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改造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流程
- 格式:pdf
- 大小:256.05 KB
- 文档页数:3
静脉输液流程整改措施(共12篇)第1篇:静脉输液流程静脉输液流程一、物品准备:输液器(2个)、头皮针、液体、瓶套、纱布、复合碘棉签、秒表、手表、治疗巾、止血带、输液贴、笔、干棉签、弯盘、手消毒液、输液卡、输液本、生活垃圾桶、污染垃圾桶、剪刀、利器盒、浸泡桶。
二、操作前准备:1、操作者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取适量消毒液与掌心,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相互搓擦。
一手握另一手拇指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将五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
2、查对,对治疗本与液体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
3、擦瓶灰,轻拧瓶盖检查有无松动,查看瓶体、瓶底有无裂痕,再将瓶体轻轻倒置,查看溶液有无沉淀、混浊、絮状物、变色等不能使用的现象(查看溶液时间不得少于10秒)。
4、查输液器、头皮针的有效期及有无漏气。
三、输液前的准备:1、推治疗车至床尾,查对床头卡、病人床号、姓名。
2、与病人解释:1床XX,您好!我是护士XX,今天由我为您输液,请问您去卫生间吗?咱们开始输液吧,您今天准备输哪只手?3、推车至床前,治疗车与床头呈八字,选血管,备好输液架。
输液中查对治疗本对输液瓶。
四、正式输液:1、套瓶套,常规消毒瓶盖(消毒是棉签禁止放平)。
2、插输液器,挂在输液架上排气,液面至墨菲式滴壶1/2或2/3处,倒转滴壶,使液平面缓慢下降(第一次排气排到连接处)。
3、查看墨菲式滴壶下端输液管无气泡,针头无液体滴出,针头始终朝下,排气时针头距弯盘10厘米以上,对光查气泡。
4、消毒皮肤,直径4—6厘米,扎止血带。
5、再次排气对光查气泡。
6、绷紧皮肤穿刺,见回血后松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松调节夹。
7、胶布固定,数滴数,报告:操作完毕。
五、输液后1、收拾用物,取输液卡核对输液本、床头卡、输液瓶,签名后挂于输液架上。
持续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的实践及效果季学丽【摘要】Objective: Continued optimization through intravenous drip process,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to patients on providing quality service and satisfaction for the patient. Methods: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included improving facilities and layout of emergency transfusion room,establishing venous transfusion medicine dispositioncentre,optimizing the processo fe mergencyi ntravenousi nfusion by computer assistancem anagement,et al. Results:Patients felt convenient and the time stand waiting for transfusion reduced. Optimized the manpower and increased working efficiency. These strategiese ensured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while preserving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in nursing staff. It fully embodied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services and increase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Conclusio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anagement could be helpful to raise the overall standard of nursing for emergency intravenons infusion.%目的:通过持续优化门急诊静脉输液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改进输液区设施和布局,使用生物安全柜配药和计算机辅助优化输液流程等措施.结果:方便了病人,缩短了输液等候时间;优化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病人用药安全和护士职业安全;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科学合理的优化输液流程,为病人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2(009)001【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输液流程;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作者】季学丽【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输液方式实现给药、补充营养、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等目的,已越来越成为现代诊疗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一、目的为确保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的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制定以下静脉输液应急预案流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
三、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输液前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过敏史、药物史及病情变化。
(2)向患者解释输液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检查输液器、输液药品、注射部位等,确保符合输液要求。
2. 输液过程中(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局部反应等。
(3)如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输液,给予相应处理。
3. 输液反应处理流程(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药液及输液器。
(2)评估患者病情,如出现过敏反应、空气栓塞等严重情况,立即就地抢救。
(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氧气吸入等治疗。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病情恶化,及时汇报上级医生,配合抢救。
(5)记录患者病情、抢救过程及用药情况。
4. 输液反应上报流程(1)发生输液反应后,及时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单》。
(2)将《输液反应报告单》及剩余药液、输液器送至药剂科、感染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
(3)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将输液反应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合理选择输液器、输液药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剂量等。
(4)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四、总结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的安全。
在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流程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门诊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在开始输液之前,需要检查核对患者的姓名等个人信息以及输注的相关药物信息是否一致,并且要再次询问患者是否对输注的相关药物有过敏史,确认完毕后,进行皮试。
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以及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将输液管插入瓶塞中,将输液的药物瓶挂到输液架上,然后对输液管进行排气。
穿刺扎针输液,一般选取四肢的浅表易见的静脉进行透皮穿刺,在此之前,要先消毒,穿刺部位要用碘伏或者75%的酒精反复消毒2-3次,并待消毒液体基本挥发后,进行穿刺。
在穿刺见回血后,可先暂时开放输液器,快速地固定穿刺针,松开止血带,调节器,等待输液药物滴入通畅时再进行针头的进一步固定。
调整至合适的滴速,因为药物的性质不同,滴速也不尽相同,例如快速滴注甘露醇才能够达到脱水的功效,缓慢滴注氯化钾溶液才能够防止快速滴注引起针孔疼痛感以及心脏的不适感。
密切关注药液的量,确保在输注完毕之后能及时拔出针头,并且按压针孔2-3分钟,等到针孔凝血后松手即可。
静脉输液的流程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式,通过将药物或液体直接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达到快速有效地治疗目的。
正确的静脉输液流程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的流程。
首先,进行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核对医嘱,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药物过敏史。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输液器材和药物,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接着,进行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手部消毒,穿戴好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然后,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进行输液。
通常情况下,手部和前臂部的静脉是常用的输液通道。
接下来,进行穿刺操作。
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消毒的一次性静脉穿刺器具进行穿刺,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和无痛苦感。
然后,固定输液管路。
一旦成功穿刺,需要将输液管路固定好,避免出现脱落或滑动的情况。
接着,进行药物配置。
根据医嘱,医护人员需要准确配置药物,注意药物的浓度和用量,确保输液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然后,进行输液操作。
将配置好的药物连接到输液管路上,调整输液速度和流量,确保药物的均匀输送。
接下来,观察患者情况。
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最后,完成输液后处理。
当输液完成后,需要将输液器材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保持环境的整洁和无菌。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的流程包括术前准备、手部消毒、选择静脉通道、穿刺操作、固定输液管路、药物配置、输液操作、观察患者情况和输液后处理。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操作规范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有效的关键。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静脉给药重点环节风险管理的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静脉给药重点环节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期间的静脉给药重点环节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期间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静脉给药重点环节风险管理,对比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后的静脉给药管理的事先风险数、给药的偏差率和给药错误率。
结果与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相比,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事先风险数、给药偏差率和给药错误率均显著减少和降低,实施前后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到静脉给药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中,能够显著降低事先风险数,显著减少给药偏差率和给药错误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静脉给药;风险管理为了更好的控制和降低医疗风险和护理风险管理事件的发生,本文对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期间在静脉给药重点环节风险管理中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期间的静脉给药重点环节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期间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静脉给药重点环节风险管理,设为观察组,在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期间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且签订了相关知情同意书的静脉输液患者有90例,在这9000例患者当中,男6300例,女2700例,患者的年龄在1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2±10.37)岁。
同时选取2016年3月到2016年9月期间的900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本次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静脉给药时,采取常规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在这9000例患者中,男5900例,女3100例,年龄在17-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7±10.42)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对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患者应用成效及安全性分析陈小燕;黄中伟【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07【摘要】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应用于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的成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急诊输液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能评分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RPN)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RPN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效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静脉留置针患儿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能有效降低风险,提高静脉导管护理效能及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总页数】4页(P105-108)【作者】陈小燕;黄中伟【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室,江苏南通 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室,江苏南通 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相关文献】1.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对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患者应用成效及安全性分析 [J], 陈小燕;黄中伟;2.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优化骨科成批伤急诊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沈伟晔; 曾明; 张文香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J], 彭红;李梅;彭巧丽;黄钰茹;邱菊4.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期间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的护理管理研究 [J], 刘欢;王青5.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急诊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的应用 [J], 张素敏;张娟;邢伟萍;臧舒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最新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4最新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反问式查对操作流程在门急诊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在门急诊患者输液中使用反问式查对操作流程的方法来预防输液错误的情况,从而有效提高输液的正确性。
方法该院从2016年9月开始应用反问式查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计划、实施、确认、处置4个环节进行改进。
结果自从实施反问式查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该院的门急诊患者输液差错发生概率明显下降。
结论PDCA管理模式在护士静脉给药反问查对制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标签:反问式查对;门急诊;输液安全静脉输液是输液室护士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
由于门诊输液室患者种类繁多,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相对短缺,容易出现各种差错事故[1]。
是否能够严格执行输液查对制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藥安全。
该院在2016年1—8月期间,发生了多起输液差错事故,因此在2016年9月正式开始实行反问式查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改善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输液差错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服务水平,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1.1 计划准备阶段1.1.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调查该科室2016年1—8月所发生的差错事故情况,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①因为交接不及时而造成药品错误或浪费;②没有及时更换输液器械;③没有仔细确认患者信息导致输液错误;④因为工作疏漏导致患者漏输或错输的情况;⑤因为信息登记错误而导致患者输液错误;⑥因为没有仔细检查输液设备质量,导致患者输液中出现液体溢出等现象。
根据以上错误对出现差错的事故进行了分类,见表1。
1.1.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差错事故出现的原因,科室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将错误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客观因素:由于该医院是一家外来企业,医务工作人员来自全国各地,语言跟本地还是有区别,有许多患者听不懂护士的语言。
当护士拿着一袋别人的液体在对患者进行直问式查对时,患者没有听清楚或者根本听不懂,但怕给护士带来麻烦或者信赖医务人员不会有错,从而胡乱回应医务人员的查对,导致输液错误[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作者:何丽萍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5期
摘要:目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门急诊输液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规范门急诊输液室优化输液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护士工作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结果门急诊静脉输液差错·事故显著减少,使患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关键词: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Discussion 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HE Li-ping (Honghe Prefecture Third People's Hospital,Honghe 661000,Yun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over and deal with the emergency door transfusion safety hazards exist in the work to ensure transfusion safety,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MethodsSpecification optimize infusion infusion room door emergency operating procedures, strict aseptic techniqu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system, nurses working system, improve the legal awareness of nursing staff.ResultsStrengthen quality control aspects of nursing care will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car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intravenous infus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errors o accident, the patient achieve a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用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安全管理中的护理效果摘要: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实施FMEA管理后,观察组药物外渗、穿刺部位感染、意外拔针、堵管RP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FMEA管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MEA管理应用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儿安全管理中,可有效提升静脉留置针管理质量及安全性。
关键词: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效果引言静脉留置针输液是新生儿科常用的输液方式,新生儿由于本身原因易导致静脉留置针意外脱管,缩短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效地固定方法可防止静脉留置针的意外脱管,延长其使用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增加患儿舒适度,从而提升护士工作效率。
1静脉置留针在失效模式与效应模式中的护理效果1.1减少不适感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用的输液方式,既可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不适和痛苦,也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对输液量多、需长期输液者而言,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促进护理和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式需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大血管,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时,双手需同时操作,需要在退出针芯的同时往静脉内推进导管,但推进速度过快,可使得导管弯曲,增加穿刺难度,影响穿刺针置入。
此外,双手穿刺可对患者血管壁造成损伤,导致穿刺失败;按照传统方式固定静脉留置针,可带给患者不适感,外观清洁度不高,延长管过长会扯动贴膜,使得贴膜边缘卷起或是松动,甚至降低留置针稳定性,导致渗液、移位和静脉炎等不适。
加上护理人员在穿刺时未能按照技术要求规范操作,巡视不到位,未及时告知患者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易处于躁动状态,依从性差,影响留置针穿刺与固定,可增加患者不适感,降低患者满意度。
因此,应对传统静脉留置针固定方式予以改进,以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贴膜卷边和留置针脱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