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对策

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对策

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对策
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对策

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对策探析

[摘要]通过对我国文化资源现状的分析,为保障我国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者需要着力打造文化品牌,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坚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制度机制。

[关键词]文化资源开发

如同工业发展需要能源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同样离不开文化资源。我国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但是这种比较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文化资源来说,谁占有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将其开发成文化精品,谁才真正拥有它,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着力打造文化品牌

首先,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于不同区域的区位、地理环境、民族、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区域,其文化资源的类型和特点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评估,区别对待;要允许

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最适合自身资源类型和特点的开发利

用模式,绝不能简单地模仿和套用固定统一的开发模式。

其次,要整合当地优秀文化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往往最初来源于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优势。要想上规模、上档次,要将本地的地理资源、生物资源、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的综合

从西塘古镇来看目前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从西塘古镇来看目前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文化产业弱国。说明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仅以西塘为例,西塘作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民居建筑特色显著,文化底蕴深厚。但同时物质旅游所造成的拥挤的旅游环境、低层次的旅游内容、残缺的文化气息和过度的商业化氛围、旅游特色同质化等现象泛滥,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西塘开发问题特色 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镇内有9 条河道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 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被人们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到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古镇区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西塘有众多的弄堂,最有特色的就是石皮弄,以白色的墙身和狭小空间而得名,最窄的地方只有0.8m。狭长窄小的空间给人一种“一线天”的视觉感受。景区内地势平坦,河流网络纵横交错,自然环境十分幽静,低矮的建筑层层重重依水而建,充满了小桥流水、炊烟人间的江南情调。 2003年的一份“居民对西塘古镇旅游开发的态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表示支持,但普遍认为开发力度不够、层次较低;当地居民参与程度不够;政府对于旅游开发态度谨慎,较好地保存了古镇的原始风貌。但是,2006年到2007年间西塘旅游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在政府积极运作下,旅游开发程度较三四年前有了很大提高,并通过系列国际性活动,西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另一方面,西塘旅游也呈现出众多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通病。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地重视与解决,西塘旅游便无法可持续发展。 1.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过度的商业化活动打破了古镇宁静的环境。宁静的环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商业活动却毁灭了这一传统优势。古镇中,仅西街这一主要旅游线路上就新开设了饭店、旅馆、咖啡店多达二三十家,另外,各种商铺遍布全镇。各商家之间产生竞争,店员在街上拉拢顾客,“小桥、流水、人家”的那份宁静,顿时烟消云散。 2.旅游商品西塘特色不浓 嘉善黄酒的产地就在西塘,西塘黄酒已成为国宴用酒之一,更是中国酒文化上精彩的一笔,西塘黄酒作为西塘的特色商品当之无愧。但是各经营户自主经营,缺少系统的品牌运作,品牌效益不明显。 西塘的特色菜和小吃已遍布江南各地,但古镇中的饮食服务管理缺乏成效,食品质量不高。西塘小吃看起来琳琅满目的,实际的品质差强人意。由于常年来自上海、杭州、宁波、南京等江南城市的游客人数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西塘的美食特色失去了吸引力。有些一日游的旅可能觉得西塘很不错,但是再深度体验的话,西塘没有可以给游客展示的了。同样的

如何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精)

人类,请把握好历史文化 每一天,每一个地方,每一处的历史,都承受着人类带给他们的、、、、、、而事实上他们原本不需要承受这些。 (2007年 11月 14日人民网消息 2007年 10月末, 东北地区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园林——“三燕故都”龙腾苑遗址近来遭到严重破坏。经推测,可能是不法分子盗掘所致, 可悲的是直至园林被毁, 也没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单, 且遗址周围也没有设立任何保护标志。 (2007年 06月 28日安徽商报报道巢湖市区半汤街道办事处巨嶂村娄村附近,发现一处包含物丰富的上万平方米大型商周遗址 (本报曾作报道。但让人遗憾的是,因为巢湖市公路局办公楼的建设施工,该遗址在之前被修路破坏之后, 再次遭到严重损伤。文物部门几天前对该工地下达了停工通知书, 却至今仍被拒收,施工还在继续。目前初步估算被破坏的遗址面积有近 2000平方米,占遗址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现代金报 2月 16日报道由于江东区福明街道正在开展东部新城拆迁工作, 其辖区内的邵家村古建筑物———安乐遗址,便成为村民关心的话题。有人说, 安乐遗址不会拆;有人说,安乐遗址已经被破坏,即使不拆迁,古建筑物保留下来后,之前的结构肯定受影响。附近的几位拆迁工人说,村里的那古建筑物 (安乐遗址之前着过火,烧毁程度如何,不是很清楚。推开仅有的半扇门,走近院落内,满目狼藉:一些石料被撬,门窗被拆,一块破损的“ 江东区文物遗址” 木质牌匾被歪歪斜斜地挂在墙上(见右图。院里院外,到处都是被丢弃的衣物。眼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使得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遭到了破坏, 不管是遗址本身的破坏, 还是遗址周边环境的破坏。那么这种事情为何会屡屡发生呢?一方面是人们本身的道德素质问题, 而另一方面则是开发者的唯利是图,这实质是一场保护文化与追求利益的较量,而不幸的是, 在这场较量中,利益总是胜利者。这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 和人们良好的道德素质,保护并且开发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同时实现。

家乡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家乡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 旅游文化 九华山 九华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景区,位于青阳县境内,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传乃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唐天宝年间改名九华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昔日李白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九华盛名可见一斑。 以九华街为中心,九华山现存化城市、肉身殿等古刹78座,其中列入我国重点寺庙者达九座,全山寺庙中共有佛像6300余尊。还有较多的名僧禅师肉身遗体及圣旨、藏经、法器等文物,享有“佛国仙城”之誉。① 牯牛降 石台牯牛降坐落在石台县境内的牯牛降风景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创世纪以来留下的一块古老的、原始的天然净土。牯牛降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整个山体峰峦叠起,主峰海拔1727.6米,相对高差达1694米,是安徽省南部的第三大高峰。

升金湖位于东至县和贵池交界处的滨江地区,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198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水禽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编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受到国家有关机构得关注。升金湖湖区面积达132.8平方公里,气候温和,水体无污染,周围自然植被繁茂,是珍稀候鸟越冬栖息的理想处所。近年来,每到秋东季节,联合国、欧美地区国家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前来实地考察。 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一首《杏花村》使得毫无名气可言的几间普通的茅舍酒肆名扬天下。池州,素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诗村”。作为最具池州特色的景点,杏花村古色古香,酒香飘十里,彰显了中国诗人的雅趣。 平天湖 辛卯,蠲广南东、西路骆科残扰州县今年租。镇江、太平、池州、芜湖大火。②池州作为南宋时期宋金交战的前线之一,南宋军方多次于此行军、驻军。史书记载,南宋岳飞为渡江抗金曾驻兵贵池齐山,练水师于平天湖。平天湖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市区东南部,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和平天湖及其周边区域,总规划面积42.9平方公里。

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供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的,凝聚了某一群体独特精神价值的资源。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形、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等特征。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 从传统文化方面来看,所谓文化资源,并不仅仅指有形的古老建筑,还有广泛的内容。如日本与韩国制定对文化财产进行保护的国家法律,对文化财产的界定就包括以下五类:(1)有形文化财产,如建筑、绘画、雕塑等(2)无形文化财产,如戏剧、音乐、工艺技术等(3)民俗文化财产,如衣食住行与宗教信仰等风俗习惯(4)纪念物,如各种古代庭园、陵墓、名胜与自然景观等(5)传统建筑群,如故宫等。范围很广几乎把所有与文化有关的事物都包含在内。 文化资源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在于文化产业。1998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5%、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33%,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0?4%。而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早已成为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力的支柱产业之一。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仅占其消费性支出的2?27%,这种状况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 1997年我国的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大约为650亿元,而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要约为3000亿元,差距可谓巨大。在开发城市文化资源方面,全国各城市都认识到这一点,都在大力挖掘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相传农历三月三是轩辕黄帝一统天下、成就伟业的日子,后人为表达对轩辕黄帝的敬仰之情,从春秋时期就举行拜祖活动,延续至今。1992年新郑市开始举办炎黄文化旅游节。11年来,每年都有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前来登山朝圣、寻根拜祖、观光旅游,并因此促进了新郑市的对外经贸合作。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化资源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本钱”。但是,我们不能只守着一座金灿灿的文化资源宝库,而应有把文化资源“变现”的意识、勇气和能力,即把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产业资本,把文化需求转化为市场机制。 文化产业的兴办与发展必须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离开文化资源这一基础,文化产业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异常丰富。这些文化资源种类繁多,文化蕴含丰富,与经济的可渗透性强,可开发程度高,这就为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总体优势。 首先,北京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它是50万年前北京猿人的发祥地,又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幽州古战场。春秋时期的燕国就已经在这里建蓟城为都。此外,北京在宋代以前一直是北部边陲军事重镇,而自辽代开始便成为国都,并一直延续五朝。都城的历史文物古迹,独特的皇城文化景观,更是一份至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据统计,北京的古代文化遗存共有7309项之多,其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故宫等三项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从国际国内上看,历史文化资源如北京这样丰富的屈指可数。当前,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绝大部分尚未被当作一种产业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甚至还有相当

历史文化资源商业开发

历史文化资源商业开发 中日对比的思考 老师要求去写历史文化资源商业开发的利弊,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没有什么利弊之分,只有做的好与不好。而且我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真的不如外国做的好。动漫《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的出现足以说明这一点,但是我不想去谈及美国,毕竟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没有太多历史的国家,而且他的主要文化产业也不是放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上。所以,我就来把中日做一下对比,看看中日在这方面的差距。首先声明,我只是怀着一颗师夷长技的心来分析,希望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下面的这些文字。 我先论述我总的观点,那就是中国历史文化资源远远不是日本能比的,日本文化资源开发程度不是中国能比的。引用韩寒的一句话“文化大国往往成为不了文化强国”。 首先来说实体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那作为中国,就不得不说我们一直在炫耀的“四大名著”,由四大名著最先引申出的文化产业就是影视业,央视版的四大名著尤其是《西游记》可谓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其实,世界上最早的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是日本最先拍摄的。但是因为其中加入的日本文化传统太多,不符合中国的价值观念,所以引进之后都被禁播了。所以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不得不去拍一部自己的名著。在这里,你可能会说,不是还有《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吗。当然,红楼梦以其中国风味,日本是很难利用的,但是说到三国。我不知道在央视版三国之前日本有没有出现三国类的影视。但是日本却把三国演义开发为别的产业,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动漫业和游戏业。日本在上世纪,就诞生了几十部三国类的漫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国志》,而后被拍成动画,里面的剧情百分百还原小说,在日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很多人把他当作历史书来看,而从三国志演变出的游戏更是不计其数,《吞食天地》系列和《三国志》系列在中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论是FC还是街机还是PSP还是PC,人们都认识那个长毛寸却没有胡子的张飞。而不是中国的那个抠脚大汉。三国文化在日本的普及比在中国普及要早的多,日本人也热爱三国文化,他们怀着崇敬之心去发展三国文化,无论怎样,最起码都是精品。再看看中国,三国类的游戏太多太多,各种粗制滥造,没多少人去玩,还有央视拍的动漫版的《三国演义》,在片头中更是有好几个日本人的名字。魔法士系列干吃面中有很多动漫人物卡片,而其中的三国和水浒人物,皆是出自日本人之手。要是将这种利弊加以分析,只能说中国在历史文化的商业开发上永远占不到先机,而中国的跟风力量却特别厉害。于是从一无所有到遍地开花,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这中文化发展中的偷工减料不言而喻。 说完了实体化的历史资源,再来说那些无形的历史资源,也就是文化传统文化节日等等。中国的文化传统保留地很好,但是发展却有些尴尬,别的不说,就我们曲阜的孔子——这一中华民族文化源头在今天喊得再响却没有多少人来问津便很能说明问题,其实中国人心中对于名人的归属感还是不那么强烈的。个人认为传统文化名人或者节日发展比较好的就是泰山和端午节。因为泰山把文化和爬山这项旅游形势结合了起来,而端午节把屈原和赛龙舟的形势结合了起来。这样就是以名人的效应发展成了节日盛会,远远比单唱名人要好很多。中国能拿出手的文化节日盛会不多,但是不代表没有,其实,很多文化盛会没有发展起来,反而日本做的比较好,最有名的就是鉴真和郑成功,鉴真东渡,现在在日本还有其金身寺庙等等,而郑成功在日本更是被追封加赐,但是在中国。看似发展不错,却都被打压过,一个是游日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 编者按: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印花税上调、厦门暂停PX项目)再次引起公众对政府发布信息的关注。无论这两件事情关注的是信息的公开、传播和相关制度,还是关注信息的管理、服务对象等,其性质都可以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这个范畴。总体来说,信息化的本质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到信息的形成、消费和各种机制等结构化的框架。该从哪一个角度看待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框架?这些 框架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将对日常工作有何指导作用?本报邀请专家,从机制、经济、工程、工作框架四个角度梳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 信息资源目录与定位体系的建设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应该加强各类信息资源的目录建设,努力在信息搜索定位技术及相关服务上有较大突破。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 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这是因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公益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主体。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但是,实践证明,单纯的技术驱动思路不能完全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我们必须从更广阔的视角进行梳

理,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构化思路框架。 机制框架:重要推动力 合理的机制是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动力。理顺机制对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宏观政策的制定和顶层政策的设计来说,理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机制关系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所谓机制是指一个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或这个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即指事物之间推动或制约的作用原理或机理。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理清机制需要从研究有关行为主体以及相关的行为过程入手。从全社会看,从事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主要有三类:政务部门、公益性信息机构和信息企业。相应的信息资源开发主要过程包括:政务部门从事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公益性信息机构从事的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和服务,信息企业从事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和服务。 政务部门开发信息资源主要依靠行政机制。公益性信息机构从事信息服务主要依靠公益机制。信息企业从事信息开发活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这三种机制构成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框架(见图1)。 图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框架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 开发园本课程 资料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地域文化资源经过开发,可以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以满足不同幼儿园和教师的需要,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当前,我国幼儿园的国家课程,实质上就是2001年6月29日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对幼儿园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都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并无全国统一的教学用书等具体的课程形式。对于大多数的幼儿园和教师而言,课程资源的匮乏,仍是困扰新课程推进的重要障碍。然而,幼儿园具有中小学所不及的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不仅可以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还可以利用优化的课程资源自由选择最适合的教育内容,尝试各种富有特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课程体系。因此,园本课程的自主开发是每一所幼儿园面临的共同任务和实际需要。 1 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意义 淮安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独特的民间艺术、人文景观、历史名人、民俗风情、农村资源等。但是现有的幼儿园课程对淮安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远远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地方课程资源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地域文化的课程资源开发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结果造成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此,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适合本园实际

的园本课程,对于完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幼儿园和教师的需要,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都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于地方课程建设与园本课程开发,以及教师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2 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 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苏北农村幼儿园,积极开发利用本土化自然资源,对孩子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乡土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亲历性、具体化;二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强。因为乡土课程资源就是幼儿每天生活于其中的周围现实世界,幼儿可去观察、调查、访问,可触摸、临摹描绘、感受体味,操作起来经济简便易行,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使幼儿对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能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使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具体化,奠定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挖掘与优化地方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利用本地教育资源,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教育活动,并通过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活动形式来实施,可以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相关知识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关注环境、爱护自然的情感。 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活力乡土课程资源以人们的生活为起点,由近及远,内容设计具有可扩展的宽广空间。在利用身边资源开展活动中,教师跟随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通过参观、讲述、讨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马海霞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前国内外有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 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区域分析、比较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等。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偏重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较少;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及缺少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研究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08)01-0089-0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以来,为适应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于是关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加。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国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国内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日益显示 出对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等的积极作用。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本质特性、范围划分,结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区别,介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解决方案及发展对策。 (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构建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一直成为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依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畴。我国文化部将文化产业界定如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 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 程恩富提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文化资源可分为文化自然资源和文化社会资源,还可以分成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具有以精神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无形性、地域差异性、更新和发展性、无限性的特点。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与活动。开发的实质是尽可能的发现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劳动加工使其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开发有两种形式:单项文化资源开发和多项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 吴圣刚提出, 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 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形性、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征。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李东红、杨利美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样重要。资源有价,文化资源的“自然成本”与“使用成本”,应纳入文化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核算。以文化为资源基础的产业,必须为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付费,把生产能力的增长建立在科学的资源观之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 收稿日期:2007-09-14 作者简介:马海霞(197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经济学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2008年3月 第29卷第1期 Mar.,2008Vol.29,No.1

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评述

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评述(一) https://www.doczj.com/doc/9311099278.html,/s/blog_59f78ef30100alkk.html (2008-09-03 15:31:59)转载▼标签: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杂谈分类:文化深呼吸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创造活力”、“文化软实力”、“文化权益”、“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这些新名词体现了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这说明在国家发展的总体框架中,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既是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人民文化需求日益强烈的要求。十七大把文化和文化软实力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给中国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文化产业化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步骤,因此,研究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理论综述 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一样,培育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一定资源的占用、加工和开发。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关注的是精神财富向物质财富的转化,就是如何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转变成可用于市场交换的商品和服务,最终使文化资源蕴含的经济价值被挖掘出来,形成物质财富,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1。 吕庆华在其研究中指出,文化资源是现实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朱来常引用法国人即可的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作书名,说明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经济战略意义。冯久玲认为文化是资本,文化是好生意。亚洲应充分利用古老的文化资源(资本)进行产业运作,创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全面推动亚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程恩富探讨了文化作为一种资源的物质、精神属性。 任敏从“文化资源大国与产业小国”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的缺失。开放的心态才能造就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化这个问题上,借鉴就是无偿借用;谁的借鉴能力强,谁就会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作用,与现实的文化创新能力成正比。王仲尧4提出了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两个不同点:一是文化资源可以被无偿使用;二是文化资源可以被反复使用,具有独特的叠加效应。在有些情况下,越被开发利用,越充盈丰富。同时,文化资源也具备与自然资源的共性,都要依赖特定的开发过程、技术手段。文化资源不

小型露天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

小型露天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 审查大纲 小型露天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 一、概述 (一)矿山名称、隶属关系及矿山位置。 1、矿山名称、隶属关系。 2、开发方案编制任务的来源、目的。 简述编制任务来源。简述编制目的:新建矿山为办理采矿许可证及开采监管提供依据;生产矿山因扩层扩界、扩大生产规模、资源整合、采矿系统发生较大变化、采矿方法发生变更、增加或变更开采矿种,或有其它原因需要变更矿山建设方案,为延续、变更采矿证及开采监管提供依据。 3、矿山位置、交通、地理概况;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4、矿山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或恢复开采的矿山,资源整合矿山,应说明矿山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建设(承办)单位概况及企业性质。 (二)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文件名称;列出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文件名称,

如:有相应勘查资格的地勘单位按现行规范和规定编制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石加工利用实验报告、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及备案证明、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设计委托书等资料文件。对正在生产或恢复开采的矿山,资源整合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采场开采现状平面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一)该矿产在本地区及周边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产品价格分析 1、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二)该设计矿山的资源概况 1、矿区地质、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矿山资源储量情况。 4、对资源储量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学生:古玥指导老师:萧葱 摘要 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符合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对于民俗旅游开发保护当前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要尽可能的恢复传统民俗,尤其是传统民俗的精华部分,来保持传统民俗的丰富性。因为恢复传统民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新构建农村社区的一个文化基础,能够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精华得以弘扬。同时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如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在分析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民族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从民俗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特色;开发与保护; Folk cultural tourism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Major: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Gu Yue Supervisor:Xiao Cong Abstract Folk culture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ategory of national tourism, as a kind of a high level of cult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Folk 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urism means, especially with tourists for newly, travel motive of the prophet. To protect the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face a task, is to make as the recovery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especiall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part, to keep the richness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Because restore traditional folk in a sense, is to build a culture of the rural community foundation, can make our Chinese nation thousands of years to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long standing.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produce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other positive impact, but also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brings negative effect, such as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pre, commercialization assimilation, etc. Our country region is wide, national many, has the rich

当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

当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 暑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调研团:刘莹 [摘要]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主要点,以县级市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面,依托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商业物业开发,主要论述了历史文化资源对当今社会各地旅游发展的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问题,并描述了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在考察了旅游环境保护的种种制约因素基础上,借鉴西方学者关于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以及旅游环境质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充分依据旅游资源特性,深度挖掘文化,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寻求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商业物业开发;旅游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景点发展演变;持续发展;地方经济 一、前言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生活过程中的遗存”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文旅游景观的荟萃之地。现存的各种古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是一部用特殊文字书写的历史书卷,记载了不同时代的民族智慧和精神风貌。历史文化资源对现在的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文化、考察古代城市体系规模和民俗风情、研究古建筑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其他人文旅游景观所无法比拟的。加之许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优美,极具旅游吸引力,成为中外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热点地区。 近年来,城市休闲市场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内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开发机会,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期待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市场中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这类开发既有着明显的商业房地产特征,更具有特殊的旅游经济性和历史文化性。为更好也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应该充分依据旅游资源特性,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深

产业化视角下的文化资源开发_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 RNAL OF OCEAN UNIV ERSIT 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8年第3期NO.3.2008 产业化视角下的文化资源开发:问题及其解决方案3 张胜冰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开发文化资源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一种普遍模式。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我国文化资源的生 存状况面临着严峻挑战,不顾文化资源保护需要的滥开发、过度开发、制造大量“伪文化”的现象十分突出,造成严 重的生态灾难和后果。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纳入生态学的视野,在有效实施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循序进行。本文就还就我国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产业化;生态学视野;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35X(2008)0320029205 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当今文化产业的一种普遍模式,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路径。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只是从经济上考虑问题,把文化资源当作攫取经济利益的手段,而是要有生态学的视野。所以,在当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更应当正确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永续利用。这里有两个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个案例是湖南著名自然名胜风景区武陵源。该风景区1992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湖南的西北部,面积26000多公顷。景区内最独特的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分布着池塘和瀑布,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石洞和巨大石桥。武陵源自然名胜风景区由3部分组成:张家界森林地质公园、索溪峪、天子山。除地貌景观奇特外,还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就达13种之多,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但是,近年来该景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加大了开发的力度,在景区内建造了巨大的升降电梯,目的是为了让游客能更容易到达山峰的顶部去观赏。这个人工工程不仅 耗费了巨大的资金,还造成了对生态景观人为的破坏,投入运营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激烈的批评,最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强令拆除,恢复其自然生态原貌。 另一个案例是广东开平市的碉楼与古村落。刚刚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广东开平市碉楼与古村落,在2007年10月迎来了首个黄金周,前来参观的游客蜂拥而至。据当地旅游部门的统计,来开平碉楼参观的游客是平时的3倍,很多来自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的游客都开着私家车,还有不少省外的游客慕名而来,使得平日宁静的小镇充满了喧嚣与热闹。尤其是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经营碉楼农家饭、在路边摆摊叫卖本地产的花生、陈皮、红薯干等土特产品,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都在忙着经商赚钱,使得商业味越来越浓。很多游客感叹道:原来想象中这里应该是一个古朴、宁静的乡村,没想到到处都是经商叫卖的,完全没有那种古村落的感觉。如果这里古老的民风民俗发生了变化,只剩下几座碉楼又有什么用呢? 这样的例子不仅仅是发生在湖南和广东,在全国还有很多。比如,由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沿袭了广西桂林《印象?刘三姐》的演出模式,以此加大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拉动当地的旅游业。由于是在著名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丽江自然风景区内上演,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包 92 3收稿日期:2005212206 作者简介:张胜冰(19572 ),男,山东邹平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和文化研究。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3.1资源开发方案 新疆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沿阿勒泰山、天山一带拥有丰富的石英硅资源,仅在准噶尔地区探明的储量就达 1.2亿吨。光伏产业链中所需的辅助原料,如液氯、烧碱、石油、碳化硅砂等资源新疆都能提供;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5300~6700兆焦耳/平方米·年之间,年峰值日照时数在1600~2200小时之间;拥有广阔的荒漠土地资源,有利于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具有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建设面向中西亚的光伏产业基地等。 3.2资源利用方案 太阳能能量巨大,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能相当于目前地球上每年燃烧的固、液、气体的2000倍左右,40分钟通过阳光抵达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全球一年消耗的总能量。所以,可以说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从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来看,不计算其上游环节,煤电、石油发电、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碳排放是依序递减的,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低,接近零排放,并且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废渣、废水、废气排出,没有噪音,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污染环境。 3.3资源节约措施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充分的清洁

性;绝对的安全性; 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等特点。目前在全球资源紧缺以及日趋紧张的环保问题压力下,太阳能已成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并且技术方面相对较为成熟。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广阔,可以应用于并网发电、与建材结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困难问题等。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4.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4.1.1计原则和依据 4.1.1.1设计原则 (1)、贯彻“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符合国情”的电力建设方针。本工程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及降低能源消耗和满足环保的要求,以经济实用、系统简单、最少设备、安设全可靠、高效环保、以人为本为原则; (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及合理的工艺系统,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满足合理适用的要求。尽量做到技术方案可靠实用,内容新颖,材料节约,结构简单; (3)、运用先进、成熟、可靠的设计技术手段,优化布置。使设备布置紧凑,建筑体积小,维护使用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 (4)、严格控制电站用地指标、节约土地资源; (5)、电站水耗、污染物排放、定员、发电成本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达到先进水平; (6)、贯彻节约用水的原则,积极采取节水措施,一水多用; (7)、提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实现全场监控和信息系统网络化,提高电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堪忧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堪忧 作者:崔昊 如何良好地开发信息、利用信息资源,已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当我们在谈论这个数据爆炸年代如何去存储信息的时候,往往我们忽略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毕竟在这些正处在爆炸式增长的数据中,蕴含着人类赖以持续发展的智慧,同时,在这些数据中,也并不都是精华,也有糟粕。于是,这就对我们如何良好地开发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近日,作为国内较早关心信息化建设,关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大型综合性媒体集团,《光明日报》举办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组织了业内许多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参加,包括中国社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社科院信息办主任解延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传夫等知名人士,同时,作为国际上的权威调查机构,IDC中国公司副总裁万宁先生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另外,在信息数据存储领域有着领先地位的EMC,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厂商代表,EMC公司客户解决方案总监马隽也发表了其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看法。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作为国际上权威的调查机构,IDC一直非常关心数据存储产业的发展,在研讨会上,IDC中国副总经理万宁引述IDC最新研究报告《数字宇宙膨胀:到2010年全球信息增长预测》数据指出,2006年全球每年制造、复制出的数字信息量共计1610亿GB,中国数字信息量为127.1亿GB ,占全球信息量的7.9%;受“富媒体”、用户创建内容和16亿网民三大因素推动,到2010年,全球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880亿GB,而中国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00.5亿多GB,占全球信息量的9.1%。由此看出,中国的信息增长速度还要高于全球,2006-2010,全球信息量增幅为6倍,而中国则高达7倍。相比之下,印度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172亿GB,韩国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157亿GB,日本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520亿GB。 这就说明,我国信息资源不仅整体规模十分庞大,而且仍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如此众多的信息的存储、利用是全社会,尤其是以国家主体的政府政务系统和以商业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商务系统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 对于电子政务与政府机构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解延德主任表示,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他表示,10年来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是急速发展,但真正的信息共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我们还没有做到,特别是在信息开发和信息应用过程中,我们确实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在网络是基础、信息是关键、应用是问题、管理是保障,必须要融合到一起才能健康地发展,最难的是数字化办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我们还处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办公流程简单结合的层面上。 他认为,对信息资源的保护、分析和利用对于提高执政能力、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当前只有以应用为目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实质的进展。 而对于目前我国存储设备的购买、管理和利用,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还非常的不健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