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以及防霉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13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分析饲料霉变是指饲料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霉菌,这些霉菌会通过代谢活动产生一些有毒的产物,诸如黄曲霉素等,使饲料质量下降,对动物的生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这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开展对饲料霉变的研究和原因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饲料霉变的原因很多,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一解析:1. 水分水分是导致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饲料中含有较高的水分,会产生较好的温室效应,从而促进霉菌的生长。
如果加工饲料的原料收获时含水量较高或储存不当导致水分增加,或者工艺过程中未能控制好饲料含水量,都会导致饲料霉变。
2. 热度饲料的热度也是饲料霉变的原因之一。
高温下,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会被破坏,甚至有些成分会分解成有毒物质,从而产生异味。
饲料中含有过多的异味物质会导致动物选择性食用,或者根本不愿食用。
3. 沉淀饲料霉变的原因之三是沉淀。
在饲料中,如果加工不当、储存不当,会在饲料中形成一定数量的沉淀。
这些沉淀有时会滋生霉菌,从而导致饲料霉变。
4. 氧气霉菌生长需要氧气,饲料霉变也因此与氧气含量有关。
在饲料储存过程中,如果受到氧气的污染,就会迅速发生霉变。
因此限制氧气的接触是防止饲料霉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5. 饲料中的微生物饲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很大,有些微生物甚至是有害的,这些微生物也可能是饲料霉变的罪魁祸首。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清除微生物或加工过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会在饲料中快速繁殖,影响饲料的质量,从而造成饲料霉变。
综上所述,饲料霉变的原因非常复杂。
需要科学的饲料加工技术和正确的储存方法,才能有效地预防霉变的发生。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分析饲料霉变是指饲料受到霉菌的侵染,导致饲料品质降低的现象。
霉变后的饲料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
本文将从饲料霉变的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环境因素饲料在存放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潮湿、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霉菌的生长,导致饲料霉变。
其中,湿度是造成饲料霉变的主因之一,因为霉菌需要潮湿的环境才能繁殖。
而且,温度也对饲料霉变有很大的影响。
高温会使其水分挥发,降低抗氧化物质的含量,而低温会抑制饲料中的微生物活性,从而控制霉变的发生。
2. 预处理不当饲料预处理不当也是饲料霉变的原因之一。
例如,饲料在收割后处理不及时,时间过长,暴露在阳光下,以及蒲公英花等杂草未清理干净也会促进饲料的霉变。
因为这会让饲料易被潮湿和受到空气中的细菌污染,造成霉菌大量繁殖,导致饲料霉变。
3. 饲料组成饲料的组成也会影响饲料霉变的发生。
例如,谷类作物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而这些碳水化合物是霉菌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谷类作物更容易发生霉变。
同时,干草和饲料颗粒较小的饲料,也更容易发生霉变。
因为,颗粒太小会增加饲料的表面积,让霉菌更容易侵入饲料内部。
4. 储藏设施饲料储藏设施的不足会增加饲料霉变的风险。
例如,饲料堆积在地面上,容易受到潮湿和细菌污染,导致饲料霉变。
此外,如果饲料贮存的容器未经密封,也容易让空气和水分进入饲料内部,从而加速饲料霉变的发生。
二、饲料霉变的影响1. 品质下降霉变的饲料会失去一部分水分和其他营养成分,从而导致饲料的品质和口感下降,饲料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也会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到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吸收。
2. 产生毒素霉变的饲料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素、赤霉素等,这些物质对动物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
这些化合物会引起若干种疾病,包括肝毒性、呼吸道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等。
3. 影响生产性能在动物生产过程中,饲料霉变会造成动物健康问题和生长迟缓,导致动物体重下降和生产性能下降。
浅谈饲料的霉变的原因及其预防饲料霉变是指饲料中的一些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等在特定条件下生长繁殖所产生的霉变物质,一般以霉菌最为常见。
霉变不仅会导致饲料的营养价值下降和致病菌的滋生,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毒素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做好饲料的霉变预防工作对于保障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十分重要。
引起饲料霉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收环节不规范:一些原料如谷物,采收时间不当、收获过程中存放不善,或者是储藏环境温湿度不合适,都会导致霉变的发生。
另外,储存环境不清洁,设施设备等容易滋生霉菌的病菌,也会给饲料霉变提供土壤。
2.未经处理的原料:原料中携带霉菌孢子或霉菌的饲料未经适当处理(如烘干、杀菌等),会导致霉菌的繁殖生长。
一些含有霉变菌毒物质的植物源性材料,如玉米、豆粕等作为饲料原料常常成为霉变菌的滋生地。
3.收购及贮存环节不严格:采购时如果对原料的检验不严格,容易采购到霉变的或者含有霉变毒素的原料;贮存过程中,饲料堆积过高、通风不良、温湿度不稳定等都容易导致饲料发霉。
饲料霉变的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储藏环境注意清洁:保持储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储存设备,确保储存环境无污染。
储存设施设备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原料的采购与检验:选用质量较好、安全的饲料原料,并对采购来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合格的原料应该满足基本质量指标,如含水率、霉变菌数等。
3.原料的处理:对于含有较多霉菌孢子和霉变毒素的原料,应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如,可以进行烘干、杀菌等工艺处理,减少霉菌的数量和活性。
4.储存方式:在储存饲料的过程中,避免饲料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避免饲料与水直接接触,严格控制饲料的含水率,并定期检查储存环境。
5.使用防霉剂:饲料霉变防控技术中,可以使用防霉剂对饲料进行处理,减少霉菌的繁殖。
防霉剂的选择应根据饲料的类型、用量和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来确定。
总之,饲料霉变给畜禽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动物的健康,我们需要从采收、储存、使用等环节都要注意相关的预防措施,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的发生。
当前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导致猪只肺部病变,坏死,猪只消瘦,饲料利用率低,治疗效果不好。
发病时的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发热、皮肤变色等。
发病的诱因是气温的变化,但根本原因是机体抗病能力的下降,母猪携带病菌传给仔猪。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要以改善环境为基础,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为根本,以控制病毒,解除免疫抑制为中心,以减少病原菌为手段,提前预防,变被动为主动,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维持猪群的健康稳定,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气温的变化,昼夜温差的加大,猪呼吸道疾病也逐渐显现。
许多猪场的保育猪、育成猪都出现了咳嗽、气喘、被毛粗乱、甚至皮肤变色等症状。
如果等出现问题后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往往是用了大量的药物,但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导致肺部坏死,损失惨重。
所以,在秋冬季节到来之际,采取改善环境,控制温差,提高猪群抗病能力,加强营养,适当的药物预防等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来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会取得良绿色养殖|养猪专家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3.01.024控制育肥猪的呼吸道综合症提高其成活率和饲料报酬吕国邦1,李吉元1,王尚斌2,张记3,高其生4(1.广东海纳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总代理处陕西渭南714000;2.广东海纳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榆林代理处陕西榆林719000;3.陕西大荔张记兽医门诊陕西大荔714000;4.甘肃张掖市南环路延伸段4322号恒源兽药经营部甘肃张掖734000)吕国邦,男,中共党员,资深养猪专家。
1994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兽医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在一线从事规模猪场管理、猪病防治研究和实践、养猪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在大型猪场任场长9年,在正大集团任养猪专家9年,期间曾在泰国学习标准化养猪。
2010年获甘肃省政府颁发的“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在核心中文期刊上发表《猪高热病的分类鉴别诊断》、《猪高热病的中医控制理念》、《了解猪病的流行新特点,促进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等十余篇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论文,主编《陕西正大标准化养猪技术手册》(2004年6月-2009年8月版,发行20万册),曾在陕西电台1套等多家地方电台做养猪技术专访。
夏季饲草料霉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饲料霉变的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贮藏饲料的水分含量引起饲料霉变的因素主要是温度、相对湿度、氧气浓度。
控制好湿度,就可有效地防止饲料霉变。
在饲草收割时,应充分晒干,不要淋雨;饲料置于阴凉干燥处,不要受潮、淋雨。
把饲料中水分控制在安全线以下是最简便易行的贮藏方法。
饲料作物收获以后应迅速进行干燥,且必须保证干燥一致。
水分控制量,稻谷在13%以下、玉米在12.5%以下、花生在8%以下。
2、改善贮藏条件,抑制霉菌生长饲料霉变多数是在贮藏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在贮藏过程中采用防霉技术是防止饲料霉变的重要措施。
①物理防霉法。
主要有控制贮藏环境的温度、密闭隔氧贮藏、气调贮藏、低温通风贮藏以及辐射法等。
②化学防霉法。
就是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
目前饲料生产企业用量最多的是丙酸及其盐类,其次是山梨酸及其盐类。
可于每吨饲料中添加1-2k g丙酸钠或丙酸钙,可安全存放8周以上。
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饲料的质量,坚决不喂明显霉变的饲料和饲草;对无明显霉变的饲料饲草也不能认为绝对没问题,任何植物的秸秆和籽实在收获、加工、储存过程中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霉变。
对怀疑霉变的饲料该如何处理呢?若直接抛弃,则可能造成经济上很大的浪费,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霉变饲料去毒的方法,希望各位朋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去毒方法将损失降到最低。
1.物理去毒法①挑除法:挑除法是粮食及饲料霉变去除方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
将即将发霉的颗粒从物料中单独挑出。
其实这种方法严格上说是减毒的一种方法,并不能完全去除毒素及其霉菌。
只能将部分霉变明显的颗粒除去,对于感染不明显的饲料将很难挑出。
只适合颗粒物料、块状的青贮料及秸杆等体积较大的霉变饲料的去毒。
②暴晒法:暴晒法是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去毒方法之一。
方法是将霉变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制,经一段时间后,放通风处干燥保存。
该法有较好的去除霉菌孢子及其毒素的效果。
缺点是,强烈的太阳光线也会对饲料中营养物质有破坏;另外,对霉菌体产生的菌丝体无法除去。
6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4年 第2期营养与饲料NUTRITION AND FEED饲料霉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耿 梅1,宋春阳(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9)饲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使饲料储存周期延长,饲料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及使用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留、混入或产生霉菌和霉菌毒素,饲料霉变问题成为饲料生产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之一。
霉变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了适口性,更为严重的是造成饲料产品霉菌毒素超标,抑制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动物的免疫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
据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调查结果,全国饲料原料中玉米一般带菌量为 102个/g ~105个/g ;颗粒饲料为 102个/g ~103个/g,粉状饲料比颗粒饲料霉菌数高10倍。
在适宜的条件下,霉菌就大量繁殖,引起饲料及原料的发热、霉变,影响饲料品质。
据世界粮食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 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受到霉菌的侵害,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本文综述了霉变的原因、危害及主要预防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及饲料生产者提供参考。
1 饲料霉变的原因1.1 水分水分是影响霉菌毒素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在饲料中包括结合水和游离水,当饲料水分含量>11.5%时可出现游离水;当饲料中水分超过13%~14%时,霉菌易于生长;当饲料中水分超过15%时,霉菌生长十分迅速。
一般玉米、稻谷、麦类等原生态谷物的水分应不高于14%;大豆、次粉、糠麸类、豆粕等的水分应低于13%;棉粕、菜粕、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项目作者简介:耿梅(1987-),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
E-mail: 987675749@通讯作者:宋春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songchunyang2006@花生粕、鱼粉、肉骨粉、骨粉等的水分应小于12%。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分析饲料霉变是指饲料中存在的黴菌在特定条件下持续繁殖并且产生毒素的过程。
饲料霉变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原料质量、加工工艺、仓储条件、环境因素等。
在养殖业中,饲料霉变会给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于饲料霉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保障养殖业的发展。
一、原料质量不合格饲料的原料是饲料品质的基础,而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饲料的品质。
如果饲料原料本身就带有霉变,那么即便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处理也难以完全去除霉变因子。
在饲料原料的采收、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受潮、受高温等不利条件影响,就容易产生霉变,从而影响饲料的质量。
原料质量不合格是饲料霉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工工艺不当饲料的加工工艺也是影响饲料霉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未能进行严格的卫生和消毒措施,就容易导致饲料受到污染,从而产生霉变。
在饲料加工的过程中,如果未能控制好加工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也容易导致饲料霉变。
特别是一些对温湿度要求比较高的加工工艺,更容易产生霉变。
加工工艺不当也是引起饲料霉变的原因之一。
三、仓储条件不合理饲料的储存条件也是影响饲料霉变的重要因素。
如果饲料储存环境潮湿、通风不良、温度高等,就容易造成饲料的霉变。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潮湿的季节,更容易导致饲料发生霉变。
不合理的仓储条件也是导致饲料霉变的原因之一。
四、环境因素影响饲料霉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原料质量、加工工艺、仓储条件、环境因素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首先需要确保饲料的原料质量,采购质量合格的原料;在饲料加工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加工工艺,确保加工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符合要求;对饲料的仓储条件也要做好管理,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环境条件,调整饲料储存的方式和方法,采取一定的防霉措施,加强饲料的卫生管理。
通过综合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饲料的霉变,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饲料霉变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张华贵州省饲料监察所饲料和食品霉变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由于霉变对饲料行业造成的损失,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平均每年损失的饲料占总产量的20%,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于饲料霉变所致。
饲料霉变是由于饲料中霉菌的大量繁殖所引起,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其营养物质被分解,适口性下降,并产生多种霉菌毒素,造成畜禽的生长速度缓慢,采食量下降,消化率降低,严重危害动物健康,甚至造成中毒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目前已知对饲料产生污染的霉菌约有30余种,产生的霉菌毒素大约有200余种。
1饲料发生霉变的主要因素1.1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影响饲料霉变主要是由霉菌所引起,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大都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
它们大多数属于中温型微生物(嗜温菌),霉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5~30e。
其中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e左右,青霉菌属为25e左右,镰刀菌属一般为20e左右。
如相对湿度降至70%以下,饲料又较干燥,霉菌就不能生长,饲料就不容易霉变。
从全国饲料霉变情况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饲料原料还是饲料产品,饲料中的霉菌检出度和霉菌带菌量,南方地区都大大高于北方地区,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我国南方地区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多在20e以上,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是饲料霉变的高发季节。
1.2饲料原料水分超标水分是决定饲料中霉菌能否生长的一个最主要因素。
水在物料中分结合水和游离水,当物料中水收稿日期:2003-08-07分含量>11.5%时可出现游离水,含水量>15%时可致霉菌的大量生长繁殖,饲料水分为17%~ 18%时为真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条件。
饲料原料如果含水量过高,在贮存时容易发生霉变,从而导致饲料产品的霉变。
饲料原料中玉米、动物蛋白和植物饼粕类、油脂类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玉米是配合饲料原料的最主要品种,其添加量一般达50%以上,据调查,约50%饲料水分超标是由玉米水分超标引起,玉米水分受产地、季节和运输过程影响较大,如果贮存不当,放置一个星期左右就可能会发生发热霉变;动物蛋白和植物饼粕类是浓缩饲料的主要原料,其添加量在浓缩饲料一般达60%以上,在配合饲料添加量达20%以上,如果水分含量较高(>10%)或脱脂不完全,则易被细菌和真菌感染而发热、发霉变质,从而引起饲料霉变1.3饲料生产工艺不完善造成饲料霉变饲料特别是颗粒饲料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生产环节上的很多因素都可能造成饲料产品水分超标或分布不均,如制粒环节、冷却过程、分级筛筛上物处理等控制不当都会使饲料的含水量过高,从而引起饲料霉变。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分析【摘要】饲料霉变是饲料品质不合格的表现之一,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
储存条件不当、原料质量不合格、加工工艺不当、饲料添加剂过量或不当使用以及气候湿热等外部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饲料霉变的发生。
储存条件不当可能会使饲料受潮发霉,原料质量不合格则会带入霉菌种子,加工工艺不当可能会造成传播,饲料添加剂过量或不当使用也会影响饲料的稳定性,气候湿热则提供了霉菌生长的温床。
为了有效控制饲料霉变的发生,需要综合管理各种可能的原因,做到科学储存、选择优质原料、严格控制加工工艺、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同时加强外部环境监控,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饲料霉变、原因分析、储存条件、原料质量、加工工艺、饲料添加剂、外部环境因素、综合管理控制。
1. 引言1.1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分析饲料霉变是在饲料储存、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常见问题,严重影响着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饲料霉变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储存条件不当、原料质量不合格、加工工艺不当、饲料添加剂过量或不当使用、外部环境因素等。
储存条件不当是导致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饲料在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长时间堆放或储存不当会导致饲料吸湿发霉,产生毒素,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原料质量不合格也是引发饲料霉变的重要原因。
一些劣质原料中可能含有霉菌孢子,如果未经严格筛选和检测就加入饲料中,就会导致整批饲料受到霉菌污染。
加工工艺不当、饲料添加剂过量或不当使用,都可能引发饲料霉变。
如果加工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时间过长或添加剂使用过多,都会对饲料中的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促使饲料霉变。
气候湿热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导致饲料霉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霉菌容易大量繁殖,加速饲料的腐败和霉变。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饲料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综合管理和控制,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2. 正文2.1 储存条件不当引起的饲料霉变储存条件不当是导致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饲料防霉技术及去毒方法一饲料发霉的原因饲料发霉的原因饲料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
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致霉素菌主要有黄曲霉、青霉等,如果收获后原料尚未晒干、湿度适宜时大量繁殖,导致饲料霉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要只重视梅雨季节的防霉,即使在低温季节,只要饲料存放环境潮湿,或饲料含水量超标,同样会发生饲料霉烂,只是低温下霉烂速度比高温时慢些,从而不易被人们所查觉。
另外仓库通风不良、漏水也是饲料发霉的原因。
饲喂畜禽时,每次加料过多,积存过久,饲槽长久不清洗,也会引起发霉。
二饲料发霉的危害发霉的危害饲料发霉后,其理化性质都会发生改变,物理变化表现在变色、腐烂、发热、发臭;化学变化表现在饲料分解、营养物质消耗,从而造成饲料浪费。
在饲料发霉的代谢产物中,以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最大。
畜禽摄食发霉饲料后,会感染霉菌病,表现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委顿,生长抑制,产量降低,衰弱,贫血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同时其毒素又可通过畜禽产品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采取措施防霉、去毒十分重要。
三饲料防霉方法发霉的预防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保存饲料的仓库要干燥、清洁,饲料下面要有垫底,上方及周围要留空隙,使空气流通。
缺氧防霉。
在多雨季节,用塑料袋密封贮存饲料,抑制霉菌繁殖。
1 醋酸防霉:用2份醋酸和1份醋酸钠混合,再加入1%的山梨醇搅拌均匀,干燥后以1%的比例掺入饲料中。
贮存90天以上不会发霉。
2 丙酸钙(钠)防霉:每百千克饲料中加入50克丙酸钠或100克丙酸钙搅拌均匀,贮存于木桶、水泥池或塑料袋中,有效期100天以上。
3 克霉净防霉:在每吨配合料中加入500克克霉净,两个月不会霉变,不会结块。
[NextPage]四饲料去毒方法1 山苍子油去毒法按每100 kg发霉饲料用山苍子油10 mL的比例,将油装入瓶中,用三层布扎紧瓶口,然后把油瓶埋入饲料中,密封7天后就可去毒。
2 清水浸洗法适合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将霉变颗粒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静止、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擦拭颗粒,捞出在通风处晾干。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以及防霉措施姓名:宋达学号:201211060二级院系部:动物科技学院班级: 牧医125专业:畜牧兽医指导教师:尤明珍职称:教授指导教师:彭继伟职称:讲师二〇一五年六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以及防霉措施宋达【摘要】饲料霉变已经成为当今养殖业一大忧患,霉变饲料不能继续使用造成浪费和经济损失,如果继续给畜禽食用,会导致畜禽采食量下降,饲料利用率低,畜禽生长发育缓慢。
另外霉变饲料产生的霉菌毒素还会侵害畜禽的肝脏和免疫系统,导致肝硬化坏死和畜禽免疫力下降,继而诱发多种疾病,对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饲料霉变饲料防霉已成为养殖业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所以就饲料霉变的原因、危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饲料;霉菌毒素;霉变;防霉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以及防霉措施The Main Reason of Moldy Feed and the Measures of Mold Proof 【Abstract】Moldy feed has become a major worry in today's aquaculture industry, moldy feed can not be used will result in waste and economic loss, and If you continue to offer the moldy feed to livestock, it will reduce their feed intake and the feed’s utilization rate, the most important, it will slow down the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In addition, the moldy toxin produced by the moldy feed will hurt animal’s liver and immune system, lead to cirrhosis, liver necrosis and the reduction of animal’s immune function, thus induce a variety of diseases which bring serious harm to aquaculture industry and human health. Therefore, moldy feed and mold proof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to which aquaculture industry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So I want to discuss this problem, that is, moldy feed’s reasons, harms and solutions.【Key words】Feed, Moldy toxin, Mildew, Mold proof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目录1饲料霉变的原因分析 (1)1.1饲料原料因素 (1)1.2饲料生产环节处理不当 (2)1.3环境因素 (2)1.4管理因素 (2)1.4.1生产环节 (2)1.4.2运输环节 (3)1.4.3贮存环节 (3)1.4.4饲养环节 (3)2饲料霉变的危害和影响 (3)2.1霉菌毒素毒 (3)2.2霉菌病 (4)2.3饲料霉变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 (4)2.4饲料霉变与食品卫生 (4)3饲料防霉的措施 (4)3.1控制饲料生产环节 (4)3.1.1原料的控制 (4)3.1.2生产设备的控制 (5)3.1.3饲料生产工艺的管控 (5)3.2严格管理 (5)3.2.1运输管理 (5)3.2.2贮存管理 (5)3.2.2.1控制好仓储室的温度与湿度 (5)3.2.2.2管控好饲料的堆放 (5)3.2.2.3做好灭鼠杀虫工作 (6)3.2.3饲养管理 (6)3.3使用饲料防霉剂 (6)3.4霉变饲料的处理和利用 (6)3.4.1剔除饲料霉粒 (6)3.4.2饲料霉菌毒素脱毒处理 (7)3.4.3使用饲料添加剂脱毒 (7)参考文献 (8)致谢 (9)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霉菌和霉菌毒素是对饲料危害最大的天然生物性污染物[1]。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后,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霉菌会生长繁殖出大量的霉菌毒素造成饲料腐烂变质,饲料在霉变过程中消耗饲料的营养物质,分解了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饲料利用率大大下降,其中所含的霉菌毒素影响动物细胞和体液免疫。
在这些霉菌毒素中,曲霉素中的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广泛存在,并且对动物的危害和影响较大,尤其对动物的肝脏损害极大。
扬州市小纪镇是江苏江北地区最大的蛋鸭养殖市场之一,养殖的多为绍兴麻鸭,也有少部分金定鸭。
年存栏量约为150万只,近年来还有不断扩大趋势。
很有幸我实习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将我安排在小纪镇从事饲料销售服务工作。
然而在我销售服务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小纪镇蛋鸭养殖市场由于饲料霉变而引起的黄曲霉毒素中毒、超标屡见不鲜。
由于利益和养殖效益最大化影响,养殖户往往忽视霉变饲料的危害,继续给蛋鸭使用,日积月累,蛋鸭体内积蓄大量霉菌毒素,蛋鸭免疫力下降,肝硬化,对蛋鸭产蛋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造成后期产蛋率低。
同时,霉菌毒素在畜禽产品上的残留,给人体健康也带来极大的威胁给蛋鸭养殖和食品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在我实习期间,曾经解剖过一只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蛋鸭,发现肝脏呈棕黄色,表面粗糙,肝硬化明显。
这样的蛋鸭精神不振,产蛋率下降或已停产,严重的蛋鸭或已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损失。
同时,黄曲霉毒素还可以转移到鸭蛋上,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
所以在此分析论述饲料霉变的原因、危害、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1饲料霉变的原因分析1.1饲料原料因素粮食作物作为饲料的主原料,其生长与收获对饲料的品质影响很大。
长期在一块地种植同一种植物,霉菌存在植物体内。
比如:研究发现,种植在连续种植花生地里的花生,其黄曲霉污染率就高,黄曲霉毒素含量也高。
这个是隐藏在植物原料中导致饲料霉变的根本原因之一。
另外,在粮食收货的过程中,遇到虫蛀,鼠咬或是搬运过程中的磕碰导致粮食表皮磨损,导致粮食污染继而发生霉变。
粮食在收获和晾晒中水分处理不好,含水量过高,这种粮食原料没有经过干燥处理,产出的成品饲料水分过高,导致日后饲料贮存中发热、结块和霉变。
玉米、小麦等谷实类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是霉菌生长的最佳条件,而且由于饲料加工粉粹,更加提高了成品饲料霉变的可能性[2]。
所以,应该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含水量(谷实物类原料含水量一般在14%以下)。
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以及防霉措施1.2饲料生产环节处理不当在饲料的制粒生产后,要用冷却器对饲料进行降温降湿处理,冷却器和配套风机选择使用不当,或是调教有误,导致生产出来的颗粒饲料冷却时间不足,正确的处理方法应使饲料温度降至室温,水分降到13.5%以下[3]。
水分和饲料温度过高,这样的饲料在后续的装袋运输贮存中是很容易霉变的。
饲料加工的原料仓和颗粒提升料斗和生产管道如果长期不清理,积蓄在仓内的粉碎料物极易发生氧化导致仓内料物霉变,可以形成霉积料,掉落到颗粒饲料成品中,对整批颗粒饲料的品质产生影响。
此外,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饲料生产厂家对退回的霉变饲料处理不当,只是是零星剔除部分霉变饲料,进行回炉再生产,并没有真正杀死霉菌毒素,扩大了污染范围,成为下批饲料霉变的污染源。
1.3环境因素我所实习调查的蛋鸭养殖市场扬州江都小纪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雨季长,其中6~7月为梅雨季节,且全年湿润温和,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蛋鸭养殖,但是也为霉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与饲料联霉变关系最多的霉菌大部分是青霉菌属,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
这些都是嗜温菌,适宜生长的环境为20~30℃。
这些霉菌适宜生长的相对湿度为80%~90%[4]。
调查发现,扬州6~8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尤其是梅雨季节,更是为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养殖户对饲料的贮存稍有不当,饲料即可发生霉变。
1.4管理因素我认为管理因素是我所触及饲料霉变的最直接因素,以上饲料因素都是和管理因素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管理的好坏贯穿于饲料的生产、运输、仓储、饲养全部,人为管理的好坏可以不同程度上降低或是加剧饲料的霉变,下面就我接触到的和总结的管理因素影响饲料霉变进行论述。
1.4.1运输环节运输是连接饲料生产厂家和养殖户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运输者是介于厂家和养殖户之外的第三方,可能出现对饲料运输不负责的态度。
我所实习的单位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在我们入职培训时就强调这点,按照饲料公司的要求运输饲料的车出厂必须加盖油布,但是由于运输者的不负责态度,往往直接装车发货,这样太阳暴晒或是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刮风下雨饲料受潮,则为以后饲料霉变留下隐患。
影响饲料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品质和饲养效果,而且现在雾霾,酸雨,冰雹等恶劣天气明显增多,导致饲料变质影响饲料品质;此外,由于饲料包装袋为密封防霉防潮包装,内胆为塑料薄膜,搬运不小心则会使包装破坏,使饲料与外界接触,污染饲料。
1.4.2贮存环节这里所说的饲料贮存环节是成品饲料发到养殖户手上的贮存,由于散养户多数为农民出身,对养殖和饲料卫生的认识不足,科学文化水平有限,加之养殖场地的缺陷,贮存饲料的仓库一般较为简陋。
我在小纪镇实习期间,对大部分养殖户进行走访调查,并且留意饲料贮藏的条件,几乎所有的养殖户只是在鸭棚的一头留有位置存放饲料,其存放区没有通风装置,阴暗潮湿,且地面门窗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饲料原有霉菌和虫卵长期保存下来,成为饲料霉变的重大隐患;另外,养殖户为了节约空间,往往堆码过高,贮存时间较长且长期不翻动,这样,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饲料局部发热结块,最终发霉。
在贮存中鼠害和虫蛀不仅消耗浪费饲料,而且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热量,引发饲料发热和结块发霉。
同时老鼠可能在墙壁和屋顶打洞,造成雨水灌入,饲料受潮和发霉在所难免。
1.4.3饲养环节我实习所在地江都小纪镇,全价配合饲料还没有完全推广,养殖户还在拌料,拌料未经过饲料生产的高温膨化作业,消毒不完全,这对饲料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且据我观察了解,养殖户给料不注意饲料卫生,常有吃不完饲料回收再用,梅雨天气或是高温短时间内也能使饲料霉变影响饲料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