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恢复期【脑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5.81 KB
- 文档页数:3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问题的主要疾患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由于缺乏康复期护理干预,导致患者致残率增高,约有70%〜80%的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文章对18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0年8月我院脑中风康复期患者18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已度过危险期。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43~79岁,平均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6例(%)、34例(%)、16例(%)。
对照组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41~78岁,平均岁;合并咼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8例(%)、38例(%)、1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或止血治疗,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等一般治疗。
观察组:待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平稳48h后由康复护士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及护理: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②偏瘫肢体的康复锻炼:急性期患者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
康复训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床边训练阶段:使患者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防止关节变形及脱位。
如仰卧位时,上肢置于枕上,使其保持轻度外展位,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如砂袋等以防下肢外旋。
脑卒中后康复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它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诸多功能障碍,如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脑卒中后的康复过程中,心理干预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变化,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问题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往往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愤怒、自卑等。
焦虑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患者可能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担忧,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抑郁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
患者可能会因为身体功能的丧失、社交活动的减少、家庭角色的改变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失落,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恐惧主要源于对疾病复发的担忧以及对康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痛苦的害怕。
愤怒则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自己患病这一事实感到不公,或者对医疗过程中的某些不如意之处产生不满。
自卑心理通常在患者面对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时产生,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脑卒中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脑卒中后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严重的脑卒中往往会导致更明显的身体功能障碍,这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其次,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其心理状态。
性格内向、敏感、脆弱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也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患者在患病后能够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心理调适会相对容易;反之,如果患者感到孤独、无助,心理问题就更容易产生。
此外,经济负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这可能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康复的重要性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的康复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中风护理急性期和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患者在整个生活中遭受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中风可分为急性期和康复期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护理要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风护理急性期和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
一、中风急性期的关键护理要点中风急性期指的是中风发作之后的头几个小时至几天之间。
在这个阶段,患者面临着生命和生活能力的威胁,因此护理要点如下:1. 快速反应:中风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快速反应和立即采取行动。
在发现疑似中风患者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呼叫急救并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
2. 观察和监测:在中风急性期,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常重要。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指标,并密切关注任何新出现的症状或变化。
3. 维持呼吸通畅:中风可能会引起喉头肌肉无力或咽部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面临呼吸困难的风险。
因此,在急性期,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头部抬高、吸痰和气管插管等手段实现。
4. 液体和营养支持: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往往会出现吞咽障碍,影响正常饮食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静脉输液或胃肠外营养来提供液体和营养支持是必要的,以确保患者身体的正常功能。
5. 预防并发症:中风急性期存在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和肺炎等。
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如按时翻身、进行皮肤护理、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中风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中风康复期指的是中风发作后的恢复和康复阶段。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护理,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其日常生活功能。
以下是中风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1. 多学科团队合作:中风康复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多个专业的护理人员共同合作。
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和言语治疗师等,他们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康复计划。
2. 功能恢复训练:康复期的护理重点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心理护理【摘要】中风是我国众所周知的中老年人疾病中的三高疾病,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
中风又名脑卒中,以突然昏迷,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
多数患者急性期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言语不利、口角流涎、肢体功能障碍等,而中风后遗症的恢复历程较长,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中风后遗症患者因生活不能自理,其心理活动也有很大变化,表现为情绪易激动,害怕孤独,焦虑恐惧反应等。
而这些不良的情绪,往往又影响其康复的进程,导致病情反复,给病人增加心理压力。
因此如何因人制宜地做好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恢复自信、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心理护理1 中风恢复期的心理特点1.1 中风恢复期的普遍心理主要表现为:不安、恐惧、焦虑、忧郁、失望、冷漠、孤僻等不良情绪。
中年人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突患此病,由于角色的转变,会将疾病与工作、家庭相联系而极易焦虑、敏感。
若对本病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或有心理素质缺陷,则人际关系过敏,尤其是夫妻关系过敏。
老年人多数趋向偏执,中风促使偏执强化而成为心理障碍。
2 中风恢复期的心理护理2.1 住院期心理护理2.1.1 密切观察心理变化医护人员应重视心理疗法,对中风患者要热情关怀,热心服务,待患者要像亲人一样。
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合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适当安排其听音乐,阅读书刊,促进患者间交流等,以疏导心理,提高其生活兴趣,最终促进其树立积极应对疾病的态度。
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病人,讲解情志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之明白,情志不但能致病,也可以治病,让他们消除不良情志,积极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嘱咐陪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及时反映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脑中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特色护理作者:令狐静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关键词】中风病;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10—02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护理心理学逐渐为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理论,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流,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
心理护理是一种用于患者的心理护理艺术,它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护士本身的素质,要求护士必须做到对不同的病人一视同仁,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病人,给予理解及尊重并施以不同的心理护理,通过自己的言行对患者起到心理影响的作用,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爱,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我院在近几年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收治了大量中风患者,并且得到了满意效果,并无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制定了一套整体护理计划,现将我个人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男性,56岁,于三个月前出现右侧肢麻,一个半月前出现右侧肢体全麻,不能活动,神志不清,口角左歪,舌右歪,语言不利,去中心医院求治,经治疗二十天后病情有所好转,为寻求康复来我院求治。
现症:右上肢不能活动,右下肢关节活动受限,右膝关节不能屈伸及活动,右足代征(+)左霍夫曼氏症(+)右侧皮肤感觉障碍,口角不歪,无胸闷、心悸等症,临床诊断为中风中经。
2 护理查体入院时患者T36.2℃,P66次/分,R20次/分, BP22.67/13.33upa,神清语明,表情淡漠,营养中等,见其右侧肢体活动受限,为期,皮肤感觉障碍,经肢体功能评定:上肢Ⅰ极,丧失随意活动,肌力为0,下肢功能Ⅵ级,患者无忽视正,无明显面瘫,无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饮食及睡眠尚可,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红,苔白厚,脉弦滑。
该患者由发病到此次住院治疗,已有两个月之久,正处于康复期,如果在此期给予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很关键,因此,我们又针对这一时期的特点,制定的护理计划,同时,可以进行针对性护理。
中风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及护理中风是以局灶性脑缺血为重要特征的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具有发病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我国有中风患者700万例,致残率达86%。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风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有50%以上患者遗留心理情感与运动障碍等并发症,与恢复期康复治疗不足有关。
中风恢复期给予患者积极有效康复护理对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以恢复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由于恢复期患者具有躯体方面与心理障碍,需要重视患者生理心理康复护理。
一、中风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护理很重要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是以弥漫性脑补缺血为主要特征的脑血管疾病,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等,具有起病急复发率高等特点。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约150-200万例。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中风患者致残率提升,由于恢复期护理康复治疗不足导致大多数患者遗留诸多并发症。
中风恢复期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对促进病情康复意义重大。
中医护理介入康复是实现残疾预防康复的重要措施,要加强与康复医师等协同合作,寻找个体化训练计划,使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得到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
1.恢复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对中风恢复期时间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意见,通常指发病后2周至6个月。
生活质量是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的社会学概念,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生活质量是不同文化体系个体对生存目标期望及关注生存状况体验,医学界制定多种生活质量量表,影响中风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因素有很多,中风恢复期患者合并有抑郁症等生活质量较低。
中风恢复期患者出现肢体活动不利,意识障碍等社会角色功能丧失,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医学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心理行为干预与系统康复干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恢复期治疗护理有利于病情康复中风是我国老年人群常见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中风发病年龄不断提前。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患者致残率逐渐增加,中风急性期过后多数患者出现言语功能障碍,活动能力减弱,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变化,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康复护理,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改善,中风恢复期给予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摘要】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有效地帮助中风偏瘫病人康复,需要进行全面的护理。
在康复阶段,护理方法包括定期康复训练和定期康复评估。
饮食护理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发胖。
生活护理包括定期按摩和保持皮肤清洁。
运动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心理护理方面,需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和提供心理支持。
综合护理方法对于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同时制定长期护理计划和定期评估康复效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全面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护理方法,饮食护理,生活护理,运动训练,心理护理,综合护理方法,长期护理计划,康复效果评估。
1. 引言1.1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重要性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康复是中风偏瘫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在于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减少身体功能障碍对患者及家庭的负担。
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法,可以促进患者体能的恢复,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康复护理是中风偏瘫病人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1.2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挑战中风偏瘫病人康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其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和功能障碍:中风偏瘫病人往往会出现各种生理和功能障碍,包括肢体麻木、肌肉无力、言语障碍等。
这些障碍给康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来克服。
2. 长期治疗和康复需求:康复过程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期间的护理,病人和家属需要耐心和坚定的信念来面对这一挑战。
长期的康复过程也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科学的护理计划来支持。
脑中风的康复和健康指导一:康复指导1 情志护理本病发病急,病人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难以接受,又因为恢复期较长,生活及工作能力丧失,需长期依赖他人而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急躁易怒、紧张焦虑、悲观恐惧等,肝阳上亢型显得尤为明显。
家属(护士)要耐心倾听,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运用心理疏导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现实状态,恢复自信心,并通过介绍实例,向病人讲述治疗后的效果,使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
2 饮食调护气虚血瘀型病人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多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之品;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病人饮食宜清淡降火之品,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动风之品,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品。
平素饮食、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饮食,予以易消化的流质状食物,不宜过冷过热,需新鲜配制;神志清醒,但进食时有呛咳者,应给予糊状饮食,如蛋羹、肉末菜末煮稠粥、烂面条、牛奶冲藕粉、水果泥等。
无吞咽困难者,宜以清淡、易消化的柔软营养均衡的膳食为主,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及豆制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盐,忌酒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饮食不易过饱,易少量多餐,饮食过饱易致食滞,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再则要保持大便通畅,以防腑气不通,影响气机升降,而不利于患者康复。
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风患者的功能锻炼是以健带患,以上带下,生命体征稳定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康复治疗和训练可使大多数中风病人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工作能力。
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三:护理首先要保证房间空气流通,勤晒被褥、勤擦身、勤换衣物,并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口腔清洁,早晚漱口或刷牙;定时翻身,并在骨突处用红花油或滑石粉涂擦,必要时给予热敷、按摩,以防褥疮的发生;应做好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康复锻炼1 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动静结合,至少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防止肌肉关节挛缩,勿使肢体关节扭转、弯曲,采用按、摩、揉、捏法,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先轻后重有节奏地按摩,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关节屈伸、旋转、外展、内收,运动幅度由小到大,其主要作用是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营卫调和。
中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种类型。
中风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中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风护理的问题和护理措施。
中风护理问题中风患者通常会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需要进行特别的护理。
1.生理问题:中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肌肉无力、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尿潴留等生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2.心理问题: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思维障碍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也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
3.康复问题:中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进行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中风护理措施针对以上的中风护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和生活。
1.生理护理(1)肢体功能锻炼:对于肢体无力的患者,可以进行定向的肌肉运动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床位护理: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定期翻身、按摩,预防压疮的发生。
(3)饮食护理: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提供易于吞咽的软食物,并且细心照顾进食的过程,以防止误吸。
(4)排泄护理:对于尿潴留的患者,可以进行膀胱按摩、按摩腹部等辅助排尿的护理。
2.心理护理(1)情绪支持:对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需要给予关怀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
(2)认知训练:对于思维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认知训练,如数学题、记忆游戏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3)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3.康复护理(1)康复训练:对于肢体无力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
(2)语言治疗: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语言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3)社会支持:对于康复过程中的患者,需要给予家庭和社会上的支持和关怀,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中风康复急不得耐心坚持有则守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常见病因是脑血管堵塞或出血,导致脑组织缺氧。
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病。
中风后,病人往往需要康复治疗来恢复功能和生活能力。
中风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病人和家人们的耐心和坚持。
下文将探讨中风康复的意义,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应该如何激励病人坚持康复。
一、中风康复的意义中风后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病人恢复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身体的力量和协调性,使病人恢复行动能力,促进神经的痊愈和修复,帮助病人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并避免进一步受损。
康复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和听力康复、认知康复等。
不同的康复治疗方式可以帮助病人针对不同的功能恢复,从而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中风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病人在康复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1. 心理困难:病人可能会感到忧郁和孤独,特别是在初期康复期间。
2. 身体困难:中风导致瘫痪或部分瘫痪,使得很多病人难以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
疼痛和创伤也会给康复带来挑战。
3. 语言和认知困难:病人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治疗。
4. 金融和社会负担:中风康复治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对家庭经济带来的压力往往是很大的。
5. 康复成果的不确定性:康复的失望和沮丧会出现,因为恢复的成果常常是长时间的,可能需要数月或数年的努力,甚至更长。
三、如何激励病人坚持康复中风康复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和坚持,这需要很大的毅力和自我激励。
以下是一些激励病人坚持康复的方法:1. 为康复制定详细计划:制定详细的计划可以帮助病人依次完成康复的各个阶段。
2. 定期测评并记录进展:定期进行进展记录和测评可以帮助病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坚定信心。
3. 集中注意力于成功故事:聆听那些康复后恢复生活的成功故事,可以帮助病人维持信心。
脑中风恢复期【脑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分析及心理
护理】
脑中风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和心理角色转换的适应程度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
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失眠、自尊的改变、愤怒、挫折感等。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了解患者的人格特点,并加以分析,给予有效的个性化护理,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降低致残率,重返社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共护理脑中风患者38例,女性18.例,男性20例,年龄41~68岁,其中脑出血10例,脑血栓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
住院康复时间为半个月至半年不等。
1.2 方法。
1.2.1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脑中风患者的心理大概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
一是否认,患者不能接受即成的中风事实,不承认中风的存在和对身体的影响,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拒绝各种康复治疗,也不愿意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进行调整以适应瘫痪残疾的实际情况;二是焦虑,患者对中风的影响和预后过分忧虑,精神压力大,焦虑不安,不知所措,恐惧死亡;三是抑郁,患者对前途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悲伤沮丧,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康复没有信心,甚至出现自卑、自责和自罪、轻生念头;四是愤怒,患者开始有明显的心理冲突,怨天尤人,不耐烦、不合作,易发脾气,反复无常,甚至会报复心理;五是抗独立,患者过分依赖别人,让人帮助和照料,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照顾自己是天经地义的,缺乏自主自强精神和信念,向周围人提出各种无限制的要求,不愿意通过康复治疗来达到个人生活自理或减少对别人的依赖;
六是适应,患者逐渐承认现实,开始接受各种治疗,开始考虑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尽最大可能康复,解决以后的生活问题。
1.2.2 心理护理的方法。
脑中风恢复期心理护理是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环节,对疾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脑中风患者意识到自己已经瘫痪在床,大部分病人就会出现心理不能适应的情况。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保证康复的基础。
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
脑血管患者疾病起病急,病人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再加生理上的痛苦以及漫长的康复过程,其心理创伤远大于机体创伤,易致患者产生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
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从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疾病。
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如果患者有抑郁心理,我们要细致观察,尽快解除患者抑郁,并防止患者自杀。
同时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
如果外向型性格的患者,他们的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及时宣泄出来,这样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扰。
而内向性格的患者,往往把痛苦和想法压抑在内心深处,不善于向外宣泄,又不善于与人交往,表面上似乎平静没有什么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极度矛盾和痛苦而不能自拔。
如果不了解这种患者的人格特点,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影响了康复和治疗。
鼓励家属共同参与,给患者以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我们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可以间接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患者不便向医护人员表达的一些信息,如家庭经济状况,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另一方面,家属的情绪,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家属的情感支持和疾病知识的宣教非常重要。
护理脑血管疾病患者时,良好的康复效果与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
1.2.3 心理护理成功例证。
患者,张某,女,51岁。
因精神受刺
激而突发脑出血,经治疗6小时后神智转清醒,因无法接受偏瘫和失语的事实而痛哭不止,拒绝亲友探视,担心疾病恢复不了变成废人,因此无故发脾气,并拒绝进食,又因语言不清,影响沟通而更加急躁。
我们护理人员根据这一情况,首先协助好生活护理,对患者进行言语安慰,引导患者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关心体贴患者,并请了已经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最终使她的情绪稳定了下来,能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1周后病情稳定,2周后患者功能恢复初见成效,通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能拄拐行走,按医嘱给予办理出院,给予出院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顺利完成了康复计划,身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3 小结
通过对3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到仅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康复手段是不够的,不同的心理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
帮助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和语言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
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对其进行早期肢体按摩和关节功能锻炼,首先要注意训练时机的选择,切忌急于求成和拖延时机。
其次在主动运动和步行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的急燥心理,加强安全防护。
再次,还需防止病人和家属在不适当时机训练或加重训练。
实施这些康复训练时,大部分患者有时会因心情急躁或家属责备等产生挫折感,而拒绝训练。
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其全面恢复极为不利,对患者进行身体康复治疗的同时,注意心理康复,才能使康复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重视家属的作用,动员家属参与进来,为患者出院后康复创造了条件。