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3
素描拓展知识点总结一、素描的起源素描起源于古代绘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素描主要是用来做雕塑的前期设计草图,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雕塑的形态和结构。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素描作品主要以神话题材和人物造型为主,以其简洁的线条和准确的比例著称。
此后,素描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对素描的研究和实践深入到了人体结构、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等方面,素描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也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特点。
二、素描的发展随着艺术的发展,素描在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绘画方面,素描是作为艺术家的基本功而被广泛应用,尤其在西方绘画艺术中,素描是绘画的基础。
在雕塑方面,素描则是雕塑家设计雕塑作品的前期构思和设计,可以帮助雕塑家更准确地把握雕塑的形态和结构。
在建筑设计方面,素描则是建筑师用来设计建筑结构、透视效果和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素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
现代素描作品多样性和表现形式的丰富使得素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素描带来了全新的表现形式,许多艺术家开始尝试用数码素描来探索和表现更加丰富的艺术表达。
三、素描的技法素描作为一种绘画技法,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法和表现手段。
素描的技法主要包括线条、明暗、透视和构图等方面。
1. 线条线条是素描最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线条的勾勒和运用可以描绘出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线条的粗细、方向、长度和稳定度等特点都会直接影响到素描作品的质量。
2. 明暗明暗是素描表现物体形体和空间感的重要手段,通过明暗的对比可以营造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精确的阴影和光影来使作品更加富有形式感和层次感。
3. 透视透视是素描表现物体空间关系和远近距离感的技法,通过透视效果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透视的种类有单点透视、双点透视和多点透视等,艺术家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透视手法。
《基础素描》 PPT辅导学习资料第一章 素描概述第一节 2、素描发展简史古希腊艺术是欧洲艺术的摇篮和发源地。
希腊人崇尚自然美,以摹仿自然为最高准则。
这一特征,使西方艺术自古以来就具有了现实主义的生命力。
希腊 瓶画作品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的优秀传统,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镶嵌画和壁画中,画面形象注重写实意味,描绘极为精致。
中世纪的艺术被称为基督教艺术,绘画以宗教为题材,远离现实生活。
采用象征的手法,追求平面效果和装饰性,具有宗教的神秘感。
古罗马庞贝古城壁画作品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给欧洲绘画注入新的生机,画家们运用新兴的科学方法,发展了艺术“模仿自然”的造型观念,文艺复兴早期代表画家马萨乔把透视学、解剖学融入绘画当中,并通过光影,表现运动中的人物造型。
波提切利的作品重视用动感的线条塑造体积,线条具有典雅的韵味。
意大利波提切利 作品达·芬奇把绘画造型观念和表现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将结构比例与空间透视和明暗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素描中展现出具有空间深度的体积感。
意大利达芬奇 作品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充满力量和气势,他曾经说过:“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艺术门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
”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作品拉斐尔的素描优雅沉静,线条富于韵味,表现力极为丰富,成为后世古典风格推崇的典范。
意大利拉斐尔 作品德国画家丢勒、荷尔拜因的素描,具有北欧民族特有的严谨、简洁的风格,注重理性思考,素描于规矩中透露着严谨精致,笔法准确有力,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与披露,,表现出高超的素描技艺。
德国丢勒 作品德国荷尔拜因 作品17世纪,以 意大利画家卡拉奇兄弟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非常重视素描教学,他们追随古希腊艺术中的经典审美样式,重视素描的内在气质表达,追求典雅与崇高,为古典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意大利卡拉奇 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主张描绘现实生活,素描作品重视模仿自然,运用明暗对比画法,追求画面的真实性。
第一章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素描是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阴影来描绘人物、物体或景观的形态和结构。
它是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也是艺术创作中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一、素描的概念和特点素描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早被用于艺术家观察和研究自然的手段。
素描通过线条和阴影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形态、比例和构造。
它追求简洁而准确的表达方式,注重线条的灵动和平衡,强调形体的立体感和体积关系。
素描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简洁明快:素描注重用简洁的线条表现物体的形态,不做过多的装饰和渲染。
它力图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以简洁明快的笔触传达给观者。
2.明暗对比:素描通过阴影和明暗的对比来表现物体的形体和质感。
它注重阴影的变化和表现力,以此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3.结构和比例:素描强调物体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通过准确的线条和纵横对比来表达物体的构造和空间感。
4.描绘过程:素描通常是通过快速的线条和简短的笔触一次性完成的。
它强调观察和直接表达的过程,追求生动和即兴的效果。
5.记录和实践:素描也被广泛用于艺术家的实践和观察记录中。
它是艺术家观察和研究的工具,帮助他们理解和捕捉形态的本质。
二、素描的发展历史追溯素描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
早期的人类通过岩石和洞穴壁画来描绘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这可以看作是素描最早的形式。
然而,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达形式,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1.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素描在文艺复兴时期迎来了它的全盛期。
当时的艺术家们对人体和自然的观察达到了巅峰,他们通过线条和阴影的组织来表达形体的比例和结构。
代表人物有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
2.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在巴洛克时期,素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再是纯粹的记录工具,而是成为了艺术家表达情感和想法的手段。
素描在构图和形态的表现上更加丰富多样,艺术家们追求表现力和个性化的创作方式。
第一章素描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素描1.素描的意义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达·芬奇说:素描如此卓越,它不但研究自然作品,而且研究无限于自然生产的东西。
安格尔说:除了色彩,素描是包罗万象的。
对于刚刚考入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来说,学习素描既有技术上,技巧上的功力,更需要有素描造型规律的掌握和培养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2.素描的定义起初,素描专指绘画的素材和草图。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素描的名字叫“粉本” ,也就是在施彩前的“素稿” 。
后来,素描被定义为“用单色画画的”的形式,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一门艺术。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在造型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学者通过素描的“用单色画画”的形式和过程获得对自然形态的明确、强烈的体验,并协调观察(眼)与表现(手)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对造型要素的初步认识。
素描是又是一种艺术形式,人们借此形式组成画面,寄托情感,表达思想。
因此,素描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立性、鲜明的审美性质。
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必要的基础训练课程,如:雕塑、建筑、影视等艺术学科。
3.素描的分类徒手素描使一种传统的绘画表现与传达的方式,它是从感觉和经验中得来,是意念抽象到手头抽象之间的一种媒介,素描过程是一种训练,通过这种训练视觉的敏感性,对形式,节奏及抽象的感觉上的区别能力都得到发展。
素描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1)结构素描结构素描是主要利用线条的表现形式分析描绘对象的结构、空间、体积关系。
结构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
通过对物象的结构分析来深入对空间的自我感受(诸如对形体空间的判断、心智的推理等)通过素描对艺术创造的这些隐形作用,使学习者从某一确定的描绘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的生命世界。
(2)全因数素描(明暗素描)利用明暗调子塑造物体的绘画手段,讲究虚实、远近、空间感、体积感等因素,正确掌握物体的三面五调的关系是画好明暗调子的关键二、造型造型是素描直接的内在因素,造型是素描的客观表现。
第一章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基本解释1.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2.文学上指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描写详细解释1. 单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绘画。
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2. 文学上运用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写法亦称素描。
美术理解是绘画中的术语。
在汉语中解释:“素”从字面上指单纯、直接和质朴、真实。
“描”是指写、画、挥舞、临摹、写生的意思。
素描的定义是指用单色来描绘物体的形象。
素描是一门关于认识和表现形的学问,是指导表达造型艺术的一种最基本的、辩证的、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是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
我们常说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绘画创作的训练手段。
最早作为素描的雏形形式产生的就是那些古代岩洞的岩画,当以及那些莫名其妙的符号,这些简洁朴素的描绘正是人类祖先对自然界的真实感受。
16世纪在意大利,美术学院产生以后,素描才以正式身份出现在美术学府的画室。
1912年在我国上海美术学院正式开设这一课程,1958年受到冲击,1962年恢复,到“文革”时期又受到冲击,直到1976年在全国各大美院开始恢复。
从素描的发展历史上看,从古埃及、两河流域到古希腊、古罗马,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欧洲17世纪古典画派到20世纪现代派,已经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体系。
在素描教学中,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观察和刻画客观物象的造型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常常以把形体画得像不像、准不准、整体不整体作为检验素描水平的高低。
作为设计人员同样要具备素描的基本功。
美术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手段。
美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
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
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需要恢复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
素描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这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得到了完全证明,因此,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铅笔,色粉笔,乌墨褐,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
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欣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
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可以用单色线条(也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涂抹成面等方式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
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色彩,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在西洋美术辞典(雄狮图书公司出版)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份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
一幅出自风景画家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想作准备。
每一个物体在光照下都会有亮和暗两部分即明,暗两部分。
所以在画时,会以明暗交界线为界,分出明暗两部分。
暗部一般还为反光,灰部和暗部;亮部则是画中最明亮的部分;此外还有投影,和背景。
在作画时,亮部要尽量避免脏,暗部要尽量避免闷(也就是由于线条太多而没有空隙与反光)。
素描是其他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另外对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
素描虽然被视为是两度空间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却也同时暗示这两者。
素描的定义(摘自康和教师手册)法文Dessin--英文Drawing--中文称为「素描」。
素描是描绘者在既定的面积或在平面的物质(纸、布……)上--描绘出外在的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并藉此训练来掌握物体的明暗层次和基本形象。
速写符合素描的定义,广义上来说,速写是素描的一种。
第二章石膏几何体写生第一节几何形体与形体结构导入:物质世界是形体的世界。
物质世界中不同物象的形体特征与结构方式纷繁多姿,变化万千。
掌握基本几何形体的形体特征、结构方式和写生方法,是认识、概括客观物象形体、结构的一把“钥匙”,是培养素描造型能力的基础。
教学模式:欣赏——启发——示范——实践——讲评教学过程:一、形体与结构⒈形体形体是客观物象存在的外在形式,是体现物体存在于空间中的立体性质的造型因素,是素描造型的基本依据。
在造型艺术范畴,形体包含着“形”与“体”两层含义。
⑴形形,即物象的形状。
⑵体体,即物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所占用的空间。
⑶形体与体面(三种形式)①不同方向的体面②不同性质的体面③不同大小的体面⒉结构结构一词,是借助建筑学的术语,原意是组合与连接的意思。
在造型艺术范畴,结构一词有着特定的含义,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⑴结构是指包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
⑵结构是指客观物象的形体构成关系,即通常所说的“几何结构”。
⑶结构是指客观物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结合、构成的关系。
①结构与形体②结构与造型二、几何形体几何形体是任何复杂形体的基础。
⒈基本几何形体⑴立方体⑵圆球体⑶圆柱体⑷圆锥体⒉几何形体与造型构成几何形体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
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几何形体与一些简单的形体结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形体透视与明暗规律导入:形体的透视规律和明暗规律,是指导我们在造型中正确地观察、理解和表现客观物象的科学的理性法则,是素描造型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习和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和明暗的变化规律,是学习基础素描,掌握素描造型方法,提高素描造型能力的重要基础课题。
教学模式:欣赏——启发——示范——实践——讲评教学过程:一、形体的透视规律⒈透视基础知识透视原理人的眼睛观看物象,是通过瞳孔反映于眼睛的视网膜上而被感知的,远近距离不同的相同物象,距离愈近的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大,距离愈远的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小,这一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被称为“透视现象”。
透视变化与造型观察立方体可以发现,在最多所能看到的完全相等的三个面中,凡是具有前后深度关系的体面,不仅大大缩扁,而且改变了固有的正方形形状,这种现象被称为“透视缩形”,才符合正常感觉。
透视的常用术语①视角与视域②视点与心点③视线与视平线④透明画面与物面⑤原线与变线⑥灭点⒉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立方体的透视变化规律①平行透视②成角透视③倾斜透视圆面、圆柱体与圆球体的透视变化规律⑴圆面的透视变化⑵圆柱体的透视变化⑶圆球体的透视变化二、形体的明暗规律1、明暗与造型光与明暗明暗与结构⒉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明暗变化的两大部:受光的亮部和背光的暗部明暗变化的三大面:受光的亮面、背光的暗面、介于受光和背光之间的灰面明暗变化的五调子: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与投影。
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形体的基本透视原理和明暗变化规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要点导入:复习上节内容,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导入新课。
教学模式:启发——示范——实践教学过程:一、观察力与观察方法无论采用何种造型方法,对客观物象的正确认识与判断是造型的基础。
因此,提高观察力是基础素描造型训练的基本任务之一。
⒈整体观察整体观察是科学观察方法的核心。
⒉比较观察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⒊本质观察二、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步骤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步骤,概括起来就是“整体——局部——整体”,即先整体,后局部,从整体出发刻画局部,以局部刻画充实整体,最后再回复到整体的作画方法。
⒈打轮廓线阶段⒉形体塑造阶段⒊深入刻画阶段⒋调整统一阶段三、石膏几何体写生要点与表现例要石膏几何形体写生,注重对基本几何形体的形体特征和结构方式的分析与认识,初步树立形体的体积与结构概念,掌握石膏几何形体体积特征和结构特点,以及形体透视缩形和明暗变化的一般规律。
依据不同的课题要求,运用线条或明暗调子正确表现对象的比例、结构、体积、空间及相互关系。
⒈观察与分析⒉结构与形体⒊明暗与体积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要点和作画步骤,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章静物写生第一节静物的配置与构图导入:静物写生,是学习基础素描的重要内容之一。
静物配置,是指为赋予静物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所进行的静物搭配与布置。
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静物配置的原则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
具体地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渐进性原则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2、情感性原则所谓情感性原则,就是说静物配置要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要求。
3、审美性原则静物的配置要讲究形式美感,要善于发现静物自身的美感特征,依据变化统一的原则进行配置。
⑴形体⑵色调⑶质地⑷布局⑸光与衬布二、素描的演变与发展素描是人类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作为原始素描,大都以极简单的材料,直接在洞壁上描绘或刻画。
世界最早的素描是距今约两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岩洞壁画和约在一万年以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窟壁画。
古希腊艺术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摇篮”,其素描很重视线的表现力,形成一种轮廓画法,色彩单纯,线条流畅,具有独特的质朴之美。
希腊素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画于陶器上的“瓶画艺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标志着西方素描走向成熟。
出现了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17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艺术中心逐渐转向法国。
安格尔即是这一时期素描艺术的杰出代表。
19世纪法国画家塞尚提出了形体的几何形结构学说,进一步奠定了近代素描造型的科学基础,在造型观念上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德国出现了两位杰出的素描大师,即门采尔与珂勒惠支。
19世纪末,俄国素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契斯加可夫创立的素描教学体系,发展了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写实传统。
20世纪的西方素描被通称为现代派素描,其流派纷呈,交替变异。
毕加索、康定斯基、达里和蒙德里安即是其中很有影响的代表。
中国传统素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素描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传统线描和水墨技法的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的见解;南齐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六法”。
唐末经五代至北宋是中国传统绘画线描艺术发展的高峰。
中国的近代素描,源于近百年来的中西文化交流。
这一时期以徐悲鸿为代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开始进入发展时期。
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素描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学习基础素描的目的要求导入:复习上两节课学习过的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