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指的猴子——《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的隐喻修辞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324.32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测试1.创意写作在美国最先兴起和发展,这与美国的社会发展以及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的空前繁荣有紧密联系。
A:错B:对答案:B2.保罗•安格尔曾说过“写作确实存在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神奇的魔力是可以传授的”A:错B:对答案:A3.创意写作既是关于(),也是具体的()A:所有写作的写作B:个人写作C:文类写作D:集体创作答案:AC4.“创意”不仅是生活的(),还是生活的(“ ”),是生活的(“”)A:蜜B:象征C:真谛D:本质答案:ACD5.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了创意人才,而且推动了文化领域的开拓和文化产业的发展A:对B:错答案:A6.创意写作工作坊方法早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是美国创意写作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A:错B:对答案:B7.“创意”可以理解为()、()的想法、构思等。
A:客观性B:主观性C:开拓性D:创造性答案:CD8.()曾说过的:“无中生有的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能力。
A:叶兆言B:曹文轩C:贾平凹D:王蒙答案:B9.创意写作训练原则有三:即(“”)、(“”)、(“”)。
A:从别人身上挖掘故事B:找到属于你个人的腔调C:写你想知道的D:写你知道的答案:BCD10.最高的创意是粉饰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B: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C: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D: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答案:D2.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这一事实说明A: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B:意识是大脑的产物C: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D: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答案:D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是说明:①想象是突发的②想象的内容是人脑自生的③想象的形式是主观④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D4.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读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中的“________”一词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无法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2.“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的画像。
B.古生物学家们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
3.“点睛之笔”在文中指()A.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的辽宁西部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B.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C.文章或绘画传神的精妙之处。
4.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最美的名字在一次作文课中,老师让同学们以“名字的故事”为题做口头作文。
结果,一个最拙(chú zhuō)于表达的女生摘走了“最美的名字”的桂冠。
这个女生名叫秦沫沫,她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名字的(要领由来)——我本来叫秦玲玲,两岁那年发烧住进唐山市儿童医院,不幸遇上了大地震。
陪床的妈妈被坍下来的一块楼板夺去了性命。
我和两个阿姨被埋在了废墟下面。
一开始,我不停地哭闹,喊着要妈妈,但很快就哭不动了——我渴呀!两个阿姨轮流抱着我,她们看我渴得快死了,就试着往我的嘴里滴了些尿液,可我说什么也不肯咽(yàn yè),全都吐了出来。
苏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练习与测试》答案1,长江之歌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dí;páng;bǔ;āi;jīng;qíng二、将下列能够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健美的臂膀纯洁的清流甘甜的乳汁磅礴的力量母亲的情怀无穷的源泉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从青藏高原各拉丹冬雪山开始,长江经过6380千米的里程、5400多米的跌宕,一路汇集几十条大河,从西到东横贯中国,成为孕育伟大民族的生命之河。
让母亲河生生不息地流淌下来,是我们每个人的神圣责任。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发展练习一、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时间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黄昏的(明亮)夜晚的(朦胧)2.摘抄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夜,终于来了。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的摇曳。
3.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全长192千米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2,三亚落日基础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逊色收敛洋溢玫瑰活跃美妙绝伦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缘故(缘由)依旧(仍旧)顽皮(调皮)惊讶(惊奇)摇曳(摇晃)欣赏(赞赏)三、给吓了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外国文学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1.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作者是(。
)。
’2.这则希腊神话讲述了一个人物被诸神惩罚周而复始地推巨石上山的故事。
法国著名作家(。
)运用这则神话写出著名哲学随笔《》。
3.文学评论家XXX在《现代主义代表作i00种提要》中评价说,《追忆似水年华》像《恶之花》或《战争与和平》~样,是一百年间只出现一次的作品。
《恶之花》和《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分别是(。
)和(。
)。
4.小说《喧哗与骚动》分为4局部,第3和第4局部的叙述者分别是(。
)和(。
)5.“人物并不是作者创造的。
它们早就存在,必须去寻找。
假如我们不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重视他们,那是我们的过错。
”这是作家(。
)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引用的英国女作家XXX的话。
6.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是“重建巴洛克式圣坛装饰屏的尝试”,从题目上可以看出作家在小说中打通诗与画的尝试。
这部小说是《——》。
7.《微暗的火》的作者是(。
)二、单项挑选题(每题2分。
共12分。
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中)1.《天象馆》、《农事诗》、《工夫的运用》,这些小说属于以下哪个流派?(。
)A.现实主义B.新小说派C.魔幻现实主义D.存在主义2.以下哪两位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A.XXX、XXX、XXXC·XXX、XXXD.XXX一格里耶、XXX.XXX3·意识流小说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和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跃性与无序性。
“这种手法”是(。
)A.蒙太奇B.自由联想C.内心独自D.旁白4.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酒店老板XXX,这部小说名叫(。
)A.《出了毛病》B.《洪堡的礼物》C.《芬尼根们的苏醒》D.《万有引力之虹》5·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打字机公司的经理在由巴黎到罗马的火车上20多个小时的回忆和XXX。
第六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
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
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
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
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
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
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
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
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材料二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
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
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
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能否人工再造意识的问题早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争论。
其中传统人工智能的学者宣称,机器是可以有意识的,机器也能够凭借这种智能或多或少地自动产生意识。
①1980年,持意识不可造观念的约翰·希尔勒用“汉语房间”的形式来论证意识不可再造的观点。
假设一个非汉语语者坐在一间屋子里,当门外进来一串汉语字符,非汉语语者根据手中的规则表排出新的一串汉语字符,并把它们传出门外。
如果每一个进来的汉语字符串确实包含了一个问题.那么一系列特别详尽而聪明的规则就可以让房间里的人排出一个包含这个问题答案的汉语字符串。
从在房间外提出问题的汉语语者的角度看,似乎有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在房间里阅读他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但是实际上房间里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读到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对他而言,问题和答案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符号。
①希尔勒认为这就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做到的,一个机器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同时却不理解答案的意思。
从另一角度看,无论机器的程序有多复杂,它都不可能有意识——它将用最愚蠢的方式来显示它的聪明.①一些传统人工智能学者反击说,高度繁杂的人工智能程序并不是简单地以“最愚蠢”的方式从一系列规则中作出选择,而是考虑许多并列的不同规则、处理规则之间的冲突、对各种规则进行推测、认识规则之间的联系、组建新的规则。
他们认为,这就好比一个锁在汉语房间里的、特别敏锐的、不懂汉语的人最终有可能开始理解汉语一样,一个繁杂的、建立在规则之上的系统是有可能得到基础意识的。
此时神经网络学家从希尔勒的工作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他们说,单个神经元类似希尔勒的汉语房间,通过一组电化学规则被激发但是并不反映样的过程也可能出现在人工神经网络中。
①这样看来,希尔勒的观点又是相当容易反驳的。
就像从经验中论证的一样,生物化学作用与信息处理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低级但是完整的生物化学计算机装置的问世也是在将来几年内肯定可以预见的。
2024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考语文四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
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
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
这些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
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结果会大不一样。
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会是另一番场面。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沉重留传义不容辞全力以赴B.沉痛流传义不容辞全神贯注C.沉重流传责无旁贷全神贯注D.沉痛留传责无旁贷全力以赴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B.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稻草人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1、《稻草人》的作者是(叶圣陶)我还喜欢他的作品(《小白船》)、(《一粒种子》)。
2、稻草人的骨架是(细竹枝),他的肌肉和皮肤是(黄稻草)。
3、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太)4、《稻草人》一书中,大多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稻草人》中的稻草人(有)生命。
6、稻草人在夜间遇到了几件惨痛的事情,分别是,稻子(被小蛾吃光了),渔妇(孩子病了),一个女人(跳河),最后,它(也倒下了)。
7、稻草人非常(尽职),牛比它(懒怠);狗比它(顽皮)。
8、小白船只配给(小孩子)乘。
9、男孩儿和女孩儿从小白船上上了岸后遇到一只(小白兔)。
10、小白兔的主人问了男孩子和女孩子(3)个问题。
11、神奇的种子最后落在(麦田里)发芽开花了。
12、神奇的种子经历了几个主人(国王)、(富翁)、(商人)和(兵士),但他们都没有种成功。
最后到达(农夫)手中,才成活。
13、一粒种子为什么只有在麦田里才会生根发芽?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因为只有在麦田里,才能获得种子生长所需的一切:泥土、阳光、水分、养料等等。
14、芳儿想送给妈妈(星环)作为生日礼物。
15、姊姊打算送给妈妈(凤仙花球)作为生日礼物。
16、芳儿让姊姊陪他一起(跳绳)。
17、鲤鱼的朋友是住在河旁草丛中的(鹧鸪)和鸬鹚等。
18、鲤鱼遇险后,是(泪水)挽救了它们快要干死的性命。
19、画眉一开始的生活非常(舒适),但他自己却觉得没有(意义和趣味)。
20、见过了许多不幸的事情和人,画眉不再为(某一个人)或(某一等人)而唱。
21、《新的表》中,愚儿的父亲送他(一只表)。
22、《眼泪》里寻找眼泪的人寻找的是(同情的眼泪)。
23、寻找眼泪的人要把找到的同情的眼泪第一个送给(快活人)。
24、孩子看到了(杀鸡)而流下同情的眼泪。
25、祥儿走到没有人的地方,自己听着胡琴发出来的声音,第一次听到了(泉水)在唤他。
26、祥儿走到没有人的地方,自己听着胡琴发出来的声音,第二次听到了(风)的声音呼唤他。
第一单元学情测试第一部分积累运用(18分)一、(18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凫.水()纠.葛()戛.然而止()浑身解.数()2.下列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丰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孕育出叱咤风云的猛将和峨冠博雅的饱学之士。
B班上同学年龄参差不齐,但王曼像大姐般照顾着周围人。
C但愿他这次也能像5年前那样,登顶泰山后,一番大彻大悟,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来。
D 一枚叶,一松果,一山泉,猴们平凡一生的日子同样变幻多姿。
3.运用相同修辞方法的两句是()()(2分)A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发生和排解……B回望戏台在灯火中,却又如初来乍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C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边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D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4.下面语段存在语病,请划出并改正。
(2分)①晚上,蚊子的嘴里像是安插了一把开矿的钢钻,插进肉里就绞得人一阵痉挛。
②蜷缩在父亲的怀里,享受着他蒲扇挥舞下的那一块无蚊区的安全与宁静。
③但偶尔,父亲许是偷懒了——蒲扇高高地举起,到了空中却慢慢地静住了。
④蚊子就会抓住这个机会来偷袭了我。
⑤迷迷糊糊中的我就在父亲的怀里拳打脚踢起来,嘴里咕咕噜噜地骂着:“你不累,还不打蚊子……”①②5.仿写句子。
(4分)太阳选择了白天,便慷慨地给大地一片阳光;月亮选择了,;选择了,跋涉者既然选择了征程,那么一定会风雨兼程。
6.回顾所读文学作品,按要求答题。
(4分)①《朝花夕拾》作者,是一部。
②请列举其中的一部分作品,并摘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7.下面图片是世界读书日的标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标志的意义。
(2分)第二部分阅读(4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母亲的园子》含答案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园子李秀萍①在我的家乡,每户人家的房前都有个园子。
母亲把园子的一角开辟成花圃,种了许多花,因此,我家的园子是菜园,也是花园。
②自春天起,父亲就调侃母亲说,浇浇你的花园吧。
母亲笑了,我也笑了。
父亲话中的意味是,母亲只是一个乡村老太,本该在园子里种满蔬菜,可是老太太居然浪漫起来,种了许多花。
左邻右舍看见母亲在种花,也都觉得那么大一块地种豆角更实惠,种花怪可惜的。
③我和母亲打电话聊天时,母亲说的多是园子里的花,它们像是母亲养育的婴孩。
在栽种、浇水、锄草的繁杂劳动中,它们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
母亲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经常给那些花儿拍照,然后通过微信传给我。
有时,她还会用视频对我作现场解说,令我心头发痒,想回家一睹究竟。
④在清澈的天空下,园子中的大丽花、百日菊、紫茉莉、凤仙花……正在盛开。
它们尽情地绽放,色彩令人陶醉,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不知为何,我想到了美妙的音乐、光滑的丝绸,身心无比舒畅和熨帖。
其实,母亲所种的花,在城市的公园、小区或是街道随处可见,那些寻常的花开在母亲的花园里,却给了我不同寻常的美感。
⑤母亲创造了生活的艺术。
她熟知每种花的色彩、轮廓、表情以及习性,她使出艺术家的手法,安排好每种花的位置。
她想让藤蔓植物沿着墙壁和屋檐攀爬,就设计出几条繁复的路线供其游走,取得她想要的效果。
果然,牵牛花找到攀缘物后四处伸展,形成了一面锦绣墙垣。
有趣的是,一些牵牛花穿过旁边的玉米地向远处走去,有多远就走多远,一边伸茎吐叶,一边自在开花。
⑥在母亲的房间里,透过窗子随意向外一瞥,便是一幅画。
大丽花正对着窗子绽放,从盛夏到晚秋,饱满的花朵时刻展现着炫目的姿采,这是母亲最喜爱的花。
从我的房间望出去,风景更加别致,窗外是一片藤蔓植物。
早晨睁开眼睛,在晨曦柔和的光线中,许许多多的牵牛花和小葫芦在微风中晃动,向我躬身致意,多么令人满足——母亲在某一个清晨看到一朵倏然盛开的花朵,立刻拍照分享给我,想必就是这种心情。
1《迷娘(之一)》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练习一、选择题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①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
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②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
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境交辉,③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④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
人们习惯于讲情景交融,却⑤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
⑥笔者以“情境交辉"为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①②③④⑤⑥A 淡雅虽然但是/ 忽视因此B 淡泊然而/ 因为忽略/C 淡雅即使但是因为忽略因此D 淡青即使而由于忽视所以A.A B.B C.C D.D2.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画里常写空山,一人观竹听风。
人问空山何在,空山即是心中。
B.风中孤雁南去,无端生出闲愁。
秋山秋水伴我,何人在你心头?C.秋水时深时浅,春色有淡有浓。
年年来此树下,心情总是不同。
D.关河万里萧索,心中三分寂寥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
3.诗人余光中某次参加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
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可能是()A.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
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柠檬(níng)橙子(chéng)凝望(níng)行藏(zàng)B.危崖(yá)鹪鹩(jiāo)啮草(niè)藓苔(xuǎn)C.偃卧(yán)蝮蛇(fù)麋鹿(mí)罅隙(xi à)D.闪烁(shuò)喧声(xuān)徘徊(huái)喑哑(yīn)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综合读写 20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综合读写(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0分)1. 七年级(1)班开展“经典诵读”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我阅读我朗诵】(1)小明在朗诵冰心的《荷叶·母亲》时,遇到点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②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其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我的父母一直喜欢读书,①在他们的熏染下,我也越来越喜爱读书了。
我感到,书籍成了我写作的源头活水之一,②对我在写作上获益良多。
③通过读书,我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写作水平,丰富了写作素材。
读书让我乐于写作,_______________。
①画线句子用词不当,把“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③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可以调整为:_______________。
④在文末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表达出写作对读书的影响。
(3)中国唐代杰出诗人很多,他们常常有自己的别号。
请写出下面两位诗人的别号。
李白:_______________。
杜甫: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1、童话: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像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
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弄清故事的几大要素。
童话故事和记事类文章一样,它也有几大要素,我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必须弄清它们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弄清了这些要素,这个故事我们也基本上读懂了。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①童话里的人物、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绝不是胡思乱想、随意编造的,而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
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
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所以我们在阅读童话时,绝不能小视它的现实意义。
②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提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如《小青石》一文就是把小青石当作人来写,让它会说、会想、有感情,通过小青石的变化,思想的转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
4、寓言和童话的区别。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
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都具有教育意义。
不同的是,寓言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
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5、词语解释(1)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童话】道理、词语解释【主题阅读1】蜗牛和青蛙一不小心都掉到了一口井里。
稻草人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1、《稻草人》的作者是(叶圣陶)我还喜欢他的作品(《小白船》)、(《一粒种子》)。
2、稻草人的骨架是(细竹枝),他的肌肉和皮肤是(黄稻草)。
3、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太)4、《稻草人》一书中,大多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稻草人》中的稻草人(有)生命。
6、稻草人在夜间遇到了几件惨痛的事情,分别是,稻子(被小蛾吃光了),渔妇(孩子病了),一个女人(跳河),最后,它(也倒下了)。
7、稻草人非常(尽职),牛比它(懒怠);狗比它(顽皮)。
8、小白船只配给(小孩子)乘。
9、男孩儿和女孩儿从小白船上上了岸后遇到一只(小白兔)。
10、小白兔的主人问了男孩子和女孩子(3)个问题。
11、神奇的种子最后落在(麦田里)发芽开花了。
12、神奇的种子经历了几个主人(国王)、(富翁)、(商人)和(兵士),但他们都没有种成功。
最后到达(农夫)手中,才成活。
13、一粒种子为什么只有在麦田里才会生根发芽?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因为只有在麦田里,才能获得种子生长所需的一切:泥土、阳光、水分、养料等等。
14、芳儿想送给妈妈(星环)作为生日礼物。
15、姊姊打算送给妈妈(凤仙花球)作为生日礼物。
16、芳儿让姊姊陪他一起(跳绳)。
17、鲤鱼的朋友是住在河旁草丛中的(鹧鸪)和鸬鹚等。
18、鲤鱼遇险后,是(泪水)挽救了它们快要干死的性命。
19、画眉一开始的生活非常(舒适),但他自己却觉得没有(意义和趣味)。
20、见过了许多不幸的事情和人,画眉不再为(某一个人)或(某一等人)而唱。
21、《新的表》中,愚儿的父亲送他(一只表)。
22、《眼泪》里寻找眼泪的人寻找的是(同情的眼泪)。
23、寻找眼泪的人要把找到的同情的眼泪第一个送给(快活人)。
24、孩子看到了(杀鸡)而流下同情的眼泪。
25、祥儿走到没有人的地方,自己听着胡琴发出来的声音,第一次听到了(泉水)在唤他。
26、祥儿走到没有人的地方,自己听着胡琴发出来的声音,第二次听到了(风)的声音呼唤他。
2022-2023学年保定市高二语文(下)期末调研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我的一位周姓朋友的妻子周太太特别害怕蜘蛛。
每次看见蜘蛛,她都几近歇斯底里的边缘,直到周先生捉到蜘蛛并将它驱逐出公寓。
她也不喜欢蟑螂,但那仅仅是厌恶,只有蜘蛛能激起她内心深处真正的恐惧。
然而细究起来,这种恐惧的产生并没有特别的理由。
她自己这样描述道:“我想这种恐惧来自我的DNA,可能我的祖母经历过与蜘蛛有关的恐怖事情,然后她将这个遗传给了我。
”②这解释很有意思,不过,恐怕绝大多数生物学家会对这个所谓“祖母遗传”的解释不屑一顾,因为这与分子生物学中的中心法则背道而驰。
中心法则,是指由DNA编码的遗传信息转录传递给RNA,再从RNA 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这一信息流是严格的单向传递。
DNA的序列可能发生改变(突变),但这是随机的。
因此,周太太对蜘蛛的恐惧遗传自害怕蜘蛛的祖母,这一解释是站不住脚的。
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任何机制能实现非随机性的DNA编码突变。
③早在18世纪有人提出一个观点——后天获得性状遗传,即人们可能会遗传祖先们在生活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而后天获得的性状。
此观点得到法国著名博物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的推崇,因此也被称为“拉马克主义”。
这一观点在19世纪极为流行,甚至达尔文也赞同该观点。
然而,随着对遗传机制的逐渐认识,人们发现遗传信息是按照DNA-RNA—蛋白质进行传递,很显然后天获得的性状是不可能遗传的。
也有大量证据表明这类遗传不会发生。
比如,如果某个人在车祸中不幸失去一条腿,他之后生的孩子不会生来就少一条腿。
后天获得的性状(一条腿缺失)不会反向将信息传递到DNA继而影响该个体的后代。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一、作家作品: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受泰戈尔影响),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其创作内容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二、音、形、义笑(nì)花儿(bàn)沐浴告(dǎo)罗摩衍那黄昏并蒂.()妹(zǐ)杂(fán)闷(fán)莲蓬.()(pái huái)心(xù)影(yīn)林(yīn)荫.蔽()荫.庇()遮(bì)(hàn dàn)攲.斜()匿笑:偷偷地笑。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待放。
攲斜:倾斜、歪斜。
攲:倾斜。
三、主旨中心:《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且由此引发联想:与妈妈捉迷藏,让妈妈嗅到花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诗页上等,以此来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纯洁。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诗,通过描写雨中荷叶对莲花的保护,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四、拓展积累:(一)荷花的别称:菡萏、莲花、藕花、水芙蓉(二)有关“荷花”的诗句: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话。
——【唐】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杨万里《小池》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佚名《江南》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三)成语积累:沧海一粟:用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沧海:大海。
粟:谷子。
沧海桑田: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抛砖引玉:用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