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福利和畜牧生产共57页
- 格式:ppt
- 大小:7.33 MB
- 文档页数:57
一、动物福利法概述(一)动物福利的概念以动物的生活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来划分,可将动物分为六大类: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
人类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划分是为明确动物的法律定义,为保护、利用和管理打下基础。
在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动物福利概念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生理福利,即无饥渴之忧虑;环境福利,也就是要让动物有适当的居所;卫生福利,主要是减少动物的伤病;行为福利,应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二)动物福利法的定义动物福利法包括狭义的动物福利法和广义的动物福利法。
狭义的动物福利法,其立法标题或者内容必须包含“动物保护”、“保护动物”或者“动物福利”的字眼。
广义的动物福利法不仅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动物福利法,还包括客观上有利于动物福利保护的立法。
客观上有利于动物福利保护的立法,主要是指人或者组织在行使权利(力)或者履行义务时使动物得到客观上的好处的立法。
2006年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动物福利问题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了“国家林业局作为中国陆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确定的方针,对野生动物的繁殖、利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规范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野生动物的福利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建立了野生动物档案,强化了监管措施,确保对野生动物有良好的对待”等表述,可见我国官方所认可的动物福利观念是广义意义上的。
动物福利法还可以分为国际动物福利法和国内动物福利法。
国际动物福利法是指国际法主体,其中主要是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体现它们之间协调意志的,保护动物福利的国际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内动物福利法是指为了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旨在保护动物福利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目前,在欧盟、美国等国家或地区,动物福利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已经规模化、体系化。
在它们的参与和推动下,国际动物福利法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动物福利简介(文/闪变大厨)1.动物福利概念动物福利是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新学科,是通过动物生理学、动物医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生产学等研究,来寻找动物处于应激、疾病、行为异常、心理紧张及身体损伤等各种与痛苦有关的状态的科学证据,从而证实动物具有感受痛苦的能力,并验证各种存在的痛苦源。
动物福利不同于动物权益,它不反对动物利用,但反对任何形式的导致动物痛苦的行为和做法,包括态度。
2.动物福利的5项自由原则,即5F原则2.1 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与精力所需的食物,使动物免受饥渴。
2.2 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使之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免受困顿不适。
2.3 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为动物做好防疫和及时诊治,使动物免受疼痛、伤害和疾病。
2.4 享有生活中不受恐惧和压抑影响的自由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使动物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2.5 享有表达自然天性的自由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天性。
3.动物福利的意义3.1 伦理方面从表面上看,动物福利似乎对于人类没有一点好处,完全是从动物角度出发。
其实不然,动物福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福利总体水平上升的象征,是人类社会进步追求的目标之一。
为什么动物福利的出现不过百年?那是因为之前人类社会的福祉水平还缺乏培育动物福利的土壤。
甘地说过一句名言:“看一个国家是否文明,就看这个国家的臣民对待动物的态度。
”一个善待动物的人,不会残虐其同类。
也就是说,人的情感与道德标准有关,冷酷与残忍伴随,无情与杀戮并存。
3.2 提高动物产品质量方面一切动物,包括家畜都是害怕人类的,都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怕人”的基因。
虽然我们看到家畜似乎从未怕过饲养员,其实那是朝夕相处相互适应的结果;一旦生人出现,家畜群体会立刻因恐惧而骚动不安。
骚动不安就是应激,应激就要引发不良生理反应,如肾上腺素的过量分泌。
一、名词解释:1、动物保护:是研究动物濒危或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因患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科学。
它既有自然科学内容,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
2、动物康乐:是指动物自身感受的状态,也就是“心里愉快”的感受状态,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的紧张、压抑和痛苦等。
3、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4、动物保健:就是保护动物的健康,指人类为确保动物健康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机构设施、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及与动物保健有关的日常事务。
5、行为需要:是动物为了生存或适应生存所必须采取的行为方式。
6、行为缺失:是动物在现代管理条件下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行为。
7、生态入侵:是指非土著的物种在新领地扩大种群并威胁土著物种生存的现象。
8、PV A:用来估计野生动物种群能以多大的概率存活多长的时间,从而得知最小可存活种群大小的一种手段。
9、MVP:是指以99%的概率能存活1000年的最小隔离种群的大小。
10、环境容纳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环境所能够维持的野生动物最大饱和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1、蓝鲸单位:指控制每年捕鲸限额的指标。
一个“蓝鲸单位”等于一只蓝鲺鲸、或两只长须鲸、或2.5只座头鲸、或6只鲺鲸相应的数额。
12、三浴:是指沙浴、水浴和日光浴。
13、家庭动物:家庭动物是指那些适应于家庭饲养、用于丰富人类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动物,又称伴侣动物或宠物。
14、野生动物:通常指陆生的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15、异常行为:是指那些适应失调或因身体损害而导致的行为现象,不属于物种或品种规范行为之列的行为成分,但这类行为却与动物的精神状态有关。
16、生态旅游: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美学价值的一项综合性活动,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为核心内容的高层次旅游,它涉及到狩猎、垂钓、动物纪念品、餐饮业、旅馆、交通等诸多领域。
动物福利标准与实施策略第一部分定义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 (2)第二部分国际动物福利标准概述 (3)第三部分不同动物种类的福利需求分析 (6)第四部分立法保护动物福利的重要性 (8)第五部分动物福利相关国际组织与公约 (10)第六部分动物饲养设施的福利设计标准 (13)第七部分科学养殖与动物福利的关系 (15)第八部分动物运输过程中的福利保障措施 (17)第九部分动物实验中的福利伦理与实践 (19)第十部分促进动物福利实施的政策与策略建议 (22)第一部分定义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动物福利是指为确保动物在其生存和生活中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态所必需的一切条件与保护,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定义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生理健康:动物福利首先关注的是动物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包括充足的食物与水、适宜的生活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机会。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其动物福利国际标准中强调,保证动物免受饥饿、口渴、不适当的温度、疼痛、伤害和疾病的困扰是基本要求。
二、心理健康:动物应有机会表现出其自然行为,这是保障其心理健康的基石。
这意味着动物应当被赋予足够的空间、适当设施以及社会结构,以便它们可以交流、运动、休息、探索、觅食以及其他与其物种习性相符的行为。
例如,群居动物需要同种伙伴,野生动物需要足够的野外环境模拟设施等。
三、舒适度:动物福利还涉及到其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这涵盖了体表清洁、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如肢蹄过长或受伤),以及确保其睡眠和休息质量不受干扰等方面的需求。
四、避免痛苦和恐惧:动物福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尽量减少或消除动物经历的疼痛、压力、恐惧和紧张情绪。
这包括在饲养、运输、屠宰等各种环节采取人道操作方式,并且在必要时提供有效的麻醉和止痛措施。
五、尊重生命尊严:动物福利的实现需要对其生命尊严予以尊重。
这意味着在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实施安乐死作为缓解痛苦的最后一道防线。
动物福利制度【实用版】目录一、动物福利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二、动物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三、动物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四、动物福利制度的实施现状五、动物福利制度的重要性六、我国动物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七、建议和展望正文一、动物福利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动物福利制度,是指为保障动物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福利,减少动物在养殖、运输、实验等方面的痛苦,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
动物福利制度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尊重和关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动物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动物福利制度起源于 19 世纪的英国,随着动物保护观念的普及,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动物福利制度,如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
三、动物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动物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生活环境、饲养管理、运输、屠宰、实验等方面。
制度要求对动物进行合理饲养、减少动物痛苦、提高动物福利水平。
四、动物福利制度的实施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动物福利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
然而,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动物福利制度仍存在不足,动物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五、动物福利制度的重要性动物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保障动物的基本生活权益,减少动物在养殖、运输、实验等方面的痛苦,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尊重和关爱。
同时,动物福利制度对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六、我国动物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动物福利制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动物福利观念普及程度较低等。
动物福利保障措施一、建立全面保护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为确保动物福利得到充分保障,国家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虐待动物的行为,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对动物福利的宣传教育社会公众需要正确认识动物福利的重要性,以及对动物的保护责任。
国家可以通过在学校课程中加入相关内容、开展动物保护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动物福利的认知度,触发公众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并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三、建立完善的养殖标准和监管机制在农业养殖和畜牧业领域,需要建立科学、人道和环境友好的养殖标准,以提供动物适宜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同时,国家需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养殖过程中不出现虐待动物或违背动物福利原则的行为。
四、强化对实验动物使用的监管和限制在科学研究和药物测试领域,需要对实验动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和限制。
国家可以设立相关机构,负责审核和审批实验动物的使用,并规定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如给予麻醉、减少痛苦等。
五、推动濒危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保育濒危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可以加大对濒危动物的保护力度,限制对濒危动物的捕猎和交易,并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采取生态修复措施等方式,保护濒危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六、鼓励发展替代性实验方法为了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国家可以鼓励和支持研究机构和科学家开发替代性实验方法,如体外试验、计算机模拟等。
这些方法可以代替或减少对动物的实验使用,以达到保护动物福利的目的。
七、加强动物医疗卫生服务国家需要加大对动物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提供充足的动物医疗资源,确保动物能够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
此外,应加强对兽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兽医的专业水平,以提供更好的动物卫生服务。
八、倡导节育和绝育行动过多的流浪动物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如传染病的传播、资源竞争等。
国家可以通过开展节育和绝育行动,控制流浪动物的数量,降低其生存压力,并减少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
一、动物福利的理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重视动物福利。
所谓动物福利,即动物生存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生活舒适,安乐的死亡。
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受不受饥渴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无焦虑的自由;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被分为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六类。
二、国内外动物福利的现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动物福利的观念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
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迫于福利组织的压力,对鸡断喙日龄和剪喙的长度进行了限制,研究表明早期断喙会对断喙时和之后一段时间的痛苦减轻。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出于对农场动物的善待,人们对蛋鸡笼的高度和倾斜度进行了改革设计。
瑞典在保护农场动物上更是提出了禁止所有产蛋鸡笼养的政策。
爱尔兰在182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保护动物福利的法规。
英国在1911年正式颁布《动物保护法》,之后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关保护野生动物、实验动物的法律法规。
欧盟基于人道主义的理念,在1974年颁布了有关宰杀动物的法律,避免动物在痛苦恐惧的状态下被屠宰。
欧盟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该法规强化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供应链综合管理和建立可追溯的责任制,例如有问题的食品会被召回。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确定了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
2004年,北京市召开了动物福利立法会议,该会议是由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主持,针对中国动物福利立法、宠物管理立法、圈养动物保护立法等有关立法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虽然这一提议以撤销结束,但说明动物福利问题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
2011年4月,“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首次将动物福利纳入其关注动物福利的重要性文│李艳 郭若婷 傅文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代畜禽种业提升项目:自治区农区高效肉羊品种选育推广技术体系法制建设Legal Construction60☆中国畜牧业中。
动物福利基本知识1背景所谓动物福利是1976在欧洲首先被提出的,是指饲养农场中的动物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
动物福利这个概念进入我国可能还不到十年,但也还只限于热心动物保护的志愿者中。
只是最近,我国的一些媒体才出现动物福利的说法。
世界上第一部与动物福利有关的法律出台于1822年,由爱尔兰政治家马丁说服英国议院通过了禁止残酷对待家畜的“马丁法案”。
“马丁法案”虽然只适用于大型家畜,但它是动物保护运动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被称为“工厂化养殖”的动物集约化舍饲,首先出现在欧洲和北美,迅速传播开来,如今每年造成数以10亿计的动物的巨大痛苦。
但是,现在这种生产系统已经引起关怀动物的人们的抗议,在瑞士第一次遭到挫败。
在那里,多层笼子养鸡产蛋系统在1991年底就已成为非法。
如今瑞士的养鸡场为母鸡提供秸草或其它有机物,让它们在地板上扒食,并且在有遮蔽的软底的产蛋窝里生蛋。
中国对动物福利的概念引进较晚。
1988年出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了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
其他有关动物保护的条文,只散落在《森林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规中,并没有一部总括性法律。
动物福利开始挑动国人的神经,大约也是近几年的事情。
2002年的“刘海洋”事件,让国人猛然发现人与动物关系方面的法律缺失。
而2003年,出于对SARS的恐惧,惊惶失措的人们一时间杀灭了不少流浪猫狗,随后果子狸也难逃厄运;大幅“活熊取胆”的照片引发了国人对药用动物的良心谴责。
2004年初,禽流感的爆发让人们再次思考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
小肉牛特意让它们贫血,不给垫草,单个地监禁在狭窄的隔栏里,转身不得,可能是所有农场动物中最为痛苦的了。
现在欧盟已做出决定,到2007年,所有成员国都必须放弃这种方法。
1998年,英国已经禁止把孕猪单个限制在保定架里,欧洲也将普遍禁用,除非在母猪受孕的头4个月内。
2内容国际动物福利的“五项基本福利”即:第一,免受饥饿的自由,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第二,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第三,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第四,免受身体热度不适的自由,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第五,表达所有自然行为的自由,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课程编号VET4201英文名称Animal Protection and Animal Welfare课程类型本专业推荐选修课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预修课程动物学适用对象动医、动药及动物健康与生产强化班课程简介动物是人类生命教育之良师,动物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保护动物,关注动物福利,与动物和谐相处,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共识。
本课程首次兼顾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全方位探讨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问题,论述了动物保护的内容和意义、动物的痛苦、动物的保健、动物福利、动物异常行为、动物试验、人类娱乐活动等和动物保护关系,主要介绍家禽、猪、牛羊的福利;同时还介绍了家庭宠物、水生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城市野生动物与野化的家养动物等保护概况、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介绍了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保护动物,保护人类,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共识。
本课程首次兼顾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全方位探讨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问题,论述了动物保护的内容和意义、动物的痛苦、动物的保健、动物福利、动物异常行为、动物试验、人类娱乐活动等和动物保护关系,主要介绍家禽、猪、牛羊的福利;同时还介绍了家庭宠物、水生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城市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等保护概况、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介绍了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内外相关的动物保护组织机构。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担当动物疫病诊疗、动物预防、动物检疫、动物保护、兽医项目制定和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涉及与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知识;了解动物保护手段;强化动物福利理念;实施动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善待动物,自觉参与到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的事业中。
浅谈对动物福利的认识摘要:现代社会,工厂式密集饲养动物,娱乐和科研中广泛使用动物等现象的出现,使动物福利的问题愈加突出,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和审视人与动物的关系。
关键词:动物福利一、动物福利的起源及概念动物福利概念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英国1822年“马丁法令”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动物的利益,保护动物免受虐待,成为动物福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824年6月,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动物福利组织——RSPCA(英国皇家防治虐待动物协会),在其协助下,1911年英国政府完成了动物保护的立法工作。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是指“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包括为此采取的行为和提供的条件”。
狭义的动物福利的指畜牧生产中的动物保护,而广义的动物福利则包括畜牧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甚至包括野生动物等一切动物的福利。
对于“动物福利”概念,国内外有种种解释,不尽一致。
虽然文字表达不同,但其实质是相同或是相近的。
其基本出发点都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
二、动物福利的内容及意义关于动物福利的内容,英国政府于1965年成立的“布兰贝尔委员会”提出了已被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五项基本福利”,有的称其为“5个F”、“五大自由”、或“五项标准”。
这五项基本福利是:(1)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及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免受饥饿的自由);(2)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生活舒适的自由);(3)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4)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5)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免受身体热度不适的自由;表达所有自然行为的自由)。
畜牧生产的概念
畜牧生产是指人类通过对家畜、家禽等动物进行饲养、繁殖、管理和
利用,以获得动物产品(如肉、蛋、奶等)和服务(如运输、耕作等)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畜牧生产是人类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畜牧生产包括多个环节,其中最基本的是饲养。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
提供合适的饲料和水源,同时对动物进行日常管理,如清洁卫生、防
疫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繁殖管理,以保证动物数量的稳定增长。
在
动物达到一定年龄或体重后,可以进行屠宰和加工,将其转化为肉制
品等产品。
畜牧生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一方面,畜牧业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并且与其他行业相互关联。
另一方面,畜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
务广泛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并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然而,在畜牧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在过度追求经济
效益的情况下,可能会忽略动物福利和环保问题。
此外,畜牧业也容
易受到疫病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强防疫工作。
总之,畜牧生产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
产品和服务。
在进行畜牧生产时,需要注意动物福利和环保问题,并加强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