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9
偏瘫患者的护理常规偏瘫是指肢体的一侧出现抽搐、瘫痪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良好的护理是帮助他们康复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偏瘫患者的护理常规。
1.食物和饮水的管理:-餐具摆放位置:将餐具置于患病侧,方便患者使用。
-使用餐垫:在桌面上使用餐垫或防滑垫,防止餐具滑动。
-饮水补水:及时提供水杯并协助患者饮水,避免脱水。
2.个人卫生:-帮助患者进行洗澡:确保水温适宜,使用防滑垫。
-护理皮肤:每日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3.移动和康复:-翻身:每1-2小时将患者翻身一次,防止压力溃疡的形成。
-帮助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运动:根据康复师的指导进行肢体位置的变化和运动训练。
-协助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手杖等,帮助患者行走。
-防止跌倒:保持环境整洁,使用护摔垫或者让患者佩戴安全降落带。
4.排泄和大小便:-协助使用座便椅或尿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卫生。
-规律排便:制定规律的排便计划,每日定期排便,避免便秘。
5.心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提供心理安慰。
-鼓励参与康复活动: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6.健康饮食:-提供均衡营养:提供富含蛋白质、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饮食,防止肥胖等并发症。
7.药物管理:-确保按医嘱给药:及时给予患者开具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
8.安全环境:-预防跌倒:清理走廊和房间的障碍物,确保通道畅通。
-防止烫伤或烧伤:确保水温适宜,避免患者接触到热水或者火源。
9.定期康复评估:-每月或每季对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评估,调整康复方案。
以上只是偏瘫患者的一些护理常规,具体的护理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同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以提供更好的照顾。
偏瘫康复护理问题及措施偏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在运动神经元受损的情况下会出现单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因此,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受康复护理,以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偏瘫康复护理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偏瘫康复护理问题:1. 肢体功能障碍:偏瘫患者常伴随单侧肢体运动功能受损的情况,表现为肢体肌力减退、肌张力异常、肢体运动不协调等问题。
2. 平衡障碍:偏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常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摔倒等意外情况。
3. 活动能力受限:偏瘫患者的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4. 心理问题:偏瘫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偏瘫康复护理措施:1. 肢体功能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2. 日常生活训练:对偏瘫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包括如何独立进食、洗漱、穿衣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平衡训练:针对偏瘫患者的平衡障碍问题,进行平衡训练,包括站立平衡训练、行走平衡训练等,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预防摔倒等意外发生。
4. 心理疏导:针对偏瘫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对康复的积极性和信心。
5. 辅助器具使用: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辅助器具,如助行器、矫形器等,帮助患者提高活动能力和独立性。
综上所述,偏瘫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肢体功能、平衡能力、活动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专业的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康复的目标。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程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范文最新推荐------------------------------------------------------偏瘫患者的护理分析论文1震惊期1.1临床表现1.1.1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1.1.2感情和身体的麻木状态维持短时间或几天。
1.1.3临床表现为吓呆了、迷惑、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如何处理。
或表现默、无感觉、无反应。
1.1.4常见于意外致残或突然得知身患绝症的患者。
1.2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注意患者感情变化,给予紧急情况的照顾和处理,一般采用解释、安慰为主的支持疗法,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结,可根据病情给予少量镇静药物。
1.2.1帮助患者应付各种困难,渡过难关;帮助患者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恢复自信心。
1.2.2让患者有机会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减少心理负担。
1.2.3提供正确的知识,经说明与指导,改善患者的观念,养成较合理的适应方式。
2否认期2.1临床表现2.1.1患者面对自己的伤残或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曲解,以躲避心理负担与痛苦。
否认自己的实际情况是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暂时保护患者,使他有时间慢慢承认疾病或损伤的存在,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
否认心理可抵挡不愉快的现实,暂时不降低康复效能。
2.1.2否认是在潜意识下进行的,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情况,中枢神经正常清醒地活动着,但由于所发生的事情过分尴尬、痛苦、难为情,于是把部分心理经验潜抑到意识不到的境界中去,好象被排除、遗忘或体会不到。
否认事实的真相,相信没有这个事实,以躲避心理上的痛苦。
2.1.3表现为康复的欲望值太高,超过身体恢1 / 7复的实际可能性。
2.1.4面对残疾,内心失去平衡,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象是从梦中惊醒。
2.1.5对病情曲解,不承认终身残疾。
偏瘫患者的护理范文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中风后导致的一侧身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针对偏瘫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旨在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偏瘫患者护理的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1.身体协调偏瘫患者常常面临着肢体运动的困难,因此在日常护理中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身体协调的训练。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物理疗法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训练和平衡训练,以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活动能力。
2.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需要制定功能训练计划,包括手部和腿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通过热敷、按摩和模拟运动等物理疗法手段进行。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帮助患者进行各种日常功能的训练,如坐立、站立、行走等,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
3.营养支持偏瘫患者的进食能力可能受到限制,因此他们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康复。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饮食摄入,并确保提供充足的营养。
如果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可以单独餐具、饭勺等辅助设备来帮助他们进食。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饮食方案。
4.睡眠管理偏瘫患者可能面临睡眠问题,如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睡眠环境舒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如垫头枕、限制咖啡因的摄入等。
如果患者有睡眠问题,可以与医生协商并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
5.压疮预防由于偏瘫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他们更容易出现压疮。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等。
如果出现压疮,应及时治疗,并适当改变患者的体位以减轻压力。
6.精神支持偏瘫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困扰,如抑郁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也应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情绪状态。
7.安全管理由于偏瘫患者活动能力下降,他们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因此,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生活环境安全,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扶手、防滑垫、安全护栏等。
偏瘫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84-01【摘要】目的加强偏瘫病人的心理护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病情的缓解与康复。
方法根据不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
结果使病人能够正视现实,以乐观向上的心理面对疾病,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结论做好偏瘫病人的心理护理,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使患者更配合接受治疗,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从不同偏瘫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近几年来,偏瘫发病率逐渐上升,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对偏瘫患者的护理要求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前,在护理上只是强调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多翻身、防止褥疮等并发症发生。
现状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偏瘫患者的观察,发现这些患者都有着特殊的心理反应,这又是影响疾病予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偏瘫患者,除了给予必要的治疗及多方面的基础护理外,还必须做好细腻的心理护理。
下面从二个方面探讨偏瘫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1 从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偏瘫患者大都是从活动自如突然致病的,有因突然意外事故,有的睡觉醒来,有的在工作岗位上突然变成偏瘫。
此时病人都有一个共性的心理状态:沉闷不语,烦躁多虑,痛苦失望,伤心流泪,甚至悲观厌世。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患者其心理状态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1.1 年轻患者:大部分由于意外事故造成。
这部分患者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普遍缺乏思想准备,思想压力最重,因为考虑年纪轻,又不知恢复如何,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不能自理等突如其来的打击接受不了,普遍存在烦躁、焦虑、消极的心理。
1.2 退休职工:对突然发病产生紧张沉闷、消极情绪,不能正视现实,同时由于对疾病不太了解,常自己节制饮水、饮食,强忍大、小便,以免给家人及医务人员添麻烦。
1.3 农村老年患者:适应力差,性格固执,反应迟钝,经济条件差,更怕拖累家人而造成精神负担,同时考虑今后不能参加劳动,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而早期多不配合或拒绝治疗。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摘要: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在早期护理干预中需重点关注心理、营养和运动方面的保健措施。
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了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失语;护理干预;心理;营养;运动脑梗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偏瘫和失语同为其临床表现之一。
脑梗塞后的康复期间,早期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尤其是三个方面的保健措施:心理、营养和运动。
一、心理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发病后,常常会遭受意外打击,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恐惧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情绪疏导。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引导患者合理表达情绪,发泄情感,避免憋屈和消极情绪的累积。
2、自我激励。
通过对患者的种种优点和潜能的介绍,激发其自身的积极性和自我信心,鼓励他们在康复期间自我调适、自我努力,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安全意识。
对于失语患者,应在床头或身边放置“What to Do”卡片(“方法”卡片),以备异变时患者用手指或其他方式指示,熟记应对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脑梗塞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的速度和效果。
因此,通过合理的膳食和营养补充,能够加速身体的康复,以下是早期护理干预方法:1、瘦肉和蛋白质类食物。
建议患者多食用瘦肉、鱼、蛋、乳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有利于身体的修复和营养的补充。
2、水果和蔬菜。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的功效,建议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3、饮食特别要点。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和饮品,红肉应少食,建议患者多喝水并注意饮食清淡。
床位与运动锻炼对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十分重要,通过适当的运动对身体进行修复,长时间的卧床也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因此运动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床上运动。
偏瘫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偏瘫患者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异常,对疾病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促进偏瘫患者的早日康复,该文就偏瘫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对症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偏瘫患者心理分析护理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呈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偏瘫步态。
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
由于使身体的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偏瘫患者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异常,对疾病的康复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此,该文就偏瘫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对症护理进行综述。
1 紧张、恐惧的心理患者偏瘫入院时,精神紧张,甚至恐惧,担心自己会一辈子瘫痪,留下残疾。
主要表现在情绪低下、活动减少、饮食不佳、睡眠障碍。
对症护理:(1)首次接诊患者要热情。
主动帮助患者安排好病房、病床,向患者介绍科室的情况,主管医生、护士,同室的病友,使患者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同时询问患者还有哪些需要,尽量给予满足,使患者满意。
(2)倾听患者主诉要耐心。
患者在讲诉病情时要仔细认真地倾听,并做好记录。
态度和蔼,语言亲切。
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使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心理咨询技能[1]。
对患者表示同情,给予安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
(3)实施健康宣教要详细。
在健康宣教时要详细告知患者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从而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轻其恐惧心理。
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家属让其了解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支持。
2 悲观、失望的心理偏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所以患者经常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废人,尤其是以青壮年患者多见,他们会感觉自己给家庭和父母带来了很多负担。
同时偏瘫患者的疗效进展慢,许多患者就会陷入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拒绝继续治疗,更有患者不想再增加家庭的负担而有轻身的念头。
偏瘫患者的健康宣教内容1. 理解偏瘫偏瘫,听起来好像个无厘头的名字,但其实它就是一边的身体不太听话,或者说是“罢工”了。
就像你的手机突然没电了,咱们的身体也是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小故障”。
这个问题常常是因为脑部的某个地方受伤或者出现了问题,导致一侧的肌肉力量减弱,行动起来就像在穿着一只“沉重的鞋子”。
不过,别担心!虽然偏瘫带来的挑战不小,但只要咱们好好面对,保持积极的心态,生活照样能过得精彩。
2. 偏瘫患者的日常护理2.1 自我照顾的小技巧首先,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自我照顾,不能总依赖他人哦!比如说,起床的时候,慢慢来,别急,先试着用健侧的腿带动身体,像爬山一样一点一点地站起来。
还可以考虑用一些辅助工具,比如拐杖,帮助你更稳当一些。
记住,动作要轻柔,慢慢来,别急得像火烧眉毛。
2.2 饮食和锻炼的重要性饮食方面,可得注意了!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别让身体“挑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就像给你的身体加油,缺油的话可就开不动了。
同时,锻炼也是必须的,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困难,但就算是简单的手指活动,也能让身体动起来。
比如,手指跟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想象一下,那可真是个不错的“派对”呢!3. 心理健康的关注3.1 积极的心态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哦!生活中总有些起起伏伏,但咱们一定要保持乐观。
想想,哪怕生活给了你一颗柠檬,也要把它变成美味的柠檬水,不然就太亏了!可以找朋友聊聊,或者参加一些活动,让心情轻松起来。
保持微笑,别让负面情绪占据你的心房。
3.2 支持和社交的重要性另外,加入一些社交团体也是个不错的主意,找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分享彼此的经历,就像在一起开“同学会”。
这样不仅能减轻孤独感,还能互相鼓励,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生活嘛,就是要多一些乐趣,少一些烦恼,哈哈!4. 小结最后,记得,虽然偏瘫可能会让生活变得有些曲折,但咱们不能轻言放弃。
要相信,只要用心去护理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一样会给你惊喜。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 偏瘫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瘫痪、
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
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
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在残
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运用
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其言语、表情、举止行为的观察,采取
特殊手段来了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帮助
患者克服情绪障碍、恢复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
【关键词】 偏瘫 心理护理
偏瘫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导致的,以一
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偏瘫的患
者大多数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
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
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
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
不一样。常见的心理分期如下:1震惊期。2否认期。3抑郁期。4反
对独立期。5适应期。由于每位患者情况的不同,他可以经历五个时
期的全部过程,也可能只经历其中的1-2两过程。作为护理人员,要
掌握每一时期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震惊期
1.1 临床表现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1.1.1 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
想象它的后果。
1.1.2 感情和身体的麻木状态维持短时间或几天。
1.1.3 临床表现为吓呆了、迷惑、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如何
处理。或表现默、无感觉、无反应。
1.1.4 常见于意外致残或突然得知身患绝症的患者。
1.2 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注意患者感情变化,给予紧急情况的照顾
和处理,一般采用解释、安慰为主的支持疗法,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
情结,可根据病情给予少量镇静药物。
1.2.1 帮助患者应付各种困难,渡过难关;帮助患者看到自己
的长处与优点,恢复自信心。
1.2.2 让患者有机会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减少心理负担。
1.2.3 提供正确的知识,经说明与指导,改善患者的观念,养
成较合理的适应方式。
2 否认期
2.1 临床表现
2.1.1 患者面对自己的伤残或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
部分或完全曲解,以躲避心理负担与痛苦。否认自己的实际情况是患
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暂时保护患者,使他有时间慢慢承认疾
病或损伤的存在,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否认心理可抵挡不愉快的现
实,暂时不降低康复效能。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2.1.2 否认是在潜意识下进行的,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情况,
中枢神经正常清醒地活动着,但由于所发生的事情过分尴尬、痛苦、
难为情,于是把部分心理经验潜抑到意识不到的境界中去,好象被排
除、遗忘或体会不到。否认事实的真相,相信没有这个事实,以躲避
心理上的痛苦。
2.1.3 表现为康复的欲望值太高,超过身体恢复的实际可能性。
2.1.4 面对残疾,内心失去平衡,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
样,象是从梦中惊醒。
2.1.5 对病情曲解,不承认终身残疾。
2.1.6 忧伤、悲观、苦闷情结一般较轻。
2.2 护理措施
2.2.1 依靠患者本身的能力,逐渐从周围病友、医护人员处了
解病情,不作过多指点。鼓励患者多接触病友,积极参加康复训练,
听从医生的指导,理智看待自己的问题。这种方法虽然见效慢,但可
随患者人格的不同,自己找到合适的途径接受现实,认知变化进展平
稳。随着对病情深入细致了解,缓慢进入抑郁期。
2.2.2 对问题不要讲的太多,太严重。适当将病情分几部分、
数次告诉患者。证据缓和,使之思想上有一个适应过程。不至于打击
太严重,一下子进入抑郁期。
2.2.3 一切要顺其自然地发展,不要操之过急。允许患者有一
适应、领悟和认知转变过程。
3 抑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