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压
- 格式:pdf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58
常⽤酸化⼯艺常⽤酸化⼯艺酸化⼯艺作为增产措施⾃应⽤于现场以来,为了满⾜不同改造对象和措施作业的要求,酸化⼯艺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类型酸化⼯艺。
酸化⼯艺按照岩性主要可分为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酸化技术。
考虑到⽔平井酸化的特殊性,本部分对⽔平井酸化⼯艺也做了简单介绍。
1. 碳酸盐岩储层酸化⼯艺在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改造中,主要形成和发展了基质酸化技术和压裂酸化技术,习惯上⽤酸化表⽰基质酸化,⽤酸压表⽰压裂酸化。
1) 基质酸化⼯艺基质酸化也称为常规酸化或解堵酸化,如前所述,其基本特征是在施⼯压⼒⼩于储层岩⽯破裂压⼒的条件下,将酸液注⼊储层。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的重要特征是酸蚀蚓孔的形成和微裂缝的扩⼤,其增产机理与蚓孔密切相关。
2) 酸压⼯艺控制酸压效果的主要参数是酸蚀裂缝导流能⼒和酸蚀缝长。
影响酸蚀缝长的最⼤障碍有:⼀是酸蚀缝长因酸液快速反应⽽受到限制,其次是酸压流体的滤失影响酸压效果。
另外,为产⽣适⾜的导流能⼒,酸必须与裂缝⾯反应并溶解⾜够的储层矿物量。
因此,为了获得好的酸压效果,提⾼裂缝导流能⼒和酸蚀缝长从降低酸压过程中酸液滤失、降低酸-岩反应速度、提⾼酸蚀裂缝导流能⼒等⼏个⽅⾯⼊⼿。
酸压过程中酸液的滤失问题通常考虑从滤失添加剂和⼯艺两⽅⾯着⼿;降低酸-岩反应速率也可以缓速剂的使⽤及⼯艺上来进⾏;加⼊缓速剂,使⽤胶凝酸、乳化酸、泡沫酸和有机酸并结合有效的酸化⼯艺可起到较好的缓速效果;提⾼裂缝导流能⼒可从选择酸液类型和酸化⼯艺着⼿,其原则是有效溶蚀和⾮均匀刻蚀。
压裂酸化⼯艺以能否实现滤失控制,延缓酸-岩反应速度形成长的酸蚀裂缝和⾮均匀刻蚀划分为普通酸压和深度酸压及特殊酸压⼯艺。
(1)普通酸压⼯艺普通酸压⼯艺指以常规酸液直接压开储层的酸化⼯艺。
酸液既是压开储层裂缝的流体,⼜是与储层反应的流体,由于酸液滤失控制差,反应速度较快,有效作⽤距离短,只能对近井地带裂缝系统的改造。
⼀般选⽤于储层污染⽐较严重、堵塞范围较⼤,⽽基质酸化⼯艺不能实现解堵⽬标时选⽤该⼯艺。
酸化、压裂技术第一章酸化工艺技术一、酸化工艺1、酸化类型酸化工艺按施工规模可分为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⑴酸洗是一种清除井筒中的酸溶性结垢或疏通射孔眼的工艺。
它是将少量酸注入预定井段,在无外力搅拌的情况下溶蚀结垢物或地层矿物。
有时也可通过正反循环使酸不断沿孔眼或储层壁面流动,以增大活性酸到井壁面的传递速度,加速溶解过程。
⑵基质酸化是一种在低于储层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液注入储层中孔隙空间的工艺,其目的是使酸大体沿径向渗入储层,溶解孔隙空间的颗粒及堵塞物,扩大孔隙空间,从而恢复或提高储层渗透率,成功的基质酸化往往能够在不增加水、气采出量的情况下提高产能。
⑶酸压是在高于储层岩石破裂压力下将前置液或酸液挤入储层(前者称为前置液酸压,后者称为一般酸压)。
酸压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
①处理碳酸岩储层的酸化称为碳酸盐酸化。
这种储层的酸化可进行酸洗,基质酸化和酸洗。
②处理砂岩储层的酸化称为砂岩酸化。
这类地层的酸化通常只进行酸洗和基质酸化,不进行酸压。
2、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盐酸与碳酸盐反应速度很快,导致活性酸有效作用范围小。
减缓酸岩反应速度是酸化工艺的主要课题。
⑴酸岩反应的试验方法:①静态反应试验:这是五十年代通用的方法,它是在恒温、恒压和一定面容比的条件下进行酸岩反应试验。
模拟了地层压力,温度条件,没有反映酸液在地层中的流动状况。
因此,这种方法目前只用来对比优选酸液配方及其添加剂,所以数据不能用于酸压设计。
②裂缝流动反应模拟试验:六十年代初提出一种试验方法,模拟了酸液在岩石裂缝中的流动反应。
用储层露头岩石制成岩缝,在恒温、恒压和定排量下让酸经过岩缝作流动反应,出口取样分析酸液浓度,计算反应速度。
该方法较真实地模拟了酸液在裂缝中的流动反应情况。
试验数据可直接用于施工设计并指导酸化实践。
③旋转岩盘试验:六十年代末开始用于研究酸液与岩石的旋转反应。
用储层实际岩心制成岩盘粘于岩心托上,底面作为反应面。
在恒温恒压定转速下进行酸岩反应,定时取样分析酸液浓度,计算酸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