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12
画垂线1.下列画垂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B.C.D.2.按下列要求画直线,只能画1条的是()。
A.画直线l的垂线B.在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l上的一点画直线l的垂线C.画线段AB的垂线D.画与线段AB相交的直线3.过点E向AB边可以作()条垂线。
A.1B.2C.4D.无数4.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在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a上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a的垂线。
()5.过点C,作直线AB的垂线。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画垂线时,可以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必须保证沿着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画垂线,或者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已知直线重合。
选项B中沿着三角尺的斜边画垂线,是错误的。
2.【答案】B【解析】选项A: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条;选项B:在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l上的一点画直线l的垂线,只能画1条;选项C:线段AB的垂线有无数条;选项D:与线段AB相交的直线有无数条。
3.【答案】A【解析】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所以,过点E向AB边作垂线,只能作1条。
4.【答案】×【解析】在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所以,在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a上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a的垂线。
题干说法错误。
5.【答案】【解析】具体过程如下所示: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AB重合;②沿着直线AB平移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点C;③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④拿走三角尺,在垂足处标上垂直符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垂线的画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垂线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
2. 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画垂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线的概念和性质2. 画垂线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线的概念和性质,画垂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和圆规画垂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垂线的概念和性质(1)教师讲解垂线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教师讲解垂线的性质: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且都相交于同一点。
3. 演示画垂线的方法(1)教师用直尺和圆规演示如何画垂线。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画垂线的方法。
4. 练习画垂线学生分组练习画垂线,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讲解典型错误。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垂线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垂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画垂线。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附录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及答案注: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垂线的画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垂线的性质与画法在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垂线的画法”这一节中,垂线的性质与画法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
因此,对于这个重点细节,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垂线的性质1. 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 垂线的唯一性:在平面几何中,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 垂线的传递性:如果直线l垂直于直线m,直线m垂直于直线n,那么直线l垂直于直线n。
画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画垂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画垂线和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画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应用画垂线和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让学生回答问题:从左边的树到右边的树,如果想要种树,应该怎样种?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直线距离,根据直线距离种树可能会有偏差,为了种树更加准确,可以先画一条连接两棵树的直线,再从直线上垂直地向下画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垂线,树应该种在垂线上,这样就可以准确地种树了。
2.展开讲解1.画垂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师拿出一支尺子和一张白纸,请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用尺子连接两个点,然后用尺子从其中任意一个点向直线的垂直方向旋转,直到尺子与纸张垂直,在这条直线上的交点就是垂足,连接这个垂足和另一个点,这条线就是所求的垂线。
2.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教师画出一条直线,然后拿出一支尺子和一枚针,将针固定在直线上,让学生用尺子从另外一个点向直线垂直方向旋转,当尺子与针重合时,尺子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3.练习应用教师出示几组图形,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出垂线和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4.拓展练习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画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进行解决。
四、教学反思画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也是很实用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建筑工程中的测量等。
本次课程,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入、简单易懂的讲解,以及练习应用和拓展练习等环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画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盎然,达到愉悦学习的目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第2课时《画垂线》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想一想,填一填。
(1)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条。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最短,它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
2.选择。
(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可以画出( )条。
A.1
B.2
C.3
D.无数
(2)已知直线a与直线c互相平行,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
那么,直线c与直线b ( )。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C.无法确定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角是90°,那么其他三个角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3.按要求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3)过点B画直线AC的垂线。
(4)过点P向三条边分别作垂线。
参考答案
1.(1)1 (2)垂线段距离
2.(1)A (2)A (3)B
3.略。
第2课时画垂线(教材P58~59,例2、3)一、(新知导练)填一填。
1.分别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垂线的画法:(1)边边重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 )。
(2)点点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 )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点在直线外时,三角尺的另一( )经过这点。
(3)画线:沿着另一条( )画出一条直线。
2.下图中把直线外的点A与直线上的点连接起来,量出线段AB、AC、AD、AE的长度,其中线段( )的长度最短。
3.下图中,a∥b,在直线a上任选三个点,分别向直线b画垂直的线段,再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我发现: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且与这两条平行线垂直的所有线段的长度都( )。
二、选一选。
1.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或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画()条。
A.1B.2C.无数2.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条垂直的线段。
A.1 B.2 C.无数三、按要求画一画。
1.过C点分别画OA和OB的垂线。
2.过A点和B点分别画下面直线的垂线,观察你画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四、小伊家刚建了新房子,要把自来水引进来,怎样安装水管最节省材料?请画图说明。
五、下面图形中,直线l1和直线l2互相垂直吗?为什么?第2课时画垂线(教材P58~59,例2、3)一、1.(1)重合(2)顶点直角边(3)直角边垂直 3.相等二、三、1. 2.观察图形可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五、180°-45°-45°=90°直线l1和直线l2互相垂直,因为这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直角。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画垂直线》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垂直线的概念和特征;- 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画出垂直线;- 发展空间想象力和绘图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尺子、直尺、彩色粉笔、学生手册、作业本;-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尺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导(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垂直线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垂直线的兴趣,并简单介绍垂直线的概念。
2. 概念解释与示范(10分钟)-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垂直线,并解释垂直线的定义和特征,如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它们的夹角是90度等。
- 使用PPT课件展示垂直线的绘制方法,并示范使用尺子和直尺画出垂直线。
3. 学生实践与操作(15分钟)- 要求学生取出尺子和直尺,跟随教师的指导,用铅笔和尺子在作业本上练画出垂直线。
-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角度的线段,要求学生判断是否为垂直线,并给出理由。
4. 拓展与巩固(10分钟)- 引导学生想象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他们通过直观感受判断其边是否垂直,并用尺子验证。
- 给学生布置作业:在学生手册上完成相关练题,并要求他们使用尺子和直尺画出垂直线。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提前激发学生对下一课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评价- 在学生实践与操作环节,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准确判断垂直线。
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 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和判断。
-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板书设计- 垂直线的定义和特征- 绘制垂直线的方法- 判断垂直线的图形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实践环节和互动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垂直线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垂直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