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格式:ppt
- 大小:7.07 MB
- 文档页数:28
高中地理《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理解城乡景观的内涵。
2.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表现形式、分类及特点等概况。
2.理解城乡景观的内涵,知道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学难点】1.运用实例分析和说明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的特色及其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的。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土楼的建筑特色》,大致了解客家人所建造的土楼所具有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民居特色,由此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究地域文化的内涵及其体现等知识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
不同的区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你知道什么是地域文化吗?地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呢?城乡景观的内涵是什么?世界各地不同的城乡景观特色是如何形成的?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学习吧!(板书)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库伯佩迪地下民居的成因及特点。
阅读教材P36“探究”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库伯佩迪的气候特点,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2.说一说库伯佩迪的地下民居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1.澳大利亚的库伯佩迪地处澳大利亚的南部内陆,维多利亚大沙漠东南部边缘,纬度较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到来自内陆地区东北信风的影响,全年高温少雨。
2.库伯佩迪的民居依山崖开挖修建,全部建在地下,与外部联系的门窗开口较小,内部宽敞;功能设施齐全,建筑功能多样。
(板书)1.地域文化的概念、表现形式和特点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可以分为哪几类?3.地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地域文化的概念: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中地理《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建筑风格等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资料,指出不同地域景观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说明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建筑风格等城乡景观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以及所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图片资料并听教师讲述:丹麦法罗群岛上的草皮房屋,大致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或者说民居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积极适应,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究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等知识的兴趣。
教师讲述:在丹麦的法罗群岛,有着大片的森林和寒冷漫长的冬季。
在屋顶上铺上土壤种上小草,长成覆盖屋顶的草皮。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土层的重量能让墙面的木头结合得更加紧密;另一方面草皮起到缓冲作用,阻隔了外界的寒冷。
【讲授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认识了地域文化的概况,包括地域文化的概念、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城乡景观的内涵,理解了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既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探究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关系,重点探讨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板书)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教师出示图片,日本白川乡的合掌屋,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有哪些方面的体现?教师讲述:合掌屋是指日本白川乡一种独特的民宅形式,特色是以茅草覆盖的屋顶,呈人字型的屋顶如同双手合十一般,于是就被称为“合掌”。
合掌屋的屋顶十分陡峭,这是使积雪容易滑落不会堆积,以避免冬季的大雪将屋顶压垮。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目标与素养1.通过观赏图片,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理解城乡景观的内涵,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1、2的要求。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3.调查当地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探寻当地特色文化景观蕴含的地域文化,评价其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4.通过学习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达到水平3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我国历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民族众多,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其中不仅蕴含着古人营造活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还包含了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营造观念及多种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地域特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读“邮票上的中国民居”图,你能说出图中特色民居分别分布在哪里,反映了怎样的地域文化吗?过程与方法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18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
通过旅游宣传片、VR(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苏州古典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独特魅力,并引导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板书】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看图、思考、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新课【板书】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板书】1.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习目标】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综合思维)3.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学习重难点】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学习过程】模块一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地域文化1.概念: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______________、精神活动中体现的_______和审美情趣。
2.主要特点:(1)区域性: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_________、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_________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2)多样性:根据属性,地域文化可划分为_____地域文化和_____地域文化。
(3)_______: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_________。
(4)___________: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连一连]将以下地理事物与对应的类型连线。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2.地域文化体现:三、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1.概况:(1)分布:_________,又称“客家土楼”,素有“东方古城堡”“世界民居建筑奇葩”之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形成时间:_________。
(3)建筑选址:多建在山区范围狭小的_____或较平缓的_____上,以当地的土、石、木、竹等作建筑材料,在施工中沿袭中原地区汉族建筑技艺。
[辨一辨]①客家土楼形成于宋元时期,保留了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建筑技艺。
()②客家文化仅土楼等建筑遗址。
()③客家人只得在山区建造房舍,因为作为外来移民,平地已经被原住居民占有。
()模块二关键能力·素养形成能力1地域文化表现及形成1.地域文化的含义:(1)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1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表现。 综合思维:分析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城乡景观差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结合地理资料,分析区域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措施。 人地协调观:理解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一、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 、 、精神活动中体现的 和 。 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 区域性:“ ”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其范围 不等。 多样性: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 、 和 等方面,根据属性可划分为有形地域文化和无形地域文化。前者一般以物质形态存在,较为具体,倒如 、 等;后者主要包括 、 、 等,相对抽象。 独立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 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的形成、 发展和变化需要一个 过程,在一定时期内是 的。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城乡景观是城镇和乡村 和 的综合体。其空间尺度 ,大尺度如一个聚落,中尺度如某城市中轴线,小尺度如乡村的一座古建筑。地域文化往往体现在 、 以及 和 等方面。 从 和 、 观来看,同属农耕文化的不同文化区往往形成 特色的乡村景观。 从城市 来看,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2
地域文化在 城市的 及 上的体现也十分明显。 地域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 、 及 等方面。
三、案例:特色民居建筑一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 ,大多为客家人所建,又称“客家土楼”。土楼多建在山区范围 狭小的 或较平缓的 ,以当地的 等作建筑材料。在施工中则沿袭了中原地区 。
【合作探究1】探究地域文化 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 (1)为什么云南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2)此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2】探究家乡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2013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梯田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遣产委员会的评语写道: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一种人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模式。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创下的杰作。在哈尼村寨上方,茂密的森林涵养水源并为村民提供建房木材和生火的薪炭。村寨下方层层叠叠的千百级梯田种植水稻,细水长流,确保稻谷生长和丰收。梯田随地形地势变化因地制宜,缓坡地大开垦大田,陡坡地小则开垦小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每片面积达千亩。一面坡上最多可开出3000多级梯田,多达万亩。梯田从河谷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 1. 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为例,分析探究城乡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一般步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