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知识】武当太乙游龙拳
- 格式:doc
- 大小:14.73 KB
- 文档页数:4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1——卧龙伸筋第一段一卧龙伸筋特点与要领特点:该动作的特点是采气、行气和拉伸经络。
身体左右旋转,两掌左右、上下伸展,是采天阳地阴之正气。
两臂环抱,抱气至外丹田,再灌至内丹田。
采气、行气一定要放松肢体,不要过于执着。
要有意无意地进行。
有念而来是人情,无念而来是道情。
要领:1、起式一定要“三调”,静中气动,以气运身,以气带动肢体。
《悟真篇》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2、两臂左右平举、站立,是拉伸经络。
马步环抱,再蹬腿成弓步,头向前上顶是拉伸脊柱。
头就象火车头,脊椎如同一节节车厢,向上拉伸,直拉到尾闾。
拉伸一定要在肢体和精神松弛的情况下,用内劲暗暗地拉伸,拉到极点后就要立即放松弹回原位。
不可用明劲强力僵拉。
3、两臂环抱之圆,手心向内为阳,手心向外为阴。
该组动作中,阴阳圆即阴阳鱼的相互变换,值得注意。
动态与名称这个动作如同一条刚睡醒的龙进行着筋骨的松动和拉伸。
好象人起床后一边打哈欠,一边伸懒腰一样。
该动作由此名为“卧龙伸筋”容易出现的问题:1、开始就阔步站立是错误的。
自然的并立步是无极步,阔步站立是有极步。
要从无极步至太极再到有极步才符合中国的古典哲理。
宋代学者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论“无极生太极……,分阴分阳……,两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两脚并立的无极步,出现身体的偏转而有虚实,即是阴阳,再左右两脚分别所划之弧即是太极阴阳鱼,再开步站立即为太极步。
阴阳互根互生进一步演化成万象。
2、只考虑形体、肌肉、关节的运动,不重视内劲自拉。
内劲自拉、自摩是中国古典健身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身体出现病痛大多是气血运行受阻所制。
中医理论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血管和经络的弯曲、折叠是气血受阻的重要原因。
器官、细胞间的相互挤压也可引起病变。
这些有害的因素,可通过运动中的拉伸而得到缓解。
所以运动中不能只考虑弯屈,而要重视拉伸。
武当太乙游龙拳谱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1.卧龙伸筋 1.游龙戏水 1.万念归一
2.道袖双舒 2.隔吹窗灯 2.仰敬天神
3.无量天尊 3.海底捞针 3.俯拜地灵
4.白猿献果 4.霸王举鼎 4.羽化登天
5.金鸡斗蟒 5.朝天敬香 5.化气入丹
6.送鸟上林 6.铁门双开 6.倒脱朝靴
7.青蜓点水 7.双龙戏珠 7.太子金锤
8.黄龙兴浪 8.童子抱琴 8.立身射箭
9.织女穿梭 9.青龙撅尾 9.平分秋色
10.穿莲行舟 10.灵猴偷桃 10.无量天尊
11.海底捞月 11.旋转乾坤 11.黄龙入洞
12.金禅脱壳 12.回身射剑 12.燕子斜飞
13.道童撞钟 13.推窗望月 13.青龙出海
14.白蛇缠身 14.仙鹤伸腿 14.南山探宝
15.顺水推舟 15.流星赶月 15.雄鹰扑食
16.瞻望前程 16.盘龙卧虎 16.金鸡独立
17.青龙出海 17.顶天立地 17.催马敬酒
18.霸王开弓 18.蛟龙转身 18.道童撞钟
19.龙潜海底 19.乌龙摆尾 19.老道理须
20.白猿献果 20.白猿献果 20.金液还丹。
太乙游龙拳拳谱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太乙游龙拳拳谱
第一路:(第一段)
01、卧龙伸筋 02、道袖双舒 03、无量天尊 04、白猿献果05、金鸡斗蟒 06、送鸟上林 07、蜻蜒点水 08、黄龙兴浪09、织女穿梭 10、穿莲行舟 11、海底捞月 12、金蝉脱壳13、道童撞钟 14、白蛇缠身 15、顺水推舟 16、瞻望前程17、青龙出海 18、霸王开弓 19、龙潜海底 20、白猿献果(从05—20式翻边练习)
第二路:(第二段)
01、游龙戏水 02、隔窗吹灯 03、海底捞针 04、霸王举鼎05、朝天擎香 06、铁门双开 07、双龙戏球 08、童子抱琴09、青龙撅尾 10、灵猴偷桃 11、旋转乾坤 12、回身射箭13、推窗望月 14、仙鹤伸腿 15、流星赶月 16、盘龙卧虎17、顶天立地 18、蛟龙转身 19、乌龙摆尾 20、白猿献果(从01—20式翻边练习)
第三路:(第三段)
01、万念归一 02、仰敬天神 03、俯拜地灵 04、羽化登天05、化气入丹 06、倒脱朝靴 07、太子金锤 08、立身射箭09、平分秋色 10、无量天尊 11、黄龙入洞 12、燕子斜飞13、青龙出海 14、南山探宝 15、雄鹰扑食 16、金鸡独立17、催马敬酒 18、道童撞钟 19、老道理须 20、金液还丹(从01—18式翻边练习)。
【武学知识】武当太乙游龙拳建议WIFI浏览:正面教学视频,余安仁先生演示背面教学视频,余安仁先生演示太乙游龙拳简介太乙游龙拳,是道家防身、健身、修身、养生术中较高级的拳种,属武当太乙派。
太乙即太乙真人。
又称太一真人。
这套拳习练起来连绵不断、行云流水、騰云驾雾如龙游太空,故称太乙游龙拳。
太乙游龙拳,又名武当太乙游龙拳。
其中有拳术与器械套路,有动功也有静功。
它包括太乙七十二闭手、太乙三十六擒拿、太乙乘风剑、太乙封山棍、太乙游龙功、太乙行步功、太乙阴阳萌生术(又称太乙龟息功)等。
功法特点:■腰腿功:腰腿功是练武的基本功,太乙游龙拳不只是单纯的气功,它还是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身法。
这些都是武术基本功。
它不仅包括了内家拳的各种基本功,还包括了一些内家拳、罕见只有外家拳才看得到的基本功,如旋转乾坤的翻身,青龙撅尾的燕式平衡以及仙鹤伸腿的侧平衡等。
因此,一方面武术基本功好的人,练习太乙游龙拳就比较容易动作到位,另一方面,武术基本功差一些的人,通过练习太乙游龙拳,可以练好腰腿功,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缠丝走化功:缠丝走化功是一种具有技击防身作用的比较高级的功法。
太乙游龙拳的动作都是由技击动作演变而来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不同的技击意义。
它最大的特点是:后发制人。
即先用缠丝走化功化解对方的攻势,再用反擒拿,点穴,措骨,捏筋等手法制服对方。
当然,现在的太乙游龙拳主要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不强调技击,但练好了缠丝走化功对防身是有好处的。
■ 内劲自摩功:内劲自摩功,即是利用内劲进行自我按摩的功法,具有健身,养生和治疗的作用。
练习太乙游龙拳时,通过走腰,关节的转动以及手与手,脚与脚,手与脚之间的内力对拉,把体内的经络,血脉拉伸,以利于气血运行,达到自我按摩之目的。
练习特点:1 练习场地小,可原地练习太乙游龙拳练习时为原地运动,只需一步长,半步宽的场地即可。
虽然练习所需场地小,但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可练到。
太乙游龙拳太乙游龙拳,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武术技术,源自于中国武术的丰富遗产。
这种拳法如同游龙般的灵活和迅猛,让人联想到龙腾虎跃之姿。
太乙游龙拳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实用性,被广泛认为是一门优雅而强大的武术。
历史上,太乙游龙拳最早起源于明代。
据传,当时一位名叫张世民的武术大师,掌握了太乙游龙拳的奥秘,并将其传给了他的学生。
于是,太乙游龙拳在江南地区开始流传。
后来,随着传承和发展,太乙游龙拳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成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乙游龙拳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动作和姿势。
拳法中使用了龙形,通过模仿龙的动作和形态来增加力量和速度。
这些动作包括回身龙,盘马龙,卧龙,上踢龙等等。
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技巧,使太乙游龙拳成为一种全面发展身体潜能的武术技术。
此外,太乙游龙拳还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通过特殊的训练方法,练习者能够增强肌肉的弹性和关节的活动力。
这样,他们不仅可以迅速做出各种动作,还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这种身体控制力的培养,也使太乙游龙拳成为一种高效的自卫技术。
太乙游龙拳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动作的练习,形式演练和实战训练。
基本动作的练习包括脚步技术,手臂技巧,以及龙形动作的理解和模仿。
形式演练是通过模拟实战情景来提高反应速度和判断力。
而实战训练则是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实际战斗中,提高实战能力。
太乙游龙拳除了其独特的动作和技巧外,还有一些哲学和精神层面的元素。
太乙游龙拳鼓励练习者保持平静和冷静的心态,并注重内心和外在的平衡。
通过修炼太乙游龙拳,练习者可以提高专注力和自律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太乙游龙拳的流派繁多,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例如,南派太乙游龙拳注重身体的柔软性和舒展性,重视技术和动作的完美表现。
而北派太乙游龙拳则更加注重力量和速度的发挥,以及实战技巧的应用。
不同流派的太乙游龙拳互相借鉴,共同发展,使这门武术技术更加丰富多样。
在现代社会,太乙游龙拳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竞技项目。
《太乙游龙功》基本特点简介《太乙游龙拳》属于道家养身防身拳术。
《太乙游龙拳》是清朝时期宫廷内健身、防身、修身、养生的一种高级功法,原只宫廷专用,密不外传。
1983年,《太乙游龙拳》的嫡系传人余安仁大师,打破门派家规,将《太乙游龙拳》的主要套路《太乙游龙功》、《太乙乘风剑》等整理奉献给社会,此功法套路才向外流传于世,并以其功法全面、流畅自然、圆活优美、健身显效而受到广泛赞誉,在国内和港澳地区广为传播。
2000年,由著名拳师张洪引入昆明传授后,立即受到健身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不少练此功法者,都相继获得了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良好效果。
迄今十余年,学员逾千人,效果影响更为广泛和显著。
业内行家认为,习武之人因练习此功法而长功快,武艺愈练愈精,使得身轻体建、健康长寿。
近年来,更迅速传至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和南亚诸外域。
练此功法者越来越多,普及越来越广泛。
1、功法全面,循序渐进外家拳侧重形体伸展,刚劲沉实。
内家拳讲求神形内敛,运化自然。
《太乙游龙功》属内家拳,以内蕴内炼为主,将气功、腰腿功、缠丝走化功和内劲自摩功融为一体,包含了所有自己特定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和眼法;全身锻炼,以腰腿为主,还融合了一些内家拳罕见而仅见于外家拳的展劲翻身、伸腿燕式平衡和侧向平衡等基本功法,以增强腰腿功的深化和强度。
整个套路三段六十个式子,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外练身手腿,内炼精气神,内外融合,锻炼全身,效果显著。
第一段着重炼腿,第二、三段偏重腰部及全身锻炼。
整套拳路编排合理,动作流畅。
2、招式简炼,健身有序。
《太乙游龙功》的动作中,虽然没有外家拳那样强劲地翻腾滚扑、疾驰劲击,但一招一式都沉稳凝炼,神形相随,舒经活络,颐精养气。
从人体生理角度看,腰腿状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
俗话说:“人老先从腰腿老”,年轻时腿脚有力而且灵活,容易做到上虚下实,行止稳健。
步入中老年以后,由于缺乏有机的锻炼,全身体态出现了上身腹部发胖,腿脚渐渐出现乏力迟沉,因而变得上实下虚,常感重心不稳,步履蹒跚。
让你规避寒冷与雾霾:室内太极游龙拳【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文 | 一滴水编辑 | 鹿鸣寒冷的冬天如果再遇到雾霾天,是我们喜欢打拳的人很纠结的日子。
继续在外面打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在锻炼了筋骨的同时却伤害了我们的肺和呼吸道;不出去打拳,又觉得浑身不自在。
于是就只能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如八段锦之类的气功或者抻拉运动,这对于我们经常在室外打拳的人来说,总感觉不过瘾。
我现在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找到了一套完全可以在室内打的很舒服而且酣畅淋漓的太极拳:“武当太乙游龙拳”,这套拳时长13-14分钟,包括64个动作,最重要的是整套拳的运行只需要2-3平方米的地方,我们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轻松完成。
武当太乙游龙拳简称游龙拳,是一套武当内家拳,它的动作舒展大方,号称太极中的瑜伽。
游龙拳动作圆活,缓慢,左右对练,动中求静,在行拳过程中习拳人如同一条游动的龙,随时随地全身没有一处关节不动,而且动作之间用圆线连接,看不到接口,通过缓慢均匀的圆圈动作,达到心境的平静;行拳时随着手与手、脚与脚、手与脚之间的内力对拉,把体内的经络、肌腱全部拉伸,同时利用腰腹的肌肉运动,对肠胃进行自我按摩,增加了内脏的分泌,不仅治病、健身还有利于气血周流,防止老年性萎缩。
感兴趣了吗,如果想学习游龙拳,自己在网上就可以找到教学片和完整的视频。
还可以到武当太乙游龙拳第十二代掌门人余安仁老先生的博客中看他对游龙拳的详细注解。
以我对游龙拳的粗浅认识,感觉学习游龙拳可分为三个阶段:只要求走外形、行外气,仅考虑手、脚、身、步的外部形状,以及与此相配合的自然呼吸,鼻吸气至丹田,又缓缓呼出。
要求走内形行内气,意内守、神内敛,它是通过第一阶段的练习,熟能生巧的结果。
这一阶段,要考虑行胯、转肩、走腰、意守、神敛。
气的行走,在感觉上似乎不再通过口和鼻,而是通过人体的一些主要穴位,如百会、祖窍、丹田、涌泉、劳宫等进出气,循经络而运行。
将人体内之气与外界空间之气连接起来,天人合一。
太乙游龙拳拳谱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太乙游龙拳拳谱
第一路:(第一段)
01、卧龙伸筋 02、道袖双舒 03、无量天尊 04、白猿献果05、金鸡斗蟒 06、送鸟上林 07、蜻蜒点水 08、黄龙兴浪09、织女穿梭 10、穿莲行舟 11、海底捞月 12、金蝉脱壳13、道童撞钟 14、白蛇缠身 15、顺水推舟 16、瞻望前程17、青龙出海 18、霸王开弓 19、龙潜海底 20、白猿献果(从05—20式翻边练习)
第二路:(第二段)
01、游龙戏水 02、隔窗吹灯 03、海底捞针 04、霸王举鼎05、朝天擎香 06、铁门双开 07、双龙戏球 08、童子抱琴09、青龙撅尾 10、灵猴偷桃 11、旋转乾坤 12、回身射箭13、推窗望月 14、仙鹤伸腿 15、流星赶月 16、盘龙卧虎17、顶天立地 18、蛟龙转身 19、乌龙摆尾 20、白猿献果(从01—20式翻边练习)
第三路:(第三段)
01、万念归一 02、仰敬天神 03、俯拜地灵 04、羽化登天05、化气入丹 06、倒脱朝靴 07、太子金锤 08、立身射箭09、平分秋色 10、无量天尊 11、黄龙入洞 12、燕子斜飞13、青龙出海 14、南山探宝 15、雄鹰扑食 16、金鸡独立17、催马敬酒 18、道童撞钟 19、老道理须 20、金液还丹(从01—18式翻边练习)。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12——金蝉脱壳
展开全文
十二、金蝉脱壳的特点与要领
技击特点:我右臂被制。
对方向右上反我臂时,我顺其力向右上旋转,解脱后将其推开。
左手被擒向左下反臂时,我左手顺其力向左下旋转,解脱后转身勾拳反击。
健身特点:转身退,转身进。
右扭腰托掌上旋转,左扭腰插掌下旋转,整个运动都在
极其松弛的状态下进行。
灵活、协调的变换,要求肢体上下内外都得柔软。
柔软性的运动有预防血管硬化的作用。
柔软就是生机,僵硬即是衰老。
柔软性运动是最有效的抗衰老运动。
要领:左右手的解脱须用腰部的力量进行。
旋转化解要用上扭之力支持下方,下扭之力支持上方,通过腰部连成一体。
这样解脱的效果才会好,才协调美观,趣味也更浓。
动态与名称:
古籍《三十六计》中,称被制后的解脱方法为“金蝉脱壳”。
这个技击动作即由此得名。
容易出现的问题:
起始的挤手以及结束时的勾拳没有用上马步变弓步的转身蹬腿力,劲路断了。
上托掌与下插拳的劲力化解没有用上腰部的变化将上下连成一体进行,动作不够圆活。
怎样练好“太乙游龙拳”(四)掌握了学拳的四种方法:跟练(学练)、看练、神练、自练,又懂得了质量上的三个层次:外练、内炼、入境。
还不够,还要认识游龙拳运动的基本规律:在形态结构上,遵循阴阳与圆空;在整体的动态上,要求一动无一不动,浑然一体;在动作的流程上要求,绵绵不断,行云流水。
懂得运用这些规律,才能更快、更全面、更深入地学好练好“太乙游龙拳”。
阴阳理论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若能在练功中运用它,套路动作就会掌握得更准确,记忆得更深刻。
游龙拳中的所有动作都严格按照阴阳规律而编排。
前一动作若是手臂(或腿)伸直,下一动作肯定是手臂(或腿)弯屈。
前一动作左(或右)手在前,右(或左)手在后,后一动作大多是右(或左)手在前,左(或右)手在后。
前一动作两掌分开(或合拢),下一动作肯定是合拢(或分开)。
前一动作身体左(或右)转,后一动作就可能是右(或左)转。
前一动作沉下(或浮起),后一动作肯定是浮起(或沉下)。
前一动作手掌张开向上,下一动作不是翻掌向下,便是由掌变拳。
处处时时皆有阴阳变化,必须在运动中去学习、认识、掌握这些规律。
洞宾仙师云:时人悟得阴阳理,方夺天机造化功。
道家认为圆而空是生机的条件,天空地圆万物乃生。
练功时手脚行走的线路要是圆弧,若必须直走就一定要旋转。
手与手、手与脚构成的形要空而圆,形态舒展。
圆、空既要求外形,也要求内在的心性,心性也要圆、空。
要懂得拳理,又要顺其自然,不可过于执着。
首用理指导,再用觉领引。
心随拳动,进而动无所动、心无所心、空空如也、明明朗朗,这样才会真气勃起,衰退的身体又萌发生机。
最忌练功时心挂它事,情绪不佳,这样无病也会练出病来。
一定要一心一意,安详、恬愉地练功,效果才会好。
“一动无一不动、浑然一体”这是对动态的要求。
例如,手的伸出,必须先髁关节动,再依次由膝、胯、腰、肩、肘至腕指全动。
力也由此顺序叠加传递到掌心。
腿脚的踢出和摆动必须先由头或手带动肩,至腰、胯,再至腿脚全动。
武当太乙游龙拳特点作者:root 文章来源: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12-03-26 14:28:42.0 我要评论:( 0 )1. 练习场地小,可原地练习太乙游龙拳练习时为原地运动,只需一步长,半步宽的场地即可。
虽然练习所需场地小,但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可练到。
2.套路内容丰富,功法全面太乙游龙拳整个套路分三段共六十个动作。
一般为单边练习,练习一遍所需时间约为10~15分钟;也可翻边练习,这样时间和动作增加将近一倍。
■腰腿功:腰腿功是练武的基本功,太乙游龙拳不只是单纯的气功,它还是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身法。
这些都是武术基本功。
它不仅包括了内家拳的各种基本功,还包括了一些内家拳、罕见只有外家拳才看得到的基本功,如旋转乾坤的翻身,青龙撅尾的燕式平衡以及仙鹤伸腿的侧平衡等。
因此,一方面武术基本功好的人,练习太乙游龙拳就比较容易动作到位,另一方面,武术基本功差一些的人,通过练习太乙游龙拳,可以练好腰腿功,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缠丝走化功:缠丝走化功是一种具有技击防身作用的比较高级的功法。
太乙游龙拳的动作都是由技击动作演变而来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不同的技击意义。
它最大的特点是:后发制人。
即先用缠丝走化功化解对方的攻势,再用反擒拿,点穴,措骨,捏筋等手法制服对方。
当然,现在的太乙游龙拳主要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不强调技击,但练好了缠丝走化功对防身是有好处的。
■内劲自摩功:内劲自摩功,即是利用内劲进行自我按摩的功法,具有健身,养生和治疗的作用。
练习太乙游龙拳时,通过走腰,关节的转动以及手与手,脚与脚,手与脚之间的内力对拉,把体内的经络,血脉拉伸,以利于气血运行,达到自我按摩之目的。
3.动作编排合理、自然流畅整个套路编排合理,重复的动作很少,每段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腿法。
整套动作可以锻练全身各个部位,但以腰腿为主。
第一段主要偏重腿部的锻练,第二、三段偏重腰部的锻练。
太乙游龙拳拳谱
一路
1、卧龙伸筋 2 、道袖双舒3、无量天尊4、白猿献果5、金鸡斗蟒6、送鸟上林7、青蜓点水8、黄龙兴浪9、织女穿梭10、穿莲行舟11、海底捞月1
2、金禅脱壳1
3、道童撞钟1
4、白蛇缠1
5、顺水推舟1
6、展望前程17青龙出海18、霸王开弓19、龙潜海底20、白猿献果
二路
1、游龙戏水
2、隔吹窗灯 3 、海底捞针4、霸王举鼎5、朝天敬香6、铁门双开7、双龙嘻球8、童子抱琴9、青龙撅尾10、灵猴偷桃11、旋转乾坤12、回身射剑1
3、推窗望月1
4、仙鹤伸腿1
5、流星赶月1
6、盘龙卧虎1
7、顶天立地1
8、蛟龙转身1
9、乌龙摆尾20、白猿献果
三路
1、万念归一
2、仰敬天神
3、俯拜地灵
4、羽化登天
5、化气入丹
6、倒脱朝靴
7、太子金锤
8、立身射箭
9、平分秋色10、无量天尊11、黄龙入洞12、燕子斜飞13、青龙出海14、南山探宝15、雄鹰扑食16、金鸡独立17、催马敬酒18、道童撞钟19、老道理须20、金液还丹。
太乙七十二闭手“太乙游龙门”系列之一的“太乙七十二闭手”是中华武术园林中一木。
要练好它,首先就要完整地认识武术。
年青人大多把武术理解为擒拿摔打的攻防技术;老年人多把它视为健身体育;武打演员多把它看成是艺术;而从事武术理论研究的又多把它看成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体现。
他们都只看到了自己需要中所认识的一面。
武术应包括他们所认识的四个方面才是对武术最全面的认识。
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全面的掌握、练好武术套路。
它所包涵的技击性、体育性、艺术性、哲理性既是不同技术文化面,又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符合武术哲理的动作,它的技击效果自然就会好;好而巧的技击动作,缠绵进退的变化和浑然一体的发力,就体现了“阴阳互生”、“欲向左先弥右、欲向前先弥后”的古典哲理。
也表现出人体运动中的协调和舒展美。
有了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它的体育健身效果也就会更好。
退休老人练拳者多。
他们总是说:我腰腿功不行,脚踢不高,扑步又扑不下,还讲什么美观;我这把年纪了,还讲什么打架,能健身就行了。
这种认识不全面。
拳的艺术性不完全表现在腰腿功的幅度上。
演练时精神上的意念、神韵;肢体上腰、胯、肩、腕、指等的细微协调变化;动态中的步随身换、眼随手转、内外相合、上下相随的运动风格,这些才是武术的个性美。
它不需要幅度和力量。
老年人、体弱之人也能做得到。
打得美,有艺术特色,才有趣味性,才能坚持好,健身效果也更佳。
套路的演练过程,实质上是与想象中的对手交手的过程。
无论你年岁多高,身体多虚弱,在套路演练中,这个虚拟的对象,你招招都在战胜他,只要你的动作正确,有想象力,你就能做到。
做到了这一点,不但动作正确、漂亮,还会在心理上产生极佳的良性反应,增强自信心,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武林中有句老话:“只要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有什么?就是有正确的技击方法,符合拳理。
有意念,有神韵。
对拳有研究的老武术家,他一出手,你就能感觉到他的“有”。
我少时曾受教於著名武术家童志高大师,清末时他曾是两广镖局的镖师,高寿九十有八。
太乙游龙拳拳谱太乙游龙拳口令
太乙游龙拳拳谱太乙游龙
拳口令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太乙游龙拳
第一段
1、卧龙伸筋
2、道袖双舒
3、无量天尊
4、白猿献果
5、金鸡斗蟒
6、送鸟上林
7、蜻蜒点水
8、黄龙兴浪
9、织女穿梭
10、穿莲行舟
11、海底捞月
12、金蝉脱壳
13、道童撞钟
14、白蛇缠身
15、顺水推舟
16、瞻望前程
17、青龙出海
18、霸王开弓
19、龙潜海底
20、白猿献果
第二段1、游龙戏水2、隔窗吹灯
3、海底捞针
4、霸王举鼎
5、朝天擎香
6、铁门双开
7、双龙戏球
8、童子抱琴
9、青龙撅尾
10、灵猴偷桃
11、旋转乾坤
12、回身射箭
13、推窗望月
14、仙鹤伸腿
15、流星赶月
16、盘龙卧虎
17、顶天立地
18、蛟龙转身
19、乌龙摆尾
20、白猿献果第三段
1、万念归一
2、仰敬天神
3、俯拜地灵
4、羽化登天
5、化气入丹
6、倒脱朝靴
7、太子金锤
8、立身射箭
9、平分秋色
10、无量天尊
11、黄龙入洞
12、燕子斜飞
13、青龙出海
14、南山探宝
15、雄鹰扑食
16、金鸡独立
17、催马敬酒
18、道童撞钟
19、老道理须
20、金液还丹。
【拳种介绍】太乙游龙拳太乙游龙拳《太乙游龙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个稀有拳种。
它是道家防身、健身、修身、养生术中较高级的一个派别,属太乙游龙门。
拳种渊源太乙游龙拳太乙即太乙真人,又称太一真人。
史书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
道家极其信仰,尊为天皇太乙,加以奉祀,尊称为太一救苦天尊。
为纪念这位罚恶扶善的天尊而取名“太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古代王室的标志。
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
“龙”气势恢弘,天上飞、地上行、水里游、无所不能。
它有强劲的生命力,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这套拳习练起来绵绵不断、行云流水、腾云驾雾如龙游太空,故称《太乙游龙拳》。
中华武术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外家拳,称“少林派”;二为内家拳,称“武当派”。
《太乙游龙》属内家拳,故又名《武当太乙游龙》。
其中有拳术与器械套路,有动功也有静功。
它主要包括《太乙七十二闭手》、《太乙三十六擒拿》、《太乙乘风剑》、《太乙封山棍》、《太乙游龙拳》、《太乙行步功》、《太乙阴阳萌生术(又称太乙龟息功)》等。
《太乙游龙门》的祖师是河南的太一道长,因得罪了官府,将“太一道”改为了“太乙道”,《太一功》改为《太乙功》,《太一游龙拳》改为《太乙游龙拳》。
太一道长的第七代嫡系弟子承一道长布道到湖南平江,又将此拳传给了余氏家族,并留下了“只能单传,宁可失传不可误传”的训诫。
这种代代单传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此后太乙游龙拳开始在湖南、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清程道人演练【武当太乙游龙拳】
太乙游龙拳(功)简介
《太乙游龙拳》原名“太乙游龙功”,是道家防身、健身、修身、养生术中较高级的一种功法。
曾为中国古代皇室独有的健身功。
道家认为此功愈练愈精,最后能超凡脱尘、身轻如燕、来去无踪、长生不老,一直秘不外传。
虽玄之又玄,但确实坚持此功法的人都达到了健康、长寿的效果。
它所需场地小,半步宽、一步长的地方就可以了。
将气功、腰腿功、缠丝走化功、内劲自摩自拉功合为一体进行锻炼,功法全面、外形美观、趣味浓厚、老少皆宜。
清程道人——秉承祖风(曾祖系清朝武科秀才),八岁随父练习武术,后拜在武当派嫡宗传人、中国武术国家级裁判江修平大师门下修炼太极拳、八卦掌等内家拳术,受恩师教诲十余年,得其真传;后又拜在龙虎山道教正一天医派第九代掌门山峰真人门下,深造道门武
学、医学、玄学上乘心法。
蒙恩师器重收为门内弟子。
再后拜在武当太乙游龙门第十二代掌门余安仁恩师门下修炼武当太乙游龙门道家防身、健身、修身、养身之高级功法。
得恩师厚爱不吝赐教受益匪浅。
通过多年的习武练功感悟,对游龙门的功法、拳法尤为喜爱,故今全身心的投入对其学习研究中。
太乙游龙拳套路动作讲解1、卧龙伸筋(动作图解见博客图片)(2012-06-07 09:35:31) 标签:太乙游龙拳黄帝内经原理体育太乙游龙拳套路动作讲解一、卧龙伸筋(图1——图14) 1、两脚自然并立,两臂下垂,两掌轻贴大腿外侧。
顶头、收颌、拔背,两眼平视,全身放松。
呼吸平稳,精神集中。
面向南。
三调:调心、调身、调息。
调心,即是调整自己的心理。
要把向外的一切心事放下,情绪稳定,精神高度集中而又不紧张。
调身,即是将身体调整到中正安舒状态。
调息,即是调整呼吸,若刚从事了其他运动或情绪紧张,引起呼吸急促,就应立一会,感觉呼吸已是自然平稳的腹式呼吸后便意守丹田。
(图1) 2、丹田气机冲旋,使得身体微微右扭,两腿微微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同时两掌向外,向前划弧至前下腹,指尖向下,掌心向内,离腹壁若十公分左右。
两眼垂视右下。
(图2) 3、上身左扭,左脚向左前进半步,脚跟着地,同时两臂微微张开,眼视前下。
(图3) 4、上身继续左转,提右脚,向前向右划弧,落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
同时两掌向后、向外、向前划弧至腹前。
指尖向下,掌心向内,离腹壁若十公分左右,眼视左下。
(图4) 5、上身右转,带动右腿向右横跨半步,脚跟着地。
同时两臂外张,两掌心分别斜对左右侧下。
眼视右掌。
(图5) 6、右脚尖着地,脚跟外展,使得左右两脚掌平行。
同时身体左转阔步站立,两臂外旋对拉成一线。
掌心向前,眼右视,面向正南。
(图6) 7、下坐成马步。
同时两臂环抱成圆状,两掌相距腰宽,两掌心斜对内丹田。
眼视两臂所构圆的中心部位。
(图7) 8、上身左转,重心落至右腿,左腿伸直,脚尖上翘,两臂内旋,内收至腹前,指尖向下,眼视两掌间。
(图8) 9、蹬右腿,左脚尖外展落地,成左弓步。
同时左右按掌,两臂微屈构成圆状。
面向东,眼左视。
(图9) 10、左腿伸直,脚尖上翘,重心落于右腿,两肘弯屈上抬两掌至前额,掌心向前,面向东。
(图10) 11、左脚掌内扣落地,身体右转阔步站立。
怎样练好”太乙游龙拳“(一)怎样练好“太乙游龙拳”(一)要学好、练好“太乙游龙拳”首先要了解它的特性。
“太乙游龙拳”原名“太乙游龙功”。
特点是功,包涵着腰腿功、缠丝走化功、内劲自摩自拉功和气功。
腰腿功指的是腰、胯、膝,以及手、腿、脚等各关节和韧带的柔软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如踢腿控腿高度,下腰、扭腰幅度,扑步、劈叉强度等等。
练拳者常说: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练拳不练腿,到头是个冒失鬼。
这里所指的功就是腰腿功。
游龙拳的习练中要注意腰腿功锻炼,腰腿功好,动作才会舒展美观,健身效果才会好。
但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功夫程度各不相同,应因人而异,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定要求。
不要与别人比,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比。
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过于强求就可能使关节、韧带、肌肉受伤,事与愿违。
老年人能保持原有的功力就不错。
缠丝走化功,一般指双方肢体接触后的攻防转化能力。
对方拉或推我时,我随机缠住对方的手使他不能发力,并跟着他的劲力方向行进化解,伺机反攻。
对方双手反我肢关节,我顺其力变换角度旋转化解,而后反制对方。
套路演练中手要配合腰的扭动和步伐的进退而伸展、弯屈。
手、腕、肘、肩关节要不断地旋转,手在空中的行走路线要成弧线。
这就是套路中的缠丝走化功。
这不单是技击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使运动更全面,更美观,也更利于功夫进入高层次后的行气要求。
这种运动不是年轻人和功夫人的专利,老年人、初学者也可进行。
它不要求腰腿功和体力强度,只要求心意的高度投入。
内劲自摩自拉功,内劲是缓慢而又匀速的运动在意念的作用下产生的劲力。
所谓内劲自摩就是利用关节的旋转和肌肉的收缩、张弛对局部的穴位进行按摩。
也可利用转腰、扭胯和腹式呼吸对肠胃、内脏进行按摩,这可加强肠胃的蠕动,增加和平衡内分泌。
自拉就是手与手、手与脚、头与胯等两者间的对拉。
把体内的经络、肌键、韧带拉伸,关节拉开,防止老年性肢体萎缩,以利气血周流。
自摩自拉必须在内劲的作用下进行,才不至受伤。
内劲有意念的作用,意到气到,意行则气行。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2——道袖双舒
二、道袖双舒
特点与要领
特点:前摆腿攻击来犯者膝部,同时双砍掌击其脖子。
后插腿转身左右后插掌是被人后抱的解脱之招。
下蹲、转身、左右插掌、舒展四肢和腰背,也是道家习练动功前的热身动作。
要领:一定要重心全部移到右腿站稳后才能前摆左腿,否则会出现重心不稳而摇摆。
蹬腿、转身、插掌三个动作一定要同时进行。
视线也要随着动作的进行从左掌缓缓转向右掌。
这样动作才会统一、流畅、美观。
动态与名称
道士所穿道袍袖子长大,练功前常有向后下摔袖的动作。
该动作与之相似,所以名为“道袖双舒”。
容易出现的问题:
1、转身时左掌未向腿后插,而是直接从腿前插掌,动作不完美。
2、插掌和转身没有同时进行,而是插掌完成后才转身,动作生硬,不协调。
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要点,及常见错误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要点及常见错误视频及动作分解,请查询往期内容1.预备式要领:身体自然直立,两脚稍并拢,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精神放松,呼吸自然,眼睛平视前方。
注意:要注意做好“三调”。
即调身、调息、调心。
调身就是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身体中正、不偏不倚:调息就是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腹式呼吸:调心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情,思想安静集中,排除一切烦恼和不愉快的事,心里做到无我无为,万事皆空。
常见错误:挺胸、塌腰、抬头、低头。
2.卧龙伸筋要领:弯膝弯肘,两掌收至小腹前,掌心向内;腰微右转然后左转,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后;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外旋,掌心向前,两臂与身体成45度,两臂向前合抱,同时,右脚尖轻触地面,画半圆收至左脚内侧;腰慢慢右转,右脚继续画半圆向右伸出,脚跟着地,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后;腰左转,面对正前方,两腿直立,同时,两臂打开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双膝慢慢弯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前合抱成圆,掌心向内;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肘微屈,成圆状;重心后坐,右膝微弯,身体右转,两腿直立,面向前方,同时,两臂向上向两侧打开,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双膝慢慢弯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前合抱成圆,掌心向内;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肘微屈,成圆状。
注意:手、脚、身、腰、眼的协调,同时到位,身体要中正。
常见错误:手脚不能同时到位,转腰时重心移动,身体不正。
3.道袖双舒要领:身体重心前移,上身要正,右腿慢慢直立,在这过程中,左腿伸直从后摆至前方,脚尖勾起,同时,两臂向上抬起,两肘微屈,高与肩平时,两前臂由后向前画圆砍出,掌心向上,高与眼平,两臂与肩同宽。
注意:两脚和两手同时到位。
常见错误:右腿先直立,左腿再摆动;脚和手不能同时到位;两臂向后伸直了再直臂向前摆动。
两腿不能伸直。
【武学知识】武当太乙游龙拳
建议WIFI浏览:
正面教学视频,余安仁先生演示
背面教学视频,余安仁先生演示太乙游龙拳简介太乙游龙拳,是道家防身、健身、修身、养生术中较高级的拳种,属武当太乙派。
太乙即太乙真人。
又称太一真人。
这套拳习练起来连绵不断、行云流水、騰云驾雾如龙游太空,故称太乙游龙拳。
太乙游龙拳,又名武当太乙游龙拳。
其中有拳术与器械套路,有动功也有静功。
它包括太乙七十二闭手、太乙三十六擒拿、太乙乘风剑、太乙封山棍、太乙游龙功、太乙行步功、太乙阴阳萌生术(又称太乙龟息功)等。
功法特点:
■腰腿功:腰腿功是练武的基本功,太乙游龙拳不只是单纯
的气功,它还是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身法。
这些都是武术基本功。
它不仅包括了内家拳的各种基本功,还包括了一些内家拳、罕见只有外家拳才看得到的基本功,如旋转乾坤的翻身,青龙撅尾的燕式平衡以及仙鹤伸腿的侧平衡等。
因此,一方面武术基本功好的人,练习太乙游龙拳就比较容易动作到位,另一方面,武术基本功差一些的人,通过练习太乙游龙拳,可以练好腰腿功,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缠丝走化功:缠丝走化功是一种具有技击防身作用的比较
高级的功法。
太乙游龙拳的动作都是由技击动作演变而来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不同的技击意义。
它最大的特点是:后发制人。
即先用缠丝走化功化解对方的攻势,再用反擒拿,点穴,措骨,捏筋等手法制服对方。
当然,现在的太乙游龙拳主要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不强调技击,但练好了缠丝走化功对防身是有好处的。
■ 内劲自摩功:内劲自摩功,即是利用内劲进行自我按摩的功法,具有健身,养生和治疗的作用。
练习太乙游龙拳时,通过走腰,关节的转动以及手与手,脚与脚,手与脚之间的内力对拉,把体内的经络,血脉拉伸,以利于气血运行,达到自我按摩之目的。
练习特点:
1 练习场地小,可原地练习太乙游龙拳练习时为原地运动,只需一步长,半步宽的场地即可。
虽然练习所需场地小,但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可练到。
2. 套路内容丰富,功法全面太乙游龙拳整个套路分三段共六十个动作。
一般为单边练习,练习一遍所需时间约为10~15分钟;也可翻边练习,这样时间和动作增加将近一倍。
3. 动作编排合理、自然流畅整个套路编排合理,重复的动作很少,每段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腿法。
整套动作可以锻练全身各个部位,但以腰腿为主。
第一段主要偏重腿部的锻练,第二、三段偏重腰部的锻练。
六
十个动作中至少有二十个动作是由单腿支撑的,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如第一段从金鸡斗蟒,送鸟上林,蜻蜒点水,一直到黄龙兴浪,都是由一条腿支撑整个身体,并且不停地改变方向;第二段从推窗望月,仙鹤伸腿,到流星赶月,也是由一条腿支撑。
这些动作既锻练了腿部力量,还锻练了平衡功能。
整个套路对腰部的锻练非常多,几乎每个动作都有转腰,特别是第二段的隔窗吹灯,海底捞针,旋转乾坤,第三段的俯拜地灵,羽化登天,难度较大。
太乙游龙拳之所以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它对腰腿功的锻练。
整个套路不论是各个动作之间,还是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都非常自然流畅,看不出接口,可谓是天衣无缝。
4. 动作缓慢均匀,圆活美观太乙游龙拳整套动作特点是:缓慢均匀,绵绵不断,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中正圆活,舒展美观;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阴阳相错,虚实分明,左顾右盼。
5. 幅度可大可小,易于学练太乙游龙拳动作幅度可大可小,可以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功底进行选择。
年纪轻,身体好,功底好的人,架子可以低一些,动作幅度可以大些;年老体弱,功底差的人,架子可以高一些,动作幅度可以小一些。
既使是同一个人,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动作幅度可以大一些,而精神状态差的时候,动作幅度可以小一些。
不论动作幅度是大是小,首先要保持动作正
确。
例如做“金鸡斗蟒”时,右脚前蹬,可以高于腰,也可以低于腰,不论是高于腰还是低于腰,都必须保持两腿伸直,不能屈膝。
因此太乙游龙拳适合于男女老少各种人群练习。
武当太乙游龙拳六十式拳谱(部分)
预备式起式第一路:1、卧龙伸筋2、道袖双舒3、无量天尊4、白猿献果5、金鸡斗蟒6、送鸟上林7、蜻蜓点水8、黄龙兴浪9、织女穿梭10、穿莲行舟11、海底捞月12、金蝉脱壳13、道童撞钟14、白蛇缠身15、顺水推舟16、瞻望前程17、青龙出海18、霸王开弓19、龙潜海底20、白猿献果
第二路:21、游龙戏水22、隔窗吹灯23、海底捞针24、霸王举鼎25、朝天擎香26、铁门双开27、双龙戏球28、童子抱琴29、青龙撅尾30、灵猴偷桃31、旋转乾坤32、回身射箭33、推窗望月34、仙鹤伸腿35、流星赶月36、盘龙卧虎37、顶天立地38、蛟龙转身39、乌龙摆尾40、白猿献果
资料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