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看图讲述:猴子捞月亮-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毕业设计题目:“生活教育”理念下大班语言领域——“猴子捞月亮”活动设计(一)主题的来源童话中,孩子具有文学性的风格。
最大的特征是丰富的想象力,夸张,拟人化的手法,给予动物,植物人类感情,主旨是教给人们热情,善良,乐观。
童话中能够感受到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和价值。
猴子捞月是中国最传统的寓言。
所以我设计了这门课。
(二)开展主题猴子捞月是中国的传统寓言。
为了达到上述的教育目标,我的教育理念是:求实,求活,求新,求新,求效果。
给孩子们看的舞台,给孩子们开个愉快的课。
上学前的孩子很好地工作,喜欢玩,好奇心很强,30分钟左右的课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散漫。
基于这个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愉快的教学方法为主,创造了情景,设计了色彩鲜艳的教材。
(三)设计思想《猴子捞月》是幼儿园大班本学期学习计划的内容之一,是大班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
“猴子捞月”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幼儿知道每件事都要下很多功夫,提高幼儿口语的表现力和逻辑性思考能力,培养对事物的态度吗?逻辑推理和创造力?这个童话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接近儿童的口语。
二、活动目标1.知道故事的名称和故事中的人物。
2.理解故事的内容,然后,圆圆的,明亮的,蹦蹦跳跳的,向东看,向西看。
3.了解故事的寓意,了解每件事都要下很多功夫。
三、活动前期准备1、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2、投影机及投影片3、拼图及底板1套(9张);4、手电筒四个、4盆清水,4个水桶、4个水瓢等等5、录音机及磁带(一)用“找猴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要求老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谁来到我们的电教室了”?“咦,只听到猴子的叫声,那猴子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原来,猴子就在电视机里面。
猴子说,今天要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这个故事叫《猴子捞月亮》。
”让幼儿读两次故事名称。
2.导入老师播放了《捉猴之月》的动画片和相关影像资料,使幼儿们能够欣赏。
音乐一结束,问题就开始回答。
引导语:《猴⼦捞⽉》画⾯精美、写实,充满了⽴体感,通过折纸、粘贴、撕贴、绘画等多种⼿法,⽣动展⽰了⼀幕幕猴⼦捞⽉亮的忙碌场景以及猴⼦们的丰富表情。以下是百分⽹店铺推荐给⼤家的幼⼉园⼤班活动教案《猴⼦捞⽉》,欢迎阅读!
幼⼉园⼤班活动教案《猴⼦捞⽉》 篇1 设计意图
(⼀)作品分析 1.说明作品的认知、情感特点。 图画书《猴⼦捞⽉》以寓⾔故事为题材,通过精美的图画、简洁的⽂字,敲开孩⼦稚嫩的⼼门。故事讲述的是⼀只⼩猴⼦在井边玩,看到井⾥有个⽉亮,于是⼤叫“⽉亮掉进井⾥了”。⼤猴⼦听到,跑过来⼀看,也跟着叫了起来。⽼猴⼦也过来看,同样叫了起来。于是⼤家都认为⽉亮掉进井⾥了。他们从树上倒挂着去捞⽉亮,结果呢,原来⽉亮⼀直好好地挂在天上。画⾯和故事不仅充满幽默的趣味,令⼈啼笑皆⾮。
2.作品独特的创作视⾓。 《猴⼦捞⽉》这本图画书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看的普通图画书。此书画⾯精美、写实,充满了⽴体感,通过折纸、粘贴、撕贴、绘画等多种⼿法,⽣动展⽰了⼀幕幕猴⼦捞⽉亮的忙碌场景以及猴⼦们的丰富表情。
3.阐述其教育意义。 《猴⼦捞⽉》这本书也让孩⼦在开⼼好笑之余明⽩了⼀个道理:事情并不总是表⾯上看到的那样,如果不经过调查研究,往往会⽩忙⼀场。
(⼆)幼⼉分析 ⼤班幼⼉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对于⼀些经典的寓⾔故事产⽣兴趣,能从故事中明⽩⼀些做⼈、做事的道理。⽽且他们对所遇到的难题、疑问、困惑也会产⽣特有的好奇⼼,⼤班的孩⼦已经会使⽤做⼩实验的⽅法解决⼀部分的难题、疑问和困惑。《猴⼦捞⽉》这本故事书正好能满⾜该年龄段幼⼉的需求及兴趣,能让幼⼉在书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
(三)设计思路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环节:利⽤幼⼉已有经验进⾏讨论、谈话,引起幼⼉对中秋节的回忆。(谈话法)第⼆环节: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主要通过依次观察故事图⽚、ppt,引导幼⼉猜测、分析故事发展,其中也请了幼⼉模仿猴⼦如何捞⽉亮的动作。(图⽰法、动作⽰范法)当欣赏到19页时,教师先设置疑问,并引导幼⼉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幼⼉明⽩⽔中的'“⽉亮”捞不起来的真正原因。(质疑法、实验法)然后完整阅读整个故事。第三环节:幼⼉⾃主阅读图书,进⼀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猴子捞月亮(精选10篇)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1、配乐故事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六、欣赏配乐故事。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猴子捞月亮篇2活动目标:1 、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 、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 、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1 、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 、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猴子捞月亮教案猴子捞月亮教案1活动目标1.能用分解观看、逐次添加的方法自主描述画面内容、构思故事情节。
2.初步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大事,会用“有的……有的……”句式讲解并描述故事主要情节。
3.能主动参加看图讲解并描述活动,在讲解并描述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预备1.挂图三幅,掩盖挂图的白纸两张,图标一套。
2.大树、井道具各一,故事录音。
3.《幼儿画册》3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1.观看讲解并描述挂图一〔1〕在秀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猴子。
出示特写1:看,这是小猴子淘淘。
我们认真看一看,它的表情是怎样的?谁又能学一学、说一说它的动作?〔2〕请幼儿试着把淘淘的表情、动作连起来说一说。
〔3〕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让淘淘做出了这个表情和动作?〔4〕出示特写2: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到月亮掉到井里了,淘淘会怎么说?用什么语气说?〔5〕淘淘发觉月亮掉到井里了,它又惊讶又焦急,大喊了起来。
淘淘的声音引来了很多同伴。
看,猴子们都来了。
出示完好的挂图:我们像刚刚观看、讲解并描述淘淘一样,也用这些图标来看一看、说一说这些猴子。
〔幼儿自选猴子形象讲解并描述,可以用一个图标,也可以叠加上去用两个。
〕〔6〕以淘淘为引子,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句式讲解并描述画面内容,讲时尽量用上两个图标。
〔7〕小结:第一幅图告知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方,有些谁,发生了什么事。
2.表演讲解并描述挂图二〔1〕月亮掉到井里了,猴子们都很焦急。
大家确定,要把月亮捞上来。
可是,井很高、水很深,怎么捞呢?我们一起来给它们想想方法吧。
〔2〕幼儿用动作演示自己的方法,并辅以语言描述。
提示幼儿用上肯定的讲解并描述挨次,如:老猴子→大猴子→中猴子→小猴子→小小猴等。
〔3〕猴子们是不是用了这个方法?结果又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挂图二,用自己的话完好地说一说其次幅图。
〔4〕小结:其次幅图告知我们猴子捞月亮的经过。
3.自主讲解并描述挂图三〔1〕出示特写3:小猴子皮皮没有参与捞月亮。
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亮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月亮)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附故事:猴子捞月亮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
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
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
猴子捞月亮教案猴子捞月亮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活动反思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猴子捞月亮教案2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一、活动背景《猴子捞月》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富有童趣且蕴含一定的哲理。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这样的故事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领悟一些简单的道理。
二、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学习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式,丰富语言表达。
3、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明白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思考,不能盲目行动。
三、活动准备1、《猴子捞月》的故事图片或 PPT 。
2、猴子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月亮吗?月亮在天上是什么样子的?”2、引出故事主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猴子和月亮的故事,叫做《猴子捞月》。
”(二)讲述故事1、教师结合图片或 PPT ,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
2、在讲述过程中,适当停顿,提问幼儿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猴子们一开始以为月亮掉到哪里去了?”“它们是怎么捞月亮的?”等,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三)讨论与理解1、故事讲完后,组织幼儿讨论以下问题:猴子们为什么捞不到月亮?如果你是猴子,你会怎么做?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
(四)学习词汇和句式1、教师提取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如“井里”“倒挂”“树枝”等,让幼儿理解并学说。
2、学习一些句式,如“猴子们看见月亮掉到井里了”“一只猴子倒挂在树枝上”等,引导幼儿用这些句式进行造句练习。
(五)角色表演1、请几位幼儿戴上猴子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2、其他幼儿认真观看,并在表演结束后给予评价和掌声。
(六)总结与延伸1、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故事中的道理:遇到事情要先动脑筋想一想,不能盲目行动。
2、引导幼儿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活动反思在本次语言活动中,幼儿对《猴子捞月》的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一、背景《猴子捞月》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故事讲述的是猴子因为过于贪心,想要得到月亮,结果却陷入危险而最终无功而返。
这个故事主要是用来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过于贪心妄想,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在这一课中,通过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感受其中的人生哲理,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材是《猴子捞月》,这是一篇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故事,故事中有许多经典的场景和情节,比如猴子为了得到月亮而跳上枯树,将影子当做月亮而摔倒等。
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能够引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产生深刻的印象,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孩子们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可以通过讲故事、模仿动作等方式来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这样也会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猴子捞月》这个故事的背景、内容和教育意义。
2.理解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教育。
3.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表现方式来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4.能够在班级内进行合作、沟通和分享,在教学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四、教学步骤1.导入首先可以通过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主题,并了解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基本认识。
例如,你们知道《猴子捞月》的故事吗?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呢?2.讲故事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来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故事的内容、情境以及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
3.感受故事内涵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问答、绘画、手工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猴子捞月》故事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教育。
4.教学巩固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任务或游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1)模仿故事中的人物,演绎故事的情节。
2)发挥想象力,自由绘画或手工创作与故事相关的图画。
3)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教育,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老师可以通过观察、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孩子们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一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珍珍的小黄伞》说课稿二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理发师的奇遇记》三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一设计意图(一)作品分析1.说明作品的认知、情感特点。
图画书《猴子捞月》以寓言故事为题材,通过精美的图画、简洁的文字,敲开孩子稚嫩的心门。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井边玩,看到井里有个月亮,于是大叫“月亮掉进井里了”。
大猴子听到,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了起来。
老猴子也过来看,同样叫了起来。
于是大家都认为月亮掉进井里了。
他们从树上倒挂着去捞月亮,结果呢,原来月亮一直好好地挂在天上。
画面和故事不仅充满幽默的趣味,令人啼笑皆非。
2.作品独特的创作视角。
《猴子捞月》这本图画书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看的普通图画书。
此书画面精美、写实,充满了立体感,通过折纸、粘贴、撕贴、绘画等多种手法,生动展示了一幕幕猴子捞月亮的忙碌场景以及猴子们的丰富表情。
3.阐述其教育意义。
《猴子捞月》这本书也让孩子在开心好笑之余明白了一个道理:事情并不总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如果不经过调查研究,往往会白忙一场。
(二)幼儿分析大班幼儿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对于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产生兴趣,能从故事中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而且他们对所遇到的难题、疑问、困惑也会产生特有的好奇心,大班的孩子已经会使用做小实验的方法解决一部分的难题、疑问和困惑。
《猴子捞月》这本故事书正好能满足该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及兴趣,能让幼儿在书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
(三)设计思路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利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讨论、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谈话法)第二环节: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主要通过依次观察故事图片、ppt,引导幼儿猜测、分析故事发展,其中也请了幼儿模仿猴子如何捞月亮的动作。
(图示法、动作示范法)当欣赏到19页时,教师先设置疑问,并引导幼儿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幼儿明白水中的“月亮”捞不起来的真正原因。
大班看图讲述:猴子捞月亮
大班看图讲述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能用分解观察、逐次添加的方法自主描述画面内容、构思故事情
节。
2.初步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会用“有的……
有的……”句式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3.能积极参与看图讲述活动,在讲述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挂图三幅,覆盖挂图的白纸两张,图标一套。
2.大树、井道具各一,故事录音。
3.《幼儿画册》3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观察讲述挂图一
(1)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猴子。出示特写1看,这
是小猴子淘淘。我们仔细看一看,它的表情是怎样的?谁又能学一学、说
一说它的动作?
(2)请幼儿试着把淘淘的表情、动作连起说一说。
(3)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让淘淘做出了这个表情和动作?
(4)出示特写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看到月亮掉到井里了,淘淘会怎么说?用什么语气说?
(5)淘淘发现月亮掉到井里了,它又吃惊又着急,大喊了起。淘淘
的声音引了许多同伴。看,猴子们都了。出示完整的挂图我们像刚才观察、
讲述淘淘一样,也用这些图标看一看、说一说这些猴子。(幼儿自选猴子
形象讲述,可以用一个图标,也可以叠加上去用两个。)
(6)以淘淘为引子,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句式讲述画
面内容,讲时尽量用上两个图标。
(7)小结第一幅图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方,有些谁,发生
了什么事。
2.表演讲述挂图二
(1)月亮掉到井里了,猴子们都很着急。大家决定,要把月亮捞上。
可是,井很高、水很深,怎么捞呢?我们一起给它们想想办法吧。
(2)幼儿用动作演示自己的办法,并辅以语言描述。提醒幼儿用上
一定的讲述顺序,如老猴子→大猴子→中猴子→小猴子→小小猴等。
(3)猴子们是不是用了这个办法?结果又怎样呢?我们一起看挂图
二,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幅图。
(4)小结第二幅图告诉我们猴子捞月亮的经过。
3.自主讲述挂图三
(1)出示特写3小猴子皮皮没有参加捞月亮。看到月亮碎了,它是
怎么做的?请选两个图标说一说皮皮。
(2)听了皮皮的话,猴子们又怎么样了?出示挂图三,幼儿相互讲
述、个别讲述,再用“有的……有的……”连起讲述。
(3)小结第三幅图告诉了我们故事的结果。
4.看图倾听、讲述故事
(1)总结图画也可以给我们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这个故事,有
开头,里面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方,谁在干什么,有经过,还有结
果。
(2)为故事起一个合适的名字,然后看着图听故事录音。
(3)听完故事,你觉得你想对这些猴子们说些什么?
(4)幼儿打开小书,两人一组根据图片自主讲述。可以只讲一幅画,
也可以完整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