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产与动物福利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7
什么是福利养猪福利养猪的意义福利卫生保健养猪是养猪发达国家带来的东西,在我国之前很少被人提及,毕竟之前我国连基本的需求都无法完全满足,但现在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去养猪水平的飞速发展,福利养猪也开始出现在大家视野里了,最广为人知就是丁磊的味央猪肉。
1动物福利的含义、来源和现状所谓动物(农场动物)福利,就是动物在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确保其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生活不明确恐惧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
不因它们是动物,而人为虐待或加害,按照人道的原则,状况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动物生存(采食、休息、健康、习性等)的需要(足够的食物、饮水,适宜的温度、湿度,清新的空气,符合习性要求的含高、管理方法等),管理动物时,要善待而不加害,体恤而不粗暴,做到人与动物的“亲和”,使动物生存舒适。
上述关于动物福利的表述符合农场动物的实际,对农场动物生产力水平的发挥具有积极意义,是人长与动物和谐的表现。
什么是福利养猪?福利养猪的意义?动物福利说起源于欧洲,他们信仰两栖类也有感知、痛苦、情感的理念,尽管人工中药材驯养的畜禽最终将被宰杀,但人类应该文明、合理、人道地对待动物,表示这是人类说进步的一个标志。
早在1822年,英国就通过了禁止虐待动物的议案。
1980年,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进行了对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建立了动物福利法规。
近几年来媒体对农场动物的福利问题已经有一些议论,对动物福利的理解需要基于问题的本意,不能仅仅在充其量字面上就事论事,甚至与人的福利相提并论,否则在动物性食品生产过程中,面对动物福利结构性问题就可能无所措手足。
比如:有议论称仔猪生下来后就剪牙、断尾和去势对猪不讲福利,猪感到痛苦………,稍微有头脑的人都可以分析,这项技术出现的背景不是人为的这三项恶作剧,而是避免仔猪由于犬齿的存在而在争相哺乳时可能的面颊相互,以及应激条件下(饲养密度大就可能出现)尾部咬伤的发生,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就有更多的家兔痛苦,就会使更多猪只的福利受到损害,在养猪生产中所采用剪牙、断尾和去势的措施正是确保饲养过程中的猪群体实施福利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如果一切都回归原始,所有的猪(家养动物)只都放生,这类问题就不存在了,似乎最讲福利了(放生的情况下,甚至生命都难保,哪有福利可言!)但人类需要的猪肉也就不存在了。
我国畜禽养殖业中存在的动物福利问题 作者:占今舜,张彬,王自蕊 来源:《湖南饲料》 2011年第4期
摘要:我国畜禽养殖业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动物福利问题,制约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能够改善现有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宣传动物福利的知识,提高人们的认识,论述了如何改善和丰富养殖环境的丰富度等方面来加强动物福利。
关键词:动物福利;畜禽养殖;养殖环境 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畜牧业才逐步地发展起来,从传统的小规模养殖模式向集约化模式转变。由于我们起步晚,技术比较落后,因此畜牧业的发展比较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了满足本国人民对畜产品的需求,我国动物养殖的重点主要放在提高畜产品的数量上。如今处于经济全球化,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此同时,人们也对动物的保护也越来越关注。对动物福利的研究,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加入了WTO,商品出口必须严格按照国际上的有关规定。许多国家对我国的畜产品不仅要求质量高、价格合理,还要在运输和屠宰过程中给予相应的福利。过去,我国不太注重动物福利,因此严重影响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制约了我国畜产品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动物福利问题。
1 动物福利的发展 1.1 动物福利的概念 动物福利是相对于动物康乐而言的。动物康乐是指动物的身心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协调,康乐反映了动物的生活质量以及动物的内心感受,它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表达,也可以通过动物的健康状况,生理状况以及生产性能来表现。因此,要满足动物的康乐就要满足动物维持生命的需要,维持健康的需要和维持舒适的需要。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动物福利标准是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的五个标准,即享有免受饥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享有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享有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简单的来讲,日粮在数量和质量上必须能够保证动物的正常健康和活力;必须合理的分群,使动物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各种正常生理活动,避免动物发生争斗等。
牧原生物安全两个口八件事摘要:1.牧原生物安全的重要性2.牧原生物安全的八个方面2.1 疫病防控2.2 饲料安全2.3 养殖环境卫生2.4 种猪繁育管理2.5 养殖技术培训2.6 动物福利保障2.7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2.8 政府监管与支持正文:【提纲】1.牧原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物安全是指对动物疫病、饲料、养殖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以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福利和公共卫生。
牧原生物安全对于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牧原生物安全的八个方面2.1 疫病防控疫病防控是牧原生物安全的基础。
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防止疫病传播。
2.2 饲料安全饲料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饲料,防止动物中毒。
2.3 养殖环境卫生养殖环境卫生对于动物健康至关重要。
要定期进行环境清扫、消毒等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2.4 种猪繁育管理种猪繁育管理是保障猪群品质的关键。
要定期对种猪进行选育、更新,确保猪群品质的稳定提升。
2.5 养殖技术培训养殖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提升养殖效益。
要定期组织养殖技术培训,普及科学养殖知识。
2.6 动物福利保障动物福利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趋势。
要关注动物福利,提高动物的生活品质,减少动物痛苦。
2.7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牧原生物安全的关键。
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
2.8 政府监管与支持政府监管与支持对于牧原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要加大对畜牧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总之,牧原生物安全是保障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福利和公共卫生的重要因素。
新态势下我国生猪生产与动物福利概述张振玲(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江苏徐州221006)摘要:本文概述了农场动物福利对我国生猪终端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品牌化和差异化经营的影响以及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中福利问题,提出为确保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养猪企业应更加重视动物福利并加快推进农场动物福利立法的建议。
关键词:农场动物福利;生猪生产;动物福利;猪肉中图分类号:S8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院1673-4645(2018)02-0037-04我国猪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近年来猪肉占整个肉类产量的比重一直稳定在 64%左右入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
我国已连续 多年成为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我国猪 肉品质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却不占优势[2]。
猪肉生产离不 开生猪养殖,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在 畜牧业中占有较高地位,它关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生猪饲养、运输、屠宰等环节都可能影响猪的福利,猪只的福利状况直接影响到猪肉及肉类产品的安全与品 质。
近年来,动物福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当前生猪养殖中仍然存在一些违反猪福利的情况,如规模 化猪场使用限位栏饲养母猪、某些养殖场(户)不规范 使用抗生素甚至违法滥用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等,其产 生的后果可能会引起食品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发达国家的动物福利标准 和法规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肉类等畜产品国际贸易的壁垒 之一,直接影响我国畜产品的出口。
在当前品牌建设的 热潮下,农场动物福利水平也会影响我国猪肉产品的品 牌建设以及国内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我国生猪养殖 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动物福利内涵目前对“动物福利”虽没有明确定义,但大部分人 认为动物福利就是动物应该享有五大自由或福利,即“动物应该不受饥渴、不受痛苦和伤害、表达天性、生活 无恐惧和无悲伤等”,这也是动物福利的基本内涵。
所谓 农场动物福利(Farm Animal Welfare)就是农场动物在 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照顾,避免遭受不 必要的惊吓、痛苦或伤害[3]。
一、动物福利的理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重视动物福利。
所谓动物福利,即动物生存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生活舒适,安乐的死亡。
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受不受饥渴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无焦虑的自由;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被分为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六类。
二、国内外动物福利的现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动物福利的观念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
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迫于福利组织的压力,对鸡断喙日龄和剪喙的长度进行了限制,研究表明早期断喙会对断喙时和之后一段时间的痛苦减轻。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出于对农场动物的善待,人们对蛋鸡笼的高度和倾斜度进行了改革设计。
瑞典在保护农场动物上更是提出了禁止所有产蛋鸡笼养的政策。
爱尔兰在182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保护动物福利的法规。
英国在1911年正式颁布《动物保护法》,之后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关保护野生动物、实验动物的法律法规。
欧盟基于人道主义的理念,在1974年颁布了有关宰杀动物的法律,避免动物在痛苦恐惧的状态下被屠宰。
欧盟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该法规强化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供应链综合管理和建立可追溯的责任制,例如有问题的食品会被召回。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确定了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
2004年,北京市召开了动物福利立法会议,该会议是由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主持,针对中国动物福利立法、宠物管理立法、圈养动物保护立法等有关立法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虽然这一提议以撤销结束,但说明动物福利问题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
2011年4月,“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首次将动物福利纳入其关注动物福利的重要性文│李艳 郭若婷 傅文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代畜禽种业提升项目:自治区农区高效肉羊品种选育推广技术体系法制建设Legal Construction60☆中国畜牧业中。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最新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畜牧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政策。
本文将介绍畜牧业领域中最新的趋势,包括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方面的改进和措施。
一、可持续发展1. 土地利用规划近年来,畜牧业开始关注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为了减少草原草地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政府和农牧民共同推动建立严格的土地规划制度,并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减少环境破坏和保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养殖方式改良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方式对环境和动物福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为了提高养殖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畜牧业开始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如生态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和无农药饲料养殖等。
这些改良措施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环境保护1.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畜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畜牧业开始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改良农田排水系统,减少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以及推广节水型喂养和饲料加工技术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对水资源的压力。
2. 碳排放减少畜牧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畜牧业开始推行低碳养殖模式,如建立沼气池、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清洁能源,以及利用绿色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等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可再生能源。
三、动物福利1. 生活环境改善畜牧业开始注重改善动物生活环境,提高动物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通过改善圈舍和饲养条件,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以及增加动物运动空间等,可以减少动物的压力和疾病发生率,提高动物的福利水平。
2. 营养和保健管理为了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减少疾病的发生,畜牧业开始加强动物的营养和保健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以及定期的兽医检查和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降低动物的感染率和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第12卷第3期 2010年5月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Vo1.12,No.3
May.2010
畜牧生产中动物福利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由光军 (辽宁铁岭开原市动物防疫站,辽宁开原1 12300) 摘 要:近几年来,动物福利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动物福利问题比较突出,已成 为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一个壁垒。因地制宜解决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动物福利问题势在必行,应当引起高 度重视。 关键词:动物福利;畜牧生产;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517(2010)03—0031—02
近几年来,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问题日益成为人们 关注的热点。国外很多国家己为动物福利立法,而我国畜牧 业生产中动物福利问题却比较突出,特别是已经影响到我国 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口,明显地成为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 的一个新的壁垒。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动物福 利问题势在必行,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尽快纳入工作日程。 1动物福利概念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是指“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 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即使动物在无任何痛 苦、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的安适状态下 生活和生长发育。英国家畜福利委员会提出必须保证家畜享 有“五大自由”的权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即保证充足清 洁的饮用水和食物;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即提供适当的生 活栖息场所;享有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即保证动物不受额 外的痛苦,并得到充分适当的医疗待遇;享有生活无恐惧和 悲伤感的自由,即避免各种使动物遭受精神创伤的状况;享 有表达天性的自由,即提供适当的条件,使动物天性不受外 来条件的影响而压抑。 2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 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将动物福利与动物及动物产品国 际贸易紧密挂钩,对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动物福利提出要 求,将动物福利作为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限制达不到动物福利标准要求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口。 2002年,乌克兰向法国出口活猪,经过6o多个小时的 长途运输把猪运到法国,却被法国有关部门拒之I'-l#b。理由 是在运输途中没有使猪得到充分的休息,违反了法国有关动 物福利的规定。2003年,我国在大批处理进口的食人鲳时, 国际动物福利保护组织立即发表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声明,要 求我国或者尽可能退运食人鲳,或者对食人鲳实行人道的安 乐死,否则将呼吁各国抵制中国的水产品贸易。 收稿日期:2010—03—10 作者简介:由光军(1970一),男,辽宁开原人,畜牧师,主要 从事畜牧生产与研究工作。 不仅许多国家在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时对动物福利提 出了要求,而且在世贸组织(wro)规则中,也有明确的动物 福利条款。如欧盟现在与一些国家如智利签署的双边贸易协 议中,就已经加入了“动物福利”标准的条款。更多的情况下, 该类条款是打着保护动物,改善其福利的幌子,行贸易保护 之实。并运用动物福利条款对国际贸易施加影响,从而达到 减小市场开放程度,规避WTO原则约束,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的目的。更多的发达国家希望将动物福利纳入“绿箱政策”的 范围之内,给予国内企业一定的福利成本方面的补助,刺激生 产,提高国际竞争力,并针对“第三国”动物福利水平普遍不高 的现实,提高动物福利则意味着提高生产成本,制约发展中国 家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以此限制第三国动物产品的进口。 我国是畜牧产品出口大国,年均出口额达到数十亿美 元,如果欧盟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动物福利条款,并与国际 贸易挂钩,将会对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造成很不利 的影响。
畜牧与饲料科学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10,31(3):148—149
未来的畜牧生产与动物福利的发展方向 贾保中 ,张 玉2,3,何 江0,张建明0。宋翠艳3 (1.内蒙古包头市家畜改良工作站,内蒙古包头014000;2.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3.内蒙
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动物福利目前在国际上已受到很大的关注,它已经从动物行为学或畜牧兽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对 于动物福利的评价,也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科学方法。未来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将越来越重视动物福利,将研究出一系列 的既保证畜牧业生产利润,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不必要痛苦的生产模式。这种在生产和福利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 点的生产模式将代表未来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福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畜牧生产;动物福利;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0)03—0148—02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and Animal Welfare in Future JIA Bao-zhong ,ZHANG yuz3,HE Jiang2,ZHANG Jian—ming ,SONG Cui—yan (1.Livestock Improvement Workstation of Baotou City in Inner Mongolia,Baotou 014000,China;2.College of Life Scienc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10,China;3.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 ̄Medicine,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 010018,China) Abstract:The animal welfare has received very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It has alreadv been an independent
浅谈对动物福利的认识摘要:现代社会,工厂式密集饲养动物,娱乐和科研中广泛使用动物等现象的出现,使动物福利的问题愈加突出,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和审视人与动物的关系。
关键词:动物福利一、动物福利的起源及概念动物福利概念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英国1822年“马丁法令”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动物的利益,保护动物免受虐待,成为动物福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824年6月,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动物福利组织——RSPCA(英国皇家防治虐待动物协会),在其协助下,1911年英国政府完成了动物保护的立法工作。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是指“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包括为此采取的行为和提供的条件”。
狭义的动物福利的指畜牧生产中的动物保护,而广义的动物福利则包括畜牧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甚至包括野生动物等一切动物的福利。
对于“动物福利”概念,国内外有种种解释,不尽一致。
虽然文字表达不同,但其实质是相同或是相近的。
其基本出发点都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
二、动物福利的内容及意义关于动物福利的内容,英国政府于1965年成立的“布兰贝尔委员会”提出了已被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五项基本福利”,有的称其为“5个F”、“五大自由”、或“五项标准”。
这五项基本福利是:(1)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及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免受饥饿的自由);(2)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生活舒适的自由);(3)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4)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5)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免受身体热度不适的自由;表达所有自然行为的自由)。
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 目: 畜牧业生产与动物福利的关系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3年12月21日 畜牧业生产与动物福利的关系 摘要:随着畜牧生产的快速发展,畜牧生产和动物福利之间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动物福利问题的评价,不同国度、不同经济基础以及不同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有所不同。通过对畜牧业生产与动物福利之间的关系和动物福利评定的综述,以亟为畜牧生产和动物福利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性指导。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动物福利;关系;未来发展
Relationship livestock production and animal welfare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there have been a series of problems between livestock production and animal welfare. For the evaluation of animal welfare issues,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economic base and different farming concepts and breeding patterns, evaluation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should be different.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estock production and animal welfare and animal welfare assessment between overview to urgently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and animal welfare.
Key words: Livestock production;Animal Welfare;Relationship;Future Development
前言:畜牧业生产高速增长,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市场供应充足丰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畜牧生产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享乐,但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养殖中出现了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动物福利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影响着畜产品安全和国际贸易,也涉及至动物保护问题。如何评价畜牧业中的动物福利问题,不同的国度、不同经济基础以及不同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有所不同。只有求同存异,区别对待,才利于兼顾不同国家间利益,促进动物福利学科的发展,避免国际贸易摩擦;有利于畜牧业生产领域中动物福利与畜牧经济的关系和谐,进而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展。
正文:动物福利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 成为大众话题已有多年。进入我国还不到10 年,只限于热心动物保护的志愿者中。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保护动物认知程度的提高,动物福利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同时,动物福利学也已经从动物行为学或畜牧兽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评价动物福利的方法已不是只凭感觉或直觉,而是建立在科 学方法的基础上。1986 年英国剑桥大学兽医学院设立了动物福利学教授席位,1990 年爱丁堡大学开设应用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福利的硕士课程, 我国已有人员学成回国。1991 年学术期刊《动物福利》创刊,以及1995 年英国为执业兽医师首次开设动物福利学、伦理学和法学等研究生课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动物福利的科学研究需要多学科方法,阐明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力图从动物的角度评价他们的福利问题。动物福利学在为改善许多动物的生活质量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本身却不能解决有关人和动物关系的许多伦理学上的两难困境。因此,相应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畜牧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畜牧业生产高速增长,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技水平普遍提高,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市场供应充足丰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畜牧生产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享乐的同时,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中出现了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动物福利问题。集中表现在空间限制,动物正常行为难以表达;管理方法,特别是养殖和运输中的管理;还有就是屠宰和肢体毁损等问题。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动物福利问题影响着畜产品安全和国际贸易,也涉及到动物保护问题。那么如何评价畜牧业中的动物福利问题,不同的国度、不同经济基础以及不同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 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有所不同。只有求同存异,区别对待,才有利于兼顾不同国家间利益,促进动物福利学科的发展,避免国际贸易摩擦;才有利于畜牧业生产领域中动物福利与畜牧经济的关系和谐,进而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畜牧业生产与动物福利之间的关系 畜牧业在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和健康水平,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以及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凸显重要的作用。2006 年7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动物福利等也作出了新要求。《畜牧法》在总则、畜禽养殖和畜禽交易与运输等方面都对动物福利作出了规定,要求畜牧业生产经营者改善畜禽繁育、饲养、运输的条件和环境,提供适当的繁殖条件和生存、生长环境,运输中应采取措施保护畜禽安全,为畜禽提供必要的空间和饲喂条件。说明我国在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同时,已经考虑到动物福利。
1. 1 良好的动物福利可促进畜牧生产 动物福利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早已成为大众话题,而进入我国是近十年的事情,期间也仅限于热心于动物保护的志愿者中。人们通常认为动物福利会提高生产成本,这也成为人们反对动物福利的主要理由之一。其实,多数情况下,并非如此,因为基本的动物福利措施都有助于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而动物的健康同动物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而且,动物福利措施有助于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在健康舒适环境下的家畜会给经营者带来更高的收入。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施以合理的管理措施,家畜便能充分地发挥遗传潜力,同时,有助于保持和改善家畜的健康,提高家畜生产的经济效益。 1. 2 适当的生产模式可兼顾动物福利 研究动物福利的目的是为了免除家畜在生产过程中所经受的不必要的痛苦,为未来畜牧生产提供新途径。当然,不会有百分之百的福利型生产模式。因为每一种特定的生着集产模式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很难设想没有任何问题存在的生产模式,关键是在于生产和福利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随着集约型畜牧生产的弊端不断出现,以及对动物福利问题的不断认识, 人们愈来愈对集约型畜牧生产方式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同时试图解决各类生产性问题。但未来畜牧生产的演变仍然要吸取集约生产模式的优点,同时要考虑克服现有的问题。
发展畜牧业经济首先要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管理水平,适当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畜牧生产的潜力可以通过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而得到发挥,完全依赖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的做法本身就反映管理水平的低下。提高管理水平应该考虑条件,如果掌握不好,管理水平无法提高,就会出现福利性及生产性问题。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牧场应该追求工艺的规范化、管理的程序化及操作的准确化,从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入手,提高生产力水平。
其实,不注重管理水平,集约化生产的真正优势也难发挥。其次,要改进局部生产工艺。现代集约生产的一大突出问题是个体损伤过多,这在猪、育肥牛、肉鸡和蛋鸡生产中都会出现。主要原因是采用了不合理的工艺,如漏缝地面、笼养及限位等。
第三是在畜牧业生产活动方式上要采用生态养殖模式。目前北欧等国养殖猪已采用这种模式。这种生产体系考虑了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能够给动物提供比较宽阔的活动空间;并设有避护场所及采食区,最大限度地满足动物的生物习性。可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福利型”生产模式。动物的健康状况好,机体的免疫能力强。一般饲料中不需添加任何抗生素类药物,生产出的产品基本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就是产品价格略高,消费者也愿意接受。其优点在于减少了在集约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管理问题,改善了动物福利。其缺点是饲料转化率较低,不适合大范围应用,商品量有限。
2.未来畜牧业的生产特点和发展趋势 未来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将越来越重视动物福利, 将研究出一系列的既保证畜牧业生产利润, 又最大限度减少动物不必要的痛苦的生产模式。这种在生产和福利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的生产模式将代表未来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福利的发展方向。1994 年,英国Silose 研究所即曾提出农业系统中畜牧生产(livestock production)的维持有赖于4 个面向(共8 个要素)的整合:①福利:包括人与动物的福利;②生态:包括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系 的维护;③经济:包括农村小区经济与产业的利益;④食物:包括食品的安全(卫生)以及质量、保存。由此国内专家认为,中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8 个方面。
2.1畜牧业经济类型由增长型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型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是解决当前资源与环境矛盾的重要手段, 也是中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因此,经济增长与环保并重将成为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2.2农牧业产业结构由种植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畜牧业为主 随着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对肉、奶、蛋等各种畜产品的需求则不断上升,所以,中国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2.3畜牧业生产结构将由数量型为主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为主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已出现下降趋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畜产品的需求正走向“少而精”。
2.4动物养殖物种将由传统家畜为主转变为全面利用各种动物资源 近年来,特种养殖和野生动物驯化技术发展很快,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和遗传工程的新成果,使全面利用各种动物资源成为可能。
2.5畜牧业生产区域将由以农区为主转变为农区和草原并重 我国畜牧业产值一直主要来自农区,草原畜牧业所占比例很低, 随着草原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切实加强,草原畜牧业的地位和比重大幅度提高。
2.6畜牧业经营方式将由单一经营转变为多元化产业化经营 很多分散经营养殖户也将转变为以集约化、规模化为主的经营形式。目前我国的畜牧业仍然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户技术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扩大,由此产业化经营将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