汁样品呈现出蓝色。
4. 取一滴 0.1% 的碘化钾溶液,连续滴入水果汁样品中,并轻轻搅拌溶液。
5. 当溶液从蓝色转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
6. 重复实验至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相近。
7. 根据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实验测定,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为 15 滴。
通过计算,可得出水果汁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 15mg/100ml。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定,得出某种水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15mg/100ml。
维生素C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适量摄入维生素C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它能够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等多种作用。
因此,维生素C的含量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滴定法测定某品牌柑橘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
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性物质,它可以氧化成为稳定的脱氧抗坏血酸(DHA)。
以此为依据,我们采用碘量法测定,以过量的恒定浓度的I2溶液作为氧化剂,把维生素C还原为DHA。
实验步骤
1.取20 ml柑橘果汁样品,用滤纸滤去悬浮物,量取10 ml在50 ml容量瓶中。
2.加入2 ml二氯苯胂酮(TIM)和10 ml去离子水,并用溶液稀释至刻度线。
3.取10 ml稀度汁用气密滴定管加入20 ml 10%的亚硫酸钠,再
加入5 ml 10%的硫酸和2-3个滴滴的淀粉指示剂。
4.用0.02 mol/L I2-0.1 mol/L KI的溶液进行滴定,滴至淀粉被氧化。
5.对照组用VC标准品。
实验数据处理
VC标准品的摩尔浓度为0.0109mol/L,与柑橘果汁滴定所得数
据进行比较,计算出柑橘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得出某品牌柑橘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为0.0325mol/L。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某品牌柑橘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为丰富,符合实际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C的含量不仅取决于品牌和种类,与采摘和存储时间、环境因素等也有密切关联,因此在生活中食用时需注意。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及其稳定性研究
张歆皓;高竹婷;王卫东;桑雅丽;刘艳华;李晓春
【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3)003
【摘要】利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市售果汁和鲜榨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果汁中的维生素C可以和碘单质发生化学反应,当滴加的碘溶液稍过量时,溶液会与加入的淀粉起作用显蓝色.由此根据I2溶液的用量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同时研究温度及加热时间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碘量法测定市售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标签上的值有一定的偏差;测定鲜榨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会随着温度以及加热时间的升高而逐渐的减少.
【总页数】6页(P213-218)
【作者】张歆皓;高竹婷;王卫东;桑雅丽;刘艳华;李晓春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赤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赤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赤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赤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赤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5.7
【相关文献】
1.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及其稳定性研究 [J], 李姝晋;易芳
2.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中果汁试样的保存条件探究 [J], 王晓蕾;王敬政;佟丽丽;陈蓁蓁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汁饮料中的维生素C含量 [J], 张杰;许家胜;刘连利
4.市售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J], 李仪;王盘江;莫韵娴;燕倩;桂腾越;罗绪强
5.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 [J], 董月菊;梁美霞;戴洪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项目报告/论文《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
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摘要:果汁饮料的主要原料就是水果,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维生素C。
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在水溶液中易被空气和其他氧化剂氧化,但在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所以本次用碘量法测定果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
本次方法简单,可靠,准确度较高,在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果汁饮料;维生素C;碘量法目录1 绪论 (1)1.1 果汁饮料的概念 (1)1.2 果汁饮料的发展 (1)1.3 对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测定意义 (1)2. 实验部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实验原理 (3)2.2实验仪器与试剂 (3)2.3 实验步骤 (4)2.4数据处理 (5)3.结果与分析 (7)3.1数据变动原因 (7)3.2不同方法对比实验 (7)3.3酸碱性对维生素C测定的影响.......................................................................3.4含量影响因素...................................................................................................4.结论........................................................................................................ 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1 绪论1.1 果汁饮料的概念果汁饮料是一种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经过如压榨、离心、萃取等得到的汁液产品。
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也可以细分为果汁、果浆、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水果饮料等9种类型,其大都采用打浆工艺将水果或水果的可食部分加工制成未发酵但能发酵的浆液或在浓缩果浆中加入果浆在浓缩时失去的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
各种不同水果的果汁含有不同的维生素等营养,而被视为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饮料,但其缺乏水果所有的纤维素和过高的糖分有时被视为其缺点。
1.2 果汁饮料的发展我国的果汁饮料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处于缓步发展时期,进入90年代有了较快发展,在果汁饮料的品种上,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桔子型格局,向着品种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诸如苹果汁,椰子汁,鲜橙汁等;在品种结构方面有浓缩汁、100%纯果汁、混合汁等;在果汁包装方面,也日趋多样化,有玻璃瓶包装、纸塑复合软包装、金属易拉罐包装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果汁饮料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青睐,2007年,销售总量首次超越碳酸饮料,仅次于纯净水。
从现在看,果汁饮料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具备了非常好的投资优势。
1.3对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测定的意义在果汁饮料不断发展的这几十年,已经深受人们的喜爱。
人们对果汁的需求也日益不断的扩大,不仅因为它的口感好喝,而且里面所含的营养物质也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的膳食平衡。
虽然果汁饮料不断的被人们所喜爱,然而它的营养成分和水果不能相提并论。
果汁饮料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就是维生素C,捣碎和压榨的过程使水果中的易氧化的维生素C被破坏掉了。
然维生素C是人体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具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现在人们对果汁饮料的依赖,从而慢慢导致维生素C摄取量的缺失,也是对身体健康的一种损坏。
摒弃人们对果汁饮料一种错误的传统观念,所以,对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验部分2.1实验原理2.1.1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属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在空气中稳定,但它在水溶液中易被空气和其他氧化剂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见光加速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
2.1.2 滴定原理维生素C(C6H8O6, E=0.18),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抗坏血酸分子中的烯二醇基被I2完全氧化后,则I2与淀粉指示剂作用而使溶液变蓝,所以当滴定到溶液出现蓝色时即为终点。
由于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即使在弱酸性条件下,上述反应也进行得相当完全。
维生素C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尤其在碱性介质中反应强烈,故该滴定反应在稀HAc中进行,以减少维生素C的副反应。
I2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用Na2S203标准溶液标定,反应如下:2S2O32-+I2=S4O62-+2I-2.2实验仪器与试剂表1 实验仪器仪器规格生产厂家天平0.1mg 上海奔普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碱式滴定管50ml碘量瓶250ml 上海高培玻璃仪器有限公司移液管20ml锥形瓶250ml棕色瓶250ml试剂规格果汁试样K2Cr2O7基准试剂Na2S2O30.02mol·L-1I20.01mol·L-1KI 20%HCI 6mol·L-1HAc 2mol·L-1淀粉指示剂0.5%Na2CO3固体2.3 实验步骤2.3.1 0.02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5g Na2S2O3·5H2O,溶于1000ml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中,加入0.2gNa2CO3使溶液呈碱性,以防止Na2S2O3的分解,保存于棕色瓶中,待用。
2.3.2 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基准试剂K2Cr2O7 0.26—0.28g于小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3.3 0.02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的标定用移液管吸取上述标准溶液20.00ml于250碘量瓶中,加8ml 6mol·L-1 HCI,5-8ml 20%KI溶液,盖上表面皿,在暗处放5分钟后,加100ml水,立即以用待标定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再加入2ml0.5%淀粉溶液,继续滴至溶液呈亮绿色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3.4 I2(1)I标准溶液的配制2称取1.3gI2和2.0gKI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水,搅拌至I2全部溶解,转入250ml棕色瓶中,加水至250ml,混合均匀。
(2)0.05 mol ·L -1I 2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移取20.00ml Na 2S 2O 3溶液标准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蒸馏水、0.5%淀粉指示剂5ml ,用I 2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次。
2.3.5 0.5%淀粉溶液的配制称取1g 淀粉于小烧杯中,加少许水调成浆,搅拌下加到200ml 沸水中,冷却后备用 2.3.6 2 mol ·L -1HAc 溶液的配制取6.4ml 冰醋酸(1.05g/ml ),加水稀释到500ml ,待用。
2.3.7 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取20ml 维生素C 果汁,置250ml 锥形瓶中,加100ml 新煮沸过的冷蒸馏水,加入10ml 2mol ·L-1HAc 和5ml0.5%淀粉指示剂,立即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份。
2.4数据处理表3 227K Cr O c (mol/L )的测定平衡零点 0.0000g称量物K 2Cr 2O 7 称量物重(g ) 试样重(g ) 称量瓶+试样重 10.6438 0.2712倒出第一份试样后重10.3726227K Cr O c (mol/L )4.61×10-3表4 0.02 mol ·L -1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标定项目\次数 1 2 3.(ml )最初的读数 净用量0 28.58 0 28.69 0 28.78 223Na S O c (mol/L ) 0.019360.01928 0.01922223Na S O c (mol/L )平均值0.01929绝对偏差 0.00007 0.00001 0.00007平均偏差 5.0×10-5相对平均偏差0.2592%项目\次数 1 2 3 I 2体积的终读数 (ml )最初读数净用量10.16 0 10.16 10.12 0 10.12 10.10 0 10.10 2I C (mol/L ) 0.019000.01906 0.019092I C (mol/L )平均值0.01905 绝对偏差 0.000050.00001 0.00004平均偏差 3.33×10-5相对平均偏差0.17%项目\次数1 2 3(ml)最初读数净用量3.213.273.24Vc%(mg/ml) 0.5387 0.5488 0.5438 Vc%(mg/ml)平均值0.5438绝对偏差0.0051 0.0050 0.0000 平均偏差 3.37×10-3相对平均偏差0.6197%用直接碘量法测维生素C含量时,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使数据出现一定的波动;由于维生素C的强还原性,极易被氧化而使其含量减少,从而使I的体积消耗减少。
23.2 不同方法对比实验本次实验对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采用两种方法,比较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的结果,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用间接碘量法获得的维生素C含量较大,且相对平均偏差也小得多。
原因是:采用间接碘量法,减少了维生素C溶液与空气接触时间,并避免了碘的挥发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3.3 酸碱性对维生素C测定的影响抗坏血酸分子中的二烯醇基与I2的氧化反应,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均可进行,但在酸性介质中抗坏血酸表现稳定,且无副反应,所以反应在稀酸环境中进行更好。
不过PH值不能太低。
PH值太低,溶液中一些强还原性物质能与维生素C作用;PH值太高,空气中氧能与维生素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些都使测定结果偏低,并且精密度不高。
实验表明PH值应控制在3-5为宜。
3.4 含量影响因素由于还原型维生素C的不稳定性,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因此,在测定果汁中的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时,应尽量缩短样品处理时间,获得检测液后,立即进行分析测试,不要放置过久,以便减少还原型维生素C的氧化损失,保证测定结果的稳定性,避免测定结果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