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度教学案

溶解度教学案

溶解度教学案
溶解度教学案

教学内容:溶解度

【基础知识精讲】

1.溶解度

(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

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 S =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100g ②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a.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b.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③溶解度曲线可表示的几种关系:

a.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溶解度为多少)

b.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c.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d.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压强为101KPa 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1)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2)基本计算公式:若设溶解度为S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 ,溶剂质量为B ,溶液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则有:

100S =B A 即:S =B

A ×100g 演变公式有:①C A =S S +100 ②C

B =S

+100100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难点:

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重点、难点解析: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溶解性与溶解度

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不溶)粗略表示,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而溶解度是从定量的角度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两者的关系为:

【难题巧解点拨】

例1下列关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t℃时,10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

B.t℃时,把10g氯化钠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

C.把20gNaCl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g

D.t℃时,把31.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1.6g

分析对溶解度的定义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100g溶剂里;③达到饱和状态.以上三点缺一不可.A选项没提是否达到饱和状态;B选项没提在100g水里;C选项没有指出一定的温度.正确的说法是D.

答案 D

例2如果用S表示某物质20℃时的溶解度,那么下列式子表示微溶的是( )

A.S>10g

B.S>0.01g

C.1g

D.0.01g

分析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通常把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

物质;溶解度大于1g,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大于0.01g小于1g的,叫做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答案 D

例3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 (填“大”或“小”).

(2)当B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三种方法:①,②,③,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解析曲线交点处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采用降温方法.

答:(1)t1;大.(2)①增加溶质B;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

说明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应用如下:

(1)给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

(2)给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3)给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5)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6)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任何一点都是不饱和溶液.

例4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1)当温度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图中P点表示KNO3的溶液.

(4)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解析理解溶解度曲线要掌握点的含义:溶解度曲线上的点都表示一定温度下(横坐标)的溶解度(纵坐标);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横坐标所示的温度下,二者具有相同的溶解度(纵坐值);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曲线下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 (1)等于25℃; (2)小于25℃; (3)不饱和; (4)20g.

【课本难题解答】

填写下列空白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来表示.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极少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3)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 .

分析本题目的在于巩固溶解度定义的内容,以及温度对固体、气体溶解度影响的几种情况.

【命题趋势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中考中出现的几率很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有关溶解度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利用溶解度曲线解答有关问题.

③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以上三个内容常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

【典型热点考题】

例1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增加溶剂量

B.充分振荡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溶解度概念中规定溶剂的量为100g,所以增加溶剂量不能改变溶解度.

答案 D.

例2下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40℃时,A、B、C的饱和溶液各ω克,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最少的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3)30℃时,a点处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变成30℃时的饱和溶液,每100g 水需加溶质 g.

解析 (1)从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S A=S B>S C.

(2)从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均减小,但A曲线较陡,溶解度变化大,B曲线较缓,溶解度变化小.而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40℃时A、B、C 的饱和溶液各ω克,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最少的是B,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C.

(3)如果是A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水必溶解54gA,现在100g水仅溶解了18gA,所以要使其变成30℃时的饱和溶液,需加入54-18=36gA物质.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有过剩溶质与溶液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D.20℃时100g水里溶解了30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

解析该题主要是考查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在A选项中缺少“一定的温度”这一要素.B选项错在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绝对化了,事实上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大多数;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等.D选项虽然强调了温度这一要素,但并未指明是否达到了饱和状态.该题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既然有过剩溶质存在,说明溶液中溶解溶质已达到了最大量,该溶液必定是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所以答案应选C.

例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2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B.20℃时,把20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克

C.把31.6克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D.20℃时,把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解析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大小的物理量.在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g)来表示.如未指明溶剂,即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要抓住以下四个要素:①必须“在一定温度下”②“必须是100g溶剂”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必须以“g”为单位.

所以正确答案应选D.

【同步达纲练习】

一、填空题

1.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时溶解在水里达到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随压强的增大而 .

3.理解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涵义,按题意要求填空.

(1)溶解性通常是指把溶解在里的 .溶解性的大小跟和

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里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种物质在同种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室温时,把固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粗略地描述为、、和;

(2)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按溶解度概念要素填空:

(3)室温时,固态溶质的溶解度与其溶解性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记忆,可用数轴表示:

20℃时,固态物质溶解度的几个数据,将数轴粗略地分为4个区域,分别表示物质溶解性强弱:

①为,②为,③为,④为 .

(4)在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时,则碳酸钙的溶解性为;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则硝酸钾的溶解性为 .

4.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5.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b的溶解度为;t2℃时a 的溶解度 b的溶解度(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6.依据图中给出的固体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物质的溶解度与相应温度的互查.

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约为 g;当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时,相对应溶液的温度为;

(2)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说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3)判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大小.温度范围为0℃~20℃,在图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最大的是,变化最小的是;

(4)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80℃时,所涉及的6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70℃时,溶解度相同的物质是 .

7.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它表示在60℃时,硝酸钾 g溶解在 g 水里形成饱和溶液,该溶液的质量为 g.

8.在0℃,大气的压强为101kPa时,1mL水最多能溶解0.049mL氧气,则在该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是 .

9.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80℃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在℃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数值为 g;

(3)在温度℃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C>B>A;

(4)M点表示在℃时,在 g水中最多能溶解 gA物质,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g;

(5)将8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20℃,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6)把40gC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此时的温度是℃.

10.下图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 .

二、选择题

1.打开汽水瓶,气体从瓶中逸出的原因是( )

A.气体蒸发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随之减小

C.温度改变

D.碳酸分解

2.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

B.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

3.下图是A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情况属于30℃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是( )

A.30℃时,5g水中溶有1.5gA

B.50℃时,80g水中溶有4.5g的A

C.30℃时,30g溶液中溶有4.9g的A

D.30℃时,65g溶液中溶有15g的A

4.现在有五种物质:①氢氧化钙;②氧气;③食盐;④二氧化碳气体;⑤硝酸钾,这五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5.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是( )

A.改变温度

B.增加溶质

C.增加溶剂

D.增大压强

6.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该物质( )

A.在溶液中溶质的克数

B.在100g水中溶解的克数

C.在相应温度下溶质的质量

D.在相应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所溶解溶质的最多g数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8.20℃时,下列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

A.1gA物质溶解在10g水中达饱和

B.15gB物质溶解在2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

C.10gC物质溶解在50g水中达饱和

D.74gD物质溶解在10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

9.在20℃时,将某物质的溶液蒸发60g水后,温度再降到20℃,析出溶质5g,再蒸发60g水,温度仍降到20℃,又析出溶质6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补充1g溶质

B.将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补充6g溶质

C.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D.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8.3g

10.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硝酸钾

B.氯化钠

C.氯化铵

D.氢氧化钙

11.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A物质;20℃时,8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B物质,则20℃时,A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

A.A>B

B.A

C.A=B

D.无法比较

12.在20℃时,A、B、C、D四种物质在下列四种情况下分别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其中最易溶于水的物质是( )

A.0.2gA溶于1mL水中

B.150gB溶于1L水中

C.50gC溶于300mL水中

D.1gD溶于20mL水中

13.0.05g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14.20℃时将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下列因素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15.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无

【素质优化训练】

1.水中尽可能多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是( )

A.高压、低温

B.高压、高温

C.低压、低温

D.低压、高温

2.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 )

A.增加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D.降低温度

3.对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正确理解是( )

A.20℃时,100g溶液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

B.20℃时,100g水中溶解36gNaCl,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NaCl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36gNaCl

D.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

A.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B.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C.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D.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5.在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m溶液∶m溶质=4∶1

B.m溶液∶m溶质=5∶1

C.m溶剂∶m溶质=4∶1

D.m溶剂∶m溶质=5∶1

6.3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0g.现用50g水配制30℃的氯酸钾饱和溶液,需要氯酸钾的质量是( )

A.15g

B.10g

C.5g

D.4.55g

7.在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表示的意义是 .

8.在应用固体溶解度概念时,必须注意四点:①指明;②溶剂的质量一定是;③溶液必须是;④溶解度的单位是 .

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

(2)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3)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生活实际运用】

NaCl易溶于水,一般可选择什么来贮藏NaCl?

【知识验证实验】

填表:

【知识探究学习】

要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一般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强的方法.请分析原因,并举出实例.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101千帕 20℃ 1体积饱和

2.减小增大

3.(1)溶质溶剂能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溶剂溶剂易溶可溶

微溶难溶

(2)一定温度下饱和 100g g

(3)①难溶②微溶③可溶④易溶

(4)难溶易溶

4.增大不变减小减小

5.35g 大于

6.①150g 38℃

②增大③硝酸铵氯化钠

④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硝酸钾和硝酸钠

7.110g 100g 210g

8.0.049

9.①A>B>C ②40℃ 50g ③<40℃④80℃ 100g 100g 200g ⑤C ⑥80℃

10.①A、B、C ②AC、B ③15g 2g

二、1.B 2.BD 3.AD 4.C 5.A 6.D 7.D 8.C 9.AC 10.D 11.B 12.A 13.C

14.AD 15.C

【素质优化训练】

1.A

2.CD

3.BD

4.D

5.D

6.C

7.0℃时,气体压强为101千帕,1体积水里溶解0.049体积氧气达到饱和状态

8.①温度②100g ③饱和④g

9.①t2②减小③A>B>C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

《溶解度》教学设计 ——12化学唐佳露本节课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第二课时《溶解度》,课时安排为一节课。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溶解度是第九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四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分组画出各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并总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规律能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设计重点 用溶解食盐的实验方法让学生建立溶解度的概念,突破难点。用溶解对比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对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其与温度、压强的 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进行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 听、学会宽容、学会合作,进一步增进同学间的友 谊。 2、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3、教学策略 情景创设实验探究老师说教归纳方法 提出疑问验证猜想加深印象总结思路 4、教学准备

宽城三中 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宽城三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主备人:周建华审核人:裴庆敏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能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自主学习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____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继续溶解时,所 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溶液。 注意: (1)描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是指条件不变时(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而(填“可能”或“不可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如某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________,还可以溶解______________等溶质。 2、判断方法: (1)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在减少时,表面溶液已经饱和。 (2)实验法:向该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搅拌后,若能溶解,是______溶液,若_____ 溶解,是_______溶液。 3、相互转化: ()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饱和溶液与浓溶液:饱和溶液_________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_________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______. 练习: 1.在一定的和里还(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而在一定的和里还(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3.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的饱和溶液 4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叙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先华初级中学九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

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先华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无答 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课前预习】 【情境导入】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三:固体溶解度曲线 一、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阅读】课本P36表9-1。查找:20℃时,NaCl的溶解度g;60℃时,KNO3的溶解度g。【讨论】分析“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不足之处。 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影响,表9-1是用“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但该表还是不,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阅读】课本P37,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变化的曲线。 2.仔细观察图9-12和图9-13,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⑴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下的溶解度; 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的溶解度; ⑶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⑷物质的溶解度受变化影响的大小。 【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⑴三线: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⑵四点: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状态)。 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且有部分; 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练习:如右下图所示思考下列问题: 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如何? ⑵对于A物质来讲Q点、X点和R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P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⑶对于B物质,它的曲线下方表示什么意思?上方呢? ⑷阴影部分对于A、B两物质有何意思? 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3.知道溶液的结晶方法。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阅读书本33-3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都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不能无限地溶解食盐呢?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为例探讨这个问题。(同学们在下面以组为单位做34页实验9-5、9-6) ①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②上述的一定条件是温度一定、溶剂量一定。

③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2.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3.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某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1.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2.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的温度下,向100 g 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 g 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为103 g,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如何将一瓶不饱和的食盐溶液变成饱和的食盐溶液?把方法填在箭头的上下方。 饱和溶液 2.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如:Ca(OH)2的水溶液。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那么Ca(OH)2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又是如何转化的?把方法填在箭头的上下方。 增加溶质或降温 增加溶剂或升温

九年级化学学案9.2溶解度(最新整理)

课题 2 溶解度(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3.了解结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自主探究: 一、饱和溶液 【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 I】:阅读 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 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确定 操作加入 5g 氯化钠搅拌再加入 5g 氯化钠搅拌再加入 5ml 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结论】: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 5g 硝酸钾 再加入 5g 硝酸钾 …… 【结论】: 操作现象结论 加热 再加入 5g 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叫做饱和溶液, 叫做不饱和溶液。 2、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包括结晶和结晶。

【分析归纳】: 饱和溶液二要素:、。 【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小结】: 饱和溶液通过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自我检测 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10 g 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 10 g 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是饱和溶液 B. 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瓶NaCl 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 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 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 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这 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6.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与两种方法:一种是;另一 种是。例如,从饱和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 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用 法。 拓展提升 1、右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对阴影 B、D 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 (2)。 课题 2 溶解度(第 2 课时)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案

初三专题复习: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溶解度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2).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应用。 【复习过程】: 一、知识再现 考点①溶解度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20℃时,20g某物质能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20g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 .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D.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20g某物质,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总结】固体溶解度四要素:①② ③④ 思考: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1)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怎样计算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物质溶解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考点②溶解度曲线 观察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二、典例精析 【例】t 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 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填“a”或“b”)。 (2)M点的含义。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三、当堂检测 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15℃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 15℃时,甲物质饱和溶液和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C. 3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时均是饱和溶液 D. 30℃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属于可溶性物质 B. 9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溶液含溶质最多。 C.90 ℃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90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 c > b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1)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图中N点所表示的甲物质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2℃时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任写一种)。

43.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 互转化;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 其影响因素;认识溶解度、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重点: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 影响因素。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 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 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 可从溶解度曲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 纳) 3.要将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你可采用哪些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现在我们先来回答下面几个 问题(板书):①什么叫做溶液;②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③什么叫做溶质、溶 剂。④蔗糖溶液中,它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⑤氯化钠溶液中,它的溶质、 溶剂又分别是什么?我们知道氯化钠能溶于水中,但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 量的水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题2《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3页, 快速阅读活动与探究的第一个实验。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阅读教材33—34页,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15mL水,搅拌 内容学习注解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结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部分固体物质)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三)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不同的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g溶剂(一般指水) 状态:饱和 单位:克 讨论: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 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课本P36上的资料卡片) 2.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通过绘制、观察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你得到什么信息?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还有可以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观察这两图可以知道有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 只有少数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少,例如氯化钠。 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例如熟石灰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图专题课公开课导学案

溶解度曲线专题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晶等基本概念进一步理解并掌握。 2. 通过练习,是学生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对溶解概念的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结晶的方法,温度变化引起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 温度变化后,对析出晶体质量多少和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启发式、诱导法、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图1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面问题: (1)在t2 ℃时,A、B、C、三种物质 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2)O点表示 (3)P点表示。 (4)Q点为t3 ℃时,A的溶液, P点为t3 ℃时,A的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5)欲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有、、。 (6)欲从B溶液中结晶B,采用的方法是。 (7)t3 ℃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 是,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8)t1 ℃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是。 中考回顾;7.(2016?重庆)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 .a ,b ,c 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a >b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 一、专题分析 1、考试中的地位:中考每年必考 2、考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填空题。 3、考查内容:对溶解度曲线中 点、线、面以及交点的含义的考察 二、基本知识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里达 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概念的四要素:条件 ,标准 ,状态 ,单位 练一练1.(2016·安徽)高氯酸钾(KClO 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 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20℃时,将2g 高氯酸钾溶液于98g 水可配制2%的溶液 C .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 D .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5、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的信息】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例如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例如食盐。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及转化方法的探究,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升在实验中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以及结晶的概 念和方法。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之一,在中考中属于常考内容。本课题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形成 的基础上,以两个物质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引领学生对物质溶解的认识 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下一章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状态却很少思考。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解,所以本节课将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来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程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 2、了解结晶的现象和方法。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结晶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充分理解概念中的“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和“这种溶质”。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设疑讨论。 【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 科学实验探究、现象分析、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验仪器和药品。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教学过程】

课题2 溶解度(2)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2) 主备人:姚娟娟审核人:邱芳玉、马瑞丽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2、能根据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自主学习】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阅读】课本P36第一段文字,完成下列习题。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里的溶解度。 强调: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四要素”:①一个条件;②一个标准;③一个状态;④一个单位。 【讨论】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涵义。 【练习】氯化钾在30℃时的溶解度是37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g溶剂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的溶解度(用S表示),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讨论】通过溶解度(S)可得知: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用S表示)。【阅读】课本P36“资料”,回答: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等有关。 【当堂训练】 1、在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5.5g。此时氯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溶液质量g,该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20g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g B.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C.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D.在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7g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 3、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21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21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 4、60℃时,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12.5克,蒸干得到2.5克固体,则60℃时该物质溶解度为() A.25克B.20克C.20D.25

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夏立南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课程标准如此阐述,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以及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教材地位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同时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四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物质在常温状态下的溶解性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5.教学难点 (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厚实基础。整节课的技能训练尤其溶解度曲线的数据分析,主要目的就是引导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为适应未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溶解度曲线

P t ℃ 溶 解 度g 姓名 班级 组别 评价 化学导学案 备课人 王国良 上课时间 2月28日 审核人 赵海新 课题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知道溶解度的涵义与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重点难点 1、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正确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表示联系及区别 。导 学 过 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只受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由实验测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制成表格得到溶解度表。 练习:根据溶解度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①查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某物质溶解度对应的温度: NaCl 在20℃的溶解度就是 ,在100℃时的溶解度就是 ; KNO 3 在20℃的溶解度就是 ,在100℃时的溶解度就是 。 溶解度为41、4g 时,NH 4Cl 饱与溶液所处的温度就是 ;溶解度为110g 时,KNO 3 饱与溶液所处的温度就是 。 ②通过对比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来判断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KCl 、NH 4NO 3、KNO 3等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NaCl 等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a(OH)2等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 60℃时,表中几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过渡:通过溶解度表可快捷、准确查找某些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但却不能查出25℃、83℃等指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并不能反应出连续温度对应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溶解 度 g NaCl 35、7 35、 8 36、0 36、 3 36、 6 37、 0 37、 3 37、 8 38、 4 39、 0 39、 8 KCl 27、6 31、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NH 4Cl 29、4 33、 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 KNO 3 13、3 20、 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Ca(OH)2 0、185 0、 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0、094 0、085 0、077 (二)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这样上述表格中的某物质溶解度的数据在坐标系中各对应一个点,我们用光滑的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成了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 溶解度曲线包含的信息: 1、可知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据图可知50℃时氯化铵NH 4Cl 的溶 解度为: 。 2、对比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①20时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钠、硼酸、硝酸铵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②交点:某温度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如:点P 表示 。 3、对比同种物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 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①陡升型 :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KNO 3等;所以大多数物质将不饱与溶液转化为饱与溶液时要 温度。 ②缓升型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NaCl;所以一般不用改变温度的方法实现不饱与溶液与饱与溶液相互转化。 ③下降型 : 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所以Ca(OH)2等物质将不饱与溶液转化为饱与溶液时要 温度。 4、饱与溶液的结晶方法:①陡升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常用 的方法来结晶。 ②缓升型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改变温度时析出晶体较少,常用 的方法来结晶。 【典例分析】图就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 溶解度 P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mL水)、玻璃棒1根、5gNacl(预先称好)、5gkNo3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cAI、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激趣设境,问题导入 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①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溶解度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I)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溶解度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I)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固体溶解度的含义。能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区分物质的溶解性。 2、学会查阅和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能说出曲线的含义。 3、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设计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案。 4、能说出影响固体、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设计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案,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化学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设计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案。。 【学习难点】:辨别溶解度曲线. 曲线的含义, 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设计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案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化学语言,培养学生表达化学语言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 (一)溶解度和溶解性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状态时的气体的体积。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随压强的增大而。 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B.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 C.20℃时,10克硝酸钾完全溶于100g水,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g D.20℃时,100g水溶解31.6g硝酸钾固体达到饱和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查36页资料表可知硝酸钾属于()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4、20℃时,100g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6.5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6.5g。 (二)溶解度曲线 阅读教材可知: 5、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 三、自主探究 (三)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6、小明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自主探究第6题图示 (1)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图中交点的含义是:; (3)由右图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溶解度导学案1(九年级化学)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陈培亮审核:化学备课组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2.学会跟溶解度曲线有关的数据处理。 【温故知新】 1.溶解度的四个要素分别是、、、。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内因)、(外因)。 3.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强越,气体溶解度越;温度越,气体溶解度越。 【参与学习】 一、了解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1.根据课本P36自己画的图,找出25℃和85℃时NaCl和 KNO3的溶解度。 2.右图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P点的表示意义是什么? 在O点和Q点时, 溶液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3.分析课本P37图9-12,思考: (1)溶解度的交点的表示意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越大?

3.除此之外,你还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什么信息? 练习:课本P40“练习与应用”第4题 二、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溶质结晶方法的选择 1.分析课本P37图9-12和图9-13,归纳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例 如等。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例如 等。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例如等。练习: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填“A”或“B”)物质;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2.如何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能否用相同的方法在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或者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为什么? 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小结: (1)若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升高而增大,通常采用(填结晶方法,下同)

溶解度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 【教学重点】 1、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2、固体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 【教学难点】 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课前】: 一.学案自学 1. 叫饱和溶液。 叫不饱和溶液。2、.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下,有没有继续溶解的存在,如有,且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 4.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课中】 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三.合作探究 【问题1】、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1、阅读P33《活动与探究》 2 得出结论:。 3、交流讨论: (1)、“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 (2)、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2】、硝酸钾作为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1、阅读P34《活动与探究》 2

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归纳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讨论】:1.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3、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相互转化?(讨论写出) 五、结晶:。 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课本p34-p35,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四.【课堂反思】:(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反馈检测】: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从1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 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 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 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 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5.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6、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课后反思:

课题3溶解度导学案(二)

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 课题:溶解度(二)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温度、压强对它的影响关系。 【课前导学】 1、查阅课本P37的图9-12和图9-13,回答下列问题: ⑴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______,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⑵在60℃时,NH4Cl、KCl、NaCl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______。 ⑶为什么常说NaCl是易溶物质,硼酸是可溶物质,熟石灰是微溶物质? ⑷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和石灰水分别成为饱和溶液,各有哪些方法? 2、阅读课本P38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⑴气体的溶解度和固体的溶解度概念相比较可见:都得强调在一定_____ 下,溶液的状态都必须是________溶液,而气体的溶解度还强调压强为 ______,溶剂量为_______,用气体的________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 ⑵20℃时,N2的溶解度为0.015,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⑶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外界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的? 【课堂反馈】 1、要使NH4Cl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固体NH4Cl B、升高温度 C、加入水 D、降低温度 1、等质量的下列熟石灰溶液中,含有溶质最多的是() A、0℃时的饱和溶液 B、0℃时的不饱和溶液 C、60℃时的饱和溶液 D、60℃时的不饱和溶液 3、0℃时O2的溶解度是0.049,其含义是在压强为_________,温度为____时,______的水里最多能溶解______的O2,欲加大O2在水里的溶解量,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右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 ⑵t1℃时,在相同质量的水中,配制甲、乙、丙三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