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激素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7.25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实验背景胃肠激素是调节胃肠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包括调节消化腺分泌、胃肠道运动、激素分泌以及营养性作用等。
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胃肠激素对大鼠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胃肠激素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2. 分析不同胃肠激素对大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3. 探讨胃肠激素在胃肠道生理功能中的作用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大鼠30只,体重(200±20)g,由某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2. 实验试剂促胃液素(Gastrin)、促胰液素(Pancreatic polypeptide)、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胃动素(Motilin,MTL)、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胃肠激素试剂盒,均购自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 实验分组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1)对照组:生理盐水组;(2)促胃液素组:给予促胃液素;(3)促胰液素组:给予促胰液素;(4)胆囊收缩素组:给予胆囊收缩素;(5)生长抑素组:给予生长抑素。
4. 实验方法(1)胃肠运动实验:采用酚红法测定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即给予酚红染料,观察染料在胃肠道内的推进速度。
(2)胃肠激素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胃肠激素水平。
(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四、实验结果1. 胃肠运动实验与对照组相比,促胃液素组、促胰液素组、胆囊收缩素组的胃肠运动速度明显加快(P<0.05);生长抑素组胃肠运动速度无明显变化(P>0.05)。
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素
分布部位及细胞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促胃液素
胃窦、十二指肠、G细胞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使胃窦和幽门括约肌收缩,延缓胃排空,促进胃运动和消化道上皮生长
蛋白质分解产物、迷走神经递质、扩张胃、组胺
促胰液素
十二指肠、空肠S细胞
促进胰液和胆汁HCO3-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肠运动,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抑制胃排空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迷走神经兴奋
缩胆囊素
十二指肠、空肠细胞
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增强小肠和结肠的运动,抑制胃排空,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迷走神经兴奋
抑胃肽
十二指肠、空肠K细胞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排空
脂肪及分解产物、葡萄糖氨基酸
胃动肽
胃、小肠、结肠Mo细胞
消化期间刺激胃和小肠的运动
迷走神经兴奋、盐酸、脂肪。
类型来源产生部位刺激因素抑制因素生理作用注促胃液素(胃泌素)G细胞胃窦(主)和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粘膜蛋白质水解产物;胃的机械扩张;迷走神经兴奋(ACh)胃酸(2—5以下时抑制);生长抑素(抑制G细胞跟基因表达)促胰液素、胰高、抑胃肽、VIP强烈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直接刺激或作用于ECL细胞使之分泌组胺刺激壁细胞,后者更重要);营养胃黏膜和小肠粘膜。
书里提及刺激蛋白酶原分泌和促进胃排空。
刺激胃酸、胰酶、胆汁、小肠液等的分泌。
胆囊收缩素I细胞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胃酸和脂肪;糖类无作用未提及强烈刺激胆汁排放(促进胆囊收缩和Oddi括约肌舒张);强烈刺激胰酶分泌(迷走—迷走反射);抑制胃排空对胰腺外分泌部和胆囊的营养作用促胰腺作用在钙离子介导下发挥作用。
促使胰腺分泌酶为主的胰液。
可通过刺激生长抑素释放抑制胃酸分泌。
促胰液素S细胞十二指肠粘膜十二指肠的酸化(盐酸是最强刺激物,小于4.5时);脂肪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糖类无作用,课件上说蛋白质分解产物也没用。
)(神经机制不参与促胰液素的释放)刺激胰腺分泌水和碳酸氢盐(导管细胞)抑制胃酸和促胃液素分泌;刺激胆汁分泌(增加碳酸氢盐,中和酸性食糜,为酶提供碱性环境);对胰腺的营养作用;使进入的胃蛋白酶失活。
(保护粘膜)促胰液素引起的碳酸氢盐增加来源包括胆汁跟胰液。
促胰腺作用是以cAMP为第二信使。
与CCK间有协同作用。
抑胃肽K细胞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产物;葡萄糖。
抑制胃酸分泌;刺激胰岛素分泌;又称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通过释放生长抑素介导抑制组胺和胰岛素性低血糖引起的胃酸分泌。
胃动素Mo细胞小肠进食和阿托品启动消化间期的移行性复合运动空腹期间周期性释放生长抑素D细胞胃肠道粘膜和胰岛氢离子迷走神经兴奋抑制胃液、胰液分泌,抑制其它胃肠激素分泌旁分泌;抑制cAMP生成而抑制为胃酸分泌。
抑制组胺、Ach、铃蟾素等对胃酸分泌的刺激。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1、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成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_门科学。
2、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的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内环境。
3、稳态(homeostasis):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又称为自稳态,是_种动态平衡状态。
4、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称为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5、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_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
7、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8、神经一体液调节: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一体写驻反墜_指受控部分发生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0、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10、慢性动物实验: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保持外界环境尽可能接近于自然状态、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观察的一种实验方法。
11、急性动物实验:以完整动物或动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动物某些生理活动进行记录和观察的实验。
12、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13、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为种族共有的,是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14、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是影响消化的主要因素。
胃肠动力是指胃肠肌肉的收缩蠕动力,包括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频率。
胃肠通过肌肉的蠕动来进行对事物的消化和吸收(胃部肌肉收缩将胃中的食物挤压到小肠中,在小肠的蠕动下食物在小肠中被吸收,胃肠动力也可以帮助在胃肠中搅拌食物,使其充分消化吸收),因此胃肠动力不足就会导致消化不良,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
胃肠激素是胃肠道(包括胰腺)中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类性质不同的具激素或类激素功能的多肽。
目前已报告的胃肠激素有40多种,根据其化学结构的类似性,将胃肠激素分为四类:胃泌素(包括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包括促胰液素胰升糖素舒血管肠肽和抑胃肽)、P物质(包括P物质、蛙皮素、神经降压素)、胰多肽(包括胰多肽、酪酪肽、神经肽y)。
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自然刺激物是食物,不同的食物成分对不同内分泌细胞的刺激强度不同。
各种分泌细胞在不同食物的刺激下分泌相应的激素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胃肠内分泌细胞主要将胃肠激素分泌进入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在靶细胞,而有些分泌细胞则是将其释放到细胞周围的组织液中,通过局部弥散作用,到达邻近细胞,调节它们的活动。
胃肠激素主要是通过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而产生作用。
A、可以使胃腺、胰腺、肝细胞等消化腺分泌水分、胃酸、电解质、消化酶和黏液等分泌物。
B、可以调节胃肠平滑肌、括约肌及胆囊的收缩和舒张来促进消化管的运动。
C、食物消化时,胃肠道释放抑胃肽强烈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调节吸收入血的营养物质。
D、促胃液素有刺激胃的泌酸部位黏膜和十二指肠等处的黏膜生长;缩胆囊素有促进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E、生长抑素具有广泛的细胞保护作用,它能防止氧自由基对胃黏膜的损伤,使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漏出和谷胱甘肽氧化酶活性恢复正常。
神经降压肽对实验性溃疡有保护作用。
神经降压肽对肝细胞亦有保护作用。
除此之外,胃肠激素也有调节胃肠道血流、调节食欲作用和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的作用。
胃肠激素的研究概况
田德峰;王彦辉;任慧霞
【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年(卷),期】2000(021)006
【摘要】胃肠激素是来源于生物体的多肽类激素,现已用于多种疾病机制的研究、诊断和治疗.对胃肠激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3页(P316-318)
【作者】田德峰;王彦辉;任慧霞
【作者单位】250012,济南,山东医科大学生化制药教研室;山东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250012,济南,山东医科大学生化制药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79.2
【相关文献】
1.肝硬化与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概况 [J], 熊良庚;沈鼎明
2.胃肠激素与中医研究概况 [J], 张小萍;肖巍;尹兵
3.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概况 [J], 何美蓉;宋于刚
4.中药干预对化疗后机体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影响的研究概况 [J], 张勇;于功昌;聂克
5.针刺对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概况 [J], 任婷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肠激素与胃肠道功能及疾病的关系作者:文双妹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8期随着各种科学技术、医疗检测技术、受体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以及微量测定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临床对于胃肠激素的研究越发深入,对于胃肠激素的认识与理解越来越多,胃肠激素的内涵以及改变不断被丰富发展。
现在的胃肠激素已经不再是一种单一的内分泌激素了,而是一类具有多种类型、多种来源、多种成分、多种功能的激素统称,其中含有传统内分泌技术,也包含了胃肠道多肽类激素等。
而不同类型的胃肠激素存在不同的生理作用与药理作用,在胃肠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胃肠激素的经典作用途径是内分泌途径。
但临床研究发现,除了内分泌途径,胃肠激素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抑或是局部组织扩散旁分泌途径、神经分泌途径等进行作用,进而影响到其他激素的释放。
胃肠激素可以直接在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向患者的大脑传递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直接进入大脑,进行作用,继而影响机体神经功能,参与进胃肠饮食、运动功能的调节。
1.1胃泌素:该胃肠激素在1905年被发现,并根据该胃肠激素的氨基酸长度分为了三种,也就是胃泌素14、17、34。
胃泌素主要在消化系统中存在,部分存在于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迷走神经中。
胃泌素的主要分子形式有两种,胃泌素17以及胃泌素34。
胃泌素17具有强大的生物活性,有关研究较多。
研究发现,胃泌素17主要是由胃窦中的G细胞与十二指肠中G细胞以及人胰岛D细胞分泌出来的。
胃泌素能够刺激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从而收缩幽门括约肌与胃窦,促进消化,延缓胃排空作用,并具有一定的营养作用。
1.2缩胆囊素:缩胆囊素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液分泌、刺激胆囊收缩,也是临床所掌握的刺激性最强的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的一种胃肠激素。
缩胆囊素主要是由人体十二指肠以及十二指肠上段小肠黏膜中的I细胞分泌并释放的,大脑神经元也能够分泌释放缩胆囊素。
是最为典型的脑肠肽,最常见的分子形式如:缩胆囊素8、33、58等。
胃肠激素的研究概况胃肠激素的研究概况胃肠激素的研究概况发布时间:2003-10-23作者:田德峰任慧霞王彦辉自Bayliss和Startling于1902年发现第一个人类胃肠激素——促胰液素(secr etin)以来,胃肠激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消化生理时期(1902~)、化学时期(1960~)、免疫时期(1970~)和基因研究时期(1980~)。
近年来,胃肠激素的发展非常迅速,它不仅涉及生理、生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学科、免疫学等许多学科,而且在临床上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已发现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消化系统,而且还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如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肽,也在胃肠道中发现。
现在胃肠激素已用于许多疾病机制的研究,并用于诊断和治疗。
本文就胃肠激素的研究及应用作一概述。
1胃泌素(gastrin,Gas)Gas是研究最早、最多的胃肠激素。
它主要由胃窦及小肠粘膜的G细胞分泌,另外人胰岛的D细胞也分泌。
在中枢神经系统、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也含有Gas。
按其所含氨基酸残基数目的多少,Gas可分为多种形式,主要有Gas-34、Gas-17二种,二者同时存在于同一种细胞,也能同时释放入血,并均有生物活性,Gas-17的生物活性比Gas-34大。
有人认为Gas分子大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神经及内分泌细胞的不同,或者虽然细胞相同,但它们在体内的位置不同。
Gas的作用有很多。
对消化系统,除刺激胃酸分泌外,还有营养作用,但对它的营养作用部位存在着分歧。
实验证明外源性Gas-17的营养作用仅局限在泌酸粘膜[1],而五肽Gas也能对消化系统其它部分如十二指肠、结肠和胰腺产生营养作用[2]。
Gas产生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所用Gas的分子形式不同所致。
何双梧等[3]对大肠癌组织、癌旁粘膜及正常粘膜中Ga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Ga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提示大肠癌细胞具有自分泌Gas促生长作用,Gas在癌组织周围具更高的敏感性,从而导致癌肿的蔓延扩大,说明Gas同样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胃肠激素与功能性胃肠病自1902年发现第一个人类胃肠激素--促胰液素(PZ)后,人们就开始了对胃肠激素的研究。
但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胃肠激素研究才迅速发展,成为既是胃肠病学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也是涉及生理学、神经科学、内分泌学的交叉学科。
其研究手段也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有紧密联系。
1 胃肠激素的基础研究1.1 胃肠激素涉及范围由于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的有效应用,迄今已知胃肠道除了分泌经典的胃肠激素外,还分泌以调节肽方式起作用的胃肠神经肽和生长因子,共有10个族、60余种,其中大部分是近年发现的。
现在的胃肠激素研究包括各个方面. 如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其基因结构、生物合成;受体与受体后信息传递系统;胃肠激素与胃肠生理;胃肠激素与生长调节;胃肠激素与免疫系统;胃肠激素与癌、内分泌肿瘤、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以及胃肠激素与胃肠运动的关系等。
目前,胃肠激素研究的规范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由根据功能寻找物质,转变为根据物质寻找功能。
1.2 受体与受体亚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受体研究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近年来胃肠激素受体的基因克隆进展十分迅速。
大部分受体已成功地进行了基因克隆或DNA克隆,其中一部分已进入了分子克隆。
受体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基因技术可迅速有效地研究大分子蛋白的结构,从而阐明受体的结构,有效地促进受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
如对促胃液素(GAS)受体的研究发现,胃的嗜铬样细胞(ECL)上存在高亲和性的GAS受体,微量的GAS即可使ECL细胞释放组胺,因此,ECL 细胞可能是GAS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靶细胞。
GAS受体在促使胰腺泡细胞向癌组织转化上可能起作用。
目前用克隆和反转录PCR(RT-PCR)等方法,研究受体亚型,发现不少胃肠激素有多种受体亚型。
如生长抑素(SS)已被发现有5种受体亚型。
GAS、缩胆囊素(CCK)、促胰液素、血管活性肠肽(VIP)、促胃液素释放肽(GRP)或称蛙皮素(BOM)和阿片肽等均被发现不同的受体亚型。
胃肠激素简介
目录
•1拼音
•2注解
1拼音
wèi cháng jī sù
2注解
从胃至结肠的粘膜层中含有20多种内分泌细胞,它们散在于胃肠道的非内分泌细胞之间。
由于胃肠道粘膜的面积特别大,胃肠内分泌细胞的总数,超过所有其它内分泌腺的细胞总和。
因此,消化管也是身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它们的化学结构属于肽类。
胃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释放后,有些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有些通过细胞间液弥散至邻近的靶细胞、有些可能沿着细胞间隙弥散入胃肠腔内起作用。
此外,有些胃肠激素作为支配胃肠的肽能神经元的递质而发挥作用。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例如胃泌素促进胃液分泌和胃运动,抑胃肽则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运动;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增加胰酶的分泌等。
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例如从小肠释放的抑胃肽不仅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运动,而且有很强的*** 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又如,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对胃泌素的释放起抑制作用。
营养作用指一些胃肠激素具有*** 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例如,胃泌素能促进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蛋白质合成,从而促进其生长。
又如胆囊收缩素(CCK)能促进胰腺外分泌组织的生长等。
有些胃肠激素,除了存在于胃肠道外,还存在于脑组织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脑内的肽,也在胃肠、胰等消化器官中发现,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被称为脑肠肽。
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
抑素、神经降压素等均属脑肠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