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1950,《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资料)
二、外交政策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1953,朝战后,局势缓和 2、目的:争取局势更好,为经建创环境
3、过程: ⑴提出:1953,中印西藏问题,周恩来首提 ⑵实践:1954,访问印、缅,成原则 (资料) ⑶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求同存异”的含义:所谓的“同”是指与会亚非 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都面临 着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的“异”是指 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 等有所差异。
(3)促进了与会国家的团结合作,得到了到会各国代表 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促进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 和平和合作宣言》
②周,“求同存异”方针 (资料) ⑷结果:通过《宣言》 ⑸影响:形成“万隆精神”
问题: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在亚非会议期间针对什么
` 问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该方针的含义是什么?
它在会议期间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1)是针对会议期间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 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 分歧。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 一主题?
一 、外交政策制定——“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
⑴世界民解高涨
⑵两大阵营对抗——最大特点(资料) ⑶美、欧敌视封锁——不利
2、外交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资料)
3、外交方针
(资料)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外交成就
⑴1949,同苏联等17国建交(资料)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