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游龙拳的练习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04.37 KB
- 文档页数:3
太乙游龙拳太乙游龙拳,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武术技术,源自于中国武术的丰富遗产。
这种拳法如同游龙般的灵活和迅猛,让人联想到龙腾虎跃之姿。
太乙游龙拳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实用性,被广泛认为是一门优雅而强大的武术。
历史上,太乙游龙拳最早起源于明代。
据传,当时一位名叫张世民的武术大师,掌握了太乙游龙拳的奥秘,并将其传给了他的学生。
于是,太乙游龙拳在江南地区开始流传。
后来,随着传承和发展,太乙游龙拳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成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乙游龙拳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动作和姿势。
拳法中使用了龙形,通过模仿龙的动作和形态来增加力量和速度。
这些动作包括回身龙,盘马龙,卧龙,上踢龙等等。
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技巧,使太乙游龙拳成为一种全面发展身体潜能的武术技术。
此外,太乙游龙拳还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通过特殊的训练方法,练习者能够增强肌肉的弹性和关节的活动力。
这样,他们不仅可以迅速做出各种动作,还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这种身体控制力的培养,也使太乙游龙拳成为一种高效的自卫技术。
太乙游龙拳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动作的练习,形式演练和实战训练。
基本动作的练习包括脚步技术,手臂技巧,以及龙形动作的理解和模仿。
形式演练是通过模拟实战情景来提高反应速度和判断力。
而实战训练则是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实际战斗中,提高实战能力。
太乙游龙拳除了其独特的动作和技巧外,还有一些哲学和精神层面的元素。
太乙游龙拳鼓励练习者保持平静和冷静的心态,并注重内心和外在的平衡。
通过修炼太乙游龙拳,练习者可以提高专注力和自律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太乙游龙拳的流派繁多,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例如,南派太乙游龙拳注重身体的柔软性和舒展性,重视技术和动作的完美表现。
而北派太乙游龙拳则更加注重力量和速度的发挥,以及实战技巧的应用。
不同流派的太乙游龙拳互相借鉴,共同发展,使这门武术技术更加丰富多样。
在现代社会,太乙游龙拳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竞技项目。
太乙游龙拳拳谱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太乙游龙拳拳谱
第一路:(第一段)
01、卧龙伸筋 02、道袖双舒 03、无量天尊 04、白猿献果05、金鸡斗蟒 06、送鸟上林 07、蜻蜒点水 08、黄龙兴浪09、织女穿梭 10、穿莲行舟 11、海底捞月 12、金蝉脱壳13、道童撞钟 14、白蛇缠身 15、顺水推舟 16、瞻望前程17、青龙出海 18、霸王开弓 19、龙潜海底 20、白猿献果(从05—20式翻边练习)
第二路:(第二段)
01、游龙戏水 02、隔窗吹灯 03、海底捞针 04、霸王举鼎05、朝天擎香 06、铁门双开 07、双龙戏球 08、童子抱琴09、青龙撅尾 10、灵猴偷桃 11、旋转乾坤 12、回身射箭13、推窗望月 14、仙鹤伸腿 15、流星赶月 16、盘龙卧虎17、顶天立地 18、蛟龙转身 19、乌龙摆尾 20、白猿献果(从01—20式翻边练习)
第三路:(第三段)
01、万念归一 02、仰敬天神 03、俯拜地灵 04、羽化登天05、化气入丹 06、倒脱朝靴 07、太子金锤 08、立身射箭09、平分秋色 10、无量天尊 11、黄龙入洞 12、燕子斜飞13、青龙出海 14、南山探宝 15、雄鹰扑食 16、金鸡独立17、催马敬酒 18、道童撞钟 19、老道理须 20、金液还丹(从01—18式翻边练习)。
武当太乙游龙拳,全套动作分解教学(视频)
建议WIFI浏览:
武当太乙游龙拳--余安仁先生分步教学(正面)
简介:
《太乙游龙拳》是道家防身、健身、修身、养生术中较高级的拳种,属武当太乙派。
太乙即太乙真人。
又称太一真人。
史书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
道家极其信仰,尊为天皇太乙,加以奉祀,尊称为太一救苦天尊。
为纪念这位罚恶扶善的天尊而取名“太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古代王室的标志。
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
“龙”气势恢弘,天上飞、地上行、水里游、无所不能。
这套拳习练起来连绵不断、行云流水、騰云驾雾如龙游太空,故称《太乙游龙拳》。
太乙游龙拳整个套路分3段共60个动作。
一般为单边练习,练习一遍所需时间为10~l 5分钟;也可翻边练习,这样时间和动作增加将近一倍。
习练武当太乙游龙拳也应经历形″、气″、神″三个阶段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学退休教教王彦龙我在发布的《神奇的"活医生″一武当太乙游龙拳》一文的反馈信息里看到,这篇文章对有一定习练游龙拳基础的人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但初学者看了此文却感到茫然。
因此,今天我又撰写了《习练武当太乙游龙拳也应经历"形″、"气″、"神″三个阶段》,期望对习练武当太乙游龙拳的拳友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个阶段练"形″阶段练"形″阶段也就是学习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不管呼吸,不讲意念,只注重动作的学习。
可以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分段学习,熟记动作名称无论是跟师父面对面学习,还是跟视频学习,都要分段按动作规范要求学习,循序渐进,熟记各动作名称,掌握动作要领。
第二步三段合练,过渡自然把前面分段分节学习的零散的动作,串起来,按照音乐口令,把整套拳系统地打下去,反复练习至熟练。
第三步去僵化柔,连绵不断整套动作能连续不间断地打完,这时要求在动作规范、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拳就要打的缓慢、柔和,把僵硬、不协调的动作,变为柔和、自然的动作,这就是"去僵化柔″。
这一步,要求习练者从预备开始全身就要放松,特别是全身的主要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颈椎、腰椎、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一一放松,再配合慢动作反复练习,动作逐渐就柔和起来。
至此,习练游龙拳动作缓慢、柔和、流畅、连绵不断,标志着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了。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锻炼,加强了肠胃的蠕动,改善了消化系统的运行,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强了消化吸收能力,习练者会感到精力充沛了,心情愉悦了。
因此,这一阶段也可以叫"炼谷化精″阶段。
第二个阶段炼"气″阶段这一阶段也就是炼"精”化"气″阶段。
以后天之气补充先天之气,鼓舞身体的原动力,激发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具体的做法是: 从预备开始,全身放松,舌尖轻抵上腭,在行拳过程中始终嘴巴轻闭,用鼻子呼吸。
太乙游龙拳套路动作讲解1、卧龙伸筋(动作图解见博客图片)(2012-06-07 09:35:31) 标签:太乙游龙拳黄帝内经原理体育太乙游龙拳套路动作讲解一、卧龙伸筋(图1——图14) 1、两脚自然并立,两臂下垂,两掌轻贴大腿外侧。
顶头、收颌、拔背,两眼平视,全身放松。
呼吸平稳,精神集中。
面向南。
三调:调心、调身、调息。
调心,即是调整自己的心理。
要把向外的一切心事放下,情绪稳定,精神高度集中而又不紧张。
调身,即是将身体调整到中正安舒状态。
调息,即是调整呼吸,若刚从事了其他运动或情绪紧张,引起呼吸急促,就应立一会,感觉呼吸已是自然平稳的腹式呼吸后便意守丹田。
(图1) 2、丹田气机冲旋,使得身体微微右扭,两腿微微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同时两掌向外,向前划弧至前下腹,指尖向下,掌心向内,离腹壁若十公分左右。
两眼垂视右下。
(图2) 3、上身左扭,左脚向左前进半步,脚跟着地,同时两臂微微张开,眼视前下。
(图3) 4、上身继续左转,提右脚,向前向右划弧,落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
同时两掌向后、向外、向前划弧至腹前。
指尖向下,掌心向内,离腹壁若十公分左右,眼视左下。
(图4) 5、上身右转,带动右腿向右横跨半步,脚跟着地。
同时两臂外张,两掌心分别斜对左右侧下。
眼视右掌。
(图5) 6、右脚尖着地,脚跟外展,使得左右两脚掌平行。
同时身体左转阔步站立,两臂外旋对拉成一线。
掌心向前,眼右视,面向正南。
(图6) 7、下坐成马步。
同时两臂环抱成圆状,两掌相距腰宽,两掌心斜对内丹田。
眼视两臂所构圆的中心部位。
(图7) 8、上身左转,重心落至右腿,左腿伸直,脚尖上翘,两臂内旋,内收至腹前,指尖向下,眼视两掌间。
(图8) 9、蹬右腿,左脚尖外展落地,成左弓步。
同时左右按掌,两臂微屈构成圆状。
面向东,眼左视。
(图9) 10、左腿伸直,脚尖上翘,重心落于右腿,两肘弯屈上抬两掌至前额,掌心向前,面向东。
(图10) 11、左脚掌内扣落地,身体右转阔步站立。
太乙游龙拳套路动作讲解1、卧龙伸筋(动作图解见博客图片)(2012-06-07 09:35:31) 标签:太乙游龙拳黄帝内经原理体育太乙游龙拳套路动作讲解一、卧龙伸筋(图1——图14) 1、两脚自然并立,两臂下垂,两掌轻贴大腿外侧。
顶头、收颌、拔背,两眼平视,全身放松。
呼吸平稳,精神集中。
面向南。
三调:调心、调身、调息。
调心,即是调整自己的心理。
要把向外的一切心事放下,情绪稳定,精神高度集中而又不紧张。
调身,即是将身体调整到中正安舒状态。
调息,即是调整呼吸,若刚从事了其他运动或情绪紧张,引起呼吸急促,就应立一会,感觉呼吸已是自然平稳的腹式呼吸后便意守丹田。
(图1) 2、丹田气机冲旋,使得身体微微右扭,两腿微微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同时两掌向外,向前划弧至前下腹,指尖向下,掌心向内,离腹壁若十公分左右。
两眼垂视右下。
(图2) 3、上身左扭,左脚向左前进半步,脚跟着地,同时两臂微微张开,眼视前下。
(图3) 4、上身继续左转,提右脚,向前向右划弧,落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
同时两掌向后、向外、向前划弧至腹前。
指尖向下,掌心向内,离腹壁若十公分左右,眼视左下。
(图4) 5、上身右转,带动右腿向右横跨半步,脚跟着地。
同时两臂外张,两掌心分别斜对左右侧下。
眼视右掌。
(图5) 6、右脚尖着地,脚跟外展,使得左右两脚掌平行。
同时身体左转阔步站立,两臂外旋对拉成一线。
掌心向前,眼右视,面向正南。
(图6) 7、下坐成马步。
同时两臂环抱成圆状,两掌相距腰宽,两掌心斜对内丹田。
眼视两臂所构圆的中心部位。
(图7) 8、上身左转,重心落至右腿,左腿伸直,脚尖上翘,两臂内旋,内收至腹前,指尖向下,眼视两掌间。
(图8) 9、蹬右腿,左脚尖外展落地,成左弓步。
同时左右按掌,两臂微屈构成圆状。
面向东,眼左视。
(图9) 10、左腿伸直,脚尖上翘,重心落于右腿,两肘弯屈上抬两掌至前额,掌心向前,面向东。
(图10) 11、左脚掌内扣落地,身体右转阔步站立。
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要点,及常见错误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要点及常见错误视频及动作分解,请查询往期内容1.预备式要领:身体自然直立,两脚稍并拢,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精神放松,呼吸自然,眼睛平视前方。
注意:要注意做好“三调”。
即调身、调息、调心。
调身就是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身体中正、不偏不倚:调息就是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腹式呼吸:调心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情,思想安静集中,排除一切烦恼和不愉快的事,心里做到无我无为,万事皆空。
常见错误:挺胸、塌腰、抬头、低头。
2.卧龙伸筋要领:弯膝弯肘,两掌收至小腹前,掌心向内;腰微右转然后左转,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后;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外旋,掌心向前,两臂与身体成45度,两臂向前合抱,同时,右脚尖轻触地面,画半圆收至左脚内侧;腰慢慢右转,右脚继续画半圆向右伸出,脚跟着地,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后;腰左转,面对正前方,两腿直立,同时,两臂打开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双膝慢慢弯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前合抱成圆,掌心向内;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肘微屈,成圆状;重心后坐,右膝微弯,身体右转,两腿直立,面向前方,同时,两臂向上向两侧打开,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双膝慢慢弯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前合抱成圆,掌心向内;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肘微屈,成圆状。
注意:手、脚、身、腰、眼的协调,同时到位,身体要中正。
常见错误:手脚不能同时到位,转腰时重心移动,身体不正。
3.道袖双舒要领:身体重心前移,上身要正,右腿慢慢直立,在这过程中,左腿伸直从后摆至前方,脚尖勾起,同时,两臂向上抬起,两肘微屈,高与肩平时,两前臂由后向前画圆砍出,掌心向上,高与眼平,两臂与肩同宽。
注意:两脚和两手同时到位。
常见错误:右腿先直立,左腿再摆动;脚和手不能同时到位;两臂向后伸直了再直臂向前摆动。
两腿不能伸直。
怎样练好“太乙游龙拳”余安仁_游龙拳掌门人怎样练好“太乙游龙拳”余安仁要学好、练好“太乙游龙拳”首先要了解它的特性。
“太乙游龙拳”原名“太乙游龙功”。
特点是功,包涵着腰腿功、缠丝走化功、内劲自摩自拉功和气功。
腰腿功指的是腰、胯、膝,以及手、腿、脚等各关节和韧带的柔软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如踢腿控腿高度,下腰、扭腰幅度,扑步、劈叉强度等等。
练拳者常说: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练拳不练腿,到头是个冒失鬼。
这里所指的功就是腰腿功。
游龙拳的习练中要注意腰腿功锻炼,腰腿功好,动作才会舒展美观,健身效果才会好。
但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功夫程度各不相同,应因人而异,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定要求。
不要与别人比,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比。
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过于强求就可能使关节、韧带、肌肉受伤,事与愿违。
老年人能保持原有的功力就不错。
缠丝走化功,一般指双方肢体接触后的攻防转化能力。
对方拉或推我时,我随机缠住对方的手使他不能发力,并跟着他的劲力方向行进化解,伺机反攻。
对方双手反我肢关节,我顺其力变换角度旋转化解,而后反制对方。
套路演练中手要配合腰的扭动和步伐的进退而伸展、弯屈。
手、腕、肘、肩关节要不断地旋转,手在空中的行走路线要成弧线。
这就是套路中的缠丝走化功。
这不单是技击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使运动更全面,更美观,也更利于功夫进入高层次后的行气要求。
这种运动不是年轻人和功夫人的专利,老年人、初学者也可进行。
它不要求腰腿功和体力强度,只要求心意的高度投入。
内劲自摩自拉功,内劲是缓慢而又匀速的运动在意念的作用下产生的劲力。
所谓内劲自摩就是利用关节的旋转和肌肉的收缩、张弛对局部的穴位进行按摩。
也可利用转腰、扭胯和腹式呼吸对肠胃、内脏进行按摩,这可加强肠胃的蠕动,增加和平衡内分泌。
自拉就是手与手、手与脚、头与胯等两者间的对拉。
把体内的经络、肌键、韧带拉伸,关节拉开,防止老年性肢体萎缩,以利气血周流。
自摩自拉必须在内劲的作用下进行,才不至受伤。
怎样练好“太乙游龙拳”(四)掌握了学拳的四种方法:跟练(学练)、看练、神练、自练,又懂得了质量上的三个层次:外练、内炼、入境。
还不够,还要认识游龙拳运动的基本规律:在形态结构上,遵循阴阳与圆空;在整体的动态上,要求一动无一不动,浑然一体;在动作的流程上要求,绵绵不断,行云流水。
懂得运用这些规律,才能更快、更全面、更深入地学好练好“太乙游龙拳”。
阴阳理论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若能在练功中运用它,套路动作就会掌握得更准确,记忆得更深刻。
游龙拳中的所有动作都严格按照阴阳规律而编排。
前一动作若是手臂(或腿)伸直,下一动作肯定是手臂(或腿)弯屈。
前一动作左(或右)手在前,右(或左)手在后,后一动作大多是右(或左)手在前,左(或右)手在后。
前一动作两掌分开(或合拢),下一动作肯定是合拢(或分开)。
前一动作身体左(或右)转,后一动作就可能是右(或左)转。
前一动作沉下(或浮起),后一动作肯定是浮起(或沉下)。
前一动作手掌张开向上,下一动作不是翻掌向下,便是由掌变拳。
处处时时皆有阴阳变化,必须在运动中去学习、认识、掌握这些规律。
洞宾仙师云:时人悟得阴阳理,方夺天机造化功。
道家认为圆而空是生机的条件,天空地圆万物乃生。
练功时手脚行走的线路要是圆弧,若必须直走就一定要旋转。
手与手、手与脚构成的形要空而圆,形态舒展。
圆、空既要求外形,也要求内在的心性,心性也要圆、空。
要懂得拳理,又要顺其自然,不可过于执着。
首用理指导,再用觉领引。
心随拳动,进而动无所动、心无所心、空空如也、明明朗朗,这样才会真气勃起,衰退的身体又萌发生机。
最忌练功时心挂它事,情绪不佳,这样无病也会练出病来。
一定要一心一意,安详、恬愉地练功,效果才会好。
“一动无一不动、浑然一体”这是对动态的要求。
例如,手的伸出,必须先髁关节动,再依次由膝、胯、腰、肩、肘至腕指全动。
力也由此顺序叠加传递到掌心。
腿脚的踢出和摆动必须先由头或手带动肩,至腰、胯,再至腿脚全动。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12——金蝉脱壳
展开全文
十二、金蝉脱壳的特点与要领
技击特点:我右臂被制。
对方向右上反我臂时,我顺其力向右上旋转,解脱后将其推开。
左手被擒向左下反臂时,我左手顺其力向左下旋转,解脱后转身勾拳反击。
健身特点:转身退,转身进。
右扭腰托掌上旋转,左扭腰插掌下旋转,整个运动都在
极其松弛的状态下进行。
灵活、协调的变换,要求肢体上下内外都得柔软。
柔软性的运动有预防血管硬化的作用。
柔软就是生机,僵硬即是衰老。
柔软性运动是最有效的抗衰老运动。
要领:左右手的解脱须用腰部的力量进行。
旋转化解要用上扭之力支持下方,下扭之力支持上方,通过腰部连成一体。
这样解脱的效果才会好,才协调美观,趣味也更浓。
动态与名称:
古籍《三十六计》中,称被制后的解脱方法为“金蝉脱壳”。
这个技击动作即由此得名。
容易出现的问题:
起始的挤手以及结束时的勾拳没有用上马步变弓步的转身蹬腿力,劲路断了。
上托掌与下插拳的劲力化解没有用上腰部的变化将上下连成一体进行,动作不够圆活。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8——黄龙兴浪
八、黄龙兴浪的特点与要领:
技击特点:前拍腿的技击含义是上拍头顶,下撩阴部。
接着前后顶肘,撞击近身来犯者。
健身特点:前拍腿时面向前,手脚全伸直。
面向前,手脚全伸直属阳,所以这个动作是全阳。
接着提膝后顶肘,面向后,手脚全弯屈。
面向后,手脚全弯屈属阴,这个动作为全阴。
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阳调和人体就健康,阴阳失衡人即生病。
人体外部的阴阳平衡运动可促使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而得以祛病、健康、延年。
要领:顶肘之手一定要握拳。
要意守肘尖,意到则气到。
动态与名称:
黄龙为兴起波澜,前后、上下翻动,拍击。
该动作与之近似,所以名为“黄龙兴浪”。
容易出现的问题
左手向前拍击时,右臂未展开,阴阳变化不明显,不美观。
由后顶肘转为前顶肘时,完成了弓步动作后才顶肘,这样做蹬腿、转腰的力量不能传到肘尖,劲力断了,技击效果就差,气机也不顺。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14——白蛇缠身
十四、白蛇缠身的特点与要领
技击特点:当我向右撞肘时,对方闪退后用左手擒住我右撞肘,我右掌立即向右下旋转托住对方左肘下方,左手擒住对方左手腕。
我利用后坐之力,右掌上托,左掌下压,使对方反关节受挫。
健身特点:三七步介于马步和扑步之间。
马步能壮阳,扑步可健肾。
该步正好阴阳调和。
臀部下坐,腹内收息息归丹,动中有养。
要领:注意右掌的上托,左掌的下压要与身体的后坐同时进行。
动态与名称
对方用手缠住我手腕,我反过来缠住对方的手腕,如同蛇身的相互缠绕。
所以该动作名为“白蛇缠身”。
容易出现的问题
从前一个动作“道童撞钟”到该动作时没有过度动作,而是把他们完全切割开来。
前一动作的马步到该动作弓步的变化过程中应该在继续向前顶肘的同时张臂前接手,前后动作才不会分裂。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9——织女穿梭
九、织女穿梭的特点与要领
技击特点:对方制我右肘时,我左手及时托住对方右肘。
对方使劲反我右
臂,我顺其力两掌翻转,反制对方。
提膝砍掌是虚攻,当对方后退时,我立即向前跨步,坐马击掌才是实招。
健身特点:两掌上下翻转,两臂两腿一直一屈。
屈变直,直又变屈,这是阴阳的互根、互生、互变。
要领:两掌的上下翻转,后拉前击,不能纯是手臂动,一定要用上腰部扭转力,才会圆活。
动态与名称
两臂翻转、拉伸如同古代织女拉纱理纱。
右掌前穿如同织布的梭子。
所以这个动作名为“织女穿梭”。
容易出现的问题
1、上下转肘翻掌,没有在弓步后坐成变换步的过程中进行,而是完成步伐动作后再做手部动作。
这与技击意义不符,也与“一动无一不动”的拳理不合。
2、坐马前击掌没有用上转身的力量。
左肘未拉起,胯裆外张不够,马步不平稳。
太乙游龙拳分步教学6——送鸟上林
六、“送鸟上林”的特点与要领:
技击特点:我左手擒住对方右手向左下带的同时,我右手向前掐其脖,右膝向前撞其腹。
健身特点:收腹提膝的同时两肩左右对拉扩胸,横隔膜上行,能提升脏腑预防老年性肠胃下垂。
同时又能增强腹肌,提高独立平衡能力。
要领:独立的左腿不要绷得太紧,注意力不要在腿上,而要在腹部,这样才能独立得稳实。
动态与名称:
右手好似抓着一只鸟,松开五指向上托举让其飞向树林。
所以这个动作名为“送鸟上林”。
容易出现的问题:
1、两臂前后摆的动作不明显。
没有右掌由后下向前上,左掌由前上向后下的左右阴阳变化。
2、最后的定型两臂没有前后对拉,上身没有左转过来,动作显得松散,造型不美。
《太乙游龙功》的习练由浅入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外练。
这是开蒙的初级基础阶段。
只走外形,行外气。
即主要要求做到身、手、腿、眼、步的形态位置正确到位。
任何拳术,无论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都非常注重身、手、腿、眼、步的锻炼,因为这是中国武术的要素和基础。
身、手、腿、眼、步的活动既是拳术套路招式的展现,也是内气内劲运行的引领,只不过在步位、线路和程度等的具体要求上各家拳术套路有所差异。
《太乙游龙功》开始习练的第一步,虽然主要是训练外部形体动作,重点是要求掌握套路中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身法以及腿法和眼法,姿势正确到位,动作舒展美观;但同时也要求不气促憋闷,尽量呼吸自然,逐渐训练气机顺达,才能引领内气正确运行,逐渐进入深一步的功法锻练,达到强身健体目的。
这一阶段大约需要三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第二阶段内炼。
第一阶段的外练纯熟以后,连续地自然地转入第二阶段:走内形,行内气。
习练行胯、走腰、转肩、旋臂、守意、敛神,逐渐深化。
配合招式的展收起伏正确调匀呼吸。
感觉上,内气与宇间自然之气连接,精、气、神沿经络穴位运行,自然活顺,引至丹田,使体内各器脏得到生养强化。
内气行走不可强求,长期坚持,功到自然成。
整个拳术套路舒缓圆活,意、气、神、形合为一体,自然流畅,典雅优美,身体锻炼也进一步强化深化。
第三阶段入境。
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长期地认真地锻炼以后,自然地进入《太乙游龙功》的最高境界。
第二阶段套路动作进行中,动作要到位,心神要宁静,尽力排除杂念,凝神静气,意念专注,心境入静,从哲学观念上说,是‘动中有静’,才能获得内炼精气神的效果。
进入第三阶段则是‘静中蕴动’。
这时的‘动’是高级阶段的超然的‘动’,动作幅度渐趋减小减弱,神形静怡,入神入化,无意识支配,似动非动。
内蕴精、气、神的‘静’和招式动作的‘动’高度自然融合,寓动于静,如如不动,圆活运化,舒缓自然,不促不滞,与生命力谐振运行,共济强化,恒永绵延。
此时,神清气爽,体健心舒,超尘脱俗,畅悠飘逸,天人合一,进入化境。
太乙游龙拳拳谱
第一路:(第一段)
01、卧龙伸筋 02、道袖双舒 03、无量天尊 04、白猿献果
05、金鸡斗蟒 06、送鸟上林 07、蜻蜒点水 08、黄龙兴浪
09、织女穿梭 10、穿莲行舟 11、海底捞月 12、金蝉脱壳
13、道童撞钟 14、白蛇缠身 15、顺水推舟 16、瞻望前程
17、青龙出海 18、霸王开弓 19、龙潜海底 20、白猿献果
(从05—20式翻边练习)
第二路:(第二段)
01、游龙戏水 02、隔窗吹灯 03、海底捞针 04、霸王举鼎
05、朝天擎香 06、铁门双开 07、双龙戏球 08、童子抱琴
09、青龙撅尾 10、灵猴偷桃 11、旋转乾坤 12、回身射箭
13、推窗望月 14、仙鹤伸腿 15、流星赶月 16、盘龙卧虎
17、顶天立地 18、蛟龙转身 19、乌龙摆尾 20、白猿献果
(从01—20式翻边练习)
第三路:(第三段)
01、万念归一 02、仰敬天神 03、俯拜地灵 04、羽化登天
05、化气入丹 06、倒脱朝靴 07、太子金锤 08、立身射箭
09、平分秋色 10、无量天尊 11、黄龙入洞 12、燕子斜飞
13、青龙出海 14、南山探宝 15、雄鹰扑食 16、金鸡独立
17、催马敬酒 18、道童撞钟 19、老道理须 20、金液还丹
(从01—18式翻边练习)。
让你规避寒冷与雾霾:室内太极游龙拳【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文 | 一滴水编辑 | 鹿鸣寒冷的冬天如果再遇到雾霾天,是我们喜欢打拳的人很纠结的日子。
继续在外面打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在锻炼了筋骨的同时却伤害了我们的肺和呼吸道;不出去打拳,又觉得浑身不自在。
于是就只能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如八段锦之类的气功或者抻拉运动,这对于我们经常在室外打拳的人来说,总感觉不过瘾。
我现在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找到了一套完全可以在室内打的很舒服而且酣畅淋漓的太极拳:“武当太乙游龙拳”,这套拳时长13-14分钟,包括64个动作,最重要的是整套拳的运行只需要2-3平方米的地方,我们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轻松完成。
武当太乙游龙拳简称游龙拳,是一套武当内家拳,它的动作舒展大方,号称太极中的瑜伽。
游龙拳动作圆活,缓慢,左右对练,动中求静,在行拳过程中习拳人如同一条游动的龙,随时随地全身没有一处关节不动,而且动作之间用圆线连接,看不到接口,通过缓慢均匀的圆圈动作,达到心境的平静;行拳时随着手与手、脚与脚、手与脚之间的内力对拉,把体内的经络、肌腱全部拉伸,同时利用腰腹的肌肉运动,对肠胃进行自我按摩,增加了内脏的分泌,不仅治病、健身还有利于气血周流,防止老年性萎缩。
感兴趣了吗,如果想学习游龙拳,自己在网上就可以找到教学片和完整的视频。
还可以到武当太乙游龙拳第十二代掌门人余安仁老先生的博客中看他对游龙拳的详细注解。
以我对游龙拳的粗浅认识,感觉学习游龙拳可分为三个阶段:只要求走外形、行外气,仅考虑手、脚、身、步的外部形状,以及与此相配合的自然呼吸,鼻吸气至丹田,又缓缓呼出。
要求走内形行内气,意内守、神内敛,它是通过第一阶段的练习,熟能生巧的结果。
这一阶段,要考虑行胯、转肩、走腰、意守、神敛。
气的行走,在感觉上似乎不再通过口和鼻,而是通过人体的一些主要穴位,如百会、祖窍、丹田、涌泉、劳宫等进出气,循经络而运行。
将人体内之气与外界空间之气连接起来,天人合一。
太乙游龙拳拳谱(一)
第一路:(第一段)
01、卧龙伸筋 02、道袖双舒 03、天尊 04、白猿献果
05、金鸡斗蟒 06、送鸟上林07、蜻蜒点水 08、黄龙兴浪
09、织女穿梭 10、穿莲行舟 11、海底捞月 12、金蝉脱壳
13、道童撞钟 14、白蛇缠身 15、顺水推舟 16、瞻望前程
17、青龙出海 18、霸王开弓 19、龙潜海底 20、白猿献果
(从05—20式翻边练习)
第二路:(第二段)
01、游龙戏水 02、隔窗吹灯 03、海底捞针 04、霸王举鼎
05、朝天擎香 06、铁门双开 07、双龙戏球08、童子抱琴
09、青龙撅尾 10、灵猴偷桃 11、旋转乾坤 12、回身射箭
13、推窗望月 14、仙鹤伸腿 15、流星赶月 16、盘龙卧虎
17、顶天立地 18、蛟龙转身 19、乌龙摆尾 20、白猿献果
(从01—20式翻边练习)
第三路:(第三段)
01、万念归一 02、仰敬天神03、俯拜地灵04、羽化登天
05、化气入丹 06、倒脱朝靴 07、太子金锤 08、立身射箭
09、平分秋色 10、天尊 11、黄龙入洞 12、燕子斜飞
13、青龙出海 14、南山探宝 15、雄鹰扑食 16、金鸡
17、催马敬酒 18、道童撞钟 19、老道理须 20、金液还丹
(从01—18式翻边练习)。
《太乙游龙功》的习练由浅入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外练。
这是开蒙的初级基础阶段。
只走外形,行外气。
即主要要求做到身、手、腿、眼、步的形态位置正确到位。
任何拳术,无论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都非常注重身、手、腿、眼、步的锻炼,因为这是中国武术的要素和基础。
身、手、腿、眼、步的活动既是拳术套路招式的展现,也是内气内劲运行的引领,只不过在步位、线路和程度等的具体要求上各家拳术套路有所差异。
《太乙游龙功》开始习练的第一步,虽然主要是训练外部形体动作,重点是要求掌握套路中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身法以及腿法和眼法,姿势正确到位,动作舒展美观;但同时也要求不气促憋闷,尽量呼吸自然,逐渐训练气机顺达,才能引领内气正确运行,逐渐进入深一步的功法锻练,达到强身健体目的。
这一阶段大约需要三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第二阶段内炼。
第一阶段的外练纯熟以后,连续地自然地转入第二阶段:走内形,行内气。
习练行胯、走腰、转肩、旋臂、守意、敛神,逐渐深化。
配合招式的展收起伏正确调匀呼吸。
感觉上,内气与宇间自然之气连接,精、气、神沿经络穴位运行,自然活顺,引至丹田,使体内各器脏得到生养强化。
内气行走不可强求,长期坚持,功到自然成。
整个拳术套路舒缓圆活,意、气、神、形合为一体,自然流畅,典雅优美,身体锻炼也进一步强化深化。
第三阶段入境。
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长期地认真地锻炼以后,自然地进入《太乙游龙功》的最高境界。
第二阶段套路动作进行中,动作要到位,心神要宁静,尽力排除杂念,凝神静气,意念专注,心境入静,从哲学观念上说,是‘动中有静’,才能获得内炼精气神的效果。
进入第三阶段则是‘静中蕴动’。
这时的‘动’是高级阶段的超然的‘动’,动作幅度渐趋减小减弱,神形静怡,入神
入化,无意识支配,似动非动。
内蕴精、气、神的‘静’和招式动作的‘动’高度自然融合,寓动于静,如如不动,圆活运化,舒缓自然,不促不滞,与生命力谐振运行,共济强化,恒永绵延。
此时,神清气爽,体健心舒,超尘脱俗,畅悠飘逸,天人合一,进入化境。
练习《太乙游龙功》的要领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做到顺其自然,细心体会。
多加练习,功到自然成。
2、以腰为轴,带动全身。
手、脚、身的动作外形要圆,走化要圆。
心中要空,神凝气静。
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动作缓慢均匀,绵绵不断,有如行云流水。
3、对拉走腰,自我按摩。
练功时注意手与手,脚与脚,手与脚之间的内力对拉,把体内的经络、肌腱拉伸,以利于气血周流。
4、阴阳协调,虚实互根。
《游龙功》是道家修身养生的拳术功法,道家用阴阳之道来理解自然万物,阴阳协调,则万物生衍。
《游龙功》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阴阳:进为阳,退为阴,浮为阳,沉为阴;开为阳,合为阴;伸为阳,曲为阴;呼为阳、吸为阴......。
练功时要注意阴阳的变化协调,身体手脚该直要直,该曲要曲;呼吸自然,该呼则呼,该吸则吸,不可憋气;阴阳交替圆活,万事皆活。
活动之脚要虚,支撑之脚要实。
实则固、虚则灵、空则妙。
阴阳相错,虚实互根,动静自如,是习练《游龙功》的要诀。
5、静心以炼,凝神以养。
按照行拳规矩,缓慢、均匀、轻柔、沉静、园活,静心以练,自能陶冶性情,身心健康。
“心动收心是养性,精动收精是修命”,此乃道家修身养性之根本,讲究性命双修自能延年益寿。
注意事项
1、锻炼的关键是重质量、重效果,轻数量,适可而止,顺其自然。
练得过少,长功慢或不长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练得过多,又会损气伤身,得不偿失。
既要注意锻炼又要注意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以保养为主,炼功为辅,不可不练,也不可超练。
锻炼好,休息好,既要乐观自信,又不可过敏自疑。
2、幅度适中、安舒为宜、专心练功、注重趣味。
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身体条件,体能程度,要求是不一样的,整体动作力求一致,但幅度可高可低,可大可小。
尤其是曲腿下蹲,单腿支撑,控腿摆腿,左右转腰、前后下腰等动作,各人要按照自己的身体条件来确定幅度大小,不可强行,既要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要感到安逸舒适,不致挫伤扭伤。
道家云:“有念而来是人情,无念而来是道情。
”要让它自然而然,无念而来。
3、行拳过程中,要始终做到:牙齿轻叩、嘴唇轻闭、舌顶上颚;吸气时要收腹、松胯、提肛。
收式时,若口有津液,缓缓咽下,意守丹田,慢慢收功。
练的丹田有热感即得正果,自能功法长进,心旷神怡,昇入化境,神清气爽,尽享雅兴,健康长寿,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