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 格式:ppt
- 大小:264.50 KB
- 文档页数:30
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讲)考向一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
(2)命题规律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例:【2018年高考某某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寄和州X使君①X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X使君,指唐代诗人X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0.根据前两联,概括X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5分)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10.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
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11.对X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X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分析近三年的某某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的第一题,可以发现,其实这几年在第一题的设置上一直很稳定,2015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2016年“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017年“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2018年“根据前两联,概括X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都是针对人物形象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圈出题干中的引文,如今年的“闲”,理解其意思,即“闲适”或“没事干”,然后圈出诗句中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概括表现并分析具体的原因。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分析概括形象一、对点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仁慧汪曾祺小时候,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让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
庵里的住持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
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
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
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
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
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
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
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
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叫你费心。
”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
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
窗槅上尘土堆积的槅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
而且把庵里的全部亮槅都打开,说:“干嘛弄得这样暗无天日!”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
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
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
荒荒凉凉的,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
每次都是由我陪她去。
祖母的散生日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
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蕈(即冬菇)饺子。
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焕然一新,给三世佛重新装了金。
在正殿对面盖了一个高敞的过厅。
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
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
施主们全都盛装而来,长裙曳地。
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常见刻画方法;2、学会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II。
【考纲要求】考塑造形象是小说的主要任务II。
生在鉴赏散文时应当重视人物鉴赏II。
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不断强化的一个重要考点和考查方向II。
此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评价和感悟能力II,其基本要点有:根据作品的内容II,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等特点;根据人物形象去理解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主旨;对人物形象作出赏析性的评价、启示性的联想等II。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II。
”鉴赏评价是阅读最高层级的能力II。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II,它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II,主要指人物形象II,有时也包括物象II,如对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的形象的鉴赏II。
在实际考查时II,可单独考查”,也可与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结合起来II。
从试题内容看II,命题的材料主要是现当代具有较浓人文色彩的散文II,也有少量小说II。
从题型看II,通常是以简答题形式出现II。
一、人物形象散文很少象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II,但在摹写人或叙事散文中II,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高明的作者II,往往是“不动声色”地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隐藏于人物描写之中II,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II,又使作品极具韵味II。
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II,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II。
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II,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图II,体会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从而去挖掘作品思想内容:历史、哲学、审美、民族心理、人文精神;探讨作品中蕴涵的第1页/共8页民族心理||。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的人物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形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现代文阅读鉴赏之景物描写的作用【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在鉴赏评价部分有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E级)文学作品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主要考查:概括景物的特点,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以及结合全文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问方式:某某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分值一般是4-6分。
【描写的作用】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例如《长亭送别》【端正好】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萧瑟凄凉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一个染字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在为了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创造了悲凉忧郁的意境,烘托了莺莺不忍离别的悲戚的心境。
同样在后面【一煞】一曲中,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氛围更加萧瑟凄冷,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烘托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二、展示自然美景,烘托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本身可以让我们领略其自然美景,风土人情。
人物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展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
例如孙犁《荷花淀》开头对月下小院的描写““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景物描写渲染了如诗如画的意境。
营造了清新宁静的氛围,绘出了荷花淀浓郁的生活气息,明丽的地方色彩。
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水生嫂的美丽外表,纯洁心灵就在这澄清明丽的意境中烘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