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直接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其他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物的干涉,巩固其在南亚及印度洋的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强国。是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而其终极战略目标则是称霸南亚,直接控制印度洋。所以印度的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环境尤为重要。下面我就简单从印度的国家环境、政策和建树成就分析一下。

一、环境方面:在地区层面上,冷战结束以来印度明显地扩大了其安全关注的范围,启动“东方海洋战略”和“东向政策”本身就意味着安全战略关注点已经超出了南亚,开始谋求干预亚太地区事务。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于2000年6月2日在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演讲时说:印度关注的安全环境以及潜在的安全考虑包括从海湾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的西边、南边和东边地区,西北边的中亚、东北亚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瓦杰帕伊的安全顾问对印度未来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作了明确的界定:到21世纪,在亚太地区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新的安全秩序,印度在其中应该享受像今天中国所享有的、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同等的尊敬和器重。这无疑隐含着同中国竞争的成分,因为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事务和在朝核问题上担当调解人的角色等,本身就构成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在实践方面,印度除了改进同东盟的关系,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外,自2000年起同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外交和安全防卫局长级的安全对话,并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1在东南亚方面:印度的东向战略同中国的安全关注在南中国海地区重合。印度认为:南沙群岛归属纠纷是由中国对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提出领土要求所致,这也曾是印度增进同东盟有关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印度已经改善了同缅甸、越南、柬埔寨以及本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防止中国对该地区的渗透,而且越南也是印度重要的能源来源地。

2在印度洋方面: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印度对中国发展同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的合作关系表示关切甚至是疑惧。印度基于现实主义的思维定势,认为同巴基斯坦一样,“中国也充分利用斯里兰卡政府对武器的迫切需求,(通过防务合作)限制印度在斯里兰卡的影响”中国利用斯里兰卡的内部危机和印斯矛盾插手印度传统的势力范围,既挤压印度的战略空间,又构成了对印度安全的威胁。

客观上讲,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而且进口来源地比较单一,即主要依赖经由印度洋和马六甲航道的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因此,处理好同包括印度在内的有关国家的合作关系是中国正常而合理的行为,即使中国海军的活动也是基于防御非传统安全的考虑,并不构成对任何一方的安全威胁。然而,印度决策层对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出现和同有关国家的军事合作交流保持高度的警觉,对199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主任赵南起关于“印度洋不是印度的海洋”的谈话尤其敏感,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海军对印度安全挑战的增加。

二、政策措施方面: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可以概括为"稳定周边,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区外大国,控制印度洋,确保国家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采取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科技等综合措施:

1、推行压巴制华,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的军事战略,确立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霸主地位。一是构建针对中国的"北部安全体系"。印度历来认为喜马拉雅山诸小国是其北部安全屏障,必须在其保护和控制之下,甚至将我国西藏也纳入其安全体系之中。二是在主要方向上确保对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军事优势,准备同时在东西两线打一个半战争。三是在南亚地区充当警察,使用武力介入和干涉别国内政,要求邻国俯首听命,在政治上接受被支配地位,军事上受其保护,经济上受其控制,成为其附属国或缓冲区。四是实施"印度洋控制战略",通过发展和显示海上力量,增强对印度洋地区的控制和影响,阻拦区外大国介入。

2、开展全方位外交,缓解矛盾,寻求支持,扩大影响,争取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树立地区安全主导形象。早在冷战时期,印度就谋求在发展中国家中充当领袖,争取在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中拥有更大发言权,并在美苏争霸中利用矛盾,左右逢源,捞取好处。冷战结束后,印度将注意力转向经济建设,把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放在国家战略的首要位置。为了给建设和发展争取一个较为长期和稳定的外部环境,印度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展开灵活、务实、多方位外交活动。一是采取高姿态,对一些久拖未决的争端问题作出让步,改善了同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关系。二是缓和与宿敌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努力减少巴、中两国向印动武的可能性,并制约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三是在继续保持与俄罗斯友好关系的同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以获取军事、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削弱美巴关系,并借大国力量遏制中国。四是加强在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交活动,寻求理解和支持,加强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增强在东南亚、中东乃至非洲等地区的影响力,谋求印度在该地区的安全主导地位,维护其重要的战略利益。

3、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印度认为,建设和保持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保证国家安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为此,印作出了巨大努力:一是把国防建设投入保持在较高水平,使国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到2000年度,国防经费已达5858.7亿卢比(约合136亿美元),并将可观的经费用于军用航天、核技术研究及边境战场建设上。二是借鉴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改革军事思想,调整军队编制,改善武器装备,提高人员素质,大力推进质量建军,着力增强陆军的机械化大兵团协同作战能力,提高空军的战役进攻能力,加强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确保军队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保持对周边国家的军事优势,并能在印度洋同大国海军较量。三是加大对军工生产与科研的投入,以推进武器装备国产化、现代化进程,力争实现到2005年武器装备国产化比例达到70%的目标。

4、公开发展核武器,增强核威慑能力。近年来,印度在分析国家安全环境时将核武器发展和扩散视为影响印度安全的重要因素。鉴于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制约作用,印度主张发展核武器,实施"最低限度的有效核威慑"。一是与中国抗衡,对中国实施核威慑,遏制中国在边界问题上使用武力,并可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对中国持强硬态度。二是同巴基斯坦进行核军备竞赛,力求在核武器上对巴保持绝对优势,使巴不敢在边境地区轻举妄动。三是震憾周边无核国家,防止对印安全构成威胁。四是以核武器为后盾,"劝阻"区外大国插手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事务。印媒体曾透露,印度将部署350--400枚核弹头,并计划在今后30年内拨款160亿美元用于发展和部署核武器。

5、发展科技和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为国家安全与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印度认识到经济技术落后是国家统一与安全的重大隐患。长期以来,通过自身努力和借助外援,印度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解决了粮食问题,科技水平名列第三世界国家前列。近10年来,印度推行经济改革路线,在工业、财政、金融、外贸、外资和农业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经济逐渐与全球接轨,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1997--1998年度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万多亿卢比(约合5000亿美元)。

三、建树成就方面:2010年7月12日,印度发射了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五颗卫星送入预定了太空轨道,再一次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它在航天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最近的几年里,印度连续多次成功发射了一箭多星,也充分彰显了印度的战略意义。

早在1965年,印度就设立了国家太空研究中心,并设立了卫星通讯站,1975年在苏联的帮助下,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阿里巴哈塔号”,1980年印度首次成功发射本国生产的火箭搭载同样是本国生产的“罗西尼号”人造卫星。

2007年1月10日,印度第一次成功发射返回式太空舱,在太空航行11天后安全返回地球。2008年,印度以成功发射“一箭十星”而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标志着印度火箭技术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2009年,印度又成功发射了“一箭七星”。

在短短几年中,印度连续多次“一箭多星”发射的成功,显示了印度在卫星发射领域的技术日趋成熟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同时也表明印度已经掌握了复杂而先进的航天技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印度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在战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接连成功发射“一箭多星”,说明印度已具备初步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如今,印度是继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中国之后第五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地区大国,纯粹的太空应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印度的需求,占据太空战略制高点成为其更长远的国家战略目标,在当今国际社会,制太空权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大国竞争的一个全新领域,能否占据先进技术制高点,正成为衡量一国实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太空项目日益成为印度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提高印度的国家声望、增强本国的尖端科技实力,而且可以提高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导能力。

(完整版)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非洲练习带答案

非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读下左图为世界某地区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示海峡及附近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国共有的农产品是椰枣 B.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C. 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D. 海峡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 2.下列关于图中A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有结冰现象 B. 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 有冬汛 D. 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3. 甲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 B.磷酸盐 C. 黄金 D. 铝土矿 读上右图中斜线区为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读图做4--8题。 4.甲国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体表现为 A.位于大陆的内陆,东西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 B.位于重要地理事物的交汇处,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位于大陆南端,世界上某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 D.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5.甲国家的地形特征为 A.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以盆地为主,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D.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6.图中德班比诺洛斯港气温明显偏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位置 7.图中分布最广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8.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 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读“200经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9--11题。 9.造成A—F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分C.热量D.洋流 10.G山的成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11.关于K、R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K地的盐度比R地盐度低B.船由K地向东经霍尔木兹海峡到印度洋 C.船由R地向西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D.船由K地向西穿过海峡时逆水而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下左图“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某随军记者每天拍摄海上日出,照片上显示 的时间 A.越来越早B.先越来越早,然后越来越晚 C.越来越晚D.先越来越晚,然后越来越早 13.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该天气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夏季风影响B.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D.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国际战略格局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变化

国际战略格局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变化 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最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是每一个国家的最大梦想。 国际战略格局的样式是由“力量对比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19世纪及20世纪世界格局 19世纪以后,欧洲列强统治和影响着世界上的广大地区,从而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这一格局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列强内部发生剧烈矛盾,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建立的"雅尔塔体制",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世界格局,建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主导地位的国际战略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

“雅尔塔体制"彻底崩溃。借助前苏联的崩溃,美国的军力和经济膨胀到了极点。但由于日本、德国、西欧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海湾战争以后,美国的"单极"世界格局计划破产。随着世界形势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国际战略格局开始出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可以相信,一个新的以多个力量中心为基本结构的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形成,而且不可阻挡。 三、进入21世纪后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力量面临着重新洗牌。新兴大国崛起,国际格局开始展露出向非大国时代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11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冷战期间存在的明显敌友关系现在变的模糊不清。如果说冷战后头十年国际上出现了第二次西方中心主义思潮,那么到了新世纪前十一年,这种西方中心主义已经开始有所消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经济格局在美国、欧盟、日本外,又出现了一股新的非西方的经济力量。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美国、欧洲和日本拥有绝对的力量,是国际制度的制定者和规划者,但是国际上还存在着除欧、美、日以外的五类国家,分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俄罗斯、伊斯兰国家、失败国家和反美国家。国际格局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是否达成妥协以及双方是否有效的处理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发展中国家在各自发展进程中暴露出发展不均衡的趋势,

国际战略环境的论文

军事理论 论文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 姓名:杨丽萍 班级:广告1102 学号:1112182055

分析国际战略环境 在世界上,综合国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大的一项标准,而军事力量又是组成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分析国际战略环境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国际战略形势是国际战略环境的动态表现。 影响国际战略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际间战略利益的矛盾及其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配置;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及其斗争、制约、合作的态势;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争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下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自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战略环境的相对平衡,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和文化等矛盾和冲突依然存在,像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纠纷突起,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恐怖袭击在全球蔓延,呈现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状态。二战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战略伙伴的关系,主要的表现如下:第一,二战后,欧洲的传统强国德国和亚洲的日本被打垮,大英帝国实力虚弱,使欧洲和亚洲出现了权力真空,而美国在二战中远离主战场,损失很小,俄国击败了德国,占领了东欧,威望很高,这两个国家就成为了超级大国,趁机填充真空地带,爆发了冲突。第二,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斯大林希望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美国则希望建立全球的自由贸易体系。第三,在安全问题上,两国看法差距很大。俄国占领东欧是畏惧日后德国的重新武装,希望获得缓冲,却被认为是扩张行为。苏联认为北朝鲜进攻南韩是内部问题,而美国认为是国际问题等等。第四,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在战后为了自身的利益,有益挑拨事端,制造危机感,利用斯大林的多疑了维持美国的军事开支,为自身牟利。从而导致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其中冷战中的热战要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了,在冷战中,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从冷状态到七十年代的正式建交,尼克松访华,小球转动大球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中国在世界的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没有对日本发出建交消息就同中国建交,这使得日本和中国的建交处在被动的状态,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地位的恢复,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声望,但是这半个世纪的冷战却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一、两极对峙的格局对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这种情况也是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冷战导致了全球性的两种次级文化大规模扩散----也就是两种意识形态的传播,而且也侧面进一步推动了民族主义的泛滥。二、美苏两国的对峙加强了全球贸易联系(在两大联盟的内部),国家的权力开始下降----例如韩国,北约成员都相对放弃了一定的军事权力。三、在欧洲的对峙推动了西欧一体化和欧盟日后的建立。四、日本在冷战中得以经济崛起----冷战

布什2002《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布什新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了美国国家安全最主要的任务: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 布什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所面临的严重威胁是激进主义和技术的结合”。“9·11”事件表明,即使没有装备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利用飞机作为武器对美国发动袭击,就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如果恐怖分子掌握了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当生、化和核武器随着弹道导弹技术一起扩散时,即使弱国和小的团体也能够获得对大国进行灾难性打击的能力”。布什政府认为,“据信伊拉克拥有化学武器,并计划获得核武器和生物制剂;朝鲜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弹道导弹生产商,并在积极的发展自己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其他的…无赖国家?也在寻求核、生、化武器”。 为了击败恐怖分子对美国威胁,美国必须使用所拥有的各种手段——军事力量、国土防御能力、司法制度、情报以及积极的措施。“我们反恐的重点次序是:破坏和摧毁全球的恐怖组织,并且打击它们的领导人,破坏它们的指挥、控制和通信,切断对它们的物资供应,断绝它们的财源。这样就能做到瘫痪恐怖分子的计划和他们实施恐怖行动的能力。” 另外,布什强调,对待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美国“要

在威胁真正形成之前将其摧毁,并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共识和自卫的手段”。要求美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采取“反应”的姿态,要在威胁形成之前对它们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不能让敌人先发制人。 二.通过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保持和平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在阿富汗发动了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军事行动,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胜利与盟国及其他国家如俄罗斯、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布什政府认识到,美国要完成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打击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需要得到世界主要大国的支持,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报告》指出,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在许多领域都已经交叠在一起,美俄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新的战略关系,美俄将通过新的关系框架摆脱冷战的敌意,抛弃相互确保摧毁的旧观念,建立一种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中国,布什政府认为,“美中关系是我们战略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欢迎一个强大、和平而繁荣的中国的出现。”中美之间尽管存在很多分歧,但是在目前的反恐战争和推动朝鲜半岛稳定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好的合作,而且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和挑战。而同样是地区大国的印度,美国认为,美印之间有着良好关系,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并在维护地区稳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非洲附解析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非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肯尼亚是非洲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境内有数十个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野生动物巡游胜地之一,2017 年 5 月31 日,由中国建造的蒙内高铁(蒙巴萨——内罗毕)建成通车,促进了该国旅游业的发展。下图 a 为肯尼亚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图 b 为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 1.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到肯尼亚观看动物的最佳时间为 A. 1-2 月 B. 3-5 月 C. 6-9 月 D. 10-12 月 2. 对内罗毕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年平均气温较低,属于温带气候 B. 年较差小,主导因素是距海近 C. 气温变化主要受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影响 D. 7 月气温低和云量多关系密切 【答案】1. C 2. C 【解析】肯尼亚是热带草原气候,6-9 月降水较少,植被密度低,动物易被看到。水资源较少,动物活动在水源周围,易于观看。此时段气候凉爽,利于旅游出行。气温变化主要受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影响。 1. 根据图中信息,肯尼亚6-9 月降水较少,植被密度低,动物更容易被看到。水资源较少,动物活动在水源周围,易于观看。根据气温曲线,此时段气候凉爽,利于旅游出行,C对。其他时间降水较多,热带草原上蚊虫多,道路泥泞,观看不多,A、B、D错。故选C。 2. 内罗毕为肯尼亚首都,有赤道穿过,位于东非高原上,由于海拔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A错。热带地区年较差小,主导因素是纬度和地形,B错。气温变化主要受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影响,C对。该地位于南半球,7 月云量少,D错。故选C。 在维多利亚瀑布顶部,岩石挡住河水形成的天然水池被称为“魔鬼泳池”。读图,回答3~4题。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与我国国际建设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与我国国际建设 二战结束,苏美对峙,苏联解体,中美建交等等大事都可以证明着世界格局的发展路途曲折多变,同时世界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现在,世界格局还是处于一个似乎平静而又有点动荡的状态之中,总的来说,当前的国际战略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空前增强。首先,美国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美国举债消费无度以致债台高筑,金融创新与投机过度且监管严重缺失,加之对次贷危机处置不力,致使房价续跌、信用违约激增与信贷紧缩,最终引爆金融海啸,美国五大投行与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等破产、易主或改行。美国金融危机迅即蔓延世界,全球资产大幅缩水,发达国家已全面步入衰退,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严重下滑。其次,各国紧密联手救市,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之争激烈。美欧日已累计投入数万亿美元救市,主要经济体连续同步大幅降息,七国集团、20国集团、IMF、“金融稳定论坛”等成为各国协调应对危机的平台。危机凸显美国支配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弊端,欧盟与“金砖四国”等力主变革、强化监管并减少对美元过度依赖,各方围绕国际金融新秩序激烈博弈 二、主要大国力量消长与战略态势转换加快,多极化明显加速。首先,美国内外交困。伊拉克、阿富汗战事与“反恐战争”久拖不决,新兴大国群起,金融危机削弱美国软硬实力,布什执政

“末日效应”加剧,美国被迫加速转向大国协调与多边机制,民主党“新政”势必收缩战线、更多关注国内难题。其次,“多强”更加主动进取。英、法、德纷纷推出国安战略、强化对外战略谋划,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俄格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热点上表现突出。俄罗斯“梅普组合”振兴经济与对外出击并举,在能源、军控、金融、地区热点等举足轻重。日本坚持联美与重亚并举,力争大国地位。印度多管齐下,“身价”看涨。再次,传统与新兴大国复杂互动。美欧加强协调应对新兴大国崛起,同时围绕金融、气候等主导权激烈争夺。俄格冲突、北约东扩、东欧反导、俄罗斯高调重返拉美彰显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深化。美印批准核协议、日印签署安保共同宣言,彼此相互利用、提升战略关系。西方对华强化防范与利用两手,着重以“大国责任”施压。“一超多强”格局量变显著加快,多极化提速。 三、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周边动荡与风险加剧。首先,大国地缘争夺加剧。美国控制伊拉克、增兵阿富汗、渗透巴基斯坦、力推北约东扩与东欧反导部署、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与前沿部署、扩张海权,凸显其以大中东反恐为重点、兼顾东欧东亚两翼以遏制俄罗斯与中国、称霸欧亚大陆与海洋的地缘野心。俄罗斯凭借对格鲁吉亚反击强力反制北约东扩与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呼吁订立新的“欧洲安全条约”,在独联体、北极与西太更趋活跃。欧盟稳步东扩,打造“地中海联盟”、争夺对非洲与中东影响力。亚洲经济崛起引发大国加紧角逐亚洲,美国欲构筑美日印新三角、加大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2012年12月04日17:46 作者:知远 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战略,平衡国家实力要素的目的、途径和手段,以实现国家安全并保护、维护和促进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成功的话,这个过程最终将导致大战略或统一的战略的发展,这个大战略将把价值观和利益与产生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战略评估结合在一起,而这些政策将在一个统一的战略中加以表述。然后,这个战略将作为政府的一份统一文件。1 本文将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起源和发展。本文还将分析,美国总统根据1986年《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的规定,编制并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的要求和内容。本文随后将介绍和分析1987年、1988年、1994年、1998年和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以上这些报告是否实现了《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为美国提供一个统一的战略或大战略的意图。选择这五份报告的原因是,在笔者看来,这些报告代表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和方向的新的或重大的变化。 背景:美国国家安全结构发展的历史回顾。 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是提供所需的政府机构和机制,组织国防机构,统一武装部队,将科学用于军事目的,动员军队的人力,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分摊国防的费用。2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孤立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一天结束的。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认识到,美国和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意识形态竞争的新时代。对美国来说,努力界定和完善国家安全结构和战略的过程始于二战期间,并在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案》中第一次正式阐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将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理念引入了关于美国未来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这个问题的辩论之中。第一种理念与旧的保守政治文化有关,担心发展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机制,会危及与美国民主有关的基本价值、原则和制度。他们相信,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结构会浪费资源,严格地管制这个国家的青年,将权力过于集中在联邦政府,尤其是军队。这些人还担心,建立一个强大的行政部门会破坏国会和行政部门之间符合宪法的基本平衡。4 第二种理念是一种新的国家安全观念,希望在世界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这种理念强调,美国已经进入全面战争的时代,这种新的威胁需要更高程度的军事警惕和战备,可以为美国的国防动员国家所有的资源。此外,他们还认为,保卫美国的自由与保卫其他地方的自由是不可能分割的。5 “和平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美国领导人别无选择,只有通过捍卫整个自由世界的安全来保卫美国的安全”。6 最后,正如民主社会的所有政治进程一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之间的辩论以妥协告终。在国防问题上产生一个多数人的共识,这是不可避免的必要妥协。制订战略不是一个理性的和系统性的过程。事实上,这是一个紧张的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和妥协,才产生了国家战略。7 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行动的准备与实施,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斗争,陆军部内部的斗争以及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的斗争。8 主要的不足在于:陆军和海军之间关于空中力量的作用之争;关于国家的安全结构不能再基于一种适用于平时的组织结构,又基于一种适用于战争的不同组织结构的认识;陆军和海军关于战后的作用和任务的分歧;和平时期的国

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1964-2000)

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1964-2000) 【摘要】: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余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涉及地域及时间界定;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现状评述;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余论部分是最近十年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发展现状。正文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正文共四章:第一章叙述印度与东非关系的缘起和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叙述,第一个部分是历史上的印度与东非,葡萄牙人到来前的印度与东非地区的贸易以互利为基础,双边关系呈友好状态,许多印度人在东非定居,甚至与当地非洲土著通婚,形成了所谓的印巴人后裔。随着西方殖民势力控制莫桑比克、桑给巴尔、肯尼亚等地,印度洋贸易体系衰落。肯尼亚-乌干达铁路贯通后,英国在东非内陆的势力得以巩固,推动了印度人大规模移民东非地区的第一次高潮,印度人在东非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上半叶,英国殖民者推行的社会分层制度,欧洲人地位最高,印度人处于中间位置,非洲人处于社会最底层。该制度破坏了印度人与非洲人的传统友好关系,导致了印度人和非洲人的紧张关系。同时,印度人参与和支持非洲人反抗殖民统治的政治斗争,在东非涌现了诸如M.德赛,A.巴特尔和马坎·辛格等印度裔领导人。在葡属东非,出现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印度裔商人。第二部分叙述大国战略目标下印度的外交政策。首先阐述独立后印度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大国战略,介绍尼赫鲁时期、后尼赫鲁时期(英·甘地母子)、冷战后和后冷战后时期印度外交政策,分析印度外交政策与大国战略的关系。印度历届政府所推行的以

不结盟为基石、以经济外交为核心的实力外交政策使印度距离“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目标越来越近。第三部分阐述印度与东非国家的地缘战略因素,非洲在印度外交中的地位,分析印度与非洲的历史联系;独立后印度与非洲的政治、经济交往;90年代以来印度对非洲的政策;中印边界战争和印度对非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印度政府重新审视和修正了不结盟政策,印度调整对周边国家战略,对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产生影响,与中国争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印度调整对非政策,扩大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技术合作;印度与印度洋。第二章印度与东非国家双边外交政策。印度对东非政策是印度对非洲政策的一部分,印度支持东非民族独立运动;对东非印度裔政策和以经济外交为中心的印度洋区域合作。东非对印度外交政策,更多地是印度对东非外交政策的一种回应,东非国家奉行不结盟和非亚洲人化政策。因此,印度和东非国家外交政策既有共识,也有分歧。第三章叙述1964—2000年印度与东非主要国家的交往。分为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叙述印度与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双边政治关系,第二个层面主要叙述印度与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的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个层面叙述印度与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在文教卫生领域的合作。第四章关于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的评价。印度与东非国家之间关系既不同于前宗主国与原殖民地的关系,也不同于中国与东非国家间关系。印度与东非国家同处印度洋地区,大多数国家濒临印度洋,双方保持悠久的贸易联系,大量的印度裔居住在东非地区。这一点是中国所不具备的。印度和东非国家都曾遭受殖

21世纪国际战略环境

二十一世纪国际战略环境基本特点 一、世界“多极化”的长期曲折性与不可逆转性 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东集团分崩离析,曾支配世界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终结,大国关系不断调整,世界出现了“政治多极化”的格局。 两极格局的结束大大刺激了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霸权欲望,但这一格局的结束也为其他力量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集团,其竞争力、创新能力乃至整体实力将会有大幅度增长,与美国的摩擦和矛盾有所发展;中国经济乃至综合国力迅速发展和强大,成为一支重要的和平力量;俄外交调整灵活务实,但其维护世界一极的战略目标未变;日本积极参与地区、国际事务,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势头进一步加强,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9·11”事件为国际关系注入了新的因素 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事件没有改变美国在世界力量对比中的优势地位,也没有改变国际战略格局,但这一事件强烈冲击了原有的国家安全观念和国际政治安全形势,使各大国在冷战结束10年之后终于认识到所面临的共同威胁。恐怖主义的无所不在和大敌无形使非对称性安全威胁成为对各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环境的严峻挑战,恐怖主义、贫困失业、疾病、环境污染、跨境犯罪等国际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受上述新情况的影响,国际关系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国关系的重要内

容。 二是敌友界限模糊,大国互不为战争对手。应对非国家的新安全威胁成为许多大国的战略考虑。与恐怖主义相关的非对称性安全威胁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 三是日益紧密和相互渗透的经济联系使大国关系呈现出两面 性,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日趋复杂激烈。 四是与冷战时期不同,大国间的竞争开始摆脱“零和游戏”的冷战思维,大国间的协调合作远远多于公开对抗,更多地向良性互动方向发展。 三、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苏联解体后,在一个相对没有大战前景的形势下,各国力求避免公开对抗,不断调整内外政策,冀望在和平环境中,致力于加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在新格局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 总之,大国间已经形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继续深化将会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埋头苦干、办好自己的事情。当前大国关系态势进一步印证了江泽民同志关于21世纪头20年对我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也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提炼版)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 1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演变 美国十分重视信息安全,是最早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战略的国家,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美国现行的信息安全战略属于“扩张型”信息安全战略。为实现扩张性战略目标,美国制定了较为系统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组建了从国家层面、部委层面到机构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在各个层面上力求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国防部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积极部署信息战:进行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估,对信息安全状况、信息安全政策落实情况和信息安全能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革信息安全战略。 1.1克林顿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克林顿政府任职期间,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l世纪初,美国信息安全战略发展为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的信息安全战略,并且正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 1998年美国政府颁发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总统令(PDD.63),第一次就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完整概念、意义、长期与短期目标等作了说明,对由国防部提出的“信息保障”作了新的解释,并对下一步的信息安全工作做了指示。1998年底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了《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提出了“深度防御战略”,确定了包括网络与基础设施防御、区域边界防御、计算环境防御和支撑性基础没施的深度防御目标p】。2000年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颁布,是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的重大事件。在该报告中,“信息安全”被列

入其中,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信息安全正式进入国家安全战略的框架,并开始具有其自身的独立地位。此外,在这一时期还成立了多个信息安全保护组织,其中包括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委员会、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同盟、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办公室、联邦计算机事件响应能动组等。 1.2布什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由于“9·ll”事件,使信息安全战略地位不断升级。布什政府在任期间,美国把信息安全战略置于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非常关注贯彻实施信息安全战略措施。 2001年美国发布第13231号行政令《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将“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改为行政实体“总统关键基础没施保护办公室”,作为联邦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最高管理协调机构。2003年2月发布砜网络空间的国家战略》,进一步保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吲。此外布什政府还渊整国家信息安全工作机构,设置直接向总统负责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职,设立国土安全部、国家保密局信息战处、联合参谋信息战局、信息系统安全中心,同时建立相应的其他配套的工作机构,以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统一与效率。 1.3奥巴马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奥巴马政府虽然刚刚上任不久,不过依旧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战略,积极推进网络安全评估,试图改变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不力的情况,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俄罗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回应及评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76290544.html, 俄罗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回应及评析 作者:李瑞琴 来源:《当代世界》2018年第02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认为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 胁,明确将同中国协力应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势必导致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共同进退,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其战略针对性和威胁度。 关键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俄罗斯;中国 DOI: 10.19422/https://www.doczj.com/doc/976290544.html,ki.ddsj.2018.02.007 2017年12月18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俄罗斯认为,《报告》毫无根据地将中俄等国视为威胁确立了对抗路线,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其目的是“不惜一切代价保留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明显弱化的主导地位”。俄罗斯将充分考虑应对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但仍保留改善俄美关系的机会和余地。 俄罗斯认为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 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 俄罗斯各方发声,认为美《报告》表示出对抗而非合作、攻击而非建设性的意图,只能增加国际局势的不安全,“修昔底德陷阱”现象已在《报告》中呈现。 一、俄罗斯认为《报告》颠倒黑白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报告》使用了进攻性的外交语言、侵略性的军事语言。《报告》将俄中视为美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认为俄罗斯和中国与美国在进行地缘政治对抗以在一些地区取代美国,并指责俄罗斯创建了有进攻性的基础设施。[1]对此,普京指出是美国在1987年首先违反了关于消除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此后美国一直在违反这些协定,俄罗斯有充分权利应对美国不断增加军事行动所带来的威胁。[2]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报告》的 内容具有“帝国意味”,反映出美国不愿放弃单极世界格局的意图。[3]俄罗斯认为《报告》中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保留未来与美抗衡的主动权。 二、《报告》确立了对抗路线 俄罗斯外交部指出,美新安全战略的一大支柱是“以实力维持和平”,把俄罗斯等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视为对美国的挑战,这意味着美方无意与他国构筑伙伴关系,无意平等开展建

[大国战略]雅鲁藏布江——中印合作的纽带与桥梁

中国早就在雅鲁藏布江靠近“麦克马洪线”3公里的地方建了西藏墨脱电站。 该水电站海拔600m,落差2315m,流量1900m3/s,这是在Google地球上找到的,中国官方并没有对外公布该水电站的详细,就连该水电站何时建造的都不知道。 虽然我不知道水电站的原理,但在地图上可见是一个浩大工程,管道长40公里,覆盖一个40公里宽的山脉。 印度正是基于此,说中国掐断了印度的水源(中国已部分控制了下游水源,上游一放水,下游必泛滥),所以印度自己也要造水电站。 墨脱是一个绿树森林,鸟语花香的地方,与青藏高原完全不同。通往藏南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雅鲁藏布江——中印合作的纽带与桥梁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巨川,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河长2057公里,居全国第6位,流域面积240480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但年径流量达1654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和珠江,排在第3位。雅鲁藏布江从墨脱县巴昔卡附近流入印度的阿萨姆。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又由东向西流入孟加拉国,称贾木那河,在达卡附近先后与恒河、梅克纳河汇合,向南注入孟加拉湾。 由于巨大的落差和高原面上汇集的水量,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蕴藏量高达11348万千瓦,其中干流为7912万千瓦,只小于长江,居全国第2位。单位流域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都居全国甚至世界各大江河之首,仅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就可以建装机超过3000万千万的超级水电站,发电量是三峡的两倍以上。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水力资源已经超出了印度目前发电能力的总合。 雅鲁藏布江源头称马泉河,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河流大体由西向东流,经西藏米林县转向东北之后,又急向南流,形成马蹄形大拐弯和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海拔在3900米以上多高寒草原,为牧区。雅江中游即著名的一江两河(年楚河、拉萨河)地区,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目前西藏最重要的农业区,集中了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也是目前雅鲁藏布江

2.国际战略环境

第二章 战略环境 一、填空题 1.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战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_______和_______两国既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又是海上邻国。 4._______市是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同时也是我国人口最少,管辖海 域最大的市。 5.我国海上领土有_______万平方公里。 6.目前对我国安全环境构成了综合性影响的国家是_______。 7.世界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两大地缘战略区。 8.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 9.我国_______海域被称为“第二个中东”,_______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10.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 类。 11.中国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判断题 1.目前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仍然很低。 ( ) 2.研究战略环境只考虑国际因素,不需要考虑国内因素。 ( ) 3.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都是中国固有领土。 ( ) 4.我国新安全观核的心思想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 ) 5.当今世界军事格局为“一超多强”。 ( ) 6.“9.11事件”后,美国忙于反恐,因而对我国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 ) 三、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是_______。 ( ) A.2.2万余公里 B.1.8万公里 C.14万余公里 D.4万余公里 2.当前,中日关系中最敏感和最有争议的问题是_______。 ( ) A.南沙群岛争端 B.钓鱼岛争端 C.北方四岛争端 D.台湾问题 3.目前侵占我国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 ( ) A.越南 B.菲律宾 C.马来西亚 D.泰国 4.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是指 ( ) A.国际环境 B.地理环境 C.战略环境 D.国内环境 5.中印边界线从未正式划定,至今印度在东段边境非法占领我国领土 ___平方公里。( ) A.13万 B.6万 C.15万 D.9万 6.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按《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 还拥有_____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 ) A.200 B.250 C.300 D.350 四、多项选择题 1.影响战略环境的国内因素有_______。 ( ) A.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综合国力 D.传统文化 2.战略的要素包括_________。 ( ) A.战略目的 B.战略方针 C.战略力量 D.战略手段 3.战略的特点有_________。 ( ) A.全局性 B.对抗性 C.谋略性 D.稳定性 4. 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等几类。 ( )

(完整版)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非洲练习带答案

非洲专题训练 :选择题: 读下左图为世界某地区图。回答 1--3题。 1. 有关图示海峡及附近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国共有的农产品是椰枣 B ?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C.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D.海峡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 2. 下列关于图中A 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有结冰现象 B.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有冬汛 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3. 甲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 A. 石油 B .磷酸盐 C.黄金 D.铝土矿 读上右图中斜线区为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读图做 4--8题。 4 ?甲国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体表现为 A. 位于大陆的内陆,东西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 B. 位于重要地理事物的交汇处 ,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 位于大陆南端,世界上某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 D. 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5.甲国家的地形特征为 A. 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 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 以盆地为主,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D. 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6 ?图中德班比诺洛斯港气温明显偏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位置 7 .图中分布最广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读“ 20°经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9--11题。 D.大牧场放牧业

8 ?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9 .造成A—F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水分C.热量 10 . G山的成因是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C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11 .关于K、R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 . K地的盐度比R地盐度低 B .船由C.船由R地向西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D .洋流 B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K地向东经霍尔木兹海峡到印度洋 D .船由K地向西穿过海峡时逆水而行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 “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 .某随军记者每天拍摄海上日出,照片上显示的 时间 A .越来越早B.先越来越早,然后越来越晚 C.越来越晚 D.先越来越晚,然后越来越早 13 .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该天气形 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夏季风影响B.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D .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下左图

战略环境概述

▲●战略环境概述 (教案) 目的要求:了解战略的基本涵义,弄清战略的演变、基本要素和主要类型,把握国内战略环境和国际战略环境的 现状,加深对世界安全形势的认识,增强国家安全 意识。 主要内容:一、战略 二、战略环境 三、国际战略 四、世界安全形势 教学重点:战略环境、世界安全形势 教学时间:4课时(本教案按4课时设计,任课老师视情掌握) 一个国家进行战争、建设国防、发展经济,包括从事各项事业,都必须制定完备的、符合实际的战略,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高明的战略不仅是巨大的精神力量,更可以在无形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战略的制定离不开客观环境。历史证明,国家的战略要想成功,必须既符合“天时”,又符合“地利”和“人和”。否则,不管是多么宏大,都不可避免地最终要失败。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指的就是战略环境。战略环境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它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国家的战略选择,战略选择又反作用于战略环境。一个国家的公民,关心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意识,也必须关注并准确把握本国所处的战略环境。 今天,我们就围绕国家战略环境这一主题,讲四个问题:▲一、战略;▲二、战略环境,包括国内战略环境和国际战略环境,主要介绍国际战略环境;三、国际战略;▲四、中国对世界安全形势的认识。其中,战略环境与世界安全形势是本课的重点。 ▲一、战略▲●封面:字幕、画面。以世界轮廓图为背景,饰以军人、海陆空主战武器装备渲染安全环境氛围 ▲字幕:加粗部分对齐上屏 ▲字幕

研究战略环境是为战略服务的。战略这个概念现在到处都在用,其实在其本源上只与军事和国防,特别是战争相联系。我们这里所讲的战略,首先是指国家的战略,其次要回归它的本源,也就是主要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审视战略。 ▲(一)战略概念的演变 战略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古老的观念。最初,战略指的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谋略,仅限于军事领域,后发展为大战略。公元579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毛莱斯为训练高级将领,编写了一本教材,命名为“strategicom”,英文就是“▲strategy ”,德文是“strategie”,法文是“strategie”。在日文中,与之对应的是“▲战略”和“政略”,“Strategicom”的词根为“strategos”,意思为将军(general),“Strategicom”的意思就是将军之学,即所谓的“将道”( generalship )。探寻欧美国家语言的语源,这些词都来自●古希腊语中“strategia(otpatyryua) ”。“strategia”是从古希腊语中“strategos (otpatyryua)”(为将军之意)派生出来的,战略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作战用兵之术。 自从罗马帝国衰亡、西方进入中世纪后,所有这些发源于希腊的名词和观念都已为人所遗忘,直到千余年后才又出现。1770年,法国人梅齐乐在翻译毛里斯的Strategicom一书时,根据其书名创造出“Strategy”一词,并于1777年在自己所著的《战争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19世纪末,日本人将西方的“Strategy”一词翻译成汉语“战略”,后由中国留日学生传回国内。在我国,“战略”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历史学家司马彪以此为名所著的《战略》一书,这部书后来散佚。公元4世纪初,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曾引用了《战略》一书的内容,说明在南北朝时《战略》一书是流行的。后来又出现过几部以战略为书名的著作,但大多亡佚。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只有明代茅元仪的《廿一史战略考》。除了书名外,战略作为概念使用,最早出现在《宋书》“▲●授以兵经战略”中。检索二十五史,可以发现▲字幕 ▲●字幕:战略中英文词,配拜占庭帝国、古希腊地图或相关人物像 ▲●字幕,配《宋

美国2010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文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5月27日向国会递交其上任以来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是白宫网站公布的报告全文。 目录 导言 (2) 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概述 (5) 世界的现状,为我们期望的世界 (5) 重振美国的领导地位---国内建设,国外塑造 (7) 推进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10) 二、战略手段 (13) 战略环境---世界的现状 (14) 战略途径---我们期望的世界 (16) 奠定基础 (17) 寻求全面接触 (19) 促进公正持久的国际秩序 (21) 附录:增强国家能力---“一盘棋方式” (23) 三、促进美国的利益 (27) 安全 (28) 加强国内安全和恢复能力 (29) 瓦解、摧毁和击败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全世界的“基地”组织及其追随者 31 扭转核、生物武器扩散趋势及确保核材料安全 (35) 推进“大中东”地区的和平、安全和机遇 (38) 培养强大、有能力的伙伴 (41) 确保网络空间安全 (42) 繁荣 (44) 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源 (45) 提高科技和创新能力 (47) 实现均衡与可持续增长 (49) 加快可持续发展 (52) 合理使用税收 (53) 价值观 (54) 增强榜样力量 (56) 促进国际民主和人权 (58) 满足基本需求以提升人类尊严 (60) 国际秩序 (61) 保证强大的联盟 (63) 与其它21世纪的“影响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 (66) 加强合作制度与机制 (70) 在应对全球主要挑战过程中保持广泛合作 (72) 四、结论 (76)

导言 在我国的历史上,美国人一次又一次挺身而出,迎接并塑造变革时刻。当前也必定是这样一个时刻。我们生活在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近几十年来,自由国家、开放市场和社会进步成功地使全球化进程前所未有地加速发展,在全球开启了机会之门,为亿万民众带来了民主,并使大国间和平共处成为可能。然而,全球化也加剧了我们所面临的危险,包括国际恐怖主义、致命技术的扩散、经济动荡和气候变化等。 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我们的国家与遍布各地的暴力和仇恨网络处于战争状态。伊拉克战争虽已结束,我们的军队又奉命再次以阿富汗为重点,完成瓦解、摧毁和击败“基地”组织及其追随者的承诺。这是一个广泛的多国正义行动的一部分。我们保卫人民、盟友和伙伴安全的承诺坚定不移。此外,面对由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和失败国家等构成的多样化威胁,我们将保持军事优势。在过去数十年间,这一优势曾经保卫我们的国家安全,维护全球安全。 然而,在应对当前战争的同时,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平线,投向一个新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美国将更为强大和安全,能够战胜自身所面临的挑战并为全球人民所向往。为此,我们必须实行“重振美国和领导世界”战略,即一个能够重建国家力量和影响力基础的战略。 我们的战略始于这样的认识,即我们在国外的力量与影响力源自我们在国内的行为。我们必须发展经济并减少赤字。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后代,在一个知识就是金钱、市场遍布全球的时代参与竞争。我们必须发展清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