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禽肉品质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家禽肉品质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家禽肉品质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家禽肉品质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家禽肉品质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M.Petracci1,E.Baéza2

(1.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2.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摘要:目前,基于不同的原理和设备发展起来的许多方法可用于检测家禽肉品质。当采用这些方法进行检测时,特别要注意分析前的样品准备和分析时的操作标准化。鉴于屠宰后禽肉加工的复杂性以及质量特性,不同的研究和实验室获得的结果并不总是一致。因此,为了便于比较,所有研究者都需严格遵从相同的测量程序(标准),文章对家禽肉品质化学和物理物性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家禽;肉品质;评估

本文对禽肉化学和物理特性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肉品质检测标准化提供参考。

1化学特性

1.1含水量

这项分析的目的是检测禽肉及其产品的水含量,作为近似分析的一部分,水的含量是干物质的补充。检测含水量的标准方法是通过烘箱干燥(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法950.46)。磨碎的肌肉或者肉样(大约4g)在对流烘箱100~102℃干燥16~18h,或在对流烘箱中125℃干燥2~4h,也可在真空烘箱中95~100℃处理大约5h。然后称量剩下的残余物。虽然可使用高温烘箱或真空烘箱缩短干燥时间,但并不适用于高脂肪含量的样品。总体而言,在称量干物质残余物之前,应将样品放置在干燥器中冷却,以防止从空气中吸收水分。高脂肪含量的样品应放置在纤维素膜套筒中以便后续的脂肪提取,因为一些融化的脂肪可能会浸透纤维素膜套筒,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使用铝制称量盘则可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烘箱干燥并不能准确确定含水量,恰恰相反,它确定的是在某个温度时,所蒸发的一些易挥发物质的混合物含量。为了保证结果的延续性,所有干燥处理都必须全部遵从规定的干燥条件。

鉴于所有空气干燥法都很耗时,现已将微波炉用于快速干燥。其中最为成功的方法就是CEM 法,这种方法采用专门设计的微波炉干燥样品用于禽肉及其产品中含水量的检测。样品放置在两层玻璃纤维板之间,称重后干燥3~5min,再称重,从而确定水分损失量(AOAC法985.14)总而言之,所有AOAC正式推荐的方法都可用于检测禽肉的含水量。但是,使用高温烘箱或者真空烘箱并不适用于高脂肪含量的样品。该方法比较适合用于检测同一家禽的肌肉样品。

1.2总脂

检测总脂的目的是评价禽肉及其产品中的油脂含量。一直以来禽肉中总脂的测定方法主要关注以溶解能力为基础的操作步骤。这些操作步骤包括重量分析法-乙醚萃取(AOAC法960.39)、相对比重法-四氯乙烯萃取(Foss-let,AOAC法976.21)、重量测量-次甲基氯化物萃取(CEM,AOAC法985.15)。

传统的脂肪萃取法,如乙醚萃取,需要花费若干小时,而Foss-let法和CEM法需要专门的设备,这些设备相当昂贵。由于人们对废弃有毒的有机溶剂的关注,Foss-let法和CEM法的萃取装置已经禁止生产。快速溶剂萃取可以采用Soxtec进行,其已被AOAC核准并用于禽肉分析。需要的样品数量一般为20g左右的磨碎肉样。

使用传统的有机溶剂如乙醚,可用来检测甘油三酯的含量。但是其他脂质复合物,例如磷脂质和游离脂肪酸并没有被包括在萃取物里面。这些脂质复合物在禽肉产品中含量相对较低(1%或者

更低),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为了得到真实的总脂含量,需要将它们包括在内。而要把磷脂和其他少量脂质包含在萃取物中,可以用改良的萃取剂(氯仿-甲醇,Folch 法)或者加酸水解预提取处理(Schmid -Bondzynski -Ratzlaff 法或Weibull -Stoldt 法)。

由于禽肉中的脂肪含量一般较低,所以应优先使用Folch 法或Weibull-Stoldt 法。使用了有机溶剂萃取后检测就没法重复,但是为了得到提高平均值的可靠性,建议每个处理至少设置10个重复。

1.3蛋白质

禽肉及其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分析一般都采

用凯氏定氮法(AOAC 法976.05)。这种方法包括两个步骤:①通过在浓硫酸中加热样品来催化消化;②用碱来处理经蒸馏产生的游离氨气。

总氮的含量被包括在蛋白质、多肽以及其他非多肽类复合物中。总氮含量与总蛋白含量之间换算的广义系数为6.25。一般来说,需要的样品重量必须达到2g 。

实验室使用重金属催化剂、强酸和凯氏定氮法过程中产生的碱性废弃物已经成为一个正在恶化并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设备的发展,加速消化装置、自动化快速蒸馏设备等可以实现快速凯氏定氮法的自动分析。采用这些设备进行蛋白质分析比传统凯氏定氮法更加简单、快捷。

已被AOAC 核准接受(AOAC 法992.15)的燃烧法是基于样品的完全燃烧(大约850℃),然后对释放的氮气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不产生有毒或者有害废弃物。操作步骤也相对快速,每个样品大概只需5min 。据报道,其重复性可达到0.12%~0.41%。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需要颗粒相对较小的样品,故成功的关键是严格准备样品。另外,应优先使用基于凯氏定氮法的自动化设备,建议至少对来自同一家禽的肌肉样品设置2个重复。

1.4灰分

灰分的测定可显示禽肉及其产品中的矿物质

含量。测定禽肉中灰分含量的方法是基于重量测定,它包括两个步骤:①在肌肉样品(约3g )中加入常用的添加剂醋酸镁溶液,在550~600℃焚化成灰,然后在100℃干燥。残余物的重量减去醋酸镁添加产生的氧化镁的重量,即为灰分含量;②若

不加入醋酸镁溶液,在550℃下焚化,样品的重量是不相同的(AOAC 法920.153)。

1.5脂肪酸

脂肪酸以总脂肪或者游离脂肪酸的形式被分

离出来,然后被转化为可用非极性溶剂萃取的脂肪酸甲酯(FAMEs )。将少量脂肪酸甲酯注入气-液相色谱(GLC )中。结果以每100g 样品或者

100g 脂肪作为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脂肪或者游离脂肪酸的分离可通过Folch 萃取法或者使用加酸水解(见总脂的分析)。因为索氏提取法(Soxhlet )不能够提取磷脂质,所以应避免使用这种方法。

为了使脂肪酸充分挥发可在加入强酸(盐酸或者硫酸)的甲醇中,沸腾2h ,碱性催化酯基转移作用会更加快速,若在甲醇中加入甲醇钠作为催化剂时,甲基化只需几分钟(注意避免有水存在)。样品在甲醇和氢氧化钾溶液中沸腾几分钟,冷却,在甲醇中加入三氟化硼(作为催化剂),混合后在有塞试管中沸腾几分钟。

采用正己烷和异辛烷萃取脂肪酸甲酯(FAMEs )后准备进行气-液色谱(GLC )。为了分离正反异构或者位置异构的物质,高极性的柱子也是必要的。要实现充分分离,必须仔细设计温度程序。通常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检测提取的物质的峰。对FAMEs 来说,因为在离子化过程之中,其双键在反复转换,所以只能确定其分子量大小,而不能获得分子的其他结构信息。但是,如果用甲基吡

啶酯类或者二甲基唑啉酯含氮的杂环化合物来酯化脂肪酸,双键将变得稳定,即使顺反异构质谱间的差别不明显,但是它们在分子中的物质仍可以用质谱分析出来。

1.6胆固醇

与其它脂溶性复合物类似,胆固醇可用皂化和

萃取来提取。非皂化物通过在二氧化硅材料上进行薄层层析或柱层析分离维生素E 和三萜类,纯化的胆固醇已被甲烷硅基化,继而可被注入装备有

50m 长半极性化的毛细管柱。桦木醇,一种双羟基

固醇,可以在皂化之前加入作为内标,但是在分析时,需要纠正胆固醇的损失量。5-α-胆甾醇也经常用作内标物质。但是,它常在纯化时,同胆固醇分离开,并且不能被甲烷硅基化,所以必须在甲烷硅基化之后加入,且只能作为GLC 的内标。在分析时,

复合物5-α-胆甾醇的作用与胆固醇一样,被作为一种在皂化之前加入的内标物质。现可用水蒸气发生筒把部分甲烷硅基化试剂转化成三甲基硅烷基乙基醚,比如N-甲基-N-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MSTFA )或者嘧啶中的N ,O-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 )。如果不进行皂化,仅借助脂肪分离和脂肪溶剂进行纯化,或者不进行纯化的皂化的情况下,5-α-胆甾醇是一种合适的内标。

在毛细管中用GLC 可直接进行胆固醇的检测,分析时推荐使用在皂化之前加入内标去校正胆固醇的损失量。也有一些不进行皂化或者纯化的方法。

1.7脂质氧化

通常采用脂质氧化情况评估禽肉的酸败度。一

般使用化验来检测禽肉中油脂的酸败度。该化验是检测能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反应的物质,该物质在532~535nm 处有吸收峰(TBARS 测试)。主要的反应物质是丙二醛,其结果以丙二醛/样品(mg/kg )来表示。

荧光TBARS 法比分光光度法更加灵敏,可用于检测低脂质氧化产品,如新鲜的未经过加工的鸡或者火鸡。基于不同的检测原则,检测脂质氧化敏感性的方法不同,所以很难比较不同研究间的绝对结果。

1.8氨基酸

氨基酸是一类带有大量侧链的化合物,根据

其氧化稳定性、水解作用、水中溶解度和色谱分离性,表现为不同的特性。因此,对自然界已经存在的所有氨基酸进行化学分析是非常复杂的。现有许多方法可以对氨基酸的所有特性进行检测分析,另外还有一些衍生的检测方法和特定的检测程序用于特殊氨基酸的分析。

1.8.1水解法

水解法通过在带有冷凝回流器的密闭安瓶

中,煮沸含浓盐酸的样品近24h 。其他方法采用带有高压容器的微波系统。这种方法允许在180℃的高温下使用,并且把水解时间减少至10min 。由于色氨酸在水解过程中被完全破坏,带有基本水解作用的特定程序是必要的。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不稳定且会形成几种中间氧化产物。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中加入带含过甲

酸的苯酚,把其中的氧化物完全去除来克服,但是这个过程会破环酪氨酸,需要对一些未氧化的样品进行检测。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回收率较低(85%~95%),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使用一个校正因子加以校正。如同天冬酰胺和天冬氨酸一样,谷氨酸盐和谷氨酸也可同时检测。水解作用是一种折中方案,可以获得大部分氨基酸的合理结果。当目标是总氨基酸的分析检测时,必须对氧化或者非氧化样品进行水解,并且进行专门的色氨酸分析。

1.8.2色谱法

氨基酸的色谱分离既可以使用离子交换色

谱,又可以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需要昂贵的自动化氨基酸分析器,其已经逐渐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所取代。可采用标准氨基酸混合物的外部标准来代替一些内部标准。

1.9胶原

胶原含量和溶解度的测定非常重要,因为它

与肉的嫩度相关。胶原的热溶解度一般是根据

Hill 的方法来测定,胶原含量的评价依据Woessner 程序,用标准曲线来检测总羟脯氨酸含

量。采用一定的系数将羟脯氨酸含量转换成胶原含量。热溶解的胶原量用总胶原量的百分含量表示,胶原含量则以每克肌肉含多少克胶原来表示。羟脯氨酸和L-羟脯氨酸含量的检测是将样品置于硫酸中,在103℃处理,过滤,稀释后采用比色法进行。羟脯氨酸用氯胺进行氧化,用4-二甲氨基苯甲醛稀释后变红,在波长538nm 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光吸收值。

1.10色素

决定禽肉颜色的色素主要有肌红蛋白、血红

蛋白和细胞色素C 。禽肉中的血红素含量可以通过提取和检测离子浓度进行间接快速测定。根据血红蛋白的状况,肉的颜色在储存期间会发生改变,可能会从去氧化的血红蛋白略带紫色的红色变成氧肌红素的鲜红色,或者肌红蛋白的棕色/灰色。可采用两种方法检测肉表面的肌红蛋白:一种是计算2个独立波长580和630nm 处的反射率差异;另一种是检测2个独立波长523和

572nm 处光系数的吸收(K )与扩散(S )的比值

(K/S 525和K/S 572)。血红素的卟啉环吸收在索雷普区(400~440nm )的可见光。与配体(氧气、

一氧化碳、氰化物等)相作用的铁红蛋白出现β和

α吸收峰。去氧肌红蛋白在555nm 处有最大光吸

收值。氧合肌红蛋白在索雷普区的420nm 处有吸收,最大的两个吸收峰在544和582nm 。肌红蛋白在409和500nm 有吸收峰,最小吸收峰在630nm 。去氧合、氧合和正铁肌红蛋白吸收光谱在波长

525nm 处交叉(等消光点)。因此可利用在525nm

处的光吸收率对总肌红蛋白浓度进行测量。用铁氰化钾加上氰化物处理样品,把所有的肌红蛋白转换成氰基肌红蛋白,可以在540nm 波长处定量光吸收值。细胞色素C 可通过测其在521和

550nm 处的光吸收值,与肌红蛋白加以区分。2物理特性

2.1pH 值和R 值

肉的pH 值和R 值可表明屠宰后肌肉酸化的速度和强度。通过一个装备有电极的酸度计来测量

pH 值,在测量之前酸度计要在pH 4.0和pH 7.0进行标准化校正。探头必须在3mol/L 的KCl 溶液中

储存。为了评价屠宰后肌肉酸化的速度和强度,一般在家禽死后15min 进行pH 测量,因为与其他动物相比,家禽肌肉pH 下降更快。但是,更多的方法可以用于下降初始阶段的测量。为了评价酸化变化情况,在屠宰24h 后测量其pH ,称之为最终pH (pHu )。商业冷冻环境下,屠宰后6~8h 测量的胸肌

pH 值可以作为pHu 。在大部分情况下,测量冷藏肌肉的pH ,配备温度控制系统的pH 探头很重要。通

过将探头的电极插入切开小口的肌肉来测量pH ,最小深度为1cm 。pH 也可以通过碘乙酸钠的方法来测量,通过将探头置于加入5mmol/L 碘乙酸钠和150mmol/L 的KCl (18mL )的肉匀浆(大约

2g )中来测量pH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屠宰后前

期的pH ,因为碘乙酸能终止肉样中的酸化,可以在收集和匀浆若干个样后再进行测量。肉样也可以储存在-40℃,并且在液氮中浸泡,研磨成粉末之后进行pH 的测定。

在pH 测定的同时,可以进行R 值测量,用来评定屠宰期间肌肉中ATP 的消耗。R 值是肌肉中ATP 消耗的指示器,它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对加入过氯酸溶液和磷酸钠缓冲液过滤的匀浆进行测量(pH=7.0)。R 值用嘌呤核酸(260nm ,ATP+

ADP+AMP )和肌苷(250nm ,肌苷+单磷酸肌苷+AMP 的代谢物次黄嘌呤)之间光吸收值的比率来

计算。R 值为1.07~1.26表示肌肉状态从开始僵硬到完全僵硬。在样品采集之后,必须立即把样品放入液氮中使其停止新陈代谢。

在屠宰早期应优先使用碘乙酸钠法测量pH 。当采用探头法时,建议每测定30~50个数据后,进行校正,至少一天一次。R 值的测量可与pH 值测量同时进行。一只家禽的肌肉样品至少要有2个重复样本。

2.2肉色

对消费者来说,肉色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观属

性,它同肉的功能性质联系在一起,呈现为肌肉加工期间以及加工后颜色的变化。可以用色度计测量肉色。可以使用不同的光源。比色法使用规定的光源相当于一个参比源(例如:“D65”是日光,“A ”饰钨丝灯管,“CWF ”是荧光灯),它的定义已经被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标准化。即使肉色偏差没有变化,使用不同的光源会影响绝对肉色值,因此在实验程序中使用的光源相当重要。

目前已经发展出了用于肉色测量的不同数值系统。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合并了来自3个不同颜色的光源的光谱,即X 、Y 、Z 三色光值。CIE 的X 、Y 、Z 系统定义了一种颜色,这种颜色是

3种原色(X (红色)、Y (绿色)、Z (蓝色))的混合

色。由观察者在规定的光源和条件下对混合色进行观察获得相应的参数。这个系统对指定颜色很有用,但是结果不是很直观。鉴于这个原因,1978年

CIE 根据其坐标把颜色定位在色系空间内。另外,

经用于食品领域的方法是Hunter L 、a 、b 全范围数值法。CIE 和其他颜色计数系统之间可通过不同的方程式进行转化。最常用于肉色测量的是胸肉。能较好反映肉色的部位是骨头和表面中间的肉,这样可以避免屠宰后由于开水浸烫而使表面变色。用于测量肉色的区域应确保没有明显的缺陷(擦伤、污点、出血、血管太多、损坏等)或者存在影响颜色读取的问题。

对于肉色检测,屠宰时间、测量位置、肌肉冷硬和切削条件的选择很重要。特别要注意样品厚度(大于1cm )的标准化和测量时样品的位置。

2.3系水力(WHC )

系水力(WHC )测量的是肉在储存、加工和烹

调时保持其液体成分的能力。用于评估新鲜禽肉及其产品系水力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力法、压力法、

离心法和烹调法。

2.3.1重力法

通常在屠宰后24h 对标准大小的肌肉组织

样品进行系水力检测。将悬挂于塑料袋或者塑料/玻璃盒中的样品在2~4℃处理至少24h ,然后去除并吸取额外的液体,测量损失的重力。通常对胸部、大腿和小腿肌肉进行采样。重力法最初用于猪肉的检测,与之相比,禽肉损失的水分较少,因此在测量之前,样品储存时间应超过24h 。

2.3.2压力法

这种方法已被用于评价禽肉中“可压榨”水

分。样品被放置在两个平行板之间,用液压机或者是纹理分析器压扁,释放出的水分被一张预先称重的过滤纸吸收。在测量时,样品通常被压缩成薄膜,几乎可以挤出全部的游离水分。样品检测使用条件为:压力0.01~44kN ,样品大小0.3~1.5g ,温度

4~23℃,压缩时间1~20min 。此外,可采用不同类

型的滤纸。

2.3.3离心法

高速离心可用于检测试管中的肉样。已有

报道指出,样品大小(1.5~20g )和采用的离心力(1500~190000g )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测量过程中如此大的差异使得来自不同研究的数据很难进行比较。若额外的水分被加入到肉样中,在高重力作用下,水从肉样中挤出来,而在低重力下,它们却会被保留下来。

2.3.4烹煮法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必须对肉样的厚度和

重量进行标准化,一般应采集新鲜的样品,称重后分割为薄片进行烹煮。测量时应注意样品几何外观特征相一致,如肌肉肌纤维方向、相同重量比的表面积等。可以采用的烹煮方法有:①烘烤:通过对流或通入常压或加压空气把热量传给放置于密闭的预先加热的烘箱中的肉样。不推荐使用高速强制对流烘箱烘烤。肉样放置于架上,用浅底锅收集水滴。②蒸汽:装有样品的金属盘置于预先加热的蒸汽烘箱。③水煮:把肉样放置在薄壁塑料袋中,持续沸水浴,袋子在水面上敞口。

无论采取哪种烹煮方法,都应该对烹煮条件进行定义、控制和记录(加热速率和热量中心的终点温度)。为了监控烹煮过程中肉样温度的改变,热电偶应与记录器相连或者使用手持热电偶数字

显示温度计。

对于重力法和烹煮法,准确定义取样位置和取样时的条件非常重要。制备的肉样应该是具有标准厚度、重量和几何外表(如肌肉肌纤维方向、相同重量比的表面积等)的薄片。检测水分损失的样品至少储存48h 。就烹煮方法而言,在进行烹煮之前,样品内部的温度应为2~4℃(冷却环境)。推荐的样品内部最终温度为75~80℃。但是,由于利用压力法、离心法检测系水力条件的不同,需要确定最适宜的测量条件。

2.4质地

质地是指肉的嫩度和韧性,它被认为是禽肉

产品最重要的感官特征,因此研究者通常重点关注仪器检测程序对肌肉纤维结构的评价。肉样质地检测,需要样品完整或者中心区域足够大以保证样品能被准确测量。最常用于质地检测的禽肉部位是胸肌。质地检测应在烹煮过的肉块上进行。剪切力的测定应从每份待检肉样上采取条状或者块状样品。条状或者块状样品应该沿着平行于肌肉纤维的纵向方向采集,每个胸肌样品需选取体积为1cm 2×3cm 大小的肉样,用单独的刀片垂直于肌肉纤维方向进行截取。剪切力通常采用重量单位记录,如磅、千克,也可转换成力的单位牛顿。禽肉嫩度的大部分数据现在可以用Warner -

Bratzler 仪器来检测。同时可以进行拉力测试、Kramer 剪切压力测试。2.4.1

Warner-Bratzler 法

Warner-Bratzler 剪切力测试装置小巧便携,

有一个中间有三角形洞的矩形刀片。刀片同一个环形的刻度标尺相连。样品大小已知,通常为矩形长条,将其放入独立刀片的三角形凹口处。通过液压马达压低2个栅栏,将样品挤压到三角凹口的顶点。当栅栏通过样品时,通过肌肉纤维的最大剪切力被扫描仪以kg 为单位记录下来。通常,带有正方形底部的平行六面体长条使用这种仪器测量剪切力,剪切力以力/面积表示。

这种装置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使用简便,可携带成本低,可用于现场质量监控。其限制因素是,在测量过程中,只有最大负载或者峰值剪切力被测量出来,所以研究者或者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才能提高剪切值的可靠性。

2.4.2Kramer 法

另外一种广泛用于红肉和禽肉质地研究的是

Kramer 法。检测装置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支撑样品插槽的金属盒和一个带有5个或10个与插

槽相对应刀片的上样箱。这个装置与能将多个刀片下移并把矩形样品放入盒子的系统相连。下移多个刀片使其通过样品。样品被压平并且进行肌肉纤维剪切,最后从带有开口的盒子顶部出来。通常使用这个装置对圆柱体或者平行六面体的样品进行剪切力测量,剪切力采用力/重量(样品)来表示。小肉块或者碎肉也可用相同的方式进行测量。同Warner-Bratzler 装置相比,Kramer 剪切装置比较坚固,但是更重,不适于携带,并且更加昂贵。

2.4.3拉力法

Warner-Bratzler 和Kramer 剪切装置上的刀

片设计最初是从英斯特朗万能测试机和质地分析仪上发展而来的。Kramer 法中使用的刀片盒也被称为Allo-Kramer 剪切盒。新的系统带有软件对机器进行编程和记录剪切力/距离或者剪切力/时间曲线。拉力法可用于检测肉的生物机械特性。这些仪器的样品的准备同Warner-Bratzler 法相同。拉力法检测获得的参数可表示为20%(K20)和

80%(K80)肉条高度的力单位,尤其指肌肉纤维以

及肌肉纤维加上胶原质的机械阻力。最近研究指出,剃刀法可作为Warner-Bratzler 和Kramer 法的替代方法。这种方法无需准备样品,只需检测剃刀贯穿24mm ×8mm ×20mm 样品的剪切能量(N *mm )和剪切力即可。

对碎禽肉特性的评估要求往往要高于完整样品。因此,需要不同于后者检测的英斯特朗电子拉力计。需要检测的基本特性包括:剪切力(Warner-Bratzler 法或Kramer 法)、硬度、弹性、黏结性、黏性和咀嚼性。检测用的2.5cm 宽的肉条应该从肉块的中心部分采取。每个肉条只能用多刀片Allo-Kramer 剪切装置剪切一次,用单刀片直角

Allo-Kramer 剪切装置或者直角Warner-Bratzler

剪切装置剪切3次。

肉的硬度、弹性、黏结性、黏性和咀嚼性可根据

Bourne 提出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肉样应从10个肉块的中心区域采取,且压缩2次至最初高度的70%。硬度是在第一个压缩循环中的峰值。黏结性是在第一次压缩时峰值压力的比值(Area2/Area1)。

弹性(最初称为弹力)是在第一次压缩结束之后和第二次压缩开始之前食物恢复的高度。黏性是综合硬度和黏结性的结果。咀嚼性是黏性和弹性结合的特性。连杆器驱动的速度应为100mm/min 。

所有剪切力测试都可用于禽肉质地的评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样品准备。想要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应严格控制的因素包括屠宰后剔骨时间、样品大小、取样位置、相对于刀片的肌肉纤维方向和连接组织的存在。与此同时,烹煮方法和条件也必须严格掌握,烹煮结束时肉样内部温度应控制为

75~85℃。在烹煮后,准备检测肉条或肉块之前,

应对冷却时间和冷却温度进行标准化。两类常见的冷却条件是:①采样之前在2~4℃下储存过夜,这种方法减少了剪切时由于样品温度而产生的变数;②如果采样之前样品没有进行冷藏,应在采样前将整个样品冷却至24~28℃。条状或块状肉样应该沿着平行于肌肉纤维的纵向方向采取。当使用英斯特朗电子拉力计或者其他类似仪器时,连杆器的推荐速度是200~250mm/min ,因为连杆器的速度也会影响剪切力检测结果。

2.5肌节长度

肌节长度是对屠宰后收缩性肌肉状态的检

测。肌节长度同强直前后禽肉嫩度紧密相关。建议肌节长度检测与pH 分析同时进行。常用的检测方法都是基于氦氖激光发射器和电子显微镜的衍射理论发展起来的。氦氖激光衍射法检测样品为具有纵向肌肉纤维的3.0cm ×3.0cm ×2.0cm 肉样。样品被放置在电离瓶中,加入5%戊二醛溶液,

4℃固定4h 。随后置换为0.2mol/L 蔗糖溶液,4℃过夜。肉样可以在这样的溶液中保存7d 。

肌节长度也可以通过改进的激光衍射法进行检测。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将2.5g 胸肌样品与

150mmol/L KCl 溶液和5mmol/L 碘乙酸钠溶液

进行匀浆处理。每个胸肌样品至少读取15个数值。基于电子显微镜衍射的检测方法要求采用戊二醛和四氧化锇将肌肉样品进行固定,随后进行脱水、树脂聚合、超微切片。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之前,用柠檬酸铅和乙酸双氧铀进行切片染

色。胸肌肌节长度一般为1.53~1.84μm 。

(黄正洋译自《World ′s Poultry Sicence Journal 》

2011,67:137-151)

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进展

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进展 1 鱼粉 1.1 鱼粉的特点 由于鱼粉具有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适口性好,抗营养因子少以及能够被养殖动物很好的消化吸收等特点,一直以来是水产饲料中不可或缺的优质蛋白源。鱼粉在饲料中的营养作用主要是提高氨基酸平衡性和利用效率,与其它蛋白原料相比,有比较显著的优势。但鱼粉的作用不仅在于其蛋白、氨基酸的作用优势, 还在“未知生长因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方面具有营养作用优势。 1.2 无鱼粉或低鱼粉饲料技术对策 在所有的饲料原料中,鱼粉在促进养殖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方面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在配合饲料中,是否使用鱼粉及使用量不同所获得的养殖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即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与养殖鱼产品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鱼粉在配合饲料中的使用对配合饲料的质量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如在草鱼、武昌鱼饲料中基本不用鱼粉,但是使用1% ~2%的鱼粉后,鱼生长速度可以提高10%以上,同时鱼体的生理机能也会得到改善。因此,在不使用鱼粉或低鱼粉饲料中考虑的技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2.1 配合饲料中氨基酸的平衡性和有效性 蛋白质的营养实际上是通过氨基酸的营养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在无鱼粉或低鱼粉饲料中优先考虑的技术处理是氨基酸的平衡性。由于鱼类对单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很差, 在部分种类鱼中使用单体赖氨酸、蛋氨酸是没有效果的。对于饲料氨基酸的平衡就只能依赖于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互补作用来实现, 在设计无鱼粉或低鱼粉饲料配方时可以选择肉粉、肉骨粉、豆粕、菜粕、棉粕等通过比例调整来实现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氨基酸平衡效果的评判可以采用必需氨基酸模式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定,即以养殖对象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模式作为标准模式, 将配方中必需氨基酸模式与此进行比较, 计算两组模式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越大, 表明配方中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效果越好。但要考虑氨基酸的利用率问题, 即必需氨基酸的有效性问题。有些原料虽然蛋白含量很高, 但消化利用率很低, 如羽毛粉、皮革粉蛋白含量可以达到80% 以上, 但消化率只有30%左右, 无论是单独使用或是加人鱼粉(掺假鱼粉)中, 均会使配方中必需氨基酸的有效性显著降低。因此,在计算必需氨基酸平衡效果时, 尽可能选择消化率高的饲料原料组成配方来进行必需氨基酸的平衡。

ISO-9001-2015版-风险评估程序实例

1.0 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因素策划及实施。 2.0 目的 为了控制可能会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有关的风险,为风险识别、评估和降低 确定技术、工具和对其应用,特制定本程序。 3.0 设备要求 不适用 4.0 职责 4.1 设备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风险、检验文件的制定和更改以及设 备设施的可利用性、可维护性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2 营销主料采购和供应链辅料采购部负责对原辅材料采购、外包方和供方 业绩进行评估和控制;负责供方变化及其质量管理体系变化产生的风险 进行评估和控制; 4.3 销售/客服部和工程部负责不合格产品交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4 质量安全部负责产品的检验与试验过程、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5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人员能力、专项技能的符合性、组织机构变更以及关 键或重要人员的改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风险控制。 5.0 程序 5.1 定义 5.1.1风险:有可能发生并有潜在负面结果的局面或境况 5.1.2 风险评估 评估来自可能发生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的适当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 受的过程。 5.2 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过程 1)评估准备----收集资料,制定计划 2)风险识别----事故类型,影响因数及机制 3)风险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值的确定,风险分级 4)风险控制----制定方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5)登记重大风险项目 6)定期检查提出整改方案 5.3 风险源的识别 5.3.1 风险源的识别应考虑以下方面: 5.3.1.1与产品交付相关的风险评估应包括: 1)设施/设备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2)供应商绩效以及材料的可用性/供应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0-09-02 浏览量:77 次 摘要:本文对动物营养学的概念及作用、发展趋势及前沿和我国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概要分析,并对我国动物营养学的未来发展和推动其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初步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发展趋势建议 1 前言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机理、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应用基础科学,是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这些主要基础学科的桥梁,最终目标是为畜禽饲养中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等,以改善动物健康和促进动物高效生产,用最少的饲料投入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奠定理论基础。饲料是畜牧业赖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料成本占整个畜牧业生产成本的70%左右。因此,动物营养学的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前沿 动物营养科学,如从拉瓦希(Lavoisier)1777年提出生物氧化学说为起点,迄今已逾220年。它和其它科学一样,是在人类活动中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随着其它相关科学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纪为营养学的草创年代,主要反映在能量代谢与饲料的能值评定方面,同时也萌发了对蛋白质与矿物元素的研究。二十世纪为营养科学之盛世。这一个世纪以来,营养科学突飞猛进,揭开了新的篇章。营养研究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正向着更深入、更全面和更系统的方向发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营养代谢机理研究正向分子水平深入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

BY/CX-32-2015 A/0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 (第A版) 程序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 受控章: 发放编号: 总页数: 7 页(含封面)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上海XXXX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3年9月20日修改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2013年9月20日

修改记录表

1.目的 对于本公司检验检测活动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的评价与控制,以减少或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活动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3.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 3.1.1 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3.1.2 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审批重大的风险清单; 4. 工作程序 4.1 风险管理流程图 可接受不可接受

4.2 风险识别 4.2.1 对于风险的识别需要本公司所有人员参与,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对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和其它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 4.2.2 检测前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a)合同评审的风险:①检测标准/方法不适用与检测样品;②检测标准/方法不能满足客户需求;③检测委托单一般内容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④检测委托单遗漏相关责任人员的签名等风险。 b)样品风险:①检测样品信息与检测委托单不符;②样品保存条件不符等风险。 c)信息保密风险:①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它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等风险。 d)沟通风险:①未能将客户的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等风险。 e)其它风险:①对客户或公司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4.2.3 检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a)人员风险:①检测人员资质不足;②人员不具备检测能力等风险。 b)仪器设备风险:①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性能异常;②未定期校准或核查;③没有使用和维护记录;④无状态标识管理;⑤设备档案记录不完整等风险。 c)试剂耗材风险:①使用未进行符合性验证的试剂耗材;②使用过期、失效的试剂/耗材;③使用无证标准物质;④没有标准溶液配制记录;⑤没有安全使用及管理试剂耗材等风险。 d)检测方法风险:①未按检测方法进行检测;②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 ③检测过程中未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或质量控制不全等风险。 e)环境风险:①未对检测环境进行有效监控;②检测环境条件与检测要求不符等风险。f)安全风险:①未识别不同检测工作的性质、地点、检测方式导致的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比如化学品、玻璃器皿、电、火、高低温、粉尘、噪音、爆炸等方面的风险)②操作有毒有害试剂检测项目时未佩戴防护用具;③未按要求处理废弃物等风险。g)信息保密风险: ①在检测过程中对于客户资料、样品、数据结果等信息的泄露;②对公司内部文件、检测方法信息泄露等风险。

风险评估流程大纲纲要.docx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要求的途径之一,属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通过风险评估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并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从而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1、在风险评估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1) 信息资产及其价值 2) 对这些资产的威胁,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3) 薄弱点 4) 已有的安全控制措施 2、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如下: 1)按照企业商务运作流程进行信息资产识别,并根据估价原则对信息资产进行估价 2)根据资产所处的环境进行威胁识别与评价 3)对应每一个威胁,对资产或组织存在的薄弱点进行识别与评价 4)对以采取的安全控制进行确认 5)建立风险测量的方法及风险等级评价原则,确定风险的大小与等级 风险评估的形式 风险评估的形式按照评估实施者的不同,可将风险评估形式分为自评估和检查评估两大类。 ◇自评估是由被评估信息系统的拥有者依靠自身的力量,对其自身的信息系统进行的风险评估活动。 ◇检查评估则通常是被评估信息系统的拥有者的上级主管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发起的, 旨在依据已经颁布的法规或标准进行的,具有强制意味的检查活动,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信息安全 的重要措施。 自评估和检查评估都可以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的咨询、服务、培训以及风险评估有关工具的提供。而自评估是企业最不可或缺的安全评估方式,它是检查评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不论是保证企业日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是满足上级检查评估,自评估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风险评估的流程 一般来说,电信IP 网络风险评估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评估范围:调查并了解 IP 网络节点的网络拓扑、评估对象、系统业务流程和运行环境,确定评估范围的边界以及范围内所有的评估对象; 2.资产识别和估价:对评估范围内的所有电信资产进行调查和识别,并根据该资产在 网络中的位置作用、所承载业务系统的重要性、所存储数据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对各资产的

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程序

神华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HTD SC-FX-2B02—2008 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2009-10-14发布2009-10-14实施 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发布

控制页目录 1、《制度发布审批表》 2、《制度评审表》 3、《文件控制表》 4、《制度控制表》 5、《关键内容》 6、《制度在管理体系中的位置》 分发控制表 发文范围:(共26份)所属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控制等级□绝密■机密□秘密□内部资料□公开资料发文份数发文份数发文份数总经理1总经理工作部1燃料部1党委书记1企业文化部1计划管理组1筹建处主任0人力资源部1工程部1经营副总经理0财务产权部1计划部1生产副总经理1经营管理部1物资部1基建副总经理0生产技术部1生产准备部1总工程师1安健环部1珠三角电力1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 1供应部1鑫元实业公司1工会主席 总经理助理3发电运行部1 筹建处主任助理0设备维护部1

版本编号签发 日期 下次复 核日期 编写人 一级 评审 二级 评审 三级 评审 批准人 有否 修订 A2009-102010-10乔向镇吴锦江 鲍英智 王明喜 吕泽林 曹建军 凡明峰 王宏杰 韩敏 莫剑 李坚 梅剑云 白云学 杨建兴 高春富 魏凤文 陆成骏 杨远忠 韩敦伟 林彦君 王春光 王向前 孙月无 修订内容: 本制度监督实施及完善负责人本制度监督实施及完善执行人职务:安健环部经理职务:安健环部风险主管 签字:高春富签字:乔向镇

关键内容 1、明确了各级人员风险辩识与评估的职责。 2、明确了风险评估的范围。 3、明确了风险辨识、评估、控制的方法。 4、明确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流程。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 武彦华2006级生物科学20060501740 摘要:本文对动物营养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即由传统动物营养学向系统动物营养学的发展的叙述,同时对各学科在动物营养研究方法中的应用和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机理、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应用基础科学。它是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的桥梁,最终目标是为畜禽词养中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用最少的饲 料投人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奠定理论基础。经过了220多年的发展,动物营养这一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传统动物营养学的以生物还原论为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逐渐向系统动物营养学的以现代系统思维方式为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转变。由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经验阶段即描述阶段逐渐向控制阶段发展。也就是说目前营养学的研究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对营养规律的探讨上,而是正在向预测营养过程和控制营养过程的方向发展,由传统动物营养研究方法逐渐

向系统动物研究方法发展,由正在进行以饲养标准为研究中心向以营养调控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发展。 1.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1.1营养代谢机理研究正向分子水平深入 纵观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历史,人们已从表观水平上研究营养素的作用,深入发展到向血液、组织和组织中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细胞形态、亚细胞超微结构,即深入到了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研究营养素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已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营养素在动物体内分子水平的代谢机理,即研究营养素对特异生物活性物质基因表达各环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动物体内有许多功能基因尚未得到充分表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饲料中供给的营养物质的量与质的问题。研究营养对基因表达作用是当今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对于更深入地阐明营养素在动物体内的确切代谢机理、寻找评价动物营养状况更为灵敏的方法以及调控养分在体内的代谢路径等,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1.2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机理研究更加活跃 营养消化机理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如已基本阐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在消化道中的主要消化过程,小肠是体内养分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等。由于消化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变化体系,目前对许多养分的确切消化吸收形态和机理仍然不清。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显示,小肽也是蛋白质在肠道中的消化吸收形态之一,且比游离氨基酸吸收快。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建立畜禽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新体系以及饲料工

新产品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新产品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产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识别产品危险源的因素,以实施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实现所有活动的危害源的识别、控制。 3. 定义 3.1产品安全风险:可能导致产品存在重大的安全风险从而给公司和客户的财产损失造成严重的损失和给消费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 3.2风险:某一特定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提供重大风险控制的资源以及产品安全识别、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并确认和批准; 4.2 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方案的制定; 4.3 各生产部门负责具体活动信息收集和风险控制方案的实施; 5. 工作程序和控制要点 5.1产品风险评估分为产品生产过程风险评估和产品设计风险评估; 5.2评估人员 产品风险评估由技术研发部牵头项目工程师、技术经理、品管经理及相关人员进行;参加风险评估人员进行相关风险评估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对相关开发产品性能、结构、质量要求、生产工艺等熟悉,才能胜任。 5.3风险评估时机 设计风险评估在产品开发项目确立、设计开发前进行,生产过程风险评估在产品开发完成、批量试生产前进行;

5.4评估方法 5.4.1风险识别(风险严重度) 5.4.1.1根据产品的部件组成和功能、过程特点和作用等,分析可能产生的产品、过程的潜在失效模式和失效后果; 5.4.1.2通常失效分为两大类:一、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二、产生了有害的非期望功能;并站在顾客或品质控制的角度来发现或经历的情况描述失效的后果,再通过严重度数表打分形式来判断风险失效的严重程度和确定产品关键、重要等风险分类; 5.4.2失效原因分析(风险发生率)列出失效模式下所有想象可能的失效产生原因,注意有时一个失效模式有多种原因造成,并通过风险发生机率表打分形式来判断每个风险失效原因可能产生的频率; 5.4.3设计控制方法(探测难度) 针对每个产品设计和过程的失效原因分析,现行设计此类问题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以防止失效发生或减少失效发生的频次;并针对每个产品设计和过程的失效原因,现行确定使用的测试手段和方法的检测;再通过探测难度数表打分形式来判断风险失效由设计或过程控制可探测的可能性; 5.4.4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风险顺序数(PRN)风险顺序数RPN是对设计或过程风险的度量,RPN=S*O*D,应关注RPN较高的项目;当RPN相近的情况下,应先考虑S大的失效模式,以及S和D都较大的失效模式;当RPN值很高(>64)时设计人员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同时S ≥8时也需要特别关注; 5.4.5 改进措施(改进后的风险顺序数)失效模式风险评估的结果就是是否采取措施、采取哪些措施和采取措施的结果是否降低的产品或过程的风险度,采取措施的目的就是降低潜在失效风险,即降低风险失效模式的严重度S、频率O、探测度D。根据风险顺序数(RPN)提出建议采取措施以减少RPN,并确立专人和具体时限完成,对采取措施后的风险顺序数再次进行计算,以验证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RPN值是否降低。 5.5评审结果 根据产品评审的结果确定产品所需的测试和重要、关键生产控制岗位,进行重点控制和测试。

(完整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提供过程所涉及相关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及所有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进行风险分级,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并及时更新,以便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负责审批公司重点危险源清单。 3.2 行政综合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识别公司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工作,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登记表》,并负责《重点危险源清单》的建立和控制。 4.工作程序 4.1 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根据本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活动、服务。 a) 物资采购、贮存; b)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c) 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包含商业综合体运营、保洁绿化、秩序维护、工程、客服、办公); d)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 e) 各项制度(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f) 潜在紧急情况和其它辅助活动。 4.2 识别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 公司依据活动或服务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通过评价,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重点危险源清单》。 4.2.1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方法。 4.2.2 危险源辨识评价时需考虑的方面 a) 所有进入物业管辖范围内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物业管辖范围场所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设施;

c)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d) 企业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e) 绩效监视和测量的手段; 风险因素的考虑还应包括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 异常、紧急)和七个方面(机械性能、电能、势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 和人机工程因素)。 4.3 危险源类别及其作用 4.3.1 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3.2 一起事故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4.4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 A、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设备设施的缺陷b)防护缺陷c)电危害d)噪音危害e)振动危害f)电磁辐射g)运动物危害h)明火i)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j)造成冻伤的底温物质k)粉尘与气溶胶l)作业环境不良m)信号缺陷n)标志缺陷o)其他 B、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b)自然性物质c)有毒物质d)腐蚀性物质e)其他 C、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a)治病微生物b)传染病媒介c)致害性动物d)致害性植物 D、心理性、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负荷超限,包括:体力、听力、视力等 b)健康状况异常 c)心理异常,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d)辨识功能缺陷:感觉延迟、辨识缺陷

练习5-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是(C)。 A.为了进行风险评估程序 B.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C.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D.控制检查风险 2.注册会计师对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了解的范围和程度会因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规模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了解的重点放在(B )。A.风险评估程序 B.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外部因素以及与前期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C.重大错报风险 D.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3.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包括(B )。 A.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B.审计风险处在低水平 C.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D.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4.注册会计师通常不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D)。A.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B.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 C.检查文件和报告D.分析程序 5.关于控制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B.控制环境设定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旖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 C.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是否营造并保持了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的文化,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D.在审计业务承接阶段,注册会计师就需要对控制环境作出最终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风险评估程序包括(ABCD)。 A.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B.分析程序 C.观察和检查D.穿行测试 2.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程序中询问审计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以下方面的问题(ABCD)。A.管理层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B.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交易和事项,或者目前发生的重大会计处理问题 C.被审计单位最近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D.被审计单位发生的其他重要变化 3.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当实施下列观察和检查程序(ABCD)。 A.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B.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 C.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D.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 4.了解行业状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主要包括(ABCD)。 A.所处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竟争B.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C.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能源供应与成本D.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5.注册会计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ABCD)。 A.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税务法规是否发生变化 B.国家货币、财政、税收和贸易等方面政策的变化是否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C.是否存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 D.国家对某一行业的企业是否有特殊的监管要求 6.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以下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ACD)。 A.所有权结构B.治理结构C.组织结构 D.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7.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以下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ABCD)。 A.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B.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C.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D.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计算方法》编制

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计算方法》编制说明(征 求意见稿) 1 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 1.1 标准制定背景 家禽生产性能测定,是指在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水平下对家禽目标性状进行度量的过程。性状度量是获取测定对象某一时间段、某一性状的外在表型值,而表型值则是环境与遗传互作的结果,是透过表相评估家禽可遗传能力的客观依据。因此,生产性能测定是家禽育种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测定、评估、选种的流程开展育种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遗传改良效果。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2012-2020)和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中都把性能测定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提出要完善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与管理规范,保证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准确性、规范性和可重复性。 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结果的判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首先一些家禽质量与数量性状的划定和度量非常复杂;其次不同禽类生理习性差异也较大,如鹅是季节性繁殖的,鸡鸭一般都能全年产蛋,再者即使同种禽类生产性能差异也较大,如生长速度较快的白羽肉鸡,42天可达2.8 kg以上,而达到相同重量的黄羽肉鸡优质型则要饲养到100天以上。因此要有一套统一的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才能保证测定数据的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现有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的制定为我国家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家禽资源保护与评估、新品种培育、生产性能测定以及推广应用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提供了较为科学、客观的依据。然而标准制定已经有12年的时间,如今家禽品种培育技术较12年前已有较大进步,各种测定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原标准主要技术内容需要做较大修改才能适应当前家禽遗传资源保护、遗传育种、生产、质量监测和推广的需要。 现有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够全面,如原标准中只涉及到鸡、鸭、鹅等禽种,对于近几年发展迅猛的肉鸽、鹌鹑等特禽未列入其中; 2、不够科学,如标准中快大型肉鸡、蛋鸭的育雏育成阶段的划分与实际生产中出入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目的: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减少职业暴露风险,使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1、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2、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3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3.2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评估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张蓉郭方悦陈有谋王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暴露。主要着眼于反映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脂乳蛋白含量、泌乳天数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指标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奶牛场管理,从而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奶牛生产测定的简况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始于1992年,最早开始于天津;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综合育种项目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开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30万头。2008年,农业部立项在1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8个DHI实验室推广该项技术。到2009年12月,全国参测的牛场1024个,参测奶牛52.8万头。这项技术在我国起步虽晚,但正在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牛场开始接受和应用。 上海市1995--2005参加DHI技术应用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和体细胞数变化情况如下表。可明显看出日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由1995年的19.1kg和3.68%提高到2005年的24.8kg 3.8%;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由1995年的3.13%和118.25万个/ml改善到2005年

的3.01和51.09万个/ml。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 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已识别的危险源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容许性,确定风险等级,确定需要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根据风险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关风险分级与风险等级确定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3.权责 3.1 管理者代表: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审批。 3.2 危险识别人员: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4.定义 无。 5.作业规定 5.1 各种风险的含义。 (1)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2)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4)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5.2 风险评价可从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两方面进行评价。 (1)可能性可分为三级,其含义如下。 (2)伤害严重程度分可三级,其含义如下。

(3)在判断伤害及可能性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①暴露人数及持续暴露时间和周期。 ②供应(电、水)中断。 ③设备及安全装置失灵。 ④恶劣气候。 ⑤个人防护用品的提供及使用状况。 ⑥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人员未意识到危险源的存在或不具备操作资格等。 5.3 风险分级确定(计算公式) 风险等级=风险可能性赋分×风险伤害严重程度赋分,详见下表。 根据上表,风险等级可分为五级,对应风险控制措施如下表。

5.4 风险评估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受训合格人员实施,针对每一已识别的危险源,判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伤害严重程度,将判定得分结果填入“危险源评估表”。 5.5 对于风险等级为C级、D级和E级的危险源,应列入“重大危险源清单”并依5.7的要求采取改善方案。 5.6 风险控制措施的途径可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 (1)目标、管理方案的执行。 (2)运行过程控制。 (3)应急准备与响应计划的落实。 (4)人员培训。 (5)安全设备的导入。 5.7 一般情况下,风险控制措施应优先考虑消除风险(如可行时),再考虑降低风险(降低其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序),最后考虑采取个体防护或应急方案等。 5.8 表单填写时应按表列要求认真填写在固定栏内,并加注填写日期,表单填写后,不可随意修改。 6.支持性文件 无。 7.相关记录 (1)危险源评估表。 (2)重大危险源清单。

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鸡、鸭、鹅等家禽的生产性能的规范名词和度量统计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家禽的生产、育种和科学研究。 二、生产阶段的划分 1. 肉用禽生产 (1)速生型肉禽以生长速度快、体型大为特征。A. 育雏期鸡0~4周龄,鸭0~3周龄,鹅0~3周龄; B. 育肥期鸡5周龄至上市,鸭4周龄至上市,鹅4周龄至上市。 (2)优质型肉禽体型、毛色、肤色等符合市场要求;肉质佳或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等特征。 A. 育雏期0~5周龄; B. 育成期6周龄至上市。2. 蛋用禽及种禽生产(1)育雏期Brooding period A. 鸡0~6周龄;B. 鸭、鹅0~4周龄。(2)育成期Rearing period A. 蛋鸡7~18周龄;B. 肉种鸡7 ~24周龄; C. 蛋鸭5~16周龄; D. 肉种鸭5~24周龄; E. 中、小型鹅5~28周龄; F. 大型鹅5~30周龄。(3)产蛋期Laying period A. 蛋鸡19~72周龄;B. 肉种鸡25~66周龄;C. 蛋鸭17~72周龄;D. 肉种鸭25~64周龄; E. 中、小型鹅29~66周龄; F. 大型鹅31~64周龄。 三、孵化性能 1. 种蛋合格率Percentage of setting eggs 指种禽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按(1)式计算。 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 产蛋总数×100% (1) 2. 受精率Fertility 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按(2)式计算。血圈、血线蛋按受精蛋计数,散黄蛋按未受精蛋计数。 受精率=受精蛋数/ 入孵蛋数×100% (2) 3. 孵化率(出雏率)Hatchability (1)受精蛋孵化率Hatchability of fertile eggs 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按(3)式计算。 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 受精蛋数×100% (3) (2)入孵蛋孵化率Hatchability of setting eggs 出雏数占入孵蛋数的百分比;按(4)式计算。 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 入孵蛋数×100% (4) 4. 健雏率Percentage of healthy chicks 指健康雏禽数占出雏数的百分比;按(5)式计算。健雏指适时出雏,绒毛正常,脐部愈合良好,精神活泼,无畸形者。 健雏率=健雏数/ 出雏数×100% (5) 5. 种母禽产种蛋数Hatching eggs produced per dam 指每只种母禽在规定的生产周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数。 6. 种母禽提供健雏数Healthy chicks produced per dam 每只入舍种母禽在规定生产周期内提供的健雏数。 四、生长发育性能 1. 体重Body weight (1)初生重Weight at birth 雏禽出生后24小时内的重量,以克为单位;随机抽取50只以上,个体称重后计算平均值。 (2)活重Live weight 鸡禁食12小时后,鸭、鹅禁食6小时后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产品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程序

产品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控制可能会影响产品品质或对人员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估, 降低风险发生, 提高质量意识, 特制定此程序 2.范围: 本公司生产制造中来料, 半成品加工, 成品组装, 包装等所有环节可能会影响产品品质或对人员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的过程、场所,工作环节均属之。 3.权责: 行政处:负责对工作环境,人员方面的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的跟进; 制造处:负责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的跟进; 制造处:负责原物料和产品维护方面的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的跟进; 4.作业内容 4.1 产品风险评价准则 4.1.1 风险严重度评价准则

4.3产品风险探测度评价准则: 4.4产品风险顺序数计算方法 4.4.1 风险顺序数(RPN)=风险严重度(S),频度(O)和探测度(D)的乘积。 4.4.2当S≥7且RPN≥60时,视为紧急状态,必须采取改进措施。 4.4.3当S <7且RPN≥100时,视为紧急状态,必须采取改进措施。 5.0评估作业程序 表二

5.1供方评估 5.1.1要对供应商进行环保要求、信誉度、环保控制过程等进行评估,特别是新开发供方要加大力度评估5.1.2所有的环保物料一定要有有材质验证报告和SGS证明。 5.1.3须同供应商签订《不使用环境物质证明书》,如材料或治工具出现环境质量问题,供应商需负全部责任。 5.2工程评估 5.2.1样品过程的评估。 5.2.2环保资料输出、输入进行严格管理。 5.2.3针对环保特殊性进行评估。 5.2.4环保物料有效的验证书确认。 5.3物控评估 5.3.1环保物料的输入、输出重点管理。 5.3.2所有环保物料的存放、发放、不良品进行监控和管理。 5.3.3环保产品输送过程有效监管。 5.3.3评估所有高风险的物料。 5.4生产评估 5.4.1环保生产现场互相交叉感染的危险地方。 5.4.2环保物料使用过程和产品组装过程存在的问题点。 5.4.3生产过程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5.5品质评估 5.5.1所有环保物料验收过程管理。 5.5.2在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及不良品的监控。 5.5.3已到目的地的成品、信息反馈或者到达目的地发生的不良品进行追踪,并加于管理。 5.6小组评估 5.6.1风险评估小组 5.6.2风险评估要按顺序从高到低进行评估、高高、高中风险应起动控制措施并讨论总结。 5.6.3特别是高风险评估方案归档,并加于持续改善和严格监管。 5.6.4所有设备、夹具、评估。 5.6.5各部门要不定期对环保工作人员意识上评估。 5.6.6各部门要不定期对制造、过程、物料、设计、法律法规评估。 5.6.7对于高风险,在评估表格要用不同字体或颜色区别。 6.0参考文件及表格附件: 6.1产品潜在危害风险评估报告 6.2 其他潜在危害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程序

一、名词解释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二、SCRUBBER设备介绍 识别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四、风险评估过程注意事项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要确定保护的对象(或者资产)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 其次,资产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三,资产中存在哪里弱点可能会被威胁所利用?利用的容易程度又如何? 第四,一旦威胁事件发生,组织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 最后,组织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的过程。 进行风险评估时,有几个对应关系必须考虑: 每项资产可能面临多种威胁 威胁源(威胁代理)可能不止一个 每种威胁可能利用一个或多个弱点 编辑本段风险评估的三种可行途径 在风险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已经根据安全目标确定了自己的安全战略,其中就包括对风险评估战略的考虑。所谓风险评估战略,其实就是进行风险评估的途径,也就是规定风险评估应该延续的操作过程和方式。 风险评估的操作范围可以是整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某一部门,或者独立的信息系统、特定系统组件和服务。影响风险评估进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评估时间、力度、展开幅度和深度,都应与组织的环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组织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恰当的风险评估途径。目前,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风险评估途径包括基线评估、详细评估和组合评估三种。 基线评估 如果组织的商业运作不是很复杂,并且组织对信息处理和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或者组织信息系统多采用普遍且标准化的模式,基线风险评估(Baseline Risk Assessment)就可以直接而简单地实现基本的安全水平,并且满足组织及其商业环境的所有要求。 采用基线风险评估,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在行业、业务环境与性质等),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基线检查(拿现有的安全措施与安全基线规定的措施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得出基本的安全需求,通过选择并实施标准的安全措施来消减和控制风险。所谓的安全基线,是在诸多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一组安全控制措施或者惯例,这些措施和惯例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所有系统,可以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能使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可以根据以下资源来选择安全基线: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例如BS 7799-1、ISO 13335-4; 行业标准或推荐,例如德国联邦安全局IT 基线保护手册;

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823—2004 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于2004年8月25日发布,2004年9月1日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鸡、鸭、鹅等家禽的生产性能的规范名词和度量统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家禽的生产、育种和科学研究。 2生产阶段的划分 2.1肉用禽生产 2.1.1速生型肉禽 以生长速度快、体形大为特征。 育雏期:鸡(0~4)周龄,鸭(0~3)周龄,鹅(0~3)周龄。 育肥期:鸡5周龄至上市,鸭4周龄至上市,4周龄至上市。 2.1.2优质型肉禽 体型、毛色、肤色等符合市场要求;肉质佳或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等特征。 育雏期:(0~5)周龄。 育成期:6周龄至上市。 2.2种禽及蛋用禽生产 2.2.1育雏期 brooding period 雏鸡(蛋鸡、肉鸡):(0~6)周龄。 鸭、鹅:(0~4)周龄。 2.2.2育成期 rearing period 蛋鸡:(7~18)周龄。 肉用鸡:(7~24)周龄。 蛋鸭:(5~16)周龄。 肉种鸭:(5~24)周龄。 中、小型鹅:(5~28)周龄。 大型鹅:(5~30)周龄。 2.2.3产蛋期 laying period 蛋鸡:(19~72)周龄。 肉种鸡:(25~66)周龄。 蛋鸭:(17~72)周龄。 肉种鸭:(25~64)周龄。 中、小型鹅:(29~66)周龄。 大型鹅:(31~64)周龄。 3孵化 3.1种蛋合格率 percentage of setting eggs

3.2 受精率 fertility 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血圈、血线蛋按受精蛋计数;散黄蛋按未受精蛋计数,按式(2)计算: 3.3 孵化率(出雏率) 3.3.1受精蛋孵化率 hatchability of fertile eggs 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按式(3)计算: 3.3.2 入孵蛋孵化率 hatchability of setting eggs 3.4 健雏率 指健康雏禽数占出雏数的百分比。健雏指适时出雏、绒毛正常、脐部愈合良好、精神活泼、无畸形 3.5 种母禽产种蛋数 指每只种母禽在规定的生产周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数。 3.6 种母禽提供健雏数 healthy chicks produced per dam 每只入舍种母禽在规定生产周期内提供的健雏数。 4 生长发育性能 4.1 体重 body weight 4.1.1 初生重 day old weight 雏禽出生后24h 内重量,以克为单位,随机抽取50只以上,个体称重后计算平均值。 4.1.2 活重 live weight 鸡断食12h ,鸭、鹅断食6h 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测定的次数和时间根据家禽品种、类型和其它要求而定。育雏和育成期至少称体重两次,即育雏期末和育成期末;成年体重按蛋鸡和蛋鸭、肉种鸡和肉种鸭44周龄、鹅56周龄测量。每次至少随机抽取公、母各30只进行称重。 4.2 日绝对生长量和相对生长率 日绝对生长量按式(6相对生长率按式(7 式(6)、式(7)中: W 0 ──前一次测定的重量或长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