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与射礼阅读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37 KB
- 文档页数:3
河北省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
《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为武。
”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
《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
”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
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
“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
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
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
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术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卖油翁》对比阅读测试(含答案)【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伎:同“技”。
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公亦以此自矜..自矜:_____(2)睨.之久而不去睨:_____(3)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4)及.守荆南回及:_____(5)岂.汝先人志邪岂: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杖之,碎其金鱼。
7.阅读文言文要善于补白,【甲】文中陈尧咨询问卖油翁“汝亦知射乎”时,心理活动是_______;【乙】文中陈尧咨回答母亲的问话时,心理活动是_______。
8.卖油翁和陈母对陈尧咨“善射而自矜”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答案】5.自夸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打发等到难道6.(1)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陈尧咨的母亲)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7.对卖油翁既轻视又不满,认为卖油翁不懂得射箭。
沾沾自喜,认为母亲一定会夸赞自己。
8.示例:①对于陈尧咨“善射而自矜”,卖油翁的态度是平静而戏谑的,而陈母却反应激烈,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二人的身份不同。
★冲刺语文高2022届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体育为人类的和谐共生服务一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的理想,他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发表的《体育颂》,结尾就讴歌:“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使人“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是要创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并“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
顾拜旦还重视体育对于塑造人格的作用,他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一次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说:“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
”他还强调比名次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审慎”“勇敢”和“高贵”。
在《体育颂》中,顾拜旦又重申了他的理想:“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一定能体会到顾拜旦的思想与儒家教化观念的一致之处。
儒家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君子人格及人的社会责任感。
孔子以“六艺”教人,这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具关联性的是“射”与“御”。
奥运会上的“马术”就与“御”有关,广义地说,赛车运动,也可以被看作是现代的“御术”。
在传统社会,“御”和“射”都是很重要的职业技能,比如驾驭战车,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定是“士”的必备技能。
在弓箭作为常规武器的时代,“射”是体现一个人战斗技能和勇气的重要标志。
同时,“御”和“射”也不断从职业行为中分离并被仪式化,成为重要的礼仪活动。
《礼记·礼运》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相比于“御”,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射礼”在礼仪活动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射礼”体现了许多为儒家所肯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九)一、文言文阅读拓展阅读。
宣王好射齐宣王喜欢射箭,并且喜欢别人称赞他臂力过人,能用强弓。
其实他用的弓,不过三石的力气就能拉开。
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并恭维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
除了大王以外,还有谁能够使用这张弓呢?”齐宣王听了,非常得意。
虽然他所用的弓不过三石,但直到死他仍以为他用的弓是九石。
三石是实际,九石是虚名,可见,齐宣王喜欢图虚名,脱离了实际。
1.齐宣王喜欢别人如何称赞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了大王以外,还有谁能够使用这张弓呢?”把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
文中的标下划线的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宣王真的具有九石的力气吗?他周围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讳①输棋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连负三局。
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
”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②,他不肯罢了。
”注释:①讳:忌讳;②和:和棋,平局。
5.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词句的意思.(1)次日( )(2)胜负何如( )6.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讳输棋”,文中哪一句话的内容最能体现题意?在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这个“讳输棋”的人,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筶";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
②强:擅长于。
③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1)诵习达早.,不寐.()()(3)未冠..,能挽弓三百斤()(3)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译:3.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茶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
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
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
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抉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
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1.过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桂与兰花/是也B.具/松柏之骨C.惜乎予园/仅同芥子D.善善/而不能用2.解译文中加点的词。
(1)尽()(2)犹()(3)况()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
(2)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4.本文主要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山茶?试举例说明。
5.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荀灌传(节选)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
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
古代最流行的户外活动射箭古代最流行的户外活动射箭射箭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石镞,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弓箭确已出现。
据说在金石兼用的夏禹时代,已经出现了紫铜镞,“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于是弓箭又从生产生活工具变成了武器。
殷商时代,铜镞基本上代替了石镞,青铜的箭镞又远胜于紫铜的箭镞,十分锋利,在战争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从《考工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弓箭在商周时代的迅速发展。
周时更将“射”作为“六艺”教育之一,《礼记·内则》说“年十五学射御”,而且还要学习“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它们各有各的意义。
白矢是要射透箭靶。
参连是发了第一箭后,以后三箭都要连续射出,俗称连珠箭。
剡注是箭不可从高而落,而是水平直射,不能形成弧度。
襄尺是指射时臂直如箭,肘平而稳。
井仪是指四箭射靶要像井字那样有秩。
射是周礼的一个组成部分,“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凡男子必须完成射的教育,不能射是失礼和缺少才能的表现。
高超的射术,原本是勇气与技巧相结合的技艺。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弓箭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兵器。
正是在这样崇尚武力的时代,我们的古人有意将弓箭变成礼乐教化的工具,引导社会走向和平,射礼就此诞生。
顾名思义,射礼是一种射箭的礼仪,它融合了比赛、礼乐和宴饮等内容,用于选拔、竞技、宴宾、致礼等活动。
射礼作为周礼之一,也是古代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讲究谦和、礼让,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重视人的自省,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引导方式,也是华夏先民特有的寓教于射的娱乐方式。
古代的箭靶一般用兽皮制作,以较量射中并射穿为目的的比赛,称为“主皮之射”。
孔子对这种光讲究力量的比赛很不以为然,认为它违背了“古之道”。
《论语?八佾》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意思是:比赛时射手能否射中、射穿靶子,主要取决于射手的体能,不值得看重;更应当注重的.是射手的德行和修养。
射礼的名词解释射礼是一项古老而富有仪式感的活动,它在许多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射礼源于狩猎时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捕捉猎物或保卫家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射礼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会仪式,成为展示力量、技巧和纪律的方式。
射礼并不仅仅指的是放箭射击,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形式和目的。
例如,象征性射礼是一种迎接重要人物或庆祝特殊场合的方式。
在这种射礼中,射手们通常会站在一定的距离上,同时射箭以示庆祝或敬意。
这种射礼既展示了射手的技巧,也象征了敬意和社会地位。
另一种形式的射礼是竞技射箭。
这通常是一个竞赛活动,参与者通过射箭来展示他们的准确性和技巧,以便获得荣誉和奖励。
竞技射箭不仅考验了射手的专注力和耐力,还要求他们了解风向、距离和目标的特点,从而做出准确的射击。
而在某些文化中,射礼也被用作仪式的一部分,以追溯过去的传统或庆祝宗教节日。
这种射礼通常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射手们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仪式。
他们可能会穿上特殊的服饰,祈求神灵保佑或恳请丰收和繁荣。
射礼的意义也延伸到了现代。
射箭已经成为一项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在奥运会等国际比赛中备受瞩目。
射箭运动不仅要求参与者具备强大的身体控制能力,而且需要高度的专注和心理耐力。
通过射箭,人们可以培养自律、集中注意力和发展团队合作精神。
射礼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展示,它还代表了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
通过参与射礼,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属的文化背景,并传承着祖先留下的智慧和价值观。
同时,射礼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为建立更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桥梁。
正因为射礼的多样性和深远影响,它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人们通过探索不同文化中射礼的形式和意义,深入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射礼的存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也将持续激励着人们追求技巧和尊重传统。
射礼,作为一种仪式、竞技和传统的象征,将继续在人类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射箭与射礼阅读题及答案
射箭与射礼阅读题及答案
射箭,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打仗、狩猎都少不了这一
活动,因而古人将“射” 列为“六艺” 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
就有“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的语句。操弓射箭,
在今人看来充其量也不过是一项专门技能,但古人却不是这样看的。
从古籍记载可知,“射” 在古代曾是选拔人才的标准,而这种标准的
确定,主要是因为“射” 不光是技艺,还是人的德行的体现。在儒家
看来,“射” 与“仁” “礼” 是相关联的。故《礼记·射义》又云:
“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认为射法是人的德行所由生,
又是人的德行所由见。
高超的射术,原本是勇气与技巧相结合的技艺。春秋时期,诸侯
纷争,弓箭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兵器。正是在这样崇尚武力的时代,
我们的古人有意将弓箭变成礼乐教化的工具,引导社会走向和平,射
礼就此诞生。顾名思义,射礼是一种射箭的礼仪,它融合了比赛、礼
乐和宴饮等内容,用于选拔、竞技、宴宾、致礼等活动。射礼作为周
礼之一,也是古代一种民间娱乐活动,讲究谦和、礼让,提倡“发而
不中,反求诸己” ,重视人的自省,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引导方式,
也是华夏先民特有的寓教于射的娱乐方式。
古代的箭靶一般用兽皮制作,以较量射中并射穿为目的的比赛,
称为“主皮之射” 。孔子对这种光讲究力量的比赛很不以为然,认为
它违背了“古之道” 。《论语·八佾》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
古之道也。” 意思是比赛时射手能否射中、射穿靶子,主要取决于射
手的体能,不值得看重;更应当注重的是射手的德行和修养。因而,
儒家巧妙地抓住了射箭与礼乐的结合点,在保留比射的同时,赋予射
箭新的灵魂。
射礼按规格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大射,是天子、
诸侯举办盛大祭祀活动之前所行的射礼;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
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燕射,是天子、诸侯待客宴会时的射礼;乡射,
是举行乡饮酒礼时所行的.射礼,用以竞技、选贤等活动。
以乡射礼为例,它的比赛规则,完整地记录在《仪礼·乡射礼》中。
这是一项非常正规而又礼貌的竞技活动,既有长度固定的射程,也有
严格的比赛规则。乡射礼的比赛往往非常激烈,但是最后评价一名射
手,不仅要看他能否射中靶心,还要看他形体动作是否合适于音乐节
奏;此外,还要求礼让为先,即使输了也要保持良好的修养,尊重比
赛规则并尊敬对手。在比赛后,负方喝罚酒,并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
体现出君子之争的风度。《论语·八佾》中有“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有,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的记载。其意思
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要争,只有比箭了。开始射箭比
赛时,参加竞赛的人先相互作揖,然后登堂比赛,比赛完后再走下堂
来喝酒。看来,射箭也是古代士大夫经常开展的一项高雅娱乐活动。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3年第1期俞水生《射箭与射礼》,有
改动)
1. 下列关于“射礼” 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射礼融合了比赛、礼乐和宴饮等内容。在儒家看来,“射” 与
“仁” “礼” 是相关联的,射法体现人的德行。
B. 春秋时期崇尚武力,射礼的诞生使弓箭变成了礼乐教化的工具,
引导崇尚武力纷争的混乱的社会走向了和平。
C. 射礼是一种射箭的礼仪,也是华夏先民特有的寓教于射的娱乐
方式,引导人们谦和、礼让、自省。
D. 射礼不仅看重射手是否射中靶子,而且看重射手在此过程中所
展示的的德行和修养,赋予了射箭新的灵魂。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为“六艺” 之一的“射” 在古代不仅是一种重要生存手段,
在打仗、狩猎中地位很重要,而且曾是选拔人才的标准。
B. “射” 不仅是一项专门技能,而且是人德行的体现,古人用既
有长度固定的射程又有严格的比赛规则的乡射来选贤。
C. 乡射的比赛大都非常激烈,比赛时射手能否射中靶子主要取决
于射手的体能,孔子对这种讲究力量的比赛很不以为然。
D. 融合了比赛、礼乐和宴饮等内容的射礼按规格分为四种,其中
大射、宾射、燕射都与诸侯举办的活动有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射礼用于选拔、竞技、宴宾、致礼等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道
德的引导方式,它引导人们看重比赛过程中展现的良好修养。
B. 乡射礼是一项非常正规而又礼貌的竞技活动,比赛往往非常激
烈,但儒家看重射手的德行和修养,因此人们评价射手时不看比赛结
果。
C. 乡射礼要求礼让为先,射手即使输了也要保持良好修养,向胜
方行拱手礼并喝下罚酒,以此体现出君子之争的风度。
D. 射箭原是古代打仗、狩猎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射
礼产生后,它又成为士大夫经常开展的一项高雅娱乐活动。
[答案] 42.1. B
2. C
3. B
[解析] 42.1. 误将未然作已然。
2. 张冠李戴。原文是孔子对这种光以较量射中并射穿为目的的
“主皮之射” 很不以为然。
3. 曲解文意。原文是“乡射礼的比赛往往非常激烈,但是最后评
价一名射手,不仅要看他能否射中靶心,还要看他形体动作是否合适
于音乐节奏” ,“此外,还要求礼让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