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行及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3
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研究作者:熊颖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研究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在指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对我院收治指端缺损患者50例进行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3.6±12.2岁,伤指指别:示指17个,中指18个,环指13个,小指4个。
其中,指端软组织缺损22指,指腹缺损15指,指背缺损13指。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随访,调查患者指端皮瓣深浅感觉及两点辨别觉、术后皮瓣感觉。
结果全组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随访时间3-6月,患者皮瓣外形良好,耐磨,感觉恢复满意,供区植皮全面存活,无明显疤痕挛缩。
患者在随访的第3个月后,深、浅感觉均已恢复正常,而两点辨别觉在随访第6个月,7-10mm两点辨别觉合格患者为22例,4-6mm两点辨别觉合格患者为10例,S4级患者26例,S3+级患者22例,S3级患者2例,患者皮瓣感觉远优于治疗前。
结论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适宜指端缺损的修复。
【关键词】支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指动脉背侧指端损伤是手部开放性损伤的常见疾患,临床以指腹缺损、末节指端截指等多见[1],这类损伤在手创伤修复中占很大的比重,倘若处理不当,不但延长治疗时间,造成患者痛苦,还影响工作及生。
1956年Littler首先介绍指动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以来,这种皮瓣形式主要被用于手指的感觉重建[2],2008年4月——2010年7月我科采用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骨科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指端缺损患者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3.6±12.2岁,挤压伤17例,切割伤14例,电锯伤6例,撕脱伤2例,绞轧伤6例,压砸伤5例。
伤指指别:示指17个,中指18个,环指13个,小指4个。
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摘要目的:应用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食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方法:根据拇指尺背侧动脉的解剖特点,以此动脉为蒂在拇指尺背侧掌指关节处设计皮瓣逆行翻转后修复拇指、食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3例,其中拇指19例,食指4例。
结果:术后23例均得到1~3个月随访,皮瓣全部成活。
修复后的指端外观良好,质地耐磨,无明显不适。
供区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该皮瓣血管解剖恒定,成活率高,切取后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修复的手指外观满意,操作简单,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此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是最佳适应证,亦可用于食指及其他手指的远端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皮瓣尺背侧动脉指端缺损修复随着械化程度增高,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在骨科临床上越来越多见。
2002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此技术治疗拇指、食指远端缺损患者2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4~53岁,平36.5岁。
致伤原因:刨床伤9例;电锯伤5例;压砸伤5例;铡草机绞伤3例;刀砍伤1例。
拇指伤19例,食指伤4例。
受伤6~8小时内就诊14例;8~12小时内就诊5例;12小时后就诊的4例。
12小时内就诊的均急诊手术,12小时后就诊的经创面清洁换药,待创面新鲜后择期手术,伤后至修复时间3~14天。
除刨床伤9例外,所有病例均为指端缺损骨外露,刨床伤9例均为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指尖部软组织斜行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不驱血上止血带,常规消毒术区皮肤并铺无菌巾单。
创面再次清创,修剪创缘以便设计皮瓣大小及有利皮瓣缝合。
设计皮瓣:以拇指指间关节背侧中点尺侧旁开1cm与掌指关节背侧中点尺侧旁开14cm的连线,为血管蒂走行线,于第一掌指关节尺侧皮肤区设计所需皮瓣的大小及形态,所设计的皮瓣一般应较实际创面大1~15cm。
皮瓣蒂旋转点设计不能超过两个动脉弓,一个动脉弓距甲根07cm,另一个动脉弓距甲根23cm。
改良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
应用
应康杰;陈维维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年(卷),期】2024(29)3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病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为A组与B组,各46例。
A组采用逆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改良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手指两点辨别、手指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术后手指两点辨别的距离小于A组,手指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术后并发症低于A组(P<0.05)。
结论改良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提高手指功能。
【总页数】4页(P464-467)
【作者】应康杰;陈维维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3
【相关文献】
1.指固有动脉指背皮支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2.同指带指固有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邻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对比
3.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对指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4.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治疗指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5.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在指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陈建;赵凤江;唐林俊【摘要】目的探讨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56例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5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3+.供皮区外观较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皮瓣不损伤指固有动脉,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32)002【总页数】2页(P230-231)【关键词】指背;带蒂逆行岛状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作者】陈建;赵凤江;唐林俊【作者单位】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机械化操作的日益增多,手外伤患者越来越多。
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常造成肌腱、指骨的外露,需用皮瓣来进行修复。
目前常选用的皮瓣有:鱼际皮瓣、邻指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短缩指骨“V-Y”推进皮瓣或腹部皮瓣。
2012年7月-2016年12月,我们采用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5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48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8岁。
右手32例,左手24例;拇指12例,食指18例,中指16例,环指10例。
末节指腹缺损36例,末节背侧缺损20例。
缺损面积:2.0 cm×2.0 cm~3.5 cm×2.5 cm。
1.2 手术方法手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止血带下进行。
彻底清创,清除损伤挫灭的皮肤软组织,根据远端缺损面积在手指近、中节设计以指背带蒂为轴线的皮瓣,皮瓣比缺损面积大20%左右。
旋转点周围皮肤要无损伤,旋转点不要越过手指侧方中线,拇指旋转点尽量选择在拇指桡侧。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reverse-flow island flap)是一种常用于临床上修复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它是通过转移异位动脉的皮瓣来修复组织缺损,被广泛应用于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的缺损修复中。
本文将通过阐述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各种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和优势。
首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在皮肤缺损修复中表现出出色的效果。
它可以用来修复手指尖、手背、手掌以及手指间的皮肤缺损。
常见的临床实践是将岛状皮瓣植入到缺损区,使其与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连接。
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皮瓣移植术中需取自同侧距离远的组织,容易造成供区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问题。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灵活可靠,恢复效果好,因此在手指缺损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见的实践包括面部、颈部以及四肢等软组织缺损修复。
与传统的组织移植方法相比,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供区损害小。
因为皮瓣的血供来自于指动脉的逆行血流,不需要独立的动脉供血,在供区损伤减轻的同时,也更容易保护术后的功能;二是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移植组织的旋转和移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三是血管吻合技术精确度要求较低,使得手术操作更容易掌握,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此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骨骼缺损修复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常见的应用场景是手指骨骼缺损修复。
通过使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以直接连接膓骨动脉与缺损部位的骨骼供血,实现了从骨骼缺损到皮肤缺损的一体化修复。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骨骼缺损修复中血管吻合困难、供区损伤较大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的风险。
最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还有一些限制。
首先,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需要丰富的解剖知识和经验,手术操作难度较高。
其次,使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组织缺损面积有一定的限制,较大的缺损面积可能无法满足血供要求,不太适合使用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