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论文稿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97448 学科教育论文漆画教学的传统及其创新一、漆画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漆工艺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陶瓷工艺一样有完整的制作体系。
漆画艺术是一个古老而又流淌着时代气息的艺术,它有着雄厚的历史积淀和完善独特的学习体系。
从相关考证的数据记载,我国有7000多年的漆工艺历史。
事实上,漆工艺进入高校课堂教学并未经过多长时间。
漆工艺融合了艺术,产生的确切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
随着时间推移,漆工艺逐渐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漆工艺成熟的认可时间是在80年代。
所以,漆工艺的神秘性和历史性也在传承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能够看到世代相传的趋势,漆工艺更好发展。
漆工艺一经进入高校课堂教学中,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延续了长达30多年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漆工艺方面的优秀人才,其中,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和画家就是这种人才。
二、传统漆工艺引入高校漆画教学要想掌握先进的漆工艺,需要对传统的漆工艺进行探究性研究,保障漆画创作的更好发挥,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高校漆画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在于对传统漆画工艺的传承。
为此,高校漆工艺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对传统漆文化的发展。
漆绘画的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漆画创作要想实现创新,就必须传承传统的漆文化,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高校在开展对学生漆文化教学工作中,要向学生教授我国传统的漆文化历史,让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吸收优秀的漆文化,将这部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漆绘画当中。
高校漆画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以传统漆文化为基础,借鉴传统漆画创作经验,吸取优异的漆文化知识。
漆工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多种程序共存的古老工艺,要求学生在学习漆画时候,熟练掌握漆画制作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这些知识。
教师将学生带到漆画课堂上,漆画创作关键在于学生的努力。
教师从漆画创作中的漆面质感和技法的使用上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漆画创作的认知力度。
三、高校漆画教学创作上的创新创作思维有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无论如何使用两种思维,结果都是将作品呈现出来。
漆画语言中抽象表现论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漆画语言中抽象表现论文一、漆画语言的特点在第一段中笔者虽定义了抽象的概念,但就绘画而言,抽象是一种艺术语言,是艺术家为个人内在精神寻找和选择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本身既非表现的最终目的,也不是审美标准。
因此在不同画种的抽象表现的本质是共性的,而不同的画种又因其所使用的媒介材料与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各有独特的艺术语言。
漆画作为一个新生的纯艺术绘画种类,在其本质亦大同于其他画种的同时,在语言上还具有丰富性(或者被称之为复杂性)的特点。
而漆画语言的这种特点,也正是抽象形式在漆画创作中别具表现力的原因。
漆画的丰富性既来自于物质材料语言的丰富,也来自于符号形式的丰富,符号形式的丰富更是因为物质材料的运用而在画面中所表现出有意无意的万般偶然性所产生。
在传统的美学理论中,对于艺术作品的分析一般是从两种角度出发的,第一种角度是质料与形式的关系,有的美学家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经历了一个由质料到形式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质料被赋予一定的结构特征后,它才能转化为一定的事物。
第二种角度则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黑格尔的逻辑学思想,认为材料和质料只是艺术创作的最初依据,而不是作品真正的构成部分,就已经完成的艺术作品而言,质料必然已经转化成了内容,而这样的内容已经是质料与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黑格尔说“内容所以会成为内容是因为他包括有成熟的形式在内”,这样一来,作品的形式就是为表现一定的内容服务的,而并非独立的存在。
但不论这2种角度中的哪一种,都说明物质材料不仅是艺术创作中传达审美意向的媒介和载体,而且本身也是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有道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能形于手”,更是表明物质材料对艺术作品的重要影响。
漆画语言材质的多样为漆画奠定了坚实的表现基础,这也是抽象形式在漆画创作中别具表现力的重要原因。
早年的漆画家们就意识到了漆艺术的质料之美和技艺优势,将抽象性的绘画语言广泛的应用到这丰富的材质技法中,使得漆画在其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就表现出一种文化性的早熟。
浅谈漆画之美论文关键词:漆的个性工艺性绘画的共性论文摘要:当前漆画界存在着两种极端倾向: 1. 否定漆画的传统工艺性,片面追求“纯绘画性”,致使漆画失去其特色而慢慢走向消亡。
2. 以炫耀技法为主,堆砌,使漆画的水平下降,不能与时代和国际接轨。
本文从几个角度论述了只有将漆的个性与绘画的共性两者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漆画之美的境界。
漆画是以天然漆为主要媒介而进行的绘画创作。
它属现代漆艺中的一部分,是从中国古代传统漆艺中脱胎而来的。
漆画真正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画种还要从越南磨漆画说起。
早在20世纪30年代,印度支那学院的师生们开始尝试把漆艺技法与绘画相结合。
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越南出现了一批反映独立解放运动和人民生活的作品,从此越南磨漆画走进了现代绘画领域。
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磨漆画首次在中国展出,使中国艺术家们从中受到了启示。
他们学习传统漆艺技法,不断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并赋予其崭新的构想和独特的创造力,在漆板上表现现实生活、传达现代观念,终于使中国的漆画脱胎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画种。
当前,世界各国的漆艺家都在研究漆的现代性,探讨漆的可能性。
中国漆画作为一个新兴的画种也同样面临着如何使其现代化而又保持其特色的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漆画界存在着两种错误的倾向:1. 否定漆画的传统性、工艺性而片面追求“纯绘画性”,致使漆画失去了其特色而慢慢走向消亡。
2. 以炫耀技法为主,材料堆砌,使漆画的艺术水平下降,不能与时代和国际接轨。
漆的个性与绘画的共性两者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漆画之美的境界。
漆的个性是指漆画的工艺性,绘画的共性是指漆画的绘画性。
一、工艺性漆画独特的材质和独特的工艺所形成的独特的视觉美是漆画的魅力所在,是漆画的优势。
日本著名陶艺家八木一夫说过: “纯绘画是用颜料进行创作,而工艺美术是用工艺材料和技法去搞艺术创作。
在创作时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工艺,如果不懂材料、技法、工艺或不对它进行研究,搞创作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现代漆画的发展历史论文漆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史。
漆画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彩绘艺术,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自此之后,漆画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漆画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漆画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绘画技法,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漆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匣国时期,当时漆器艺术就已经相当发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艺术逐渐与绘画艺术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漆画艺术形式。
在宋代,漆画逐渐成为宫廷绘画的一种主要形式,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明清时期,漆画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绘画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然而,漆画的发展并不止步于传统,在现代社会,漆画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漆画开始融合了各种外来的艺术元素,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现代漆画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特点,还与时俱进,吸收了当代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
总的来说,漆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传承了丰富的艺术传统,并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交融中,漆画继续展示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艺术交融的一个缩影。
在当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艺术市场的发展,漆画艺术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
传统的漆画技艺融合了现代绘画的理念和表现手法,使得漆画在当代艺术中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一些艺术家开始运用漆画进行抽象表现,探索漆画的抽象性和表现力,以及其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地位。
同时,现代漆画也在材料和工艺上进行了创新,利用当下的科技和材料,漆画作品在颜料、纹理、层次等方面展现出更多可能性。
一些艺术家甚至将漆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创作出富有现代气息和多样性的作品,使漆画更加贴近当代审美需求。
漆画特征论文:现代漆画的个性特征探析-绘画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漆画作为绘画艺术立足于今日画坛,与中国画、油画的要求并无二致,共性是都存在着“大美”的绘画价值。
漆画的创作题材也是广泛的,壮丽河山、花鸟鱼虫、人物、静物、历史神话、现实生活,无一不是漆画表现的天地。
在一切材质与技法都从属于现代艺术精神的前提下,现代漆画有着独特的美学品格,独特的质料价值。
在创作实践中,技艺体现着时代性、开放性、自由性,尊重质料价值并合理运用技艺以求达到纯粹的艺术境界是画者的追求。
画漆画感觉会比画其他画种更加直接,因为漆画有很多硬质材料可用。
从物性上讲,其它画种的色彩可以说是模拟性的,如表现金色用的是黄色。
而漆画本身是物态的,是直接的表现,如表现金色可以用金箔;白色可以用蛋壳、银色、银箔;透明色可以在银浆上着色从而得到利用金属质地的直接光线反射的颜色等等。
漆画表现美学感受的直接性与意志结合得更紧密,所谓意志指的是自然的意志,比如花的香味,这与人工仿造的香精的香味是截然不同的。
相对于其它画种而言,漆画本身语言的物的直接到场更具说服力,更深刻。
可见漆画是借物料的本体性,而不借助其他人工的拟物性。
漆画的精彩正基于此。
漆画创造的画面是透气的,整个气息是由内到外的,犹如自然本体的内在价值展现。
漆画的优势在于回到物性上,更尊重物性本身的美。
在历史的积淀中,现代漆画发展的任务确实艰巨。
在当下“大美”的引领下,质料应该在现代漆画中扮演配角,为纯粹的绘画情境服务,即是现代漆画表现中艺术精神的全面自由自在。
我们更要尊重材料的物性特征,不仅因为物性是最古老、最原始、最新进的价值和生发可能的价值,更因为这些硬质材料与漆画内在绘画性相结合能碰撞出更炫目多彩的火花。
漆画独特的材质技法作为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语言形式,它呈现着艺术独特的风貌和特征,这种独特性为艺术的存在确立了重要价值和意义,并为艺术的终极目标——即物我两忘的艺术表现、艺术精神的彰显。
感悟综合材料之于当代漆画陈丹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逐渐走向多元化的表现空间,综合材料艺术渐渐渗透到现代绘画艺术的领域,它突破传统绘画形式,带给当代艺术以新的视觉语言及绘画语境。
漆画,作为古老而又年轻的画种,她天生具备了作为天然材料的质材美和其媒材背后蕴含的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也构成了她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而现代综合材料在漆画创作的运用为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表达和空间延伸注入新鲜的生命与活力。
[关键词]:材质漆综合材料当代作者简介:陈丹丹(1988-)女,江苏扬州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壁画20世纪以来,西方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风生水起,其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为现代绘画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和思考。
西方的绘画语言也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材质在画面中的运用及其所带来的丰富的感官体验和表现空间,使得艺术家们开始改变原有的艺术观念,在传统形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和艺术表达。
作为60年代开始崛起的一门新兴画种,漆画,她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精神,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天生具备了材质之美和文化特质。
一.漆画的材质之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朱漆木碗,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因其耐腐蚀,抗氧化等实用功能,一直附着在器物之上充当着配角。
这些由大漆髹饰后的器物静静陈列于博物馆中,它们穿越千年的历史,岁月的沧桑却抹不掉大漆停留其身上的温和典雅的光泽。
古老中国的技艺在先民们的代代传承之下沿袭至今,漆工艺一直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向前发展。
直至20世纪六十年代,越南磨漆画的展出震撼了艺术界,漆画以其丰富的视觉之美和材质之美向世人展现了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而此次展出也让中国的艺术家们看到了漆这一传统材质的无限潜能,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他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一古老的东方媒材,并开始了长期艰难的探索创新之路。
漆画的制作工艺【内容摘要】漆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包括工艺和美术两个部分。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作为主要材料,以漆来填色,并经过打磨抛光等方式来进行制作的工艺品。
由于漆具有隔离酸、碱、水分等特性,因此漆画具有防腐蚀、防潮、持色久等特点,这也正是漆画区别于其他画种并能够在数千年里仍保持色彩鲜艳的主要原因。
与油画、版画等相比,漆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有为人所喜爱的材料感,才使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存在着。
【关键词】漆画工艺性绘画性中国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漆画工艺,在古代漆画逐渐由实用向审美转变。
漆画的特殊材料和工艺技术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已经成为了一个能够独立的新型画种,被纳入第六届全国美展的参展行列之中。
漆画的双重属性,为它作为一个新型而又独立的画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漆画制作的过程中只有将绘画和工艺完美地结合,才能使漆画这种新型的画种更好地发展下去。
一、漆画艺术的概述(一)漆画的概述漆画是使用生漆为主要原料的艺术创作,除漆以外,还有铜丝、沙硕、木屑等其他各种材料。
入漆颜料有淡黄、钴蓝、钛白、群青等。
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可分为漆雕、堆漆、漆镶嵌、彩绘和磨漆等艺术种类。
漆画是我们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沉淀了千百年来的精品,它汇集了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的艺术优势,结合传统绘画和现代脱胎漆器的生产工艺,使漆画具有色调鲜明、强烈的立体感和光滑平整等特性。
漆画不仅是艺术品,而且还是实用的家居装饰品,例如壁挂装饰、屏风和壁画等。
我国是一个产漆且用漆比较多的国家,漆画既能作为一种纯艺术品来供人欣赏,又能作为装饰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中国漆画艺术的由来漆画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进行演变。
根据史书记载,漆画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所以漆画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它是工艺的、实用的。
与此同时,漆画独特的工艺和材料也证明了漆画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这也正是它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殊性。
漆画回归传统的实践与意义的论文漆画回归传统的实践与意义的论文内容摘要:当代漆画家乔十光和唐明修,虽然创作风格截然不同,却不约而同地以“漆园”来命名自己的漆画工作室。
对“漆园”名称上的借用,代表着漆画家回归传统的创作观念:一方面坚持以中国漆作为漆画艺术的主导媒材;另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回归传统的创作心境。
关键词:漆园漆画漆文化一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有一个观点,他认为画家不是“画所见”,而是“画所知”。
对于画家而言,这个所知当然极大程度上指的是艺术传统。
而对于中国画家而言,当他从临摹(而不是写生)开始进入艺术的传统之时,传统的影响相对就更为深入。
其实,从中国画的临摹到(蒙童)文化学习的诵经,都表明中国文化对继承传统的重视。
在这个意义上,面对漆画7000年悠久的历史,今天的漆画家应该因资源的丰富而备感喜悦。
当然,对传统的继承并不在于复古,即使打着“复古”旗号的运动,如孔子号召“克己复礼”,也并没有使“礼”得以恢复,事实上,历史也不可能重复。
继承传统的意义在于“温故而知新”。
正如设置“蒙学园”或让孩童诵读经书等继承传统的行为,在当代中国漆艺界,乔十光、唐明修这两位一北一南的著名漆画家,也在设置自己的“漆园”。
乔十光成名于上世纪60年代,唐明修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不同的两代人,有师生之谊,由于对中国漆文化艺术的共同追求而结为忘年之交。
正是感于对7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彰显自身对中国漆文化艺术精神的不懈追求,他们先后不约而同地巧妙借用“漆园”一词命名其个人工作室。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上的借用,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的一个复归。
乔十光的“大漆园”选址北京郊外,他不仅大量搜集漆画、漆器,还在“漆园”里种了一棵漆树,精心栽培,寄托自己对中国大漆的迷恋之情。
唐明修的“漆园”同样选址于福州郊外的幽山静水之间。
如乔十光一样,唐明修也大量收集和修补传统的漆器,同时,唐明修选择留在山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
浅谈漆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摘要:漆画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经验。
而今,我们一直为如何去继承传统的技法和形式,如何去创新苦苦思索。
一下,从漆画的材料和技法以及表现等方面论述,谈谈我在实践中对于漆画艺术的感受和思索。
关键词:漆画;传统;创新中图分类号:j21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156-01一、漆画艺术的历史性中国漆文化历史之悠久,世人皆知。
中国人用漆的历史几乎与整个文明史一样久远,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是中国漆艺最早的存世实物,距今七千多年。
中国漆艺自产生起,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初的漆艺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大多与日用品有关。
平淡无奇的物品涂上漆彩之后,就表现出了它们的装饰效果,折射出漆器艺术独特的魅力。
它那莹莹照人,柔和含蓄的光泽,单纯明快的勾画,惊彩绝艳的彩绘,群英荟萃的镶嵌,圆润飘逸的雕刻,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和审美体验。
《礼记·郊特性》卷九所载:“大圭不琢,美其质也。
丹漆雕几之美。
素车之乘,尊其朴也。
贵其质而已矣”则载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关、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材美工巧,然后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这段记载非常准确地道出了中华文明的一贯造物原则,只有材美、工巧,通过整合不同材质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语义,合理利用材料的性能,才能发挥材质的美感,显示其独特的个性和内涵。
可见,传统漆艺如果没有使用丰富的材质,就很难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更何况,漆工艺中所使用的材质本身就能产生美:螺钿珠玑玉骨、蛋壳古朴斑驳、金银箔灿灿生辉、漆粉雅致含蓄。
有了这些富有独特魅力的材质之后,不可缺少的还有髹漆工艺技法。
多样化的髹漆技法和广阔的包容性使其具有了无限丰润的美姿:描漆似工笔之美,画漆似重彩之美,刻漆似版画之美,堆漆似浮雕之美,刮漆似油画之美,泼漆似水彩画之美。
二、漆画材料和技法现今的继承与创新中国现代漆画是脱胎于传统漆器并伴随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漆画的当代性论文漆画的当代性论文摘要:目前漆画创作尽管有所兴起,但我们难以否认他在当代艺术的整体环境中还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
在多元与并存的当代文化语境下,漆画的发展必须放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大环境中来思考。
漆画的创作要体现时代性与民族性,要参与时代,表现时代,反映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描绘当代人们的生存本质。
当代漆画将是中国当代艺术一个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漆画当代艺术多元化时代性民族性中国的漆画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画种,说他古老是因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漆艺术走过了曲折而又漫长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跟水墨、陶瓷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艺术。
说他年轻是因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国家正式定为一个独立画种,结束了艺术家、评论家、长期以来以传统工艺美术的视角品评漆艺的历史。
从这之后到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成立,再到2007年全国性的漆画展,中国漆画一直在摸索中不断向前发展。
今天的漆画家们在努力学习传统漆艺技法的基础上,为追求漆画最大的表现力与自由度,努力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不仅题材内容有向多方向拓展的趋势,而且艺术表现语言也呈现出多样化,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脱胎于传统髹漆装饰工艺的中国漆画,在保持浓郁东方色彩的同时,已初步显现出与当今人们审美情趣相适应的现代意味。
但是,从目前国内漆画的发展情况来看,将漆画与同时期的油画、国画及其它艺术种类作横向比较,就会发现漆画作为当代美术中的一个独立画种,无论是在题材内容的宽泛度表现上,还是形式语言的多样性表现上,无论是在作品表面的气势氛围方面,还是在作品内在精神内涵方面,都与其它画种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漆画创作尽管有所兴起,但我们难以否认它在整体美术大环境中还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除了从事漆画创作的群体相对较少外,还主要表现为创作观念滞后于其它画种,直接导致作品的题材内容缺少相应的时代感。
抒情性与小品性的作品较多,而关注人的精神生存状态和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作品较少,这与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的地位很不相称。
怎么写论文3000字漆画现代漆画作为一个新兴画种,以独特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肌理与新颖的材质表达,吸引了众人的瞩目,激起了人们开拓审美艺术新领域的巨大热情。
漆画是具有东方特色的造型艺术。
它源于古老的漆文化,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绘画相结合的产物。
事物发展当随时展,漆画也不例外,在21世纪的今天,只有沿着中国漆画的艺术规律创新而行,才能顺利向前发展,这也正是对古代漆画研究的价值所在。
我国古代的漆画发展与华夏历史的发展相同步,经历了一个连绵起伏的过程。
如果从漆画的艺术语言以及影响力综合考虑对古代漆画进行定位,可以把漆画历史的发展过程分成五个时期。
其中以百家争鸣时期,一统时期和黄金时期为代表。
一、青铜时期西周以前,漆器上的漆画可称之为漆画的“青铜时代”,此时,古代漆画应完全附属于漆器,缺乏独特的创意。
从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了距今有7000年历史的木胎朱漆碗,已有较高的漆艺;在陶器上用生漆描绘很粗的线纹而形成简单纹饰彩陶已为科学测定所证明。
在青铜器上描绘漆画在殷商时代已有,漆常用于青铜器表面的防锈层,主要功能是防腐及一般审美,此时出土的文物的纹饰有了变化,有雷纹莲叶纹等,大都与青铜器相类似,过于简单大都是线纹。
此时期漆艺发展过缓,人们对漆画的高层次审美意识尚未成熟。
二、百家争鸣时期到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漆画高层次审美意识发展成熟,漆艺制作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随着漆器工艺的日益发展,封建主们专门为漆器生产设立了管理部门,实行政府管理,分工越来越具体,实行专艺专工的制度。
民间也有不少私营场所,私营作坊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漆器工业的繁荣。
春秋晚期代表作品是山东临锗郎家庄墓。
其中一件圆形残片,圆形中间绘有三兽翻滚嬉戏。
外层画有房屋四座,房中有人物,房屋都是平顶,有短柱承托,屋中人物姿态各异,画面生动且形式感强,且与《韩熙载夜宴图》画风很相似,可见漆画与中国画关系密切,或许中国画的缘起与漆画有着一定关系。
漆画创作中油画艺术语言表现形式运用论文漆画创作中油画艺术语言表现形式运用论文一、中国漆画艺术创作的起源及发展现状描述漆画衍生于七千年沉淀集聚的深厚漆艺文化,起源于古老的传统漆器装饰艺术。
八十年代第六届全国美展中,漆画被正式列为独立画种登上中国当代画坛。
而漆画能从漆器艺术中独立出来,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画家的参与。
作为独立画种,漆画是年轻的新艺术,若要不断完善并逐渐成熟,必须广泛借鉴和吸取其它画种之长,互相借鉴融合,以长补短,丰富漆画自身创作的艺术语言,开拓漆画艺术的表现空间,从而促进其繁荣发展。
由于是从中国传统漆艺脱胎而成,漆画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的漆艺技法及装饰画原有的图式色彩的被动结合与吸收。
而漆画的发展刚刚起步,工匠气息比较严重,过度强调工艺性,注重形式上的技巧,而忽略了绘画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导致绘画性表现相对较弱,漆画语言较为匮乏,降低了漆画作为绘画艺术的艺术品格。
而油画作为一种发展成熟极尽完善的世界性艺术语言,其题材范围广泛,色彩丰富,造型语言多种多样,表现力强烈,绘画的味道浓厚,且在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很鲜明的主题精神和艺术家的真情流露。
这些恰恰是漆画艺术创作的不足。
二、漆画创作过程中对油画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的借鉴与运用1、油画艺术语言题材的'借鉴与运用中国漆画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漆艺绘画的影响,即以绘画性为工艺性服务的限制,主要表现为自然风景或花卉植物的图案,题材表现空间比较狭小。
而油画在悠久历史发展中经过不断改革与完善,其创作题材的范围非常广泛。
油画家随时代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宽广,技法越来越成熟,自主创作的自由度越来越高涨,题材更是多种多样。
漆画多表现自然,油画多表现人生。
漆画创作题材可借鉴油画创作题材中的人物生活题材、爱情题材、军事历史题材等不同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多关注社会和生活,开拓漆画艺术创作的表现空间,提高漆画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2、油画艺术语言造型的借鉴与运用1)色彩方面:由于漆画使用大漆,本色属于暖色,漆画创作主要使用暖色调和微妙的冷暖对比,冷暖对比不够强烈。
中国漆画呼唤创新论文中国漆画呼唤创新论文中国漆画呼唤创新论文关键词:漆画创新多元化摘要:在各种美术思潮的冲击下,中国漆画如何正确处理好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怎样走出误区,更新观念,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问题。
只有观念上的变化,才能带来作品上的创新。
漆画之本在于艺术。
漆画应当随时代发展而发展,中国漆画的出路在于不断创新。
漆画艺术领域的创新也像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正在受到各种美术新思潮的冲击。
中国漆画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也呼唤创新。
漆画艺术发展创新的“路”今后应该怎样走,是当今漆画艺术家必须冷静思考,也正在探索的新课题。
这关系到中国现代漆画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能否真正成为一门纯艺术,从而被大众所承认,以及能否迅速融入到当代美术主流的行列之中的关键问题。
艺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漆画应当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只有沿着中国漆画的艺术规律创新而行,才能顺利向前发展,此外别无出路。
一、让漆画走出误区在漆画的创作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陷入种种误区之中难以创新。
中国漆画首先必须走出误区,丢掉“包袱”轻装上阵,这样才能走向创新。
误区一:把装饰风格与装饰实用艺术两个概念相混淆在漆画创作中,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装饰风格就是装饰工艺品,甚至还有人认为就是装饰图案。
错误的认识产生错误的观念。
概念上的混淆会造成理论上的误区,概念的错乱会导致方向的迷失。
把一些装饰工艺小品类漆画的表现形式,错误地当作主流创作方向,导致一些缺乏思想内涵、无时代感的“工艺类小品”漆画出现,影响了漆画向深层次的发展,使人们在观念上对漆画创作理解得简单化、幼稚化了。
误区二:轻视工艺或唯技术论大漆是一种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艺术媒材,漆自身只是漆画的重要媒材,不是艺术。
漆的材质特殊,工艺手法繁复,漆画的表现技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学习漆工艺技法,是掌握漆画语言的必要途径,是为了创造出充满激情的艺术作品,学以致用。
技艺为创作构思服务,工的目的是创造艺。
一幅漆画作品美不美?它传达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还是丑得生厌,这样,它的思考首先就落在了它的绘画性方面。
一、漆画的绘画性漆画它与其他的纯艺术绘画具有相通性,它也很注重绘画性的思考,艺术家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对生活的体验、开掘及再现,创作出具有形式美感的作品,追求个性的精神意蕴。
一幅作品吸不吸引人,能否打动欣赏者的心,从它的绘画性方面来讲,它所表现的主题内容、思想内涵是整幅作品的关键。
首先在纸上勾勒出它的绘画内容,然后将画稿的内容与创作的材料相结合。
画稿创作注重它要表达的自信力与自由度,怎样画的自在,怎样更有想法,这都是它要着重考虑的。
陈恩深先生讲到“我们在画稿创作阶段,要有勇气,冲动,向天地学习,在大自然中寻求自己想要表达的创作灵感,建立一个自己的造型趣点、形式感强的画点,总结并发现美的比照,从主观的美找到客观的存在〞。
这些都是漆画在绘画性方面着重表现出来的形式魅力,这种绘画的形式魅力使漆画的开展更加具有艺术性。
漆画的画稿创作既可以抽象,又可以写实,注重整个画稿的平面化处理,这一点与版画有着相同之处。
二、漆画独特的材料语言漆画拥有自身独特的材料语言,而材料语言所表达的艺术感染力是非常有力的,包括蛋壳、灰料、大漆、聚氨酯、金银箔、螺钿等。
这些不同的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肌理美,各种材料搭配在一起使用增加了漆画的艺术表现力,不同的肌理美丰富了漆画的艺术表现力,使的漆画的表现技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三、漆画的色彩魅力色彩是表达一幅作品的视觉享受的重要因素。
漆画色彩是追求简洁明快的,它的每种材质都带来了各自独特的色彩魅力,本身的色彩丰富了漆画的艺术表现力。
陈恩深先生曾说:“我的艺术最初的切入点落在了色彩方面,当两个只有色相而没有明度的补色关系的色彩非常和谐的并置时,传递出的美感是非物质感的,那是怎样一种远离尘世的空灵之境哟,这该就是形而上之境吧?〞透明色料在漆画中的艺术表现力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丰富通透的颜色为漆画增加了艺术感染力,而且,它很容易描绘色彩的细腻丰富变化,使得漆画的在色彩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既可以单独使用透明色料,又可以与大漆及金银箔一起合理应用。
漆画毕业论文漆画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材料和技术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探讨漆画的历史、技术和艺术价值,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
漆画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
最早的漆画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这些画作用来装饰陶器和木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漆画在唐朝和宋朝达到了巅峰,成为了皇室和贵族喜爱的艺术形式。
漆画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艺术家需要从漆树中提取漆汁,然后将其涂抹在特制的画板上。
接下来,艺术家使用细腻的刀具和刷子在漆板上绘制图案和色彩。
漆画的特点之一是其丰富的层次感和光泽,这是由于漆汁的特殊性质所致。
最后,艺术家需要等待漆画完全干燥,并进行必要的修饰和保护。
漆画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富有创意的图案。
漆画可以表达各种主题,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
艺术家可以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纹理来创造出生动而富有艺术感的画面。
漆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光泽和质感,这使得它与其他绘画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现代社会中,漆画虽然受到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冲击,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许多艺术家将漆画与现代元素结合,创造出新颖而有趣的作品。
同时,漆画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受到了全球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漆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漆画的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限制了艺术家的创作速度和数量。
其次,漆画的材料和工艺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这与现代社会对环保的要求相冲突。
此外,漆画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价值仍然有待提高,这需要艺术家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
为了推动漆画的发展和传承,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漆画的研究和保护,建立专门的机构和团队来推动漆画的传统和创新。
其次,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和比赛等活动来提高漆画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最后,应该加强漆画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漆画艺术家和爱好者。
漆画论文漆画是以大漆为主要媒介材料进行绘画创作,漆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展现于人们的面前,它以独特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肌与新颖的材质表达,从而激起我们对漆艺的巨大的热情。
漆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一个具有自己特定的艺术表达方式的语言系统,大漆是很理想很优越的绘画材料,它干燥后,具有很高的抗热,耐酸,耐性能,经装饰打磨和推光后,可产生较强的光泽而经久不裉,体现出深沉、古朴、自然的美,正是这些特性形成了它一系列的特殊技法,形成了它独具一格的风漆画对材料的选用应本着以表达画意为目的,应以作者的主观审美去把握材质的审美用途,而不是工匠式地以材质的审美去拼凑画面,最终呈现给观众一幅以炫耀材质来磨、填、罩、堆、喷、划、晕、染、皱、拍等技法,而最后一道工序一一磨,则是漆画的点晴之笔,漆画的精美绝伦在此一举。
娴熟运用各种技法,材料所反映的美感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构成漆画独特的艺术语言。
漆画中的色彩,是漆画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漆画独特的美感,就漆的色彩来说,它单纯凝重深沉,流动性强,易于描绘、修改、更适合大面积的平面性的绘画。
著名的漆艺艺术家乔十光先生在其《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书中就是提到漆艺,它含义很窄,限于漆它的含义很宽,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和稀欣赏品,只要涉及到漆都是漆艺是漆画创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通常情况下,漆画中的材料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大漆是漆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作画材料,它的性能是极其独特的,它的质地深邃而富有光泽,拥有极好的活动性和粘合性,在漆画的材料中,作为所特有沉静,温和的属性—黑漆,它所在画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不容置疑的漆画的艺术意境美,应在于注重传统材质工艺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广泛融合。
我们只有进一步发挥漆画艺术构成语言的丰富性特点,融合多元化,吸收古今中外各艺术门类中各种艺术形式的精髓,注重其它画种的表现语言和时代意识的不断介入,才能使漆画成为真正的表现性丰富,表现领域宽阔的现代绘画,现代漆画发展到今天,已不只是让人们满足于有质感,肌等诸多表面美感的视觉优势,而是要通过漆画的材料语言,色彩语言,表现出艺术家内心世界和深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格,传达出艺术家心灵律动的精神追求。
感悟综合材料之于当代漆画陈丹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逐渐走向多元化的表现空间,综合材料艺术渐渐渗透到现代绘画艺术的领域,它突破传统绘画形式,带给当代艺术以新的视觉语言及绘画语境。
漆画,作为古老而又年轻的画种,她天生具备了作为天然材料的质材美和其媒材背后蕴含的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也构成了她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而现代综合材料在漆画创作的运用为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表达和空间延伸注入新鲜的生命与活力。
[关键词]:材质漆综合材料当代作者简介:陈丹丹(1988-)女,江苏扬州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壁画20世纪以来,西方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风生水起,其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为现代绘画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和思考。
西方的绘画语言也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材质在画面中的运用及其所带来的丰富的感官体验和表现空间,使得艺术家们开始改变原有的艺术观念,在传统形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和艺术表达。
作为60年代开始崛起的一门新兴画种,漆画,她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精神,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天生具备了材质之美和文化特质。
一.漆画的材质之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朱漆木碗,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因其耐腐蚀,抗氧化等实用功能,一直附着在器物之上充当着配角。
这些由大漆髹饰后的器物静静陈列于博物馆中,它们穿越千年的历史,岁月的沧桑却抹不掉大漆停留其身上的温和典雅的光泽。
古老中国的技艺在先民们的代代传承之下沿袭至今,漆工艺一直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向前发展。
直至20世纪六十年代,越南磨漆画的展出震撼了艺术界,漆画以其丰富的视觉之美和材质之美向世人展现了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而此次展出也让中国的艺术家们看到了漆这一传统材质的无限潜能,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他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一古老的东方媒材,并开始了长期艰难的探索创新之路。
漆画就是以漆为媒材的绘画艺术,这里的漆指的就是天然漆。
天然漆,也称大漆,从漆树上割下的漆液,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漆呈现深沉的黑色。
中国古代就有漆黑之说,用漆的黑来形容夜的深不可测,可见大漆之黑之深沉。
吴冠中先生曾说:“传统中有两样好东西,一是宣纸的白,一是黑漆的黑。
”从某种意义上说,漆的艺术也是黑的艺术。
漆黑的深邃,神秘,干燥后的天然漆更散发出温润如玉的光泽美。
古代帝王贵族一直将漆工艺品作为尊贵身份的象征,除了大漆作为天然材料的来之不易,还在于漆之美符合了中国人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品位,正体现了中国人的大器沉着之美,儒雅温和之美,更是民族精神之美,它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
这正是漆作为材质的不可替代之处,我们无法将之与其他物理材料一样对待,她甚至是我们对于传统的寄托。
天然漆还具有朦胧之美,这是由于漆的半透明性决定的。
漆画创作中,将透明漆罩于画面之上,不仅可以统一画面色调,更使人产生神秘的视觉感受。
一位画家曾形容过漆画犹如雾里看花,水中观鱼。
这种材质美感正是漆画区别于其他画种之所在,也正是漆画的材质之美。
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漆画制作中不得不提的一个环节就是打磨,经过层层髹饰,层层磨显,事先预设的色层渐渐显露出来,幻化出迷离斑驳的视觉效果。
漆的流动性也是艺术家们常常在创作中运用到的手段之一,泼漆,让漆在漆板上游走,这和中国画的写意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幻化不谋而合。
大漆还有着很强的包容性。
正因为这种特性,使得漆画在当代艺术中天然具备了自身的语言价值。
随着漆画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尝试,现代漆画中融入了丰富的材质,如金箔散发的富丽堂皇的语言气质,蛋壳的拼贴呈现出的艺术情趣,螺钿的镶嵌表现出的绚丽闪烁的光泽美等等。
这些材质的不断引入,突破了漆画传统的表现手段,拓展了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空间,打破了对原有绘画材质语言的认知,观者透过材质,体验画家们所赋予材质的新的生命和精神情感的表达。
二.现代综合材料在漆画创作中的运用1.现代漆画的当代转换现代社会,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世界经济甚至是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19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艺术带给中国的艺术环境新的冲击与思考。
如何让具有传统历史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的影响下仍然保持其自身的文化价值是艺术家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已经利用大漆开始在器物上做出各种装饰和再创造了,他们运用其过人的智慧在大漆的基础上,吸收了百余种的材质为漆工艺所用,这一传统的民族技艺发展至今为漆画作为独立画种的出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漆画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有着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发展优势,其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质和其材质下潜藏的巨大潜力更应该在绘画形式变幻纷呈的今天占有一席之地。
任何事物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艰难,现代漆画发展尚不成熟,还未形成一定的语言模式,中国画艺术发展至今,仍然保留其笔墨的传统特质,书法艺术在平面艺术形态上更是独领风骚,为西方艺术界所认同,这是现代漆艺术家们所要借鉴和思考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一画种的不成熟,对漆这一材质语言的认知度不够,漆画艺术才会在平面艺术的发展中陷入迷茫和误区。
漆画是由漆艺这一传统的民族工艺发展而来,其文化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在历史的纵向空间中层一度被遗忘,但是今天她被人们重新发现唤醒,正因为她身上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人们对于传统工艺复兴意识的觉醒,这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
漆画正是漆工艺在当代艺术中存在的新形式,如果这种形式只是徒有其表,仍然以其他画种的技术材质都能表达的形式存在,就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品格,也就很难在艺术领域被认可。
漆曾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何又一度远离我们?这是艺术家们需要思考的地方,想要恢复这种语言,当代漆画艺术应当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让大众了解,让漆画以个性化的艺术形式融入环境,融入现代文化的价值体系,做好从传统到现代的对接,成为生活中被需要的存在,完成在当代艺术中华丽转身。
2.漆画创作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照相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们开始寻求出路,从材料上下功夫,提升材料在画面的主体地位,通过材料的质感,肌理来丰富画面。
经由艺术家创新的巧思,将材料与画面的色彩,构图完美结合,使传统的绘画形式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这无疑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新的语境。
甚至在一些艺术作品中,材料直接从绘画的从属地位中释放出来,开始寻求在画面中的自我表现。
现代艺术发展背景下的漆画在综合材料运用的空间里,其表现手段呈现出多种可能性。
王琥教授曾经指出:以中国大漆为主要涂料而形成的一系列技法、审美趣味和营造风格应该是漆艺术表现的基本原则,只要在这条原则的框架内,什么材料与方法都是可行的。
我们欣喜的看到艺术家们在漆画创作中的不断探索与创新,艺术家不断实践,将新的材质和肌理介入画面,为漆画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材质是艺术表达的形式,漆画家在创作时必须对各种材质具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才能将漆媒材为之所用,漆画的生命价值才能展现给观众,但材质的需用需把握一个“度”,漆画作品不是以材质的堆砌,技艺的展示,作为艺术形式的范畴而言,我们关注的是画面背后深藏的艺术家的思想内核。
《髹饰录》中就指出过漆工三过。
其中第一条就是“淫巧荡心”。
淫者,过分的意思,巧的过分而超出了艺术本身的表现能力就会使欣赏者感到荡然不安。
材料技艺的展示只是工艺技法的评价标准,将漆作品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就需要艺术家游刃有余的选用材质,化繁为简,以退为进,也未尝不可,技法与材质唯有服务于画面的精神性才是有价值的。
传统漆画讲究平光亮的技术审美,在当代艺术发展的今天,艺术家们放下包袱,运用漆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通过材质,肌理,色彩的对比,打造更为强烈的感官冲击,为现代漆画创作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观者感受到的是画家创作时的激情与爆发力。
三.现代漆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延伸现代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使得绘画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新的材质融入了各种绘画形式中,综合材料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艺术家们根据创作的需要,将合适的材质运用于画面之中,运用媒材为创作服务,传达艺术观念,使传统的材质获得新的表达与重生。
通过对材质的挖掘与整合,发挥其新的感官体验和视觉冲击,让观者透过画面,通过材质,直接与艺术家对话,感受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和精神内核。
应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漆画这门年轻的画种如何能走进公众生活,以其深厚的文化特质介入当代风云变幻的艺术语境之中,成为让观众认可的民族艺术,是现代漆画家们未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在众多艺术形式充斥的今天,人们似乎以对传统的固有的绘画形式产生审美疲劳,时代正呼唤着艺术的不断变革。
传统绘画形式代表,中国画艺术,其在做好文化传承和当代笔墨转换的承接上正做着不断的努力,而西方油画早已在19世纪照相技术出现后就掀起了一次次艺术革新的热潮。
漆画,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天生具备的文化包容性和材质自身的迷人魅力,在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下更应该发挥其本体语言的优势,融入现代艺术观念,吸收综合材料艺术的精华,为漆画视觉体系的丰富性及绘画内容的深刻性做出更深层次的探析。
经由一代代漆画家们的探索实践,漆画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她以其丰富的材质,肌理,色彩体现的独特美感在当代艺术中越来越凸显其自身艺术价值。
我们在机场,地铁等公共环境中都能看到漆画一次次完美的亮相,她正以一种新的形态走向公共环境,在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中,寻求新的空间表达。
参考文献:[1]王琥: 《漆艺概要》, 江苏美术出版社 , 1999年版。
[2]乔十光:《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3]王珠珍陈耀明: 《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