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学生BMI相关疾病的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24.19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急需关注和管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本文通过对某大学2019年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探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一、调查结果分析1.身体指标调查对象中,男性的平均体重为68.4kg,女性的平均体重为54.2kg,平均身高分别为174.5cm和160.1cm,男女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体重指标分析表明,调查对象中28.4%的人超重,3.6%的人肥胖,其中女性肥胖比例略高于男性。
(2)BMI指标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2.5kg/m2,其中男性为23.2kg/m2,女性为21.0kg/m2,与体重指标相似,男女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40.6%的调查对象BMI属于正常范围,28.4%超重,6.5%的人属于瘦弱,3.6%是肥胖。
发现肥胖率比发达国家有所下降,但还有不少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应引起关注。
(3)体脂率指标体脂率平均为19.4%,其中男性为20.4%,女性为18.2%,与体重指标和BMI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男女差异同样显著。
调查数据发现,21.6%的调查对象体脂率超过了25%,属于高体脂率群体。
该数据表明体脂肪含量越高,相关疾病风险越高,应加强体脂率的监管和管理。
2.生活习惯(1)体育锻炼调查结果显示,53.4%的调查对象每周有3次以上的运动锻炼,其中男生锻炼时间更长,锻炼次数更多。
女生锻炼时间显著低于男生,锻炼频率不到三分之一,这与调查结果中男生的体重、BMI、体脂率均高于女生有关。
(2)饮食习惯多数调查对象接受饮食健康教育,表现出较好的饮食质量和饮食习惯,避免了垃圾食品和过量食用高脂、高糖食品。
但是,不良饮食习惯仍然存在,如快餐及糖果的频繁食用等。
(3)睡眠习惯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调查对象晚上睡眠时间在7个小时以内,睡眠质量不佳。
其中,女生的睡眠时间少于男性,而且其睡眠质量也普遍较差。
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加上长时间的久坐和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受到了影响。
因此,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也有助于制定健康管理政策,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在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身体状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
首先是身体状况方面。
对于身高体重比例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超重(体重指数在25以上)的大学生占比达到了40%以上。
这说明大学生中肥胖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再对常见的身体状况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30%的大学生出现过颈椎病、腰椎病等问题,5%的大学生有过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这些问题大多与长时间的久坐有关,提醒大学生注意正确的坐姿和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其次是饮食方面。
对于早餐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没有在校园内吃早餐,甚至有20%的人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而一些学生则通过吃零食等方式来代替早餐。
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存在饮食过于单一、偏食的问题,这容易导致重要营养素的缺乏。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营养餐的管理,建立营养餐标准,提供多样化的营养餐选项,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维护健康饮食习惯。
最后是运动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的大学生每周进行运动锻炼,其余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定期进行运动。
而长期的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疾病等问题。
因此,大学生应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慢跑、游泳、打篮球等等,从而达到保健健身的效果。
总的来说,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生活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同时,加强对大学生饮食和运动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
在校大学生BMI和血压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作者:董婷婷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35期【摘要】了解大学生中体质指数和血压的现状,以及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的关系,探讨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关系,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早期预防肥胖和高血压提供健康教育知识。
【关键词】BMI;血压中图分类号: R544.1;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5-0260-001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9.35.126我国于2010年进行过的慢性疾病的监测发现[1],我国成年人中超重、肥胖、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0.6%、12.0%、33.5%。
與2002年进行的同类全国调查结果比较,患病率显著增加。
这些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原因,如身体活动减少、坐卧时间长、食物摄食过多、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1]。
其中体力活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这一人群的调查,可以更好的了解该人群BMI,血压以及二者之间的影响,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知识,提高身体健康。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合肥某大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个年级1897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问卷1885份,其中有效问卷1822份。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包括体检资料、受访者的一般情况和与健康相关行为。
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基本的家庭情况等;健康相关行为有吸烟、饮酒、运动、饮食习惯等。
1.3 血压和肥胖的测量1.3.1 血压测量使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每名受试者进行2到3次测量并取平均值,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1mmHg=0.133kPa)为高血压;SBP<120mmHg,DBP<80mmHg为正常血压;血压高值为SBP为120~139mmHg和(或)DBP为80~89mmHg。
大学生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钱华美【期刊名称】《中国校医》【年(卷),期】2006(20)4【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人群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特征,探讨其与血压的相关性,从而为大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高血压干预策略。
方法将12824名大学生入校时的体检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表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大学生的BMI均数为20.64kg/m2,男大学生的BMI均数为21.52kg/m2,女大学生的BMI均数为19.79kg/m2,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BMI分级后血压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阳性标准,阳性率显著上升,消瘦、正常体质量、体质量超标、轻度肥胖任意两组间血压阳性率的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
男大学生人群血压阳性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结论大学生BMI数值的分布类似钟型,右侧扁平,BMI大于均值的范围较分散。
从大学生人群的整体研究以及男女大学生的对比研究,皆表明BMI的增加与血压阳性率高度相关。
从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困素角度,新生入学体检后应对所有的体质量超标及肥胖人群登记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总页数】3页(P358-360)【关键词】体质量指数;血压;学生保健服务【作者】钱华美【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门诊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踝臂指数与左室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J], 刘傲亚;余振球;章新新;王文化;杨晓辉2.某校大学生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与性别、体质量指数相关性分析 [J], 刘春梅;邓红英;王晓波;常春艳3.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J], 孙尧;姚金亚;高辉;何娣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超负荷指数、动脉弹性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J], 芦桂林;徐敏;郭坤霞;刘诚;罗春生;王忠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J], 罗才福; 何显荣; 沈春莲; 赵永福; 刘许增; 余新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高校本科生体重指数变化率对高血压发病影响的队列探究摘要: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严峻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其病因浩繁且复杂。
本探究旨在探究北京高校本科生体重指数(BMI)变化率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并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预防措施。
引言:高血压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日益增加,且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体重的增加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然而,当前对于BMI变化率与高血压发病干系的探究相对有限,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中。
方法:筛选自北京高校2010年至2020年期间招收的本科生作为探究对象,共归入8000名男女性受试者。
收集并记录每位受试者的起始BMI和血压,随后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记录其BMI和血压变化状况。
依据BMI和血压的变化状况,将受试者分为四个组别:BMI下降且血压下降组、BMI下降且血压无变化组、BMI增加且血压下降组以及BMI增加且血压增加组。
结果:经过10年的随访观察发现,各组别中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BMI增加且血压增加组的高血压发病率最高,达到25%,而BMI下降且血压下降组的高血压发病率最低,仅为10%。
此外,探究发现BMI增加且血压下降组的高血压发病率(15%)低于BMI下降且血压无变化组(20%),提示BMI增加对于高血压的影响可能受血压水平的调整。
谈论:本探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BMI增加与高血压发病的正相关干系,并且强调了血压水平的调整对于该关联的影响。
年轻人群中BMI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和进展,因此,应加强对于年轻人群的健康教育,提倡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维持适当的体重和血压水平。
结论:本探究表明,北京高校本科生的BMI变化率对高血压发病有着显著的影响。
BMI的增加与高血压的发病正相关,而BMI下降则与高血压的发病负相关。
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年轻人应重视体重的变化,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量,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然而,本探究仅限于北京高校本科生的队列探究,需进一步扩大探究样本,提高探究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依据本探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北京高校本科生的BMI变化率与高血压发病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
大学新生血压及其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12-09T07:57:45.26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7期作者:范雅琴1 吴琳2 闫俊2 张燕2[导读]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血压及其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范雅琴1 吴琳2 闫俊2 张燕2三峡大学校医院湖北省 443000摘要: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血压及其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20级三峡大学200名新生进行健康体检,测量其血压、体重及身高等,分析血压与BMI的关联。
结果随着体质量的不断提升,男生与女性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各组男生的收缩压均高于女生(P<0.05);经分析,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越高,血压水平越高(P<0.05)。
结论大学新生血压与其BMI存在密切关联,BMI越高,其血压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新生;血血压;体质量指数;相关性随着人们物质条件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不仅逐年提升还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如心脑血管疾病、肥胖及糖尿病等,据调查,超重、高血脂及高血压成为以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安全。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高血压检出率较高,该种疾病具有一定隐匿性,对机体多器官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加强青少年高血压疾病的防控对其生长发育意义重大[1]。
有学者[2]研究指出,高血压与BMI存在一定关系,体重超重率越高,高血压检出率越高。
本次研究以2020级三峡大学200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压与BMI的关联,具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20级三峡大学200名新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其身高、体重及血压水平,其中男生108名,女性92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9.02±0.10)岁。
1.2方法身高及体重检测:指导学生穿着轻便的衣服,将鞋帽脱去后,测量其升高及体重,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公式为体重(kg)/身高2(m2)。
前言根据医学资料,超重和肥胖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正常人比较,代谢综合征患者得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大大增加。
因此,预防超重和肥胖是控制相关慢性疾病的关键。
在大学生中肥胖已经成为大家生活的病毒并逐渐传播。
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又称体重指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和评价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按照BMI 值将大学生分别命名为偏轻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4个等级,分析这4个等级与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实质性大学生身体健康问题提供参考。
由于简单与实用的特性,BMI 成为肥胖判定的一个指标,体素指标反映了人体的能力和健康关系。
1、实验对象与方法1.1、实验对象因人力物力的限制、空间时间的不允许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本文研究对象局限为本校,随机抽取忻州师范学院2013、2014、2015和2016级在校本科生80名,男生42人,女生38人,平均年龄为(20±2)岁。
80名学生都是不同的系别,所有受试者均在学校体检和既往病史调查中排除了患有慢性病的可能。
1.2、实验方法(1)文献资料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忻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谷歌等网站搜集文献资料,以文献资料为依据撰写文献综述。
参考相关文献,根据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所确定的测试指标和方法。
(2)测试法。
通过科学的测量仪器科学的测量方法得到有关体质的表征数据。
(3)体质指标测试方法。
按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有关规定对实验者进行测试有关项目的检测,测试人员由学生自行组织组成。
1.3、数据统计测试数据运用Excel2003整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ˉx ±s 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 =0.05,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数据与检测2.1、大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基本信息见表1显示男大学生BMI 为16.8-28kg/m 2,平均值为20.7kg/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