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试论汽轮机的发展历史及不断改进的过程
- 格式:docx
- 大小:229.46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燃气轮机行业发展史
中国燃气轮机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后来,这一行业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的发展,其主要特点包括技术引进、国内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首次引进了大型燃气轮机技术。
当时,中国主要从苏联引进了若干台燃气轮机,用于发电和工业生产。
到了196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研发燃气轮机。
在这一时期,
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系列小型燃气轮机,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燃气轮机行业迎来了高速
发展。
中国政府重视燃气轮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燃气轮机行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合作,引进了一批新的燃气轮机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中国燃气轮机行业在21世纪初
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燃气轮机企业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中国燃气轮机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
目前,中国燃气轮机行业正朝着更高水平的发展迈进。
中国政府提出了燃气轮机“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行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中国燃气轮机企业正在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将中国燃气轮机行业推向世界先进水平。
文件编号:RHD-QB-K7710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试论汽轮机的发展历史及不断改进的过程标准版本试论汽轮机的发展历史及不断改进的过程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汽轮机的发现与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开启新的一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汽轮机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间,由汽轮机的引入和汽轮机在产品上的不断应用,分析了我国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和世界汽轮机业产品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汽轮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相应的预测和分析。
汽轮机概述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和支柱的产业就是我国的电力工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发电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而总发电中主要是来自火力发电,大概占到发电总容量的3/4左右。
同时我国制造业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发电设备能够不断的为电力行业提供设备的制造,对其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汽轮机制造业是我国用来生产发电设备的主机之一。
我国的第一家汽轮机制造厂在1953年成立,并在1955年首次研制成功了单机容量6MW的中压机组,我国的汽轮机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结合生产出各种参数和功率的火电、核电、工业汽轮机等系列产品。
我国的汽轮机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其机器性能和整体质量都得带了与国际同类商品的相近的生产水平。
目前,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对汽轮机的需求也很大,给我国汽轮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遇。
同时我国汽轮机业还面临着对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总结过去我国汽轮机发展的进程和国内外汽轮机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我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做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我国汽轮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1897 年,透平尼亚号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观舰式上横空出世,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4.5 节的航速,使整个世界为之震动。
查尔斯.帕森斯的精彩表演向全世界表明,蒸汽轮机一种船舶新动力已经具备了挑战传统往复式蒸汽机的能力。
帕森斯的蒸汽轮机的输出功率不断提升,在13 年前,他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轮机,当时功率惟独5 千瓦。
经过不断改进,用于发电的蒸汽轮机的功率已经提升到300KW,而透平尼亚的功率则猛增5 倍,达到1500 千瓦(2000 马力)。
在观舰式上的成功,使帕森斯迅速赢得了海军部的定单,那就是为海军建造两艘驱赶舰-VIPER 号和COBRA 号建造发动机,她们均为4 轴推进,单舰总功率为10000马力。
既然将海军允许作为小白鼠,帕森斯也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
在合同中,海军制定了惩罚性条款,如果这两艘军舰的航速达不到30 节,那帕森斯就将被罚款10 万英镑。
无非结果毫无悬念,两艘驱赶舰都达到了37 节的惊人航速。
之所以帕森斯能把他的汽轮机的功率越做越大,是因为他设计的精致,他把低速和低应力的设计方法融合在他的汽轮机中,从而使他的公司在近50 年中保持行业的率先地位。
他的第一艘船透平尼亚号的轮机设计中,他采用了多达71 级的反动式设计。
每一级包含一圈固定在缸体上、起导向作用的静叶片(喷嘴)以及位于转子上的动叶片,蒸汽的进气压力为157PSI,排气压力为1PSI。
由于每一级的压力只减少2PSI,蒸汽流的能量在每一级上缓慢而均匀的释放,因此帕森斯式蒸汽轮机不需要承受很大应力。
如果要增加输出功率,只需要将叶片的面积加大,提高蒸汽的流量即可。
由于蒸汽的流速不高,因此对材料的要求也相应降低,可靠性也不会随着功率的提升而降低。
基于这一设计原理思路,帕森斯的轮机可以满足费希尔上将所需要的在海军竞赛时期日益增长的舰船推进需要。
1904 年,第一艘无畏舰采用了蒸汽轮机,综合性能固然是无与伦比的。
1909 年,帕森斯为TIGER 号战列巡洋舰提供了总功率为108000 马力的蒸汽轮机,就此一项,就可比采用蒸汽机减少1000 吨分量。
燃气轮机发展史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
中国在公元十二世纪的南宋高宗年间就已有走马灯的记载,它是涡轮机(透平)的雏形。
15世纪末,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设计出烟气转动装置,其原理与走马灯相同。
至17世纪中叶,透平原理在欧洲得到了较多应用。
1791年,英国人巴伯首次描述了燃气轮机的工作过程;1872年,德国人施托尔策设计了一台燃气轮机,并于1900~1904年进行了试验,但因始终未能脱开起动机独立运行而失败;1905年,法国人勒梅尔和阿芒戈制成第一台能输出功的燃气轮机,但效率太低,因而未获得实用。
1920年,德国人霍尔茨瓦特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燃气轮机,其效率为13%、功率为370千瓦,按等容加热循环工作,但因等容加热循环以断续爆燃的方式加热,存在许多重大缺点而被人们放弃。
随着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人们掌握了压气机叶片中气体扩压流动的特点,解决了设计高效率轴流式压气机的问题,因而在30年代中期出现了效率达85%的轴流式压气机。
与此同时,透平效率也有了提高。
在高温材料方面,出现了能承受600℃以上高温的铬镍合金钢等耐热钢,因而能采用较高的燃气初温,于是等压加热循环的燃气轮机终于得到成功的应用。
1939年,在瑞士制成了四兆瓦发电用燃气轮机,效率达18%。
同年,在德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从此燃气轮机进入了实用阶段,并开始迅速发展。
随着高温材料的不断进展,以及透平采用冷却叶片并不断提高冷却效果,燃气初温逐步提高,使燃气轮机效率不断提高。
单机功率也不断增大,在70年代中期出现了数种100兆瓦级的燃气轮机,最高能达到130兆瓦。
与此同时,燃气轮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1941年瑞士制造的第一辆燃气轮机机车通过了试验;1947年,英国制造的第一艘装备燃气轮机的舰艇下水,它以1.86兆瓦的燃气轮机作加力动力;1950年,英国制成第一辆燃气轮机汽车。
世界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系列发展史及其启示导读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高端装备,其技术含量和设计制造难度居所有机械设备之首,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金字塔顶端,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前言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高端装备,其技术含量和设计制造难度居所有机械设备之首,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金字塔顶端,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目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已经达到全球发电总量的五分之一(欧美国家已超过三分之一),最先进的H/J级燃气轮机单循环和联合循环效率已经达到40%—41%和60%—61%,为所有发电方式之冠。
燃用天然气的燃机电站污染排放极低,二氧化碳比排放量是超临界燃煤电站的约一半,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和落实《巴黎协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之一。
我国党和政府对发展重型燃气轮机产业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两机专项)从今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已经列为“十三五”发展计划中我国要实施的100项重点任务之首。
从1939年世界第一台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GE、西门子和三菱公司各自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系列并垄断了全球市场。
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很高、研发投资巨大、实施周期很长,一旦决策失误,轻则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市场份额损失,重则有可能使公司陷入危机甚至导致公司破产(被兼并)。
这三家公司技术上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燃气轮机行业自主创新有什么启示?什么是我国燃气轮机行业自主创新应当遵循的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这是我国燃气轮机全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世界重型燃气轮机发展历程综述1939年在瑞士BBC公司诞生了世界第一台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标志着发电行业由汽轮机进入了燃气轮机时代。
七十多年来世界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诞生阶段(1939—1950年代末期):重型燃气轮机刚刚诞生,仅BBC公司进行研发,产品功率小(不超过4MW)、燃气温度低(不超过800℃)、热效率低于20%。
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与展望大型汽轮机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能源领域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应用领域、未来展望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最早的石墨汽轮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轴流式汽轮机和混流式汽轮机。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型汽轮机的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提高汽轮机效率:通过采用更高效的转子、优化叶片气动设计、降低蒸汽泄漏等措施,我国大型汽轮机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减少汽轮机噪音和振动:采用低噪音叶片、优化结构设计、控制气流激振等手段,有效降低了汽轮机运行时的噪音和振动。
可靠性及安全性:强化原材料质量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测流程、优化运行控制系统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大型汽轮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火力发电: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发电大国,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80%以上。
大型汽轮机在火力发电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为我国能源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船舶驱动:大型汽轮机在船舶驱动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一些大型船舶和海上平台。
空气压缩:大型汽轮机可用于空气压缩,为工业生产提供高压气体。
提高使用寿命:通过研发新型材料、优化结构设计、推广智能维修等措施,提高汽轮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优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制造成本,从而降低整个项目的投资成本。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结合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汽轮机的高效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化发展: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汽轮机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我国大型汽轮机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轮机制造国和出口国,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实力。
YF-ED-J6598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试论汽轮机的发展历史及不断改进的过程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试论汽轮机的发展历史及不断改进的过程实用版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汽轮机的发现与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开启新的一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汽轮机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间,由汽轮机的引入和汽轮机在产品上的不断应用,分析了我国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和世界汽轮机业产品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汽轮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相应的预测和分析。
汽轮机概述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和支柱的产业就是我国的电力工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发电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而总发电中主要是来自火力发电,大概占到发电总容量的3/4左右。
同时我国制造业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发电设备能够不断的为电力行业提供设备的制造,对其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汽轮机制造业是我国用来生产发电设备的主机之一。
我国的第一家汽轮机制造厂在1953年成立,并在1955年首次研制成功了单机容量6MW的中压机组,我国的汽轮机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结合生产出各种参数和功率的火电、核电、工业汽轮机等系列产品。
我国的汽轮机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其机器性能和整体质量都得带了与国际同类商品的相近的生产水平。
浅谈汽轮机发展史及我厂汽轮机一、汽轮机的产生:汽轮机是一种以蒸汽为动力,并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旋转机械,是现代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广泛的原动机。
最早的蒸汽动力设备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由古罗马数学家亚历山大的希罗记述的利用蒸汽反作用力而旋转的汽转球,又称为风神轮,是最早的反动式汽轮机的雏形。
1883年,瑞典工程师拉瓦尔制成第一台5马力(3.67千瓦)的单级冲动式汽轮机。
随后在1884年,由英国工程师帕森斯制成第一台10马力(转速高达18000转/分、电压100伏、7.35千瓦)的单级反动式汽轮机,广泛应用在电站、航海和大型工业中。
二、汽轮机的发展:1900~1905年,汽轮机功率在200~3000千瓦之间,以1000~1500转/分的转速运行,且无一例外地为轴流式汽轮机。
发展到1916年,汽轮机功率达到50000千瓦(AEG公司造)其转速为1000转/分。
当时,转速为1500转/分的汽轮机功率大约为20000千瓦,转速为3000转/分的汽轮机其功率大约为10000千瓦。
经济衰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的二战期中后期汽轮机单机功率的增大处于停顿状态。
50年代,随着战后经济发展,电力需求突飞猛进,单机功率又开始不断增大,陆续出现了325~600兆瓦的大型汽轮机;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工业发达的国家生产的汽轮机已经达到500—600MW 等级水平。
1972年瑞士ABB公司制造的1300MW双轴全速汽轮机在美国投入运行,设计参数达到24Mpa,蒸汽温度538°C,3600rpm;1974年西德KWU公司制造的1300MW单轴半速(1500rpm)饱和蒸汽参数汽轮机投入运行;1982年世界上最大的1200MW单轴全速汽轮机在前苏联投入运行,压力24Mpa,蒸汽温度540°C。
我国汽轮机发展起步比较晚,1955年上海汽轮机厂制造出第一台6MW汽轮机。
1964年哈尔滨汽轮机厂第一台100MW机组在高井电厂投入运行;1972年第一台200MW汽轮机在朝阳电厂投入运行;1974年第一台300MW机组在望亭电厂投入运行。
1、燃气轮机发展史1939年世界上第一台燃气轮机投入使用以来,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
在这65年中燃气轮机的发展非常快,其性能、结构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燃气轮机的用途已从过去的军事领域扩展到铁路运输、移动电站、海上平台、机械驱动和各种循环方式的大中型电站等。
例如:简单循环、回热循环、间冷循环、再热循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单压、双压、三压再热)、增压硫化床燃烧—联合循环(PFBC—CC)、整体式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等。
由于燃气轮机具有用途广泛、启动快、运行方式灵活、用水量少、热效率高、建设周期短以及对燃料的适应性非常广(各种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煤)等特点,因此可以这样说,燃气轮机已经成为热机中的一支劲旅,汽轮机长期独霸发电行业的格局已经开始动摇。
近二十年来,燃气轮机在电站中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是因为燃气轮机启动速度快、运行方式灵活,且能在无电源的情况下启动(黑启动Black),机动性能好且有极强的调峰能力,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燃气轮机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技术性能大幅度提高。
到目前为止单机容量已达334MW,简单循环的燃气轮机热效率达43.86%,已超过大功率、高参数的汽轮机电站的热效率。
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热效率更高达60%。
先进的燃气轮机已普遍应用模块化结构,使其运输、安装、维修和更换都比较方便,而且广泛应用了孔探仪定期检查、温度控制、振动保护、超温保护、熄火保护、超速保护等措施,使其可靠性和可用率大为提高。
此外,由于燃气轮机的燃烧效率很高,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物一般都能达到严格的环保要求。
注水/蒸汽燃烧室和DLN燃烧室的应用使NOX的排放降至9-25ppm。
2、我国燃气轮机工业概况我国解放前没有燃气轮机工业,解放后全国各地试制过十几种型号的陆海空用途的燃气轮机。
1956年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试飞,1958年起又有不少工厂设计试制过各种燃气轮机。
工业用汽轮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工业用汽轮机是一种将燃料能源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其发展历程与趋势对于工业生产的进步和能源利用的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工业用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工业用汽轮机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60年代,当时的著名发明家詹姆斯·瓦特成功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
这台蒸汽机利用蒸汽的扩张力来驱动活塞运动,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瓦特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机械动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在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轮机迅速发展起来。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被进一步完善,燃烧室的设计得到改进,提高了燃料燃烧的效率,增加了蒸汽的扩张能力。
同时,新材料的应用和制造工艺的改进也使得汽轮机的性能得到了提升。
它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电厂、航空和航海等领域,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能源输出。
20世纪的后半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用汽轮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燃气轮机的出现给汽轮机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
相较于传统蒸汽机,燃气轮机采用了内燃原理,直接将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作为工作流体,通过高速旋转的轴向流动来驱动机械。
燃气轮机具有结构简单、启停快速、效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工业用汽轮机的新趋势。
随着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工业用汽轮机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传统的燃煤汽轮机通过改进燃烧系统、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放来实现清洁化和高效化。
节能减排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针对燃煤汽轮机的改进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另一方面,在可再生能源的推动下,再生能源的利用已成为工业用汽轮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与汽轮机的结合,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经由汽轮机转化为电能。
风能发电也可以通过汽轮机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
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试论汽轮机的发展历史及不断改进的过程汽轮机的发现与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开启新的一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汽轮机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间,由汽轮机的引入和汽轮机在产品上的不断应用,分析了我国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和世界汽轮机业产品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汽轮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相应的预测和分析。
汽轮机概述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和支柱的产业就是我国的电力工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发电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而总发电中主要是来自火力发电,大概占到发电总容量的3/4左右。
同时我国制造业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发电设备能够不断的为电力行业提供设备的制造,对其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汽轮机制造业是我国用来生产发电设备的主机之一。
我国的第一家汽轮机制造厂在1953年成立,并在1955年首次研制成功了单机容量6MW的中压机组,我国的汽轮机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结合生产出各种参数和功率的火电、核电、工业汽轮机等系列产品。
我国的汽轮机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其机器性能和整体质量都得带了与国际同类商品的相近的生产水平。
目前,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对汽轮机的需求也很大,给我国汽轮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遇。
同时我国汽轮机业还面临着对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总结过去我国汽轮机发展的进程和国内外汽轮机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我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做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我国汽轮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状况2.1. 回顾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历史汽轮机制造业是一个与高新技术紧密相关的重大产业,汽轮机行业的发展能很好的体现国家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的状况。
我国的汽轮机制造主要经历了一下几阶段:(1)自力更生阶段。
这个阶段始于1953年-1980年,这段时间是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创业阶段。
1953年,我国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汽轮机制造厂,是我国50年代及60年代的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汽轮机技术汽轮机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汽轮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来推动涡轮旋转,从而产生功率。
汽轮机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工业生产和运输等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设备。
汽轮机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能源利用技术的重大突破。
早期的汽轮机原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直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才有了能够实际应用的汽轮机。
英国工程师詹姆斯·瓦特在1769年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为后来的汽轮机技术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汽轮机开始被应用于发电厂。
以人称“汽轮机之父”的查尔斯·帕森斯,独立发展了多级汽轮机技术,使得汽轮机在发电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他的引领下,汽轮机在发电厂逐渐代替了传统的蒸汽机,成为发电的主要动力设备。
20世纪初,汽轮机技术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美国工程师查尔斯·巴贝奇提出了反压式汽轮机的概念,使得汽轮机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一突破使得汽轮机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得以加速发展。
汽轮机的高效率、可靠性和灵活性使得其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动力设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轮机的性能和效率逐渐提升。
通过改进设计和改良材料,现代汽轮机在高温高压工况下能够运行,使得其在发电厂中的应用更加普遍。
同时,汽轮机的启动时间也得以缩短,使得其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更快地提供动力支持。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汽轮机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
绿色、低碳的能源利用成为了汽轮机技术发展的方向。
通过采用先进的燃烧控制技术和尾气处理技术,汽轮机的排放量得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小。
此外,一些地区还开始采用生物质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来驱动汽轮机,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总的来说,汽轮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丰富而辉煌,从最初的实验阶段到现代高效可靠的设备,汽轮机不断满足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汽轮机技术将继续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动力支持,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汽轮机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蒸汽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热能转换装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率最高的热力发电设备之一。
本文将从汽轮机原理及分类、工作原理、发展历史、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在电力领域应用、优点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汽轮机原理及分类汽轮机是利用高温和高压蒸汽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热能转换装置。
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率最高的热力发电设备之一。
根据功率大小和使用情况等不同条件,汽轮机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以及核汽轮机等多种类型。
其中,小型、中型汽轮机主要用于动力较小的车辆、船舶和电力站的备用电源,而大型、超大型汽轮机则主要用于大型电力站发电。
核汽轮机则是利用核反应提供动力的发电装置。
1小型、中型汽轮机小型汽轮机功率一般在50千瓦以下,中型汽轮机功率在50-150千瓦之间,它们主要用于轻便型的交通运输工具(轮船、飞机等)或者是中小型的燃油发电站等地方使用。
2 .大型、超大型汽轮机大型汽轮机的功率范围在IOOOOkW以下,而超级大型汽轮机的最高功率达到了15000OkW,它们主要用于大型电力站等重要场所的电力供应。
3 .核汽轮机核汽轮机是利用核反应提供动力的发电装置,它与传统汽轮机的不同在于其燃料不是燃油或者燃气,而是利用核反应进行放射性转换来释放出能量,从而驱动锅炉和汽轮机发电。
二:汽轮机工作原理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喷入叶片中,使叶片转动,最终带动轴承旋转。
在汽轮机内,压缩空气、加热蒸汽、旋转叶轮、抽取剩余热量等一系列过程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热力循环系统。
其中,压缩空气的工作由压气机来完成,而加热蒸汽的工作则由锅炉来完成。
三:汽轮机发展历史汽轮机的发明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高效的能源转换装置。
1884年,英国人查尔斯・帕森斯发明了第一台有实际运行的汽轮机,从此拉开了汽轮机的先河。
20世纪前期,汽轮机正在不断地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推动汽轮机的发展,为了最佳效率,锅炉、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需要协同发展,使得汽轮机的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蒸汽轮机发展史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神奇的蒸汽轮机发展史呀!你想想,蒸汽轮机就像一个大力士,能推动巨大的机器转动起来,这可太了不起啦!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琢磨怎么利用蒸汽的力量。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但人们的脑子可好使啦!他们一点点地尝试,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似的。
最开始,那蒸汽轮机可简陋啦,就像个刚出生的小娃娃,啥也不懂,还经常闹点小毛病。
但人们不嫌弃呀,不断地改进它,给它喂好吃的(技术改进),让它慢慢长大。
后来呀,蒸汽轮机变得越来越厉害。
它就像一个成长起来的勇士,能在各种领域大显身手啦!工厂里有它,火车上有它,轮船上也有它。
你说火车要是没有蒸汽轮机,那得跑得有多慢呀!就像蜗牛一样慢吞吞的。
有了蒸汽轮机,“呜呜呜”,火车就能飞快地跑起来,带着人们去远方。
轮船也是一样呀,在大海上航行,没有强大的动力可不行。
蒸汽轮机就像轮船的心脏,让轮船在海上乘风破浪。
你再想想,如果没有蒸汽轮机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得少了多少乐趣和便利呀!那我们还能享受到现在这样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工业吗?蒸汽轮机的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哦,它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挑战呢。
有时候会出现故障,就像人会生病一样。
但那些聪明的工程师们总会想办法治好它的病,让它重新变得生龙活虎。
而且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蒸汽轮机也在不断进化呢。
它变得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
这就好比一个人不断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
现在,虽然有了很多新的技术和能源,但蒸汽轮机可没有被淘汰哦。
它依然在很多地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像一个老当益壮的战士。
朋友们,蒸汽轮机的发展史是不是很神奇呀?它见证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让我们一起为蒸汽轮机的发展点赞吧!它真的是太厉害啦!。
汽轮机发展史漫谈一、汽轮机早期发展汽轮机是一种以蒸汽为动力,并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旋转机械,是现代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广泛的原动机。
1883年瑞典工程师拉瓦尔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单级冲动式汽轮机,随后在1884年英国工程师帕森斯设计制造了第一台单级反动式汽轮机,被广泛应用在电站、航海和大型工业中[1]。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在欧洲和美国许多公司着手制造汽轮机。
由于大型电厂开始了发展而汽轮机的特点又适应这种发展的要求,于是汽轮机存在着大量的市场需求;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求汽轮机能有更大的机组功率。
1900~1905年,汽轮机功率在200~3000千瓦之间,以1000~1500转/ 分的转速运行。
且无一例外地为轴流式汽轮机。
发展到1916年,汽轮机功率达到50000千瓦(A E G公司造)其转速为1000转/分。
当时,转速为1500转/ 分的汽轮机功率大约为20000千瓦,转速为3000转/ 分的汽轮机其功率大约为10000千瓦。
二、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轮机的发展情况汽轮机的蒸汽参数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汽轮机的继续发展。
除了汽机、锅炉效率及热循环效率的改善之外,还有热降的增大,都使热耗减小了。
所有这些,都依赖于新汽轮参数的提高。
到1925 /26年间,汽压力值提高到了大约25巴的平均水平,而温度提325~375℃。
1930年后,汽轮机向更高参数的迅猛发展进入了暂时的停滞状态。
参数为100~110巴、480~500℃的前置式机组多数由Leuna、Schkopau公司建造。
蒸汽压力参数停滞在经实践证明是可靠的100巴的水平上。
当时所用的材料承受不了较高的蒸汽参数,特别是温度。
19世纪以来,汽轮机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提高安全可靠性、耐用性和保证运行方便的基础上,增大单机功率和提高装置的热经济性。
到1937年汽轮机的总功率足达4000000千瓦,这些机组共生产了140亿千瓦?小时的电能。
60 %的汽轮机功率在10~20000千瓦之间;其中绝大部分的新汽轮的压力达到25atu(计示大气压)(65%);蒸汽的高温、高压等级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冲动式汽轮机轴流式,占绝大多数,汽轮机的利用率和运行时间不断提高[2]。
汽轮机发展历史一、国际上汽轮机发展状况1、1883年瑞典工程师拉瓦尔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单级冲动式汽轮机,随后在1884年英国工程师帕森斯设计制造了第一台单级反动式汽轮机,虽然当时的汽轮机和我们现在的汽轮机相比结构非常简单,但是从此推动了汽轮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被广泛应用在电站、航海和大型工业中。
2、在60年代,世界工业发达的国家生产的汽轮机已经达到500—600MW等级水平。
1972年瑞士BBC公司制造的1300MW双轴全速汽轮机在美国投入运行,设计参数达到24Mpa,蒸汽温度538°C,3600rpm;1974年西德KWU公司制造的1300MW单轴半速(1500 rpm)饱和蒸汽参数汽轮机投入运行,;1982年世界上最大的1200MW单轴全速汽轮机在前苏联投入运行,压力24 Mpa,蒸汽温度540°C。
3、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大容量、高参数汽轮机的研究和开发,如俄罗斯正在研究2000MW汽轮机。
主要是大容量汽轮机有如下特点:1)降低单位功率投资成本。
如800MW机组比500MW汽轮机的千瓦造价低17%;1200MW机组比800MW机组的千瓦造价低15%—20%。
2)提高运行经济性。
如法国的600MW机组比国产的125MW机组的热耗率低276kj/kW.h,每年可节约燃煤4万吨。
3)加快电网建设速度,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4)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
4、汽轮机按照工作原理分为冲动式汽轮机和反动式汽轮机。
汽轮机是一种以蒸汽为动力,并将蒸气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旋转机械,是现代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广泛的原动机。
汽轮机具有单机功率大、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冲动式汽轮机蒸汽主要在静叶中膨胀,在动叶中只有少量的膨胀。
——反动式汽轮机蒸汽在静叶和动叶中膨胀,而且膨胀程度相同。
由于反动级不能作成部分进汽,因此第一级调节级通常采用单列冲动级或双列速度级。
如我国引进美国西屋(WH)技术生产的300MW、600MW机组。
2021试论汽轮机的发展历史及不断改进的过程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18
2021试论汽轮机的发展历史及不断改进的
过程
汽轮机的发现与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开启新的一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汽轮机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间,由汽轮机的引入和汽轮机在产品上的不断应用,分析了我国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和世界汽轮机业产品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汽轮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相应的预测和分析。
汽轮机概述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和支柱的产业就是我国的电力工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发电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而总发电中主要是来自火力发电,大概占到发电总容量的3/4左右。
同时我国制造业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发电设备能够不断的为电力行业提供设备的制造,对其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
作用。
汽轮机制造业是我国用来生产发电设备的主机之一。
我国的第一家汽轮机制造厂在1953年成立,并在1955年首次研制成功了单机容量6MW的中压机组,我国的汽轮机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结合生产出各种参数和功率的火电、核电、工业汽轮机等系列产品。
我国的汽轮机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其机器性能和整体质量都得带了与国际同类商品的相近的生产水平。
目前,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对汽轮机的需求也很大,给我国汽轮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遇。
同时我国汽轮机业还面临着对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总结过去我国汽轮机发展的进程和国内外汽轮机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我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做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我国汽轮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状况
2.1.回顾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历史
汽轮机制造业是一个与高新技术紧密相关的重大产业,汽轮机行业的发展能很好的体现国家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的状况。
我国的汽轮机制造主要经历了一下几阶段:(1)自力更生阶段。
这个阶段始于1953年-1980年,这段时间是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创业阶段。
1953年,我国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汽轮机制造厂,是我国50年代及60年代的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后来又分别在哈尔滨和北京等设置了汽轮机厂。
并随后在诸多大城市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汽轮机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较完整的汽轮机制造体系,全行业处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中。
(2)汽轮机的引进发展阶段。
大功率的亚临界参数的汽轮机技术在我国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需要我国从国外进行引进与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1980年起我国的汽轮机开始面向全世界。
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引进大功率和高性能的先进汽轮机制造技术。
研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使我国汽轮机的技术在其设计、工艺、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在大型工程设备制造和成套领域建立起了自主开发的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高。
(3)进一步优化提升阶段。
当代的科学
技术快速发展,在引进先进的技术,对我国汽轮机行业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在引进先进技术后,通过对比分析和深入研究探讨,对我国的汽轮机做出相应的改进和改造,瞄准世界的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汽轮机进行不断的优化工作。
在此期间做到了对许多重大课题技术上的攻破以及先进产品优化设计和制造等技术的改进创新。
(4)汽轮机设计制造体系形成阶段。
在现阶段,我国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和不断的进行自主开发,逐渐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汽轮机设计制造体系。
该体系主要以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利用计算机中的各种软件对汽轮机的各项数据等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并结合ERP管理系统,将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相结合,建立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运营机制,不断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汽轮机的技术进步。
国外汽轮机的发展历史
3.1.国外汽轮机行业规模大,价格高,技术竞争强
汽轮机是一个拥有核心技术的行业,国际上只有仅仅几个发达国家掌握着汽轮机的核心技术,能够进行研发制作。
这样就使得国
际上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家能够制定汽轮机的价格。
为了维护汽轮机在世界格局上的价格,国际汽轮机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重组。
这使得计算机技术在汽轮机上得到应用,降低了其制造成本和制造周期。
同时提高了其综合竞争力,实现了由制造加工到人力上的转移。
这种转移正好符合我国所推行的“国产化”发展,对于我国汽轮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
3.2.国外汽轮机产品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国际市场上,汽轮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首先是大功率高效超临界汽轮机的发展。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的是利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使得汽轮机在超临界状态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该阶段主要以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为主,汽轮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就是不断提高汽轮机的内部效率和可靠性的发展。
该阶段主要采用的是全三元成型技术以及高效的叶型和叶片技术,将之用于汽轮机高中低压的主要应用中,提高汽轮机的运行效率。
并且利用三维有限元结构,使汽轮机的轴系更加稳定、可靠。
第三阶段是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展的阶段。
此阶段燃气轮机和
蒸汽轮机循环发展的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并且也加强了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环保等。
使得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循环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热电联供汽轮机的发展。
这一阶段多种热电汽轮机不断的开发,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且产品实现了多样化发展,拥有了更多不同功率和不同参数的汽轮机。
并不断走向大功率、高参数的方向。
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汽轮机行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并且伴随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轮机技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发展。
将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更趋向于科技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等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进行管理的阶段,真正实现我国汽轮机制造业的不断完善和全球化、网络化发展。
不断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等。
我国的汽轮机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过挫折,也在不断的进步,真正的为我国电力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新时期,我国的汽轮机行业仍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我们
要大胆创新,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汽轮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研发制造高参数、高效率、高可靠性、自动化的汽轮机产品,不断推动我国汽轮机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