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格障碍》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55
人格障碍的类型一.临床表现1.共同临床特征人格障碍的特征,国内资料将其归纳为:(1)早年开始,一般在青春期开始,男性可以更早表现。
(2)严重的人格缺陷,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不协调,且性格的某些特征过分发展。
(3)人格偏离的牢固性一旦形成后不易改变,矫正困难,预后不良。
但到40~50岁以后可渐趋缓解。
(4)对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
(5)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偶然动机所驱使。
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性。
(6)适应不良,自己感到痛苦又贻害于周围。
2.临床分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是以明显的猜疑或偏执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
多见于男性,类似名称有狂信型人格(fanatic personality),诡辩型人格(querulant personality)。
这类人表现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诿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
如受到置疑则出现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观念和不安全感,不愉快,缺乏幽默感;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怀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
易发生偏执狂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归纳如下:①敏感多疑,患者往往把别人无意的甚至可能是友好的行为表现,误解为怀有敌意或轻蔑,或者没有足够根据即猜疑别人伤害自己。
②有一种将周围事件解释为具有某种“阴谋”的不符合事实的先占观念。
③极端地自信、自负,自尊心很强。
④固执己见,常常认为只有自己是最正确的,听不得不同意见,不相信反面证据。
⑤记恨,对拒绝、侮辱、伤害不能宽容,久久耿耿于怀,并将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
⑥个性很强,主观性强,工作能力强,好与人争辩,并固执地追求个人的利益或权利,不相信别人,很难以事实或说理来改变他们的认识或想法。
简述人格障碍的定义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
这种障碍使得患者难以适应社交环境,影响其个人和职业生活。
人格障碍通常在成年早期开始发展,并且持续存在。
这篇文章将对人格障碍的定义、类型、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人格障碍的类型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分类标准,人格障碍分为三个群体,每个群体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
1. 奇怪或离奇型奇怪或离奇型指的是那些表现出离奇或古怪行为模式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孤立、冷漠或者敏感等特点。
这一类人格障碍包括:(1)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过度怀疑和不信任他人的行为模式。
(2)孤僻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远离社交活动和疏远他人的行为模式。
(3)古怪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奇怪或古怪的行为模式,例如言语和思维上的离奇。
2. 情感不稳定型情感不稳定型指的是那些情绪波动较大、易于产生冲动行为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自我中心、易怒或者过度依赖等特点。
这一类人格障碍包括:(1)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极端的情感波动和自我中心,同时也容易产生自杀倾向。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无视他人权益、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等行为模式。
(3)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过度关注细节、刻板固执以及完美主义等特点。
3. 焦虑型焦虑型指的是那些容易紧张、担忧和害怕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谨小慎微、敏感或避免社交等特点。
这一类人格障碍包括:(1)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避免社交、害怕批评和拒绝等行为模式。
(2)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过度依赖他人、不善独立和决策等行为模式。
(3)强迫-恐惧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过度关注细节、刻板固执以及完美主义等特点。
二、人格障碍的症状每种类型的人格障碍都有不同的症状,但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 持续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患者持续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人格障碍的种类和诊断标准人格障碍是指个体长期以来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一种持续性、刚性的人格特征,这种特征导致其在多个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与常人不同,并且给个体本人和周围人带来明显的功能损害和社会冲突。
人格障碍的种类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有边缘型人格障碍、躁狂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格障碍的种类和诊断标准。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障碍疾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不稳定、自我认同不清、冲动和自杀行为等。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患者常常因为对他人的认同需求极强而追求亲密关系,但又担心他人离去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感。
2. 情感不稳定:患者情绪波动大,经常出现强烈的愤怒、易怒和悲伤等情感,容易因为小事情而产生强烈的反应。
3. 自我认同不清:患者对自己的价值、能力和身份经常存在不确定感,缺乏稳定的自我认同。
4. 冲动和自杀行为:患者经常出现冲动行为,包括物质滥用、自残和自杀等,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对自我认同的混乱和无助感所引起的。
5. 空虚感:患者常常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孤单,需要通过刺激性的行为来填补这种空虚感。
二、躁狂型人格障碍躁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永久性的人格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过于激动和冲动行为。
该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过于激动:患者情感反应很强烈,常表现出极度的喜悦、愤怒或兴奋,情绪波动大。
2. 冲动和冲动行为:患者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经常冲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包括赌博、滥药或冲动购物等。
3. 自我感觉良好:患者对自己有过高的自信并且认为自己特别伟大和重要,经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4. 注意力易分散:患者关注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个任务或一个主题,并且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
5. 言语过多:患者口若悬河,言辞流畅,话题经常跳跃,难以与他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三、孤独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与他人保持距离和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格特征。
人格障碍名词解释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持续存在的人格特质与行为模式的异常或失常,导致其个人、社交和职业功能受损的一类精神障碍。
人格障碍通常在青少年期或早成年期开始出现,并以持续存在为特征。
人格障碍可以分为三个簇,即A簇、B簇和C簇,每个簇包
含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
A簇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和妄想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表现为过于怀疑和敌对、不信任他人;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出现情感不稳定、行为古怪的特征;妄想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有着明显的妄想信念和幻觉。
B簇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
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有着恐惧、焦虑、情感不稳定等特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有着不尊重他人权益、违法犯罪的倾向;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追求成为关注焦点、渴望被赞美和赏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过于自大、自负,对他人缺乏关心和理解。
C簇包括: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害怕社交场合,并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对他人过度依赖,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有着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以及过分关注细节的倾向。
以上只是人格障碍的一些常见类型和特征,每种人格障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职业和社交功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功能。
然而,由于人格障碍的慢性持续性特点,治疗往往需要长期的支持和管理。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3. 分析人格障碍对个体生活的影响,提高对人格障碍的认识。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心理健康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1. 人格障碍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2. 如何关爱和帮助人格障碍患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人格?人格障碍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人格障碍的定义:个体内部经验和行为的持续模式,背离正常文化背景。
(2)人格障碍的分类:偏执型、分裂样、反社会型、依赖型、回避型、强迫型、表演型、边缘型等。
2. 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1)偏执型人格障碍:多疑、固执、敌意等。
(2)分裂样人格障碍:孤僻、冷漠、情感淡漠等。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缺乏责任感、冲动、欺骗等。
(4)依赖型人格障碍:缺乏自信、依赖他人、害怕独处等。
(5)回避型人格障碍:自卑、害怕社交、回避冲突等。
(6)强迫型人格障碍:完美主义、担忧、反复检查等。
(7)表演型人格障碍:夸张、寻求关注、情绪波动等。
(8)边缘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认同困难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和帮助人格障碍患者。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人格障碍有哪些特点?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模拟人格障碍患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患者的心理状态。
2. 分组讨论:如何帮助人格障碍患者改善生活。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