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亚洲
- 格式:pptx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1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纲要上:第3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自主复习】考点一、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阿拉伯文化的特点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形成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继承吸收、兼收并蓄、交流发展、开拓创新等特点。
2.奥斯曼帝国衰落原因3.日本中央官制4.日本封建等级制度【认知深化】一、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1.数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2.医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3.文字:《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4.沟通作用: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二、阿拉伯人对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的文献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
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2.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
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比比较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不同点时间632—1258年1299—1923年政治哈里发权力与地方割据势力和部族势力一直处于一种权力制衡态势确立了绝对君主制,苏丹统括军、政、神权,中央集权势力强大经济手工业、商业发达,阿拉伯商人在世界各地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帝国控制传统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导致欧洲商业危机东西交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后期对东西方商路的控制,不利于东西方交流,成为促使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因灭亡被蒙古帝国灭亡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相同点军事均积极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政治均属于君主专制的帝国经济一度非常繁荣,都城均属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均由开放自由趋于封闭保守,由包容进步趋于压迫反动考点二、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东非和西非的对比东非:城市国家,园艺业和环印度洋贸易发达。
课题32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一、中古时期的亚洲1.阿拉伯帝国:建立①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②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③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扩张①7世纪中期起,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②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文明表现政治①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②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经济①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②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③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①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②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2.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兴起: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①政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经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
③外贸: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3.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笈多帝国。
①政治与经济: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政令不够统一。
②宗教: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
(3)日本。
①中央集权制建立:646年,“大化改新”,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②庄园制与武士: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
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③幕府统治: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17世纪,德川幕府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2021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亚洲和世界主要地区(讲)第37讲亚洲和世界主要地区学案【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考试内容核心知识点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与陆地地陆地和海洋形 2021课标Ⅱ,6-8题,12分 2021课标Ⅱ,37题,22分一个大洲、五个亚洲、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2021课标Ⅰ,37题,22分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 2021课标Ⅰ,37题,24分 2021课标Ⅰ,5题,4分 2021课标Ⅲ,9-10题,12分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2021课标Ⅱ,36题,22分美国、巴西 2021课标Ⅰ,8题,4分选择题综合题 2021课标Ⅱ,3、5题,8分选择题全国卷(2021-2021)考题统计题型综合题选择题六个国家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考纲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考纲细化 1.能在地图上辨认各种地考题预测 1.以经纬网图、区域轮廓图、等高线地形图、形,能描述各类地形的特征地形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形特征 2.能描述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原因 2.以科学考察、探险等活动为背景,考查区域陆地和海洋特征 3.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其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获得正确的认识。
4.根据材料信息,结合自然和人文地理进行世界某一重要区域的区域特征分析 5.关心国际大事,理解、掌握世界热点地区的国家和发生重大事件国家的地理特征,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结合3.一个大洲(如亚洲)、3.记忆并解释主要国家或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能辨认不同尺度的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区域地图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4.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5.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地图和高中地理内容,考查学生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亚洲难题强化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0分)读某地房屋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可能位于()A.南非B.中亚地区C.刚果盆地D.俄罗斯北端2.只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考虑,图示住宅建筑设计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①有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③有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④自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光照面积逐渐增大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
下图为世界及各大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大洲是()A.欧洲B.南极洲C.南美洲D.大洋洲第1 页共12 页4.亚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但人均径流量较少,是因为亚洲()A.有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B.多大江大河,人口最多C.干旱地区较少,人口众多D.气候复杂,径流量变化大第18届亚洲运动会于2018年8月18日一9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雅加达是继曼谷(泰国)、新德里(印度)后第三个取得第二次亚运会主办权的首都城市。
中国队在当地时间9月1日19:30开始的男篮决赛中战胜伊朗,成功夺冠。
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区域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新德里相比,雅加达()A.气温年较差大B.白昼时间更长C.光照条件更好D.水循环更活跃6.某上海球迷计划乘机赴现场观看男篮决赛,飞行时间约6时20分,其最合适的出发时间(北京时间)是()A.8月31日13:10 B.8月31日14:10 C.9月1日12:00 D.9月1日16:10 7.近年,印尼成为欧美品牌的代工企业主要集聚地之一,印尼只负责代工生产,产品运回欧美消费。
欧美国家将代工企业向东南亚转移而不是我国西部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C.交通D.政策日本东西两侧海岸冬季降雪量差距很大,靠近日本海一侧冬季降雪量远大于靠近太平洋一侧。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55 亚洲一、单选题(2010·全国·一模)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回答各题。
1.M地附近有一条河流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河流是()A.淮河B.乌拉尔河C.巴拿马运河D.苏伊士运河2.有关P山脉的地形地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为南北走向B.地势起伏大,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C.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D.自然带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3.N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2019·河北张家口·一模)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有关图示地区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图中腹地通过④图中有4国同我国相邻A.①②③B.①②④C.④③④D.②③④5.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乌兹别克斯坦,银矿丰富,有“白金之国”之称B.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图中地区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D.图中除了西临里海外,其余三面临海6.图中平原地区种植业规模的扩大,对L湖产生的影响是()A.过度灌溉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向湖心后退B.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C.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泊淤积严重,面积萎缩D.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7.“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土壤表层积聚的盐分②湖泊萎缩露出的湖底中的盐分③盐矿生产中产生的盐尘④强风所带来的北冰洋中的盐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下图表示某国局部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是()A.乳畜业B.饲养业C.种植业D.游牧业9.该地区自然带主要分布规律属于()A.纬度地带性B.干湿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0.该国出口到与之接壤的南部国家的商品主要有()①机器设备②粮食③纺织品④畜产品⑤矿产品⑥钢材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2018·山西·康杰中学模拟预测)北京雨燕,拥有高超的飞行能力,每年在亚非之间穿行迁徙、繁育和越冬。
考点18中古时期的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一、选择题1.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某个修道院中的一些状况:“在某节日他们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
”这表明中古时期欧洲庄园农奴()A.只在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C.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D.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在某节日他们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可知中古时期欧洲庄园农奴要向庄园主缴纳母羊、羊羔等实物地租。
另外,他们还要牺牲自己的时间服劳役,缴纳劳役地租,故选B项。
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剥夺全部人身自由”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农奴充满仇恨,排除D项。
2.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
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力。
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古时期的城市是()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B.教皇控制的领地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D.领主控制的庄园,这说明随着西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并通过多种手段获得自治权,中古时期的城市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C 项正确。
3.“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这段文字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A.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B.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一个比较工业化的经济实体“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反映了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选C项。
4.(2023广东汕头一模)以下为某历史研究者绘制的示意图。
该研究者试图解释()A.人文主义精神为何出现B.近代民族国家如何产生C.资本主义萌芽如何发生D.西欧封建社会为何形成,可知由于“地理环境”影响了“多种经营和海外贸易”,这个地区产生了“分工协作”的庄园以及“独立的工商业”的城市,庄园和城市又构成了“国家”,与“国家”并行的是“贵族”和“教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和城市是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重要的经济政治实体,同时西欧中世纪教会影响大,形成政教二元统治结构,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