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二轮复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典型例题

2019高考二轮复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典型例题

2019高考二轮复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典型例题
2019高考二轮复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典型例题

2019高考二轮复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典型例题 题型一 碰撞规律的应用

【例题1】动量分别为5kg ?m/s 和6kg ?m/s 的小球A 、B 沿光滑平面上的同一条直线同向运动,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若已知碰撞后A 的动量减小了2kg ?m/s ,而方向不变,那么A 、B 质量之比的可能范围是什么? 【解析】

B A m m 83≤:A 能追上B ,说明碰前v A >v B ,∴B

A m m 6

5>;碰后A 的速度不大于B 的速度, ;又因为碰撞过程系统动能不会增加, B

A B A m m m m 282326252

222+≥+,由以上不等式组解得:

7

4

83≤≤B A m m 点评:此类碰撞问题要考虑三个因素:①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②碰撞过程中系统动

能不增加;③碰前碰后两个物体位置关系(不穿越)和速度大小应保证其顺序合理。 【例题2】两球A 、B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kg m A 1=,kg m B 2=,

s m v /6A =,s m v B /2=.当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 、B 速度的可能值是( ) A. s m v /5A =',s m v B /5.2=' B.s m v /2A =',s m v B /4=' B. s m v /-4A =',s m v B /7=' D.s m v /7A =',s m v B /5.1='

【答案】B

【解析】两球碰撞过程,系统不受外力,故碰撞过程系统总动量守恒,ABCD 均满足; 考虑实际情况,碰撞后A 球速度不大于B 球的速度,因而AD 错误,BC 满足;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碰撞后的系统总动能应该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的系统总动能,碰撞前总动能为22J ,B 选项碰撞后总动能为18J ,C 选项碰撞后总动能为57J ,故C 错误,B 满足; 故选B .

【例题3】质量为m 的小球A ,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0v 与质量为2m 的静止小球B 发生正碰。碰撞后,A 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1

9

,那么小球B 的速度可能是

A.031v

B.

032v C 094v D.09

5v 解析 要注意的是,两球的碰撞不一定是弹性碰撞,A 球碰后动能变为原来的1

9,则其

速度大小仅为原来的1

3。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正碰,碰后A 球的运动有两种可能,继续沿原

方向运动或被反弹。当以A 球原来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则03

1

v v A ±=',

根据两球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守恒,有

B v m v m mv '+-?=+2)31

(000

B v m v m mv ''+-?=+2)31

(000

解得031v v B =',03

2

v v B

=''

题型二 弹性碰撞模型

【例题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A 与另一个质量为2m 的物块B 发生正碰,碰后B 物块刚好能落入正前方的沙坑中。假如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已知物块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与沙坑的距离为0.5 m ,g 取10 m/s 2。物块可视为质点。则A 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

A .0.5 m/s

B .1.0 m/s

C .1.5 m/s

D .2.0 m/s 解析 碰撞后B 做匀减速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222

1

02-mv mgx -=μ

代入数据得:s m v /1=,A 与B 碰撞的过程中A 与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选取向右为正方向,则:mv mv v m 210+=,由于没有机械能的损失,则:

2212022

1

2121mv mv mv +=,联立可得:s m v /5.10=,故A 、B 、D 错误,C 正确。 、

【例题2】如图示,质量分别为1m 、2m 的两个弹性小球A 、B 静止在地面上方,B 球距地面

的高度h =0.8 m ,A 球在B 球的正上方。先将B 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 球释放。当A 球下落t =0.3 s 时,刚好与B 球在地面上方的P 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 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123m m =,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

,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

(1)B 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2)P 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解析】(1)设B 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B v ,由运动学公式有gh v 2B =

将m h 8.0=代入上式,得s m v B /4= ②

(2)设A 、B 两球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1v 、2v 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其中01

='v

由运动学规律可得

s m gt v /31== ③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总动能保持不变。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有

动量守恒: 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① 机械能守恒:

22221

1222112

1

212121v m v m mv v m '+'=+② ①式变形得:)()(2221

11v v m v v m -'='-③ ②式变形得:))(())((22222111

11v v v v m v v v v m +'-'='+'-④ ④式除以③式得:)((221

1v v v v +'='+)⑤ ⑤式变形得: )-(21

21v v v v ''-=-⑥ 即221v v v '=-⑦ ①式变形:22133v v v '=+⑦代入得???='=s m v s

m v /2/12

2⑧

由运动学公式:gh v v 22

B 22=-⑨得m h 75.0=。

注意:⑧式所反应的结果说明二者碰撞时B 求已经从最高点向下运动了。

【例题3】如图所示,在高h =2.7 m 的光滑水平台上,质量为m 的滑块1静止在平台边缘,质量为0.5m 的滑块2以速度v 0与滑块1发生弹性正碰,碰后滑块1以速度v 1滑离平台,并恰好沿光滑圆弧轨道BC 的B 点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圆心O 与平台等高,圆心角θ=60°,轨道最低点C 的切线水平,并与水平粗糙轨道CD 平滑连接,距C 点为L 处竖直固定一弹性挡板,滑块1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返回,滑块1与轨道CD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g =10 m/s 2

。求:

(1)速度v 1的大小; (2)速度v 0的大小;

(3)为使滑块1最终停在轨道CD 上,L 最小值应为多大?

【解析】 (1)滑块1进入B 时θcos 2g h v By =,1

tan v v By =θ,解得1v =3 m/s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1200.50.5mv mv v m +=

又212

2202

15.0210.521mv mv mv +?=?,解得s m v /5,40= (3)θ

cos 1

v v B =

当滑块与弹性板碰撞后反弹再次回到B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此时L 最小,根据动能定理可得:2

2

102B mv L mg -=-μ解得m L 3=。

【例题3】如图所示,光滑曲面AB 与动摩擦因数μ=0.4的粗糙水平面BC 相切与B 点。用细线栓一质量m =1kg 小球Q ,细线长L =1.5m ,细线的另一端悬于Q 点的正上方O 点。球Q 在C 点时,对C 点无压力。质量与Q 相等的小球P 自高h =1.0m 处沿曲面AB 由静止开始滑下,在水平面上与球Q 正碰,若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已知s BC =0.5m ,g =10m/s 2

,求:

(1)P 第一次与Q 碰撞前的速度大小v 0;

(2)P 与Q 第一次碰撞后,小球Q 上升的最大高度H ; (3)小球P 与Q 最多能碰撞几次? 【答案】(1)4m/s (2)0.8m (3)四次

【解析】(1)P 球开始下滑到碰撞前的过程,运动动能定理 得: 代入数据可求得:v 0=4m/s ;

(2)P 球和Q 球在碰撞过程中,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得: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v P =0,v Q =v 0

2

012

BC mgh mgs mv μ-=

0P Q mv mv mv =+2220111222

P Q mv mv mv =+

设P 与Q 第一次碰撞后小球Q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对Q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得:

联立解得:H =0.8m ;

(3)以P 球和Q 球为系统,从P 球开始下滑至P 球静止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 得:

解得P 球在BC 段滑行的总路程:s=2.5m 则:

所以两球碰撞四次,P 球最终静止于C 点。

题型三 完全非弹性碰撞

【例题1】(新课标全国卷)两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1)滑块a 、b 的质量之比;

(2)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解析】 (1)设a 、b 的质量分别为1m 、2m ,a 、b 碰撞前的速度为1v 、2v 。由题给图像得s m v /21-=①

s m v /12=②

a 、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由题给图像得s m v /3

2

=

③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v m m v m v m )(212211+=+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8:1:21=m m ⑤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两滑块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为

2212

121221222211)(21)(212121v v m m m m v m m v m v m E k -+=+-+=

?⑥ 由图像可知,两滑块最后停止运动。由动能定理得,两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2

12

Q mv mgH =0mgh mgs μ-=2.5

50.5

BC

s s =

=

221)(2

1

v m m W +=

⑦ 联立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2:1:=?k E W 。 答案 (1)1∶8 (2)1∶2

【练习】A 、B 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像a 、b 分别为A 、B 两球碰前的位移时间图像,c 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若A 球质量m =2 kg ,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

B 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 kg ·m/s B .碰撞时A 对B 所施冲量为-4 N ·s

C .碰撞前后A 的动量变化为4 kg ·m/s

D .碰撞中A 、B 两球组成的系统中损失的动能为10 J 答案 BCD

【例题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平板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平板右端上放有质量为m 的木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平板小车和木块分别向右和向左运动,初速度大小均为0v

设平板足够长,且M > m ,求木块相对平板右端滑行的距离。 【解析】:木块在小车上的运动分两阶段:首先,木块和小车都做匀减速运动,木块速度先减为零,木块速度减为零时,小车仍有向右速度;之后,木块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小车继续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木块相对小车仍在远离其右端,直至木块与小车速度相等后,二者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设木块与小车的最终速度为v ,以向右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v m M mv Mv )(00+=- ①

设物块相对小车右端滑行距离为 △S ,因木块相对小车无往复运动,则由功能关系有: 22

020)(2

12121v m M Mv mv s mg +-+=

?μ ② 联立①、②: )

(2)(24)(2))((2

2

0200m M Mmv m M Mmv m M v v Mm s mg +=

+=+--=?μ. 解得:2

0)(2v g

M m M s +=

点评:应用了上面的二级结论大大化简了运算过程,但要注意速度方向的选取问题。

【训练】如图所示,质量kg M 0.4=、长度m L 6.1=的长木板B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kg m 0.1=的小滑块A (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滑块A 和木板

B 以s m v /20=分别向左、向右运动,最后滑块A 恰好没有滑出木板B .取2/1s m g =,求:

(1)滑块A 与木板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从初始时刻到滑块A 的速度为零的过程中,木板B 发生的位移x

【解析】(1)取向右为正方向A 、B 系统动量守恒

v m M mv Mv )(00+=-① A 、B 系统能量守恒

)(2)(2))(()(2121212

02002

2020m M Mmv m M v v Mm v m M m Mv mgL +=

+--=+-+=μ ∴ 4.05

6.1104

42)(22

0=????=+=m M gL Mv μ

(2)从初始时刻到滑块A 的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取向右为正方向A 、B 系统动量守恒

v M mv Mv '=-00②

对木板22

02

121v M Mv mgx '-=

μ③ ②③联立得875.0=x

【例题3】(新课标全国卷)如图,小球a 、b 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 。让球a 静止下垂,将球b 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 ,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忽略空气阻力,求 (1)两球a 、b 的质量之比;

(2)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 在碰前的最大动能之比 【解析】:(1)设球b 的质量为2m ,细线长为L ,球b 下落至最低点,但

式中g 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设球a 的质量为1m ;在两球碰后的瞬间,两球共同速度为v ',以向左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得v m m v m '+=)(212 ②

(2)两球在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是

【例四】如图所示,半径的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与水平面相切,距离.质量的小滑块放在半圆形轨道末端的点,另一质量也为

的小滑块,从点以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两滑块相碰,

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滑块粘在一起滑上半圆形轨道.已知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取重力加速度.两滑块均可视为质点.求

(1)碰后瞬间两滑块共同的速度大小. (2)两滑块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在点轨道对两滑块的作用力大小. 【答案】(1)(2)(3)

【解析】(1)以滑块2为研究对象,从到:根据动能定理得:

, 以两滑块为研究对象,碰撞前后,以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恒定律,,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 (2)根据能量定恒定律:代入数据计算得出:. (3)以两滑块为研究对象,从到根据机械能定恒定律可得

, 在点,两滑块受重力和轨道的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0.1m R =BC AB AB 1m x =0.1kg m

=1B 0.1kg m =2A 0/s v

=20.2μ=2

10m /s g =v E ?C F 3m /s 0.9J 8N A B 22

01122

B mg x mv mv μ-?=-2B mv mv =3m /s v =2211

222

B E mv mv ?=

-?0.9J E ?=B C 22

11222222

C mv mv mg R ?=?+?C F 2

22C

v F mg m R

+=?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

【例题5】某工地某一传输工件的装置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情形,AB 为一段

圆弧的曲线轨道,BC 为一段足够长的水平轨道,两段轨道均光滑。一长为L=2m 、质量为M=1kg 的平板小车最初停在BC 轨道的最左端,小车上表面刚好与AB 轨道相切。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2kg 的工件从距AB 轨道最低点h 高处沿轨道自由滑下,滑上小车后带动小车也向右运动,

工件与小车的动摩擦因数为,取:

(1)若h=2.8m ,求工件滑到圆弧底端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要使工件不从平板小车上滑出,求h 的取值范围. 【答案】(1)60N ,方向竖直向下;(2)高度小于或等于3m.

【解析】(1)工件从起点滑到圆弧轨道底端B 点,设到B 点时的速度为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工件做圆周运动,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得:N=60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工件滑到圆弧底端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方向竖直向下.

(2)要使工件不从平板小车上滑出,则工件到达小车最右端恰好与小车共速,此时为最大高度,设共同速度为,工件滑上小车的初速度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对于工件从AB 轨道滑下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要使工件不从平板小车上滑出,h 的范围为

8N F =1

4

0.5μ=2

10/g m s =B v 2

12

B mgh mv =

2B

v N mg m R

-=60N N N '==h 1v 0v ()01mv m M v =+()220111

22

mgL mv m M v μ-=

-+2

012

mgh mv =3h m =3h m ≤

【例题6】长木板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kg m 2=的另一物体B 以水平速度

s m v /20=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 的表面,由于A 、B 间存在摩擦,之后A 、B 速度随时间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求: (1)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 (2)木板A 的最小长度为多少; (3)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答案】2J ;1m ;0.1

【解析】木板获得的速度为s m v /1=,设木板的质量为M . 根据动量守恒得:v m M mv )(0+=解得:kg m M 2== (1)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2)由图得到:0-1s 内B 的位移为m x B 1.5= A 的位移为m x A 5.0=

木板A 的最小长度为m x x L A B 1=-=.

(3)由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得到B 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m g m B B =μ,代入解得,1.0=μ.

【例7】如图,质量为6m ,长为L 的薄木板AB 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木板B 端与台面右边缘齐平。B 端上放有质量为3m 且可视为质点的滑块C ,C 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细绳悬挂在平台右边缘正上方的O 点,细绳竖直时小球恰好与C 接触。现将小球向右拉至细绳水平并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绳恰好断裂,小球与C 正碰后反弹速率为碰前的一半。 ⑴求细绳所受的最大拉力;

⑵若要使小球落在释放点的正下方P 点,平台高度应为多大; ⑶通过计算判断C 能否从木板上掉下来。

()222201111

224122222

E mv M m v J ?=

-+=??-??=2221

/1/1

v a m s m s t ?-==?=1

3

【答案】(1)3mg (2)h =L (3)

【解析】(1)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的速率为v 0,小球向下摆动过程, 由动能定理得

小球在圆周运动最低点时拉力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细绳的拉力 (2)小球碰撞后做平抛运动: 竖直分位移 水平分位移: 解:

(3)小球与滑块C 碰撞过程中小球和C 系统满足动量守恒,设C 碰后速率为v 1,并依题意有

假设木板足够长,在C 与木板相对滑动直到相对静止过程,设两者最终共同速率为v 2, 由动量守恒:

由能量守恒: 联立解得: 即不会从木板上掉下来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2)(3)不会掉下来

2

L

2

012

mgL mv =

0v =2

v T mg m L

-=3T mg =3T mg =212h gt =

012

s v t =h L =0

0132v

mv m mv ??

=+ ???

()12336mv m m v =+2

21211·

3m (3m+6m)+3mgs 2

2

v v μ=?相2

L s =

相3T mg =h L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考冲刺卷六(含答案)

高考冲刺卷(六)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总部位于广州的某大型集团,引进德国生产技术,在吉林延边州的长白山区原始森林中建立矿泉水加工厂,目前其瓶装矿泉水已出口到亚洲、欧洲、北美、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28个国家,形成“一处水源供全球”的产销格局。据此回答1~3题: 1.欧美经销商普遍看好该瓶装水的市场前景,主要基于其( ) A.品质优良 B.技术先进 C.成本低廉 D.品牌知名度 2.为了控制该瓶装水的成本,目前应着重改善( ) A.加工环节 B.营销环节 C.物流环节 D.宣传环节 3.该加工厂的建立,对延边州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促进城市化发展 C.提升城市知名度 D.繁荣商贸服务业 下图为辽东湾北部的双台子河口调查站分布图和R2、R5、S5、S6、S8依次五个站点悬沙浓度图。读图,回答4~6题: 4.据图可知,双台子河悬沙浓度大致为( ) A.河口>河道>海区 B.海区>河口>河道 C.河道>河口>海区 D.河道>海区>河口 5.S5站点悬沙出现一个较高值,其原因是( ) A.入海口处河道拓宽泥沙来源增多 B.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加快,冲刷力增强

C.河心岛边缘沉沙多,易形成悬沙 D.潮水顶托河水,发生剧烈的扰动作用 6.根据材料推测夏季( ) A.悬沙浓度降低,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 B.悬沙浓度降低,较高值区向内陆后退 C.悬沙浓度增加,较高值区向内陆后退 D.悬沙浓度增加,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主要向东部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回答7~9题: 7.2001~2015年图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说明( ) A.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减小,产业类型逐渐趋同 B.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公共服务资源优质 C.中小城市均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环境质量变差 D.乡村经济发展变缓停滞,城乡差距在持续扩大 8.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两个时期相比,人口年均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北上广深(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②城市生态环境趋于恶化③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④控制和疏解人口的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1~2015年重庆和天津人口年均增量显著提高,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重庆不同于天津的原因有( ) A.气候条件优越,自然环境宜居 B.港口优势突出,交通通达度高 C.流向沿海人口减少,进入主城工作人口增多 D.经济发展迅速,装备制造产业人口吸引力大

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指导及复习建议

2019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指导及复习建 议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为什么要进行高考第二轮复习?也就是高考数学复习通常要分三轮(有的还是分四轮)完成,对于第二轮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 将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梳理和归纳,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以两个方面作为参考。第一个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第二个以教学大纲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作为我们参考的依据,然后做到尽量不遗漏知识,因为这也是作为我们二轮三轮复习的基础。 对于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是考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关键阶段,我们学校此阶段的复习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就大多数同学而言,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单元复习的成果,把巩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强化知识的系统与记忆;完善,就是通过此轮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数学思想、知识规律、方法

运用等体系并不断总结完善;综合,就是在课堂做题与课外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试题,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就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对数学问题的阅读与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对于课堂听讲并适当作笔记,课外训练、自主领悟并总结等都有较高要求,有“二轮看水平”的说法!是最“实际”的一个阶段。 要求学生就是“四个看与四个度”:一看对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的作答是否熟练,是否准确把握了考试要求的“度”--《考试说明》中“了解、理解、掌握”三个递进的层次,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看在课堂上是否紧跟老师的思维并适当作笔记,把握好听、记、练的“度”;三看知识的串连、练习的针对性是否强,能否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板块填补起来,杂乱的方法梳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控制好试题难易的“度”;四看练习或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哪些内容应稍微拔高,哪些内容只需不降低,主次适宜,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注重适时反馈的“度”。在高考一轮复习即将结束、二轮复习即将开始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往往是有40天左右时间(我们学校是3月中旬到4月底)。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地复习呢?现结合我最近的学习及多年的做法谈下面几点意见,供同行们参考。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27--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5 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时事材料】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2018年,中央企业持续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监管效能不断提高,主要在四方面集中体现:一是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二是更加突出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方式不断优化;三是加大违规责任追究力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落实。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创历年最好水平。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收入利润创历年最好水平。国资委数据显示,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增加值12.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利润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上交税费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增加值7.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国有经济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代表。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仍以国有经济占的比重较大。相对来说,大的结构必然具有的生产力也较高。中国目前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集中反映在国有经济方面。 2.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目前经济发展的大变局之下,要以国企改革为中心,深化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进国资监管改革,克服面宽缺少突破、虚而不实两大顽疾,使国资国企改革在2019年走深走实,以体现国有经济的支柱地位。 3.国有经济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知识专题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知识专题教案新人教版 【专题要点】 一、学习意义 学习文化生活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本课程的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四个主题,大体遵循“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排列。(一)“文化与生活”。讲述文化的概念、功能和作用。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对社会局长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内容。(二)“文化传承与创新”。讲述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的意义。包括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文化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实现创新和发展;在发展民族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时,既要防止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倾向,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等内容。(三)“文化与民族精神”。讲述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包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前,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大力弘扬和培育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等内容。(四)“发展先进文化”。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包括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培养“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环节;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考纲要求】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二新人教版(20210211122320)

(综合卷二) 1《贏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贏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斐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 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独立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中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 由此可知() A. 需要对史料的背景调查考证并进行史料批判 B. 回忆录与书信属于一手史料且可信度非常高 C. 只要对史料敢于作新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 D. 回忆录与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 4、1951年12月,毛泽东说,“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 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这表明() A. 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B.多党合作得以实现

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 D.政协职能发生转变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6、“ 500年前,非洲人拿着象牙,欧洲人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拿着象牙,非洲人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7、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 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8、美国某历史学家曾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苻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 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理学() A. 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B. 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考情解读: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以及汇率变动及其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017年备考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构建知识体系:抓住货币和汇率两个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构建体系。紧紧抓住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两个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把握重难点:①全面把握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理解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②掌握汇率的变动规律;③辩证地看待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特别注意掌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有关价格的图象以及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关系,综合掌握本考点中的计算题,同时注意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理解如何稳定物价。 重点知识梳理: 一、货币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工具 (1)区分货币、纸币、信用卡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信用卡的本质是电子支付卡。

(2)纸币发行量与经济形势的关系图 2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经常变动的。 (2)汇率与币值的变化 外汇汇率与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成反向关系,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反之亦然。 (3)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人民币币值稳定与企业生产、消费水平、经济全球化等的关系 考点二价格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根本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重要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3)其他因素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0)(含解析)

热点试题综合练(10) 1、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曾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 ) 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 C.推动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 D.助推新旧社会转型的演进 2、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 ) A.墨、道、儒、法 B.道、儒、墨、法 C.儒、道、墨、法 D.墨、法、儒、道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 ) A.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5、下图“孝”字,据说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手书。字形正看是一子跪地抱拳侍奉梳着高高发髻的老人,反看是一只正在拳打脚踢的猴子。这福字意在劝告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便畜生不如。这表明程朱理学( ) A.规范了伦理道德 B.强调孝的重要性 C.区别了儒佛特征 D.提高了儒学地位

2019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2019-2020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V)

2019-2020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V)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y =x +1x -2 },B ={x |x >a },则下列关系不可能成立的是( ) A .A ?B B .B ?A C .A B D .A ??R B 解析:选D.由????? x +1≥0x -2≠0,可得A =[-1,2)∪(2,+∞),选项A ,B ,C 都有可能成立, 对于选项D ,?R B =(-∞,a ],不可能有A ??R B . 2.(xx·高考山东卷)若复数z 满足2z +z =3-2i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 ) A .1+2i B .1-2i C .-1+2i D .-1-2i 解析:选B.法一:利用复数相等的定义及共轭复数的概念求解. 设z =a +b i(a ,b ∈R ),则2z +z =2a +2b i +a -b i =3a +b i =3-2i.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得3a =3,b =-2,解得a =1,b =-2,∴z =1-2i. 法二:利用共轭复数的性质求解.由已知条件2z +z =3-2i ①,得2z +z =3+2i ②,解①②组成的关于z ,z 的方程组,得z =1-2i.故选B. 3.“不等式x (x -2)>0”是“不等式2x <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C.2x <1?2x -1<0?x (x -2)>0. 4.设a 是实数,且a 1+i +1+i 2 是实数,则a =( ) A .1 B.12 C.15 D .-15 解析:选A.a 1+i +1+i 2=a -+-+1+i 2 =a ++-a + 2,由于该复数为实数,故-a +1=0,即a =1.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苏联

苏联(俄)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南京模拟)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 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经济政策。“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生产粮食和燃料的区域去,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必须立即采取最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反映了粮食税政策,A项正确;B、C、D三项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2.(2012·临沂模拟)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从中我们得到的正确历史信 息是() A.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开始走工业化道路 B.苏联工业化道路注重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 C.宣传海报大多与事实不符,没有研究价值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列宁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发展,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答案:D 3.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 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当时苏俄实施的政策符合国情③苏俄实行 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B.①②④ A.①③④ D.①②③ C.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 学史实可知1920年俄国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当时实行的分

2019年高考数学(文科)二轮复习对点练:七解析几何专题对点练25(含答案)

专题对点练257.1~7.3组合练 (限时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45分) 1.直线x-3y+3=0与圆(x-1)2+(y-3)2=10相交所得弦长为() A.B.C.4D.3 2.圆x2+y2-2x-8y+13=0的圆心到直线ax+y-1=0的距离为1,则a=() A.- B.- C. D.2 3.圆x2+y2-4x-4y-10=0上的点到直线x+y-8=0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 A.18 B.6 C.5 D.4 4.已知直线l:mx+y-1=0(m∈R)是圆C:x2+y2-4x+2y+1=0的对称轴,过点A(-2,m)作圆C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则|AB|为() A.4 B.2 C.4 D.3 5.若直线2x+y-4=0,x+ky-3=0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四边形有外接圆,则此四边形的面积为() A.B.C.D.5 6.已知点P(x,y)是直线kx=y+4(k>0)上一动点,PA,PB是圆C:x2+y2-2y=0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若四边形PACB面积的最小值是2,则k的值是() A.B.C.2 D.2 7.(2018全国Ⅲ,文10)已知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则点(4,0)到C的渐近线的距离为() A.B.2 C.D.2 8.已知双曲线=1(a>0,b>0)的右焦点为F,点A在双曲线的渐近线上,△OAF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O 为原点),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A.=1 B.=1 C.-y2=1 D.x2-=1 9.已知离心率为的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M是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上的点,且OM⊥MF2,O为坐标原点,若=16,则双曲线C的实轴长是() A.32 B.16 C.8 D.4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5分) 10.设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准线为l,已知点C在l上,以C为圆心的圆与y轴的正半轴相切于点A,若∠FAC=120°,则圆的方程为. 11.(2018江苏,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双曲线=1(a>0,b>0)的右焦点F(c,0)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c,则其离心率的值为. 12.(2018浙江,17)已知点P(0,1),椭圆+y2=m(m>1)上两点A,B满足=2,则当m=时,点B横坐标的绝对值最大. 三、解答题(共3个题,满分分别为13分,13分,14分) 13.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1,0),C(1,0),且|AB|+|AC|=4. (1)求动点A的轨迹M的方程; (2)P为轨迹M上动点,△PBC的外接圆为☉O1(O1为圆心),当P在M上运动时,求点O1到x轴的距离的最小值. 14.已知点A(0,-2),椭圆E:=1(a>b>0)的离心率为,F是椭圆E的右焦点,直线AF的斜率为,O为坐标原点.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 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1 必修1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必修一点石成金3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回答以下3题。 1.图中a、b、c三地的气压相比较() A.P a>P b>P c B. P a

P c>P a D. P b

7.若活动时间是当地20∶30~21∶30,下列四城市中最早和最晚熄灯的分别是() A.甲和丁 B.乙和甲 C.乙和丙 D.丙和丁 8.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5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10.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山、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山、沉积、断裂 11.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①泥沙沉积 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 D.④水平挤压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以下2题。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五新人教版

(综合卷五) 1、秦代竹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地方官员失职的现象十分严重 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2、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 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 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C.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4、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

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5、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 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共同主张的是( ) 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D.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6、伯利克里认为,“不参与公共事务的人,有人称之为安静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雅典人认为无须公民有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的目的。 这反映在古代雅典( )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B.对个人利益极不重视 C.重视培养公民参政意识 D.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7、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 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 B.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C.成为殖民霸主的可能性 D.工业革命的必然性 8、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话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这一材料表明( ) A.电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范围非常广泛 C.电力技术的应用使人们之间联系更加方便 D.通讯技术是电力应用的标志性成就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0磁场测(含解析)

磁场 【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磁感的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条形磁铁的磁感线从磁铁的N极出发,终止于磁铁的S极 B.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疏的地方磁场弱,磁感线密的地方磁场强 C.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没画磁感线的地方就表示磁场不存在 D.通电长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是以导线为圆心的均匀分布的同心圆 【答案】 B 2.有一长直螺线管通有正弦交流电(i=I m sinωt),当电子沿螺线管轴线射入后,若不计电子重力,则电子的运动情况是 A.变速直线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 D.沿轴线来回往复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长通电螺线管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平行于螺线管的中心轴线,与电子的运动方向平行,则电子在磁场中不受洛伦兹力,电子重力又不计,则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3)用左手定则判断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时,要注意判断结果与正电荷恰好相反. (4)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或带电体)不做功,不改变速度的大小,但它可改变运动电荷(或带电体)速度的方

向,影响带电体所受其他力的大小,影响带电体的运动时间等. 6.一束带电粒子以同一速度v0从同一位置进入匀强磁场,在磁场中它们的轨迹如图所示。若粒子A的轨迹半径为r1,粒子B的轨迹半径为r2,且r2=2r1,q1、q2分别是它们的带电荷量,m1、m2分别是它们的质量。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带负电、B带正电,荷质比之比为 B.A带正电、B带负电,荷质比之比为 C.A带正电、B带负电,荷质比之比为 D.A带负电、B带正电,荷质比之比为 【答案】 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左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电荷的运动方向以及洛伦兹力方向的关键,以及掌握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 mv r qB =。 7.如图所示,一带电液滴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刚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已知该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下;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不计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则( )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保护(含答案)

专题十一 1.(2018·新课标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环境保护。根据材料中中华秋沙鸭的迁徙途径进行分析其不断死亡,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保护对策主要从生态环境恢复、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 2.(2018·江苏)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