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q人格障碍问卷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53.97 KB
- 文档页数:3
PDQ +4 计分标准说明:PDQ+ 4 是依据DSM-Ⅳ对PDQ 所作的进一步修订,包括107个项目,归为12个领域,分别用于评估(偏执型、分裂性、分裂型、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抑郁型)的12种类型的人格障碍。
本报告中的分数均为原始分,划界标准为:依据原始分对应的人群百分位,分为三个区间:极高、偏高、正常。
极高表示高于95%的人,偏高表示高于90%的人,正常表示不处于最高的10%人群内。
该问卷曾被作为评估各种精神疾病人群的工具之一。
也用于健康人群的测试,方便被测试人了解自己的人格。
PDQ 计分键:以上各题只计括号外项目的分数,“是”计1 分,“否”计0 分12 因子计算分裂样;9+22+34+47+60+71+95分裂型:10+23+36+48+60+61+72+74+86反社会型:8+20+33+46+59+75+94+107第107 题含15个子题,大于等于3个子题回答“是”时,第107题记1分,否则记0分第106 题含5个子题,大于等于2的子题回答“是”时,第106题记1分,否则记0分回避型:98(1)+13+26+39+52+83+87依赖型:2+15+27+40+53+65+82+88掩饰:=(1-12)+(1-25)+(1-38)+51,怀疑=64+76此6题不计入总分12分量表之和——总分(60 题在总分中只记1次)划界分。
3分: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阳性划界分为3分。
4分:偏执,分裂,回避强迫和被攻击型五种人格障碍的阳性划界分为4分。
5分: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依赖型、抑郁型等六种人格障碍的阳性划界分为5分。
pdq人格测试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PDQ人格测试是一种常用的人格评估工具,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内心世界。
第一部分:测试概述PDQ人格测试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原理的测评工具,旨在为个体提供准确的人格类型和特点分析。
本测试由一系列问题组成,通过个体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得出相对客观的人格特征。
测试过程中,请您真实地回答问题,不要刻意选择某个答案来迎合他人或满足自己期望,以确保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测试问题以下是一些测试问题的示例,供您参考:1. 在社交场合中,您更倾向于:a) 主动与他人交流b) 默默观察而不参与c) 跟随他人的步调2. 当面对挑战时,您更倾向于:a) 迎接挑战,积极解决问题b) 逃避或回避挑战c) 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3. 您对新事物和新经历的态度是:a) 总是充满好奇心和积极探索b) 考虑再三后才会尝试c) 倾向于保持现状,避免改变请您根据真实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的答案。
测试问题不限于上述示例,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回答每个问题。
第三部分:测试结果解读通过您的回答,我们将对您的人格特征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
测试结果将给出您在不同人格维度上的得分和相应的描述。
这些人格维度包括但不限于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
测试结果将帮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势、需改进之处和潜在发展方向。
第四部分:人格发展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您更好地发展和运用自己的人格特点。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1. 提升自我意识:通过反思和思考,加深对自身价值观、兴趣和能力的认识。
2. 发展个人优势:利用自己的优势特点,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和成就。
3. 宽容与尊重他人:学会欣赏和接纳他人的不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PDQ +4 计分标准说明:PDQ+ 4 是依据 DSM-Ⅳ对 PDQ 所作的进一步修订,包括107个项目,归为12个领域,分别用于评估(偏执型、分裂性、分裂型、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抑郁型)的12种类型的人格障碍。
本报告中的分数均为原始分,划界标准为:依据原始分对应的人群百分位,分为三个区间:极高、偏高、正常。
极高表示高于95%的人,偏高表示高于90%的人,正常表示不处于最高的10%人群内。
该问卷曾被作为评估各种精神疾病人群的工具之一。
也用于健康人群的测试,方便被测试人了解自己的人格。
PDQ 计分键:以上各题只计括号外项目的分数,“是”计 1 分,“否”计 0 分12 因子计算,偏执: 11+24+37+50+62+85+96分裂样;9+22+34+47+60+71+95,分裂型: 10+23+36+48+60+61+72+74+86【反社会型: 8+20+33+46+59+75+94+107第107 题含15个子题,大于等于3个子题回答“是”时,第107题记1分,否则记0分—边缘型:100(6)+101(19)+32+45+58+69+78+93+106第106 题含5个子题,大于等于2的子题回答“是”时,第106题记1分,否则记0分表演型:4+17+30+43+55+102(67)+80+90(自恋型:5+18+31+44+57+68+73+79+92+(103)回避型:98(1) +13+26+39+52+83+87—依赖型: 2+15+27+40+53+65+82+88强迫型: 99(3) +16+29+41+54+66+81+105(89),被动攻击: 7+21+35+49+63+77+91抑郁型: 14+28+42+56+70+84+97掩饰:=(1-12)+(1-25)+(1-38)+51,怀疑=64+76此6题不计入总分(12-, 25-, 38-,否计分);(51+是记分)12分量表之和——总分(60 题在总分中只记1次)划界分。
多民族大一新生青少年人格障碍筛查罗晓敏;郑睿敏;陈静宜;吴久玲;孙文墅;陈瑛;马兰;王淑霞【摘要】目的了解中国多民族大一新生的人格障碍分布、严重程度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9月在北京某高校,使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2014年新入学的2823名大一新生.使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作为人格障碍筛查工具,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一般情况.结果多民族大一新生PDQ-4总分为(23.34±10.44);分量表分值中,分裂型(t=15.46,P=0.000)、偏执型(t=12.49,P=0.000)、依赖型(t=6.69,P=0.000)、表演型(t=12.92,P=0.000)、边缘型(t=2.83,P=0.005)分值高于普通人群,且差异有显著性.总体人格障碍阳性检出率为25.67%(666),检出率最高的前三项是强迫型44.29%(1149)、回避型31.84%(826)和偏执型30.30%(786),最低是边缘型5.74%(149).男性总体人格障碍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6.42, P=0.011);男性在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和反社会型的检出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12.61、4.79、27.85、17.19、75.48,均P<0.05);女性回避型检出率高于男性(χ2=17.65,P<0.05);偏执型检出率少数民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χ2=4.76,P=0.029),表演型检出率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χ2=5.75,P=0.016),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中国大一新生、不同民族和男性是人格障碍发生的重点人群,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研究,在人格尚未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减少人格障碍的发生,避免后续影响.%Objective To learn the personality disorder prevalence,severity and possibl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thnic minority freshmen.Methods In September 2014,2 823 freshmen of class 2014 were selected by using th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in a university in Beijing.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was used as a personality disorder screening tool an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was used to collect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students.Results The total PDQ-4 sco re of the freshmen was 23.34 ± 10.44.For the subscales,types ofschizotypal(t=15.46,P=0.000),paranoid(t=12.49,P=0.000),dependent(t=6.69 ,P=0.000),histrionic(t= 12.92,P= 0.000),and borderline(t= 2.83,P= 0.005)had higher score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ly.The positive rate of overall personality disorder was25.67%(666).The top three types were obsessive compulsive,avoidant,and paranoid.The positive rates for these three were 44.29%(1 149),31.84%(826) and 30.30%(786),respectively.The lowest was borderline,and the rate of which was 5.74%(149).The overall positive rate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male was higher than in female(χ2= 6.42,P= 0.011).Male students had higher rates on schizotypal, histrionic,narcissistic,borderline and antisocial than female peers(all P<0.05).Meanwhile,the later had higher rate on avoidant than the former(χ2= 17.65,P< 0.05).The positive rate of paranoid type in the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in students of Han nationality(χ2=4.76,P=0.029),while students of Han nationality had higher rate on histrionic than the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χ2= 5.75,P=0.016).Both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Freshmen,ethnic minority students,and male students are key groups in which personality disorders occur.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targeted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the key period before the personality is fully developed and avoid further impact.【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8(029)004【总页数】5页(P407-411)【关键词】多民族;大一新生;青少年;人格障碍;筛查【作者】罗晓敏;郑睿敏;陈静宜;吴久玲;孙文墅;陈瑛;马兰;王淑霞【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学⽣⼈格障碍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2019-08-11摘要: 为探讨⼤学⽣⼈格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随机整群抽取若⼲⼤学⽣被试,进⾏⼈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中⽂版依恋问卷(AAQ3.1)和⼉童虐待史问卷测量。
结果发现⼤学⽣⼈格障碍检出率为44.4%,前五位依次为表演型(17.9%)、强迫型(13.6%)、边缘型(11.1%)、⾃恋型(9.1%)、分裂型(8.1%);⼈格障碍筛查阳性组在依恋问卷各因⼦和情感虐待各因⼦上得分显著⾼于阴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城乡、对⽗亲愤怒、母亲⾓⾊倒置、母亲憎恶、⽗亲憎恶是影响⼤学⽣⼈格障碍的主要因素。
从⽽得出结论:该校部分⼤学⽣存在⼀定的⼈格障碍问题,童年期的依恋和情感虐待可能与⼈格障碍的形成有关。
关键词: ⼤学⽣⼈格障碍形成原因 Logistic回归分析⼈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病⼈形成了⼀贯的、反映个⼈⽣活风格和⼈际关系的异常⾏为模式。
这种模式极端或明显偏离特定⽂化背景与⼀般认知⽅式(尤其在对待他⼈⽅⾯),导致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患者的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感到精神痛苦,这种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直持续到成年或终⽣[1]。
相关研究证实,在青少年群体中,⼤学⽣是⼈格障碍的易感⼈群,有较⾼的发病率[2],⼈格障碍在⼤学⽣中的诊断率要⾼于⼉童和成⼈[3]。
因⼼理健康问题来⼤学⼼理咨询中⼼的学⽣,有相当⼀部分被诊断为⼈格障碍[4]。
临床证实,⼈格障碍与抑郁症、强迫症、惊恐障碍、进⾷障碍及癔症有较⾼共病率。
为此,有⼈提出,潜在的⼈格特质可以解释⼼理疾病各症状间的内在联系,也有助于理解个体疾病及共病现象,如果各障碍间的共病存在共同的潜在⼈格特质,那么所描述疾病的临床特征能反映出是哪些⼈格特质在起作⽤[5]。
因此,探讨⼤学⽣⼈格障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学⽣⼼理问题的成因具有⼀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