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协小组字[2006] 3号
- 格式:doc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7
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注册制度初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注册制度中国质量协会二○○九年六月目录一、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注册管理办法……………………1二、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初级诊断师培训考试大纲………………5三、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级诊断师培训考试大纲………………9四、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高级诊断师培训考核大纲………………11五、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初级诊断师注册申报表…………………13六、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级诊断师注册申报表…………………14七、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高级诊断师注册申报表…………………15八、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再注册申报表……………………16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注册管理办法1 引言目的为加强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队伍建设,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各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人才,科学有效的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进行咨询、指导和评价,特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规定了中国质量协会实行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注册的具体要求,旨在保证注册人员水准及其一致性。
范围与用途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向中国质量协会提出注册申请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从事质量专业及相关工作的人员。
用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咨询、指导和评价。
级别设定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级别注册设立初级诊断师、中级诊断师、高级诊断师三个级别。
注册管理中国质量协会负责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申请人的资格审查、级别评定和注册,每年进行一次。
2 注册要求及条件注册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的申请人应符合以下相应级别的要求及条件,并参见《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培训考试(核)大纲》。
初级诊断师2.1.1 教育经历申请人应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
2.1.2 工作经历申请人应具有三年以上从事与质量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的工作经历,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
中国质量协会可靠性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试行)/74.html1.引言1.1 目的本办法规定了中国质量协会实施可靠性工程师注册的具体要求,旨在保证注册人员水准及其一致性。
1.2. 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向中国质量协会提出注册申请,希望成为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的境内外申请人。
1.3 注册管理中国质量协会可靠性推进工作委员会负责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和注册决定。
2 注册要求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申请人应符合以下要求:2.1 教育和工作经历2.1.1 教育经历申请人应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
2.1.2 工作经历申请人应至少具有以下年限的、与可靠性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相关的工作经历。
相关工作经历指设计、工艺、生产、质量、试验和维修或其它经认可的经历。
大专:6年⏹大学:4年⏹硕士以上:3年2.1.3 可靠性工作实践经验⏹申请人应具有至少2年应用可靠性工程相关技术的实践经验。
⏹申请人应至少已完成1个可靠性项目,并出示相关证明材料。
2.2. 考试2.2.1可靠性推进工作委员会下设的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制订和修订“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知识大纲”,并根据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知识大纲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建立考试题库。
2.2.2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类型为选择题,总分120分,80分为合格线。
2.2.3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申请人须通过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的统一注册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考试合格后三年内未申请注册,考试成绩自动作废。
三年后再申请注册,则需重新参加注册考试。
2.2.3 因故未能参加考试的申请人可申请变更考试时间,变更费为100元。
2.2.4 考试未通过的学员,可申请参加补考,补考费用为300元。
2.2.5 参加考试的申请人不得泄露考试内容,否则将取消考试或注册资格。
3. 注册3.1申请文件申请人需填写《可靠性工程师注册申请表》,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 可靠性工程师注册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 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复印件⏹ 可靠性相关技术工作经历证明(单位盖章)⏹ 可靠性工程师项目证明(项目报告)注:1)申请材料可用中英文填写2)项目报告要求见条款3.4.43.2.担保人申请人应由所在单位与申请人有业务关系的人员或中国质量协会个人会员或注册人员提供担保,担保人应具备良好的品格,并对申请人所应证实的相关情况有足够的了解。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关于发布《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水协[2007]3号颁布日期:20070122 实施日期:20070201 颁布单位:水利部工程协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理人员资格取得第三章监理人员资格管理第四章罚则第五章附则部直属有关单位,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监理人员资格管理协作单位,各有关单位:为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的行业自律管理,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制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经2006年12月11日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施行。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二00七年一月二十二日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建设监理工作水平,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资格管理,依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和《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请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以下简称监理人员)资格,对监理人员实施资格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监理人员资格管理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制度。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负责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的行业自律管理工作。
第四条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活动的人员,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岗位)证书。
监理人员分为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
总监理工程师实行岗位资格管理制度,监理工程师实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监理员实行从业资格管理制度。
第五条监理员、监理工程师的监理专业分为水利工程施工、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制造、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4类。
其中,水利工程施工类设水工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地质勘察、工程测量5个专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类设水土保持1个专业,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制造类设机电设备制造、金属结构设备制造2个专业,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类设环境保护1个专业。
总监理工程师不分类别、专业。
第六条监理人员资格管理工作内容包括监理人员资格考试、考核、审批、培训和监督检查等。
中国质量协会团体标准T/CAQ 10201—2020代替T/C A Q10201-2016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Criteria for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2020年03月06日发布2020年06月06日实施中国质量协会发布I目次前言 (Ⅲ)引言 (Ⅳ)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 活动程序要求 (1)4.1 问题解决型课题 (1)4.1.1 总则 (1)4.1.2 选择课题 (2)4.1.2.1课题来源 (2)4.1.2.2选题要求 (2)4.1.3 现状调查 (2)4.1.4 设定目标 (3)4.1.4.1目标来源 (3)4.1.4.2目标设定依据 (3)4.1.4.3目标设定要求 (3)4.1.5 目标可行性论证 (3)4.1.6 原因分析 (3)4.1.7 确定主要原因 (3)4.1.8 制定对策 (4)4.1.9 对策实施 (4)4.1.10 效果检查 (4)4.1.11制定巩固措施 (4)4.1.12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4)4.2 创新型课题 (4)4.2.1总则 (4)4.2.2 选择课题 (5)4.2.2.1课题来源 (5)4.2.2.2选题要求 (5)4.2.3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论证 (5)4.2.3.1设定目标 (5)4.2.3.2目标可行性论证 (5)4.2.4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6)II4.2.4.1 提出方案 (6)4.2.4.2确定最佳方案 (6)4.2.5 制定对策 (6)4.2.6 对策实施 (6)4.2.7 效果检查 (6)4.2.8 标准化 (6)4.2.9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6)附录A(资料性附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汇总表 (7)附录B(资料性附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表 (8)参考文献 (11)IIIT/CAQ10201—2020IV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请示的复函(2006)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6.03.09•【文号】[2006]民四他字第1号•【施行日期】2006.03.09•【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仲裁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请示的复函([2006]民四他字第1号)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2005]苏民三立终字第0039号“关于张家港星港电子公司与博泽国际公司中外合资经营合同中涉外仲裁条款效力问题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本案双方当事人在合资合同中约定:“凡因解释或执行本合同所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予以解决。
如果双方在协商开始后的六十天内无法达成和解,任何一方可以将该争议按照《国际商会调解和仲裁规则》提交仲裁。
仲裁应在瑞士苏黎世进行。
仲裁员应使用本合同的英文版。
任何这样的仲裁的全部程序应用英文进行,有关仲裁情况应每天用英文记录。
仲裁应由三名仲裁员来进行,仲裁员应使用流利的英语,双方可各委派一位仲裁员,第三位仲裁员由仲裁院委派,该仲裁员为该仲裁庭主席。
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双方同意遵守并执行。
仲裁费用应由败诉方承担,除非在仲裁裁决中另有规定。
”根据多年的司法实践以及本院《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所确定的原则,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适用于解决合同争议的准据法,不能用来确定涉外仲裁条款的效力。
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的,应当适用当事人明确约定的法律;未约定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但约定了仲裁地的,应当适用仲裁地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
只有在当事人未约定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亦未约定仲裁地或者仲裁地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法院地法即我国法律作为确认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
本案当事人双方虽然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的订立、生效、解释和执行受中国现行和公布的有关法律的管辖”,但该约定是当事人对解决合同争议的准据法作出的选择,而不是对认定合同中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作出的选择。
《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条文说明) 《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条文说明打印刷新对应的旧标准:电行[2005]14号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编审: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批准:孙玉才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尤京委员:尤京、孙世杰、唐懋祖、许希元、陈海荣、罗勇、宋玉文、李鹏庆、杨虎、施可登、惠铁元、李培源、贾立群、王惠、刘维杰、舒元锋、刘华俊、李红春、唐晓勇、唐敦浩、黄毅、黄国祯、刘茂森、马如骐、方旭光、林松斌、祝勃、侯明德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范幼林委员:范幼林、陈发宇、高德荣、蔡新华、周德福、赵祝人、宗敦峰、江小兵、陈秀菊、杨逸耘、阎善章、金麟、苏秀成、柴锡强、沈铭曾、陈学富、毛关有、刘冀邱、陈茂生、吴金华、曹长华、宏峰、郎国成、王心宽、王进弘、项玉华关于印发《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的通知《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条文说明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文件中电建协工[2006]6号关于印发《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的通知各理事单位、会员单位及有关单位:为不断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管理和整体移交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统一电力行业达标投产管理及达标投产考核评价标准,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制订了《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二00六年四月六日主题词:达标投产办法通知附件: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2006年4月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不断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和整体移交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健全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管理和卓越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电力行业达标投产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包括:火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标准、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标准和水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标准三部分考核内容。
QC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QC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QC小组活动主要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领导对QC小组活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热情支持,积极引导,并把它作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来抓。
比如,把QC小组纳入企业质量工作计划;制订并坚持鼓励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政策(如在分房、评职称时给加分,把开展QC小组活动与个人利益紧密挂钩);在企业中设有专职或兼职的负责管理QC小组活动的人员;在有关质量工作的会议上积极宣传QC小组活动的意义,参加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会,鼓励开展QC小组活动等,在企业内部形成推动开展QC小组活动的气氛。
2、职工对QC小组活动有认识,有要求只有广大职工群众对开展QC小组活动的意义有认识,有参加QC小组活动的愿望和要求,QC小组活动才能成为广大职工自觉、主动的行为。
为此,要通过认真开展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企业的QC小组活动建立在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3、培养一批QC小组活动的骨干要十分重视培养QC小组活动骨干的工作。
主管QC小组的部门要善于在质量工作中及时发现一些质量意识较强、热心于不断改进质量的积极分子,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使他们比别人先学一步,多学一些,既掌握质量管理理论,又会运用QC小组活动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还知道应如何组织好QC小组活动。
培养出一批这样的QC小组骨干,他们就会成为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种子”,使QC小组活动在企业的广阔沃土中生根、开花、结果。
4、建立健全QC小组活动的规章制度为了使企业的QC小组活动持续、健康地发展,企业应把QC小组活动作为质量体系的一个要素,并对QC小组的组建、注册登记、活动、管理、培训、成果发表、评选和奖励等项工作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具体可参照1997年3月20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科协、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质协联合颁发的《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的通知,以此指导企业的QC小组活动。
1 中国质协工作委员会发文 中国质协小组字[2006] 3号 关于转发“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 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质量管理试点市质量协会,各行业质协,中国质协各分会: “创新型”课题QC小组是中国质量协会2001年提出以来,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实践证明,开展“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推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顺利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提高整体创新力的有效保证。“创新型”课题QC小组,符合我国“坚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精神,不仅得到企业的认同,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中国质量协会曾于2001年发出了《关于试点开展“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的建议》;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和研讨,又在2002年4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的意见》,并于同年10月在全国第二十四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是2003年的工作要点之一。随着广大小组的积极参与,中国质协也加大了开展“创新型” 课题QC小组的活动力度,相应组织了交流、研讨和培训,并加以积极 的宣传与引导。 2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创新型”课题QC小组每年约占小组总数的3%,经过小组成员的努力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有些单位或部门的领导误认为“创新型”课题QC小组是一种新的小组活动形式,有的小组因而“喜新厌旧”、“一窝风”地涌向“创新型”课题,故一些QC小组为了出“创新型”成果而选择“创新型”课题。 2.有些QC小组由于对“创新型”课题QC小组定义不清,界定含糊,或因为数据不好采集、原因难以分析,怕麻烦费事而草率地选择“创新型”课题;一些小组单纯地模仿,脱离本课题实际,造成成果“形似而神不似”,或将“简单”课题“复杂化”。 3.一些评委由于对“创新型”课题QC小组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并带有个人的主观意愿,致使有的课题因划分课题类别、活动程序等问题,而被误判,却又解释不通,致使有些小组不知所措。 为推动“创新型”课题QC小组更广泛深入的开展,提高“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水平,结合我国小组活动的实际情况,经中国质协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委员会研究,对进一步开展“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提出实施指导意见。现将“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实施指导意见转发给你们,请在今后的小组活动中参照执行。
附件:开展“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实施指导意见
中国质量协会 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委员会
二○○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3
附件: 开展“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实施指导意见 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委员会 (2006年2月)
一、进一步明确“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QC小组的主要区别 “创新型”课题QC小组是运用全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研制、开发新的产品、工具或服务,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创新型”课题与以往“问题解决型”(包括“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等四种课题类型)课题,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两者的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立意不同。“创新型”立足于研制原来没有的产品、项目、软件、方法以及材料等;而“问题解决型”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或提高。因此,如果选题在立意上突破常规、追新求变的应选择“创新型”;如果提高或降低现有水平,达到规定要求或水平的则应选择“问题解决型”。 第二、过程不同。“创新型”课题由于是对过去没有发生过、或是本小组从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开展的活动,没有历史数据参考,也就没有现状可查,而是研究创新的切入点;而“问题解决型”则必须对现状数据(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并加以分析清楚。因此,两种课题类型小组在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决策依据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第三、结果不同。“创新型”课题是从无到有,即由活动前不存在的事件或产品,经过活动后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加经营业绩的增值点。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的结果,可能还不是很完美,但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满足当前或未来工作需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问题解决型”课题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或降低,是在逐步达到更加完美的结果。 第四、方法方面。“创新型”课题运用更多的是以非数据分析工具为主,如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系统图、PDPC法、正交试验等;而“问题解决型”则是以数据分析工具为主,非数据分析工具为辅,如排列图、控制图、直方图、散布图等。 因此,“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QC小组是企业 4
解决不同问题的两种不同活动思维与活动形式,课题本身决定小组课题类型。所以,各种类型小组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题,开展活动,而不要盲目追求“创新型”课题QC小组。 二、“创新型”课题QC小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正确应用 (附2004年、2005年部分成果案例) 第一、选题不对。将 “创新型”QC小组课题与“问题解决型”(即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和服务型)QC小组课题相混淆,把“降低某某产品不合格率”、“提高某某产品合格率”等明显是“问题解决型”的课题,误作为“创新型”课题。 实际上,课题必须立意在开发研制新产品、新服务项目、新业务、新方法等方面。课题名称必须清晰明确。
【错误例】FA232A-3306B铝合金盖板机械加工攻关; 低压反应水冷凝器管板内孔焊接; 确保XX烟丝不同批量生产流量符合要求; 阳极效应系数控制低于0.1次/槽〃日。 【正确例】输电线路巡检系统的研发; 智能计数器的研制。
第二、活动程序有误。“创新型”和“问题解决型”课题类型活动程序界定不清,“问题解决型”课题用“创新型”课题的部分程序,如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也有“创新型”课题用“问题解决型”课题程序,如有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等。 实际上,“创新型”课题和“问题解决型”课题出发点不一样,因此活动程序完全不同。 在“创新型”课题QC小组试行阶段,曾采用“提出问题,进行课题突破口的选择”活动程序。正式推出开展“创新型”课题后,即将活动程序“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取代原来的“突破口的选择与评估”、“对策方案的提出及可行性分析”程序。现在仍有小组延用“选择突破口”,明显不符合要求。 第三、目标设定不量化,且太多。目标设定不直接,没有量化值,且目标设定太多,这样,不便检查课题活动的实效。 【正确例1】带电紧固螺杆、螺母作业全过程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5分钟缩短为12分钟。 【正确例2】减少监理人员数量,节省监理人员工时费 10 万元 。
第四、方案选择不彻底。有的小组在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的过程中,仅对总体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方案选择不彻底,评价的主观性强,而分解方案缺少数据,又不做分析对比。有的小组将分解方案的评价放在制定对策或对策实施过 5
程中进行。 第五、方案选择没有数据,多数为主观判断。如在方案选择中采用评价打分法、举手表决法等,而不是通过实际考察、数据分析后再做决定。 确定最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 (1)提出方案太少,多数只有一次选择比较机会。 很多小组没有更广泛的拓宽思路,不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不同的方案,以进行对比选择,只有两个方案,可选择范围小。有的小组将方案单纯设定为“购置”、“外委”或“自我开发”,再对这几种方案过于“简单”的进行主观判断,最后根据“综合得分”选出最佳方案。 【错误例】提出对策并确定最佳方案 铁塔竣工投运后,基础居于同一水平面,塔身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基础上,确保塔身垂直于地面,当基础发生位移和沉降时,塔身自然会出现倾斜。
① 提出对策方案 A、组员1提出:在倾斜铁塔原基础上把基础立柱加高,使原基础整体到一个水平面上,从而纠偏。 B、组员2提出:把倾斜铁塔基础周围的泥土挖开,用千斤顶把下沉基础立柱顶高到水平值内,再用混凝土浇固,从而纠偏。 C、组长提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地脚螺栓受力长度,将基础的下沉值修正,从而纠正铁塔倾斜。那么,如何增加地脚螺栓受力长度?在原地脚螺栓上焊接一根与下沉值等长的螺栓即可,但是经过理论计算后其强度不能满足要求。这时有组员提出:我们可以根据扭力扳手的工作原理,将其横向受力改变为纵向受力,如下图所示: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仿照扭力扳手套筒加工一个内外均有丝扣的套筒,与地脚螺栓牢固地连接起来,从而增加地脚螺栓的受力长度。
扭力扳手实物图
地脚螺栓固定情况
铁塔基础图 6
② 确定最佳方案:我们采用评估打分的方法,确定最佳方案(方案比较表)。 结论:方案C是我们选择的最佳方案。 (2)方案的对比性差,只是为了比较而比较。 【错误例】方案A)除最强信号外,降低其他各路信号功率; 方案B)引入或增强一路信号,压制其他信号。 上述两个方案说法不相同但意思基本一致,可比性及可选择性差。 (3)虽然提出两个方案。但明显可用的方案只有一个,另一个方案本身就不属于创新方案或仅仅是为了方案而做的“陪衬”。 (4)没有将总体方案进行分解。 (5)没有对重点、难点分方案的选择进行实验对比。 (6)方案对比评价中较少运用统计技术。
【正确例】 课题设定:输电线路巡检系统的研发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一)选择新型防振锤材料 1. 我小组在图书馆、网上查询和市场调查,没有新型防振锤可借鉴的资料。 2. 经市场调查,选择出不锈钢材、铝材、瓷材、塑钢、玻璃钢5种材料,为研制新型防振锤的材料。 3. 经对以上5种材料的试验分析(表面光滑、不生锈、价格比)初步选定研制新型防振锤材料为不锈钢材、铝材和瓷材。 (二)新型防振锤材料选择试验分析
方案 组员 项目 组员1 组员2 组员3 组员4 组员5 组员6 组员7 组员8 组员9 组员10 组员11 权数 综合得分 结论
A 难易度 ◎ ◎ ◎ ◎ ◎ ◎ ◎ ◎ ◎ ◎ ◎ 1 192 不采用 经济性 ○ ○ ◎ ○ ◎ ◎ ○ ○ ◎ ◎ ○ 2 预计效果 △ △ △ ○ ○ △ ○ △ △ △ △ 3
B 难易度 ○ ○ ◎ ◎ ◎ △ ○ ◎ ○ ◎ ○ 1 176 不采用 经济性 ○ ○ ○ △ ○ △ △ △ △ △ ○ 2 预计效果 ○ ○ ○ ○ ○ ○ ◎ ◎ △ △ △ 3
C 难易度 △ ○ ○ ○ △ ○ △ △ △ △ △ 1 246 采用 经济性 ◎ ◎ ◎ ○ ◎ ◎ ○ ○ △ ○ ○ 2 预计效果 ◎ ◎ ◎ ◎ ○ ◎ ◎ △ ◎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