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饲料霉变的原因分析和相应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1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分析饲料霉变是指饲料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霉菌,这些霉菌会通过代谢活动产生一些有毒的产物,诸如黄曲霉素等,使饲料质量下降,对动物的生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这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开展对饲料霉变的研究和原因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饲料霉变的原因很多,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一解析:1. 水分水分是导致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饲料中含有较高的水分,会产生较好的温室效应,从而促进霉菌的生长。
如果加工饲料的原料收获时含水量较高或储存不当导致水分增加,或者工艺过程中未能控制好饲料含水量,都会导致饲料霉变。
2. 热度饲料的热度也是饲料霉变的原因之一。
高温下,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会被破坏,甚至有些成分会分解成有毒物质,从而产生异味。
饲料中含有过多的异味物质会导致动物选择性食用,或者根本不愿食用。
3. 沉淀饲料霉变的原因之三是沉淀。
在饲料中,如果加工不当、储存不当,会在饲料中形成一定数量的沉淀。
这些沉淀有时会滋生霉菌,从而导致饲料霉变。
4. 氧气霉菌生长需要氧气,饲料霉变也因此与氧气含量有关。
在饲料储存过程中,如果受到氧气的污染,就会迅速发生霉变。
因此限制氧气的接触是防止饲料霉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5. 饲料中的微生物饲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很大,有些微生物甚至是有害的,这些微生物也可能是饲料霉变的罪魁祸首。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清除微生物或加工过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会在饲料中快速繁殖,影响饲料的质量,从而造成饲料霉变。
综上所述,饲料霉变的原因非常复杂。
需要科学的饲料加工技术和正确的储存方法,才能有效地预防霉变的发生。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分析饲料霉变是指饲料受到霉菌的侵染,导致饲料品质降低的现象。
霉变后的饲料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
本文将从饲料霉变的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环境因素饲料在存放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潮湿、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霉菌的生长,导致饲料霉变。
其中,湿度是造成饲料霉变的主因之一,因为霉菌需要潮湿的环境才能繁殖。
而且,温度也对饲料霉变有很大的影响。
高温会使其水分挥发,降低抗氧化物质的含量,而低温会抑制饲料中的微生物活性,从而控制霉变的发生。
2. 预处理不当饲料预处理不当也是饲料霉变的原因之一。
例如,饲料在收割后处理不及时,时间过长,暴露在阳光下,以及蒲公英花等杂草未清理干净也会促进饲料的霉变。
因为这会让饲料易被潮湿和受到空气中的细菌污染,造成霉菌大量繁殖,导致饲料霉变。
3. 饲料组成饲料的组成也会影响饲料霉变的发生。
例如,谷类作物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而这些碳水化合物是霉菌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谷类作物更容易发生霉变。
同时,干草和饲料颗粒较小的饲料,也更容易发生霉变。
因为,颗粒太小会增加饲料的表面积,让霉菌更容易侵入饲料内部。
4. 储藏设施饲料储藏设施的不足会增加饲料霉变的风险。
例如,饲料堆积在地面上,容易受到潮湿和细菌污染,导致饲料霉变。
此外,如果饲料贮存的容器未经密封,也容易让空气和水分进入饲料内部,从而加速饲料霉变的发生。
二、饲料霉变的影响1. 品质下降霉变的饲料会失去一部分水分和其他营养成分,从而导致饲料的品质和口感下降,饲料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也会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到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吸收。
2. 产生毒素霉变的饲料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素、赤霉素等,这些物质对动物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
这些化合物会引起若干种疾病,包括肝毒性、呼吸道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等。
3. 影响生产性能在动物生产过程中,饲料霉变会造成动物健康问题和生长迟缓,导致动物体重下降和生产性能下降。
饲料发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国的一些地区,因高温高湿而导致饲料霉变的问题非常严重,特别像今年这种恶劣的天气引起饲料发霉更多,从而导致的纠纷案件也相应较多。
为了减少饲料厂家、经销商以及用户的共同利益,减少饲料发霉导致的多方损失,现将饲料发霉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我国的一些地区,因高温高湿而导致饲料霉变的问题非常严重,特别像今年这种恶劣的天气引起饲料发霉更多,从而导致的纠纷案件也相应较多。
为了减少饲料厂家、经销商以及用户的共同利益,减少饲料发霉导致的多方损失,现将饲料发霉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饲料发生霉变的原因(1)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饲料发霉实际上是霉菌大量生长和繁殖的结果,而霉菌在饲料中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
其中大部分属于温性型微生物,适生长温度一般为22-30°C。
其中曲霉菌属适生长温度为30°C左右,青霉菌属为25°C 左右,镰刀菌属为22°C左右。
上述几种霉菌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适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
因此,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与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密切相关。
从全国范围来说,南方地区和华中地区大大高于北方地区。
我国南方地区,5-9月份个月平均气温均在22°C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梅雨季节,霉菌生长繁殖为旺盛,饲料霉变大多发生在这个季节。
今年5-7月份整个湖北省均为梅雨季节,长期的梅雨季节导致空气湿度在85%以上,环境温度在22-30°C,在这种条件下霉菌大量生长繁殖,导致饲料发霉的情况非常普遍,给饲料厂、经销商以及用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饲料水分高,饲料温度与环境温差大引起当饲料水分高于14%时,在储存时容易发霉。
饲料水分高于14%要是生产配合饲料时没经过干燥和冷却,而现在的大型饲料加工厂冷却设备性能很好,使饲料水分控制在12%以内,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饲料发霉。
浅谈饲料的霉变的原因及其预防饲料霉变是指饲料中的一些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等在特定条件下生长繁殖所产生的霉变物质,一般以霉菌最为常见。
霉变不仅会导致饲料的营养价值下降和致病菌的滋生,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毒素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做好饲料的霉变预防工作对于保障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十分重要。
引起饲料霉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收环节不规范:一些原料如谷物,采收时间不当、收获过程中存放不善,或者是储藏环境温湿度不合适,都会导致霉变的发生。
另外,储存环境不清洁,设施设备等容易滋生霉菌的病菌,也会给饲料霉变提供土壤。
2.未经处理的原料:原料中携带霉菌孢子或霉菌的饲料未经适当处理(如烘干、杀菌等),会导致霉菌的繁殖生长。
一些含有霉变菌毒物质的植物源性材料,如玉米、豆粕等作为饲料原料常常成为霉变菌的滋生地。
3.收购及贮存环节不严格:采购时如果对原料的检验不严格,容易采购到霉变的或者含有霉变毒素的原料;贮存过程中,饲料堆积过高、通风不良、温湿度不稳定等都容易导致饲料发霉。
饲料霉变的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储藏环境注意清洁:保持储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储存设备,确保储存环境无污染。
储存设施设备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原料的采购与检验:选用质量较好、安全的饲料原料,并对采购来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合格的原料应该满足基本质量指标,如含水率、霉变菌数等。
3.原料的处理:对于含有较多霉菌孢子和霉变毒素的原料,应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如,可以进行烘干、杀菌等工艺处理,减少霉菌的数量和活性。
4.储存方式:在储存饲料的过程中,避免饲料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避免饲料与水直接接触,严格控制饲料的含水率,并定期检查储存环境。
5.使用防霉剂:饲料霉变防控技术中,可以使用防霉剂对饲料进行处理,减少霉菌的繁殖。
防霉剂的选择应根据饲料的类型、用量和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来确定。
总之,饲料霉变给畜禽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动物的健康,我们需要从采收、储存、使用等环节都要注意相关的预防措施,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的发生。
饲料霉变的原因、危害及其预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
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饲料霉变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由此而引起的饲料纠纷案件屡见不鲜。
近年,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和华中农业大学受海事法院委托,在对由××国进口的几批豆粕进行质量检验时发现,由于霉变而使大部分甚至全部豆粕失去饲用价值。
因此,饲料霉变问题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饲料发生霉变的原因(1)气候与季节霉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
与饲料卫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霉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
它们大多数属于中温型微生物(嗜温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30℃。
其中,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左右,青霉菌属为25℃左右,镰刀菌属一般为20℃左右。
上述几类霉菌按对环境湿度的要求来说属于中生型微生物,其最适相对湿度为80%~90%。
因此,霉菌的生长繁殖与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有密切的关系。
从全国饲料霉变情况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饲料原料还是饲料产品,饲料中的霉菌检出率和霉菌带菌量,南方地区都大大高于北方地区。
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5~9月份的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梅雨季节,霉菌生长繁殖最为旺盛,饲料霉变大多发生在这个季节。
(2)饲料原料含水量高饲料原料如果含水量高,在贮存时容易霉变。
而且这种原料如不经干燥处理即用于配合饲料的生产,常会导致其产品的水分含量超标,并使产品也易于霉变。
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类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条件。
粉碎后的谷实类在水分含量高时更易发霉。
因此,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防霉含水量(或称安全水分)之下(如谷实类一般为14%以下)。
(3)饲料加工过程中某些环节处理不当在生产颗粒饲料时,如果冷却器及配套风机选择不当,或使用过程中调整校对不当,致使颗粒料冷却时间不够或风量不足,导致出机的颗粒料水分含量及料温过高,这样的颗粒饲料装袋后易发生霉变。
颗粒饲料霉变的原因分析和相应措施颗粒饲料霉变的原因分析和相应措施饲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使饲料储存周期延长,饲料霉变问题成为夏季困绕饲料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
霉变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了适口性更为严重的是造成饲料产品霉菌毒素超标,危害动物健康从而危害人类食品安全。
为了防止饲料霉变,各厂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由于霉变原因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原料验收入库到饲料成品到达养殖现场整个物流过程中只要任何一个环节防霉措施不力都有可能发生霉变。
下面就每一个环节可能引起霉变的因素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分别加以分析:一、原料的验收入库和仓储:原料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严重的饲料质量问题几乎都与原料有关。
饲料原料中允许一定量的水分、霉菌和仓虫存在,但是数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数量后,原料的价值迅速下降,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原料霉变。
变质的原料被生产成饲料后容易诱发霉变,即使饲料不发生霉变也会影响饲料的卫生指标和适口性。
因此在原料的验收入库和仓储环节需要作好以下工作:1、原料在采购前,除检测其营养指标之外,还应控制原料的水分、微生物指标和仓虫的种类数量。
水分是霉菌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一般玉米、稻谷、麦类等原生态谷物的水分应不高于14%;大豆、次粉、糠麸类、豆粕等的水分应低于13%;棉粕、菜粕、花生粕、鱼粉、肉骨粉、骨粉等的水分应小于12%。
水分超标的原料不耐储存,容易发霉。
对于棉粕、菜粕等经加工过的原料还需要关注局部水分有无超标,因为即使平均水分很低但由于生产厂家的工艺缺陷等原因常造成局部水分超标产生结块进而霉变。
可以通过霉菌检测了解原料中的霉菌总数是否超标。
对于没有条件进行霉菌检测的企业,可通过了解原料的生产日期、生产工艺、贮存条件;观察原料的颜色外观是否正常,是否有结团现象;用嗅觉判断原料的气味是否正常,有无异味;用手或温度计测定原料是否有发热现象等措施来判断原料是否发生霉变。
在夏季仓虫不仅是某些储存原料损耗加大的直接原因,而且它们在生长发育、繁殖和迁移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会严重污染粮食。
更为严重的是,仓虫的活动会导致原料发热,招致微生物的滋生与发展,引发或加速霉变。
在仓虫中以螨虫对霉变的影响最大。
螨虫属蜱螨目,粉螨科;不完全变态类型,体躯微小人们肉眼难以发现。
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螨虫通常在谷物、饲料中以及在运输、加工设备中大量繁殖,极易引发霉变。
饲料中生长螨虫也已成为客户对加工厂饲料投诉的理由之一,所以要监测和控制仓虫的数量特别是螨虫的情况。
拒收被螨虫污染的原料。
2. 加强原料入库后的储存管理水分、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霉菌和仓虫繁殖的主要因素。
原料入库时,应按不同品种、批次分开码堆,粮垛码堆不宜过高过大,堆与墙、堆与堆之间留有20~50cm左右的距离,以利通风散热。
长期储存的季节性原料或吸湿性强的原料最好垫一层,高8~10cm的木架。
夏季可根据天气情况,对仓库进行抽排风,散热散湿。
及时修补仓库出现的破损,防止仓库出现漏雨、渗水现象。
原料的使用原则上“先进先出”也可根据原料的水分、霉菌污染程度等情况,优先使用不耐储存的原料批次。
如果仓库条件较差,不应储备过多原料,而应以“快进快出”的原则采购、使用原料。
加强仓库的清洁卫生管理,对装卸过程散落的原料和产生的浮尘及时清扫、处理,防止久置地面,吸潮霉变或滋生仓虫;对已经霉变的原料,应尽快转移,避免成为霉菌污染源,感染其它原料。
二、生产环节:生产环节可能引发霉变主要是成品水分超标。
水分超标分为平均水分超标和局部水分。
造成成品水分超标的原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成品平均水分超标:饲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自身水分过高、烘干或冷却系统的故障造成成品平均水分超标从而引发饲料早期霉变的现象一般比较少,因为成品的平均水分通过检测后如果超标会作处理,不会流入市场。
(如果生产、品管部门控制得不好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但是在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制粒调质温度还没有调整到正常就已制粒完毕;颗粒离开环模时温度低,冷却器内的温度也低,饲料中水分子的活性弱,不容易散发。
再加上冷却器中料层薄,空气流动的阻力小流量大,饲料在冷却时温度很快降到室温,但水分没有散发出来,造成水分超标。
这种现象在冬季或早春、暮秋的阴雨天气容易出现。
返工处理这种料(在气温低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如果不搭配低水分的原料或加大批量,是很难将水分降到合格水平。
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厂只好让步接收,这样的料库存时间长了以后易发霉变质。
解决的途径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控制原料水分(混合后的原料水分夏季12%-14%,冬季10%-11.5%);(2)、放大生产批量,要根据不同规格的制粒机和冷却器确定最小的安全生产批量,就制粒机来说最小的安全生产批量是调质温度达到正常后,已制粒的量要小于该批料总量的25%(并且在调质温度没有达到50℃前制的颗粒要接出来);对于冷却器来说最小的安全生产批量是整批料在冷却器中要达到其容量的60%以上。
(3)、制粒机启动前先排干净蒸汽管道内凝结的水;并且要经常检查管路的输水阀是否正常。
(4)、通过调节设备和工艺参数如调质器保温、提高蒸汽的饱和度、提高调质温度、控制制粒机喂料量延长颗粒在环模孔内的时间(以提高颗粒离开环模的温度)、调高冷却器的料位高度、选择合理风门开度等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成品水分。
2、成品局部水分超标。
局部水分超标有一定的隐蔽性,难发现难控制。
它是大多数因水分超标而引发霉变的主要原因。
根据长期观测有下列情况会造成饲料局部水分超标。
(1)、设备技术状态和生产操作都没有问题,原料初始水分也符合要求但是每一批料在刚开始生产时由于调质温度低,蒸汽管路沉积了一定数量的冷凝水所以制出的颗粒水分较高,温度较低,加上冷却器温度也较低水分子的活性差,不易散发。
冷却后这部分颗粒水分往往会超标。
解决的方法:生产前先要排干净蒸汽系统的冷凝水,制粒机刚出来的料必须接出来,不得放入冷却器直到调质温度达到50℃ 左右时才能将料导入冷却器。
接料时要将每批开头的2-4包料,接出作回机料处理。
(2)、设备调节不合理或设备故障:大多数的饲料厂冷却工艺设计上是:旋风除尘器分离回收的料,没有通过专门的提升机回到待制粒仓,而是直接进入成品提升机。
除尘器分离出的粉料水分不会超标(粉料过分级筛时,会被筛分出来)但是如果冷却器的“料位开关”设置过高、冷却器因故障不能正常排料或冷却器的出风口负压过大等原因导致刚制粒出来的颗粒料被吸入旋风除尘器,这些颗粒没有充分冷却和干燥,就被分离出来,进入成品提升机混入正常的颗粒中。
还有一种情况是冷却器因调节不合理或定位开关故障,在生产过程中漏料,漏的这部分料也没有充分冷却干燥。
这些料会在短期内发生霉变,其表现为零星霉变,不断发展成袋内大面积霉变、生虫和发热。
解决的方法是:a、选用灵敏可靠的“料位感应器”和定位开关;b、“料位器”的高度不能调得过高;c、调节风机的风门开度,控制冷却器出风口负压。
d、冷却器的翻板角度或栅栏的重叠度要调整好既不能使其通风面积太狭小也要避免生产过程中漏料。
(3)、冷却器内部负荷不均匀:冷却器散料、布料排料不均匀或个别冷却器翻板因筛孔堵塞过风面积不足等原因;会造成饲料在冷却器中的冷却时间和冷却强度不均匀。
部分料湿热交换不充分,水分超标。
在以后的储藏中产生零星霉变。
解决的方法是通过调节散料器、布料器和翻板角度,清理掉筛孔中堵塞的饲料使饲料在冷却器中的冷却时间和冷却强度一致。
(4)、制粒机和冷却器产生的“锅巴料”引发的霉变:在生产过程中制粒机的环模罩、制粒机的下料溜管、冷却器的死角上会吸附上大量的高水分“锅巴料”,它们吸附到一定厚度时会掉到饲料中。
由于这种“锅巴料”在形成过程中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淀粉糊化度非常高颜色深,为霉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们在掉入饲料以前就已经发霉变质。
和饲料一起冷却后水分仍然高达标15%—25%。
这些“锅巴料”经过输送设备和分级筛时有的会破裂成大大小小不规则块状料,这些块状料中大块的不能通过分级筛的上层筛网而被作为杂物清除;其中较小的块状料穿过分级筛的上层筛网混入饲料中。
这些已经霉变的高水分块状料,容易诱发周围的饲料颗粒霉变。
解决的办法是每班清除掉制粒机的环模罩、制粒机的下料溜管、冷却器的死角等设备上吸附的“锅巴料”,避免它堆积厚了掉到饲料中。
(5)、成品包装:如果包装袋不能隔湿防潮饲料在储存中饲料会吸潮,吸潮后水分会升高,易发生霉变。
四川的饲料厂在夏季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投诉:饲料在客户家储存35天左右靠进缝包口的饲料就有发霉、发热、生虫的现象。
对于成品包装要求一是包装袋,内外袋完好无破损,二是缝口时要折边缝,以减少饲料以外界空气的接触。
(6)、选择合理的防霉剂:在生产中添加适量的优质防霉剂,可以有效的抑制霉菌的生长,延长饲料的保鲜时间。
三、饲料成品在仓储和运输环节:饲料在仓储和运输环节如果受潮,一般是先产生零星霉变,进而引起周围的颗粒霉变发热,在饲料袋内不断蔓延,温度升高,出现螨等仓虫;严重的会产生60-70℃高温结块,结块周围出现大量的仓虫。
如果饲料遭受水浸湿会产生颜色灰暗的团状发热结块,在结块周围发现大量仓虫。
如果饲料遭遇到阳光的暴晒,饲料内的水分会散发出来,阳光过后温度降下来,水蒸汽在内膜上积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被周围的饲料吸收后造成局部水分超标,引起零星霉变。
所以在仓储和运输环节要保证包装袋的密封和环境干燥,避免饲料受潮、遭水浸湿和阳光暴晒。
总之要有效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必须从原料验收入库到饲料产品到达养殖现场整个物流过程中做好每一个环节的防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