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胃阴不足证:主症:胃脘痞闷不适或灼痛;舌红少津, 苔少。次症:饥不欲食或嘈杂;口干; 大便干燥;形瘦 食少;脉细。
4.6 胃络瘀血证:主症: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舌质暗 或有瘀点、瘀斑。次症: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 脉弦涩。
23
症候确定
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 以上即可诊断。
上述证候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出现,临 床应在辨别单一证候的基础上辨别复合 证候。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候可出现 动态变化,需认真甄别。
5
2、中医病因病机:
胃在生理上以和降为顺,在病理上因滞而病。 本病主要 与情志失和、饮食不调、外邪犯胃(包 括Hp感染)、药物所伤 以及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 等多种因素有关。上述病因损 脾伤胃,致使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中焦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 调,从而产生气 滞、食积、湿(痰)阻、寒凝、火郁、血瘀等各 种病理 产 物,诸郁阻胃,进一步妨碍脾胃气机之升降;另一方 面由于脾胃运纳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而致使胃络失养,而 致本病发生。
24
七、治 疗
(一)西医治疗
目的
缓解症状和改善胃粘膜 组织学
1、 一般治疗:包括饮食原则、起居、精神情志等 方面因素。见预防与调护。
25
(一)西医治疗
2、 抑酸或制酸剂:适用于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 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 程度选用H2受体阻断剂( 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 莫替丁、罗沙替丁等)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 拉唑等) ,制酸剂( 胃舒平、碳酸氢钠、氢氧化铝) 。
治
1.3 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宽中醒脾 主方:黄连温胆 汤(《六因条辨》)加减。 药物:黄连、半夏、陈皮、 茯苓、枳实、苍术、 厚 朴、佩兰、黄芩、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