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变的危害和预防
- 格式:pdf
- 大小:93.38 KB
- 文档页数:1
饲料防霉及去毒法
饲料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
如果收获后原料尚未晒干、湿度适宜时大量繁殖,导致饲料霉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在低温季节,只要饲料存放环境潮湿,或饲料含水量超标,同样会发生霉烂。
另外,仓库通风不良、漏水也是饲料发霉的原因。
饲喂畜禽时,每次加料过多,积存过久,也会引起发霉。
饲料发霉后,其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
在饲料发霉的代谢产物中,以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最大。
畜禽摄食发霉饲料后,会感染霉菌病,表现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委顿,生长抑制,产量降低,衰弱,贫血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同时其毒素又可通过畜禽产品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保存饲料的仓库要干燥、清洁,饲料下面要有垫底,上方及周围要留空隙,使空气流通。
一般有下面几种防霉法:
1.缺氧防霉。
在多雨季节,用塑料袋密封贮存饲料,抑制霉菌繁殖。
2.醋酸防霉。
用2份醋酸和1份醋酸钠混合,再加入1%的山梨醇搅拌均匀,干燥后以1%的比例掺入饲料中。
贮存90天以上不会发霉。
3.丙酸钙(钠)防霉。
每千克饲料中加入50克丙酸钠或100克丙酸钙搅拌均匀,贮存于木桶、水泥池或塑料袋中,有效期100天以上。
4.克霉净防霉。
在每吨配合料中加入500克克霉净,两个月不会霉变,不会结块。
大学生申请加入学生会申请书(范文4篇)大学当中很多的同学都会想要提升一下自己,所以很多大学生就会加入学生会,那大家知道大学生该怎么写入学生会申请书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大学生申请加入学生会申请书(范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申请加入学生会申请书(范文4篇)一尊敬的系团总支学生会:我申请加入系团总支学生会。
学生会在我心中是个神圣的名词。
她连接学校与学生,是一个学生自己管理的组织。
向上,她反映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和成长历程;向下,她传达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意向;向内,她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问文体活动;向外,她联系学校实际组织同学们参加社会活动。
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学生会存在的基础;自我锻炼,提升自我素质的意义是学生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所以我向往系学生会组织。
能够加入系团总支学生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名成员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如果老师能批准我的申请,使我顺利进入系团总支学生会,我会积极、主动地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并在其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包括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办事能力、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会自觉地学习和体会市里面提出的“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以及党的“17大”精神,从而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及参政议政意识。
我是一个十分有上进的人,任何事不做则已,做则一定做好。
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作为我自己,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的更远才能看的更远,我希望在更高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我们机械工程系学生会中的各项工作搞好。
我的话并不是空话,我认为我有能力实现我的诺言,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我都有我的优势。
在班级担任纪律委员工作近一学年,一路走来,不是鲜花满地,也不是荆棘密布,有的只是波澜不惊,缓坡小溪。
从以前只会按上级要求办事到现在能独立策划、组织各种活动,我经历了一个由不会到会,同不好到好的过程,现在工作起来总觉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猪霉饲料中毒的病因猪霉饲料中毒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霉变饲料中毒是由于猪采食发生霉变的饲料而导致的一种中毒性疾病,通常在春夏季节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饲料在高温高湿季节没有妥善保管而容易发生霉变,且没有经过脱霉处理就直接用于饲喂,症状比较严重,主要是发生急性胃肠炎和神经症状,尤其是妊娠母猪及仔猪比较敏感,应加以防范。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霉饲料中毒的病因猪霉饲料中毒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饲料原料含有过多水分。
收获饲料原料后,没有及时进行晾晒,导致含有过多的水分,或者长时间存放,都能够导致大量的霉菌滋生,从而造成饲料发生霉变。
一般来说,饲料原料要求控制低于14%,当达到14%以上时就非常容易滋生霉菌。
例如,谷实类饲料(如玉米、稻谷等)中含有17%—18%的水分,就非常容易发生霉变,特别是原料经过粉碎加工后更容易发生霉变。
饲料管理不当。
在饲料加工、运输以及贮存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要求采取规范操作,也容易发生霉变。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某些环节操作不正确,如加工后没有经过有效冷却就直接装包贮存;加工时残留有物料的死角,或者没有及时进行清理等,都能够导致饲料发生霉变。
饲料贮存在条件较差的仓库,如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漏雨等,或者长时间存放等,都能够诱使饲料发生霉变。
在饲料运输途中,由于经受曝晒、雨淋等,也能够导致饲料发生霉变。
另外,料槽长时间没有进行清理,始终残留有饲料,也容易发生霉变,猪采食后就能够引起发病。
2、发病机制霉菌能够产生多种霉菌毒素,而不同霉菌毒素的作用机制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黄曲霉毒素能够损伤肝脏,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还会促使血管渗透性增强,血管变脆并容易发生破裂,使其发生出血,并形成出血性瘀斑。
赭曲霉毒素能够导致肝细胞发生透明变性、液化、坏死,损伤接近曲小管上皮的肾脏,抑制氨基酸tRNA合成酶的作用,从而无法合成蛋白质,导致体内IgA、IgG和IgM较少,造成机体免疫机能减弱。
羊霉变饲料中毒的症状分析、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摘要:羊食用霉变饲料或青草之后,会出现霉菌中毒的情况,这是因为霉变饲料或青草里包含许多霉菌。
这种病主要出现在舍饲羊身上,特别是在雨水充沛的季节易出现霉变进而引发病症。
患病的羊在临床上症状为腹泻、神经异常、食欲衰退、甚至出现死亡,给养殖产业带来严重的影响,文章简述此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霉菌中毒;预防治疗;诊断检查霉变饲料中毒是一种在潮湿季节里极易产生的中毒性疾病,多数是因为羊食用了霉变饲料,此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随霉变程度,食用量以及使用时间而变化。
轻度症状为胃肠炎、拉稀、孕期母羊流产;重度症状为死亡。
如果没有及时诊疗或者和其他的疾病交叉感染会给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临床上的症状患病羊的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衰退,可视黏膜出现黄染或苍白,毛发杂乱无光泽,浑身乏力,磨牙,角膜混浊,并且伴随间断性腹疼,处于哺乳期的母羊中毒之后会出现乳量变少或停止分泌乳液的状况。
1.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的羊症状为精神萎靡,停止进食,惊厥,拱背,磨牙,进行转圈运动,不能站稳,易倒地,黏膜出现黄染,产生结膜炎,对光线过敏,颌下出现水肿,腹泻严重甚至脱肛,身体虚弱,大概2天就会死亡。
1.2慢性中毒幼羊中毒症状为食欲衰退,成长缓慢,惊恐,腹泻,持续转圈或盲目徘徊,身体快速消瘦;成年羊中毒的表现为神经异常,进食量减少,出现黄疸。
处于孕期的母羊中毒之后会造成流产或早产,并且乳汁里含有霉菌毒素,会致使幼崽中毒。
除此之外,因为霉菌毒素能降低淋巴细胞的活性,所以会使羊身体内的抵抗能力变弱,进而产生继发症。
2、病理变化羊患病致死后皮下组织与脂肪会产生黄染,其腹腔与胸腔里留有的淡红色或黄色的积液,浆膜的表层产生出血点;肝脏出现肿大、硬化等现象,表层出现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白色或黄色的坏死灶;胆囊出现萎缩,只包含很少的胆汁,且颜色非常淡;肺脏出现肿大,且局部产生肉样病变,表层出现坏死灶;肾脏出现肿大,颜色苍白,淋巴结充血水肿;瘤胃黏膜出血,并且出现针尖到豌豆大小不一的溃疡病灶,并且易脱落;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十二指肠黏膜局部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出现充血[1]。
霉菌毒素中毒预防为主霉菌素中毒是指发霉饲料中毒,霉菌毒素是畜禽新的万病之源。
而对霉菌毒素污染,大部分养殖场户采取“亡羊补牢”的方法,直到畜禽发病后才治疗,这是不可取的。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预防,而且“宜早不宜晚”。
以养鸡为例,最好在雏鸡前20天内就采取预防措施。
中国农业技术网为您介绍如下,供您参考。
玉米霉菌毒素是影响鸡群健康的一大因素。
那么是如何产生玉米霉菌毒素的呢?1、从收割开始,部分玉米在田间就已经发生霉变,但国内采购的饲用玉米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造成后期饲用玉米污染严重,与好玉米一起混搭再销售给饲料厂。
2、相当一部分饲料企业生产过程把关不严,导致了霉菌毒素的扩散。
玉米在粉碎至制粒的过程是最易发生霉菌毒素污染的时期,在粉碎后的24小时,霉菌毒素会增加10~100倍。
而有一部分饲料厂,甚至用粉碎后近一个月的玉米,霉菌的含量可想而知。
实际上,粉碎后的玉米要在72小时内尽快使用完毕,才可有效避免污染。
玉米霉菌毒素对雏鸡的影响 1、雏鸡前期尤其是前7天是免疫器官发育和免疫系统完善的重要时期,一旦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免疫器官如胸腺和法氏囊就会严重萎缩,其免疫功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前3周也是疫苗免疫期,免疫抑制对抗体的产生会有较大的影响,抗体滴度偏低对后期的病毒病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
2、其次,前3周的鸡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毒能力也比较差,早期受霉菌毒素危害后会出现明显的肝肾损伤,霉菌毒素更易在鸡体内蓄积。
此外,雏鸡早期采食量小吃料少,采取预防措施,成本低更经济。
严防霉菌毒素,必须加强饲料生产的管理。
首先要严把原料采购关,杜绝霉变原料入库;控制仓库的温度、湿度,注意通风,做好对仓库边角清理工作,防止原料在储存过程中变质;控制饲料加工、配制、贮存、运输等环节,尽量缩短贮存时间。
当前最经济、最有效地脱毒措施是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使用。
但市场上吸附剂种类繁多,选择时可从是否含有害物质、是否破坏原料营养成分,饲料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
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引言:霉菌毒素是猪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对猪的生长和健康状态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制措施,为养殖户和畜牧业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1. 生长受限:霉菌毒素摄入会导致猪的生长受限。
这是因为霉菌毒素会破坏猪的肠道黏膜,干扰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猪的发育和生长速度。
2. 免疫抑制:霉菌毒素还可抑制猪的免疫系统功能。
这会使猪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并增加疾病的发生率。
猪在患病时的抵抗力降低,导致兽医费用的增加。
3. 生殖障碍:某些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可引起猪的生殖障碍。
它们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发育和功能,从而降低繁殖能力,导致产仔率下降。
4. 毒性效应:某些霉菌毒素,如赭曲霉毒素、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具有强烈的毒性。
摄入这些毒素后,会导致猪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甚至导致死亡。
二、霉菌毒素防制措施1. 良好的饲料储存和管理:饲料的储存和管理至关重要。
应确保饲料的干燥和避免霉菌的繁殖。
饲料的储存宜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直接阳光暴晒。
饲料容器应保持清洁,定期清理对饲料进行杀菌处理。
2. 饲料中添加阻止霉菌的剂量:在生产饲料时,可以添加一些阻止霉菌的剂量,如吡咯醇、抗生素、吸附剂、酵素等。
这些添加剂能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繁殖,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
3. 定期检测饲料和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水平:养殖户应委托专业机构对饲料样品和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水平进行定期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猪的健康和安全。
4. 营养平衡:营养平衡对于提高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确保猪获得足够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提高其综合抵抗力。
5. 合理使用药物:在猪群出现疾病时,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确定病因并规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猪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霉菌毒素是真菌在各种不同的有机基质上生长后所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对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种无声杀手遍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冬末春初季节,时风时雨,如果不注意饲料安全,很容易发生动物的霉菌毒素中毒。
一、猪霉菌毒素的中毒症状猪霉菌毒素中毒临床症状随饲料中毒素的种类、剂量、饲喂时间、毒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猪的品种、年龄、体质、饲料营养水平而不同。
通常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往往表现为生殖周期紊乱,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免疫抑制等。
现将八种主要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分述如下。
1、黄曲霉毒素。
可分为B1、B2、G1、G2、M1、M2等多种,其中B1毒性最强。
对肝、肾、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可致癌,并引起免疫抑制、凝血障碍、降低甚至丧失食欲、尿似浓茶、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急性中毒引起全身黄疸、妊娠母猪流产、产死仔、死亡等。
2、曲霉毒素和桔霉素。
可造成肾营养不良及肾小球肾炎,肾苍白,质硬(橡皮肾)。
烦渴、尿频、腹泻、厌食、脱水、生长受阻、增重下降,免疫抑制等。
3、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
有类似雌激素作用,引起生长期小母猪发情,外阴红肿,早熟性乳房发育;公猪包被积尿,偶尔可导致直肠脱垂;初生仔猪外阴红肿,八字脚;未孕母猪和后备母猪黄体滞留,不发情,屡配不孕,假孕,妊娠母猪出现早期胚胎死亡。
4、T-2毒素。
采食量减少,呕吐,拒食,免疫抑制,皮肤发炎。
5、呕吐毒素(催吐素DON)。
采食量降低25%-50%,毒素含量超过10mg/kg时完全拒食或呕吐。
6、麦角毒素。
采食减少,增重下降,末梢干性坏疽,初产母猪无乳,仔猪初生重下降。
7、烟曲霉毒素(伏马菌素-Fum on is in s)。
诱发肝癌,急性间质性肺水肿。
二、防制方法 1、把好饲料关。
加强防霉意识。
在购买饲料原料,贮存和运输饲料时就应考虑预防霉菌毒素的问题,而不是等到动物生产性能降低后再来考虑预防,把霉菌毒素的危害水平控制在最低。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控策略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水产饲料的生产和消费也位居首位。
据农业部畜牧局统计显示1991年水产饲料生产仅75万吨,占我国水产饲料总量2.1%,2004年水产饲料产量达880万吨,占我国饲料总量12.5%,到2011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量达到1540万吨。
水产饲料业发展迅猛,潜力巨大。
但近年来,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养殖业和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其中水产养殖业也受到重大影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全球每年大约有25%的农作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约有2%的农作物因污染严重而失去饲用价值。
来自奥特奇(敖志刚,2008;陈心仪,2011)、百奥明(刘颖丽,2007,2011)、宝来利来(2012)等生物公司对全国和地方省市的霉菌毒素调查研究表明,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十分普遍和严重。
各个地区、各个季节的饲料原料、配合饲料产品均有霉菌毒素污染,检出率高达70%-100%,按照饲料卫生标准判定的毒素超标率可达20%-80%。
污染饲料的检出毒素少者2-3种,多者7-8种,呈现多种霉菌毒素复合污染的特征。
可见,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影响饲料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如何认识和防控霉菌毒素则成为能否解决饲料安全和水产品安全的首要问题,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霉菌毒素的种类霉菌毒素是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长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中都可产生。
对养殖动物造成很大危害的是由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
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赭曲霉毒素OTA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单端孢霉烯族(主要分泌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等)。
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为现今普遍认识的7种主要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