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发展史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19
机械发展史
机械发展史始于古埃及,当时结合运动学和物理学原理,发明了一套推进和传动诸如开沟机、转舵机、升降机等机械装置,大大提高建筑设施的实用性。
随后,欧洲中世纪开始借鉴东方发达国家的机械设计,并以新的概念和实践方法对其进行改进。
十六世纪又有许多重要发明,例如拉尔夫·libF气动机,可以推动木梁浇灌,从而替代传统的人力和马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蒸汽机,自动机械及其应用,火花机器,以及许多有关石油和汽油发动机发明的众多机器。
火花机可以控制舵机,推动门扇,控制机器尾座,甚至可以控制机器人的行动。
这些机器的发展带来了工业自动化,大大缩短了生产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20世纪都是电动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电动机的发明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极大程度的替代了机械传动,改变了生产、运输、控制以及其他行业的运作方式。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应用逐渐成熟,机器人技术也被运用于各行各业,使得机械生产更加自动化,更加容易操作。
综上所述,机械发展历史始于古埃及,中世纪受东方机械技术的影响,十六世纪发明重要的机械装置,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机械,20世纪是电气化发展的重要时刻,机器人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使机械生产更加自动化和容易操作。
1楼从1840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近代时期,这期间中国的机械工业逐步由手工业作坊式小生产,向使用动力机器的生产方式转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
这个时期诞生的机械工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中国最早使用动力的机械厂是外商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机械厂是清政府经营的军火企业;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之下。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
为了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外商首先在中国建立了船舶修造厂。
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设立的柯拜船舶厂,是中国领土内最早的一家外资机械厂。
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外商在黄埔经营的船坞船厂增至5、6家。
英美商人并纷纷在华东设立船舶修造厂,其中较大的有英商办的上海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和丰船厂。
至19世纪60年代末,外商在广州、上海、厦门、福州等沿海口岸建立的大小船舶修理厂已达22家,雇用的中国工人达九千多人。
外商在中国经营的机械工业除船舶修造厂外,还有铁路车辆修理厂,如1880年英国人在唐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铁路车辆修理厂,1901年德国人在青岛四方村建立的青岛铁路工厂,都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企业。
据1908年统计,外资经营的34个主要机器厂中,船舶修造厂28个;铁路车辆工厂3个。
这些厂以英商经营的最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20世纪初,日本在东北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日俄战争后,在南满地区,开办了一批机械工厂。
到20年代已有较大的铁路、造船、矿山机器等机械制造厂20多家。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1906年扩建了接收帝俄的大连铁路工厂、抚顺煤矿机械厂。
1907年新建了沙河口铁路工厂。
1908年,川崎造船所扩建了接收帝俄在大连的船坞和工场,设大连分厂,至1914年已发展成为拥有日籍职工2800余人、中国工人1万余人的大型修造船厂,能修造5000吨级轮船。
中国机械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传统机械时期和现代机械时期。
(一)传统机械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
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
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
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
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成熟的过程。
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
这一阶段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发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世界机械发展史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机械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日新月异,从远古时代人们开始学会使用最简单的杠杆,到现在很多领域实现机电一体化,世界机械发展史可谓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古代世界机械的缓慢发展大约在200万年前,人类开始学会了使用以木头和石头为原材料制成的石斧、石刀等简单机械,从此人类渐渐进入了使用机械的时代。
当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时,机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开始变得更加实用和普及,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开始普及青铜器,此后一系列的青铜工具如凿子、铜刀、马车、两轮战车等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后随着各种材料的发现与使用,使得机械在各类方面的使用愈加丰富。
到公元前600掉,学者希罗著书阐明关于五种简单机械:杠杆、尖劈、滑轮、轮与轴、螺纹推动重物的理论。
从此在人类古代史中机械走上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中国对机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五千年前已开始使用简单的纺织机械;晋朝时在连机椎和水碾中应用了凸轮原理;西汉时应用轮系传动原理制成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东汉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目前许多机械中仍在采用的青铜轴瓦和金属人字圆柱齿轮,在我国东汉年代的文物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原始形态,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这个过程中是以人力为基础进行劳动生产。
二、近代世界机械的飞速发展1698年,英国的萨弗里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用于矿井抽水的蒸汽机----“矿工之友”,开创了机械的原动力创新的先河,也促进了近代机械的进一步发展。
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牛顿提出对流换热的牛顿冷却定律,纽科门发明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取代了萨弗里的蒸汽机,工功率可达六马力;德国的华佗海特先后发明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并创立以水的立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中间分为180度的华氏温标,法国的卡米提出齿轮啮合基本定律;瑞士的丹尼尔第一-贝努利建立无粘性流体的能量方程----贝努利方程;欧拉建立粘性流体的运动方程----欧拉方程;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竖式、多锭、手工操作的珍妮纺纱机。
中国机械发展史我们都知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作为世界上发明、制造和应用机械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至少拥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记住祖先辉煌成就,努力开创灿烂未来。
我国机械按发展历程分,大致上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远古机械(二)古代机械(三)近代机械(四)现代机械(一)远古机械(百万年前~四千多年前)工具是机械的前身,所以从广上讲,工具也可以叫做机械。
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是石器。
在距今二十到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祖先们就能够制作粗糙的石器工具。
工具有一物多用的性质,因而石器种类很少,只有砍砸器、刮削器、尖器及石球等几种。
到了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工具进步加快,种类渐多,石器已有斧、刀、锛、镰、铲、凿、镞、球等多种形式,还出现了大量的骨、角、蚌、陶器。
到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已制造出一批精品工具。
如甘肃出土的石刃骨刀,它是在坚固的兽骨上开出细长槽作为刀体,内部镶嵌坚硬、锋利的石质刀片制成,充分利用了不同材料的不同性能。
这种夹固式石刃骨刀可称得上是现代各种组合刀具的始祖。
此时中国机械史进人了一个新时期。
古代机械是中国机械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二)古代机械(四千多年前~184年)1.快速发展时期——夏至春秋战国时期(约四千多年前~约前221年)(1)运输起重方面:商初时出现的桔棒,西周时出现滑轮及辘护;战国时又出现了绞车,古代使用这些简单的起重机械成功地解决了起重问题。
春秋战国时将悬棺升置悬崖最具有神秘色彩。
在夏代己有水准很高的战车,促进了车的发展。
古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标志。
(2)其他方面:打仗、狩猎用的炮(抛石机),侦察用的巢车以及灌溉用的桔梅等也已诞生。
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亦在此时出现。
2.成熟时期——秦至南北朝时期(前221~589年)古代机械在秦汉时已趋成熟,领先于当时世界各国。
这一时期以动力(弹力、畜力、风力、水力等)利用和机械结构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世界机械发展史一、根据时间进行划分根据人类文明发展将机械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200万年前至50万年前-原始阶段(2)第二阶段:公元前7000年至18世纪初-古代机械发展阶段(3)第三阶段: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近代机械发展阶段(4)第四阶段:20世纪至现代-现代机械发展阶段注: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希腊古猿,200万年前希腊古猿进化为南方古猿。
300万-150万年,早期猿人,能直立行走,应用简单石器。
200万年-30万年,晚期猿人,使用旧石器和火。
20万年-5万年,早期智人,基本与现代人接近,4-5万年,晚期智人,已经有绘画、饰物,人类文明开始。
公元元年是辛酉年(九岁的汉平帝登基)。
《世界机械发展史》-中秀太郎(日本)二、各个阶段的主要成就1、原始发展阶段:石斧、石刀2、古代机械发展阶段:青铜器、车轮、农用耕地机械、水车,已经具有动力、传动、执行单元,能够对简单机械广泛应用(杠杆、车轮、滑轮、斜面、螺旋)。
后期又出现铁器,并懂得淬火、回火等材料处理方法。
3、近代机械发展阶段:英国发起工业革命,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汽车、自行车、挖掘机……4、现代机械发展阶段: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与机械进行交互。
(石斧、石锤和木质、皮质简单工具;臼、磨、槔、轱辘、车、船、桨、橹;人造陶瓷、青铜、铁器;鼓风器;蒸汽机、电力、电动机、数控机床、动力机械学、热力学、材料学、有限元分析)(1952年,美国帕森斯公司制成第一台数字控制机床。
1962年,美国本迪克斯公司首次在数控铣床上实现最佳适应控制ACO,1967,美国福克斯首次提出机构最优化概念。
1976年,日本FANUC展出4台加工中心和1台工业机器人组成柔性制造单元)(1983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第3次定义“米”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进的路程长度;1979年,美国的徐南朴等指出摩擦系数等于啮合摩擦系数、粘着摩擦系数、犁削摩擦系数之和;1976年,日本发那科公司首次展出4台加工中心和1台机器人组成柔性制造单元;197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聚晶人造金刚石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刀片;1967年美国福克斯提出柔性系统基本概念,英国莫林斯公司研制出“系统24”;1964美国格罗弗发明热管;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明电解磨削法;1958年,美国的卡尼-特雷克公司研制成第一个加工中心;1957年,联邦德国的汪克尔研制成旋转活塞式发动机,1955年,美国研究成功等离子弧加工方法,1954年,美国建成第一艏核动力船-鹦鹉号;1952年,美国帕森斯公司制成第一台数字控制机床;1950年,联邦德国的施泰格瓦尔特发明电子束加工;20世纪40年代,英国泰勒森设计出多面棱体;1947年,第一艏燃气轮机船加特利克号;20世纪40年代,苏联发明阳极机械切割;1943年,苏联的扎拉连科夫妇发明电火花加工;1942年,美国的费米等建成第一座可控的链式核裂变原子反应堆;1941年瑞士制成第一辆燃气轮机;1938-1940年,美国的厄恩斯特核麦钱特用高束摄影机拍摄切削的形成过程,并解释了,切削形成机理;1938年,美国的卡尔森首创静电复印技术;1934年,德国的克诺尔和鲁斯卡制成投射电子显微镜;1951年,美国的科恩制成第一台超声加工机;1926年,美国建成第一条生产线(加工汽车底盘);1923-1927年,德国的科斯特尔设计制造可是干涉仪;1923年,德国的施勒特发明硬质合金;1920年,德国霍尔瓦特制出第一台实用的燃气轮机;1913年,瑞典制成第一辆电力传动的柴油机车)。
中国机械发展史————近代机械发展史
2017-01-08工匠精神大美机械
中国机械发展史
————近代机械发展史
近代机械(1841~1949年)
鸦片战争彻底粉碎了清廷的闭关自守的政策,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汇入了世界科学技术的洪流。
在此期间,清廷中的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西方列强也对中国进行经济渗透。
因此,先后出现了清廷官办工业及外资兴办的工业,民办工业也在这一阶段诞生。
洋务运动时期的工厂
受西方机械及西方科技影响较大的设备有蒸汽机,大高炉,转炉,平炉,锻压、锻造、车削、钻削等设备。
装备了机械、兵器制造业及纺织、造纸、印刷、卷烟和食品加工等部门。
后来又进口了齿轮加机床等精密设备,地点地从沿海发展到内陆。
到20世纪,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及内战但机械工业及机械工程教育和科研继续有所发展。
这一时期的中国机械明显地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对西方诸国有着依赖性。
因此,近代机械工业以小型、修配为主,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教育、科研及设计能力都较为薄弱,这给以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这是一个大转变的时期。
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由古代机械时期发展为近代机械时期,由传统的生产技术发展为近代生产技术,由手工作坊发展为工厂,机械理论、设计、科研也渐渐多了起来。
中国机械史上的这一转折,其成败、得失、经验与教训很值得我们总结和研究。
中国近代机械发展史1. 说起中国近代机械发展史,那可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啊!从鸦片战争后的落后挨打,到现在的蒸蒸日上,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够写好几本书了。
2. 要从清朝同治年间说起,那会儿洋务运动刚开始,李鸿章他们可是憋着一股劲儿要搞机械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就像个机械摇篮,造出了咱们自己的第一批蒸汽机,那阵仗,在当时可是轰动一时。
3. 汉阳铁厂的建立可是个大事件,那时候的机械设备虽然比不上洋人的,但好歹是咱们自己搞出来的。
那会儿的工人们,摸着机器就跟摸着宝贝似的,一点一点地学,一点一点地琢磨。
4. 到了民国初期,机械工业就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磕磕绊绊地往前蹦跶。
那时候的沈阳机床厂,就跟个小作坊似的,可人家愣是凭着一股子倔劲儿,硬是把机床技术给搞起来了。
5. 抗战时期可是最难的,机械厂都往大后方搬,就像搬家一样,只不过搬的是整个工厂。
有的工人背着机器零件,走山路走得鞋都烂了。
那些机器设备就像国家的命根子,说啥也得保住。
6. 新中国成立后,机械工业可算是迎来了春天。
上海、沈阳这些地方的机械厂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咱们自己造出了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汽车,那个高兴劲儿啊,就跟过年似的。
7.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全国上下掀起了自力更生的热潮。
那会儿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工人们废寝忘食地研究机械,连做梦都在想着怎么改进设备。
8. 改革开放后,机械工业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蹭蹭往上窜。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那时候的工程师们可神气了,整天捧着图纸研究,跟破解天书似的。
9. 九十年代数控机床开始普及,那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原来靠人工操作的机床,现在输入程序就能自动加工,就跟变魔术似的。
工人师傅们看着这些"聪明"的机器,都说这是科技的力量。
10. 进入新世纪,咱们的机械工业可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高铁列车、盾构机、大型起重机,这些高精尖的装备都能自己造了。
古代机械史是指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创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
发展机械始于工具,工具是简单的机械。
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是石刀、石斧和石锤。
现代各种复杂精密的机械,都是从古代简单的工具逐步发展而来的。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文化交流很少,世界上几个基本独立的文化区域,如东亚和南亚、西亚和欧洲的机械发展情况各不相同。
如中国古代机械起源早,发展较快,在13、14世纪曾居世界前列,是独立发展的,与其他地区联系不多。
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史前期),人类已广泛使用石制和骨制的工具。
搬运重物的工具有滚子、撬棒和滑橇等,如古埃及建造金字塔时就已使用这类工具。
公元前3500年后不久,古巴比伦的苏美尔已有了带轮的车,是在橇板下面装上轮子而成。
史前期的重要工具有弓形钻和制陶器用的转台。
弓形钻由燧石钻头、钻杆、窝座和弓弦等组成。
往复拉动弓便可使钻杆转动,用来钻孔、扩孔和取火。
弓形钻后来又发展成为弓形车床,成为更有效的工具。
埃及第三至第六王朝(约公元前2686~前2181)的早期,开始将牛拉的原始木犁和金属镰刀用于农业。
铜制工具的制造多用锻打法。
约公元前2500年,欧亚之间地区就曾使用两轮和四轮的木质马车。
埃及古代墓葬中曾发现公元前1500年前后的两轮战车。
叙利亚在公元前1200年制造了磨谷子用的手磨。
在建筑和装运物料过程中,已使用了杠杆、绳索滚棒和水平槽等简单工具。
滑轮最早出现于公元前日世纪,亚述人用作城堡上的放箭机构。
绞盘最初用在矿井中提取矿砂和从水井中提水。
这时,埃及的水钟、虹吸管、鼓风箱和活塞式唧筒等流体机械也得到初步的发展和应用。
公元前六百年至公元四百年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被称为古典文化时期。
这一时期在古希腊诞生了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对古代机械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学者希罗关于五种简单机械(杠杆、尖劈、滑轮、轮与轴、螺纹)推动重物的理论,至今仍有意义。
这一时期木工工具有了很大改进,除木工常用的成套工具如斧、弓形锯、弓形钻、铲和凿外,还发展了球形钻、能拔铁钉的羊角锤、伐木用的双人锯等。
中国机械发展史毫无疑问,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机械文明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机械发展史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在工艺方面以石器打制工艺为主,主要是经过敲击和初步修整使石块成石器。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
当时的石器工具的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尖状器、石球、石矛和石镞等,这时出现的其他材料的工具有木捧和磨制的骨针等。
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接下来,在石器制造方面以磨制工艺为主,同时对石器的制造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过程。
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如锛、斧、铲、凿、磨盘、磨棒、杵臼、钻、网坠、纺轮、犁、刀、锄、耘田器等。
工具的种类不但有所增加,而且出现了不少专用工具。
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钢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制造高效生产工具提供了条件。
随着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用生铁来铸造多种机械,特别是农业机械。
这一时期锻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工具都是用锻造方法制成的。
战国早期就已出现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到东汉末期,大多数铸造的机械工具都经过了柔化处理。
在这一时期,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系统有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机械已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作为原动力。
对机械的操作开始由直接操作向间接操作转变。
动力和运动的传输开始由机械本身来完成。
对机械的控制开始由人的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发展。
中国机械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机械进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奉献。
中国机械进展史可分为传统机械时期和现代机械时期。
(一)传统机械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进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进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工具要紧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这一时期后期显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
弓箭的显现说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时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时还显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时期机械的进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时期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时期差不多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
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显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
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显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产生。
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时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成熟的过程。
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
这一时期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展。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进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进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进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进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些情形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差不多形成并有了一定的进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