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与中国
- 格式:ppt
- 大小:397.00 KB
- 文档页数:15
汉字剪纸艺术发展历史论文中国的汉字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剪纸,顾名思义就是以汉字为题材的剪纸艺术,它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汉字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起源于汉代,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它最初是包豪斯学派设计课的比赛课题——任务书,设计一款弘扬汉字文化的剪纸产品,即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借助传统手工艺术手法进行当代设计。
正因如此,汉字剪纸留存下来并普遍传承。
汉字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喜爱。
在剪纸的艺术创作中,字是重要的创作元素之一,而在这些字中,汉字是最为重要的。
汉字剪纸不仅是美术的一种流派,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历史长河中,汉字剪纸经过了多次的变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由于汉字剪纸技艺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的关注和喜爱。
在当代社会,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汉字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汉字剪纸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一张名片。
今天,汉字剪纸已经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不断推动汉字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汉字剪纸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它既有着深厚的民间传统,又融合了中国书法、民间工艺和民间美术的精髓,因此在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上都有着丰富的特色。
通过剪纸艺术,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汉字的魅力与深厚内涵。
汉字剪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和民间生活。
在古代,宫廷中的贵妇人善于剪纸,她们将剪纸艺术细致精美的展示出来,成为了当时的时尚和文化象征。
而民间的汉字剪纸则更加注重表现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以及对自然界和历史传统的表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15年14期 285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体系新探陈婷婷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摘要: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基础来源于西方设计教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包豪斯”三大构成进而演变成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促进了我国的艺术教育由“工艺美术”向“现代艺术设计”的转变。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设计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往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基本存在于每一所艺术设计院校并且渐渐成为设计教育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的壁垒。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创造力培养;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14-0285-02引言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中很大一块是艺术设计理论修养。
设计师不可能都是设计理论家,但只要是在专业设计上有一定成就的设计师,就一定是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人。
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抛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1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体系艺术设计专业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产生发展的,在我国本身的发展时间并不长。
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基础体系大多还在延续着本专业刚建立之时的体系,二三十年过去了,相比变化并不大,这样的状况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是无益的。
由于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产生晚,当时没有完整系统的体系,早期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多受绘画艺术的影响,基本上是照搬绘画的素描、色彩,来建构艺术设计的课程教育,绘画中要求的写实性的训练主导一直未变。
在此期间,德国包豪斯设计体系传入中国,因当时对该体系了解不全面,简单的引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教材翻译,套用到中国的设计教育中,难免会有一些贻误。
当时最有意义的还属平面、色彩、立体这三大构成的引入,但一直以来此三大构成在多方面仍显不足,很多原理照本宣科,三大构成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一直未得到完善。
包豪斯三位大师主要观念及其影响作者:林洪潘来源:《艺海》2010年第11期一、包豪斯(bauhaus)的产生及其背景包豪斯出现在一战后期, 20世纪初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或许受一战的反思,很多艺术思想都产生在这时期,时间段上经历14年(1919-1933),但是它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其存在的那几年而已, bauhaus是德语的反写,它最初的命名是建筑学院,因为其创始人格罗皮乌斯认为任何设计都是建筑设计之上,建筑是各门艺术的综合,他反对“纯艺术”类型的美院式教育,把艺术孤立起来,就是为艺术而艺术,认为社会是一切相互关系之整体。
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丛书》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社会是一切相互关系之整体这一重要共识,包豪斯视此为最重要的创造原则。
”二、包豪斯的发展过程中“三种主义”包豪斯的发展不是直线运动,而是经历了一定的曲折过程,经历魏玛、德绍、柏林三时期,而且换了三任校长,分别是格罗皮乌斯、汉斯·迈耶以及密斯·凡德罗,三位都是设计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作者总结如下:包豪斯的“理想主义”、“共产主义”、“ 国际主义”。
因此,包豪斯既是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实用主义精神和形式主义精神,并且形成严谨治学风格,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1、包豪斯的“表现主义转向单一、理性国际主义”“国际主义”风格源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首先在建筑设计得到确立,五六十年代,美国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已经确立,欧洲现代主义的一批大师如格罗皮乌斯已经成为美国建筑史上的魁首。
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任职时间最长(1919-1927年)。
对他而言包豪斯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想把包豪斯建立成一个乌托邦式的学校,提出设计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因为他本人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强烈的反对机器化生产,希望把学校建立成为一个非机械化、比较人格的社会。
但是因为当时的魏玛政府的反对而最终转向理性主义色彩浓厚的设计思路。
120创意2021/03我们今天正在迈入工业4.0阶段[1],设计和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化发展中的核心构成。
包豪斯诞生至今已经走过100年,回望整个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包豪斯设计教育紧随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轨迹。
从包豪斯设计教育模式进入中国以来,多数高等院校就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对专业的设计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教育也因此得到了蓬勃发展。
包豪斯教育模式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这些理念在今天看来仍具现实意义。
现阶段,各设计院校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包豪斯教育模式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设计教育改革,以适应当前“中国创造”在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从而寻找中国设计教育的未来图景。
一、包豪斯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理念“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作为包豪斯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最早由其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提出,体现了将艺术与技术相融的构想。
为此包豪斯创立了以工作室制度为支撑的现代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形式课、以及与各工艺技术门类相关的实践课程等,创设性地开展设计与技术并行、基础课与形式课并行、艺术教学与工作室教学并行的双轨制教育模式[2]。
现阶段,各艺术设计院校通行的基础课,就由包豪斯首创,基于科学和理性来开展设计基础教学。
《包豪斯宣言》中明确提出,艺术家和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教育理念对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的转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设计人才的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包豪斯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的美学思想也促进了现代建筑设计在中国的发展,比如1942年创立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以及承接其理念的同济大学,可以看到包豪斯教育理念在早期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上的具体应用。
二、包豪斯教育模式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优势(一)设立以技术为依托的工作室模式包豪斯首创的工作室模式,以工作室师傅和形式导师对学生进行分工教学,强调了技术在设计教学中的比重,加大对学生设计动手能力的训练,将学生在课堂掌握的知识转化成真实存在的设计产品。
包豪斯教育模式的当下解读——暨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作者:白蕊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10期TEXT /白蕊包豪斯作为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设计学院,虽然存在仅短短的14 年,但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却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种影响不仅在于它的设计理念,提出现代设计的三大原则,即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而且更在于它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深远影响。
包豪斯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体系,并且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比拟的成就。
包豪斯的教育模式即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形式与功能的和谐关系,仍然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各大设计院校依然延续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源于艺术创作,发起于工业生产,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最具创新活力、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
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水平及其教育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艺术设计教育作为目前培育艺术设计人才的主要途径,承载了拉动经济发展、提升文化观念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设计教育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而且也面临着是非不断的争论,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社会实际要求的实践。
这一点在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起步较晚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正在以不成熟的设计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为中国的现代产业提供着滞后的服务。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设计师,是目前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当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发展迅猛。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有近百所高校相继成立了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艺术设计专业;20 世纪90 年代,艺术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纷纷更名为艺术设计专业,以适应艺术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迅速发展的需要。
包豪斯对当代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影响□张立昊【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目前工业设计教育教学上所出现的一些不同理念和方式,进而引出对包豪斯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上的比较,探寻将包豪斯的设计教学理念如何融会贯通的融入到中国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来。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教育;教育理念;现代设计【作者单位】张立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讨论围绕着当代设计教育而展开,国内的各个学校也都开始根据自身特点在专业及课程建设方面大力进行调整和改革,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前中国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方面还是呈现了不同的理念和方式。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及时学习,并借鉴一些西方的先进艺术设计教学思想,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
包豪斯作为世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深入研究和学习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育思路与方法对于当代设计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并不遥远的包豪斯1919年3月20日,由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院”,简称“包豪斯”。
被视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了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在当时以社会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解决艺术设计的实际问题,强调“专业为社会服务,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基本原则。
包豪斯的教学宗旨和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的设计建造者。
当今设计艺术教育传统的实践课程大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练习,忽略了社会实践的环节或是实践课程偏少,这样就很难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教学与社会脱节。
其中某些思想、观念对我国现代设计人才培养和实践技术教学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包豪斯不仅仅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先行者,也对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基本概览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具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构架和发展方向,但其整个体系则是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当中的,其实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包豪斯教育体系,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在早期、中期与后期都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各任校长之间,就是在一任校长的思想上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一点在格罗皮乌斯的身上表现的尤其突出。
卢毓骏(1904~1975)卢毓骏先生190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入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学习,1925年在巴黎大学都市规划学院任研究员。
1929年回国,在南京考试院工作。
1949年到台湾,并于1961年创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系。
他的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南京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大考场及铨叙部,汤山望云别墅,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教职员宿舍,“中国文化大学”校园规划及华冈校舍、大仁馆、大义馆、大伦馆、菲华楼、大恩塔,“司法行政部”大法庭及法官训练所,台中日月潭玄及慈思塔、考试院等。
他的专著有《防空建筑工程学》、《防空都市计划学》、《新时代都市计划学》、《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史与营造法》。
他发表的论文主要有《建筑艺术新论》、《三十年来中国之建筑工程》、《新时代工业化之应有认识》、(明堂新考——个中国建筑师想像中的中国古代明堂》、《反映有机文明的中国建筑》、《都市计划及造园》、《以柔克刚——防御原子弹建筑的若干构想》等。
他认为,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与都市计划有良好的配合。
在教学中,他强调学生要尽力多涉猎艺术、工学、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多接触文学、哲学,只有如此才能加强设计的深度。
卢毓骏先生于1975年在台湾病逝。
南京考试院刘鸿典(1904~1995)刘鸿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
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
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的建筑师证书。
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
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
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
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二级教授,兼教研室和建校设计室主任。
1956年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首任系主任。
中国古代建筑三大发展阶段中国建筑以中国为中心,以汉族为主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完整保持了体系的基本性格。
从其全部历史可以分出几个大的发展段落,如商周(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到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8年)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盛唐(618-907年)至北宋(960-1127年)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次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盛清(1368-1644年)以前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现,都相应地伴有国家的统一、长期安定和文化交流等社会背景。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统一后享国短促,但建筑工程规模为前所未有。
曾用数十万人,修筑驰道、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
秦始皇扩建咸阳宫殿,集中仿建六国宫室,使战国时各国建筑艺术和技术得以交流,为形成统一的中国建筑风格开创先声。
从盛唐(8世纪)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创造出空前未有的绚丽多姿的建筑风貌。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
高坐式家具形式也已稳定下来。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残破,十国中如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却保持相对安定局面,建筑仍有发展,并影响到北宋前期的建筑。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
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朝代的。
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
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
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
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也有自由式组合。
不管哪种,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
但根据所在的朝代不同,每个朝代的审美时尚也有区别,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呈现明显的特征。
包豪斯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作者:任路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8期摘要: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孕育、萌发、探索阶段才得以发展壮大。
想要深入了解当今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情况,就必须明确包豪斯这个重要因素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以便于作为今后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借鉴。
关键词:包豪斯,现代艺术,艺术设计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
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一词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创造出来的,是德语的译音,由德语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包豪斯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
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
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间搭建桥梁的历程。
无论是在建筑学、美术学、工业设计,包豪斯都占有主导地位。
“在设计理论方面,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艺术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包豪斯成立以来,格罗皮乌斯一直都有一个乌托邦理想,那就是把包豪斯建成一个类似于中世纪性质的小社会。
由于受到凡·德·威尔德的影响,格罗皮乌斯将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了下去。
他利用“双轨制”的教学体系,形式大师和作坊大师互相学习、配合教学,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技”“艺”的结合。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古代文化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与启示现代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代文化艺术的影响与启示。
古代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埃及的壁画和包豪斯运动等等。
这些古代文化艺术在形式、意义和技术方面都给现代设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设计师提供了无尽的创意和灵感。
古代文化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表现在形式上。
古代文化艺术作为历史上的重要遗产,形式多样且独特。
古代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如山水画和工笔画,强调审美的平衡、空间感和细腻的笔触,这些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如室内设计、家居饰品和平面设计中。
古埃及的壁画以其栩栩如生的描绘和复杂的图案而闻名,这种形式感和细节的注重也启发了现代设计的创造力。
因此,古代文化艺术的形式特点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美学价值。
古代文化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意义上。
古代文化艺术代表了当时的信仰、价值观和社会背景。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道德观念,这些价值观也被运用到现代设计中。
例如,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设计的概念源于古代中国文化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古埃及的壁画告诉我们关于他们的神话、宗教和历史,这些故事和符号也被现代设计师运用于包装设计和商业广告中。
通过借鉴古代文化艺术的意义,现代设计不仅在视觉上吸引人,更能传达出深远的文化内涵。
古代文化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还体现在技术方面。
古代文化艺术是在技术匮乏的条件下创造的,而现代设计则受益于科技的进步。
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可以与古代技术相结合,以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具有创新性的设计。
例如,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可以重现古代文化艺术的细节和纹样,将其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和建筑外观。
通过结合古代文化艺术与现代技术,设计师能够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作品,并推动设计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古代文化艺术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从形式、意义和技术方面来看,古代文化艺术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设计思路。
通过借鉴古代文化艺术中的审美特点、意义和技术手法,现代设计能够呈现更加独特、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
中国设计对西方设计的影响中国设计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影响:1、形式上的影响1753年,伏尔泰将元曲《赵氏孤儿》改编后搬上欧洲舞台。
其后随着台湾影片《卧虎藏龙》、2023年奥运会,APEC会议等文化媒介的轮番视觉冲击。
'中国风'带着新的活力再次席卷全球。
'中国风'的恒久魅力证明了文化的价值。
今天,欧洲纺织品设计以及顶级成衣设计艺术不断运用中国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
意大利品牌Prada近年推出以中国扎染工艺和中式小立领、盘扣、对襟、斜襟、织锦等元素的设计。
法国品牌YSL推出仿旗袍立领垫肩设计、蝴蝶盘扣、云龙纹饰刺绣等设计。
和18世纪相似,'中国风'的主要推动者还是来自上流社会。
有着70年历史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慈善晚会2023年主题为'中国:镜花水月',并邀请中国人参与总设计与主持。
这对之后的西方知识分子思维方式以及艺术家的审美方式也有很大影响。
其中,包豪斯奠基人密斯·凡德罗,约翰·伊顿均受到过老庄、儒家著作的影响。
无一不能看出其'禅'的思想。
他们这种旺盛的创作能力与广阔的视野尤为值得中国人学习与反思。
中国在专业设计领域还只是个学生。
对此,欧洲人对'中国风'的应用就是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
1、形式上的影响1753年,伏尔泰将元曲《赵氏孤儿》改编后搬上欧洲舞台。
而1998年迪士尼亦将《花木兰》搬上大银幕。
其后随着台湾影片《卧虎藏龙》、2023年奥运会,APEC会议等文化媒介的轮番视觉冲击。
“中国风”带着新的活力再次席卷全球。
和18世纪的“中国热”别无二致,从市井到官邸,从日用品到艺术品,从杂志封面到网络。
“中国风”的恒久魅力证明了文化的价值。
今天,欧洲纺织品设计以及顶级成衣设计艺术不断运用中国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
意大利品牌Prada近年推出以中国扎染工艺和中式小立领、盘扣、对襟、斜襟、织锦等元素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