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政策及实例分析

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政策及实例分析

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政策

及实例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前言 (1)

2美国政府支持对外投资的做法 (2)

2.1立法的保护与支持 (2)

2.2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2)

2.3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 (3)

3日本政府促进对外投资的措施 (3)

3.1成立相关资助基金 (3)

3.2成立海外直接投资的官民联合投资机构 (4)

3.3进出口银行致力于海外直接投资信贷 (4)

3.4建立海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新贸易保险体制 (5)

3.4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向海外拓展 (5)

4德国促进本国企业对外投资相关政策 (5)

4.1 有关法律法规 (6)

4.2 对外签订的多边或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6)

4.3 建立境外投资促进机制 (7)

4.4 政府提供境外投资担保 (7)

4.5境外投资融资服务 (8)

5对外投资实例分析 (8)

5.1美国辉瑞投资浙江海正实例分析 (8)

5.2日本投资巴西农业的实例分析 (9)

5.3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项目分析 (10)

6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经济全球化带动对外投资活动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有参考意义。本文详细叙述了美日德三个发达国家政府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三者基本在法律、金融、财政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支持本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此外还分析了三个国家的投资案例。

关键词:对外投资,政府,政策

1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政府和企业的国际对外投资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导力量。一国的对外投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讲可视为衡量国际影响力的一个因素,而企业的国际投资不仅能加快全球化布局、优化整合资源,还能建立一个全球化品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更高的国际地位。

在对外投资活动中,企业或者部门的动机是受个体利益推动,但来自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也有非常积极的驱动作用,例如宽松的审批制度、优惠的税收机制、完善的法律保护等。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有自由主义传统的美国、加拿大,还是实施国家干预的日本、韩国,政府在对外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

本文将选取对外投资力度大、代表性强的美国、德国和日本作为例证探讨他们在对外投资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及成功案例,以期对推动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科学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2美国政府支持对外投资的做法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成功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垄断资本的形成,美国开始不断扩大对外资本输出,并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对外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利用世界各国恢复本国经济的契机,进一步强化对外资本输出,并在奠定其美元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夺取了世界最大资本输出国的交椅。为了巩固其作为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一大国地位,美国十分强调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推进。

2.1立法的保护与支持

美国政府一直重视对海外投资的法律支持,尤其是二战以来,在对外投资方面专门制定了《经济合作法》、《对外援助法》、《共同安全法》等有关法律,不断扩大本国对外投资的安全和利益。除了在国内法律方面给予支持和保护之外,美国政府还积极与发达国家及欠发达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保证了本国企业在东道国获得投资经营的非歧视待遇以及投资受保护的权利,保障了本国投资的安全和利益。

2.2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在金融支持方面,美国进出口银行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对外贷款业务中,有两项贷款是专门支持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一项是开发资源贷款,用于开发某个国家的资源,特别是战略物资的资源,按企业成交额的45%提供贷款;

一项是私人对外直接投资贷款,即对跨国公司给予贷款,帮助他们扩展业务,提高在国外的竞争力。在1971年成立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主要有两项业务,一是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投资保险,一是对私人投资者提供融资活动,尤其是鼓励美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在税收方面,除了与许多国家签订双边协议避免双重征税外,美国公司国外投资收入的税率一般要比国内投资收入的税率低15%~20%[3]。

2.3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

美国政府为对外投资提供信息情报等服务,是通过驻外使馆所设的经济、商业情报中心、政府机构特别是部门、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等来开展的。如海外私人投资公司除了提供资金、海外业务保险外,还定期发行新闻通讯和专题报导等,提供投资情报,同时帮助企业交流海外投资经验,协助进行投资分析、把握投资机会以及负责咨询等服务。这些服务无疑促进了企业的跨国发展[4]。

3日本政府促进对外投资的措施

日本是一个国内市场相对比较狭小,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日本经济的发展不仅高度依赖国外市场,而且对国内产业结构具有特殊的要求。因而,日本高度重视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并以此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3.1成立相关资助基金

建立、资助海外直接投资的政府开发援助(ODA)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在日本,政府开发援助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OECF)虽然不直

接或不完全直接插手海外直接投资,但它们在海外的援助和投资活动却对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投向、投量发挥着诱导和资助作用。ODA 是发达国家政府对发展中国家乃至国际机构的“援助”,主要援助形式有赠款、借款、赔偿、技术援助等。这种政府开发援助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利益指向,服务于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动中,日本政府由“贸易立国”向“资本输出立国”战略转变。

3.2成立海外直接投资的官民联合投资机构

在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体制中,官民联合投资机构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国际发展组织成立于1989年,是由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控股1/3,其它98家私人企业投股2/3而组建起来的官民联合出资的海外投资促进机构。其成立目的是对有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建设项目进行股份投资,以促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建设计划的实现,对那些风险大、私人企业独立承办难度大的项目给予大力支持。此外,日本还在一些国家建立了由双方政府和经济团体等参加的促进投资机构。如1991年6月建立的日中投资促进组织,专门致力于保护和促进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活动。

3.3进出口银行致力于海外直接投资信贷

从1986年《日本进出口银行法》修改以后,进出口银行扩大了对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信贷。其业务主要是为进行海外股份投资的企业提供信贷等。

3.4建立海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新贸易保险体制

在保险方面,建立了“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日本通商产业省贸易局专门设立了“海外投资保险部”负责这两项业务的审批工作。这两项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企业投资海外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矿业、农林水产业、建设业项目如果发生亏损或损失,“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将对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为项目累计投资融资总额的12%。“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为企业投资所在国遇到战争、社会动乱等非常风险提供投资保险服务;对因海外合作伙伴破产造成的损失提供信用保险。两项保险补偿率分别为95%和40%。企业投保的费用可申请由政府贷款解决。

3.4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向海外拓展

早在1988年,日本中小企业厅就发布了《中小企业白皮书》,明确提出了加速中小企业向海外拓展,并注重亚太地区投资。以后,又从政策、制度上鼓励中小企业向海外进军。根据日本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修改、调整以前的有关政策,如逐渐放宽了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实现了金融自由化等;另一方面又积极制定新政策,例如:“融合化法”(促进中小企业开发的立法),提出中小企业海外投资行为指南,建立“海外投资咨询机构”等[5]。

4德国促进本国企业对外投资相关政策

德国企业到外国投资,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开拓更大市场,谋求更大发展的自然趋势。支持德国企业出国投资,是德

国政府倡导自由的市场经济、实施开放的对外经济政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基于本国实际和需要制定的促进企业赴境外投资政策和措施如下:

4.1 有关法律法规

在对外经贸领域,德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对外经济法》(AWG)和《对外经济法实施细则》(AWV)。

AWG规定,除了依据AWG和AWV制定的有关限制外,如限制进口商品清单等,对外经济往来,其中主要包括与境外经济区商品、服务、资本和支付往来等,原则上是自由的。

目前,德国尚无关于境外投资的专项法律法规。

4.2 对外签订的多边或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在当前不可逆转、日渐汹涌的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基于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等多方面战略上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外,加快、加大了在境外投资的步伐和力度。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通过法律途径加强对本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保护,便成为德国联邦政府面临的更具实际意义的现实问题。

与其它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相比,促进投资和保护双边协定(IFV,以下简称境外投资保护协定)是促进本国企业走出去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法律保障。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签订境外投资保护协定,联邦政府为德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创造了稳定的框架条件。境外投资保护协定不仅向本国投资者境外投资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并受国际法庇护的法律保障,而且还有助于本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开拓外国市场。

截止2011年年底,联邦政府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共签订了230个境外投资保护协定(其中包括已签署但尚未生效的境外投资保护协定),编织了一个相对完整、厚重、有效的法律保护网。

4.3 建立境外投资促进机制

独具特色的德国对外经济促进机制可以概括为以联邦经济部为主导,以各有关方面参与为基础,以联邦对外经济信息局(bfai)、驻外使领馆、海外商会(AHKs)三柱为支撑的“烘云托月”式对外经济促进机制。这一机制的特点是,官方与民间(经济界及其代表机构)共同参与,分工协作,为实现促进对外经济发展这同一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实践证明,根据经济界的要求量身定做并为其服务的对外经济促进机制灵活、有效,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4 政府提供境外投资担保

境外投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投资,相比之下风险较大。在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相互关联、企业风险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规避风险便成为了一个需要给予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风险控制是企业管理任务之一,并取决于企业决策者的风险准备和安全需求。企业通过政府境外投资担保可以避免不可预见、自身难以控制和施加影响的政治风险。

比较而言,联邦政府为本国企业境外投资提供的联邦担保是德国促进境外投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本国企业来说具有更加直接和现实的意义。

4.5境外投资融资服务

通过有关机构提供灵活、有效、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是联邦政府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境外投资难以或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之一[6-7]。

5对外投资实例分析

5.1美国辉瑞投资浙江海正实例分析

由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全球最大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企业辉瑞公司共同投资 2.95亿美元组建的“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于2012年9月成立,将面向中国及全球市场推销包括品牌仿制药在内的专利到期药物。至此,包括辉瑞、阿斯利康、诺华、葛兰史泰克等在内的美跨国药企已先后落子中国仿制药生产,或将对当前欠成熟的国内诸多同业小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海正与辉瑞的合资意向书签署于2011年6月浙江省政府访美期间,次年3月在中国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举办的“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签署了合资框架协议,直至9月13日正式宣告成立。海正在合资公司中持股51%,辉瑞为49%,管理中心设于上海,合资企业将挑选涉及肿瘤、心血管、抗感染、神经系统、免疫抑制剂等领域的药品,2013年上市80余种。销售除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外,还将通过辉瑞的全球网络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在此案例中,由于美国政府借中国领导人访美的机会,与中签订了相关合资协议,有了投资双方政府在外交层面的接触,加上美国政府给予跨国公司的融资支持和税收优惠,辉瑞投资海正便水到渠成。

5.2日本投资巴西农业的实例分析

由于日本本国农业资源的匮乏,因此政府将目光放到了发展中国家具有农业潜力的国家。目前日本的农田已遍布全球,日本政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日本与南美国家的关系由来已久,二战之前就有大量移民在巴西落户。侨民社群的存在,可以说是日本政府发展对巴关系的先导。《日本-巴西农业发展合作框架协定》就是两国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据此协定,日本政府通过海外协力机构和民营银行,从两个方面连续四期向巴西荒漠开发项目提供援助:其一,为土壤改良、水利建设和电气化子项目提供资金;其二,在荒漠地区开展日本-巴西农业技术与环境监测合作研究。这一援助项目大约延续了近30年,为日本商贸企业进入巴西农业作了长期铺垫。

2006年,日本的Mitsui & Co.(三井物产)与美国的CHS和巴西的PMG贸易公司联合,成立了一家名叫Multigrain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Multigrain的本部设在英国,在巴西的业务包括农产品生产、仓储、加工、出口和销售,共雇用员工1600人。Multigrain的农场分布在3个州,占地将近12万公顷。农场平均规模为12000公顷,水、电、路基础设施齐备,采用卫星遥感田间监测技术。农场的种植业产品,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糖料和小麦。

由于农业是一项需要长期投资和经营才能见效的事业,投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一个抗风险能力强的投资主体来承担,从而尽可能降低风险。而在此项目中,日本政府通过外交和经贸协定为本国企业的

海外投资提供政治保,给予了长达30年的前期投资,同时制定了相关贸易保险措施,成功的实施了以政府部门牵头、企业跟进的海外农业投资模式。

5.3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项目分析

中德两国有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近年来,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在华德资企业已超过了5000家,总投资规模约180亿欧元。德国企业向中国技术转让已超过美国居第一位。

作为开放型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市,江苏太仓市全国德国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在开展中德企业合作的方面形成了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太仓经济开发区内的“德资工业园”聚集了舍弗勒、托克斯、拜耳、西门子、林德纳等世界著名德企120多家,总投资额逾10亿美元,形成了机械、汽配和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园内德资企业具有品牌效应好、经济贡献大、技术含量高、环境保护好、资源消耗低、人员素质高等特点,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2008年11月授予太仓全国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同样在此项目中,德国政府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风险是高于投资发达国家,而德国政府可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担保,从而降低不可控的政治风险给企业投资活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6 结语

通过对美日德三国对外投资政策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可知三国都

重视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制定了相关措施(如金融支持、对外签订贸易协定、降低风险等)来保护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活动,并且三国在海外投资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因此我国政府制定对外投资政策时应借鉴发达国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我国对外投资活动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约翰?邓宁.外国直接投资:全球化与发展、新的挑战与机遇[J].国际经济合作,2005(4):17-20

[2] 陈继勇.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黄蔚.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发展的实证研究及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12):10-22

[4] 孙元媛.美国对外投资政策概述[J].技术与市场,2008(10):38-39

[5] 木每.中日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J].日本学刊,2006(2):21-22

[6]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走出去促进计划”调研报告,[EB/OL],2012.2

[7] 吕博,中德双边经贸合作空间广阔,国际商报,2008.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