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水循环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2.22 KB
- 文档页数:1
第二章物态变化2.5 水循环✓知道水循环的过程。
掌握在水循环过程中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了解破坏和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危害;✓知道节约用水与水资源的保护。
➢本节内容较少,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地球上的水虽然多,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考点水循环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
对出现以下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B.盛夏,浓雾弥漫--液化C.深秋,水面上的“气”--汽化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升华【答案】B【解析】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正确;C、水面上的“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故D错误;变式1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下列关于水在三态之间转化过程中所对应的吸放热情况,标注都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A错误;B、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B错误;C、水蒸气变为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故C正确;D、水蒸气变为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故D错误。
变式2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
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a c B.adf C.b c D.e【答案】B【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称为熔化。
教案: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2. 详细内容:(1) 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2)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及其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水循环模型、PPT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地球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 介绍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
(3) 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
3. 例题讲解:以实际问题为例,讲解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方面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措施。
六、板书设计1. 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2.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七、作业设计1.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地理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
2. 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在水循环方面的意义。
3. 提出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困难?2. 拓展延伸:水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及其意义,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水循环
、汽化和液化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
水循环概念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分类
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难点分析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和地理条。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1. 介绍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 探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4. 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转化关系。
3. 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概念、意义及其主要环节。
难点: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介绍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探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道关于水循环过程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其学习效果。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就水循环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讨论,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定义、意义、主要环节及其转化关系、能量变化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列举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在地球表面及其上空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对维持全球水量平衡、调节气候、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等具有重要意义。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五、水循环知识点1 水循环1.如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2.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3.如图所示,这是罕见的“雨幡洞云”奇景,好像上帝打开了天堂之门,令人惊叹不止.据赏云协会解释,“雨幡洞云”又叫穿洞云,当云层中的部分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冰晶,从云层中降落下来,便形成了“雨幡洞云”.4.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名称)5.如图所示,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活动中,向A、B两个锥形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后,取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分别放入冰块和开水,则瓶口内出现“白雾”,并在蒸发皿底部出现“雨滴”的是图,这说明:“雨”是由形成的,形成条件是.知识点2 地球上的水资源6.某校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状况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A.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B.水污染加重了淡水危机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丰富的D.中国的水资源严重缺乏,且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污染的现象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储量很大,不需要节约用水B.世界上没有几个缺水的国家C.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D.地球上的淡水总量仅约占总水量的3%,许多国家都缺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淡水资源,其中包括我国在内8.我国多个地区严重缺水,因此要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课时作业】1.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下列关于“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2.科学家预言:“水资源危机不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A.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B.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C.由于地球表面气温的作用,水会不断蒸发掉D.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3.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经历上升、在空中凝结和下降三个过程,从地面上升时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凝固B.汽化和熔化C.液化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4.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5.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C.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D.降雨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6.图中,关于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7.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五、水循环1.D2.C3.凝固4.汽化液化凝华熔化5.甲水蒸气液化降低温度6-8.CDD【课时作业】1-7.BDDACCD1、Be honest rather clever 20.7.197.19.202016:0616:06:28Jul-2016:062、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九日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3、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easy.16:067.19.202016:067.19.202016:0616:06:287.19.202016:067.19.20204、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own.7.19.20207.19.202016:0616:0616:06:2816:06:28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Sunday, July 19, 2020July 20Sunday, July 19, 20207/19/20206、I have no trouble being taken seriously as a woman and a diplomat [in Ghana].。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5节水循环。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了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3. 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4. 学会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难点: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转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地球仪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地球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的现象,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吗?”3. 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详细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过程,体会水循环的实际情况。
5. 巩固:教师出示例题,学生独立解答,巩固对水循环的理解。
6. 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抗旱、防洪等。
六、板书设计水循环:1. 蒸发2. 降水3. 地表径流4. 地下径流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地球仪上标注出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邀请气象学家或水利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水循环的认识。
八年级物理水循环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水循环知识点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
(一)水循环概念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难点分析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