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担杆水道定线制修订后航标设置研究的必要性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航标的设置及运用技术性研究航标是一种设置在水域或航道上的标志物,用于指示船舶航行的方向、水深、安全距离等信息。
航标的设置及运用是航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船舶的安全航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性的角度对航标的设置及运用进行研究,并探讨航标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
一、航标的种类及设置航标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导航标志、警告标志、识别标志和辅助航标等。
导航标志是用于引导船舶行进方向的标志,它们通常设置在航道的两侧或变向处;警告标志是用于警示危险或禁止通行区域的标志,包括浅滩、礁石、障碍物等;识别标志则是用于标识出口、港口、码头等地点的标志;而辅助航标则是用于提供其他信息的标志,如水深、水域范围等。
根据国际惯例,不同类型的航标通常使用不同的形状、颜色、灯光和声音等元素来进行区别。
航标的设置需要考虑水域的地形、水深、航道的宽窄、航行规则等因素,在设计和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使船舶能够清晰地识别航标,并根据航标指示采取相应的航行行动。
航标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海浪、风力等因素,以确保航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航标的运用技术航标的运用技术主要包括航标的辨识、航标信息的获取和航标导航技术等方面。
航标的辨识是船舶航行的基本技术之一,船舶需要通过观察航标的形状、颜色、灯光等特征来判断其类型和意义,并作出相应的航行决策。
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航标的辨识尤为重要,因此航标通常配有灯光、雷达回波器等设备以便于夜间或恶劣天气下的辨识。
航标信息的获取是船舶航行的另一项重要技术,船舶需要通过航标获取相关的水深、航道宽窄、航道方向等信息,以便进行航行计划和航行决策。
目前,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航标信息的获取已经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来实现,这为船舶航行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支持。
航标导航技术是指利用航标来进行航行导航的技术,包括遵循航标驶向、校正航向误差、判断航向偏差等内容。
航标导航技术是船舶航行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不仅要求船舶能够准确辨识航标,并获取航标提供的相关信息,还要求船舶能够根据航标提供的指示进行航向调整和航行规划,以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和顺利。
航标的设置及运用技术性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航标是指在航行中用来指示航线、障碍物和水道安全的一种设施,通常设置在水面或水下,为船舶和航空器提供导航服务。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和水运交通的日益繁忙,航标的设置和运用技术变得愈发重要。
航标的设置需要考虑水域的地理环境、水深、潮汐、天气等因素,以保障船舶安全通行。
不同类型的航标根据其作用和形式进行分类,如指示航向的指示灯、警示水域边界的标志等。
航标的设置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位置、建立稳固的结构、选用耐候性和防腐材料等。
航标的运用技术则涉及灯光、声音、信号等方面,以确保船舶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准确识别。
航标作为航行中重要的辅助设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视线受限、易受恶劣环境影响等。
通过对航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其在航行中的重要性并发现提升技术的可能性,从而指导未来航标的发展趋势。
【背景介绍】1.2 研究意义航标在航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指在水面上或水下设置的用以指示水道、表明危险、标明航向的设施。
航标的设置及运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航标的正确设置可以提高航行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航行者的安全。
航标的运用技术可以帮助船舶准确、快速地确定位置、航向和航线,提高船舶的航行效率。
航标的研究还可以促进航道建设和管理的有效进行,促进海上交通事业的发展。
深入研究航标的设置及运用技术,对提高航行安全、提高航行效率、促进海上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意义】2. 正文2.1 航标的定义航标是一种用于指示航道方向和水道深度、标示危险障碍物、提供航行安全信息的航行辅助设施。
它们通常安装在水面上或陆地上,根据航行需要在航道、码头、港口等位置设置。
航标以其明显的色彩、形状和灯光特点,能够提供船舶在河道、海域等水域的导航和定位。
航标的定义实际上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各种类型的标志和设施。
除了传统的灯塔、浮标和标志牌外,现代航标还包括了声控信号、雷达信号、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
DOI:10.16831/ki.issn1673-2278.2020.07.028关于航标作用及价值的探讨与建议一、引言航标是为船舶航行安全服务的助航设施,分视觉航标(又称目视航标)、音响航标和无线电航标3类。
它为水运、渔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以及对建立海上和内河的安全经济通道,提供了可靠的航行安全保障条件。
顾名思义,航标即助航标志。
更早时期,主要以固定视觉标志为主,进入现代社会后,出现了雷达、GPS及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先进的无线电航标助航应用系统,随着智慧航保工程、智慧港口等新工程开发建设,这些充分融合了包括航标服务、通信、信息等技术的智慧工程,为海上安全通航提供陆海空天一体、及时、可靠、准确有效、全方位航海保障信息服务。
摘 要:为充分挖掘航标服务独具的安全保障价值,更大地发挥航标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文中通过分析航标的历史特点与作用,有效挖掘现代航标的功能与价值,分析面临的问题,提出推进航标事业发展建议意见,增强航标价值体现,提升航标社会影响,更好实现新时代航标价值。
关键词:航标;价值Abstract: In order to adequately explore the unique safety guarantee of aids to navigation (AtoN) and give greater play to the supporting role of aids to navigation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fac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aids to navigation and effectively exploring the value and functions of modern navigation. It also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AtoN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how the value of aids to navigation, enhance its social impact and realize its value in the new era.Key words: Aids to navigation; value中图分类号: U6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278(2020)07-0077-02二、航标发展的历史特点与主要作用中国古代航标自4 000多年前夏王朝的“碣石”自然航标开始,从简易的水中刻石示警、立标指浅、烽火引航到唐代沿海的宝塔航标,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视觉航标为主,后来辅以音响航标,一般由民间建设居多;二是沿海的宝塔航标建筑精致,成本高,如闽南沿海崇武灯塔、泉州姑嫂塔等,就其单座建设成本折算为今天普遍在千万元以上,造价高昂,水中或岛屿灯塔造价更高,足见航标在航运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航道调整对航标配布影响的探讨
陈婕珺
【期刊名称】《珠江水运》
【年(卷),期】2017(0)23
【摘要】航标是助行标志的简称,指标示航道方向、界限与碍航物的标志,是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与表示警告的人工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沿海航标管理办法》、《海区航标设置管理办法》及其它有关规定和标准航标配布应根据海区通航水域的水文气象条件、设标水(陆)域地形条件和航道情况等自然条件,航行于该水域的船舶和设施、货物、事故信息和航行规则等交通状况,以及航标配布现状,确定这些水域的航行风险程度和航标需求.本文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太子湾片区综合开发项目邮轮母港工程为例,探讨航道调整对航标配布的影响,从而进行的航标设置调整.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陈婕珺
【作者单位】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鄱阳湖航道分道航行助航标志配布的探讨
2.长江支汊裕溪口水道上段开通公用航道的航标配布探讨
3.长江支汊裕溪口水道上段开通公用航道的航标配布探讨
4.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主桥上部结构安装水上施工期航道布置调整与航标配布研究
5.浦仪公路过江通道上坝段桥梁主桥施工期航道布置调整和航标配布方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航标的设置及运用技术性研究航标是一种水上导航设施,用于指示航行道路、标识水域的特征、警示危险区域、指引船只安全航行等。
航标的设置及运用技术一直是航海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对于船舶的安全导航和顺利渡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航标的设置及运用技术进行研究,并从技术性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航标的设置1. 航标的种类及功能航标可以分为陆地航标和水上航标,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引导航标、警示航标、标识航标等。
引导航标主要用于指示航道、标志水域的特征,警示航标主要用于标识危险区域、浅滩、障碍物等。
航标的种类繁多,每种航标都有着特定的功能和作用,航标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
2. 航标的设置标准航标的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置位置:航标的设置位置需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航道特点进行合理选定,保证其能够达到指示航道、警示危险等功能。
- 设置高度:航标的高度需要根据航标的类型和地理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便船只能够在远处就能够看到航标。
- 设置光色:航标的光色需要根据航标的功能和地理环境进行合理选择,以便船只能够根据颜色识别航标的类型和作用。
- 设置光序:航标的光序需要根据航标的位置和特点进行合理设置,以便船只能够根据光序识别航标的位置和功能。
二、航标的运用技术1. 航标的识别技术航标的识别是船舶导航中的重要环节,船只需要通过识别航标来确定航行方向、与其他船只保持安全距离等。
航标的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可视识别:航标设置的颜色、形状、光序等都能够在远处被船只的船员看到,船员通过观察航标的特征来进行识别。
- 无线电识别:部分现代航标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识别,该技术能够提高航标的识别精确度,减少人为错误。
- 摄像头识别:一些现代航标还配备有摄像头,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进行识别,进一步提高了航标的识别精确度。
航标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航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航标管理和维护。
航务事业单位的航标管理与航道标识系统优化航标管理是航务事业单位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高效的航标管理,可以确保航标设施的有效运行,保障航道安全,提高航行效率。
同时,航道标识系统的优化也是提升航务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航标管理的重要性和航道标识系统的优化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航标管理的重要性航标是指为引导船舶安全航行而设置的导航设施,包括灯塔、浮标、航标标志等。
航标管理的目的是保障航道的畅通和船舶的安全。
1. 确保航行安全:航标能够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帮助船舶正确判断航道的方向和位置,避免搁浅、碰撞等事故的发生。
2. 提高航行效率:合理设置航标,可以缩短航行距离,减少航行时间,提高航行效率。
3. 促进航运发展:航标的设置完善,可以吸引更多的船舶和贸易航线,促进航运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二、航道标识系统的优化策略航道标识系统是指通过航标和航道标志,对船舶进行导航引导和航道信息传递的系统。
航道标识系统的优化,可以提高导航的准确性、效率和可靠性。
1. 完善航标设置:根据航道的特点、水深、航行规模等因素,合理设置航标,确保覆盖完整,保证导航的连续性。
2. 引入先进技术:利用现代导航技术,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和激光雷达,提高航标的定位精度和导航准确性。
3. 强化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航标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修复损坏或失效的航标,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可靠性。
4. 优化航标管理系统:建立航标管理系统,实现对航标设施的实时监控和数据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运维水平。
5. 加强信息交流:与相关部门和船舶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共享航道信息和安全提示,提高航行安全性。
三、结语航标管理和航道标识系统的优化对于航务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完善航标管理和引入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航行安全和效率,促进航运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航标管理系统建设和信息交流,也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航务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航标管理和航道标识系统的优化,致力于打造高效安全的船舶导航环境。
内河航标管理办法优化航道布局,促进内河交通发展摘要内河航标是确保船只安全通航的重要设施,对于内河交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内河航标管理办法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内河航道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航道布局的措施,旨在促进内河交通的发展。
一、引言内河交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地方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内河航标作为保证内河交通安全畅通的基础设施,是内河船只导航的重要标志物。
优化航道布局,提高航道通行能力,对于内河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河航标管理办法的意义1.确保内河航行安全内河航标的设置和管理是确保船只在内河安全通行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航标体系可以提供准确、及时的航行信息,为船只航行提供必要的引导,避免航道交通事故的发生。
2.提升内河交通效率内河航标的科学布局可以提高航道通行能力,减少航道熟悉时间,提高船只通行效率。
合理设置航标,能够缩短船只航行距离,减少航行时间,进而降低运输成本。
三、当前内河航道布局存在的问题1.航标数量不足当前内河航道的航标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内河交通的需求。
航标数量不足会导致船只在航行过程中容易迷航、发生事故等问题。
2.航标设置不合理部分内河航道航标的设置不合理,导致航行信息不准确,无法提供有效的导航引导。
航标设置不合理还会增加船只在航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影响内河交通的通行效率。
四、优化航道布局的措施1.增加航标数量根据内河交通的需求,适当增加航标数量,提高航标的覆盖范围。
合理设置航标,可以提高船只的航行安全性,减少航行风险。
2.优化航标设置结合内河航道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航标,提供精确的航行信息。
航标的设置应遵循航道曲线的原则,将航标设置在相对安全的位置,避免遭受水流、风力等因素的干扰。
3.加强航标维护管理及时对航标进行巡视和维护,确保航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加强航标维护管理可以提高航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五、结论优化航道布局是促进内河交通发展的重要举措。
航标工程的设置方案一、航标工程的设置目的和意义航标工程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指示航道、保障航行安全、提高航行效率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
航标工程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引导船舶航行,减少事故概率,保障货运和人员安全,提高航行效率,促进海洋发展和保护,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和海洋权益等。
二、航标工程的设置方式和原则航标工程的设置方式主要有定点设置、连续设置和网络设置等。
其中,定点设置主要适用于单个航标的设置,连续设置适用于需要引导船舶连续航行的航道,网络设置适用于需要形成航道覆盖和保护的区域。
航标工程的设置原则主要包括合理性、先进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
三、航标工程的设置步骤和流程航标工程的设置步骤主要包括规划编制、方案设计、施工建设、试运行和运维管理等。
其中,规划编制主要包括航标设施需求分析、航标工程规划方案编制和评审确认等;方案设计主要包括航标工程设计方案编制、技术方案评审和设计确认等;施工建设主要包括航标设施建设施工单位组织和施工实施等;试运行主要包括航标设施功能检测和试验运行等;运维管理主要包括航标设施日常维护、定期检修和管理运营等。
四、航标工程的设置内容和要求航标工程的设置内容主要包括航标类型、位置布局、光学特性、电子设备、供电方式、通讯系统、监测系统、报警系统、应急救援等。
航标工程的设置要求主要包括经济合理、科技先进、环境友好、安全可靠、服务便捷和管理高效等。
五、航标工程的设置项目和实施情况航标工程的设置项目主要包括航标设施建设、航标设备采购、航标信息系统建设、航标规范标准制定等。
航标工程的实施情况主要包括航标工程的规划实施、设计建设、试验运行、管理运营等。
六、航标工程的设置成效和影响评价航标工程的设置成效主要包括航行安全、能见度改善、航道测深、航线疏导、交通管理等。
航标工程的影响评价主要包括船舶通航、航行效率、货运能力、沿海发展、环境保护等。
总之,航标工程的设置方案应当研究分析航道的特点、船舶的需求和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并且在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航行安全和有效性。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船舶定线制的目的、定义、方法,以及珠江口担杆水道定线制修改的必要性和修改后的通航环境,运用必要性论述,得出设置相应助航设施设置研究的必要性,以期在担杆水道提供更优质的航海保障服务。
关键词:定线制航海保障灯船必要性关于船舶定线制的一般规定是根据solas公约第v/8条制定的。
船舶定线制的目的是增进船舶汇聚区域和交通密集区,或因水域空间有限、存在航行障碍物、水深有限、气象条件不宜等而使船舶的活动自由受到限制后的航行安全。
船舶定线制还可以用于防止或者减少由于船舶在敏感区域或其附近发生碰撞、搁浅等事故而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其他损害的危险。
国际海事组织(imo)是建立、通过和修改船舶定线制的唯一国际机构。
在决定是否通过或修改某一分道通航制时,imo将考虑以下航海保障措施:一是,所设置的航标是否能使船舶在该水域航行时,按照经过修正的《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10条的规定,得到足够精确的船位。
二是该区域的海道测量状况是否已经充分(最低标准将用于海道测量,以证明在建议的或经修正的分道通航制或深水航路或其他定线制措施的通航分道中的海图水深精确度)。
本文将结合担杆水道定线制修改原因及现有航海保障措施现状,探讨配套设置航标的必要性。
1.担杆水道船舶定线制修改原因,及修订后评估2004年6月1日,原交通部颁布实施《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和《珠江口水域船舶报告制(试行)》。
珠江口定线制由担杆水道定线制和大濠水道定线制组成。
其中,担杆水道定线制由2段分道通航区和2个警戒区组成,并与香港东博寮(east lamma)水道分道通航制相连接。
担杆水道定线制的设立为保障该水域船舶航行安全和防污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航经该水域的船舶密度增加,此区域也发生过几起重大事故。
经研究分析,香港东博寮水道出口的南下船舶航行方向不确定性是最重要的原因。
根据《航路指南》中对担杆水道定线制航行要领的介绍,在担杆水道中东行的船舶进入第二警戒区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类船舶:①从东博寮水道南向出口的船舶;②从东南进入东博寮水道的船舶;③从担杆水道西行进去东博寮水道的船舶;④担杆水道东行进去东博寮水道的船舶。
内河航道船舶定线制条件下的航标配布探讨
李昕
【期刊名称】《水运工程》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通过分析长江干线船舶定线制的特点,研究船舶定线制的一般形式与要求,总结已实施的航路改革航标配套工程实践,在<内河助航标志>标准体系下,提出了内河航道船舶定线制条件下的航标配布特点和注意的地方,为内河船舶定线制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6页(P103-107,132)
【作者】李昕
【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44.34
【相关文献】
1.宁波-舟山港虾峙门口外实施船舶定线制探讨 [J], 袁旭辉
2.西江干线实行船舶定线制的探讨 [J], 谭箭;王继洪;周彩云;滕凯
3.长江中下游实施船舶定线制的航道宽度设置探讨 [J], 王辉;郭予军
4.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线制航标配布研究 [J], 阚明; 刘春
5.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下追越行为准则探讨 [J], 胡一民;董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担杆水道定线制修订后航标设置研究的必要性
作者:常鹏
来源:《珠江水运》2016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船舶定线制的目的、定义、方法,以及珠江口担杆水道定线制修改的必要性和修改后的通航环境,运用必要性论述,得出设置相应助航设施设置研究的必要性,以期在担杆水道提供更优质的航海保障服务。
关键词:定线制航海保障灯船必要性
关于船舶定线制的一般规定是根据SOLAS公约第V/8条制定的。
船舶定线制的目的是增进船舶汇聚区域和交通密集区,或因水域空间有限、存在航行障碍物、水深有限、气象条件不宜等而使船舶的活动自由受到限制后的航行安全。
船舶定线制还可以用于防止或者减少由于船舶在敏感区域或其附近发生碰撞、搁浅等事故而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其他损害的危险。
国际海事组织(IMO)是建立、通过和修改船舶定线制的唯一国际机构。
在决定是否通过或修改某一分道通航制时,IMO将考虑以下航海保障措施:
一是,所设置的航标是否能使船舶在该水域航行时,按照经过修正的《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10条的规定,得到足够精确的船位。
二是该区域的海道测量状况是否已经充分(最低标准将用于海道测量,以证明在建议的或经修正的分道通航制或深水航路或其他定线制措施的通航分道中的海图水深精确度)。
本文将结合担杆水道定线制修改原因及现有航海保障措施现状,探讨配套设置航标的必要性。
1.担杆水道船舶定线制修改原因,及修订后评估
2004年6月1日,原交通部颁布实施《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和《珠江口水域船舶报告制(试行)》。
珠江口定线制由担杆水道定线制和大濠水道定线制组成。
其中,担杆水道定线制由2段分道通航区和2个警戒区组成,并与香港东博寮(East Lamma)水道分道通航制相连接。
担杆水道定线制的设立为保障该水域船舶航行安全和防污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航经该水域的船舶密度增加,此区域也发生过几起重大事故。
经研究分析,香港东博寮水道出口的南下船舶航行方向不确定性是最重要的原因。
根据《航路指南》中对担杆水道定线制航行要领的介绍,在担杆水道中东行的船舶进入第二警戒区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类船舶:①从东博寮水道南向出口的船舶;②从东南进入东博寮水道的船舶;③从担杆水道西行进去东博寮水道的船舶;④担杆水道东行进去东博寮水道的船舶。
故船舶在担杆水道中通过第二警戒区东行时,会存在较大的航行风险。
担杆水道是东部航线的主要通道,该水域遍布岛屿和锚地,通行船舶种类繁多,船舶交通流密集,再加上来往于香港、深圳、广州、珠海等地的交通流纵横交错,航路复杂,往来的船舶多在此转向、交汇,船舶航行安全面临很大威胁,故在此航行的船舶,进入第二警戒区时,应特别注意瞭望,警惕从东博寮水道进出的船舶。
定线制实施以来,船舶事故率有所降低,但随着在该水域通行船舶吨位、航速提高,碰撞风险依然明显。
2010年5月21日,集装箱船“首领”轮从深圳赤湾港经香港驶往墨西哥途中,在担杆水道定线制第二警戒区与“常发口”轮发生碰撞,造成船舶受损和1个集装箱落水的事故;2012年4月7日,“PAPHOS”轮在担杆水道第二警戒区向右偏转转向后,左舷船首与“中海高速”轮左舷尾部发生碰撞,导致两船船壳严重损坏。
两起事故都是发生在能见度良好,海况不高的良好航行条件下。
分析事故原因,主要是香港东博寮水道出口南北航向进出的船舶航向的不确定性,不利于担杆水道中航行船舶与之在第二警戒区发生较多的交汇时的避让,是该水域碰撞事故多发的环境因素。
2015年7月1日实施的《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对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进行了调整,一是通航分道南移,减少与香港水域的重叠,二是在第二警戒区设置推荐的船舶交通流方向,减少交通流会遇,方便船舶避让。
经2015年修订后,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整体南移,不与香港水域重叠;拓展了通航分道的宽度和长度,微调了船舶主流向,将第一、二通航分道的宽度由原来的0.5海里增加到0.6海里,长度增加约1海里,并推荐交通流方向。
修订后的担杆水道定线制由第一分隔带、第二分隔带、第一通航分道、第二通航分道、沿岸通航带、第一警戒区、第二警戒区组成,其中分隔带宽度为0.5海里,分隔带两侧各0.6海里的水域为通航分道。
第一分隔带长约4.5海里,第二分隔带长约5海里;北侧分道定为西行通航分道,船舶主航向为273°(真方向);南侧分道定为东行通航分道,船舶主航向为093°(真方向);通航分道北侧与香港海岸一侧为沿岸通航带;第一警戒区、第二警戒区为指定地理位置连线围成的区域,分别位于第一通航分道东侧、第一和第二通航分道之间;第二警戒区船舶交通密度大,进出东博寮水道的交通流和担杆水道主交通流在此交汇,形成较多的交叉相遇局面,航行时应特别谨慎。
2.担杆水道助航设施现状及灯船设置的必要性
2. 1担杆水道助航设施现状
目前,内地航标管理部门在担杆水道水域内未设置专门的助航标志。
该水域的船舶主要参考周边岛屿、标志性建筑、香港水域标志及海图航行。
从东面进入担杆水域的船主要参照担杆头位置,它位于担杆岛的东端,担杆头上的望天台风信号站高226米,较易识别。
担杆水道通航分道东端入口处有利成号沉船,沉船上原设有孤立危险物标(灯浮),由于其位置特殊,在一段时期内曾作为东面进入担杆水道北侧通航分道的助航标志,后经测量满足水深要求,该灯浮已于2013年撤除。
从西进入香港水域的船舶可与香港船只航行监察中心(香港VTC)联系获得助航服务,联系地点分别位于蒲台岛、东博寮海峡的博寮1号灯浮、东博寮海峡中部的南丫排灯浮、青洲、西检疫锚地等。
新的《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和《珠江口水域船舶报告制》已经交通运输部公布实施,如果在第二警戒区内设置灯船,推荐船舶交通流方向,可以标示警戒区域位置,警示船员注意避让,具有重要的助航作用和意义。
2.2灯船的效能需求
珠江口水域有众多的港口、锚地,水域内船舶交通流量较大,各种类型的大型船舶将会越来越多,各水道的利用率也将越来越高。
担杆水道定线制与香港东博寮水道分道通航航路也形成交叉,第二警戒区就是为了解决两条分道通航航路的交叉而专门设置的,并在第二警戒区内设置了推荐交通流方向,降低船舶会遇碰撞风险。
修订后的担杆水道定线制,分道通航南移、加宽,并且将第二警戒区由半径1.75海里的圆形区域调整为多边形区域。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在警戒区中心设置灯船,推荐交通流方向,在保持现有大多习惯航法的同时,可以使大多数北上、南下及转向进出东博寮水道的船舶按照推荐的交通流方向航行,固定船舶的交叉水域和交叉态势,改善船舶在第二警戒区内的航向不确定性的问题;同时,实体助航标志的设置,可以使第二警戒区的位置更加明确,警示船员加强瞭望,提高警惕,进一步降低人为疏忽因素造成船舶碰撞的可能性,有利于船舶在担杆水道中的安全航行。
因此,灯船的设置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3用户构成及其助航需求
从航道条件来看,担杆水道宽度约6海里,航道水深超过25m,航道条件优良,根据水域特点和担杆水道定线制规定,第一、第二警戒区为多边形水域,其东西方向跨度分别约2.8海里和3.5海里,第一通航分道和第二通航分道长度分别约为4.5海里和5海里。
担杆水道通航船舶以大中型货船为主,大部分船舶长度为100m以上,从交通流的情况来看,主要有由南北方向进出香港东博寮水道的船舶以及通过担杆水道东西方向航行的船舶。
两个方向的船舶交通在第二警戒区交汇,从航海用户角度而言,需要提前对这一高危水域进行识别,降低航行风险。
2.4灯船设置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的试运行和修订,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于201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次修订包括对担杆水道的分道通航制进行了调整,在第二警戒区内设置了推荐交通流方向,进一步规范船舶交通流。
因此,第二警戒区中心位置设置灯船,是担杆水道分道通航不可或缺的助航设施,是确保船舶定线制顺利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航运经济发展的需要。
3.结论
综上,担杆水道灯船的设置,将改变目前担杆水道没有助航标志的局面,为过往船舶提供重要的航行参考,为通航安全提供保障,提升担杆水道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因此,为提高担杆水道助航效能,更好的落实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保障通航安全,服务航运经济发展,开展担杆水道灯船设置研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中国沿海内河水域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84-90.
[2]郭伟斌. 担杆水域船舶定线制修订建议[J]. 航海技术, 2014,(2): 26-27.
[1]黄少云. 完善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势在必行[J]. 中国海事, 2012,(3): 12-14.
4. IMO. SHIP’S ROUTEING AND REPORTING SYSTEMS[M]. DALIAN: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PRESS,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