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小肌肉运动目标

大小肌肉运动目标

大小肌肉运动目标
大小肌肉运动目标

(二)肢体运动(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

2 ~ 3岁

1、大肌肉动作:

1)上体正直自然走,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能以平稳的步伐跑步,两臂在体侧屈肘自然跑。

3)能双脚原地跃起,跳过地面50CM的方格,会单足站5分钟。

4)在地面宽20CM,长10CM的平行线内走,可能在高30CM ,长2M的斜面

上走上走下,身体不左右摇晃。

5)能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在攀登架上自然地爬上爬下。

6)能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逐渐合拍。

7)能两人对面滚球,单手拍球3下,也可传连拍5下,球不掉下。能把球掷过

头顶。

8)可能自由地骑小三轮脚踏车,向前、后退、转移等。

2、小肌肉动作:

1)能动手捏泥,会用团、搓、压等方法做成圆形的球。可捏成苹果等其他简单

饰物。

2)会将纸对折成三角形,可能会四角向中心压平折纸飞镖。

3)会用剪刀随意剪,可能会用剪刀剪直线,会用浆糊粘贴圆形。

4)会用玻璃丝袜大木珠,可能会穿小木珠。

5)踮脚用脚尖走几步。

6)会用简单的方法反映物体的主要特征,可能反映基本特征。

3 ~ 4岁

1、大肌肉动作:

1)喜欢玩各种运动器具,会选择安全的活动内容与场地。

2)会听音乐,做模仿操,拍手操和排圆形,一路纵队等应用队形,动作合拍。

3)会一步一阶梯上楼梯走,能听信号想指定方向走或一个跟一个走圆形。

4)可能听信号变速度、变方向跑,在100米左右距离内走跑交替。

5)能双脚原地向上跳,又高15~20CM往下跳。轻轻点地,可能单脚连续向前

行进跳。

6)可能在宽20CM 高30CM的平衡木上跟踵走。

7)能钻爬和攀登,能钻过70CM高的障碍物,能左右脚交替,灵活地在各种器

械上爬上爬下。

8)会双手接抛球,左右手交替拍球20下。

9)学习听指令:立正、稍息、看齐、齐步走、跑步走,立定。

2、小肌肉运动:

1)会用手指捏拉长团圆,压扁,粘和简单的塑造技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物体。

2)能对边,对角折出正方形等简单的物体。

3)会用剪刀剪弧线、圆,粘贴简单的形象。

4)会用塑粒,在一分钟内插30~40粒。

5)会用2~3种材料形象地反映物体形状、颜色、特征。

6)触摸2种以上材料,并知道是什么。

4 ~ 5岁

1、大肌肉动作:

1)喜欢各种体育运动,能根据天气变化自动增添衣物,不在危险地带追逐跑。

2)能整齐有节奏地听信号走,上下肢协调。

3)上下肢协调轻松自由跑,一路纵队跑,一定范围内分散追逐跑,在10~20米

内快跑,在100~200米内走跑交替。能在没有障碍物的跑道上跑。

4)双脚向上条,轻轻落地保持平衡,立定远跳30CM,助跑跨跳40CM。可能

单脚连续跳过低矮的障碍物(积木5*5*15)

5)会原地自转1~3圈,闭眼向前走5~10步,在高20~30CM,宽15~20CM的

平衡木上走,保持身体的平衡协调。可能在间隔30CM的砖上走。

6)手脚着地屈膝爬,能钻过直径为60CM 的竹圈,手脚协调灵活地攀登。

7)会两套徒手操和两套轻器械操,可能随不同音乐准确地做不同动作。

8)听口令听信号切段分队走。

9)单手运球10CM

2、小肌肉动作:

1)会将纸分成几块做出局部形状,能大胆按意愿塑造连成整体,表达简单情节。

2)会折出双三角形后用翻、拉、吹的方法折出简单的物体。

3)认识剪贴工具及材料的名称,会剪简单的图形,用自然的材料按顺序粘贴在

适当的位置上。

4)会用塑料线在穿线板上穿出纹样。

5)会用多种材料比较形象丰富地反映出物体的特征。

5 ~ 6岁

1、大肌肉动作:

1)用动作模仿周围事物的形态和体操,轻器械操等,动作特征,感知运动节律

的变化。

2)灵活协调地以走、跑、跳、踢、转、抛、接、投、拍、悬、滚、钻、攀、平

衡,推拉等基本动作,大胆进行肢体活动,提高感觉统合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肢体的柔韧性。

a.走队形时能控制速度,保持前后距离。步伐均匀有精神地走。

b.能在集体跑步时控制速度,步伐保持一定距离用前脚掌着地等比较标准的姿势跑。

c.左右脚分别在直线两边的圆圈内跨步连续跳,跳跃姿势正确。

d.在宽20CM高30CM的平衡木上变换动作走,能单腿在地面站立5~10秒或

闭眼起踵转5圈,在有间隔的物体上走,保持自身动作平衡。

e.能双手悬吊30秒,能肩上挥臂投远,3米左右投准。

f.会两人相距2~4米抛接球,原地变换形式拍球,边走边拍球,边跑边拍球,

单手在一定速度的平行线内运球30米。

g.随音乐协调做二套广播操一至二套轻器械操

3)借助各种物品、体育器械进行肢体活动,尝试不同的内容和新的玩法,提高

体锻的兴趣和能力。

4)通过远足活动,亲近大自然,增强运动的野趣,陶冶性情,提高运动耐力,

意志力和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

5)对动作的变化,防卫的变化,速度的变化,信号的变化做出反映。

2、小肌肉动作:练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器具,材料,使手部肌肉灵活,有力,协调发展。

1)大胆使用多种材料、用具进行拼搭、串联、夹剪,系绑等简单操作方法。

a.会穿针,钉纽扣和缝直线。

b.用筷子夹剪弹子到其他容器。

2)正确使用各种材料、用具进行折叠、剪贴、塑造及活动。

a.在整块泥中捏出物体的各部分,能用辅助材料塑造物体的细节部分,各部分

成比例。会塑造人、动物的主要特征动作表现简单的细节。

b.会反复折和组合的方法,用纸折简单的组合玩具,折叠熟练平整。

c.会剪较复杂的图形,会按图样准确地粘贴还能撕出简单的图形或窗花。

3)灵活运用个中材料、用具,创造性地运动作品表现所观察到的环境和事物及变化。

a.用纸、布、线、针等自然材料和无毒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

b.会用适宜的材料和多重方法细致地反映物体特征、结构,做到布局合理。

岁大运动教案 节

2-3岁大运动教学指导方案 2-3岁宝宝大运动发展特点: 可以自由地跳高、跳远、投掷、攀爬、单脚跳、抛接球等,并且喜欢自己来完成这些运动,不希望成人的协助。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重心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个时期让他练习骑三轮车是很好的运动。 2-3岁大运动课程目标: 1、双脚自由离地跳跃 2、抛接球 3、双脚交替上下楼梯 4、足尖走路,单脚站立 5、在窄道上行走 6、由上向下跳 7、单脚连续跳跃 第一阶段 NO.1扔沙包 目的:发展全身运动,继续加强“投掷”动作 准备:呼啦圈、沙包若干个、筐 过程:教师示范讲解,宝宝观察:取沙包,举手过肩,站在呼啦圈内对准小筐投掷;宝宝自由练习 评量:宝宝:认真观看老师讲解示范,独立操作时,举手过肩,对准小筐投掷,练习几次后,投掷较准,手臂力量逐渐加强;家长:引导宝宝练习投掷动作,鼓励宝宝加强力臂力量,根据宝宝能力,帮助调整距离 注意:投掷动作规范,根据宝宝能力引导,家长语气柔和,不过分要求孩子 延伸:1、投球练习2、游戏“打大灰狼” 3、游戏“炸碉堡” NO.2捡梨子 目的:巩固故事情节,愿意参加运动;练习“前滚翻”和“侧滚翻”的动作,锻炼空间知觉;锻炼胆量,能大胆走独木桥准备:梨子树、小梨子(贴有双面胶,若干)、独木桥过程: 引导宝宝学小刺猬帮熊叔叔捡梨子;讲解游戏规则:宝宝在铺满梨子的地方打个滚,在家长的引导下过小桥,来到梨子树前与妈妈一起摘下身上的梨子,贴在树上,以此反复 评量:宝宝:愿意帮助小刺猬叔叔捡梨子,主动配合家长练习前滚翻,再把背上的梨子贴在树上;家长:引导宝宝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宝宝练习前滚翻,同时鼓励宝宝反复游戏 注意:1、家长在引导时,根据宝宝的能力来把握,适当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尝试练习前滚翻 2、前滚翻时重点保护宝宝劲部和腰部,动作轻柔、规范 延伸:家长平时在家里的软席上可引导宝宝练习前滚翻和侧滚翻。 NO.3过桥摘香蕉 目的:练习手足爬行和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准备: 独木桥、挂有香蕉的香蕉树、竹篓每人一个、手、脚印模 过程:教师示范走过平衡木,手足爬过印模,摘香蕉;妈妈引导宝宝自由活动; 评量:宝宝:独立走过平衡木,再手足爬过印模,摘到香蕉后,送回竹篓,反复练习;家长:引导宝宝手足爬行,鼓励宝宝独自走过平衡木,不扶靠大人 注意:家长耐心引导宝宝走过平衡木和手足爬行,锻炼宝宝的独立性 延伸:1、摘取的物品可变换其它物品,增加趣味性 2、可以比赛形式进行

23岁大运动教案12节

2-3岁大运动教学指导方案 2-3岁宝宝大运动发展特点: 可以自由地跳高、跳远、投掷、攀爬、单脚跳、抛接球等,并且喜欢自己来完成这些运动,不希望成人的协助。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重心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个时期让他练习骑三轮车是很好的运动。 2-3岁大运动课程目标: 1、双脚自由离地跳跃 2、抛接球 3、双脚交替上下楼梯 4、足尖走路,单脚站立 5、在窄道上行走 6、由上向下跳 7、单脚连续跳跃 第一阶段 NO.1扔沙包 目的:发展全身运动,继续加强“投掷”动作 准备:呼啦圈、沙包若干个、筐 过程:教师示范讲解,宝宝观察:取沙包,举手过肩,站在呼啦圈内对准小筐投掷;宝宝自由练习 评量:宝宝:认真观看老师讲解示范,独立操作时,举手过肩,对准小筐投掷,练习几次后,投掷较准,手臂力量逐渐加强;家长:引导宝宝练习投掷动作,鼓励宝宝加强力臂力量,根据宝宝能力,帮助调整距离 注意:投掷动作规范,根据宝宝能力引导,家长语气柔和,不过分要求孩子 延伸:1、投球练习2、游戏“打大灰狼” 3、游戏“炸碉堡” NO.2捡梨子 目的:巩固故事情节,愿意参加运动;练习“前滚翻”和“侧滚翻”的动作,锻炼空间知觉;锻炼胆量,能大胆走独木桥 准备:梨子树、小梨子(贴有双面胶,若干)、独木桥过程: 引导宝宝学小刺猬帮熊叔叔捡梨子;讲解游戏规则:宝宝在铺满梨子的地方打个滚,在家长的引导下过小桥,来到梨子树前与妈妈一起摘下身上的梨子,贴在树上,以此反复 评量:宝宝:愿意帮助小刺猬叔叔捡梨子,主动配合家长练习前滚翻,再把背上的梨子贴在树上;家长:引导宝宝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宝宝练习前滚翻,同时鼓励宝宝反复游戏 注意:1、家长在引导时,根据宝宝的能力来把握,适当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尝试练习前滚翻 2、前滚翻时重点保护宝宝劲部和腰部,动作轻柔、规范 延伸:家长平时在家里的软席上可引导宝宝练习前滚翻和侧滚翻。 NO.3过桥摘香蕉 目的:练习手足爬行和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准备: 独木桥、挂有香蕉的香蕉树、竹篓每人一个、手、脚印模 过程:教师示范走过平衡木,手足爬过印模,摘香蕉;妈妈引导宝宝自由活动; 评量:宝宝:独立走过平衡木,再手足爬过印模,摘到香蕉后,送回竹篓,反复练习;家长:引导宝宝手足爬行,鼓励宝宝独自走过平衡木,不扶靠大人 注意:家长耐心引导宝宝走过平衡木和手足爬行,锻炼宝宝的独立性 延伸:1、摘取的物品可变换其它物品,增加趣味性 2、可以比赛形式进行

人体运动系统

第一篇人体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等组成,其功能是实位移或保持姿势。人体最基本的位移运动是杠杆运动。其中骨是运动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是运动动力。肌肉运动的主要部分,骨和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第一节骨的概述 正常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其中170块成双。177块直接参与随意肌运动。 一、骨的形态各分类 1、长骨:分布在四肢,两端的上下为上端和下端,中间为骨干。作用;主要 起运动杠杆作用。 2、短骨: 分布在手腕和足的位置,一般是立方体,常有六个面, 它们短小坚固,适合于人手和足的高度灵活的需要。 3;扁骨: 分布在头、胸一般成板状,薄而坚固,起保护作用。 4、不规则小骨: 呈不规规则形状。如;髋骨、椎骨、聂骨。 5、籽骨:被肌腱和韧带包围起来的骨。

按部位分类; 颅骨脑颅8 面颅14 共22块 听小骨6块 舌骨1块 颈椎7 胸椎12 椎骨26 腰椎 5 躯干骨肋骨24 骶椎 1 尾椎 1 胸骨 1 肩带骨 4 上肢骨游离部位 6 四肢骨 腰带骨2 下肢骨游离部位60

二、骨的构造 骨是器官,它是由骨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等构成。 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1.、骨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表面,并有许多 纤维束伸入于骨质内。

《1》骨外膜;浅层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穿行。深层分化出的成骨细胞,有制造新骨质的作用骨膜作用,沿途有分支进入伏克曼氏管,再 分支伸入哈佛氏管,以营养骨质。 《2》骨内膜:深层细胞处于稳定状态,它使终保特分化能力。 内层:较疏松,衬在骨髓腔面,骨小梁的表面及哈佛氏管内,骨内膜中的细胞分化出的破骨细胞,使骨髓腔不断扩大。以形成新骨质和破坏、改造已生成的骨质,所以对骨的发生、生长、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骨膜变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能力减弱,因而骨的修复机能减退。 2、骨质;骨质由于结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由多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叫做骨密质;另一种由薄骨板即骨小梁互相交织构成立体的网,呈海绵状,叫做骨松质。 (一)、骨密质质地致密,抗压抗纽曲性很强。 (二)骨松质则按力的一定方向排列,虽质地疏松但却体现出既轻便又坚固的性能,符合以最少的原料发挥最大功效的构筑原则。

运动解剖学 肌肉力量

第十章肌肉力量 一概念题 1、超负荷原则: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的训练原则。 2、肌肉力量:指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超等长练习:指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是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结合的练习方法,训练中常采用的“多级跳、深跳”等练习均属于此类方法。 4、最高重复次数(RM):是负荷逐渐增加的适宜标准,是机体在某一负荷时能持续完成的重复的最多次数。 5、力量耐力: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 6、绝对力量:指整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 7、动力性力量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此时机体发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8、最大肌肉力量: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9、等动练习:是一种利用专门的等速力量练习器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 10、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的收缩能力。 二、是非判断题 (F)1、发展力量,必须不断地增加运动负荷。 (F)2、安排儿童少年的耐力训练负荷时,首先根据其耐力运动成绩来加以考虑。 (F)3、力量训练能使肌肉力量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肌纤维数量增多,肌纤维内糖原的含量增加。 (T)4、训练引起纤维类型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具有明显的专一性。 (F)5、超负荷原则就是超过自己的最大力量。 (F)6、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够提高肌肉耐力。 (T)7、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叫力量素质。 (T)8、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越大,肌肉的力量也越大。 (F)9、等动练习是指速度相等的练习。 (T)10、力量训练中练习的安排顺序应是先大肌群练习,后小肌群练习。 (T)11、“负荷到3,训练到8”的含义是:训练采用3RM的负荷,随力量的增加,该负荷当能够重复8次时,就应该增加负荷,使新的负荷又重新到3RM。 (T)1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或者肌肉体积本身不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因素。(F)13、在力量训练中,一定负荷训练一段时间后,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增加负荷量。(T)14、跳跃或投掷运动在动作发力时,肌肉做超等长收缩。 (T)15、进行力量训练时,在选择练习肌群上及练习形式上要有针对性。 三、选择题 (D)1、训练对肌纤维直径的影响表现为: A、对肌纤维直径大小无影响。 B、举重训练可使慢肌纤维肥大。 C、长跑可使快肌纤维肥大。 D、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C)2、力量训练使肌肉体积增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A、肌结缔组织增厚 B、肌毛细血管增生 C、肌纤维增粗 D、肌纤维数目增加。(B)3、进行全身力量训练时,最先练习的肌群是: A、上臂前面的肌群 B、大腿和髋部的肌群 C、胸部的肌群 D、小腿和腹部的肌群 (A)4、静力性训练主要是提高: A、绝对力量 B、相对力量 C、速度性力量 D、动作性力量 (D)5、适应于短跑运动员训练的负荷,常采用:

0~6岁儿童大肌肉运动发展核查表

0—6岁儿童大肌肉运动发展核查表 项目可否核查日期一、头部控制 0—18个月 1.俯卧,头向左或右转 2.俯卧,轻抬起脸颊贴床 3.俯卧,抬头,下巴贴床 4.俯卧,抬头,下巴和肩部离床 5.拉手坐起时,头向后仰,背部弯曲或扶坐时头垂向前 6.拉手坐起时,头伸直片刻 二、翻身 0~18个月 1.从俯卧转到侧卧 2.从仰卧转到侧卧 3.从俯卧转到仰卧 4.从仰卧转到俯卧 5.从仰卧滚至俯卧,又再滚转回仰卧 三、坐 0—18个月 1.不用扶持,能坐 2.坐着向前跌时,向前伸于按地 3.坐着向旁边跌时,向旁边伸手按地 4.坐着向后跌时,向后伸手按地 四、爬 0~18个月 1.匍匐,手腹支持身体爬行 2.手膝爬行 五、站立

1.在扶持下自立时上下跳跃 2.辅助站立 3.独自站立 4.站着向侧、前、后跌时.作出向侧、前、后踏步的反应5.俯身从地上捡物而不跌倒 六、步行 0~18个月 1.扶着栏杆,向左或向有横向行走 2.由大人单手拉着向前走 3.不扶物体能走几步 4.独立行走 18个月一3岁 5.步行时能避开障碍物 七、上下楼梯 0~18个月 1.大人车着上、下楼梯两步一级 18个月一3岁 2.自己扶栏杆上、下楼梯,两步—级 3.自己扶栏杆上楼梯,交替一步—级 4.自己扶栏杆下楼梯,交替一步—级 3一4岁 1.(不扶栏杆)一步—级上、下楼梯 八、高难度的大肌肉运动 18个月一3岁 1.踢静止不动的大球 2.爬上椅子后再上桌子拿取东西 3.不扶单足站稳1秒 4.不扶单足站稳3秒

6.手扶大人从最低—级楼梯上跳下 7.提起脚跟用足尖走 8.不需辅助踏小三轮车 3—4岁 9.跑时避开障碍物 10.用脚踢滚到前面的大球 11.双脚—起跳落最低—级楼梯 12.用双手接球 13.单脚原地跳起 4—5岁 14.向前跑,将球向前踢 15.走平衡木 16.单脚向前跳5步 17.自己打秋千 5—6岁 18.跳过高15厘米的障碍物 l9.双脚—齐跳过35厘米的绳子 20.在狭窄的物体上往前走,往后退,侧着走21.用—只手接球 22.单脚站立,闭目10秒钟, 23.用球瞄准投掷目标

运动系统肌肉起止点

骨骼肌起止点 三角肌 位于肩部 三角肌分为三个部分:锁骨部分(上部)肩峰部分(中部)肩胛冈部分(后部)三分之一处锁骨部分(上部)起点:锁骨的外肩峰部分(中部)起点:肩胛骨 后外侧的肩峰肩胛冈部分(后部)起点:肩胛冈下缘(肩胛骨后侧的长条突起)三角肌粗隆肱骨大结节处三部分共同止于:三个部分可以共同协作,也 可以作拮抗肌,功能:它们最主要的作用是肩外展。肩外展刚开始时主要有上部发力,动作完成三分之二时前,后部可以后部开始发力。前部可以使肩屈。使肩伸俯身飞鸟前平举训练动作:侧平举 胸大肌位于胸骨正前方胸大肌分为锁骨部(上部)胸肋部(中部)和 腹部(下部)锁骨前面的内侧半锁骨部(上部)起点:肋软骨胸肋部(中部)起点:胸骨和第2~6 腹部较薄弱起自腹肌和腹部(下部)起点:(腹外斜肌,腹直肌)肌腱膜最上部止点:肱骨大结节嵴功能:在肩外展的前提下,中上部使臂前屈,胸大肌全肌收缩可以使臂内收和旋内,中下部一起用力时可以使肩向前下方训练动作:卧推前锯肌

位于肋骨外侧肋起点:九个肌齿起自1~9 止点:从肩胛骨上角开始沿肩胛骨的内侧缘至肩胛下角根据止点前锯肌可分为三个部分止于肩胛骨上角上部: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中部: 下部:止于肩胛下角附近功能:三个部分均拉肩胛骨向前,与他的拮抗肌菱形肌的作用相反,也可以和菱. 形肌协作使肩胛骨紧贴胸廓。 训练动作:上斜板哑铃推胸 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方分为两个头 盂上结节(肩胛骨前方,喙突下侧窝内)长头起点:喙突短头起点:止点:两个头在三角肌止点处合并止于桡骨粗隆(近侧端)功能:肱二头肌作用于两个关节,其长头可以使臂外展和内旋,短头为臂的内收肌。两个头共同作用,使肩屈。另外二头肌也是一块肘屈肌,而且还是肘关节的一块强有力的旋后肌。当肘关节屈曲时,旋后的动作增强,总的来说旋后肌比旋前肌更发达,因此前臂最基本的动作就是旋后(如拧螺丝)训练动作:臂弯举

北体运动解剖学资料

北体运动解剖学资料 绪论名词解释——三无 运动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 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 动作分析法 对人体各种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 着重研究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工作 和探讨人体器官与体育动作之间关系。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肢在躯干两侧下垂, 手掌向前,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 名词解释——历年1个 2008 运动终板 是躯体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呈椭圆形板状。它 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给骨骼肌, 引起肌纤维收缩。 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 状结构,它是效应器 哈佛氏系统 又称骨单位, 位于长骨骨干骨密质的内、 外环骨板之间,

呈圆桶状, 由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和中央一条哈佛氏管组成, 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神经组织 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 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以及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神经元 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组织 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几种细胞组成, 即骨基质和骨细胞, 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组织的功能是支持、连接、保护、储存钙磷、造血等 软骨 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是固态的结缔组织, 对机体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透明软骨 分布较广, 成人的关节面软骨,肋软骨, 呼吸道的一些软骨都是这种软骨。 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 纤维软骨 分布于椎间盘纤维环, 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 是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排列而成, 软骨细胞较少。

人体肌肉锻炼大全

平卧举 起始姿势 仰卧长凳将杠铃放在乳头上方。 动作过程 将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胸肌彻底收缩,静止一秒钟,慢慢下落。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注意要点 注意不要用过大过猛的抗力,前几次用力要小些,再逐渐加大,以避免颈部扭伤。切勿让颈部有任何旋转 -------------------------------------------------------------------------------- 上斜卧举 起始姿势 头朝上斜卧长凳30-45度, 两手正握杠铃置于胸部上方。 动作过程 把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慢慢下落徐徐至原位。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静止时呼气。徐徐下落时吸气,落到原位时呼气。 -------------------------------------------------------------------------------- 下斜卧举 起始姿势 头朝下斜卧长凳, 两手正握杠铃置于胸部下方 动作过程 把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慢慢下落徐徐至原位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静止时呼气。徐徐下落时吸气,落到原位时呼气。

-------------------------------------------------------------------------------- 仰卧飞鸟 该动作直接锻炼胸肌,可采用平卧、上斜卧、下斜卧位置 起始姿势 仰卧长凳上,两手拳心相对,持哑铃;两臂向上直伸与地面垂直,两脚平踏地面。 动作过程 两手向两侧分开下落,两肘微屈,直到不能更低时止。静止一秒钟,让胸大肌完全伸展,然后将两臂从两侧向上,回合到开始位置。 呼吸方法 两臂拉开时吸气,回复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两手不要紧握。分臂时,背部肌肉要收紧。意念集中在胸大肌的收缩和伸展上。 -------------------------------------------------------------------------------- 卧式直臂上拉 起始姿势 仰卧长凳上, 两手正握哑铃或杠铃,两臂直伸,与地面平行。两脚平踏在地面或长凳上。 动作过程 两臂保持平伸,将把哑铃或杠铃向上向后拉,并下落到可能的最低点。静止一秒钟,让胸大肌尽量拉伸。然后,收缩胸大肌,把两臂拉向上,拉向前,直至下落到腿侧开始位置。呼吸方法 向上向后拉时吸气,向上向前回复时呼气。 注意要点 后拉时,让两臂充分向后直伸,前拉时,让两臂充分向前直伸。该动作也可两手并握一较重的哑铃来做,因两手握距较狭,重量集中在杠中央,对发展胸大肌靠人体中线的边沿部分有较大作用。 肩部肌肉训练(动作图片)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额状面:是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2、矢状面:是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3、水平面:是指与水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4、正中面: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简称正中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5、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6、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7、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8、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 合体。 9、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 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人体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下同。)10、细胞:由原生质组成,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 质、细胞核构成。 11、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 成。它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络、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2、染色质:是细胞分裂间期时细胞核内分布不甚均匀、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由 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3、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表现形式。 14、内皮:是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细胞游离面平滑,细胞很 薄,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15、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 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16、骨松质:位于骺及其它类型骨板的内部,由许多片状或杆状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17、骨密质:位于长骨、短骨和扁骨的表面,质地坚硬。 1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每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 明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9、闰盘:在相邻心肌纤维连接处,细胞膜特殊分化,形成横行或阶梯状的染色较深的粗线, 称闰盘。(它是心肌纤维间具有特殊构造的细胞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纤维形成一个功能的整体。) 20、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神经冲动的 功能。 21、突触:是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 信息的部位。 22、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与包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构成,具有传导神 经冲动的功能。 23、骨骺:是长骨两端膨大部分。 24、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结称骨连结(可分为直接 连接和间接连接)。 25、关节面:是参与组成关节各相关骨的接触面(一般多为一凸一凹,凸者为关节头,凹 者为关节窝)。

0-3岁婴幼儿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2)

0-3岁婴幼儿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2) 0-3岁婴幼儿大肌肉运动的研究与实践 一、对开展三岁以下幼儿室内大肌肉运动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游戏也在不断发展。其作用日益增长、教育价值逐步深化。特别是0~3岁幼儿阶段是听、视、皮肤、平衡等感觉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速度很快。时间、空间和运动知觉也开始发展,但水平很低,钻“洞”时经常碰到身体、四散跑时容易发生碰撞。去捡滚动的球是个比较困难的任务,即使球滚动的速度很慢,也常让球“跑”掉。他们注意力稳定性差,随意注意处于萌芽状态,当他们去捡球时,会被草丛中小花所吸引而忘记去捡球。这些均说明了0~3岁幼儿虽然已先后学会了简单的走、跑、跳、投、爬、钻、攀等基本动作,但各种动作都存在着不协调、不准确、力量差的特点。 我园紧紧抓住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开展了“0-3岁幼儿室内大肌肉运动”的教育研究工作,思考了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教育更加适合3岁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如何通过幼儿感兴趣的运动游戏提高身体素质?如何将大肌肉运动与多种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尝试的开展了初步的研究。 二、0-3岁幼儿室内大肌肉运动的研究与实践 (一)创设适宜环境,为幼儿主动活动提供条件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既是有组织的环境。环境的设计与安排就必须以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必须

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并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同时还要有宽松的精神环境,保证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 1、依据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 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宽敞、平坦的 活动空间,因此我们将幼儿进餐场地移到走廊,并将其布置成“家”的感觉,白白的墙壁悬挂绿色的叶子,上面结满了香蕉、葡萄、苹果……,温馨的壁画给予孩子们宽松、愉悦的好心情;并对拓宽的活动室的墙壁进行了软包,铺设了无毒、无味的地垫,拆除了幼儿自由交往的隔断,布置了赋有亲情、温馨、色彩鲜艳的娃娃家、建筑乐园;为了更好的开展室内大肌肉运动,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增进了小巧、富有童趣的摇摇乐、室内小滑梯、小蹦床、海洋球、变异的走、爬、投等中小型器械,使每名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同时为幼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结合本园实际,为幼儿制作适宜的活动材料 孩子们利用器械进行钻、爬、攀登及平衡等各种动作的练习,不仅身体素质得到练习,而且团结友爱、勇敢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也相应得到发展。另外,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深入研究适合 3岁前幼儿的活动材料,在颜色上、大小上、形状上、作用上挖掘潜力,并达成共识,即:制作玩具要色彩鲜艳、柔软、有趣、品种少,种类多,突出一物多用功能。随后又组织全园教师本着实用、节俭、节约、有教育作用的原则,利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操作性较强、启发幼儿兴趣的玩、教具。如: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的火车,就是用多个废

锻炼大肌肉群的动作和技巧

锻炼大肌肉群的动作和技巧 大肌肉群指大腿、胸肌、和背部,这些部位都是身体时时刻刻都需要牵扯到的,尤其是大腿我们无时无刻在行走,所以一定多锻炼这些部位,方法也是很简单的,推荐给大家有时间的情况下每天都锻炼一下,时间久了就会知道锻炼给这些部位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女孩子每天穿着高跟鞋,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加强大腿部的锻炼和腰部的锻炼是很重要的。 1.大肌肉群训练之仰卧杠铃卧推;主要锻炼:胸部肌群 2.大肌肉群训练之仰卧哑铃卧推;主要锻炼:胸部肌群 3.大肌肉群训练之杠铃划船;主要锻炼:背部肌群 4.大肌肉群训练之引体向上;主要锻炼:背部肌群 5.大肌肉群训练之杠铃深蹲;主要锻炼:大腿肌群 6.大肌肉群训练之坐姿器械蹬腿;主要锻炼:大腿肌群 (1)、多做大肌肉群训练更有利于人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肌肉更快、更有效的增长。 (2)、多做大肌肉群训练有利于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 一、杠铃卧推; 动作分解:仰卧于训练长椅上,躺在杠杆下放后正好能触及胸肌中部的位置。双脚分开自然平放在地面上,双手正握杠铃,双臂间距视个人不同而自我调节,一般略宽于肩即可。双肩下沉靠近长椅并且挺胸收腹。手肘打开略低于肩膀。

杠铃下放的同时吸气并收紧腹部帮助稳定躯干以及发力,杠杆慢慢下放至离胸肌2至3厘米时停止下放并用力向上推起至起始位置,注意不要锁死肘关节,做到微微弯曲即可!(选择可以完成12-15次的重量做2-3组,每组间休息1-2分钟) 如上所述希望大家能知道大肌肉群的锻炼方式,每个部位都需要锻炼才能保证那个部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老化的症状,要想肌肉群一直年轻锻炼是不能少的所以不要偷懒了,赶快动动吧只要抽出一点时间就能让身体有个不一样的状态,大肌肉群在我们身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27834337.html, 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作者:林春菱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年第11期 【摘要】大肌肉动作是指由大肌肉或大肌肉群参与完成的动作,是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命活动。动作的完成主要是由身体的大肌肉或肌肉群参与的。3~6岁是幼儿生理、心理、智力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这一阶段促进大肌肉的动作发展,对幼儿健康成长及日后的运动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大肌肉的发展状况与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我们应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让幼儿获取广泛的动作技能基础,为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探讨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 社会普遍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育,3~6岁幼儿是生理、心理、智力发育的高峰期,也是 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国内外有海量的关于幼儿这一阶段的成长发育研究成果,包括动作发展、智力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等。本文将探讨3~6岁幼儿大肌肉发展现状,并提出有效的促进策略。 一、动作发展的相关概念 “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体的运动系统”即动作,动作发展是人一生中的必然发展,也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动作发展具有自觉的目的性特征,会自发地被一定的动机激发,因此动作具有一定社会性质,且通过运动来实现。动作在运动学中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定下,肢体和躯干的肌肉、骨骼、关节协同活动的模式”,动作是运动的基础,与人的肢体、肌肉、骨骼、关节密切相关,动作的产生需要人体各个部分协调运作。神经科学认为动作的产生与神经系统调控有关;心理学则认为动作是人心理行为的外在表现。可见,动作发展与人的运动、神经、心理各系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动作是运动的基础,相反,人体的任意运动都会引起动作,都要在动作产生的状况下进行。握、踢、跑、跳等动作可以肉眼直观,而神经活动、胃肠蠕动等动作则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来观察。本文中的动作主要指大肌肉或大肌肉群运动产生的动作,称为“大肌肉动作”,大肌肉收缩是大肌肉动作的显著特征。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不可忽视,了解其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有效策略,对幼儿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 冠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 水平面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4.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第一章骨与骨连结 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 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 籽骨:位于肌腱内的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 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层。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 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被覆于新鲜骨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骨的营养、再生、感觉起重要作用。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旧骨质的功能。 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有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组织。 6.长骨的动脉: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骨膜动脉。

0-3岁宝宝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分析

0-3岁宝宝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分析当0-3岁的宝宝们开始进行大肌肉的运动时,你们觉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实施大肌肉运动时,尤其要注意什么?今天橙子给大家带来0-3岁宝宝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希望大家喜欢并且能够有所收获。 0-3岁宝宝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一岁篇) 2个月 1、抬头:抬头训练,即竖抱抬头、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具体方法见1月计划)。经过训练,宝宝不但能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摇铃,而且下巴也能短时间离开床,双肩也能抬起来。这样就丰富了孩子的视觉信息,增强了颈部张力。 2、爬:在训练俯卧抬头的同时,可以用手顶住孩子的足底,虽然此时他的头和四肢尚不能离开床面,但两个月的宝宝会用全身的力量向前蹿行,这种类似爬行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与8个月时爬行不同,练习的目的不是教孩子爬的技能马上会爬,而是通过练习,促进孩子大脑感觉统合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潜能,激发快乐情绪的重要方法。 3、转头练习:将宝宝背靠在妈妈胸腹部,面向前方,爸爸在妈妈背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伸头呼唤宝宝的名字或摇动带响的玩具,逗引宝宝向左右转头。 4、坚持“行走”练习:两个月的宝宝的步行反射是原始反射之一。如果得不到巩固和强化,就会在30-40天前后消失。如果每天坚

持练习2-3次,每次走10步左右,这种本领就会一直保持。经过每天的强化练习,宝宝在10月前后就能独立行走。早期站立行走,视野比躺着扩大,认知能力大大加强、加快。但是对早产儿、佝偻病患儿不宜进行“行走”练习。 5、捏脚趾:常常轻捏婴儿的10个手指和指尖,捏时告诉他手指名称(对牛弹琴)。 3个月 1、俯腹、俯卧抬头:这个月,家长要继续训练宝宝俯腹、俯卧抬头,方法可以和宝宝2个月时的方法相同。要使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45°-90°,家长可以用前臂和肘能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胸部抬起,脸正视前方。家长不要忘记用手抵住宝宝足底,教宝宝练习爬行。 2、三浴操:家长要每天坚持做宝宝被动体操及“三浴操”。 3、锻炼四肢肌肉:家长还要锻炼宝宝四肢的肌肉。家长可以在宝宝手脚上系上可以发声的玩具。随着宝宝四肢的不规则运动,玩具也在空中摇晃起来,并发出响声,宝宝的视线随摇晃的玩具移动,从而吸引宝宝的兴趣,使宝宝达到全身运动的目的。 4、家长要教宝宝练习翻身:家长在两次喂奶中间,可以把宝宝放在硬板床上,先让宝宝仰卧,然后把宝宝左腿放在右腿上,家长左手握宝宝左手,右手指轻轻地推宝宝背部,使宝宝主动向右翻身。(3个月宝宝发育指标)妈妈还可以把玩具放在宝宝身体一侧,逗引他翻身去抓,然后家长握住宝宝一侧手臂,另一只手在宝宝背后轻轻地辅

运动解剖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2.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称为横切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称为冠状面。 4.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称为矢状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 5.近端和远端: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 6.桡侧和腓侧:桡侧指前臂的外侧。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7.胫侧和尺侧:胫侧指小腿的内侧。尺侧指前臂的内侧。 8. 神经纤维:以神经元长的轴突或树突为中轴,以及包裹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所构成。根据包裹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10.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分为滑车关节和车轴关节。 11. 双轴关节:能绕两个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12.多轴关节:能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13.关节:全身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称为骨连结,又称为关节。 14.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端称为定点。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15.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16.下固定、上固定和无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17.原动肌和对抗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叫对抗肌。 18.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19.离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长,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离心工作。 20.向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大于阻力,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纤维的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向心工作。 21.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叫多关节肌。 22. 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均从肩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并与肩关节囊紧贴,它们的腱共同形成“肌腱袖”即肩袖。

中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的策略

编织工作坊:中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的策略1926年,陶行知先生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里就称当时的幼稚园得了“外国病”。进入21世纪的今天,尽管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然而幼儿园的“外国病”仍然存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缺失现象令人担忧。幼儿园关于民间艺术有着大量的研究,甚至把民间艺术纳入了幼儿园的课程体系,研究的范围和所涉及的领域很大很广,但对具体项目活动的实施,以及各项目活动在不同年龄段实施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还很贫乏。 (1)本民族节日的淡漠 许多幼儿不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倒对外国的感恩节、圣诞节、万圣节极度热爱,到了圣诞节,圣诞树出现在了幼儿园的角角落落,可是春节到了,传统的中国结、灯笼、窗花却无处可寻。近年来,本民族文化的课程内容虽然有所增加,但比例不超10%,有些没有作为主题,而是作为一节简单的社会活动让孩子有所了解,匆匆过场。笔者翻阅了幼儿园中班通用的教学专用教材,涉及节日的主题少之又少。 (2)幼儿园课程中手工活动的贫乏 美工活动包括美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安排中,美工中的美术占了主体,手工活动屈指难数。许多幼儿园为了弥补这一缺失,每周安排1 -2次手工活动,但这些手工活动的材料只是现成的手工书,在示例提示下对已有图案的剪、折、贴,且内容缺乏主题性和整体性。在这样的手工活动中,孩子纯粹为动手而动手。 2.民间手工艺传承的偏颇 中国的民间手工艺享誉世界,无论你到中国的哪个城市,都能见到地道的传统手工艺作品。就如杭州的河坊街,就聚集了各地的手工艺。但让我们感觉到失望的是:传承这些民间工艺的都是老一辈人,捏泥人、做风筝、编草席、绣荷包的总是那些年过花甲的老爷爷、老奶奶,当今的青年人对这些民间艺术的态度却只是好奇、观望,甚至熟视无睹。教育的任务是传递文化,民间工艺的传承就如同接力棒,试想,没有了接棒的人,时光流转,这些民间工艺是否会不复存在幼儿园的孩子在没有了接力的传递之后,民族的自信何在 3.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开展“编织工作坊”奠定基础

(整理)大小肌肉运动目标.

(二)肢体运动(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 2 ~ 3岁 1、大肌肉动作: 1)上体正直自然走,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能以平稳的步伐跑步,两臂在体侧屈肘自然跑。 3)能双脚原地跃起,跳过地面50CM的方格,会单足站5分钟。 4)在地面宽20CM,长10CM的平行线内走,可能在高30CM ,长2M的斜面 上走上走下,身体不左右摇晃。 5)能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在攀登架上自然地爬上爬下。 6)能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逐渐合拍。 7)能两人对面滚球,单手拍球3下,也可传连拍5下,球不掉下。能把球掷过 头顶。 8)可能自由地骑小三轮脚踏车,向前、后退、转移等。 2、小肌肉动作: 1)能动手捏泥,会用团、搓、压等方法做成圆形的球。可捏成苹果等其他简单 饰物。 2)会将纸对折成三角形,可能会四角向中心压平折纸飞镖。 3)会用剪刀随意剪,可能会用剪刀剪直线,会用浆糊粘贴圆形。 4)会用玻璃丝袜大木珠,可能会穿小木珠。 5)踮脚用脚尖走几步。 6)会用简单的方法反映物体的主要特征,可能反映基本特征。 3 ~ 4岁 1、大肌肉动作: 1)喜欢玩各种运动器具,会选择安全的活动内容与场地。 2)会听音乐,做模仿操,拍手操和排圆形,一路纵队等应用队形,动作合拍。 3)会一步一阶梯上楼梯走,能听信号想指定方向走或一个跟一个走圆形。 4)可能听信号变速度、变方向跑,在100米左右距离内走跑交替。 5)能双脚原地向上跳,又高15~20CM往下跳。轻轻点地,可能单脚连续向前 行进跳。 6)可能在宽20CM 高30CM的平衡木上跟踵走。 7)能钻爬和攀登,能钻过70CM高的障碍物,能左右脚交替,灵活地在各种器 械上爬上爬下。 8)会双手接抛球,左右手交替拍球20下。 9)学习听指令:立正、稍息、看齐、齐步走、跑步走,立定。 2、小肌肉运动: 1)会用手指捏拉长团圆,压扁,粘和简单的塑造技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物体。 2)能对边,对角折出正方形等简单的物体。 3)会用剪刀剪弧线、圆,粘贴简单的形象。 4)会用塑粒,在一分钟内插30~40粒。 5)会用2~3种材料形象地反映物体形状、颜色、特征。

《运动解剖学》实验

《运动解剖学》实验 实验一:上肢骨观察[实验内容]观察上肢骨 [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上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上肢骨。 一、观察串连的上肢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l、锁骨: (1)位置 (2)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3)表面结构 (4)主要体表标志(以下同) 2、肩胛骨 (二)自由上肢骨 1、上臂骨: 2、前臂骨: A、尺骨;B:桡骨: 3、手骨A:腕骨:B:掌骨C:指骨 思考题: 1.上肢骨包括由包括哪些骨骼?各有多少块? 2.叙述肩胛骨、肱骨、前臂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二:下肢骨观察 [实验内容]:观察下肢骨 [实验目的]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串连的下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下肢骨。 3、关节干标本和湿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观察串连的下肢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下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髋骨: (二)自由下肢骨 1、大腿骨: 2、膝盖骨: 3、小腿骨:A、腓骨:(同上);B、胫骨:(同上) 4、足骨:A、跗骨:共7块;B、跖骨:C、趾骨: 思考题 1.下肢骨由哪些骨骼组成?各有多少块? 2.叙述髋骨、大腿骨、小腿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三:躯干骨和颅骨观察 [实验内容] 观察躯干骨和颅骨 [实验目的] l、掌握躯干骨和颅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躯干骨和颅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串连的脊柱骨、颅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躯干骨和颅骨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 躯干骨 一、观察人体骨架标本和串连的脊柱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躯干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躯干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躯干骨 (一)椎骨: 4、辩认各部椎骨并掌握各部椎骨主要的表面结构。 (1)辩认各部椎骨: ①颈椎: ②胸椎:

运动解剖学胸部肌肉

运动解剖学第一课(胸肌部分) 仰望尾迹云| 2015-12-18 10:54 这一系列课程,讲讲每块肌肉的最基础知识,目的是指导训练。每篇讲一部分肌肉。前面的“基础部分”讲的非常白,为一穷二白的新手服务,对运动解剖有了解的人,和有一定训练经验的人可以跳过。后面的“进阶部分”,讲一点细致的东西,但实际上还是基础内容。用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没兴趣的话,看完基础部分就足够了。 很多人不知道哪块肌肉怎么练,不知道某种器械是训练什么动作的,认认真真看完这个系列的课程,你就全明白了。遇到新器械,看一眼就知道是练哪儿的。举一反三,还能自己发明新动作。 介绍训练动作的文章很多,都是介绍具体动作,少讲运动解剖。但具体动作太多,一个一个学太费劲。我还是那个原则,讲原理,等于给你一把钥匙,让你拿一把钥匙能开一万把锁。

运动解剖,看怎么讲。严肃的讲法很枯燥,谁都不爱看。我用大白话,最直观最简单最明白,让你学会实用的运动解剖学。 今天是胸肌部分。 胸肌基础部分 我们平常说胸肌,主要是胸大肌。还有个胸小肌,外面看不见,我们不管。我们第一章说了,肌肉就像提线木偶的线,连接在骨头上,一拉线,骨头就动弹,胳膊腿就能完成各种动作。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哪一块肌肉,大致连接在哪两根骨头上。 我们看图,一目了然,胸肌一头连在胳膊上(上臂),一头连在胸骨和锁骨上。锁骨大家都知道在哪儿,胸骨就在胸口的正中间,竖着一条,一摸就能摸到。

所以,胸肌一收紧,什么效果?很简单,就是胳膊靠近胸骨或锁骨。注意,我们这里要建立一个概念,躯干部位的肌肉,比如胸肌、背肌等等。一头连在躯干上,另一头都是连在胳膊(上臂)上。所以,我们胳膊(上臂)活动,实际上主要是躯干部位的肌肉在起作用。 比如俯卧撑,有些人认为,胳膊活动嘛,肯定是练胳膊的。有人告诉他俯卧撑主要是练胸肌的,他会很惊讶。现在明白了,肌肉要牵拉骨骼活动,肯定要跨越关节,肌肉的两头要是都在一根骨头上连着,收缩了半天等于白收缩。 大家记住:躯干上的肌肉收缩,上臂动弹。上臂的肌肉收缩,小臂动弹。小臂的肌肉收缩,手腕和手指头动弹。 所以,一个动作我们怎么判断它是练哪块肌肉的?我有个的观点,别看远端关节的活动,要看近端关节的活动。比如上肢的一个动作,想知道它锻炼哪一块肌肉,别看手的运动,看肘。 拿胸肌来说:所有肘部向身体前侧运动,或两肘在身体前侧靠拢的训练动作,都会练到胸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