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鹿特丹港发展经验

鹿特丹港发展经验

鹿特丹港发展经验
鹿特丹港发展经验

港口物流发展案例------荷兰鹿特丹港

荷兰是世界范围内物流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主要依托为海港城市鹿特丹,围绕鹿特丹港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系统和服务体系。虽然荷兰的 GDP 仅占全欧洲的 5 % ,但每年到达欧洲的货物中有 50 %是经鹿特丹港进人欧洲的,荷兰的过境运输总量占到全欧洲的 36 % ,可以说鹿特丹港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物流中心之一。

1.基本情况鹿特丹港位于北纬 51 " 55 ’、东经 4 " 30 ' ,地处荷兰莱茵河与马斯河的人海口,是西欧国际贸易主要进出口港,内陆交通十分发达,经济腹地包括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工业发达的国家,为欧洲内陆大约 4 亿家企业服务。

鹿特丹港始建于 16 世纪,港口早期的码头多建于新马斯河北岸,后扩展至南岸。港口和工业区域占地 105 平方公里,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工、集装箱、铁矿石、煤炭、食品和金属运输港口。

鹿特丹港有 3 座较大的港区:一是马斯平原港区。这是由吹填土形成的陆域,港区面积 33 平方公里,港区水深 23 . 5 米,可停靠 25 万吨级矿砂船和30 万吨级油船。二是欧罗港区。总面积 36 平方公里,水深约 22 . 65 米,可停靠 20 万吨级油船, 1 万标箱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船也可以毫无阻碍的进人鹿特丹港,主要吞吐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港区附近建有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三是鲍特莱克港区。这是最早建成的港区,总面积 12 . 5 平方公里,港区水深 12 .

65 米,可停靠 6 万吨级船舶,装卸货物的种类主要是矿石、石油和散粮等。鹿特丹港还有 50 万吨级干船坞;在欧罗港区和马斯平原港区的南面开凿了与老马斯河相通的哈特尔运河,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建有大型船闸一座。

2.货物与码头

( l )集装箱

鹿特丹是欧洲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集装箱货物作业基本上集中在两个区域: Maasvlakte 和 Waalhave 可 Eemhaven 区域。从事洲际远洋运输的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都选择在更靠近出海口的 Maasvlakte 进行。 Maasvlakte 靠近北海,适宜特大型集装箱船的集装箱海一海中转。欧洲其他小型的港口是鹿特丹港的喂给港,货物在鹿特丹港的一个物流园区里进行处理,包装或重包装,达到当地市场要求,再通过陆路或内河运输出去。 waalhave 盯 Eemhaven 区域主要从事近洋船舶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码头的周围,还有几十家商行专门提供空箱的贮存,以及维护和修理业务。

( 2 )液体散货

原油、油制品和液体化工占到了鹿特丹港所有货运量的一半,分布在港口和产业区的 5 家炼油厂是主要的发货和收获方,运入港口的液体散货中有1/3通

过管道网络运往欧洲内陆地区。港口工业区有超过 20 家跨国化工企业,总的液体储存设施容量超过 3000万立方米。

( 3 )干散货

煤炭:在欧洲的所有港口中,鹿特丹港拥有最充足的优良的用于装卸、贮存和运输煤炭货物的专业化设施。煤炭码头水深达到 75 英尺,就连世界上最大的干散货船舶也可以在每天的任何时刻停靠码头。约有1/3运往西欧的煤炭是经由鹿特丹转口的。同时,鹿特丹可以提供多种增值服务,诸如过筛、碾碎、混和、清洗等等。由于德国政府削减了采煤补贴,德国各个工业部门将会进口更多的煤炭,进港煤炭中有一半是给国内市场,另一半送往英国和德国。

铁矿砂:鹿特丹港具有现代化的设备和充足的存储能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砂港口。德国钢铁产业需要的铁矿砂主要都是通过鹿特丹港运输,运输成本极其低廉。德国钢铁企业在鹿特丹港都设有自己的货站。鹿特丹的铁矿砂约有50 %来自巴西,剩下 50 %

中绝大部分产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还有少量来自南非和瑞典。

农产品散货:鹿特丹也处理相当规模的农产品散货,如谷物、未加工的动物饲料,以及其他干散货。鹿特丹是欧洲农产品的交易中心。鹿特丹港每年装卸的散装农产品约有 1000 万吨,其中包括各类谷物及其副产品、种子、黄豆、玉米、木薯淀粉等等。农产品通过甲板吊装或者直接利用传送带将船舶和粮食筒仓相连,码头上的筒仓和普通型仓库可以满足各类农产品的短期或长期贮存的不同要求。在鹿特丹地区,拥有大量专门从事农产品装卸、仓储、运输和工业加工的专业人才和公司,还有实验室检验、粮食经纪、交易所和货运代理等各种提供辅助业务的服务商。

矿产品和其他干散货:在矿产品和其他干散货远洋进出口领域,鹿特丹以每年 10 (刃一 1200 万吨的货运量,占据了整个西欧 25 % 的市场份额。主要的矿产品业务包括铬矿石、菱镁矿、钦铁矿、铅锌结晶矿、钒土矿、矿砂、蛙石和高岭土。其他业务还包括钒土、铁合金、黄铁矿、生铁和石灰焦炭。

废料:鹿特丹是世界上最大的废料港之一, 2005 年处理了大约 300 万吨的废料。所有的废料相关业务集中在 Botlek 附近的现代化废物处理区。废料处理是一个十分专业化的工程。比如,当废弃不锈钢到达码头后,将被检验、分类,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切割或者压缩,最后按照设计比例进行合成。

(4)件杂货和滚装货其涉及滚装自卸、汽车、林业产品、钢铁、有色金属、工程货物和起重机械等,可以为任何一种类型的货物提供订制化服务。钢铁:鹿特丹港有着进行钢铁货物装卸、仓储、拆模、填充、切割、包装和打包等作业的专业化设备。码头可以停靠吃水 13 . 5 一 17 米的船舶。有一个用于装卸优质钢的全天候码头,进行着大量钢铁产品的装卸、部分加工处理以及向内陆集疏运。

码头紧邻着一个钢材切割厂和可控制温度和湿度的仓库。鹿特丹港同时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各类钢铁材板业务。

有色金属:鹿特丹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铝矿石和有色金属转口中心及仓储基地之一,是欧洲经营此项业务的最大港口。鹿特丹港

被伦敦金属交易所、伦敦商品交易所和稀有金属联合会推荐为:“可以为有色金属货物装卸和储藏提供最适当的服务。”

林业产品:鹿特丹可为各种林业产品,例如纸张、纸板、纸浆、木板材、夹合板和木纤维提供最合理的服务。一个专业化的全天候码头为林业产品提供了充足的堆放空间和仓储场地。另一个林产品码头可以提供更加符合现代物流理念的专业化设备,例如专门运输纸张卷的卡匣系统等。另外,还采用了各种先进的仓储管理和添加报表系统。得益于欧盟颁发的适用于报刊用纸和南方黄松等产品的免关税配额政策,在鹿特丹的林业产品仓库里,无论是托运人还是收货人都可以无限期地存放他们的货物,而无需清关或者支付进口关税。

工程货物和起重机械:鹿特丹在处理工程货物和起重机械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可以处理从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工业涡轮发动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设备、铁路机车到最复杂庞大的钢铁构架等各类工程货物和机械。

滚装自卸货:从鹿特丹码头可以将滚装货物直接运往英国中北部和欧洲大陆各个目的地,同时提供跟货或不跟货的各种滚装方式供客户选择。

3 .主要产业

( l )海运业

每年有超过 3 万艘各种远洋船舶挂靠鹿特丹港。超过 500 艘的定期班轮把鹿特丹与世界各地上千个港口连接起来。对船东和船公司来说,鹿特丹可以提供各种良好的服务,如船舶检验、船舶加油、物资供应、维护保养、废物处理、船舶修理及船员轮换等等。鹿特丹港集中了各大航运公司、众多专业服务商,以及一批在海运界享有盛誉的银行、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等。鹿特丹地区的各大高校和教育机构也都积极开展海运相关的研究和教育。

( 2 )石化产业

战后利用 20 世纪 50 年代廉价石油时期和自身海运大国的优势发展起来,成为世界三大炼油基地之一,壳牌、 BP 、海湾石油等世界跨国石油垄断公司都在鹿特丹设有炼油基地。鹿特丹港是欧洲油

气管道运输网的起点枢纽,西起北海沿马斯河向东延伸到多德雷赫特市,形成一条绵延 50 公里的沿河石化工业带,主要生产合成橡胶、人造树脂、化纤原料、塑料、农药、化肥、油漆、颜料以及日用精细化工产品。

( 3 )食品工业

食品加工是鹿特丹的一大重要工业,其贸易、存储、加工及运输公司全集中

在鹿特丹港区,企业代表有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港口拥有庞大的冷藏和冷冻设施,是欧洲水果、蔬菜、肉品、咖啡、鱼类、乳制品、啤酒和油菜籽的主要输出港。鹿特丹吸引食品工业投资者的独特优势在于:地处欧洲温室作物农产品中心,并且拥有众多食品贸易和服务公司;品种繁多,货量充足的货源;拥有(高档)食品和保健品的领先生产物流链;港口极具规模的货物吞吐量,可以实现新鲜食品定期(有时可达到当日配送)配送往不同目的地的要求;基础雄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功能。

欧洲的农产品贸易中心:包括谷物,油菜籽,加工食品,食用油和油脂等。

鲜果行业:包括鲜果蔬菜、鲜果汁和浓缩果汁等,依托鹿特丹水果码头发展起来。鹿特丹水果码头有着可调节温度的仓库以及冷冻库,专门处理被冷冻冷藏船运抵鹿特丹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各项装卸储存作业,整个码头作业程序整合在一个服务公司内部,有利于管理和衔接。同时,水果码头可以更好地支持后续的配送、包装和贸易业务。鲜果行业相关的公司已经开始不断聚集在鹿特丹水果码头周围,形成规模产业。各种独立的水果检验机构、政府的检验检疫部门和海关相关业务也相应发展起来。水果码头的另一区域专门负责装卸、储藏和配送各种浓缩或未浓缩的果汁。这些果汁被灌装在液体集装箱、液罐、圆桶或小型密封容器内,最终运抵或离开码头。在产业基地中,很多果汁公司都设有专门的现代化实验室对果汁的品质进行监控。同时,有些实验室也可以进行合成、灌装和冷冻果汁分离等专业化的果汁生产操作。

( 4 )造船业和水工产品制造业

包括海上拖轮、挖泥船、浮吊、勘探船、海上钻井平台等特种工具船。

( 5 )农业综合产业

鹿特丹是欧洲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每年港口要处理约 8300 万吨各类散装农产品,其中粮食类干散货约占 1 000 万吨。在食用油及油脂货物方面,鹿特丹也引领着整个欧洲市场。许多享有盛誉的农产品贸易公司都选择在鹿特丹开展它们的业务,例如 Glencore Inte 卜 national , Bimge 和 AD 树 ToePfer 。鹿特丹港区拥有各类农产品经营的专业化公司,还有配套的粮食碾磨厂、加工厂、食品制造厂、包装公司和储运公司等,另外还可以提供各种辅助服务设施,如实验室、谷物代理和货运代理等。

( 6 )回收利用

鹿特丹港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废料港,拥有众多遍布港区、专门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服务商、贸易公司及工业企业,几个现代化的回收利用企业基地也已发展起来,主要目标是回收与利用工业废料。为了处理和加工可回收利用的废弃材料,鹿特丹拥有一批欧洲最大的废物回收利用设施,经回收加工的塑料、橡胶及木料可再用于出口或用于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废弃物还可用于发电、

蒸气、热能及软化水的应用等等。

鹿特丹为不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许多机会,企业可以利用发达的水路运输各种废弃物,并在专业的废料码头进行装卸。具体包括废黑色金属/废有色金属分析、分类、切割或压模及按比例混和等,塑料和橡胶转化成二次燃料或合成塑胶颗粒或作为原材料生产其他产品,矿物及建筑材料加工,纺织品分类、打包和加工,废纸和废纸板贸易,废木料转化成二次燃料或转化成可用木质原料等。

( 7 )服务业

发达的工业、贸易和航运促进了金融、保险和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鹿特丹服务业就业比重占到 70 %以上。

4 .鹿特丹港物流功能的特点

( l )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从鹿特丹港始发的 500 条班轮航线挂靠世界上 1000 个左右港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和发达的腹地交通网,是鹿

特丹港成为全球第一的重要因素。

第一,港口设备齐备,服务完善。在集装箱装卸方面,码头条件一流。鹿特丹港配置了与最新一代集装箱船相配套的装卸设施,玛斯夫拉克特新港区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的三角洲码头配备了最高质量的装卸设备,并可开展多式联运,为附近地区提供配送服务,三角洲 2000 一 8 号码头可以对集装箱进行全自动的装卸。各种运输方式或者直接与集装箱码头相连,或者在码头附近。即使是新一代7000 箱以上的集装箱船也能随到随靠。

铁路服务中心以及班列的使用是鹿特丹港贯彻物流服务理念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位于集装箱码头附近的为不同欧洲国家定制不同货物的配送园区是另一个例子。同时,鹿特丹港给集装箱码头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并将投人大量资金以保证鹿特丹在未来数十年依旧能保持竞争优势。码头货物装卸设施齐备。鹿特丹港十分注意避免装卸货种单一化,为了发挥它欧洲主要港口的功能,它对每种货物给予恰如其分的关注。鹿特丹港在许多货种装卸方面都很活跃,我们可以同时称鹿特丹港为化学品港、铁矿港、(液体)散货港、汽车港、件杂货港、冷冻货港和集装箱港。国有和私营企业都对种类市场进行了大额投资。港池、泊位以及基础设施都能得到不断改造,使之得到超前的发展。

第二,基础设施先进,交通便利。从鹿特丹港始发的 500 条班轮航线挂靠世界上 1000 个左右港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腹地交通网是鹿特丹港成就全球第一的重要因素。鹿港吞吐的货物 80 %的发货地或目的地都不在荷兰,大量的货物在港口通过一流的内陆运输网进行中转,运抵欧盟各成员国。通过适当的运输模式货物可在 48 小时内运到欧洲内陆各目的地。荷兰的长途公路货运量占欧洲公路运输总量的 40 %。荷兰的高速公路运输与欧洲的公路网直接联接,

覆盖了从英国到黑海、从北欧到意大利的欧洲各主要市场。现在,对铁路系统正在进行进一步改造,在鹿特丹和德国之间建造的先进的铁路,将使铁路运输方式更具有吸引力,它完全符合生态要求,对于长途运输来说高效而低廉。鹿特丹港通过铁路网

与欧洲各主要工业地区相连,直达班列开往许多国外目的地。从鹿特丹港到欧洲内陆的水上交通网也十分发达,内河航运更具环保、可靠、价廉及安全等优点。在鹿特丹港中转的货物大约有 40 %是通过驳船运往欧洲内陆的。充裕的近洋运输条件可以通过二程运输把洲际货物运往目的地。不管目的地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货物离开鹿特丹港后可在 24 小时内运到。空运货物可以通过 50 英里外的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或鹿特丹国际机场进出。此外,鹿特丹港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运输和中转服务,与多式联运结合。鹿特丹港每天工作 24 小时,每周工作 7 天,每年工作 52 周,确保满足欧洲每一个需求。

( 2 )建立工业园区和专业物流园区,与港区联动发展

第一,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对于不直接中转去欧洲内陆的货物,鹿特丹港提供许多存储和疏运设施。考虑到物流中即时送货和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性,鹿特丹港发展了配送园区已满足日益增长的配送要求。配送园区的地址被战略性地安排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很近的地方。配送园区是许多企业在欧洲建立的配送中心所在,也是小企业把货物交付一个能保证即时送货到全欧洲的放心的物流服务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几个企业在这里可以共用一个贸易和配送中心。

在园区的建设中,鹿特丹港划分出 3 个区域,供制造商、物流供应商、设备公司和大型船公司设立欧洲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可以开展增值物流,并且形成欧洲配送业务的中心区域。这些物流园区都具有以下优势:靠近货运码头;铁路专用连接;海关现场办公;靠近各种运输设施的枢纽中心;广阔的增值服务市场;高素质的港口职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在这样的基础上,物流园区主要承担以下功能: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签、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和修理,开发票,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货物。

第二,利用港区优势,建立工业园区。由于鹿特丹港完善的运输设施和物流服务,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考虑在港区附近建立自己的制造工厂,以降低成本。为此,港务局在港区建有一个很大的多种工业园区,其中主要包括炼油和化工工业。由于化工产品的特殊性,对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储存、运输具有特殊要求,在工业园区内这样的企业占

到多数,像壳牌、埃索、科威特石油公司、 Nerefeo 、击 C 。、 ICI 、阿克苏诺贝尔、伊斯特曼等都在港区设点。炼油和化工工业公司在港区共雇用了 14 ,以刃名左右员工。管道运输对于鹿特丹石化公司非常重要,它不但组成了港口工

业园区公司的连接,同时将原料运进或运出内陆,在港口工业园区下面共铺设了1300 公里的管道,另外,还包括食品工业企业。由于食品工业在原料采集上的多样化要求和输送上的紧迫与规范性,一些食品工业企业,特别是贸易、存储、加工以及运输公司全集中在港区,像联合利华、可口可乐、 sara lee 、 cargill and meneba ,其中一些代表相关工业活动也在这些公司集聚。

5 .发展历程及未来计划

今日的鹿特丹从 14 世纪的渔村发展而来。 1400 一 1800 年:鹿特丹从渔业起步,继而发展贸易,从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到 1600 年左右,港口已经能够容纳 100 艘渔船,逐渐成为一个商业港,商船在鹿特丹和南美与荷兰东部之间往返。 1800 一 1900 年:在工业革命时期,钢制船取代了木制船,蒸汽机取代了帆船,港口开始在 Nieuwe Maas 两岸扩建;鹿特丹港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德国鲁尔区的兴起,通过驳船将海运进港的铁矿石、煤炭等其他货物沿莱茵河运往沿岸的德国城市,并将其产品运往海外目的地。 1872 年,新河道启用,缩短了船只进港的距离。 1920 一 1940 年:在 19 世纪末,石油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从一开始,鹿特丹港就承担了西欧地区所有的石油运输,原油专用码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开始兴建。 1946 一 1960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40 %的港口被毁坏;战后,大批的能源设施投资重建,港口区域不足,开始向西―鹿特丹和荷兰 Hoek 之间―地区扩建。 1960 一 1970 年:为了适应停靠超大型油轮的需要,兴建了水深超过 20 米的欧罗港。 1970 一至今:陆上区域已经用尽,为了扩张开始围海造地, 1973 年, Maasvlakte 建成启用。

为了促进港口的可持续发展,鹿特丹港口当局正在实施“玛斯平原垦地二期”( MaasvlakteZ )计划,从北海填海造地,可以新增土地巧平方公里, 5 平方公里预留,其余 10 平方公里用于集装箱作业、化工和配送,然后将远洋集装箱业务迁至马斯平原垦地二期,将毗邻市区的东部港区建成混合区,发展港口办公、住宅和商业。项目于2006 年启动,预计到 2012 年开始运作,通过整治,预计将使鹿特丹港的集装箱处理能力提高 54 %。

鹿特丹港的地理位置

鹿特丹港简介 交运083 沈骏200810611106 ◆鹿特丹港的地理位置 鹿特丹(Rotterdam)是荷兰第二大城市,欧洲第一大港口,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它是欧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来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整座城市展布在马斯河两岸,距北海约25公里,有新水道与北海相连。港区水域深广,内河航船可通行无阻,外港深水码头可停泊巨型货轮和超级油轮。鹿特丹是连接欧、美、亚、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素有“欧洲门户”之称。 ◆鹿特丹港的天然地理条件 1.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 2.地势平坦,河道宽阔,河床深`适合泊船。 3.经济腹地广阔,具有欧洲大陆经济支持。 4.历史发展早,早期欧洲航海事业发达,经济覆盖广。 5.没有结冰期,全年可以通航。 6.水深港阔,可以避风躲雨。 7.陆上交通网密布,易于运输。 ◆鹿特丹港的发展 在16世纪,鹿特丹城市建设逐步发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许多港口,为对外交通和贸易奠定了基础。到18世纪;鹿特丹的对外贸易更为蓬勃兴旺,集中对法国和英国开展贸易,当时也有船只远航到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到19世纪,鹿特丹在转口贸易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德国在1870年统一,在莱茵地区,特别是在鲁尔地区实行工业化,使鹿特丹也相应地得到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及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特别是1877年铁路接通南部市区和1895年建成通往北海的运河新河道,使其运输条件大为改善。城市的扩展,港口运输网络的建立,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河流和运河联为一体,至20世纪初鹿特丹一跃而成为荷兰第一大港,世界上设备最好的港口之一。 目前,它有400条海上航线通往世界各地,每年约有3.1万艘海轮和18—20万艘内河船舶停靠。港口年货物吞吐量高达5亿吨,装卸集装箱达400多万只标准箱。港口设备先进,拥有机械化装卸码头,大型仓库和冷藏库,是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之一(其余为香港、新加坡、高雄、纽约等)。港内可停泊30—50万吨巨型油轮。进口和过境的大宗货物有石油、石油制品、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进出口主要对象为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鹿特丹港区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条龙。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 ◆鹿特丹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鹿特丹在荷兰并非第一大城市,但它保持的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的记录却使它当之无愧地居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与我国的上海港一样,鹿特丹港是一个典型的河口港,海洋性气候十分显著,冬暖夏凉,船只四季进出港口畅通无阻。鹿特丹港港区面积80多平方千米,海轮码头岸线长56千米,江轮码头岸线长33.6千米,总泊位656个,航道最大水深22米。鹿特丹港共分7个港区,40多个港池,码头岸线总长37千米,可以停靠54.5万吨级的特大油轮。这里的起重设备应有尽有,大小作业船只500余艘。船只进入鹿特丹港,从来就不存在等泊位和等货物的问题。 从1947年到1974年,鹿特丹在新水道建成了3个大港区,一个是博特莱克港,包括港

鹿特丹港口

港口-期末报告 题 目: 鹿特丹港港口之物流研究 班 级: 物流081 指导老师: 王一帆 组 名: 三缺一 组 员: 郁包樑 3080125041 徐 璨 3080125038 陆恒杰 3080125034 宁波理工学院

目录 一、鹿特丹港港组织 (一)、历史沿革 (2) (二)、组织结构 (4) (三)、经营理念/企业文化 (6) 二、鹿特丹港港服务 (一)、服务项目 (7) (二)、服务特色 (8) 三、鹿特丹港港港口设施 (一)、码头类型及港口设施 (9) (二)、未来投资计划 (11) 四、鹿特丹港港港口物流 港口物流发展 (13)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及建议....................................................................................... .. (16)

一、鹿特丹港港组织 (一)历史沿革 鹿特丹(Rotterdam)是荷兰第二大城市,世界最大的港口,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荷兰的世界性港口。鹿特丹港区是该市的主体位于该国西南、莱克河三角洲的北翼,莱口克河和瓦尔河,以及马斯河汇流以下的新马斯河两侧和新开河左侧的敞开港池内,西南至提尔伯里港168海里,至直布罗陀1370海里、东北至汉堡310海里;近洋海轮还可顺莱因河而上至德国科隆,500吨级汽船可直达瑞士巴塞尔。铁路、公路、航空与欧洲联系都很方便。港区从市区铁路桥开始下至河口、东西延伸约35公里,分布大小30多座港池,但下游2/3地段主要分布着8个石油港池区,只有密西西比转运港、比荷卢港和博特来克港等港池区除外。远洋班轮主要停靠在靠近市区的新马斯河南北,这里有埃姆港池、瓦尔港池、威尔明娜港池、维尔顿港池和富尔坎港池等。入港航道高潮时,30万吨级油轮能进入第八港池,20万吨级也能进入4、5、6、7、石油港区以及密西西比、比荷卢散货港区;吃水10万吨的船可随时进出博特来克港池区,10.6米的船可上航至莱茵港。全港有远洋船泊位380多个,其中有石油泊位70多个,最大可停靠35万吨级油船;散货码头线长8850米,主要分布在河口马斯平原、博特来克、富尔坎和瓦尔等港区;谷物码头线长2800米,主要分布在比荷卢港区、博特来克港区等;集装箱、滚装船码头线总长20870米,主要分布在欧洲港的马斯平原码头不列颠港,埃姆港和瓦尔港、梅尔沃港、威尔明娜港区;此外,还有5200米的杂货泊位线分布在希斯、来克、梅尔沃、马斯、瓦尔等港区。本港不仅港区宏伟,设备完善优良,且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内通莱茵河、马斯河流域航运网,外接北海国际航道,每年大约有3万艘国际海轮来此挂靠,把莱茵-马斯河流域发达的经济腹地与世界紧紧地联系起来,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吞吐和中转港。 鹿特丹在历史上几经兴衰。它原本是鹿特河附近的渔村,该河古时从南荷兰的沼泽地区鹿特丹流人马斯河,鹿特丹因鹿特河而得名。1250年在马斯河北岸修建堤坝,用闸门将鹿特 鹿特丹风光欣赏(20张)河与马斯河隔开。1340年荷兰伯爵威廉四世治理鹿特丹时,挖掘运河与代尔夫特和莱顿相通,使鹿特丹开始繁荣起来。1563年城市大部分曾被大火破坏。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军队占领和掠夺,几个月以后西班牙人撤退。当时有许多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来,使鹿特丹进入一个恢复发展时期。 到了16世纪,鹿特丹城市建设逐步发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许多港口,为对外交通和贸易奠定了基础。到18世纪;鹿特丹的对外贸易更为蓬勃兴旺,集中对法国和英国开展贸易,当时也有船只远航到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到19世纪,鹿特丹在转口贸易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德国在1870年统一,在莱茵地区,特别是在鲁尔地区实行工业化,使鹿特丹也相应地得到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及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特别是1877年铁路接通南部市区和1895年建成通往北海的运河新河道,使其运输条件大为改善。城市的扩展,港口运输网络的建立,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河流和运河联为一体,至20世纪初鹿特丹一跃而成为荷兰第一大港,世界上设备最好的港口之一。鹿特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鹿特丹遭受了巨大损失。1940年5月14日,德国空军对这座城市狂轰滥炸,整个市中

荷兰鹿特丹港

港口物流发展案例荷兰鹿特丹港 荷兰是世界范围内物流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主要依托为海港城市鹿特丹,围绕鹿特丹港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系统和服务体系。虽然荷兰的 GDP 仅占全欧洲的 5 % ,但每年到达欧洲的货物中有 50 %是经鹿特丹港进人欧洲的,荷兰的过境运输总量占到全欧洲的 36 % ,可以说鹿特丹港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物流中心之一。 1.基本情况鹿特丹港位于北纬 51 " 55 ’、东经 4 " 30 ' ,地处荷兰莱茵河与马斯河的人海口,是西欧国际贸易主要进出口港,内陆交通十分发达,经济腹地包括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工业发达的国家,为欧洲内陆大约 4 亿家企业服务。 鹿特丹港始建于 16 世纪,港口早期的码头多建于新马斯河北岸,后扩展至南岸。港口和工业区域占地 105 平方公里,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工、集装箱、铁矿石、煤炭、食品和金属运输港口。 鹿特丹港有 3 座较大的港区:一是马斯平原港区。这是由吹填土形成的陆域,港区面积 33 平方公里,港区水深 23 . 5 米,可停靠 25 万吨级矿砂船和30 万吨级油船。二是欧罗港区。总面积 36 平方公里,水深约 22 . 65 米,可停靠 20 万吨级油船, 1 万标箱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船也可以毫无阻碍的进人鹿特丹港,主要吞吐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港区附近建有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三是鲍特莱克港区。这是最早建成的港区,总面积 12 . 5 平方公里,港区水深 12 . 65 米,可停靠 6 万吨级船舶,装卸货物的种类主要是矿石、石油和散粮等。鹿特丹港还有 50 万吨级干船坞;在欧罗港区和马斯平原港区的南面开凿了与老马斯河相通的哈特尔运河,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建有大型船闸一座。 2.货物与码头 ( l )集装箱 鹿特丹是欧洲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集装箱货物作业基本上集中在两个区域: Maasvlakte 和 Waalhave 可 Eemhaven 区域。从事洲际远洋运输的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都选择在更靠近出海口的 Maasvlakte 进行。 Maasvlakte 靠近北海,适宜特大型集装箱船的集装箱海一海中转。欧洲其他小型的港口是鹿特丹港的喂给港,货物在鹿特丹港的一个物流园区里进行处理,包装或重包装,达到当地市场要求,再通过陆路或内河运输出去。 waalhave 盯 Eemhaven 区域主要从事近洋船舶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码头的周围,还有几十家商行专门提供空箱的贮存,以及维护和修理业务。 ( 2 )液体散货 原油、油制品和液体化工占到了鹿特丹港所有货运量的一半,分布在港口和产业区的 5 家炼油厂是主要的发货和收获方,运入港口的液体散货中有1/3通

鹿特丹港调查报告和总结

鹿特丹港调查报告 一、(1)调查目的 作为港口,无论在任何国家,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35个国际化的城市,其中有31个是因为有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国际化的城市。前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有资料显示,全球财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比如说我们的长三角地区,占国家GDP 总量的18.6%,长三角地区正是因为有强大的港口群,比如说上海港、宁波港等等。同时,珠三角地区,占国家GDP9.9%,它也有一个港口群,比如说广州港、深圳港做支撑。同样在环渤海地区,占全国GDP总量的25%,也是因为有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这样的港口,支持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因此,港口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港口为什么会起这样的作用呢?是从历史演变的过程来看。港口首先是交通的枢纽,是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这样大量的货物聚集在这里,拉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港口周边地区又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再后来是第三代港口,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代理的行业,物流也发展起来了。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港口,是什么概念呢?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因为当前的一个国际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全球化,全球化的趋势就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资源在全球的共享,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就要靠海运来支撑,因为海运的运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在港口周围就变成了资源配置的枢纽。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对于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鹿特丹港成为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它的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 (2)调查方式:网上调查 二、鹿特丹港的设施和设备条件 至2003年底鹿特丹港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情况如下: 港区总面积10,500公顷 工业用地5,040公顷 水域3,500公顷

世界港口以及鹿特丹港的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港口的物流化趋势和鹿特丹港对我们的启示 发布日期:2003年11月26日浏览人数: 101 一、世界港口的物流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产品分享与跨国经营也日益盛行。比如,在美国销售的棒球手套中有95%是在日本生产的,而其所用的牛皮则生产于美国,鞣制于巴西。现今有许多商品,虽然其标志上有"日本造"的字样,实际上是在新加坡、印尼 或尼日利亚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方装配的。跨国经营增加了备货时间与库存数量,提高了国际物流的成本费用。据《现代物流》一书的作者估计,产品内销的货运支出一般占产品售价5-6%,而外销则要占到10-25%。港口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链节,日益成为一个物流平台。这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现今的国际货运经由海上运输的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接近100%。基 于这种情势,跨国公司要求港口成为其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它们提供物流加工与分销配送等各种增值服务。这对港口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现在,仅仅是在提高装卸效率与减少船舶在港时间方面作努力,已经不能满足货方与船方的要求,因而也不能保住其原来的市场份额。因此,港口码头经营人必须向物流业投资,使其能够更快地融入现代物流体系。《货物系统》2000年第7期35页援引欧洲水果进口商协会主席的分析来说明上述问题。欧洲水果的进口已经并将继续集中在鹿特丹港,其次才是安特卫普港,而其他许多港口如不来梅、泽不勒赫、法拉盛莱的水果进口业务已经并将日益萎缩,原因是它们的冷藏仓储设施和物流服务既不能满足货方的要求,又不能以最快的速度用专用冷藏车船将水果运送到后方腹地去。这个例子说明了港口物流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作为港口码头经营人,如果不认清形势、不更新观念和加快物流化的步伐,他们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将会是每况愈下的。二、鹿特丹港的物流分拨系统鹿特丹港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就十分重视该港的物流化,把箱运物流同散货装卸一样地作为它的主要任务,因而从1989年起物流分拨园区就已成为它的一大新景观。该港物流化进展较快:首期兴建的爱姆哈芬园区早已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园区设施业务爆满;随后兴建的博特列克园区,其使用的空间也已在90%以上;连3年前兴建的马斯维尔克特园区也已有60%以上的设施或者已在使用中,或者已签约出租。正是这样庞大的物流分拨系统,使鹿特丹港在同周边许多港口的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优势地位,不但以3亿多吨的吞吐量保住了全球第一大港口的桂冠,而且其集装箱处理量也从1996年的494万TEU,上升到1997年的569万TEU,1998年的601万TEU和1999年的640万TEU。该港物流化起步较早,物流基础设

鹿特丹港口物流发展案例

港口物流发展案例荷兰鹿特丹港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时间:2013-10-06 | 作者: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来源:浙江舟山群岛 新区研究中心|浏览:283次] 荷兰是世界范围内物流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主要依托为海港城市鹿特丹,围绕鹿特丹港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系统和服务体系。虽然荷兰的GDP仅占全欧洲的5 %,但每年到达欧洲的货物中有50 %是经鹿特丹港进人欧洲的,荷兰的过境运输总量占到全欧洲的36 %,可以 说鹿特丹港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物流中心之一。 1.基本情况 鹿特丹港位于北纬51 " 55 '、东经4 " 30 ',地处荷兰莱茵河与马斯河的人海口,是西欧国际贸易主要进出口港,内陆交通十分发达,经济腹地包括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工业发达的国家,为欧洲内陆大约4亿家企业服务。 鹿特丹港始建于16世纪,港口早期的码头多建于新马斯河北岸,后扩展至南岸。港口和工业区域占地105平方公里,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工、集装 箱、铁矿石、煤炭、食品和金属运输港口。 鹿特丹港有3座较大的港区:一是马斯平原港区。这是由吹填土形成的陆 域,港区面积33平方公里,港区水深23.5米,可停靠25万吨级矿砂船和 30万吨级油船。二是欧罗港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水深约22 .

港口物流发展案例荷兰鹿特丹港 65米,可停靠20万吨级油船,1万标箱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船也可以毫

无阻碍的进人鹿特丹港,主要吞吐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港区附近建有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三是鲍特莱克港区。这是最早建成的港区,总面积12 . 5 平方公里,港区水深12 . 65 米,可停靠 6 万吨级船舶,装卸货物的种类主要是矿石、石油和散粮等。鹿特丹港还有50 万吨级干船坞;在欧罗港区和马斯平原港区的南面开凿了与老马斯河相通的哈特尔运河,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建有大型船闸一座。 2.货物与码头 ( l )集装箱 鹿特丹是欧洲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集装箱货物作业基本上集中在 两个区域:Maasvlakte 和Waalhave 可Eemhaven 区域。从事洲际远洋运 输的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都选择在更靠近出海口的Maasvlakte 进行。 Maasvlakte 靠近北海,适宜特大型集装箱船的集装箱海一海中转。欧洲其他 小型的港口是鹿特丹港的喂给港,货物在鹿特丹港的一个物流园区里进行处 理,包装或重包装,达到当地市场要求,再通过陆路或内河运输出去。 waalhave 盯Eemhaven 区域主要从事近洋船舶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码 头的周围,还有几十家商行专门提供空箱的贮存,以及维护和修理业务。 ( 2 )液体散货 原油、油制品和液体化工占到了鹿特丹港所有货运量的一半,分布在 港口和产业区的 5 家炼油厂是主要的发货和收获方,运入港口的液体散货中 有1/3 通过管道网络运往欧洲内陆地区。港口工业区有超过20 家跨国化工 企业,总的液体储存设施容量超过3000 万立方米。 ( 3 )干散货 煤炭:在欧洲的所有港口中,鹿特丹港拥有最充足的优良的用于装卸、

鹿特丹港的货物与码头

鹿特丹港的货物与码头 2007-3-7 16:48:00鹿特丹港 集装箱 鹿特丹港的集装箱 鹿特丹是欧洲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平均每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50万TEU,远远高于其他欧洲港口。 鹿特丹港的集装箱业务之所以能处于欧洲港口之首,应归因于以下一些因素: 优良的停靠性,可以满足最新一代集装箱船停靠的要求; 航行安全性; 陆海两侧均配备了最先进的专业化码头设备; 鹿特丹作为欧洲运输枢钮的功能; 四通八达的腹地连接,特别是通过内河船舶、近海/支线集装箱船和铁路转运;查询信息可点击运输; 扩建和增加作业能力的可能性; 快速的周转期; 有竞争力的船用燃油价格,具有吸引力的加油港。 港口不单是物流链中的一环,有时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几乎所有集装箱班轮公司的洲际远洋运输服务都会挂靠鹿特丹港。对于很多航运公司来说,鹿特丹即是它们在欧洲的第一个

停靠港,也是最后一个停靠港。此外,鹿特丹港还可以按要求为各种集装化货物提供不同的订制化的服务。不论是在上游运输阶段还是下游运输阶段,也不论是在为货物办理海关手续时还是在物流配送园区进行作业时,都有一系列政府专业机构和服务部门为您的货物运输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 液体散货 长期确立的领先地位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中心之一,鹿特丹拥有长期确立起来的领先地位。其优越的战略位置以及与全欧市场的密切联系使它率先开展起来一系列崭新的、形色多样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经营活动。世界上许多领先的石油和化学公司都已在鹿特丹开展其业务活动。这里有4家世界规模的炼油厂、40多家石油化工公司、3家工业气体生产厂和13家主要的罐装贮存和配送公司。所有相关的石化作业都通过一个管道网联接起来,管道的总长超过1500公里。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石油和化学公司选择把它们的生产基地和配送中心建立在鹿特丹,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一流的物流和配送设施; 配套的化工原料供应系统; 各化工厂和液体(气体)中转码头之间的高度整合性。 目前,鹿特丹已经拥有超过3000万立方的液体散货存储能力。主要储存的产品有:原油、矿物油及其衍生产品,例如汽油、柴油、煤油和石脑油。同时还包括各种液体化学品、食用油和油脂。更多液体散货第三方存储和物流服务相关信息,请点击此处。 对于石油化学工业的投资者来说,鹿特丹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在这里,拥有各种最先进的化工设施。石化产业基地内部的分工合作也日臻完善。鹿特丹可以为各类石油化工企业的任

鹿特丹港口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际物流论文 题目名称:鹿特丹港口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学院:工商管理分院 专业:物流管理 小组成员:邹慧慧05 张波17 金英英03 战雪娇21 隋吉楠06

鹿特丹港口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港口历来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运输将全世界连成一片,而港口是运输中的重要环节。港口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接点,是工业活动基地,成为综合物流的中心,是城市发展的增长点,具有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效应,因此要重视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对荷兰鹿特丹港口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港口拥堵,航道淤泥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为鹿特丹港口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合理化的改进措施,希望对鹿特丹港口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鹿特丹港口;问题;对策

一、历史背景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有“欧洲门户”之称。欧洲第一大港口,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东桥头堡是中国连云港市),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码头总长42公里,吃水最深处达22 米,可停泊54.5万吨的特大油轮。港区基础设施归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务管理由鹿特丹港务局负责,各类公司承租港区基础设施发展业务。 鹿特丹在历史上几经兴衰。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军队占领和掠夺,几个月以后西班牙人撤退。当时有许多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来,使鹿特丹进入一个恢复发展时期。 到了16世纪,鹿特丹城市建设逐步发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许多港口,为对外交通和贸易奠定了基础。到18世纪;鹿特丹的对外贸易更为蓬勃兴旺,集中对法国和英国开展贸易,当时也有船只远航到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到19世纪,鹿特丹在转口贸易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德国在1870年统一,在莱茵地区,特别是在鲁尔地区实行工业化,使鹿特丹也相应地得到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及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特别是1877年铁路接通南部市区和1895年建成通往北海的运河新河道,使其运输条件大为改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鹿特丹港口遭受了巨大损失。战后,市政当局开始执行重建计划,并征用整个被破坏的地区。港口设施的重建于1949年完成,并逐步恢复了海上交通运输。港口和工业区面积自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由26.3 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使鹿特丹自1965年起跃为世界第一大港。港口设备先进,拥有机械化装卸码头,大型仓库和冷藏库,是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之一。 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发展: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1.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 鹿特丹港区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条龙。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从60年代起鹿特丹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但仍然不断加强泊位建设,更新设备,拥有许多提供特别服务。鹿特丹港是世界上主要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早在1967年,一些码头装卸公司敏锐地发现到集装箱在世界上的发展潜力,并进行了巨大投资。鹿特丹港已成为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码

鹿特丹港发展经验

港口物流发展案例------荷兰鹿特丹港 荷兰是世界范围内物流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主要依托为海港城市鹿特丹,围绕鹿特丹港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系统和服务体系。虽然荷兰的 GDP 仅占全欧洲的 5 % ,但每年到达欧洲的货物中有 50 %是经鹿特丹港进人欧洲的,荷兰的过境运输总量占到全欧洲的 36 % ,可以说鹿特丹港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物流中心之一。 1.基本情况鹿特丹港位于北纬 51 " 55 ’、东经 4 " 30 ' ,地处荷兰莱茵河与马斯河的人海口,是西欧国际贸易主要进出口港,内陆交通十分发达,经济腹地包括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工业发达的国家,为欧洲内陆大约 4 亿家企业服务。 鹿特丹港始建于 16 世纪,港口早期的码头多建于新马斯河北岸,后扩展至南岸。港口和工业区域占地 105 平方公里,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工、集装箱、铁矿石、煤炭、食品和金属运输港口。 鹿特丹港有 3 座较大的港区:一是马斯平原港区。这是由吹填土形成的陆域,港区面积 33 平方公里,港区水深 23 . 5 米,可停靠 25 万吨级矿砂船和30 万吨级油船。二是欧罗港区。总面积 36 平方公里,水深约 22 . 65 米,可停靠 20 万吨级油船, 1 万标箱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船也可以毫无阻碍的进人鹿特丹港,主要吞吐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港区附近建有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三是鲍特莱克港区。这是最早建成的港区,总面积 12 . 5 平方公里,港区水深 12 . 65 米,可停靠 6 万吨级船舶,装卸货物的种类主要是矿石、石油和散粮等。鹿特丹港还有 50 万吨级干船坞;在欧罗港区和马斯平原港区的南面开凿了与老马斯河相通的哈特尔运河,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建有大型船闸一座。 2.货物与码头 ( l )集装箱 鹿特丹是欧洲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集装箱货物作业基本上集中在两个区域: Maasvlakte 和 Waalhave 可 Eemhaven 区域。从事洲际远洋运输的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都选择在更靠近出海口的 Maasvlakte 进行。 Maasvlakte 靠近北海,适宜特大型集装箱船的集装箱海一海中转。欧洲其他小型的港口是鹿特丹港的喂给港,货物在鹿特丹港的一个物流园区里进行处理,包装或重包装,达到当地市场要求,再通过陆路或内河运输出去。 waalhave 盯 Eemhaven 区域主要从事近洋船舶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码头的周围,还有几十家商行专门提供空箱的贮存,以及维护和修理业务。 ( 2 )液体散货 原油、油制品和液体化工占到了鹿特丹港所有货运量的一半,分布在港口和产业区的 5 家炼油厂是主要的发货和收获方,运入港口的液体散货中有1/3通

鹿特丹自由贸易港

鹿特丹自由贸易港 一、区位介绍 鹿特丹(Rotterdam)是荷兰第二大城市, 欧洲第一大港口。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与马 斯河河口,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 可通至里海,有“欧洲门户”之称。港区面 积约100平方公里,码头总长42公里。 一、港口发展历程 鹿特丹港历史上几经兴衰。13世纪下半 叶到14世纪上半叶鹿特丹从小渔村发展成为 渔业港镇。1570年后随着西欧海上运输和对 外贸易的开辟,成为英、法和德国之间的过境运输港,西欧去北海、北冰洋渔船的备航和起航站。1600—1620年之间建设了第一个港口,1795—1815年法国占领期间,由于河口淤积,通航能力下降,港市一度衰落。19世纪至20世纪,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及苏伊士运河通航而复兴,特别是1895年建成通北海的运河新航道,1877年接通市区与南荷兰间的铁路,以及德国的鲁尔区成为欧洲最大工业区以后,港口腹地范围空前扩大,运输条件大大改善,至20世纪初一跃而成荷兰第一大港,成为欧洲与亚、非、北美间繁忙的过境运输港口。20世纪初开发马斯河南岸岸线,港区不断西延。1930年代后建成当时世界最大的人工挖掘港口——瓦尔港区(Waalhaven)。1947—1955年港口主体西移至罗曾堡岛,建成可容载重6.5万t矿船的博特莱克港(Botlek)和石油化工区。1960—1970年代又根据集装箱等海运新技术和油轮载重吨位的发 展趋势,在岛西开挖深23m、 宽400~600m、长12km的贝 尔运河,修建欧罗波特港 区(Europoort),在滨海 浅滩淤积造地修建马斯莱 可迪港(Maasvlakte)。 图1鹿特丹港发展分期

荷兰鹿特丹港的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

世界之窗 荷兰鹿特丹港的 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吴心宏 摘 要 荷兰鹿特丹市是世界上典型的实行地主港模式的著名港口城市,本文对该城市在地主港模式运作管理方面的主要特色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鹿特丹港 地主港管理模式 特色 发展趋势 国际航运中心 鹿特丹港历史悠长,并几经兴衰。特别是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猛发展。1961年,鹿特丹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达1.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40多年来,它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虽然2004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鹿特丹港,但是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仍居世界第四位、欧洲第一位。经考察,鹿特丹港在地主港管理模式下,港区建设、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及集疏运体系等4个方面非常有特色,以下逐一介绍。 1 港区建设 1.1 港区分布 港区建设以新航道为主轴,由上游向下游、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由近市区向大海延伸,港池多采用挖入式,分布于主航道两侧。自东向西主要港区有7个(见图1),分别是瓦尔-埃姆港区(W aa l-E e m haven)、梅尔沃港区(M er w ehaven)、维尔港区(V i e rhavens)、波利斯港区(Pern is)、博特莱克港区(Bo tlek)、欧罗波特港区(Europoort)和马斯莱可迪港区(M aasv lakte)。港区水深从6.8m(接纳内河船舶)到22m,可以停靠从内河驳船到50多万吨的特大油轮等各类船舶,同时可供600多艘轮船停泊作业。按功能分为集装箱、石油化工、煤炭、矿石、农产品、滚装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

鹿特丹港

鹿特丹港 鹿特丹港素有“欧洲门户”之称。作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港口,欧洲大陆所需原料以及出口货品很多由此进出,其货运情况也是欧洲经济的一个“晴雨表”。鹿特丹港还直接连接了两大亚欧大陆桥: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荷兰的鹿特丹的铁路为亚欧第一大陆桥;从中国的连云港到鹿特丹的铁路为第二亚欧大陆桥。大陆桥运输是以铁路为主,以集装箱为媒介,航空、河运、海运、公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跨洲际大陆,实行海陆相连,一票到底的国际联运。 鹿特丹是荷兰的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对经济的贡献占荷兰GDP的10%以上。鹿特丹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年吞吐量超过3亿吨,港区面积80多平方千米,是一个典型的河口港,共有7个港区,可以停靠从内河驳船到50多万吨的特大油轮等各类船舶。鹿特丹港多年以来一直跻身世界一流大港之列。 港区基础设施归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务管理由鹿特丹港务局负责,各类公司承租港区基础设施发展业务。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发展: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1.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2000年,吞吐量达3.2亿吨,创最高记录。 鹿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主要集装箱运输形式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联合四通八达的海陆交通网,可以将世界上最大的干散货船舶——在每天的任何时刻停靠码头——在短短的两至三天内完成装卸离港。 鹿特丹港区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条龙。这样在鹿特丹港形成完善的铁路、公路、水路的集疏运体系。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效率远远比世界上的一般港口要高的多。 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驳船集装箱运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