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共3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27 MB
- 文档页数:33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解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高考《考试说明》中关于评价鉴赏的重要考点。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E)。
这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不断得到加强的一个考点,也是与新的教材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得十分紧密的一个重要考点。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甚至可以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象征。
它需要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体味这种形象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具体丰满。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的特点。
•文章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文章的篇章结构、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
(一)文学形象的“三性”。
•1.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即生动地描绘出客观事物的特征。
•2.形象的情感性。
也就是说文学形象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其客观性,但它是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着个人的褒贬和爱憎,所以它又包含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因素。
•3.形象的典型性。
任何文学形象都是作者根据生活素材经过集中、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性。
(二)文学作品语言的四大特点。
1.形象化的特点。
也就是说文学作品要求作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图景,使读者进入一个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直接地感知或想像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
•2.凝炼含蓄的特点。
这是指文学作品要用尽可能经济的笔墨去描绘和概括丰富的生活和思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余地。
•3.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特点。
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总是以生动感人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总是熔铸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鲜明地表现在作品语言上。
•4.具有音乐美的特点。
这是指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总是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的真情实景,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思想内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畅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刚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出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4、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1)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3)感物伤怀“谁怜一片景,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4)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例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明、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现代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高考对文学鉴赏的总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讲只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的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物征。
譬如鲁迅笔下的河又、孔乙己、祥林嫂,茅盾笔下的吴孙甫,曹禺笔下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等,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
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所做的人物性格分析,实际上就是做的鉴赏文学形象的工作。
高考在现代文阅读中提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要求已有许多年,但是,近若干正面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还只有2001年春季考试中心一道题。
我个人觉得,在强化文学鉴赏能力考查的现在,就越应重视它,因为考的可能性在增大。
二、鉴赏文学形象的目标鉴赏文学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1]高等教育司玉笙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
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
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
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空缝补篷布。
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
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篷布。
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
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蓬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
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
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
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
高中语文怎样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怎样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问题描述:文学形象包括哪些?鉴赏文学作品的角度有哪些?【复习范围】1.知识回顾文学形象包括的内容。
2.结合具体的文本简要说明文学作品的文学形以及作者作品创作的艺术魅力。
3.关于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题目。
4.常见题型应试的技巧总结。
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对作品形象的欣赏包括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与特定物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分主要人物形象与次要人物形象。
这三种形象在作品中作用不同:主要人物形象通常只有一个,是小说刻画的核心对象,往往用来揭示小说主题;次要人物形象往往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推动情节发展;特定物象往往是小说的线索,是某种精神的象征物,是主要人物形象的烘托物。
对于主要人物形象,命题角度多侧重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对于次要人物形象和特定物象,命题角度多侧重对其作用的分析。
其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题是近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高频考点,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一般为4—6分。
此外,高考对物象的考查也多次涉及。
【方法指引】解答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试题必须要经过的步骤和解题的思路是:常见题型设问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如何审题(1)题干有“形象”“性格”“品质”等字样(2)题干有“文中”“全文”等字样(3)题干有“概括”“分析”等字样答题方向①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②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③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有时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⑤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答题模板某某某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一般为形容词,如勤劳、简朴)的________人(身份:农民、工人、诗人、官员、市民等),或者某某某是______阶级(农民、工人、诗人、官员、市民等)的代表、象征、缩影、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